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动态和四维化的免疫学——评2006年全美免疫学家大会
1
作者 魏海明 张建 田志刚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29-331,共3页
关键词 免疫学家 四维 世界各地 免疫学会 电子媒介 免疫细胞 成像技术 实验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献上深深的哀思——追忆本刊原副主编、我国著名免疫学家陈慰峰院士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杰 许四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6-196,共1页
关键词 免疫学家 主编 院士 《中国免疫学杂志》 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研究不敢懈怠--追忆我国著名免疫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陈慰峰教授 被引量:1
3
作者 傅冬红 张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 免疫学家 科学研究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医学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著名免疫学家和医学教育家杨贵贞教授传略
4
作者 1978~2003全体研究生 李玉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共3页
杨贵贞教授作为中国免疫学的开拓者之一,她开创出多个免疫学发展的重要方向,特别是在开展“中药免疫药理学”、“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的免疫生理学”和“免疫生物工程学”等研究方面,获得了诸多开创性和奠基性的重要成果。杨贵贞教授又... 杨贵贞教授作为中国免疫学的开拓者之一,她开创出多个免疫学发展的重要方向,特别是在开展“中药免疫药理学”、“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的免疫生理学”和“免疫生物工程学”等研究方面,获得了诸多开创性和奠基性的重要成果。杨贵贞教授又是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她创立了先进的医学研究生教育理论体系和系统的高层次医学科技人才培养方法,丰富了我国医学教育理论宝库,为我国培养了几代优秀的医学免疫学科技人才。杨贵贞教授多年来一直担任中国免疫学会会刊《中国免疫学杂志》的主编工作,使《中国免疫学杂志》成为了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重要医学期刊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家 免疫学家 杨贵贞 《中国免疫学杂志》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 科技人才培养 中药免疫药理学 医学研究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勇于创新的动物免疫学家——记第二届“中华农业英才奖”获得者张改平
5
作者 董讯 《农村工作通讯》 2008年第13期58-58,共1页
张改平,1960年12月生于河南,现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作为一名优秀的青年科学家,长期以来,他潜心科学研究,倾心科技创新,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懈追求、奋力攀登、大胆创新,为我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动物免疫学研究做出了... 张改平,1960年12月生于河南,现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作为一名优秀的青年科学家,长期以来,他潜心科学研究,倾心科技创新,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懈追求、奋力攀登、大胆创新,为我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动物免疫学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学院 动物免疫学家 创新 青年科学家 科学研究 张改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现抑制负免疫调节的癌症疗法,美日两免疫学家获诺奖
6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8年第11期3-3,共1页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以及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表彰他们发现了抑制负免疫调节的癌症疗法。
关键词 免疫学家 免疫调节 疗法 癌症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著名微生物免疫学家谢毓晋
7
作者 秦宗良 黄仕和 《武汉文史资料》 2004年第10期21-24,共4页
位于长江大桥武昌桥头下的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是中南地区唯一的一所生产研究医学防疫、治疗、诊断三大系列制品的大型企业,50多年来的奋斗历史抚育和造就了一大批生物科学技术专家和人才.国家一等一级教授、著名微生物免疫学家谢毓晋是... 位于长江大桥武昌桥头下的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是中南地区唯一的一所生产研究医学防疫、治疗、诊断三大系列制品的大型企业,50多年来的奋斗历史抚育和造就了一大批生物科学技术专家和人才.国家一等一级教授、著名微生物免疫学家谢毓晋是生物制品研究所建所时的总技师、副所长、学科带头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免疫学家 谢毓晋 生活经历 科研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学:21世纪免疫学家的新挑战 被引量:4
8
作者 马大龙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97-700,共4页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诞生了新的免疫学前沿分支学科———免疫组学(Immunomics),为免疫学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免疫组学重点研究免疫相关的全套分子、它们的作用靶分子及其功能。免疫组学包括了免疫基因组学(Immunogenomics...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诞生了新的免疫学前沿分支学科———免疫组学(Immunomics),为免疫学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免疫组学重点研究免疫相关的全套分子、它们的作用靶分子及其功能。免疫组学包括了免疫基因组学(Immunogenomics)、免疫蛋白质组学(Immunoproteomics)和免疫信息学(Immunoinformatics)三方面的研究,特别强调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生物信息学、生物芯片、系统生物学、结构生物学、高通量筛选等技术,大规模开展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分子机理研究,发现新免疫相关分子的功能,为全面系统了解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提供基础。作者对上述方面作了有重点的论述,我们刊登此文,希望我国免疫学工作者重视免疫组学研究,抓住机遇,发挥各自的优势,开展具有我国特色的各项研究,为免疫组学的研究与开发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家 免疫组学 21世纪 蛋白质组学研 人类基因组计划 系统生物学 基因组学 免疫应答 免疫系统
原文传递
一生治学,只为一个心愿——访分子免疫学家朱乃硕教授
9
作者 鲍伊琳 《上海支部生活》 2017年第6期50-52,共3页
采访朱乃硕教授,约在了复旦大学江湾校区。 生物楼位于学校里经二路和纬四路的路口,不远处有一汪湖。正逢初夏时节,日光耀目,芦苇疯长,校园里荡漾着一股勃勃的生机。
关键词 免疫学家 教授 治学 分子 心愿 复旦大学 校区 学校
原文传递
幽兰秉赋 大海襟怀——记全国政协第八届常委,第七、九、十届委员,著名免疫学家,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冯理达女士
10
作者 王学信 《海内与海外》 2008年第9期1-1,4-9,共7页
2008年1月20日下午5时,这是一位老人去世前意识清醒的最后一刻,在病床上,她紧紧拉住儿子的手:“悠真,你要永远记住,妈妈是党的女儿。我死后,帮我代交一万元党费……”交完党费,这位老人的工资卡上便仅剩85.46元,而她一生所捐... 2008年1月20日下午5时,这是一位老人去世前意识清醒的最后一刻,在病床上,她紧紧拉住儿子的手:“悠真,你要永远记住,妈妈是党的女儿。我死后,帮我代交一万元党费……”交完党费,这位老人的工资卡上便仅剩85.46元,而她一生所捐献的钱物,早已超过300万元。这位可敬的老人,就是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和新中国首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的长女——著名免疫学家,社会活动家,全国政协第八届常委,第七、九、十届委员,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冯理达女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政协 免疫学家 原副院长 常委 委员 女士 医院 海军
原文传递
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家--沈鼎鸿
11
作者 青宁生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64-1365,共2页
沈鼎鸿,曾用名沈孝绩,英文名Shen Ting-hung,1910年7月20日生于浙江慈溪观海卫上横街村,2011年2月27日卒于上海。 沈鼎鸿出生在一个较富足的商人家庭,1920年入浙江鄞县县立第一小学就读,1923年考入浙江省立第四中学学习(宁波),1925... 沈鼎鸿,曾用名沈孝绩,英文名Shen Ting-hung,1910年7月20日生于浙江慈溪观海卫上横街村,2011年2月27日卒于上海。 沈鼎鸿出生在一个较富足的商人家庭,1920年入浙江鄞县县立第一小学就读,1923年考入浙江省立第四中学学习(宁波),1925年转学到上海私立浦东中学。1927年毕业后,他考入上海私立南洋医学院,1930年转学到北平大学医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浦东中学 医学微生物学 北平大学 免疫学家 浙江鄞县 浙江慈溪 街村 微生物学报 流行病学调查 白喉类毒素
原文传递
力学免疫学研究现状和展望
12
作者 朱承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4,共1页
力学免疫学的研究远早于学科的正式名称的出现。它大概有以下三个源头。首先是生物力学,特别是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物力学。在这个水平的生物力学20世纪70年代就有了,很多以免疫细胞及免疫系统里的分子为研究对象及材料。以前的研究者关... 力学免疫学的研究远早于学科的正式名称的出现。它大概有以下三个源头。首先是生物力学,特别是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物力学。在这个水平的生物力学20世纪70年代就有了,很多以免疫细胞及免疫系统里的分子为研究对象及材料。以前的研究者关注的只是免疫细胞及分子对力学输入量的力学响应,我们说这样的研究是细胞和分子的生物力学。而当研究者将其关注扩大到免疫细胞及分子对力学输入量的免疫学响应,以及免疫细胞及组织对其力学外环境的影响时,我们就说这样的研究已经拓广到力学免疫学的范畴了。因为上面这两个说法既符合生物力学及力学生物学的定义,还可用来说明它们的相似及区别之处。只要我们把免疫学三个字换成生物学,就毫不违和了。因此,力学免疫学的另一个源头,就是力学生物学。因为力学免疫学借鉴及引用了比它更早有了正式名称的力学生物学所发展应用的一些概念,并把这些工具及方法从对其他组织和生理系统的研究移植到对免疫系统里的细胞及分子的研究里去。或者说,当研究者发现,其实他们用的概念、工具及方法,跟力学生物学所用的是相通的,只是研究的对象及系统不同。于是就比照力学生物学,将其研究称之为力学免疫学了。而这样的名称正式出现在文献里,大概只有十来年的历史。但这短短的十来年,却见证了力学免疫学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很多的结果。比如发现免疫受体分子可以接受力学信号,包括外力及外环境的力学特性,如其接触的细胞及介质的黏弹性。而这种信号的传导不是开关那么简单,因为免疫响应可以有多种模态及跨越很宽的时间尺度。免疫受体接收的从其配体传过来的信号,甚至有可能通过力学的方式编码,而传进免疫细胞后再被解读,从而诱导出不同的免疫反应。另外,免疫受体与配体结合后,会诱导免疫细胞产生胞内力,并传导作用到免疫受体—配体键上,从而放大通过免疫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及免疫响应。免疫系统里的组织、细胞和分子处于随时空变化的力学环境里。因此必然受到力学环境的影响,从而进化出感受并适应乃至利用其力学环境的能力。这似乎是自然而然,不言自明的。而传统的免疫学家,普遍没有受过力学基础训练,不熟悉力学的概念、思维方式,及研究的方法和工具。这就既给了做基础的力学免疫学研究者予机会对解决免疫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作贡献,又让做应用的力学免疫学工作者得到了解决临床及工程应用问题的用武之地。而这又成为力学免疫学的一个新的源头,即将力学免疫学的发现与治疗肿瘤或自免疫疾病的免疫疗法结合,在免疫疗法中应用,并作出新的发明来对免疫疗法进行改进,以造福病人及社会。这些新的工作,大量出现才几年,却发展极其迅猛。其中一大原因,是它结合了生物材料的工作。因为可以通过设计生物材料,来改变人造免疫组织的力学环境。还可以通过修饰生物材料来表达免疫受体的配体,达到靶向诱导免疫细胞分化的目的。这些免疫工程的工作,既有力学免疫学,也是生物材料、组织工程、细胞工程、微流器件及芯片上的器官等领域的融合,因而吸引了大量的研究者,也代表了生物医学工程界发展的一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生物学 生理系统 免疫学研究 免疫学家 免疫细胞 生物力学 免疫疗法 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支持细胞免疫豁免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沈洁 韩晓冬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66-670,共5页
关键词 睾丸支持细胞 免疫豁免 组织器官移植 免疫学家 大鼠睾丸 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国内外免疫学重要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娟 曹雪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1,共9页
回顾2011年,除了三位免疫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令免疫学界感到振奋之外,我们欣喜地看到免疫学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性进展,这些新进展既有对免疫学经典问题的深入认识,如天然免疫应答的启动及活化的新机制、适应性免疫细胞的分化、
关键词 免疫学家 国内外 天然免疫应答 诺贝尔奖 免疫细胞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因素与肿瘤免疫
15
作者 缪长虹 陈万坤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3年第5期274-276,共3页
早在19世纪初,德国免疫学家Paul Ehrlich作出了机体的免疫系统可能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猜测。随着人们对免疫系统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对肿瘤抗原的发现,
关键词 肿瘤免疫 围术期 肿瘤发生发展 免疫系统 免疫学家 肿瘤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在稳态和病理状态下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雨 黄荣 代艳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第3期319-320,共2页
19世纪时期,免疫学家已经证实了多核白细胞可以迁移到受感染的组织,并捕获和消灭微生物[1]。这些结果随即引发一系列关于粒细胞在感染和急性炎症中的研究[2]。在这期间,我们在白细胞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已知,中性粒细胞... 19世纪时期,免疫学家已经证实了多核白细胞可以迁移到受感染的组织,并捕获和消灭微生物[1]。这些结果随即引发一系列关于粒细胞在感染和急性炎症中的研究[2]。在这期间,我们在白细胞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已知,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中前体细胞,积累于骨髓中,并以昼夜节律的形式释放到外周血中。粒细胞具有快速迁移到受损组织和吞噬以及释放蛋白酶的功能,这些功能使得中性粒细胞具有强大的防御能力。当血液循环中的中性粒细胞遇到危险信号时,会利用上述功能在组织中巡逻并做出攻击反应,然而防御反应过度则会破坏血管。或许是为了减少这种损伤效应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家 多核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受损组织 血液循环 昼夜节律 免疫调节作用 损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球免疫学进展资讯点滴
17
作者 郑振群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F0004-F0004,共1页
2011年10月3号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当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免疫学家,历史上已有三次(1977年,1980年,1984年)同年都有三位免疫学家同时获奖,这是第四次三位免疫学家同时获奖,这在诺贝尔奖和免疫学历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1年10月3号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当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免疫学家,历史上已有三次(1977年,1980年,1984年)同年都有三位免疫学家同时获奖,这是第四次三位免疫学家同时获奖,这在诺贝尔奖和免疫学历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震惊了世界。国际上纸质媒体和电子媒体都竞相大量报道此一重大消息,NatureImmunology在同年11月出版的一期(12.11272011doi:10.1038/62170)发表了题为“令世人瞩目的免疫学”的社论,对三位免疫学家的成就大加赞扬和高度评价,对免疫学强劲的发展感到高兴,对免疫学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方向。内容精辟丰富,立论深刻。虽然已过去半年有余,现在读来仍令人振奋,因此摘要编译介绍,仍有前瞻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家 生理学或医学奖 点滴 资讯 诺贝尔奖 委员会 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免疫学杂志》
18
作者 郑振群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89年第4期49-49,共1页
免疫学杂志(Journal of Immunology)是由我国著名免疫学家谢少文.汪美先和叶天星三位教授任学术顾问,朱锡华教授主编,桕贵贞。吴安然、向近敏、郑武飞、赵修竹、龙振洲等29名知名专家教授组成的编委会编辑,第三军医大学出版,向国... 免疫学杂志(Journal of Immunology)是由我国著名免疫学家谢少文.汪美先和叶天星三位教授任学术顾问,朱锡华教授主编,桕贵贞。吴安然、向近敏、郑武飞、赵修竹、龙振洲等29名知名专家教授组成的编委会编辑,第三军医大学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刊物。设有进展、综述、。基础免疫、临床免疫、专题讲座、技术与方法、短篇报道、学术动态等栏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已出版五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 专业性刊物 技术与方法 免疫学家 公开发行 基础免疫 临床免疫 专题讲座 学术动态 教授 向近敏 编委会 国内外 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肽类免疫调节临床研究进展
19
作者 刘占海 闫锋 《神经药理学报》 1998年第A04期111-112,114,共3页
机体的康健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有赖于健全的免疫系统,胸腺做为免疫调节中枢器官,近年受到国内外免疫学家、药理学家、以及临床学者的极大关注。早在本世纪60年代初J. miller和R. Good等分别对胸腺肽类激素样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并认... 机体的康健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有赖于健全的免疫系统,胸腺做为免疫调节中枢器官,近年受到国内外免疫学家、药理学家、以及临床学者的极大关注。早在本世纪60年代初J. miller和R. Good等分别对胸腺肽类激素样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并认为胸腺是调节免疫的重要中枢器官。这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胸腺肽 临床研究 免疫调节 胸腺素 E玫瑰花结 生物活性 免疫系统 免疫学家 细胞免疫 T淋巴细胞百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化学的先驱-卡尔·兰德斯坦钠──纪念Karl Landsteiner诞辰125周年暨逝世50周年
20
作者 吕年青 《大学化学》 CAS 1994年第3期56-60,共5页
免疫化学的先驱-卡尔·兰德斯坦钠──纪念KarlLandsteiner诞辰125周年暨逝世50周年吕年青(北京大学化学系100871)今年是已故著名免疫学家KarlLandsteiner(1868-1943)诞辰... 免疫化学的先驱-卡尔·兰德斯坦钠──纪念KarlLandsteiner诞辰125周年暨逝世50周年吕年青(北京大学化学系100871)今年是已故著名免疫学家KarlLandsteiner(1868-1943)诞辰125周年暨逝世50周年纪念。在此之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化学 免疫 免疫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