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蕉线条病毒多重免疫捕获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
作者 卢咏思 刘润沛 饶雪琴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3,共6页
为提高复合感染香蕉的香蕉线条病毒(banana streak virus,BSV)的诊断效率,保障香蕉产业的健康发展,设计基于香蕉线条病毒OL(banana streak OL virus,BSOLV)、香蕉线条病毒GF(banana streak GF virus,BSGFV)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 为提高复合感染香蕉的香蕉线条病毒(banana streak virus,BSV)的诊断效率,保障香蕉产业的健康发展,设计基于香蕉线条病毒OL(banana streak OL virus,BSOLV)、香蕉线条病毒GF(banana streak GF virus,BSGFV)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和香蕉线条病毒IM(banana streak IM virus,BSIMV)的RNase H基因保守序列的特异引物,利用BSV多克隆抗血清捕获病毒为模板,通过对引物浓度、退火温度等条件的优化,建立能够同步检测BSOLV、BSGFV、BSIMV的多重免疫捕获PCR方法。研究结果显示,建成的最优体系为BSOLV、BSGFV、BSIMV上下游引物终浓度(μmol/L)比例0.5∶0.5∶0.5,退火温度为63℃。利用该多重免疫捕获PCR方法可以从1 mg/mL的香蕉粗提液中分别检测出BSOLV、BSGFV和BSIMV。所建立的多重免疫捕获PCR方法与引起相似症状的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无交叉反应。对15份田间香蕉样品进行检测,能够明显区分出复合侵染的样品,经测序验证,BSOLV、BSGFV和BSIMV的扩增产物与GenBank相应病毒同源率分别在94%以上。表明该多重免疫捕获PCR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应用于香蕉种苗以及田间香蕉样品中3种BSV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香蕉线条病毒 多重免疫捕获PCR 复合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大豆上菜豆荚斑驳病毒的免疫捕获巢式RT-PCR检测 被引量:13
2
作者 于翠 杨翠云 +1 位作者 宋绍祎 洪健 《植物检疫》 2006年第4期201-204,共4页
利用DASELISA对进口大豆上BPMV进行检测发现,从美国进口的部分大豆样品对BPMV的多抗血清呈阳性反应;利用免疫吸附电镜观察发现,ELISA检测阳性的大豆种皮病汁液中存在直径约30nm的球状病毒粒子。根据BPMV外壳蛋白(C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 利用DASELISA对进口大豆上BPMV进行检测发现,从美国进口的部分大豆样品对BPMV的多抗血清呈阳性反应;利用免疫吸附电镜观察发现,ELISA检测阳性的大豆种皮病汁液中存在直径约30nm的球状病毒粒子。根据BPMV外壳蛋白(C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2对嵌合引物,建立了BPMV的高灵敏的免疫捕获巢式RTPCR(ICnested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经免疫捕获、反转录和2轮PCR扩增,能从带毒大豆种子中扩增到预期大小的DNA条带。序列测定与分析表明此条带的序列为BPMV部分CP基因,在系统关系树上与BPMV的其它分离物形成一簇亲缘关系很近。实验表明从进境大豆上检测到了BP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荚斑驳病毒 大豆 ELISA 免疫电镜 免疫捕获巢式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和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过敏原IgE抗体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郑佩燕 孙宝清 +3 位作者 黄惠敏 韦妮莉 李靖 陈德晖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5-598,共4页
目的:对酶联免疫捕获法的ALLERG-O-LIQ系统和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的ImmunoCAP系统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的一致性进行对比观察。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08~2010年就诊于变态反应科、儿科的病例,采用2种不同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屋尘螨(... 目的:对酶联免疫捕获法的ALLERG-O-LIQ系统和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的ImmunoCAP系统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的一致性进行对比观察。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08~2010年就诊于变态反应科、儿科的病例,采用2种不同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屋尘螨(D1)、粉尘螨(D2)、狗毛屑(E5)、德国小蠊(I6)、鸡蛋(F1)、牛奶(F2)、花生(F13)、蟹(F23)、虾(F24),共9种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将2种检测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进行了520项次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两种系统对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定量检测结果一致性良好(P<0.05),特异性IgE结果:屋尘螨>粉尘螨>德国小蠊>狗毛屑;而对食物过敏SIgE抗体检测结果的相关度较吸入过敏原低,特异性IgE结果:蟹>虾>花生>鸡蛋>牛奶。结论:ALLERG-O-LIQ系统和ImmunoCAP系统都属于新一代易操作的过敏原检测系统。2种检测方法一致性良好,结果偏离度较小,呈线性回归分布。因此,对于评估血清中的特异性IgE来说,ALLERG-O-LIQ系统是一个可靠的、经济的临床诊断系统。其检测的结果与ImmunoCAP系统的检测结果比较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捕获 过敏原检测 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捕获乳酸脱氢酶活性测试在恶性疟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吴英松 李明 +2 位作者 董文其 毕惠祥 李英杰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免疫捕获 乳酸脱氢酶 活性 恶性疟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思子毒素磁性纳米颗粒免疫捕获法的建立 被引量:2
5
作者 梁龙辉 刘石磊 +1 位作者 高川 周世坤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95-1098,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相思子毒素(abrin)检测方法。方法 使用包被abrin单克隆抗体(mAb)7D1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MNP)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abrin单克隆抗体(HRP-mAb),建立了abrin的免疫捕获检测法。同时将方法结... 目的 建立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相思子毒素(abrin)检测方法。方法 使用包被abrin单克隆抗体(mAb)7D1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MNP)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abrin单克隆抗体(HRP-mAb),建立了abrin的免疫捕获检测法。同时将方法结果和传统双抗体夹心ELISA进行系统比较。结果 本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5~60 ng/mL,检测限为2.5 ng/mL,线性回归方程为y=0.012x-0.015。蓖麻毒素对检测结果无干扰,表明方法特异性良好。该方法能用于污染水样、饮料、牛奶等基质中abrin的检测,相对标准偏差为5.18%~8.67%,具有较好的重现性。与建立的双夹心ELISA相比,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减少了反应时间。结论 成功建立了免疫捕获法检测abrin,适用于微量abrin样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思子毒素 磁性纳米颗粒 免疫捕获 双抗体夹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捕获PCR法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 被引量:2
6
作者 夏俊芳 刘箐 +7 位作者 韩舜愈 刘芳 王婧 刘雅莉 汪小波 樊学军 田绿波 黄超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81-187,共7页
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免疫捕获PCR技术,并探讨其灵敏度和特异性。SA特异性抗体包被PCR管以富集待测样品中目标菌,之后在同一PCR管里直接进行免疫捕获PCR,并和直接PCR比较。免疫捕获PCR法可特... 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免疫捕获PCR技术,并探讨其灵敏度和特异性。SA特异性抗体包被PCR管以富集待测样品中目标菌,之后在同一PCR管里直接进行免疫捕获PCR,并和直接PCR比较。免疫捕获PCR法可特异性检测2株SA菌株,而无法检测到其它8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说明该方法对SA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该方法对纯菌液而言,检测灵敏度可达到2.35×102CFU/mL,是直接PCR的100倍;对5种食品模拟带菌检测发现,无需增菌培养,其灵敏度可达到2.35×103-2.35×104CFU/mL,是直接PCR的10-100倍。免疫捕获PCR法集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于一体,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检测快速、易于操作、成本低廉等诸多优点,是一种适合基层实验室使用的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免疫捕获PCR 直接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豆荚斑驳病毒免疫捕获一步RT-PCR检测 被引量:1
7
作者 沈建国 王念武 +2 位作者 高芳銮 黄可辉 郭琼霞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6-179,共4页
【研究目的】建立快速、准确、简便的检测大豆种子上菜豆荚斑驳病毒的免疫捕获一步RT-PCR方法(一步IC-RT-PCR)。【方法】采用抗原捕获和一步RT-PCR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反应条件优化,确定一步IC-RT-PCR的反应程序,同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 【研究目的】建立快速、准确、简便的检测大豆种子上菜豆荚斑驳病毒的免疫捕获一步RT-PCR方法(一步IC-RT-PCR)。【方法】采用抗原捕获和一步RT-PCR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反应条件优化,确定一步IC-RT-PCR的反应程序,同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及实际检测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成功建立了一步IC-RT-PCR检测菜豆荚斑驳病毒方法,能够从感染菜豆荚斑驳病毒的大豆种子上扩增出预期大小的特异性片段,而对其他病毒及健康大豆无特异性反应;应用该方法对不同产地大豆种子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从来自美国的大豆样品中检出菜豆荚斑驳病毒,检出率为50%。【结论】一步IC-RT-PCR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大豆种子上的菜豆荚斑驳病毒,适用于口岸检验检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荚斑驳病毒 免疫捕获一步RT-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捕获PCR法快速检测大肠埃希氏O157∶H7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牛建军 黄建炜 +1 位作者 李莉 彭宣宪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97-900,896,共5页
目的建立两种免疫捕获PCR法快速检测E.coliO157∶H7,并探讨其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运用免疫磁珠集菌(IMS)和抗体包被扩增管(mACT)两种方法富集待测样品中E.coliO157∶H7,再应用巢式PCR法检测编码E.coliO157∶H7O抗原的rfbE基因,对13株E.... 目的建立两种免疫捕获PCR法快速检测E.coliO157∶H7,并探讨其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运用免疫磁珠集菌(IMS)和抗体包被扩增管(mACT)两种方法富集待测样品中E.coliO157∶H7,再应用巢式PCR法检测编码E.coliO157∶H7O抗原的rfbE基因,对13株E.coliO157菌和10株非E.coliO157菌进行检测。结果应用两种icPCR检测,所有E.coliO157∶H7和E.coliO157NM菌株均为阳性结果,而其它包括与O157抗血清能交叉凝集的菌株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于含有48×102cfu/ml以上浓度的E.coliO157∶H7菌悬液,两种方法,所有试验管都能检测到特异性扩增;并证实了这两种方法可用于检测鲜牛奶中E.coliO157∶H7,样品中E.coliO157∶H7的含量只要不少于101cfu/ml,经过6小时增菌均能检测出来。结论IMS-icPCR和mACT-icPCR用于检测E.coliO157∶H7,是快速、灵敏且高特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微生物检测 免疫捕获PCR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捕获法多重PCR技术检验和鉴定霍乱弧菌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建炜 陆祖福 +2 位作者 李莉 徐雪荣 牛建军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8-11,共4页
[目的]应用免疫捕获法和多重PCR技术检测霍乱弧菌,探讨其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霍乱弧菌McAb包被微量PCR管,捕获标本中霍乱弧菌;裂解后用多重PCR检测菌体抗原和肠毒素的编码基因,以检测霍乱弧菌。[结果]用凝胶电泳法,检出限低于1... [目的]应用免疫捕获法和多重PCR技术检测霍乱弧菌,探讨其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霍乱弧菌McAb包被微量PCR管,捕获标本中霍乱弧菌;裂解后用多重PCR检测菌体抗原和肠毒素的编码基因,以检测霍乱弧菌。[结果]用凝胶电泳法,检出限低于100 cfu/ml,可直接检测霍乱弧菌的血清群别和肠毒素基因(ctx),扩增片段序列与引物设计模板一致。[结论]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简便快捷,适于各种标本霍乱弧菌的快速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免疫捕获 多重PCR 分型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捕获PCR快速检测阳性血培养瓶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义正 李向阳 杨锦红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7期991-992,共2页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快速检测 血培养瓶 免疫捕获 PCR法 阳性 AUREUS MEC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捕获PCR检测进境苹果果实中梨火疫病菌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丹丹 周国梁 +3 位作者 陈仲兵 印丽萍 徐殿胜 易建平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7,共5页
利用梨火疫病菌抗体和PCR技术建立了梨火疫病菌免疫捕获PCR方法,检测苹果模拟样品的灵敏度达到了1.5×102cfu/reaction。与直接PCR进行比较,免疫捕获PCR方法检测苹果模拟样品的灵敏度提高了10倍以上,而且省去了DNA提取等步骤。利用... 利用梨火疫病菌抗体和PCR技术建立了梨火疫病菌免疫捕获PCR方法,检测苹果模拟样品的灵敏度达到了1.5×102cfu/reaction。与直接PCR进行比较,免疫捕获PCR方法检测苹果模拟样品的灵敏度提高了10倍以上,而且省去了DNA提取等步骤。利用该方法成功从进境苹果样品中检测到梨火疫病菌,产物测序结果表明,产物序列和梨火疫病菌的相应序列高度一致。试验结果表明,免疫捕获PCR法能除去样品中的大部分PCR反应抑制物质,可以有效检测进境苹果中梨火疫病菌,在口岸水果检疫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火疫病菌 免疫捕获PCR 苹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捕获-核酸扩增-微孔杂交检测贝类中甲型肝炎病毒的方法研究
12
作者 俞晓进 李显 汪华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5-16,45,共3页
目的 :建立贝类中甲型肝炎病毒新的检测方法。方法 :先用IgG抗体吸附标本中的HAV ,然后将HAV中的RNA逆转录成cDNA ,用PCR方法扩增。PCR产物与标记特异基因探针孔中分子杂交 ,最后加入与标记物对应的酶配体 ,酶联免疫检测。结果 :采用的... 目的 :建立贝类中甲型肝炎病毒新的检测方法。方法 :先用IgG抗体吸附标本中的HAV ,然后将HAV中的RNA逆转录成cDNA ,用PCR方法扩增。PCR产物与标记特异基因探针孔中分子杂交 ,最后加入与标记物对应的酶配体 ,酶联免疫检测。结果 :采用的两对引物和探针均可用于检测。仅加入HAV的可测出阳性 ,其余病毒测不出。寡核苷酸探针 3 75nmol/L、7 5nmol/L、15nmol/L比较理想 ,杂交时间为 12 0min ,显色 3 0min最佳。免疫捕获 -核酸扩增 -微孔杂交方法比原方法提高 2 5倍以上。推测方法的检测限达到 8pfu/g贝组织。 结论 :免疫捕获 -核酸扩增 -微孔杂交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且可以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甲型肝炎病毒 免疫捕获-核酸扩增-微孔杂交 寡核苷酸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捕获法检测耳鼻喉科患儿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的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昕谊 彭东正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4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捕获法检测对耳鼻喉科患儿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sIgE)水平分析的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耳鼻喉科患儿血清样本300份,使用酶联免疫捕获法检测其粉尘...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捕获法检测对耳鼻喉科患儿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sIgE)水平分析的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耳鼻喉科患儿血清样本300份,使用酶联免疫捕获法检测其粉尘螨、户尘螨、狗毛屑、猫毛屑、艾蒿花粉、链格孢共计6种常见的吸入物过敏原sIgE,记录精密度、灵敏度、线性范围等数据,并与Immuno CAP系统的评价效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酶联免疫捕获法检测6种过敏原sIgE的批内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值均<7%,而总CV%<8%。6种过敏原的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LOQ)值均低于0.35 kU/L,均为阴性。相关系数均大于产品说明书的阈值0.975,线性范围良好。不同过敏原的回归方程斜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系统定量检测结果相关性较强。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77.33%,阴性符合率为98.67%,Kappa值为0.833,P<0.05。结论酶联免疫捕获法检测对耳鼻喉科患儿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水平的评价效能,具有较好的精密度与灵敏度,且与Immuno CAP系统的相关性较好,作为一种自动化全定量检测手段,能够满足临床耳鼻喉科常见过敏原检验的要求,具有使用价值。此文的研究结果为儿童耳鼻喉科常见过敏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后期标准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鼻喉科 过敏原 酶联免疫捕获 特异性IGE 免疫 分子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捕获凝集试验用于人布氏菌病血清学诊断的评价
14
作者 王季秋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2-212,共1页
关键词 血清学诊断 免疫捕获 变态反应性疾病 验用 凝集 布氏菌病 人畜共患 布氏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免疫捕获ELISA检测羊痘病毒的评价
15
作者 李国新 陈文越 《预防兽医学进展》 2000年第4期63-63,7,共2页
关键词 羊痘病毒 检测方法评价 免疫捕获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磁珠捕获富集结合HPLC-Q-TOF/MS技术分析复杂水样中的蓖麻毒素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龙辉 刘石磊 +2 位作者 于惠兰 高川 周世坤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62-767,共6页
以自来水、海水以及国际禁化武组织(OPCW)官方水平考试水样为背景基质,在优化仪器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了3种水样基质中蓖麻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分析方法。蓖麻毒素在3种基质中的检出限分别为0.05,0... 以自来水、海水以及国际禁化武组织(OPCW)官方水平考试水样为背景基质,在优化仪器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了3种水样基质中蓖麻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分析方法。蓖麻毒素在3种基质中的检出限分别为0.05,0.20,1.00μg/m L,HPLC-Q-TOF/MS测得蓖麻毒素的分子量为62 884.97 Da。为提高复杂水样的分析灵敏度,采用连接有蓖麻毒素单克隆抗体6A6的免疫磁珠对不同水样中的蓖麻毒素进行富集与纯化,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绘制了免疫磁珠捕获方法的工作曲线,在5.00~100μg/m L线性范围内,不同浓度加标样品的回收率为82.1%~88.8%,相对标准偏差为4.2%~5.9%。将免疫捕获技术与HPLC-Q-TOF/MS分析方法相结合,对真实蓖麻毒素加标样品进行分析,3种基质中蓖麻毒素的检出限分别达2.5,10,50 ng/m L。本方法可用于水样中痕量蓖麻毒素的快速、有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 免疫捕获富集 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溶血性弧菌VBNC的诱导及其免疫捕获PCR检测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郭川 林奕华 +2 位作者 庄旭冬 孙作俤 胡忠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7期502-504,509,F0004,共5页
目的研究一种适用于副溶血性弧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的检测方法。方法将副溶血性弧菌VPL4-90悬浮于陈海水中,利用低温条件诱导VBNC状态,42d后取样,进行AOAC法观察、DVC法观察、PC计数及国标法检测等;以诱导后菌体为抗原,制备兔抗VBN... 目的研究一种适用于副溶血性弧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的检测方法。方法将副溶血性弧菌VPL4-90悬浮于陈海水中,利用低温条件诱导VBNC状态,42d后取样,进行AOAC法观察、DVC法观察、PC计数及国标法检测等;以诱导后菌体为抗原,制备兔抗VBNC血清,用于免疫捕获PCR检测。结果进入VBNC状态的细菌缩小成球形,大部分仍然是活菌,但不能形成菌落;国标检测方法未能使进入VBNC状态的细菌得到分离培养;利用抗血清捕获VBNC菌体后对副溶血性弧菌的tlh基因进行PCR扩增,检测到副溶血性弧菌VBNC。结论制备的抗血清对VBNC菌体具有富集作用;建立的免疫捕获PCR法可应用于对副溶血性弧菌VBNC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非可培养状态 免疫捕获PCR
原文传递
副溶血性弧菌的免疫捕获PCR检测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川 林洁敏 +3 位作者 伦镜盛 胡忠 林耀盛 方小衡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1403-1405,共3页
目的:将免疫捕获PCR法应用于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方法:将脱毒后的副溶血性弧菌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得到抗血清包被PCR管,对待检的副溶血弧菌进行免疫捕获,利用捕获到的菌体作为模板进行PCR检测。结果:PCR体系对副溶血性弧菌的tlh基因扩增... 目的:将免疫捕获PCR法应用于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方法:将脱毒后的副溶血性弧菌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得到抗血清包被PCR管,对待检的副溶血弧菌进行免疫捕获,利用捕获到的菌体作为模板进行PCR检测。结果:PCR体系对副溶血性弧菌的tlh基因扩增具有特异性;抗体对副溶血弧菌起到一定程度的富集作用,包被抗血清后使PCR扩增出来的阳性结果更为明显,而抗血清本身没有扩增出DNA条带。结论:该检测方法能够对副溶血性弧菌进行特异性的检测,同时包被抗体的捕获对提高检测灵敏度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免疫捕获PCR 抗血清
原文传递
符克^(TM)酶联免疫捕获系统检测常见吸入物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
19
作者 谭立明 焦安君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682-2686,共5页
符克^(TM)(Fooke ^(TM))系统是国产自动化全定量过敏原s Ig E检测系统,是一种酶联免疫捕获法检测系统,已经用于检测常见吸入物过敏原特异性Ig E抗体(s Ig E)。本研究采用符克^(TM)系统检测户尘螨、粉尘螨、猫毛屑和狗毛屑过敏原slg E,... 符克^(TM)(Fooke ^(TM))系统是国产自动化全定量过敏原s Ig E检测系统,是一种酶联免疫捕获法检测系统,已经用于检测常见吸入物过敏原特异性Ig E抗体(s Ig E)。本研究采用符克^(TM)系统检测户尘螨、粉尘螨、猫毛屑和狗毛屑过敏原slg E,试图评价符克^(TM)(Fooke ^(TM))系统在检测常见吸入物过敏原特异性Ig E抗体的精密度和灵敏度,并与Immunon CAP系统进行定量和定性比较。研究表明:符克^(TM)系统检测户尘螨、粉尘螨、猫毛屑和狗毛屑过敏原slg E的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3.33%、4.09%、5.83%和4.57%,均高于试剂盒标示精密度;定量测定下限(LOQ)分别为0.261 KU/L、0.255 KU/L、0.164 KU/L和0.269 KU/L,均低于厂商标示灵敏度。符克^(TM)系统和Immuno CAP系统定量检测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户尘螨、粉尘螨、猫毛屑和狗毛屑过敏原的直线回归决定系数分别为0.361、0.472、0.844和0.473,p<0.05,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符克^(TM)系统和Immuno CAP~系统阳性符合率中,粉尘螨阳性符合率最低(75.00%);户尘螨、粉尘螨、猫毛屑和狗毛屑过敏原阴性符合率均较高(均>85.00%);户尘螨、粉尘螨、猫毛屑和狗毛屑过敏原两系统Kappa值分别为0.907、0.813、0.757和0.855,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总体上,研究表明,符克^(TM)系统,作为国产自动化全定量过敏原s Ig E检测系统,用于检测常见吸入物过敏原slgE,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灵敏度,与Immuno CAP誖系统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是一种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灵敏度,成本低的Elisa捕获检测系统,具有临床应用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捕获 符克TM系统 特异性IGE抗体 过敏原
原文传递
免疫捕获LAMP法快速检测大肠埃希氏O157:H7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金婷婷 马福金 袁耀武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18-322,共5页
目的:建立免疫捕获-LAMP快速检测E.coli O157:H7的方法,并探讨其特异性和灵敏度。方法:制备E.coli O157:H7单克隆抗体,运用酶标板捕获富集待测样品中E.coli O157:H7,以编码该菌鞭毛H7特异性抗原的fliC基因作为靶序列,进行LAMP检测,肉眼... 目的:建立免疫捕获-LAMP快速检测E.coli O157:H7的方法,并探讨其特异性和灵敏度。方法:制备E.coli O157:H7单克隆抗体,运用酶标板捕获富集待测样品中E.coli O157:H7,以编码该菌鞭毛H7特异性抗原的fliC基因作为靶序列,进行LAMP检测,肉眼观察产物颜色变化并判断检测结果。对3株E.coli O157:H7菌和14株非E.coliO157菌进行特异性检测。结果:只有3株E.coli O157:H7菌显示为阳性,其他菌为阴性。该方法检测E.coli O157:H7的灵敏度为2.5cfu/mL,人工污染全脂牛奶中的E.coli O157:H7检出限为8cfu/mL。结论:这种LAMP前处理方法既大大缩短了增菌时间,又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微生物检测 单克隆抗体 免疫捕获LAMP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H7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