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8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异质性及其在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1
作者 何思懿 赵勇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50-54,共5页
中性粒细胞作为抵御外来感染和刺激的第一道防线,是先天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研究认为中性粒细胞是一群具有高度均一性的细胞亚群,参与组织的病变。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性粒细胞在稳态和疾病状态下都具有高度的异质性... 中性粒细胞作为抵御外来感染和刺激的第一道防线,是先天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研究认为中性粒细胞是一群具有高度均一性的细胞亚群,参与组织的病变。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性粒细胞在稳态和疾病状态下都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和可塑性。但不同亚型的中性粒细胞在功能上有何差异以及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仍然知之甚少。在这篇综述中,我们首先讨论了中性粒细胞的分类以及在不同组织的异质性。进一步我们聚焦于同种异基因器官移植的并发症-缺血/再灌注以及免疫排斥反应,重点对中性粒细胞的异质性在缺血/再灌注和免疫排斥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阐述,详细讨论了不同亚型的中性粒细胞是如何参与缺血/再灌注、T细胞和抗体介导的免疫排斥反应。在本综述中,我们对不同亚型的中性粒细胞在器官移植免疫应答中的多重功能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希望更多关注并探索中性粒细胞的异质性及其在移植器官排斥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亚群 器官移植 缺血/再灌注 免疫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肾移植后外周血免疫排斥反应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小冬 任建军 +2 位作者 杨景瑞 李卓晔 王连政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4年第5期462-465,共4页
器官移植已经成为器官功能衰竭、癌症等多种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1],目前我国器官捐献例数已经超过5000例/年,跻身全球第2位[2]。然而,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对移植物存活率及受者生存率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临床上诊断移植术后急慢... 器官移植已经成为器官功能衰竭、癌症等多种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1],目前我国器官捐献例数已经超过5000例/年,跻身全球第2位[2]。然而,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对移植物存活率及受者生存率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临床上诊断移植术后急慢性免疫排斥反应的金标准是移植物活组织检查(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组织检查 器官捐献 免疫排斥反应 器官功能衰竭 移植物 器官移植 生物标志物 治疗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郝念 《现代实用医学》 2012年第9期1074-1077,共4页
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是角膜病致盲患者复明的终末治疗手段,但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失败的首要原因,尤其在高危角膜移植(新生血管、多次角膜移植及活动性炎症)免疫排斥反应高达50%以上。因此,预防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是角膜移... 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是角膜病致盲患者复明的终末治疗手段,但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失败的首要原因,尤其在高危角膜移植(新生血管、多次角膜移植及活动性炎症)免疫排斥反应高达50%以上。因此,预防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是角膜移植成功的关键。本文针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机制,对目前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等研究热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角膜病 同种异体角膜移植 防治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 术后免疫排斥反应 高危角膜移植 活动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效果及免疫排斥反应 被引量:15
4
作者 涂泽松 梁立雪 邢基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190-2196,共7页
背景:自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已广泛应用,但是供区容易出现并发症,现今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越来越多的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同种异体肌腱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替代材料。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 背景:自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已广泛应用,但是供区容易出现并发症,现今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越来越多的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同种异体肌腱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替代材料。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及免疫排斥反应。方法: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自体肌腱组及异体肌腱组,每组各60例。自体肌腱组植入患膝同侧的股薄肌腱+半腱,异体肌腱组植入同种异体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achman试验结果、Lysholm和Larson评分及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两组韧带韧带重建后2年Lysholm评分和Larson评分均显著高于重建前,两组重建2年后Lysholm评分、Larson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组病例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均恢复至正常,无伸膝滞缺、屈膝受限;③两组Lachman试验末次随访时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异体肌腱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出现的比率与自体肌腱移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整体趋势上免疫排斥反应出现的比率比自体肌腱重建组高;⑤结果说明,与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相比较,同种异体肌腱有着相似的临床疗效,且免疫排斥反应不大,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主观要求灵活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排斥反应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异体肌腱移植 重建前交叉韧带 临床疗效 免疫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规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谢立信 史伟云 +3 位作者 董晓光 王治宇 褚建 李绍伟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5期439-44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的高危移植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规律。方法对680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中的124例134只眼高危移植患者术后排斥反应时间、排斥反应发生率及反应类型进行观察。结果134只眼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的高危移植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规律。方法对680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中的124例134只眼高危移植患者术后排斥反应时间、排斥反应发生率及反应类型进行观察。结果134只眼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在12%~75%不等,其中角膜植床严重新生血管化者的排斥率最高。排斥发生时间最早为术后13天,术后3~6个月为排斥反应发生高峰。排斥反应类型以内皮型和上皮型最多。结论不同高危因素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不同,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和类型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茱萸总甙滴眼液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孟晶 陈建苏 +4 位作者 李辰 赵松滨 杨皓庄 张穗梅 狄静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1-513,T004,共4页
目的 :观察山茱萸总甙 (COG)滴眼液局部应用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封闭群大鼠角膜移植模型 ,用裂隙灯显微镜记录及比较各组角膜排斥反应发生时间 ;并进行病理学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 :病理学检查B、C组 15d时的角膜... 目的 :观察山茱萸总甙 (COG)滴眼液局部应用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封闭群大鼠角膜移植模型 ,用裂隙灯显微镜记录及比较各组角膜排斥反应发生时间 ;并进行病理学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 :病理学检查B、C组 15d时的角膜植片淋巴细胞浸润及新生血管明显少于A组。免疫组化显示 :ICAM - 1的表达在 15d时B、C组明显少于A组。结论 :COG滴眼液能有效地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总甙 滴眼液 防治 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滴眼液治疗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被引量:4
7
作者 接英 张文华 +3 位作者 潘志强 徐亮 武宇影 王颖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3-466,共4页
目的 观察白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滴眼液对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为供体 ,Wistar大鼠为受体。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后行角膜移植。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点眼 ,实验组分别用IL 1ra 1、3、5mg/mL点眼。同时设... 目的 观察白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滴眼液对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为供体 ,Wistar大鼠为受体。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后行角膜移植。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点眼 ,实验组分别用IL 1ra 1、3、5mg/mL点眼。同时设IL 1ra 1mg/mL结膜下注射组。观察植片的存活情况并检测植片中CD1阳性细胞。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IL 1ra 3、5mg/mL组和结膜下注射组均可明显延长植片的存活时间 (P <0 0 5 )并减少植片中CD1阳性细胞的浸润。结论 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 滴眼液 治疗 大鼠 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周瑾 陆晓和 +3 位作者 党森涛 白浪 张永强 徐宁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9-541,共3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促进植片存活的作用。方法对40只SD大鼠(40眼)用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增生,选取其中的30只大鼠(30眼)并随机分为实验Ⅰ、Ⅱ组及对照组Ⅲ组,每组均接受同...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促进植片存活的作用。方法对40只SD大鼠(40眼)用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增生,选取其中的30只大鼠(30眼)并随机分为实验Ⅰ、Ⅱ组及对照组Ⅲ组,每组均接受同种异系(Wistar大鼠)供体角膜,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实验组于术后第1日起分别滴用50 μg/ml的IL-1ra滴眼液(Ⅰ组)和1%的CsA滴眼液(Ⅱ组),每日3次。受试动物术后均每日滴用典必殊滴眼液及托品卡胺滴眼液3次,连续14 d。术后比较各组大鼠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对角膜植片存活情况进行评分,观察其效果。结果两实验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12.00±1.50) d和(10.44±1.13) d,明显高于对照组(8.00±1.25) d,差异有显著性(P<0 01);两实验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 01)。结论IL-1ra可抑制高危角膜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减少新生血管的生成,减轻免疫性炎性反应,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大鼠 高危 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临床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林跃生 陈家祺 孔丽萍 《眼科新进展》 CAS 1999年第1期9-11,共3页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preventive measure against immune rejection after PKP.Methods Clinical analysis of 86 Cases (100 eyes) of immune rejection after PKP were studied.Results It was revealed that corneal vascula...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preventive measure against immune rejection after PKP.Methods Clinical analysis of 86 Cases (100 eyes) of immune rejection after PKP were studied.Results It was revealed that corneal vascularization,large graft,previous keratifis,eccentric graft,second graft and risk factors for corneal graft rejection.Prorking factors were described as an epithelium falling,corneal disease recuring,repeating grafting and the removing of the suture.Conclusion Reducing differences of antigen between donors at molecular level,developing more effective immune restraining drug and creating good environment of immune tolerant may be good measures for controlling graft rej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琦 席兴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1126-1129,共4页
角膜移植是众多器官和组织移植中成功率最高的,然而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仍是导致角膜移植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综述角膜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机制、排斥反应的预防及其治疗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临床研究 预防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雷万军 王建军 +4 位作者 王宏运 李慧丽 赵琼 肖胜利 倪建萍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7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通过雷公藤孵化皮片,在同种小鼠间进行移植,探讨雷公藤对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15%雷公藤煎剂和40μg/ml、100μg/ml、500μg/ml雷公藤总甙对供鼠皮片浸泡孵化,在昆明种小鼠和DBA褐色... 目的:通过雷公藤孵化皮片,在同种小鼠间进行移植,探讨雷公藤对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15%雷公藤煎剂和40μg/ml、100μg/ml、500μg/ml雷公藤总甙对供鼠皮片浸泡孵化,在昆明种小鼠和DBA褐色小鼠间进行皮片移植,观察雷公藤对同种皮片移植免疫排斥的抑制作用。结果:雷公藤煎剂孵化皮片能显著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两种小鼠皮片移植后存活时间分别为(2231±360)天、(2150±340)天,与对照组(1320±225)天、(1181±275)天相比有显著意义(P<001);40μg/ml雷公藤总甙孵化后皮片存活时间为(1754±144)天,100μg/ml为(1984±263)天,500μg/ml为(2091±380)天;雷公藤总甙孵化加腹腔注射,每天40μg/20g小鼠为(2135±208)天,100μg为(2234±275)天,500μg为(1982±114)天,与对照组(1283±080)天、(1196±175)天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雷公藤总甙单纯孵化各组与孵化加腹腔注射相比,除40μg/ml组(P<005)外,存活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免疫排斥反应 中药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感染性角膜溃疡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比较 被引量:6
12
作者 谢立信 史伟云 +1 位作者 王治宇 李绍伟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 比较不同病原菌感染性角膜溃疡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PKP)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情况。方法  3组 ( 2 87例 )不同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角膜溃疡行PKP术后随访 8~ 48个月 ,观察比较其免疫排斥发生率及首次排斥反应发生时间。结果 真... 目的 比较不同病原菌感染性角膜溃疡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PKP)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情况。方法  3组 ( 2 87例 )不同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角膜溃疡行PKP术后随访 8~ 48个月 ,观察比较其免疫排斥发生率及首次排斥反应发生时间。结果 真菌性角膜溃疡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高于细菌感染和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HSK)组 (P <0 0 5 ) ,细菌感染和HSK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真菌性角膜溃疡术后首次排斥反应发生时间集中于术后 3个月 ,较其它 2组提前。结论 持续严重的炎症反应 ,植片较大及术后早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受限是真菌性角膜溃疡PKP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较高和反应时间较早的原因。建议对真菌性角膜溃疡PKP术后应仔细观察 ,发现已无真菌复发的危险时 ,要抓住时机及早抗排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溃疡 穿透性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和肝功能监测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勇 张培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13-316,共4页
肝移植早期,并发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PNF)的发生率为2%~23%,是肝移植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其影响因素复杂,但与急性免疫排斥反应所导致的移植肝异常病理改变密切相关。如何降低移植肝的病理损害,改善移植肝功能,提高肝移植的成功率是... 肝移植早期,并发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PNF)的发生率为2%~23%,是肝移植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其影响因素复杂,但与急性免疫排斥反应所导致的移植肝异常病理改变密切相关。如何降低移植肝的病理损害,改善移植肝功能,提高肝移植的成功率是目前肝移植实验研究的焦点之一,现就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丽霞 陈国苍 高建华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16-318,共3页
目的 为控制角膜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探讨防治排斥反应的有效途径。方法 根据不同角膜病变排斥反应发生的规律给予不同期的药物联合治疗,降低和控制排斥反应。结果 129眼中47眼(36.43%)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其中高危角膜病变40眼,非高... 目的 为控制角膜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探讨防治排斥反应的有效途径。方法 根据不同角膜病变排斥反应发生的规律给予不同期的药物联合治疗,降低和控制排斥反应。结果 129眼中47眼(36.43%)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其中高危角膜病变40眼,非高危角膜病变7眼。有角膜新生血管者占89.36%。排斥反应发生时间为术后3周~3年。经药物联合治疗,角膜排斥反应得到明显的抑制,有效率达63.83%。结论 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尤其高危角膜病变,术后出现排斥反应的机率明显增加,发生的时间相对较早,时间跨度较长。因此应根据不同的角膜病变及手术情况,尽早应用免疫抑制剂可明显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术后 免疫排斥反应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K506抑制兔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剑 周清 +2 位作者 徐锦堂 王彦平 赵松滨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 探讨 FK5 0 6滴眼液对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 新西兰兔 4 8只 4 8眼建立角膜缘缺陷症动物模型。随机分为 FK5 0 6组、环孢霉素 A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 3组 ,每组 16眼。 1个月后实施同种异体角膜缘... 目的 探讨 FK5 0 6滴眼液对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 新西兰兔 4 8只 4 8眼建立角膜缘缺陷症动物模型。随机分为 FK5 0 6组、环孢霉素 A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 3组 ,每组 16眼。 1个月后实施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 ,眼表观察 10周。结果 术后 10周 ,对照组、环孢霉素 A组、FK5 0 6组角膜新生血管指数平均秩分别为 15 .5 0、8.0 0、5 .0 0。对照组角膜新生血管指数较其他 2组高 (P=0 .0 0 ) ;而 FK5 0 6组与环孢霉素 A组间无显著差异 (P=0 .12 ) ;对照组上皮排斥反应发生最早 ,环孢霉素 A组次之 ,FK5 0 6组最晚 ;术后 10周 ,对照组、环孢霉素 A组、FK5 0 6组移植排斥反应指数平均秩分别为 13.6 7、8.0 7、4 .5 8,对照组排斥反应指数较 FK5 0 6组 (P=0 .0 2 )和环孢霉素 A组(P=0 .0 0 )高 ;环孢霉素 A组移植排斥反应指数显著高于 FK5 0 6组 (P=0 .0 4 )。结论 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眼局部应用 FK 5 0 6滴眼液可延迟排斥反应发生 ,其免疫抑制效果优于环孢霉素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同种异体移植 角膜移植 FK506 免疫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SHV编码的趋化因子vMIPII在小鼠异体皮肤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红 苏青和 +7 位作者 孙志成 冯文稀 曹川 曹红卫 赵静怡 钟白玉 卫国 吴军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8期648-649,共2页
目的 重组vMIPII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及其纯化。观察纯化的vMIPII蛋白对小鼠异体皮肤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 pET3 2a为vMIPII克隆基因的表达载体 ,以大肠杆菌BL2 1(DE3 ) plysS为表达菌 ,诱导表达出硫氧还蛋白 vMIPII的... 目的 重组vMIPII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及其纯化。观察纯化的vMIPII蛋白对小鼠异体皮肤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 pET3 2a为vMIPII克隆基因的表达载体 ,以大肠杆菌BL2 1(DE3 ) plysS为表达菌 ,诱导表达出硫氧还蛋白 vMIPII的融合蛋白 (2 6× 10 3 D)。经金属离子亲和吸附、肠激酶消化以游离vMIPII、阳离子交换层析等步骤纯化目的蛋白。纯化的vMIPII从尾静脉连续 14d注入异体皮肤移植小鼠 (昆明鼠 /Balb/c)。结果 从 1L发酵菌液中可获得高纯度目的蛋白约 4mg。注射vMIPII的异体皮肤移植小鼠组移植皮存活时间较未注射对照组延长 7d。结论 纯化的重组vMIPII对小鼠异体皮肤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SHV 趋化因子 vMIPⅡ 小鼠 异体皮肤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芯片技术监测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瑾 陆晓和 +4 位作者 柯晓云 汤明芳 宫玉波 袁伟 钟彦彦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60-762,共3页
目的利用蛋白质芯片技术双盲监测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弱阳离子交换芯片(WCX2)结合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大鼠血清中表达的免疫排斥反应相关的低分子量差异蛋白进... 目的利用蛋白质芯片技术双盲监测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弱阳离子交换芯片(WCX2)结合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大鼠血清中表达的免疫排斥反应相关的低分子量差异蛋白进行筛选,并通过双盲法利用蛋白质芯片技术监测筛选结果。结果质荷比0-20000范围内,共检测到58个蛋白峰,其中6个蛋白质峰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双盲法监测结果:血清中出现这6个蛋白质峰的大鼠角膜全部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结论蛋白芯片技术能够筛选出灵敏度和特异性好的差异表达蛋白,为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病情的治疗监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SELDI 血清 差异蛋白 双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睛排斥汤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解孝锋 田庆梅 +3 位作者 毕宏生 温莹 张竖 郭爱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02-907,共6页
背景高危角膜移植患者虽然常规应用免疫抑制性药物,但角膜移植片的排斥率仍很高。近年来传统中药在角膜移植中的作用逐渐引起关注,黑睛排斥汤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黑睛排斥汤对大鼠高危... 背景高危角膜移植患者虽然常规应用免疫抑制性药物,但角膜移植片的排斥率仍很高。近年来传统中药在角膜移植中的作用逐渐引起关注,黑睛排斥汤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黑睛排斥汤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16只正常雌性SD大鼠角膜作为供体,32只雌性Wistar大鼠作为受体,用角膜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CNV),建立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模型,然后行封闭群大鼠SD.Wistar组间同种异体全板层角膜移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个组,包括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灌服)、CsA组[10mg/(kg·d)CsA灌服]、黑睛排斥汤组[4g/(kg·d)黑睛排斥汤灌服]和联合用药组[10mg/(kg·d)CsA+4g/(kg·d)黑睛排斥汤灌服],各组大鼠均于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后4d开始灌服相应药物,于术后第4天起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眼前节反应,每隔2天观察1次,连续观察30d。参考Larkin等的标准对角膜}昆浊程度、水肿程度及新生血管程度进行评分,记录移植排斥指数(RI)并观察植片的存活状况,对角膜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受体角膜局部和全身免疫状态进行检测,对4个组大鼠的各种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角膜移植术后10d左右发生排斥反应,CsA组和黑睛排斥汤组大鼠均于术后12~13d发生排斥反应,而联合用药组大鼠于术后22d发生排斥反应。与模型对照组比较,CsA组、黑睛排斥汤组和联合用药组大鼠角膜移植后角膜混浊程度评分、角膜水肿评分和新生血管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用药组上述各指标的评分均明显低于CsA组和黑睛排斥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sA组与黑睛排斥汤组的各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角膜移植片存活时间平均为(10.38±1.69)d,联合用药组平均为(22.50±3.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90,P=0.000)。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术后15d联合用药组大鼠角膜基质中淋巴细胞浸润及新生血管评分少于CsA组和黑睛排斥汤组。流式细胞学检查证实,黑睛排斥汤组、CsA组和联合用药组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外周血中CD4+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均低于模型对照组,联合用药组CD4+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均低于CsA组和黑睛排斥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黑睛排斥汤对高危角膜移植模型大鼠术后角膜排斥反应有抑制作用,其疗效与0.1%CsA接近,二者联合用药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术/高危 免疫排斥反应 祖国传统医学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软骨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丽霞 王丽 +1 位作者 王正辉 杨壮群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452-454,共3页
关节炎、颞颌关节疾病及关节机械损伤以及颌面部美容整形的发展,都使得软骨治疗成为倍受关注的对象,由于软骨组织中无血管、神经及淋巴等供应,而软骨细胞又为终末分化细胞,软骨缺损很难自身修复,故治疗以软骨移植为主。软骨移植包... 关节炎、颞颌关节疾病及关节机械损伤以及颌面部美容整形的发展,都使得软骨治疗成为倍受关注的对象,由于软骨组织中无血管、神经及淋巴等供应,而软骨细胞又为终末分化细胞,软骨缺损很难自身修复,故治疗以软骨移植为主。软骨移植包括自体、同种异体、异种移植,其中自体软骨移植来源有限、给患者带来二次创伤并增加患者疼痛而致应用受限,异种移植由于强烈的免疫排斥等问题研究还处在基础实验阶段,而同种异体软骨移植来源广泛,生物学性能良好,可望成为较理想的软骨移植物,但其存在的免疫排斥反应影响移植物在体内的长期存活,是目前研究不容忽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同种异体软骨移植 自体软骨移植 软骨移植物 异种移植 生物学性能 美容整形 机械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河猴异种异体脑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纲雄 陈碧芬 +1 位作者 陈锦峰 林志雄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7年第3期129-134,共6页
为探讨脑内神经细胞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程度和特点,以未发育成熟的人胚脑皮质细胞悬液为供体,以恒河猴为宿主,进行脑内异种异体移植实验。结果显示,移植后1~2周,恒河猴外周血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和sIL-2R增高;移植后3~... 为探讨脑内神经细胞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程度和特点,以未发育成熟的人胚脑皮质细胞悬液为供体,以恒河猴为宿主,进行脑内异种异体移植实验。结果显示,移植后1~2周,恒河猴外周血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和sIL-2R增高;移植后3~4周,血清中IgG、IgM和IgA增高,补体C3降低、C4正常。病理检查见移植组织局部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其中部分淋巴细胞呈CD3、CD4、CD8和HLA-DR+,移植物内血管内皮细胞下IgS/C3呈阳性反应,4周以后炎症细胞消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各指标均恢复正常。本研究表明移植早期(4周内)宿主产生一定程度的急性免疫排斥反应,以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参与作用。由于部分神经细胞仍然存活,表明宿主能够产生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