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在胰腺损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柏青杨 兴桂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96-96,共1页
关键词 胰腺损伤 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骶髓前角的胆碱能神经元与P物质样末梢的突触联系 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研究
2
作者 彭裕文 蒋文华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1-5,129,共6页
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了大鼠骶髓前角的胆碱能神经元与SP样末梢间的关系。胆碱能神经元被抗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单克隆抗体标记,用抗生物素—生物素技术,以β-半乳糖苷酶作为标记物,被吲哚-β-半乳糖苷(IbGa... 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了大鼠骶髓前角的胆碱能神经元与SP样末梢间的关系。胆碱能神经元被抗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单克隆抗体标记,用抗生物素—生物素技术,以β-半乳糖苷酶作为标记物,被吲哚-β-半乳糖苷(IbGa)反应产物染成蓝绿色。在同一切片上,SP样末梢被抗SP的多克隆抗体标记,用PAP技术,被DAB反应产物染成棕色。在光镜下,染成蓝绿色的ChAT样神经元和染成棕色的SP样纤维在前角出现。在电镜下,前角的ChAT样树突与SP样末梢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对称性的轴树突触(Gray Ⅰ型)、而几乎没有轴体突触和对称性的突触(Gray Ⅱ型)。这些结果显示骶髓前角的SP样终末与ChAT样运动神经元形成直接的突触,并提示这些突触主要是兴奋性的,对控制肌肉收缩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髓前角 胆碱能神经元 sp 样末梢突触 双重免疫染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在肝脏毛细淋巴管研究中的应用
3
作者 孙平 冯克俭 +1 位作者 刘跃光 刘瑞丰 《解剖学研究》 CAS 2005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评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在肝脏淋巴管研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层黏蛋白单克隆抗体标记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基底膜,对肝脏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毛细血管由于内皮细胞外有一层完整的基底膜,管壁呈现连续的棕褐色:而毛细淋巴... 目的评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在肝脏淋巴管研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层黏蛋白单克隆抗体标记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基底膜,对肝脏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毛细血管由于内皮细胞外有一层完整的基底膜,管壁呈现连续的棕褐色:而毛细淋巴管由于内皮细胞外缺乏基膜,管壁常不显色。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在肝脏毛细淋巴管的研究中是一种较为准确、客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淋巴管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肝脏 基底膜 毛细血管 层黏蛋白 免疫组化染色 结论 准确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酸激酶与P53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在食管癌中的应用
4
作者 吴春莲 赵斌 +1 位作者 蔡方 赖旦婷 《实用医技杂志》 2012年第6期649-649,共1页
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是在一张切片上显示2种不同抗原成分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了解不同细胞、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甚至可以了解同一种细胞内抗原之间的相互关系121。本实验运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在一张切片上完... 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是在一张切片上显示2种不同抗原成分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了解不同细胞、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甚至可以了解同一种细胞内抗原之间的相互关系121。本实验运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在一张切片上完成了食管癌肌酸激酶(CK)与P53两种抗原的表达,用以观察CK阳性的癌细胞是否同时表达P53,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肌酸激酶 P53 食管癌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应用 抗原成分 CK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后角AchE和ENK酶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联合染色法的应用
5
作者 王秋桂 《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学报》 1992年第3期123-123,共1页
脊髓胶状质(SG)是一级传入C纤维的投射区。脑啡肽(ENK)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在此处分布也十分丰富。与痛觉传递有关的假说及针刺镇痛的机制都涉及到胶状质的ENK能神经元可能对一级传入纤维终未产生突触前抑制作用。
关键词 脊髓后角 ACHE ENK酶 组织化学 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法 胶状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SP三步法与PV二步法比较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盖文君 姚宏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3年第5期584-585,共2页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和形态学研究中,是一种很重要的技术和手段。该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应用于病理诊断,现在我国病理界已广泛应用。影响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的因素很多,如组织固定、脱水的过程、修复的好坏以及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和形态学研究中,是一种很重要的技术和手段。该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应用于病理诊断,现在我国病理界已广泛应用。影响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的因素很多,如组织固定、脱水的过程、修复的好坏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的过程和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的选取以及显色步骤均对结果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二步法 三步法 临床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p 组织固定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二步染色法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黄照权 李春英 +2 位作者 李华 庞恩桥 黄志勇 《铁道医学》 1999年第6期410-411,共2页
关键词 染色 二步染色法 LDP染色法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心脏表面神经节丛SP、CGRP及VIP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马东亮 李月英 +3 位作者 王唯析 胡海涛 赵志英 袁秉祥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研究SP、CGRP及VIP在心脏表面 3个主要神经节丛 ,右心房神经节丛 (RAGP)、心房背侧神经节丛 (DAGP)及主动脉与肺动脉间神经节丛 (A PGP)的化学性质和定位分布。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对豚鼠心脏表面 3个主要神经节丛的神... 目的 研究SP、CGRP及VIP在心脏表面 3个主要神经节丛 ,右心房神经节丛 (RAGP)、心房背侧神经节丛 (DAGP)及主动脉与肺动脉间神经节丛 (A PGP)的化学性质和定位分布。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对豚鼠心脏表面 3个主要神经节丛的神经元及神经纤维进行了SP、CGRP及VI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光镜观察。结果 在上述三个神经节丛内 ,未发现SP及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 ,但可见少量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分布 ,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数量较SP阳性纤维密集 ,尤其在A PGP更为明显 ;VI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分布最为密集 ,交织成神经节丛。结论 豚鼠心脏表面主要神经节丛内确实存在SP、CGRP及VIP ,并且这 3种神经肽可能直接参与心肌细胞和心脏血管活动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心脏 神经节丛 P物质 sp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 血管活性肠肽 VIP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生物素对SP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晖 蒋海鹰 +1 位作者 颜亚晖 冯德云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5-196,共2页
关键词 内源性生物素 sp 免疫组织化学 影响 方法学 生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醛复红弹性纤维染色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余灵祥 邹仲之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2-213,共2页
关键词 弹性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醛复红弹性纤维染色法 动物模型 弹性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及其质量控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袁永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8年第4期21-23,共3页
为了建立骨组织的制片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标准化实验方法,达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质控要求,详细介绍了骨组织的取材、固定、脱钙、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和TUNEL染色及其质量控制环节。用此法制备的免疫组织化学切片具有阳性结果呈颗粒... 为了建立骨组织的制片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标准化实验方法,达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质控要求,详细介绍了骨组织的取材、固定、脱钙、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和TUNEL染色及其质量控制环节。用此法制备的免疫组织化学切片具有阳性结果呈颗粒状的棕黄色,定位准确,对比明显,背景浅,组织结构与细胞轮廓完整、清晰,适合显微照相以及染色结果稳定可靠,特异性强、敏感性高。该方法可作为骨组织的制片与免疫组织化学的标准化实验方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 TUNEL染色法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垂体远侧部内分泌细胞的四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宇华 石爱荣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87-290,共4页
本文介绍一种显示大鼠垂体远侧部内分泌细胞的四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此法以PAP 法为基础,结合 DAB 银加强法和间接免疫金标记技术。方法比较简单,所需试剂容易得到。
关键词 多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垂体远侧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豚鼠肺内SP受体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13
作者 吴昌归 孙滨 +2 位作者 毛宝龄 饶志仁 高文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46-448,共3页
为探讨哮喘豚鼠肺内 SP受体 (SPR)的表达及分布 ,将豚鼠分成哮喘组和对照组 ,利用 SPR特异性抗血清、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葡萄糖氧化酶 - DAB-镍染色和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哮喘豚鼠肺内支气管至终末细支气管 ... 为探讨哮喘豚鼠肺内 SP受体 (SPR)的表达及分布 ,将豚鼠分成哮喘组和对照组 ,利用 SPR特异性抗血清、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葡萄糖氧化酶 - DAB-镍染色和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哮喘豚鼠肺内支气管至终末细支气管 SPR免疫反应 (SPR- IR)阳性产物显著浓密 ,以平滑肌层和粘膜层为著。此外 ,在哮喘组豚鼠而不是对照组豚鼠的呼吸性细支气管壁也有 SPR- IR阳性分布。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豚鼠 肺内sp受体 分布 免疫组织化学 P物质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体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体会
14
作者 王永军 赵娟 杨会钗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45-45,F003,共2页
关键词 染色法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mori染色法与免疫组化SP法联合应用制备肝组织标本
15
作者 吴晓星 邵芯仪 李冰如 《浙江临床医学》 2002年第5期335-335,共1页
关键词 病毒抗原 标本制作 网状纤维 Gomori染色法 免疫组化sp 组织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急性心肌梗死CTnI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贾建长 赵子琴 +2 位作者 顾云菊 沈忆文 陈龙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4-106,F003,共4页
目的研究CTn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法医病理学意义。方法结扎兔心脏左冠状动脉左旋支的左室支制作心肌梗塞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梗塞区域CTnI的变化,与HE染色法进行比较。结果早期心肌梗塞组织,HE染色组尚未出现特征性梗... 目的研究CTn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法医病理学意义。方法结扎兔心脏左冠状动脉左旋支的左室支制作心肌梗塞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梗塞区域CTnI的变化,与HE染色法进行比较。结果早期心肌梗塞组织,HE染色组尚未出现特征性梗死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可见CTnI分布以及含量变化,并且随着时间延长,变化区域扩大,且近心内膜心肌细胞同时出现变化。结论CTnI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以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CTNI 实验研究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免疫组织化学 冠状动脉左旋支 家兔 早期心肌梗塞 HE染色法 病理学意义 动物模型 含量变化 时间延长 心肌细胞 梗塞区 左室支 I诊断 特征性 心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的体会 被引量:69
17
作者 任占平 郑绍光 陈尉麟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3期176-176,共1页
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的体会任占平,郑绍光,陈尉麟(柳州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广西5450012地区人民医院病理科)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法(StreptavidinPeroxidaseConjugatedMetho... 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的体会任占平,郑绍光,陈尉麟(柳州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广西5450012地区人民医院病理科)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法(StreptavidinPeroxidaseConjugatedMethod,SP法)是近年推广应用的一种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 免疫组化 染色法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上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8
作者 韩俊平 高长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09年第6期46-47,共2页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关系进行观察。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采用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PV-9000通用型二步法检测试剂盒的方法。计数100个以上细胞,统计阳性细胞数。根据HE染色对23例胃癌组织类型进行分型。利用Studentt测定组织类型与免疫组织化学的关系。结果:23例胃癌组织中,EGF阳性14例(60.9%),EGF—R阳性5例(21.7%),EGF与EGF—R共同阳性3例(13.0%)。EGF—R阳性组与EGFR阴性组之间在EGF的表达、病程、组织学类型、癌组织侵犯静脉以及PCNA表达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23例胃癌中有5例EGF—R阳性表达,这5例中,利用镜像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癌组织同一部位的EGF—R阳性表达的细胞与EGF—R阴性表达的细胞中PCNA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它们分别是(49.95±20.30)%,(28.48±18.18)%,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EGF—R阳性表达胃癌细胞PCNA的阳性率(18.82±14.24)%与EGF—R+EGF阳性表达的胃癌细胞PCNA的阳性率(18.82±14.324)%之间也有明差异(P〈0.05)可能与EGF—R阳性细胞增殖活跃有关。胃癌的分化程度、侵润静脉、浸润深度以及EGF阳性程度等项其中胃癌细胞的PCNA阳性率均未见明显差异。而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之间PCNA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CNA阳性率分别是(18.86±6.78)%、(31.23±19.44)%。EGF阳性组PCNA阳性率3(4.63±17.74)%,EGF阴性组PCNA阳性率(18.82±14.24)%,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与癌细胞增殖活跃有关。结论:在胃癌组织中,EGF—R阳性表达的细胞与EGF—R阴性表达的细胞中PCNA的阳性率之间,EGF—R阳性表达胃癌细胞PCNA的阳性率与EGF—R+EGF阳性表达的胃癌细胞PCNA的阳性率之间,EGF阳性组PCNA阳性率EGF阴性组PCNA阳性率之间,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可能与癌细胞增殖活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胃癌组织类型 上皮生长因子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recep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冻切片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的体会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丽敏 《基层医学论坛》 2009年第4期148-150,共3页
链霉菌亲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treptavidin peroxidase conjugated method,SP法)是美国ZYMED公司于1986年首创的免疫组化方法。我们用SP法研究了SARS冠状病毒(SARS—CoV)S蛋白的功能性受体血管紧张索转换酶2(ACE2)在大... 链霉菌亲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treptavidin peroxidase conjugated method,SP法)是美国ZYMED公司于1986年首创的免疫组化方法。我们用SP法研究了SARS冠状病毒(SARS—CoV)S蛋白的功能性受体血管紧张索转换酶2(ACE2)在大鼠内脏尤其在胰腺内外分泌腺的表达,效果满意。现结合我们所做的实验对免疫组化程序中的一些主要技术问题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免疫组化染色法 冰冻切片 SARS冠状病毒 免疫组化方法 过氧化物酶 功能性受体 外分泌腺 血管紧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冷冻切片快速免疫组化染色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范慧 罗静 王万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72-273,共2页
关键词 冷冻切片 染色法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