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眠的在线简版行为疗法对失眠障碍的干预效果研究
1
作者 陈鹏飞 刘雅茜 +3 位作者 王途之 张桂梅 蔡艺娴 潘集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4370-4375,共6页
背景失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但其操作复杂、耗时长、依从性低等缺点限制了其在真实世界的应用。简版行为疗法(BBT-I)是一种基于CB... 背景失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但其操作复杂、耗时长、依从性低等缺点限制了其在真实世界的应用。简版行为疗法(BBT-I)是一种基于CBT-I的简化治疗方法,其疗效与CBT-I相当,更适合在真实世界中推广。然而,BBT-I是否适用于中国失眠障碍人群暂不明确,而通过线上方式进行BBT-I的研究更是缺乏。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的在线BBT-I(eBBT-I)对中国失眠障碍患者失眠改善的疗效,以及其对患者睡眠信念和态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的设计,将2023年2—11月来自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睡眠门诊的失眠障碍患者设为干预组,将线上和线下招募的失眠障碍志愿者设为对照组,干预组接受为期2周的eBBT-I治疗,对照组接受精神卫生教育的伪干预。在干预前后分别测量患者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和简版睡眠信念与态度问卷(DBAS-16)得分,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研究最终共纳入35例干预组患者和30例对照组患者。主要结局指标:组别与时间对ISI得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与时间分别对ISI得分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前3d(基线)两组ISI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4d干预组ISI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14 d ISI得分低于组内干预前(P<0.05)。次要结局指标:组别与时间对DBAS-16得分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对DBAS-16得分主效应显著(P<0.05);组别对DBAS-16得分主效应不显著(P>0.05)。干预前3 d(基线)、干预后14 d两组DBAS-16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14 d DBAS-16得分高于组内干预前(P<0.05)。结论eBBT-I有效地改善了失眠障碍患者的失眠症状和负面影响,但对睡眠信念与态度的改善效果仍有待提升。本研究支持了eBBT-I在中国失眠障碍患者失眠治疗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障碍 失眠在线简版行为疗法 失眠的非药物治疗 数智化医疗诊疗工具 失眠严重程度指数 睡眠信念与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失眠的非药物疗法
2
作者 周媛 马慧芝 《科学生活》 2024年第8期100-101,共2页
失眠是一种现代社会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难以维持睡眠和一系列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症状。短期失眠会造成精神萎靡、倦怠无力、思维迟缓、注意力下降等,而长期失眠则会导致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心理等发生紊乱... 失眠是一种现代社会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难以维持睡眠和一系列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症状。短期失眠会造成精神萎靡、倦怠无力、思维迟缓、注意力下降等,而长期失眠则会导致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心理等发生紊乱,引起心律失常、高血压、认知功能减退、性格和行为异常、代谢综合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疗法 心脑血管系统 长期失眠 入睡困难 行为异常 认知功能减退 代谢综合征 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药物、认知-行为疗法及其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失眠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李雁鹏 张鹏 +4 位作者 储静 庄建华 赵忠新 黄流清 彭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研究比较药物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及两者联合对慢性失眠的短期和长期治疗效果。方法连续收集失眠患者6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最后纳入64例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共分为3组:认知-行为疗法组(n=20),接受睡眠卫生指导、睡眠限制疗法、刺... 目的研究比较药物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及两者联合对慢性失眠的短期和长期治疗效果。方法连续收集失眠患者6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最后纳入64例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共分为3组:认知-行为疗法组(n=20),接受睡眠卫生指导、睡眠限制疗法、刺激控制疗法、认知疗法和放松疗法;药物治疗组(n=22),每晚口服酒石酸唑吡坦10mg;联合治疗组(n=22):接受认知-行为疗法的同时,每晚口服酒石酸唑吡坦10mg。记录患者治疗前基线资料后按上述分组进行4周的治疗,记录治疗结束即刻及随访第12周的客观监测(多导睡眠图)和主观记录(睡眠日记)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多导睡眠图显示,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患者总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效率增加,入睡潜伏期缩短(P<0.05)。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在延长总睡眠时间方面,药物治疗组的改善比例最高(P<0.05);在缩短入睡潜伏期和减少觉醒时间方面,联合治疗组的改善比例最明显(P<0.05);在提高睡眠效率方面,三组的变化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日记的变化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即刻、随访第12周各组总睡眠时间延长,入睡潜伏期缩短,睡眠效率提高(P<0.05)。治疗结束即刻,联合治疗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比例最明显;第12周随访时,认知-行为疗法组在缩短入睡潜伏期和提高睡眠效率方面的改善比例提高,与联合治疗组相当。结论慢性失眠患者单独使用药物疗法或认知-行为疗法均可以取得明显的短期疗效,认知-行为疗法的长期效果更显著;联合疗法起效较快,其持续作用的效果与认知-行为疗法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睡和睡眠障碍 认知疗法 药物疗法 多道睡眠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攻克精神障碍 失眠 抑郁症——128000患者的康复见证——济南华夏医院三步安神疗法
4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06年第6期63-63,共1页
失眠症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浅睡、白天萎靡不振、工作效率低、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失眠绝非睡不着那么简单,它会带来人体备系统功能失调.并可诱发溃疡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精神分裂症等并发症。
关键词 失眠 精神障碍 抑郁症 记忆力减退 精神分裂症 入睡困难 工作效率 功能失调 溃疡病 高血压 三步安神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欣 严兴科 +1 位作者 唐强 李冬梅 《吉林中医药》 2008年第9期671-673,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近年来文献中针刺治疗失眠的有效方法及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针刺疗法对治疗失眠有独特方法,不同的取穴方法及针刺方法都可有效地治疗失眠。结论:针刺疗法对改善失眠症的各种常见症...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近年来文献中针刺治疗失眠的有效方法及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针刺疗法对治疗失眠有独特方法,不同的取穴方法及针刺方法都可有效地治疗失眠。结论:针刺疗法对改善失眠症的各种常见症状具有良好的安全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睡和睡眠障碍 失眠/针刺疗法 透刺针法 刺血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的非药物治疗 被引量:7
6
作者 潘令仪 王祖承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24-926,共3页
失眠症是很常见的疾病,需要综合性的治疗方法,非药物治疗是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睡眠卫生教育是各种非药物治疗的基础,涉及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中国传统医学疗法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而且简便、经济、安全,包括很多种方法;失眠者必须重... 失眠症是很常见的疾病,需要综合性的治疗方法,非药物治疗是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睡眠卫生教育是各种非药物治疗的基础,涉及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中国传统医学疗法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而且简便、经济、安全,包括很多种方法;失眠者必须重视心理治疗,疏泄焦虑有助于恢复正常睡眠。针对不同失眠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才能真正有效治愈失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睡和睡眠障碍 卫生教育 心理疗法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症的药物治疗 被引量:11
7
作者 顾之光 耿晓芳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5-408,共4页
临床上习惯使用的镇静催眠药苯二氮艹卓类(BZD)属抗焦虑药,长期服用容易产生依赖,失眠者须遵循小剂量、短疗程的用药原则。对伴有抑郁情绪的失眠病人BZD无效。镇静性抗抑郁药在帮助病人恢复正常睡眠结构的同时发挥抗抑郁、抗焦虑的作用... 临床上习惯使用的镇静催眠药苯二氮艹卓类(BZD)属抗焦虑药,长期服用容易产生依赖,失眠者须遵循小剂量、短疗程的用药原则。对伴有抑郁情绪的失眠病人BZD无效。镇静性抗抑郁药在帮助病人恢复正常睡眠结构的同时发挥抗抑郁、抗焦虑的作用,更有效纠正失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睡和睡眠障碍 药物疗法 苯二氮ZHUO类 镇静性抗抑郁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的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8
作者 何雪玲 王健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53-157,共5页
非药物治疗在失眠的治疗上得到了广泛研究,其初衷是教会患者正确的睡眠习惯,改变对睡眠的不正确认识,提高睡眠质量。其中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相比,对于治疗失眠有同样的功效,且远期疗效更好。目前最常用的认知行为疗法包括认知疗法... 非药物治疗在失眠的治疗上得到了广泛研究,其初衷是教会患者正确的睡眠习惯,改变对睡眠的不正确认识,提高睡眠质量。其中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相比,对于治疗失眠有同样的功效,且远期疗效更好。目前最常用的认知行为疗法包括认知疗法、睡眠卫生教育、刺激控制、睡眠时间限制、矛盾意向、放松疗法,以及音乐疗法和光照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失眠 药物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情绪障碍性失眠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梅炳银 詹雪春 朱金洲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9期1728-1730,1733,共4页
[目的]探析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情绪障碍性失眠症患者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所收治的情绪障碍性失眠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顺序编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 [目的]探析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情绪障碍性失眠症患者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所收治的情绪障碍性失眠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顺序编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盐酸帕罗西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高于对照组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的PSQI评分与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HAMA评分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治疗8周后的PSQI评分及治疗4周及8周后的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情绪障碍性失眠症具有理想效果,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患者睡眠质量与情绪障碍改善幅度均更大,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血剂/治疗应用 帕罗西汀/治疗应用 情绪障碍/并发症 入睡和睡眠障碍/病因学 入睡和睡眠障碍/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的药物治疗 被引量:6
10
作者 喻东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439-1442,共4页
本文的目的是综述失眠的药物治疗,失眠的药物治疗主要指望苯二氮艹卓受体激动剂,后者包括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如阿普唑仑和氯硝西泮)和选择性α1亚单位苯二氮艹卓受体激动剂(如唑吡坦、扎来普隆和艾司佐匹克隆),苯二氮卓艹受体激动剂治疗... 本文的目的是综述失眠的药物治疗,失眠的药物治疗主要指望苯二氮艹卓受体激动剂,后者包括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如阿普唑仑和氯硝西泮)和选择性α1亚单位苯二氮艹卓受体激动剂(如唑吡坦、扎来普隆和艾司佐匹克隆),苯二氮卓艹受体激动剂治疗失眠安全有效,而非处方药、保健药、镇静性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和其他催眠药治疗失眠尚缺乏系统支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睡和睡眠障碍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志铭 王红梅 曹玉媛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1期6-7,共2页
关键词 入睡和睡眠障碍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的药物治疗 被引量:2
12
作者 喻东山 《四川精神卫生》 2013年第2期133-137,共5页
失眠患病率依次为醒后不解乏(38%)、夜间频醒(32%)、入睡困难(21%)和早醒不能再睡(21%)。35~40%的失眠病人共患一种以上的精神疾病,以情感障碍、焦虑障碍和物质滥用最常见。
关键词 失眠病人 药物治疗 入睡困难 精神疾病 情感障碍 物质滥用 焦虑障碍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的药物治疗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亚琴 《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 2008年第13期110-111,共2页
失眠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其他治疗。本文主要介绍临床上常用的一些镇静催眠类药物。
关键词 入睡及睡眠障碍 药物疗法 巴比妥类 苯二氮卓类 新型镇静催眠药 其他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疗法配合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疗效观察与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桂珍 《中华当代医学》 2006年第1期42-42,共1页
失眠又称不寐,是临床最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安难以维持睡眠,重者彻夜难眠,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及身心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约有17%的患者有失眠,笔者于2000—2004年采用针灸配合心理治疗失眠... 失眠又称不寐,是临床最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安难以维持睡眠,重者彻夜难眠,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及身心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约有17%的患者有失眠,笔者于2000—2004年采用针灸配合心理治疗失眠,取得明显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治疗 失眠 疗效观察 心理疗法 睡眠障碍 入睡困难 身心健康 调查结果 流行病学 心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化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效果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月莹 牟云平 +1 位作者 尹又 朱冰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5期4516-4524,共9页
背景电子化认知行为疗法(dCBT-I)正在得到广泛应用,我国dCBT-I独具文化和医疗特色,但其效果仍有待明确。目的对dCBT-I在中国失眠人群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系统评价,为优化现阶段治疗方案提供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 背景电子化认知行为疗法(dCBT-I)正在得到广泛应用,我国dCBT-I独具文化和医疗特色,但其效果仍有待明确。目的对dCBT-I在中国失眠人群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系统评价,为优化现阶段治疗方案提供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SinoMed、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Cochrane、PsyINFO,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0年12月。仅纳入开展于中国失眠成人的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接受dCBT-I干预,对照组接受非dCBT-I干预(空白对照、传统面对面CBT-I或药物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失眠严重程度〔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次要观察指标包括睡眠信念与态度、焦虑、抑郁。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的Risk of Bias 2(ROB2)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7篇文献,共计957例患者。1项研究被评为存在一定偏倚风险,6项研究被评为高偏倚风险。Meta分析:dCBT-I组睡眠效率高于药物治疗组〔WMD=4.63,95%CI(0.63,8.63),P=0.02〕,dCBT-I组睡眠潜伏期〔WMD=-12.18,95%CI(-20.48,-3.88),P=0.004〕、入睡后觉醒时间〔WMD=-17.18,95%CI(-30.29,-4.08),P=0.01〕短于药物治疗组。dCBT-I组睡眠效率高于空白对照组〔WMD=8.94,95%CI(1.64,16.24),P=0.02〕,dCBT-I组睡眠潜伏期短于空白对照组〔WMD=-14.71,95%CI(-27.61,-1.81),P=0.03〕,dCBT-I组减轻失眠严重程度(ISI得分)优于空白对照组〔WMD=-3.73,95%CI(-6.57,-0.88),P=0.01〕,dCBT-I组改善睡眠质量(PSQI得分)优于空白对照组〔WMD=-2.21,95%CI(-3.04,1.38),P<0.00001〕。此外,dCBT-I在改善整体睡眠质量(PSQI得分)方面优于常规睡眠相关健康教育(t=3.231,P=0.002)。dCBT-I和药物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治疗后数据与基线相比P<0.05);dCBT-I还可改善研究对象的睡眠信念和态度(治疗后数据与基线相比P<0.05);dCBT-I较空白对照组改善睡眠信念和态度更优(P<0.01)。结论我国dCBT-I实施平台和形式多样,但尚未有统一、标准化方案。dCBT-I在改善中国失眠患者的睡眠方面具有短期作用,但仍需结合主客观测量方法,在大样本研究中验证dCBT-I的长期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睡和睡眠障碍 失眠 认知行为疗法 电子化 睡眠质量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药结合催眠疗法对失眠的综合疗法
16
作者 苏文娟 孙爱霞 王爱莉 《心理医生(下)》 2011年第8期950-950,共1页
失眠(insomnia):通常指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障碍(易醒,早醒和再入睡困难)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质量下降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明显影响日间社会功能或生活质量。发病原因:躯体性,生理性,心理性,精神及药物性等。西药常用地西泮... 失眠(insomnia):通常指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障碍(易醒,早醒和再入睡困难)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质量下降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明显影响日间社会功能或生活质量。发病原因:躯体性,生理性,心理性,精神及药物性等。西药常用地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治疗,患者易形成药物依赖性,临床效果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疗法 催眠疗法 失眠 中药 入睡困难 生活质量 药物依赖性 睡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佐匹克隆治疗失眠6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颜鸿 张蕊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1259-1260,共2页
我中心于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应用新型镇静催眠药佐匹克隆治疗失眠患者6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入睡和失眠障碍/药物疗法 催眠药和镇静药/治疗应用 @佐匹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障碍的循证治疗 被引量:30
18
作者 李娟 刘凌 +2 位作者 李梦秋 张文武 司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98-404,共7页
目的评价不同治疗方案对睡眠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睡眠障碍提供有循证证据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以sleep disorde(r睡眠障碍)、insomnia(失眠)、restless legss yndrome or RLS(不宁腿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r OSA(阻塞... 目的评价不同治疗方案对睡眠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睡眠障碍提供有循证证据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以sleep disorde(r睡眠障碍)、insomnia(失眠)、restless legss yndrome or RLS(不宁腿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r OSA(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narcolepsy(发作性睡病)、REM behaviour disorder or RBD(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treatment or therapy(治疗)等英文词汇作为检索词,分别检索2006-2013年Cochrane图书馆、美国国家图书馆医学在线(MEDLINE)、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获得临床指南、系统评价、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病例观察研究及综述等文献,采用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经筛选共计纳入与睡眠障碍治疗有关的临床指南6篇、系统评价12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5篇、回顾性病例分析2篇、病例观察1篇、综述14篇;其中33篇为高质量文献、7篇为低质量文献。经对各项临床试验治疗原则及不同治疗方法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显示:(1)失眠为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以药物治疗和改善认知行为为主要治疗方法,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联合治疗为最佳方案。(2)原发性不宁腿综合征的一线治疗药物为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和抗惊厥药,继发性患者主要为病因治疗。(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治疗包括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口腔矫正器、手术治疗,其中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为一线治疗方法。(4)发作性睡病的药物治疗包括莫达非尼、羟丁酸钠及抗抑郁药,应根据临床分型选择不同药物。(5)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如避免诱因、保证睡眠环境安全等,药物治疗主要有苯二氮类及褪黑素。结论借助循证医学评价方法可为不同类型睡眠障碍的治疗提供最佳临床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睡和睡眠障碍 不宁腿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发作性睡病 睡眠 速眼运动 药物疗法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的治疗 被引量:16
19
作者 江开达 郭晓云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41,共3页
失眠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其他治疗。本文主要对临床常用的镇静催眠类药物、合理用药的原则以及镇静催眠药的选用进行综述,对非药物治疗也作了部分介绍。
关键词 入睡及睡眠障碍 药物疗法 卫生教育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来普隆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及安全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晖 沈扬 +5 位作者 刘娜 刘小璇 王力平 张远锦 王宏利 肖卫忠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8期3488-3490,共3页
目的:评价国产二类新药扎来普隆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方法。受试者分别每晚口服扎来普隆或唑吡坦10~20mg,疗程14d。结果:扎来普隆组24例,唑吡坦组23例,两组治疗后的睡眠障碍评定量表评分... 目的:评价国产二类新药扎来普隆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方法。受试者分别每晚口服扎来普隆或唑吡坦10~20mg,疗程14d。结果:扎来普隆组24例,唑吡坦组23例,两组治疗后的睡眠障碍评定量表评分(SDRS)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两组间SDRS总分(F=0.1416,P=0.8880)、SDRS下降率(F=1.3172,P=0.1944)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扎来普隆组72%,唑吡坦组58%,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9150,P=0.3602)。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昏、恶心、头痛,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扎来普隆可明显改善失眠症状,其疗效及不良反应与唑吡坦相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成人失眠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睡和睡眠障碍/药物疗法 催眠药和镇静药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