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门-球囊扩张时间延迟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朱瑞凯 陈万 +4 位作者 吕立文 曾希 沈印 唐宇涛 张晓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9-11,共3页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门-球囊扩张时间(D2B)延迟原因。方法 167例广西地区AMI患者,其中D2B>90 min者37例、≤90 min者130例,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对两者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D2B延...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门-球囊扩张时间(D2B)延迟原因。方法 167例广西地区AMI患者,其中D2B>90 min者37例、≤90 min者130例,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对两者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D2B延误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D2B≤90 min者相比,D2B>90 min者典型临床症状例数少、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例数多、肌钙蛋白T阳性例数少、典型心电图例数少、心电图-呼叫会诊时间长、会诊-术前谈话时间长(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MI类型(OR=0.060,95%CI:0.004~0.891,P<0.05)、心电图-呼叫会诊时间(OR=0.801,95%CI:0.693~0.972,P<0.01)为AMI患者D2B延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AMI类型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呼叫会诊时间长是广西地区AMI患者D2B延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 急性心肌梗死 入门-球囊扩张时间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再灌注治疗 广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短入门-球囊扩张时间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时间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璇 李树仁 +2 位作者 杨国慧 郝潇 郑梅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615-618,共4页
目的探讨缩短入门-球囊扩张(D2B)时间是否有利于改善首诊于非PCI医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方法入选发病时间小于12 h的STEMI患者200例,记录D2B时间、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2B)时间及症状-球囊扩张(S2B)时间。... 目的探讨缩短入门-球囊扩张(D2B)时间是否有利于改善首诊于非PCI医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方法入选发病时间小于12 h的STEMI患者200例,记录D2B时间、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2B)时间及症状-球囊扩张(S2B)时间。根据D2B时间将患者分为D2B<60组148例和D2B≥60组52例。比较两组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2B)和发病-球囊扩张(S2B)时间。随访观察两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心原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因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力衰竭再入院)和全因死亡的情况。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D2B时间与MACCE发生的关系。结果 D2B<60组FMC2B时间及S2B时间较D2B≥60组短(P=0.013;P=0.027)。与D2B≥60组相比,D2B<60组患者MACCE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减低(P=0.008;P=0.047)。Cox回归分析发现,D2B时间<60 min与MACCE发生相关(HR 0.440,95%CI 0.224~0.862,P=0.017)。结论对于首诊于非PCI医院的STEMI患者,控制D2B时间<60 min可以减少S2B时间,降低MACCE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入门-球囊扩张时间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区域协同救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入门-球囊扩张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沈鑫 余小林 +7 位作者 李国庆 雷建新 戴晓燕 王钊 阿木提·司马义 周立英 阿德力江·托乎提 阿斯克尔·哈德尔别克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1-396,共6页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的入门-球囊扩张时间(door-to-balloon ...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的入门-球囊扩张时间(door-to-balloon time,DTBT),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连续收治的行PPCI的STEMI患者的病历资料464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性别、族别、年龄、文化程度、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等),DTBT及其组分(中位数时间):急诊科初诊时间、心内科总住院医师紧急会诊时间、获取知情同意时间、联系导管室并转运时间、导管室准备时间,并依据DTBT分为两组:短时间组(≤90 min)和长时间组(>90 min),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TBT的因素.结果 短时间组157例(33.8%),长时间组307例(66.2%),与短时间组相比,长时间组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患者较少(48.5%比62.4%,P=0.005),不典型胸痛患者较多(13.0%vs.3.8%,P=0.002),基本了解心脏病的患者较少(57.7%vs.81.5%,P=0.000),家庭成员数量多的患者较多(63.8% vs.36.3%,P=0.000),外院二次转运的患者较多(48.5% vs.26.8%,P=0.000),非工作时间就诊患者较多(73.3%vs.21.7%,P=0.000).总DTBT为111 min,急诊科初诊时间8 min,心内科总住院紧急会诊时间11 min,获取知情同意时间73 min,联系导管室并转运时间6min,导管室准备时间8 min.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DTBT延长(>90 min)的因素为非工作时间就诊(OR =5.76,95% CI:1.17 ~28.38,P=0.031),获取知情同意的时间(OR=1.43,95%CI:1.24~1.66,P=0.000),导管室准备时间(OR=1.36,95% CI:1.10 ~ 1.68,P=0.005).结论 非工作时间就诊患者多、获取知情同意时间较长以及导管室准备时间延长主要延迟了DTBT,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公民的相关知识宣传教育,改善沟通方式,健全有效的非工作时间急诊流程,从而缩短DTB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 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入门-球囊扩张时间 影响因素 导管室 知情同意 非工作时间
原文传递
“急救车-导管室”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通血管时间和左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裘毅钢 李田昌 +5 位作者 陈宇 李贤峰 曹毅 田海涛 王志国 李东韬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救车-导管室"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门-球囊扩张时间与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并完成3个月随访的STEMI患者416例... 目的探讨"急救车-导管室"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门-球囊扩张时间与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并完成3个月随访的STEMI患者416例,按照患者进入导管室的模式分为"急救车-导管室"组和"急救车-急诊科-导管室"两组,记录两组患者靶血管病变、心功能Killip分级,比较两组患者开通血管时间、入院和PCI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变化值。结果两组患者间基线情况、靶血管病变、心功能killip分级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症状发作-医院就诊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急救车-导管室"组在平均入门-球囊扩张时间[(44.3±11.8)min vs.(82.9±12.6)min]和症状发作-开通血管时间[(511.8±219.9)min vs.(558.6±245.6)min]均低于对照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LVEF相似,但在PCI术后3个月随访时,"急救车-导管室"组在LVEF及LVEF增加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救车-导管室"模式可缩短STEMI患者急诊PCI入门-球囊扩张时间、症状发作-开通血管时间及改善术后3个月时左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入门-球囊扩张时间 左室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时间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艺珊 孟晓芹 朱美意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了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诊治过程中入门-球囊扩张(D2B)的时间管理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胸痛中心救治流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1月31日急诊就诊并行PCI治疗的... 目的了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诊治过程中入门-球囊扩张(D2B)的时间管理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胸痛中心救治流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1月31日急诊就诊并行PCI治疗的222例患者,将D2B时间分成5个时间段(进医院大门-首份心电图、抽血-现场快速检验出结果、通知重要相关科室会诊-会诊医生到达、医患沟通-签署知情同意书、送入介入室-球囊扩张时间),统计每一时间段的时间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D2B时间为76(64,89)min,83.3%患者D2B时间符合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非PCI医院转入、支付费用能力和对疾病的认知是影响D2B时间的主要因素(P<0.05,P<0.01)。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D2B中位时间符合胸痛中心标准,接诊时需关注年龄大、支付费用能力低、对疾病认知不足的患者,并进一步简化流程,加强非PCI医院与PCI医院间的合作与联系,以切实缩短D2B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急性心肌梗死 入门-球囊扩张时间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肌缺血 急诊急救 疾病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时间节点对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邓媛 李伟 +1 位作者 熊信林 段宗刚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1期1024-1027,共4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已成为目前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STEMI患者救治的关键在于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挽救坏死心肌。虽然大量的临床及循证医学证据证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首选的再灌注策略,但部分患者在地...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已成为目前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STEMI患者救治的关键在于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挽救坏死心肌。虽然大量的临床及循证医学证据证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首选的再灌注策略,但部分患者在地理位置和首诊医院医疗条件等一些因素的限制下,可能造成救治时间上的延迟。在STEMI患者的救治中,时间就是心肌,对各项时间节点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现就STEMI救治环节中首诊医院入门-出门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接诊医院入门-球囊扩张时间、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时间及总缺血时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入门-出门时间 入门-球囊扩张时间 首次医疗接触-扩张时间 总缺血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再灌注时间延迟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赵蓓 刘佩林 +9 位作者 陈辉 冯雪瑶 赵京涛 刘莉 宋洪勇 毛帅 刘利峰 刘瑛琪 高铁山 王守力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10-513,共4页
目的本研究分析不同的转运方式的STEMI患者以首次医疗接触至再灌注时间(FMC-to-B)为基础的各救治时间段,探讨与指南的差距。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解放军第三〇六医院急诊就诊的315例STEMI患者,按不同转运方式分为急救体系(EMS... 目的本研究分析不同的转运方式的STEMI患者以首次医疗接触至再灌注时间(FMC-to-B)为基础的各救治时间段,探讨与指南的差距。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解放军第三〇六医院急诊就诊的315例STEMI患者,按不同转运方式分为急救体系(EMS)转运组及非EMS转运组,分析各急救时间,包括发病至FMC时间(SO-to-FMC)、转运时间、FMC-to-B、导管室启动延迟时间、介入操作延迟时间、急诊至球囊扩张血管再通时间(D-to-B)。结果两组患者SO-to-FMC、转运时间及FMC-to-B比较,EMS组明显低于非E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急救时间,EMS组为91 min,明显低于非EMS组的14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to-B时间及院内急救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EMS系统转运方式可以有效的缩短院前急救时间,从而缩短总缺血时间。我院院前急救时间与指南标准比较,还有很大差距,有必要建立有效的急救体系来缩短缺血时间并提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首次医疗接触至扩张时间 入门-球囊扩张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信一键启动导管室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流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沈鑫 袁杰 +2 位作者 王钊 李国庆 雷建新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3期255-259,共5页
目的:探讨微信一键启动导管室的模式,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围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立乌鲁木齐市120急救系统及乌鲁木齐周边地区、邻近的不具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 目的:探讨微信一键启动导管室的模式,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围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立乌鲁木齐市120急救系统及乌鲁木齐周边地区、邻近的不具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能力的医疗机构等参与的胸痛中心微信群,通过微信平台实现院前心电图等资料传输及早期诊断,将STEMI患者直接转运至我院导管室行PPCI。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行PPCI的STEMI患者的病历资料318例,按是否微信启动导管室分为常规流程组和微信启动组,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入门-球囊扩张(D2B)时间及达标率、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2B)时间及达标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期间死亡率,梗死罪犯血管以及合并急性左心衰、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辅助等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数据差异并进行分析。结果:101例为微信启动组,217例为常规流程组,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信启动组D2B时间[40(27,55)vs. 88(68,121)min,P<0.001]和FMC2B时间[67(55,82)vs. 117(92,150)min,P<0.001]均较常规流程组显著缩短,D2B时间达标率[94(93.1%)vs. 117(50.7%),P<0.001]和FMC2B时间达标率[82(81.2%)vs. 50(23%),P<0.001]均高于常规流程组,微信启动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显著降低[3(3%)vs. 20(9.2%),P=0.045],住院时间显著缩短[(7.3±3.1)vs.(8.8±3.9)d,P=0.012],住院费用显著减少[(4.5±1.3)vs.(5.6±1.8)万元,P=0.037],合并急性左心衰竭[5(5%)vs. 28(12.9%),P=0.03]、心源性休克[5(5%)vs. 31(14.3%),P=0.014]以及使用IABP辅助[11(10.9%)vs. 46(21.2%),P=0.016]均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梗死罪犯血管及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胸痛中心为依托,利用微信一键启动导管室的模式,优化了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的流程,缩短了总救治时间,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提高了救治效率,适合进行区域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微信 入门-球囊扩张时间 首次医疗接触-扩张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延误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饶捍卫 钟泽 周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5期117-121,126,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治疗延误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7年6月浙江省杭州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304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疾病、个人史、文化程度、症状、体格检查...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治疗延误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7年6月浙江省杭州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304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疾病、个人史、文化程度、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等资料、患者至急诊时间、心电图时间、呼叫会诊时间、术前谈话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导管室人员到位时间、手术室准备时间、患者入门-球囊扩张时间(DTB)时间,观察各种因素与DTB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304例患者中238例患者DTB时间≤90 min,占78.29%,66例患者DTB时间>90 min,占21.71%。DTB>90 min组患者心电图-会诊时间、会诊-完成谈话时间较DTB≤90 min组患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诊-心电图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导管室人员到位时间、手术室准备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民族、年龄、户籍所在地、家属数量、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梗死部位不是DTB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首次发病、家庭月收入、患者了解STEMI、家属了解STEMI、费用支付方式、文化程度、既往PCI史、典型STEMI症状、STEMI症状、外院二次转运、症状-进门时间、肌钙蛋白阳性、非工作时间就诊是DTB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首次发病、非工作时间就诊是影响DTB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典型临床症状、典型STEMI心电图、肌钙蛋白阳性、学历大专及以上是DTB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心电图-会诊时间、会诊-完成谈话时间延长是导致DTB延误的主要原因,临床可给予优化绿色通道、优化介入流程、优化谈话技巧等方式,从而缩短DT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入门-球囊扩张时间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痛中心建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彭倬 杨丽霞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3期141-144,共4页
胸痛中心的建立规范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流程,提高了救治效率。借鉴国外胸痛中心建设理念,我国胸痛中心建设体系也不断发展完善,缩短了急性心肌患者梗死院前及院内救治时间。然而,居民健康意识、基层医疗水平、院前及院内的衔接等... 胸痛中心的建立规范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流程,提高了救治效率。借鉴国外胸痛中心建设理念,我国胸痛中心建设体系也不断发展完善,缩短了急性心肌患者梗死院前及院内救治时间。然而,居民健康意识、基层医疗水平、院前及院内的衔接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急性心肌梗死 入门-球囊扩张时间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区域协同救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对顺德区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黎文生 曹文伟 +4 位作者 欧阳海春 林明灼 麦林琳 钟文浩 麦少君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20期2623-2626,共4页
目的探讨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在顺德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顺德区各合作镇街医院在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立... 目的探讨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在顺德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顺德区各合作镇街医院在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立前接诊的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体系建立后接诊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首诊于具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条件医院的患者与非PCI条件医院患者的治疗情况,观察患者间首次医疗接触(FMC)至获得患者心电图(FMC-to-ECG)时间、FMC至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FMC-to-anti platelet)时间、患者入院至转运(DIDO)时间、FMC至患者球囊扩张(FMC-to-B)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首诊于PCI医院的FMC-to-ECG时间、FMC-to-anti platelet时间和FMC-to-B时间分别为(5.81±0.45)min、(19.04±4.62)min、(61.52±7.37)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64±1.85)min、(27.58±7.34)min、(92.81±10.02)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首诊于非PCI医院的FMC-to-ECG时间、FMC-to-anti platelet时间、DIDO时间为(6.71±0.91)min、(22.64±2.91)min、(32.88±4.7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42±1.87)min、(31.57±4.60)min、(56.84±8.4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首诊于非PCI医院的FMC-to-B时间为(87.38±10.06)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35.62±14.3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开展能显著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再灌注治疗效果、减少FMC至各治疗手段时间,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救治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再灌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入门-球囊扩张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院外急救与转运流程对STEMI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建新 张志广 廖尚宇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32-135,142,共5页
目的分析探讨优化院外急救及转运流程接诊转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EMI)并行急诊PCI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云浮市人民医院从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经院外急救接诊转运并行急诊PCI的68例STEMI患... 目的分析探讨优化院外急救及转运流程接诊转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EMI)并行急诊PCI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云浮市人民医院从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经院外急救接诊转运并行急诊PCI的68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本院从2016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经院外急教接诊转运并行急诊PCI的70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本院于2016年开始不断优化院外急救及转运流程。将优化院外急救及转运流程前收治患者定义为对照组,经优化院外急救及转运流程干预后收治患者定义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d后死亡率、心源性休克及恶性心率失常发生情况、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出院后6个月内因心源性疾病再入院率,以及干预治疗后1个月存活STEMI患者GQOLI-74生活质量评价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死亡率、心源性休克及恶性心率失常发生率、出院后6个月内因心源性疾病再入院率、治疗7d后BNP及EF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to-B)时间及入门-球囊时间(D to B)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干预治疗后1个月存活STEMI患者取得的GQOLI-74生活质量评价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优化院外急救及转运流程接诊STEMI患者并行急诊PCI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缩短STEMI诊断及再灌注治疗时间,患者死亡率也明显下降,同时也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急救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入门-球囊扩张时间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痛中心对偏远地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沈鑫 郭自同 +3 位作者 王钊 李国庆 雷建新 余小林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66-869,共4页
目的:探讨我院胸痛中心成立初期的运行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救治效率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其建设过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行直接经皮冠状... 目的:探讨我院胸痛中心成立初期的运行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救治效率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其建设过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STEMI患者的病历资料,入选2013-02-01-2014-02-17胸痛中心成立前的135例患者为普通流程组,并选取2014-02-18-2015-03-31胸痛中心成立后的180例患者为胸痛中心组,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住院天数、住院花费、总入门-球囊扩张时间(door-to-balloon time,DTBT),并对DTBT各个时间节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普通流程组相比,胸痛中心组的DTBT显著缩短,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明显减少(均P<0.05),知情谈话时间及转运至动脉穿刺前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胸痛中心的成立有助于提升偏远地区STEMI患者的救治效率,缩短再灌注时间,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并健全胸痛中心的运行模式,并积极进行区域推广和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入门-球囊扩张时间
原文传递
急救医疗系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赵蓓 魏腾飞 +9 位作者 刘佩林 冯雪瑶 赵京涛 刘莉 宋洪勇 毛帅 刘利峰 刘瑛琪 高铁山 王守力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911-913,91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救医疗系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1年7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319例,按不同转运方式分为急救医疗系统(EMS)转运组与非EMS转运组。比较两组发病呼叫-首次医... 目的探讨急救医疗系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1年7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319例,按不同转运方式分为急救医疗系统(EMS)转运组与非EMS转运组。比较两组发病呼叫-首次医疗接触(So-to-FMC)时间、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to-B)时间、发病呼叫-球囊扩张(So-to-B)时间、入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的差异,分析不同转运方式发病距离与这些时间的关系。结果 EMS组So-to-FMC时间、FMC-to-B时间、So-to-B时间分别为60 min、143 min、105 min,非EMS组分别为96 min、177 min、175 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S组与非EMS组D-to-B时间分别为107 min与106 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S组So-to-FMC时间、FMC-to-B时间、So-to-B时间不随着发病距离的增加而延长(P>0.05),而非EMS组So-to-FMC时间、FMC-to-B时间、So-to-B时间均随着发病距离的增加而延长(P<0.05)。结论运用EMS转运患者不会因为发病距离的延长而增加急救时间,可有效缩短院前急救时间,进而缩短心肌缺血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医疗系统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发病呼叫-首次医疗接触时间 首次医疗接触-扩张时间 发病呼叫-扩张时间 入门-球囊扩张时间 发病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