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对预防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巍 翟慢慢 田冬冬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6期415-416,共2页
目前,因ABO血型不符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HTR)已很少发生,但不规则抗体所导致免疫HTR、新生儿溶血病、交叉配血不和等情况的发生率仍较高。因此,在临床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越来越普及,这有助于选择相配合的血液进行输注,以保障患... 目前,因ABO血型不符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HTR)已很少发生,但不规则抗体所导致免疫HTR、新生儿溶血病、交叉配血不和等情况的发生率仍较高。因此,在临床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越来越普及,这有助于选择相配合的血液进行输注,以保障患者的安全。现就其对预防HTR的影响进行观察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5月-2020年5月本院输血科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168例患儿相关资料(观察组),同时收集2018年4月-2019年4月未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160例患儿相关资料(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 不规则抗体筛查 输血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避免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卫永 雷爱丽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12期1280-1281,1284,共3页
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避免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5月的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进行输血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3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输血前未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360例患者作为对... 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避免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5月的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进行输血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3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输血前未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3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处理,观察组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措施,检查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以及观察组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影响因素。结果:在360例观察组患者当中,不规则抗体阳性共11例。就阳性率而言,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有妊娠史患者高于无妊娠史的患者,输血超过三次的患者高于三次以下的患者,具有血液疾病的患者高于无血液疾病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措施,能够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性,可以减少临床免疫性溶血性输血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书写的安全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筛查 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 阳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避免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预防效果分析 被引量:41
3
作者 梁宝华 黃燕芬 +1 位作者 郑博金 许秀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3期1880-1882,1885,共4页
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避免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该院需要输血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148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对阳性结果进行抗体鉴定。另选取201... 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避免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该院需要输血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148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对阳性结果进行抗体鉴定。另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需要输血但未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135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85,P<0.05)。1486例需要输血的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15例,阳性率为1.01%;就阳性率而言,女性高于男性,有妊娠史者高于无妊娠史者,输血超过3次者高于3次或3次以下者,有血液病者高于无血液病者,各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Rh系统抗体阳性12例,占80.00%,其中抗-D抗体阳性5例(33.33%),抗-E抗体阳性4例(26.67%),抗-C抗体阳性2例(13.33%),抗-e抗体阳性1例(6.67%);MMS系统抗体阳性2例,占13.33%;Lewis系统抗体阳性1例,占6.67%。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保障了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的输血安全,可减少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 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 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避免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江瑾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12期5-7,共3页
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避免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70例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70例输血前未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 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避免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70例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70例输血前未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情况,分析观察组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分布情况。结果 观察组输血过程中发生1例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1.43%,对照组输血过程中发生9例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1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2,P=0.009);观察组70例患者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有10例,阳性率为14.29%,对其阳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性别、妊娠史、输血史、血液疾病均是输血前不规则抗体阳性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观察组10例不规则抗体阳性主要分布在Rh血型系统,占据了70.00%,MNS血型系统占据了20.00%,Lewis血型系统占据了10.00%。结论 不规则抗体阳性的发生与性别、妊娠史、输血史、血液疾病等多种因素相关,且其主要分布在Rh血型系统中,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能够有效预防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从而保障患者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不规则抗体筛查 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柱凝胶法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预防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用价值研究
5
作者 李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59-61,共3页
探讨微柱凝胶法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预防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患者1250例观察组,取同期需要输血但是未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患者119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采用常规... 探讨微柱凝胶法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预防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患者1250例观察组,取同期需要输血但是未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患者119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采用常规输血流程进行操作,观察组采用微柱凝胶法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操作。观察观察组患者不规则抗体的检出情况、输血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中不规则抗体的影响因素。结果:在1250例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患者中,其中检出抗体阳性为12例(0.96%),其中男性2例,女性10例,有妊娠史的女性患者9例,无妊娠史的女性患者1例,输血操作在3次及以下患者2例,在3此以上患者10例,有血液疾病患者的阳性率高于无血液疾病患者(P<0.05);观察组中不良反应率(0.08%,1/1250)高于对照组(0.76%,9/1190),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32,P=0.009)。结论:微柱凝胶法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预防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具有可行性,是一种安全性高的鉴定方式,保障患者输血过程中的安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法 不规则抗体筛查 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学联合流式细胞技术在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相关检测中的应用
6
作者 刘磊 曾群娟 +2 位作者 龚国琴 向东 王中英 《中国输血杂志》 2025年第1期116-121,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1例胃恶性肿瘤患者配血不合的原因,探讨不同方法对抗体检测的影响,建立确证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流式检测方案。方法通过红细胞血型检测、血清抗体筛查及鉴定、酸放散试验、PEG增强试验等鉴定患者血清中的抗体;利用流式细胞技... 目的通过研究1例胃恶性肿瘤患者配血不合的原因,探讨不同方法对抗体检测的影响,建立确证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流式检测方案。方法通过红细胞血型检测、血清抗体筛查及鉴定、酸放散试验、PEG增强试验等鉴定患者血清中的抗体;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患者红细胞及毛细管离心技术分离的近、远心端细胞分别进行直抗、Jk^(a)抗原单标检测和直抗及Jk^(a)抗原双标检测,以确证溶血性输血反应。结果常规血清学检测发现,患者血清中含有抗-C、e(效价:2)和抗-Jk^(a)(效价<1),运用毛细管离心技术分离后,近、远心端直抗及Jk^(a)抗原检测均阴性;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到患者血样中存在直抗及Jk^(a)抗原双阳性红细胞(0.21%,6/6327),经毛细管离心技术分离后,远心端红细胞直抗及Jk^(a)抗原双阳性红细胞数(0.43%,33/7707)明显高于近心端(0.09%,15/7225);从100余份献血者血液标本中筛选出2份与患者交叉配血相合的血样,输血效果良好。结论血清学联合流式细胞技术可提高抗体检测的灵敏度,为溶血性输血反应的诊断提供更精确的依据,保障患者的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技术 抗-C、e 抗-Jk^(a) 毛细管离心技术 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手术自体血回输后的非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洋 陈浩飞 +2 位作者 刘金龙 李德亨 毛广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3-224,共2页
临床患者输血方式包括异体血和自体血.目前异体血源紧缺,供不应求,实行自体血液回输可缓解血源不足.自体血液回输发生溶血反应的报道较少.我科自2008年开始进行术中自体血回输,其中3例发生非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脊柱手术 自体血回输 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避免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预防效果研究
8
作者 牟显尧 鲍丽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227-229,共3页
评估在患者进行输血前,对其开展不规则抗体筛查,分析预防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方面的效果。方法 选择168例于我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患者属于二零二一年四月至二零二二年四月期间入院,分组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形式,2组均84例,常规输血纳入... 评估在患者进行输血前,对其开展不规则抗体筛查,分析预防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方面的效果。方法 选择168例于我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患者属于二零二一年四月至二零二二年四月期间入院,分组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形式,2组均84例,常规输血纳入到对照组之中,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患者视为观察组,就组间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及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影响因素予以对比。结果 (1)观察组(0.00%)的输血患者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同对照组(7.14%)进行对比,结果有所下降,展现出明显的组间差异性水平P<0.05。(2)不同年龄、消化道疾病、肿瘤疾病、外科疾病等因素在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方面具有一致性,P>0.05,女性、有妊娠史、两年内输血≥3次、有血液疾病患者发生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的比例相对较高,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妊娠史、输血次数多及血液疾病均为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高风险因素,临床中在输血前开展不规则抗体筛查能够有效预防,减少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不规则抗体筛查 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避免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HTR)中的预防效果
9
作者 袁新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55-57,共3页
观察在预防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中实施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效果。方法 150例输血患者采取随机性、数字化的分组模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75例(常规输血处理流程)与试验组75例(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常规输血处理... 观察在预防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中实施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效果。方法 150例输血患者采取随机性、数字化的分组模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75例(常规输血处理流程)与试验组75例(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常规输血处理流程后,有6(8%)例患者相继出现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而试验组患者无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数据结果的比较显而易见,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x2=6.250,P=0.012)。输血次数<3次的阳性数量为2例(2.67)、输血次数≥3次的阳性数量为14例(18.67);有消化道疾病史的阳性数量为11例(14.67)、无消化道疾病史的阳性数量为5例(6.67);有骨折等外科疾病的阳性数量为10例(13.33)、无骨折等外科疾病的阳性数量为6例(8.00),通过对试验组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情况可以看出,输血次数≥3次的阳性检出率相对较高(P<0.05)。在16例阳性的患者中,以Rh系统抗体的分布居多,占比为87.5%,其中包括抗-E3例(21.42)、抗-C4例(28.57)、抗-C6例(42.85)、抗-e1例(7.14)。结论 对输血者的不规则抗体筛查,保证了临床输血更具安全,值得各级临床机构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筛查 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HTR) 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鉴定分析及输血相容性检测分析
10
作者 卢虹雨 袁碧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77-0080,共4页
分析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鉴定分析及输血相容性检测,保证临床患者输血安全。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2月~2023年3月收治的输血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PCR-SSP方法为患者进行血型检测,然后针对患者的血液血清标本进行吸收放散实... 分析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鉴定分析及输血相容性检测,保证临床患者输血安全。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2月~2023年3月收治的输血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PCR-SSP方法为患者进行血型检测,然后针对患者的血液血清标本进行吸收放散实验,并且通过谱细胞对患者的血清和放散液的不规则抗体实施鉴定。结果 在本文研究的68例患者中,大部分患者为肿瘤、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等疾病,Rh抗体反应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占比为81%,Kidd系统造成的输血反应占比为12%,患者直抗阳性持续超过8周。结论 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会导致患者发生溶血的问题,严重的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本文研究中大部分患者均为Rh系统抗体,因此输注同型的Rh血液可以有效减少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而且由于引发溶血的抗体较弱,因此临床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极易发生漏检,造成反复输入无法融合的红细胞,从而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患者输血的相容性。Kidd系统造成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检出率也明显提高,Rh系统抗体引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相比Kidd系统抗体引发的更高,因此我国的输血反应检验技术还需要不断进行研究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 鉴定 输血相容性 检测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分析探究实践
11
作者 王嫔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150-153,共4页
本次的研究关键针对输血之前开展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重要意义进行全面的分析。方法 本次选取的重要研究对象为不规则的抗体病人2861名,选择的主要时间为2021年的2月份到2022年的11月份期间,2861名不规则的抗体病人当中有阳性病人32名... 本次的研究关键针对输血之前开展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重要意义进行全面的分析。方法 本次选取的重要研究对象为不规则的抗体病人2861名,选择的主要时间为2021年的2月份到2022年的11月份期间,2861名不规则的抗体病人当中有阳性病人32名,针对本次2861名不规则的抗体病人全部进行血浆的不规则抗体相关筛查,并且针对阳性病人的标本开展相关的鉴定。结果 2861名不规则的抗体病人当中,有32名阳性不规则抗体病人,整体的阳性概率为1.12%(2861名不规则的抗体病人当中有阳性病人32名),其中男性总数264例,阳性6例,占比2.27%,女性总数2597,阳性26例,占比1.00%,此外,有妊娠经历、输血史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明显较高,患者是否有饮酒史、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年龄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在32名不规则的抗体阳性筛查病人当中,最多的病人为Rh系统的抗体阳性,28名病人有比较相符的血型的血液输注,并且没有出现免疫性的溶血输血相关反应,3名病人没有发现与其比较合适的配血病人,1名病人出现了溶血性的贫血病症,其主要和病人本身抗体引发的筛查最终结果是假阳性有比较大的关系,根据开展洗涤红细胞的输血方式,没有出现不良的反应;1名病人出现了溶血性的贫血病症,发生的总概率为3.45%。结论 引起病人出现不规律抗体阳性的关键原因和病人的妊娠史以及多次的输血史有关,因此,对病人输血之前开展不规律的抗体筛查,能够全面的预防病人出现免疫性的溶血输血反应,同时可以有效的提高病人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不规则抗体 筛查 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前微柱凝胶法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结果分析
12
作者 张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5-8,共4页
分析输血前微柱凝胶法行不规则抗体(IA)筛查的结果。方法 共纳入于本院行输血治疗的2078例患者,病例选择时间为2022年2月-2023年2月。输血前患者均行微柱凝胶法筛查IA。统计IA阳性检出率、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及IA系统分布;分析IA... 分析输血前微柱凝胶法行不规则抗体(IA)筛查的结果。方法 共纳入于本院行输血治疗的2078例患者,病例选择时间为2022年2月-2023年2月。输血前患者均行微柱凝胶法筛查IA。统计IA阳性检出率、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及IA系统分布;分析IA阳性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78例行IA筛查患者中IA阳性21例,IA阳性检出率为1.01%(21/2078),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未见发生;IA阳性患者中有8例(38.10%)抗-D抗体,5例(23.81%)抗-E抗体,3例(14.29%)抗-C抗体,3例(14.29%)抗-M抗体;分组依据为IA筛查结果,分为IA阳性组及IA阴性组;IA阳性组女性(80.95%)、输血史>3次(76.19%)、有妊娠史(66.67%)、有血液疾病占比(76.19%)高于IA阴性组(52.11%)、(32.43%)、(42.68%)、(26.40%),组间比较(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规则抗体阳性的影响因素为女性(Wald=5.972,P=0.015,OR=3.905)、输血史>3次(Wald=13.600,P=0.000,OR=6.669)、有妊娠史(Wald=4.513,P=0.034,OR=2.686)、有血液疾病史(Wald=18.074,P=0.000,OR=8.922)(P<0.05且OR≥1)。结论 患者输血前行微柱凝胶法检查有助于检出IA,有利于指导血液输注治疗,保障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法 不规则抗体 筛查 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血型抗体的检测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30
13
作者 吴远军 吴勇 +1 位作者 陈宝婵 刘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4-606,共3页
目的:调查Rh血型抗体的检出率及其特异性分布特点,分析Rh血型抗体的临床意义及产生规律。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筛查和鉴定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对鉴定为Rh血型抗体者,采用单克隆抗-D、抗-C、抗-c、抗-E、抗-e鉴定红细胞Rh血... 目的:调查Rh血型抗体的检出率及其特异性分布特点,分析Rh血型抗体的临床意义及产生规律。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筛查和鉴定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对鉴定为Rh血型抗体者,采用单克隆抗-D、抗-C、抗-c、抗-E、抗-e鉴定红细胞Rh血型抗原,以确认抗体的准确性;检测抗体的效价、Ig类型及37℃反应性,以明确其临床意义;询问孕产史、输血史,如果为新生儿检测其母亲血浆中是否有相同特异性的抗体,以分析抗体产生的原因。结果:就诊者54000例,共检出Rh血型抗体47例,检出率为0.087%,其中有妊娠史者27例,有输血史者13例,既有妊娠史又有输血史者1例,抗体来自母体的新生儿6例;抗体的特异性为:抗-E29例(61.70%)、抗-D8例(17.02%)、抗-cE5例(10.64%)、抗-c4例(8.51%)、抗-C1例(2.13%);47例Rh血型抗体均为IgG或IgG+IgM类,37℃均可与具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反应,抗体效价介于1~4096。结论:被检就诊者Rh血型抗体的检出率低于白种人;在检出的Rh血型抗体中,抗-E占绝对多数,而抗-D的检出率呈逐步减少的趋势;妊娠和输血引起的同种免疫是Rh血型抗体产生的原因,新生儿自母体被动获得的Rh血型抗体是Non-ABO-HDN最主要的致病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不规则抗体 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 新生儿溶血病 微柱凝胶抗球蛋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Rh血型系统E、e、C、c抗原同型输注现状 被引量:8
14
作者 闻才李 王思贤 +1 位作者 张慧 程晓文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39-141,共3页
Rh血型系统是临床上重要的血型系统之一,Rh血型抗原除了所熟知的D抗原外,还含有包括E、e、C、c在内的50多种抗原,其中与临床输血安全密切相关的为D、E、e、C、c 5种抗原。在我国,相关输血技术规范仅要求输血时ABO和RhD同型输注,RhE、e、... Rh血型系统是临床上重要的血型系统之一,Rh血型抗原除了所熟知的D抗原外,还含有包括E、e、C、c在内的50多种抗原,其中与临床输血安全密切相关的为D、E、e、C、c 5种抗原。在我国,相关输血技术规范仅要求输血时ABO和RhD同型输注,RhE、e、C、c抗原未做强制性要求,再加上精准输血理念普及不够深入以及血液供给等方面的原因,RhE、e、C、c同型输注并未得到广泛的开展,但RhE、e、C、c的异型输注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免疫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该文主要从Rh抗原的分子结构、Rh血型抗原抗体产生的特点,RhE、e、C、c抗原同型输注的必要性以及国内RhE、e、C、c抗原同型输注现状和影响RhE、e、C、c抗原同型输注因素等方面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系统 Rh同型输注 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查Rh血型抗体检出率和特异性分布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关风英 许士民 +1 位作者 潘靖 徐晓艳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调查Rh血型抗体的检出率及其特异性分布特点,分析Rh血型抗体的临床意义及产生规律。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筛查和鉴定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鉴定红细胞Rh血型抗原、检测抗体的效价、Ig类型及37℃反应性并分析抗体产生的原... 目的:调查Rh血型抗体的检出率及其特异性分布特点,分析Rh血型抗体的临床意义及产生规律。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筛查和鉴定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鉴定红细胞Rh血型抗原、检测抗体的效价、Ig类型及37℃反应性并分析抗体产生的原因。结果:就诊者27000例,共检出Rh血型抗体24例,检出率为0.089%,24例Rh血型抗体均为IgG或IgG+IgM类。结论:输血和妊娠同种免疫是红细胞血型抗体产生的重要原因。红细胞血型抗体的主要临床意义为是否引起HTR及HDN。红细胞血型抗体的效价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不规则抗体 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 微柱凝胶抗球蛋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缪素红 张静 《医学信息》 2021年第21期150-152,共3页
目的分析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南京市江宁中医院共6528例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在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预防效果。结果6528例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 目的分析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南京市江宁中医院共6528例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在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预防效果。结果6528例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患者中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70例,阳性率为1.07%;不同性别、妊娠史、输血史、肿瘤、血液疾病、消化道疾病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中,Rh系统抗体阳性55例,占比78.57%;MMS系统抗体阳性9例,占比12.86%;Lewis系统抗体阳性6例,占比8.57%。经术前配血检测后,60例患者有相符合血型的血液输注,未发生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8例患者未发现合适配血者,取消配血;2例发生溶血性贫血,均是由于自身抗体导致筛查结果为假阳性,输注洗涤红细胞,未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共发生4例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06%。结论妊娠、多次输血、肿瘤疾病、血液疾病及消化道疾病是导致不规则抗体发生的重要因素,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对免疫溶血性输血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有利于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不规则抗体 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