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里斯蒂娃学术思想的发展流变 被引量:11
1
作者 殷祯岑 祝克懿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65,171,共12页
国际著名学者朱莉娅·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的学术思想经历了互文性理论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初)、解析符号学阶段(20世纪70年代)和精神分析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这三个阶段的研究看似互不相关,实为一条连贯的... 国际著名学者朱莉娅·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的学术思想经历了互文性理论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初)、解析符号学阶段(20世纪70年代)和精神分析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这三个阶段的研究看似互不相关,实为一条连贯的线索:解析符号学是对互文性理论的深化和升华,为互文性理论提供了动力支持,而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社会政治研究则是以解析符号学思想为据点向整个人文学科的拓展。本文试图梳理克氏思想的发展轨迹,从共时层面和历时层面的双重视角出发复原学术语境中的克里斯蒂娃,为多学科视域中的克氏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蒂娃 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思潮 互文性理论 解析符号学 精神分析 女性主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的互文性与解析符号学——克里斯蒂娃符号学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王铭玉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26,共10页
法国是当今世界符号学研究的三大王国之一,而且是唯一一个真正形成过符号学运动的国家。这里符号学人才济济,克里斯蒂娃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她所倡导的互文性思想和解析符号学理论受到世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互文性指符号系统的一种互换... 法国是当今世界符号学研究的三大王国之一,而且是唯一一个真正形成过符号学运动的国家。这里符号学人才济济,克里斯蒂娃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她所倡导的互文性思想和解析符号学理论受到世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互文性指符号系统的一种互换关系,它受西方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符号学、文化符号学、精神分析学、哲学等学科的影响,表现形式多样,集中体现了引文性、社会性和转换性三个基本特征,该思想的提出无疑是对结构主义符号学以及传统文学研究的超越。解析符号学更是对结构主义符号学的一种反叛和挑战,它主要来源于巴赫金的语言哲学思想,同时与马克思的价值形成理论、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以及拉康的分裂主体理论密切相关,主要内容包括文本间性理论、意义生产动态理论和过程主体理论。解析符号学关注动态的文本研究,对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的语言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蒂娃 互文性 解析符号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里斯蒂娃:诗歌语言与革命 被引量:12
3
作者 郭军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1-56,共6页
本文认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的理论的特征之一就是文学批评与文化批判之间的越界 ,这种越界既激活了思想 ,也激活了文学 ,而且正是通过激活思想而重新激活了现代人的文学感悟能力。克里斯蒂娃可谓这种理论的一个典型代表 ,她从对社... 本文认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的理论的特征之一就是文学批评与文化批判之间的越界 ,这种越界既激活了思想 ,也激活了文学 ,而且正是通过激活思想而重新激活了现代人的文学感悟能力。克里斯蒂娃可谓这种理论的一个典型代表 ,她从对社会和文化的人文关注入手 ,看到了蕴涵在诗性语言中的革命 ,从而将文学阐释与文化以及意识形态批判相贯通 ,以批判为手段 ,催生人与世界、与一切他者的审美、同情、平等的关系模式。这种意义上的理论不仅为文学也为文化的多元化存在开辟了更大的空间 ,是值得发扬光大的理论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蒂娃 诗歌语言 革命 文化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符号学批判——克里斯蒂娃研究之一 被引量:12
4
作者 孙秀丽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5-28,共4页
尤莉娅·克里斯蒂娃是西方符号学界最著名的理论家之一。她提出的解析符号学思想超越了结构主义符号学理论对文本符号系统静态把握的局限性,实现了在结构生成与变化中动态把握符号的理念。本文从意义生产理论、文本间性理论以及过... 尤莉娅·克里斯蒂娃是西方符号学界最著名的理论家之一。她提出的解析符号学思想超越了结构主义符号学理论对文本符号系统静态把握的局限性,实现了在结构生成与变化中动态把握符号的理念。本文从意义生产理论、文本间性理论以及过程主体理论三个方面论述解析符号学超越结构主义的方法。其实,从静态到动态的飞跃,真实地凸现出人的发展(时间)纬度。超越结构就是在向本真人和人的世界逼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蒂娃 结构主义 解析符号学 主体间性 过程主体
原文传递
克里斯蒂娃广义互文性初探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秀丽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9年第5期106-109,共4页
互文性概念最早由克里斯蒂娃提出,后来逐渐发展为后结构主义批判结构主义的主要理论武器之一。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阐释,从而产生了不同的互文性理论。在这样的学术形势下,我们回归克里斯蒂娃最初的广义互文性概念,对其进行... 互文性概念最早由克里斯蒂娃提出,后来逐渐发展为后结构主义批判结构主义的主要理论武器之一。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阐释,从而产生了不同的互文性理论。在这样的学术形势下,我们回归克里斯蒂娃最初的广义互文性概念,对其进行梳理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当今互文性理论研究的整体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蒂娃 文本 互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多元·互文——克里斯蒂娃的文本理论 被引量:1
6
作者 姚成贺 张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1-193,共3页
文本理论是克里斯蒂娃理论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既是其符号学理论的延伸,又吸收心理分析及主体理论的精髓。在克里斯蒂娃纷繁复杂的理论体系中,诗歌语言、文本结构、文本互文性渐次递进地体现了克里斯蒂娃的文本理论的独特性,其文本理论... 文本理论是克里斯蒂娃理论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既是其符号学理论的延伸,又吸收心理分析及主体理论的精髓。在克里斯蒂娃纷繁复杂的理论体系中,诗歌语言、文本结构、文本互文性渐次递进地体现了克里斯蒂娃的文本理论的独特性,其文本理论是在对语言学和心理分析两方面理论批判性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当代西方文本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蒂娃 文本理论 诗歌语言 言说主体 互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之女性——克里斯蒂娃的女性主义哲学探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戴雪红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3-57,共5页
异质性是贯穿朱莉娅.克里斯蒂娃符号学理论的主题。克里斯蒂娃从符号学的视角探讨了异质性与女性的内在关联,从而揭示了异质之女性所具有的边缘性、颠覆性和革命性对于女性解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克里斯蒂娃 女性主义 异质性 互文性 符号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系统的主体与他者:论本维尼斯特对克里斯蒂娃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颖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3-109,共7页
法国语言学家埃米尔·本维尼斯特(Emile Benveniste)的语言学理论是索绪尔语言学线索上的重要支脉之一。他在话语行为以及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等方面的研究,直接影响了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的"符号心理分析"... 法国语言学家埃米尔·本维尼斯特(Emile Benveniste)的语言学理论是索绪尔语言学线索上的重要支脉之一。他在话语行为以及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等方面的研究,直接影响了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的"符号心理分析"(sémanalyse)理论的建构。一方面,本维尼斯特对于"说话主体"(le sujet parlant)的发现,影响了克里斯蒂娃的"过程中的主体"理论,而后者将前者看成是重要的、必须超越的边界,对其进行批判性地思考;另一方面,本维尼斯特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引入语言学的研究中,直接影响并促使克里斯蒂娃在"象征态"的符合句法规范的语言中寻找异质的、他者的"符号态"。最后,克里斯蒂娃的"符号心理分析"理论是符号学本身自我批判、自我修正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维尼斯特 克里斯蒂娃 说话主体 他者 符号心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阅读中国:论克里斯蒂娃《中国妇女》的文本张力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颖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3-101,共9页
克里斯蒂娃的《中国妇女》是中法文化交流史上重要的文本。克里斯蒂娃的这一中国书写呈现出一种复杂而多元的思想倾向。它的文本张力主要体现在:其一,试图通过与中国妇女建立一种联系,来巩固西方女性主体丧失的主体性;其二,在文本写作... 克里斯蒂娃的《中国妇女》是中法文化交流史上重要的文本。克里斯蒂娃的这一中国书写呈现出一种复杂而多元的思想倾向。它的文本张力主要体现在:其一,试图通过与中国妇女建立一种联系,来巩固西方女性主体丧失的主体性;其二,在文本写作立场层面的含混态度,直接源于写作者自身对他者的立场,他者存在于自我之中;其三,以一种个人化的方式阅读和言说中国文本,具体表现为文本语义场内部个人私语对政治话语的挑战和颠覆。克里斯蒂娃在书写中国经验时,其本身的心灵经验占据主流。个体身份的多样性弱化了她对中国问题的主观预设,中国经验成为映照出克里斯蒂娃个体的心灵经验的反光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蒂娃 《中国妇女》 主体性 含混立场 话语杂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里斯蒂娃符号学理论与索绪尔语言研究关系探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秀丽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8-130,共3页
索绪尔是结构主义语言学之父,结构主义方法论的创始人。克里斯蒂娃在建构解析符号学这一后结构主义符号理论的时候,从两个方面对索绪尔的语言学研究进行批判、改造和传承。一方面,她在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将时间和主体... 索绪尔是结构主义语言学之父,结构主义方法论的创始人。克里斯蒂娃在建构解析符号学这一后结构主义符号理论的时候,从两个方面对索绪尔的语言学研究进行批判、改造和传承。一方面,她在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将时间和主体等外部因素引入符号研究,使符号研究的对象动态化,强调符号意义的生成性特征。另一方面,她挖掘了索绪尔具有后结构主义性质的易位构词研究成果,对其进行改造、吸收,并加以利用,使其与自己的互文性思想相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析符号学 结构主义 后结构主义 克里斯蒂娃 索绪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概念的解构与重构:巴特勒与克里斯蒂娃的女性理论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滢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4期61-66,共6页
在波伏娃提出对"女性"概念的哲学思考之后,后女性主义的当代杰出代表巴特勒和克里斯蒂娃从各自的方向对此概念进行了后现代式的再加工,巴特勒彻底解构了"女性"概念,把女性融入到了权利的生产中,而克里斯蒂娃却在女... 在波伏娃提出对"女性"概念的哲学思考之后,后女性主义的当代杰出代表巴特勒和克里斯蒂娃从各自的方向对此概念进行了后现代式的再加工,巴特勒彻底解构了"女性"概念,把女性融入到了权利的生产中,而克里斯蒂娃却在女性的主体性身份消解之后又走上了超越性别重建主体的道路。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分歧,是因为她们持有迥异的身体观、语言观和政治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特勒 克里斯蒂娃 解构 重构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话性、歧义性和颠覆性:克里斯蒂娃的诗性话语理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文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62,共4页
克里斯蒂娃认为,词语的对话性、歧义性以及文本的互文性为探索语言的各种可能性提供了基础;诗性话语打破了语言习惯从而把言说主体从语言和社会的各种禁锢网络中解放出来;话语主体通过阅读-书写过程介入到社会历史话语之中并重新书写历... 克里斯蒂娃认为,词语的对话性、歧义性以及文本的互文性为探索语言的各种可能性提供了基础;诗性话语打破了语言习惯从而把言说主体从语言和社会的各种禁锢网络中解放出来;话语主体通过阅读-书写过程介入到社会历史话语之中并重新书写历史、干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不同于交际语言所强调的清晰性、准确性、唯一性和权威性,克里斯蒂娃的诗性语言背离语言规则而强调意义的多重性、歧义性、僭越性和意义生产的潜在可能性;同时,由于互文本把社会历史纳入文本范围,文学实践与社会实践变得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蒂娃 诗性话语 对话性 歧义性 文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里斯蒂娃解析符号学视阈下的女性主义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秀丽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0年第6期105-107,共3页
克里斯蒂娃在进行解析符号学研究的同时,就女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她的女性问题研究是其解析符号学的重要方面,为这一复杂的理论体系提供了形象阐释,同时为女性主义在新一阶段的发展提供了强力的理论支持。她强调女性的个体差异,认... 克里斯蒂娃在进行解析符号学研究的同时,就女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她的女性问题研究是其解析符号学的重要方面,为这一复杂的理论体系提供了形象阐释,同时为女性主义在新一阶段的发展提供了强力的理论支持。她强调女性的个体差异,认为女性运动应该体现女性的个体区别,从女性的整体出发进行女性运动无法真正实现女性的平等。她将女性定义为女性特质,认为女性特质对应符号的前符号态,以异质性为特征,对建立在男性特质基础上的符号象征态社会构成威胁的同时对其进行保护和建构。这样的女性主义研究更能体现和符合后现代社会理论发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蒂娃 解析符号学 女性主义 女性特质 男性特质 线性时间 循环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里斯蒂娃《中国妇女》考——兼论中国元素对克里斯蒂娃学术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虹倩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74,89,共10页
克里斯蒂娃《中国妇女》是40年前《原样》代表团访华的文化结晶,书中征引了大量中国文献,充分展现了克里斯蒂娃对中国文化的精深了解。本文对《中国妇女》中译本在中国文献出处、引文、译文及史实方面存在的问题逐一予以考察,并指出《... 克里斯蒂娃《中国妇女》是40年前《原样》代表团访华的文化结晶,书中征引了大量中国文献,充分展现了克里斯蒂娃对中国文化的精深了解。本文对《中国妇女》中译本在中国文献出处、引文、译文及史实方面存在的问题逐一予以考察,并指出《中国妇女》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全景式展示了中国女性反抗象征性秩序的历史图卷,还因为该书在克氏学术思想嬗变历程中具有转折意义;克氏日后研究的众多母题均由此生发,从中也可一窥中国元素对克氏学术思想的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蒂娃 中国妇女 中译本 中国文献 中国元素 女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克里斯蒂娃对巴赫金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秀丽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2期98-100,共3页
朱莉娅.克里斯蒂娃是当代法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之一。她在进行理论研究的过程中深受巴赫金语言哲学理论和狂欢化文学思想的影响,并认为巴赫金的研究不仅阐释了文本之间的关联关系,而且预示着在诸学科之间建立间性联系的可能性。她借用... 朱莉娅.克里斯蒂娃是当代法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之一。她在进行理论研究的过程中深受巴赫金语言哲学理论和狂欢化文学思想的影响,并认为巴赫金的研究不仅阐释了文本之间的关联关系,而且预示着在诸学科之间建立间性联系的可能性。她借用巴赫金的研究成果以及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价值生成理论,在解释文本间性、现象文本与生成文本、过程主体、符号与象征等独特概念的同时,深入探讨了文本意义的形成过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蒂娃 巴赫金 文本间性 符号 过程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克里斯蒂娃的过程的主体 被引量:3
16
作者 慈丽妍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8-9,共2页
与其他女权主义者不同,朱莉叶·克里斯蒂娃是从哲学的高度去关注主体。她反对先于存在的本质主义,而注重单个的主体研究,认为单个的主体是一个过程的主体,且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永远经历它之所以成为主体的各种具体条件... 与其他女权主义者不同,朱莉叶·克里斯蒂娃是从哲学的高度去关注主体。她反对先于存在的本质主义,而注重单个的主体研究,认为单个的主体是一个过程的主体,且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永远经历它之所以成为主体的各种具体条件的考验。过程的主体本身就是对固定的性别身份的一种拒绝,因此可以说克里斯蒂娃关于主体的思想暗含了女性主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蒂娃 主体 符号 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多元·互文——克里斯蒂娃的文本理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那晓波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第8期226-226,共1页
姚成贺、张辉在2010年第3期《学习与探索》杂志上发表的《动态·多元·互文--克里斯蒂娃的文本理论》指出:文本(text)的意义在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大致经历了四种变迁:从早期以文本指称作品,到新批评视文本为独立自足的有机... 姚成贺、张辉在2010年第3期《学习与探索》杂志上发表的《动态·多元·互文--克里斯蒂娃的文本理论》指出:文本(text)的意义在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大致经历了四种变迁:从早期以文本指称作品,到新批评视文本为独立自足的有机体,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法国“原样派”(Tel quel)提倡的开放、不定和自我解构的空间,直至后结构主义思潮中所形成的与其他社会意指系统相关联的互文性。“原样派”自20世纪60年代成立直至1983年解散,是法国理论界的一个重要流派。法国当代著名符号学家和文学批评家朱莉娅&#183;克里斯蒂娃(JuliaKristeva)作为该流派的成员,成为后结构主义文学文本理论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她的文本理论涉及西方主要文化理论,并影响了文学批评中许多问题的讨论。在纷繁冗杂的后结构主义文本论潮中,克里斯蒂娃独树一帜,始终强调语言和文本的变化性与发展性。 Megan将克里斯蒂娃研究方法的独到之处归纳为三点:严格而多元的跨学科研究、“文本”被视为一个深受其他文本影响的动态“过程”、批评话语研究中的理论自觉性。可见,文本理论是克里斯蒂娃理论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既受到其符号学理论的影响,也吸收心理分析及主体理论的精髓。文本不再是结构主义者眼中静态、抽象、狭隘的概念,而是动态、多元、互文的意指过程。与此同时,文学文本的阐释需要的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渐次递进过程:辨析语言、体察结构、文本间的联系。本文即以文本为线索,从这渐次递进的三个方面探讨克里斯蒂娃文本理论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蒂娃 文本理论 互文性 20世纪60年代中期 动态 后结构主义 文学批评史 《学习与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逐“我”的真相——克里斯蒂娃的符号学理论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慈丽妍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39-40,共2页
克里斯蒂娃认为符号是语言的他者,它处于象征秩序之外又向象征秩序侵入,从而打破了象征语言的框架,使僵化的死的语言有了生气。符号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的侵入使语言所表现的不再是固定的、一层不变的、死的主体,而是一个流动的,处于过程... 克里斯蒂娃认为符号是语言的他者,它处于象征秩序之外又向象征秩序侵入,从而打破了象征语言的框架,使僵化的死的语言有了生气。符号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的侵入使语言所表现的不再是固定的、一层不变的、死的主体,而是一个流动的,处于过程当中的活的主体,即真正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蒂娃 符号 象征 诗性语言 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里斯蒂娃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符号学解读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颖 《符号与传媒》 2016年第2期64-76,共13页
克里斯蒂娃的符号学是追溯意义的萌芽和生成过程的符号学,以超语言学的意义生成装置即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它以反抗传统符号学理论的过分秩序化和理据化为旨归,具有明显的革命性和先锋性。生产、劳动与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 克里斯蒂娃的符号学是追溯意义的萌芽和生成过程的符号学,以超语言学的意义生成装置即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它以反抗传统符号学理论的过分秩序化和理据化为旨归,具有明显的革命性和先锋性。生产、劳动与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直接影响了克里斯蒂娃符号学理论的建构。本论文通过考察克里斯蒂娃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生产、劳动和实践的符号学解读,重点讨论意义生成(signifiance)和意指实践(pratique signifiante)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克里斯蒂娃 符号学 意义生成 意指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贱斥”的思想特质分析——朱莉亚·克里斯蒂娃的女性主义研究
20
作者 韩丹 聂春雷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7-120,共4页
在后现代理论家中,最早使用"贱斥"一词的是法国著名语言学家、社会学家克里斯蒂娃。"贱斥"概念是克里斯蒂娃提出的创新性概念。文章对"贱斥"概念作了词源学的考据,并提出"贱斥"具有无助性、分... 在后现代理论家中,最早使用"贱斥"一词的是法国著名语言学家、社会学家克里斯蒂娃。"贱斥"概念是克里斯蒂娃提出的创新性概念。文章对"贱斥"概念作了词源学的考据,并提出"贱斥"具有无助性、分离性、恐惧性、享乐性和艺术宗教性等思想特质,分析了克里斯蒂娃在后现代理论上的独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蒂娃 贱斥 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