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病毒性出血症并发巴氏杆菌病防治 被引量:1
1
作者 叶玮 《四川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58-59,共2页
兔病毒性出血症又称兔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是一种急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疾病,病兔以喉头、气管、肺出血,肝、脾、胃瘀血、肿大及有点状出血为特点。兔巴氏杆菌病亦称兔出血性败血症,病兔临床上有中耳炎、鼻炎、肺炎、生殖器官... 兔病毒性出血症又称兔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是一种急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疾病,病兔以喉头、气管、肺出血,肝、脾、胃瘀血、肿大及有点状出血为特点。兔巴氏杆菌病亦称兔出血性败血症,病兔临床上有中耳炎、鼻炎、肺炎、生殖器官炎症以及全身性败血症等不同表现。兔瘟并发巴氏杆菌病会在兔群中急速传播,引发大量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病毒性出血症 巴氏杆菌 出血性败血 败血性 出血 点状出血 生殖器官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病毒性出血症研究概况及前景 被引量:3
2
作者 朱海霞 张强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9年第1期59-62,共4页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对易感兔致病率可达90%,病死率高达100%。本文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形态及理化特性、体外培养、分子生物学、病毒的检测和疫苗等方面做了系统深入...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对易感兔致病率可达90%,病死率高达100%。本文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形态及理化特性、体外培养、分子生物学、病毒的检测和疫苗等方面做了系统深入综述,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病毒性出血症 兔病毒性出血症 研究概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病毒性出血症诊断方法研究概况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阳友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2年第6期6-8,共3页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对易感兔致病率可达90%,致死率可达100%。本文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的病原学、流行特点、检测方法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其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兔病毒性出血症 兔病毒性出血症 研究概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病毒性出血症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夏兰 王红宁 +3 位作者 张昌菊 向菁 徐永莉 余协中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21-824,共4页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它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1984年中国首次报道了该病。RHDV曾是兔的一种毁灭性传染病,因给养兔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它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1984年中国首次报道了该病。RHDV曾是兔的一种毁灭性传染病,因给养兔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备受养兔业的关注。1989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正式列为B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病毒性出血症 基因工程疫苗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出血 VIRUS 传染 RHDV 经济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qMan MGB探针实时检测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秀娥 田夫林 +2 位作者 李希友 李建亮 崔言顺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4-817,共4页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根据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保守基因VP60设计了1对引物和1段Taqman MGB探针,建立了用于检测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试验中能够检出的RHDV VP60基因质粒拷贝数达103数量级,能够检测到RHDV病毒...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根据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保守基因VP60设计了1对引物和1段Taqman MGB探针,建立了用于检测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试验中能够检出的RHDV VP60基因质粒拷贝数达103数量级,能够检测到RHDV病毒核酸最低量可以达到5 pg,未检出其他病原的RNA。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TaqMan 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均达到试验设计要求,能快速检测临床样品中的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适合于兔各脏器及肌肉组织中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快速诊断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病毒性出血症 TAQMAN MGB探针 实时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基因组3′端非编码区的分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光清 张玉颖 +7 位作者 云涛 倪征 张淼涛 梁华丽 华炯刚 李双茂 杜青云 盛祖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20,25,共6页
采用3′RACE方法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JX/CHA/97株基因组3′端全序列进行了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利用ONAstar和DNAman软件分析了RHDV JX/CHA/97株与各参比毒株3′NCR的序列同源性,用RNA structure软件对3′NCR的二级结构进行... 采用3′RACE方法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JX/CHA/97株基因组3′端全序列进行了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利用ONAstar和DNAman软件分析了RHDV JX/CHA/97株与各参比毒株3′NCR的序列同源性,用RNA structure软件对3′NCR的二级结构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长1500 bp,包括部分VP60基因序列、ORF2基因、3′端非编码区(3′Non Coding Region,3′NCR)和poly(A)尾巴,其中 3′NCR位于ORF2终止密码子TAG之后,长59 bp,poly(A)至少含有27个A;3′NCR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93.5%-100%);3′NCR二级结构可以形成2个潜在的茎-环结构(SL1和SL2),其中SL2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其形状和形成位置与poly(A)尾巴的长度关系不大,但是SL1的结构和形成位置与poly(A)尾巴的存在与否密切相关,提示poly(A)尾巴与3′NCR高级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基因组复制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病毒性出血症 3’端非编码区 POLY(A) 二级结构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日龄对兔病毒性出血症抗体水平和保护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薛家宾 杨龙圣 +1 位作者 徐为中 胡元亮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27-329,共3页
通过攻毒试验比较了新西兰家兔免疫前后0、1、2、3和4 log25种抗体水平对病毒性出血症(RHD)的保护效果,同时测定了30、35、40、45、50、55和60日龄非免疫兔的母源抗体效价和用RHD组织灭活苗免疫后8周内血清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通过攻毒试验比较了新西兰家兔免疫前后0、1、2、3和4 log25种抗体水平对病毒性出血症(RHD)的保护效果,同时测定了30、35、40、45、50、55和60日龄非免疫兔的母源抗体效价和用RHD组织灭活苗免疫后8周内血清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抗体效价高于3 log2时可产生100%的保护,2 log2的保护率仅为50%;母源抗体与日龄呈负相关,在30日龄时最高,可以产生有效的保护,在40日龄后已无保护作用;免疫日龄与抗体峰值和有效保护时间呈正相关,30日龄免疫,抗体效价不但不升,反而显著下降,无保护作用;35日龄免疫,抗体峰值较低,有效保护时间仅为2周;大于40日龄免疫,抗体峰值较高,有效保护时间延长。因此建议35日龄首免、2周后二免为最佳免疫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病毒性出血症 免疫日龄 抗体效价 有效保护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光清 云涛 +1 位作者 倪征 张玉颖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6年第2期194-199,共6页
关键词 兔病毒性出血症 基因组 结构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兔病毒性出血症免疫器官超微结构的动态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郝延刚 霍书英 +1 位作者 李玉荣 徐福南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实验性 理学观察 超微结构 RHD 水肿 急性 瘀血 兔病毒性出血症 免疫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兔病毒性出血症的研究——病原鉴定及疫苗免疫效力试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曾群辉 朱国玉 +4 位作者 索珍 田发益 谢秀国 高军涛 侯典雷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6-98,共3页
1994年 6~ 7月 ,西藏林芝地区家兔大批急性死亡 ,经过流行病学调查 ,临诊症状观察 ,病理剖检等结果与兔病毒性出血症特征相符。进一步作病毒学检查表明 ,病变组织超薄切片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有大量直径约 30nm的球状裸露的病毒粒子 ... 1994年 6~ 7月 ,西藏林芝地区家兔大批急性死亡 ,经过流行病学调查 ,临诊症状观察 ,病理剖检等结果与兔病毒性出血症特征相符。进一步作病毒学检查表明 ,病变组织超薄切片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有大量直径约 30nm的球状裸露的病毒粒子 ;自然病死兔肝组织匀浆上清能凝集人O型红细胞 ,而且血凝性能被兔出血症病毒阳性抗血清所抑制 ,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 ,该病毒对兔有很强的致病性 ;用西藏自然病死兔肝组织匀浆试制的灭活疫苗免疫家兔后 ,分别用西藏自然病死兔肝组织匀浆和江苏兔出血症病毒攻毒 ,均 1 0 0 %保护 ,而未接种灭活疫苗的对照兔 1 0 0 %死亡。上述结果表明 ,西藏林芝地区八一新村家兔急性死亡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所致死。自制的西藏兔病毒性出血症灭活疫苗经安全、免疫效力等试验 ,推广应用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病毒性出血症 灭活疫苗 免疫效力 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产气荚膜梭菌病(A)型三联灭活疫苗研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薛家宾 徐为中 +2 位作者 周永银 陈兴祥 诸玉梅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12,共3页
对 5批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产气荚膜梭菌病三联灭活疫苗进行了动物试验 ,结果表明该疫苗安全有效。近期效检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的保护率为 1 0 0 % ,对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保护率为 92 % ,对产气荚膜梭菌病 (A)型保护率为 ... 对 5批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产气荚膜梭菌病三联灭活疫苗进行了动物试验 ,结果表明该疫苗安全有效。近期效检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的保护率为 1 0 0 % ,对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保护率为 92 % ,对产气荚膜梭菌病 (A)型保护率为 88%。在免疫期试验中 ,免疫 6个月后 ,对兔病毒性出血症保护率为 1 0 0 % ,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保护率为 79% ,对产气荚膜梭菌病 (A)型的保护率为 88%。在保存期试验中 ,4~ 8℃保存 1年仍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病毒性出血症 多杀性巴氏杆菌 产气荚膜梭菌 灭活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西藏分离株毒力的测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牛家强 曾群辉 +3 位作者 郎洪武 夏业才 邓永 高金元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4-45,共2页
对一株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西藏株进行血凝性、特异性、致病性及毒力鉴定。结果表明:此株RHDV血凝价高达10240以上;RHDV抗血清可特异性抑制该株病毒对人“O”型红细胞的凝集;RHDV的最小致死量为10-5/mL。说明此分离株是一株具有高... 对一株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西藏株进行血凝性、特异性、致病性及毒力鉴定。结果表明:此株RHDV血凝价高达10240以上;RHDV抗血清可特异性抑制该株病毒对人“O”型红细胞的凝集;RHDV的最小致死量为10-5/mL。说明此分离株是一株具有高致病力的RHDV强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病毒性出血症毒(RHDV) 西藏株 毒力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病毒性出血症NB毒株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孝友 沈克飞 +4 位作者 王永康 胡源 谭千洪 李慧明 杨睿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8-39,共2页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俗称“兔瘟”,对之使用组织灭活疫苗,效果良好。2011年,四川省南部县某兔场曾免疫了兔瘟巴氏杆菌二联苗,后来兔场又发生了疑似RHD,为找出发病原因,我们首先对病毒进行了分离鉴定,研究RHDV是否发生了变异,...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俗称“兔瘟”,对之使用组织灭活疫苗,效果良好。2011年,四川省南部县某兔场曾免疫了兔瘟巴氏杆菌二联苗,后来兔场又发生了疑似RHD,为找出发病原因,我们首先对病毒进行了分离鉴定,研究RHDV是否发生了变异,以便今后能更好地防控R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病毒性出血症 分离鉴定 毒株 NB 组织灭活疫苗 RHDV 巴氏杆菌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病毒性出血症的诊治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峰 杨慧 +1 位作者 苗立中 沈志强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3-44,共2页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又称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易感兔发病率、死亡率高达40%-90%。该病自1984年首次在我国江苏省发现以来,国内外均有相关的报道.该病的发生和...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又称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易感兔发病率、死亡率高达40%-90%。该病自1984年首次在我国江苏省发现以来,国内外均有相关的报道.该病的发生和蔓延给世界养兔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病毒性出血症 诊治 烈性传染 死亡率 江苏省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中国株(JX/CHA/97)全基因组分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倪征 方维焕 +3 位作者 张玉颖 云涛 陈锦清 刘光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8-671,675,共5页
本研究首次完成了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中国分离株JX/CHA/97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JX/CHA/97株的全基因组由7437个核苷酸组成,其基因组构成为:5′端有一个长度仅为9nt的非编码... 本研究首次完成了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中国分离株JX/CHA/97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JX/CHA/97株的全基因组由7437个核苷酸组成,其基因组构成为:5′端有一个长度仅为9nt的非编码区,随后有2个阅读框架(ORFs),分别编码一个聚合蛋白和一个结构蛋白。在基因组的3′端也有一个非编码区,长度为59nt。另外,采用RACE方法获得了RHDV的poly (A)尾序,证明该结构至少含有27个A。根据RHDV衣壳蛋白的基因序列,将JX/CHA/97株与来自世界各地的22株RHDV分离株的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并绘制了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RHDV各分离株之间存在较高的序列同源性,可以将它们至少分为6个拓朴群,提示RHDV有朝不同方向发生进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病毒性出血症 JX/CHA/97株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金文 李峰 +2 位作者 王金良 王艳 沈志强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5-117,共3页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是一种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兔的急性、烈性、致死性传染病,以全身组织和器官出血、淤血、肿大为特征,肺脏及肝脏病变最为严重...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是一种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兔的急性、烈性、致死性传染病,以全身组织和器官出血、淤血、肿大为特征,肺脏及肝脏病变最为严重,俗称兔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病毒性出血症 分离鉴定 VIRUS 肝脏 传染 致死性 器官 肺脏
原文传递
兔病毒性出血症的诊断与防治 被引量:5
17
作者 庄金秋 林初文 谢印乾 《中国养兔》 2007年第1期24-26,共3页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毁灭性的传染病。本病发病急,传播快,潜伏期短,病程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几乎100%)。以短时间内体温升高或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死前高声尖叫...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毁灭性的传染病。本病发病急,传播快,潜伏期短,病程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几乎100%)。以短时间内体温升高或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死前高声尖叫,死后可从鼻孔流出泡沫样血液,以及呼吸系统出血和实质器官水肿、淤血和出血为主要特征。3月龄以上的青年兔及成年兔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90%-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病毒性出血症 防治 诊断 出血 突然死亡 呼吸系统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病毒性出血症Dot-IGSS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龙涛 葛晨霞 +2 位作者 马磊 李海峰 张守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17718-17719,共2页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兔病毒性出血症IgG抗体的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Dot-IGSS)。[方法]选择抗原包被浓度20μg/ml,被检血清稀释度11∶60;鼠抗兔IgG稀释度1∶200、金标羊抗鼠IgG稀释度1∶20的工作条件,用所建立的Dot-IGSS与血凝抑制试验(HI)...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兔病毒性出血症IgG抗体的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Dot-IGSS)。[方法]选择抗原包被浓度20μg/ml,被检血清稀释度11∶60;鼠抗兔IgG稀释度1∶200、金标羊抗鼠IgG稀释度1∶20的工作条件,用所建立的Dot-IGSS与血凝抑制试验(HI)对96头份被检血清进行平行检测。[结果]Dot-IGSS和HI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4%和31%。[结论]所建立的Dot-IGSS是一种灵敏、特异和稳定的血清学检测方法,适用于兔病毒性出血症的诊断和抗体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病毒性出血症 Dot-IGSS IG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病毒性出血症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强 肖跃强 +4 位作者 郭广君 王艳 苗立中 程立坤 沈志强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4-86,共3页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又称出血性败血症,俗称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一种发病急、死亡率高的传染病。为了更好地加强病毒的检测与防控,需要更精确、方便的检测方法以满足科研和基层的不同需要,文章对近年来RHDV检测方...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又称出血性败血症,俗称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一种发病急、死亡率高的传染病。为了更好地加强病毒的检测与防控,需要更精确、方便的检测方法以满足科研和基层的不同需要,文章对近年来RHDV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定量PCR、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和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等,以期为RHDV的防控及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出血 兔病毒性出血症毒(RHDV) 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荧光定量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 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
原文传递
黄芪多糖注射液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自然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兔病毒性出血症 免疫期 黄芪多糖注射液 免疫功能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