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前韧带断裂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李林 陈楚鹰 +1 位作者 何久圣 张浩 《临床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前韧带断裂的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前韧带断裂病人92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前韧带断裂的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前韧带断裂病人92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与恢复情况、疼痛程度(VAS评分)、踝关节功能恢复(AOFAS评分、踝关节ROM)、骨代谢指标、术后并发症与远期预后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更长,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显示,VAS评分的时点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均降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两组AOFAS评分、踝关节ROM均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两组胶原Ⅰ型N末端肽(PINP)、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均升高,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远期预后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前韧带断裂,可有效降低疼痛程度,改善踝关节功能,调节骨代谢水平,促进骨折愈合,且安全性与远期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骨折 下胫韧带断裂 切开复位内固定 韧带修复 疗效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方双入路全踝关节镜和传统开放手术修复陈旧距腓前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2
作者 戴益科 尹合勇 +3 位作者 张京新 马立峰 李智尧 刁乃成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前方双入路全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修复与传统开放式Broström-Gould修复对陈旧ATFL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因ATFL损伤收治于首都医科大学附...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前方双入路全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修复与传统开放式Broström-Gould修复对陈旧ATFL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因ATFL损伤收治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61例患者资料,均为单侧踝关节损伤,均有手术指征,症状持续时间3~36个月。采用前方双入路全踝关节镜下带线锚钉解剖修复ATFL的38例患者纳入关节镜组,采用传统开放式Broström-Gould修复的23例患者纳入开放组。通过随访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稳定性(前抽屉试验)、并发症(切口愈合、血管神经损伤、韧带再次断裂、感染)情况对手术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6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并获6~18个月随访。关节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5.02±4.37)分,显著高于开放手术组的(35.22±5.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韧带再次断裂、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查体患者均获得较好的踝关节稳定性,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末次随访时关节镜组VAS评分为(1.45±0.92)分,显著低于术前的(5.66±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关节镜组AOFAS评分为(91.29±3.98)分,显著高于术前的(52.47±7.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开放组VAS评分为(1.78±1.17)分,显著低于术前的(6.04±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开放组AOFAS评分为(90.30±4.33)分,显著高于术前的(53.57±6.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的AOFAS评分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方双入路全踝关节镜下ATFL修复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技术可靠、视野清楚、操作简单等优点,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距腓韧带损伤 关节不稳 韧带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技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加速康复外科方案江苏专家共识 被引量:17
3
作者 江苏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江苏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分会 +22 位作者 江苏省康复医学会 徐州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冯仕明 翟宏伟 周敬杰 张秋阳 王凯 蒋逸秋 顾加祥 芮云峰 田建 丁文鸽 孙克富 陈伟 赵建宁 刘璠 郝跃峰 桂鉴超 王青 糜菁熠 徐炜 许光旭 马超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1-9,共9页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是运动医学中常见的损伤之一。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已成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常用术式。通过将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应用到手术中,能够优化围手术期处理,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为了规...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是运动医学中常见的损伤之一。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已成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常用术式。通过将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应用到手术中,能够优化围手术期处理,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为了规范ERAS临床路径在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中的应用,通过总结前期临床实践经验,结合目前的文献证据,经江苏省专家组反复讨论,达成本专家共识,供全国足踝外科相关医务人员参考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加速康复外科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踝关节距腓前韧带缝线、PLUS缝线及胫腓前韧带最远束移植增强修复术的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锐军 陈心茹 +3 位作者 胡大海 李涛 肖磊 侯辉歌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273,314,共1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踝关节距腓前韧带(ATFL)缝线增强修复、PLUS缝线增强修复和胫腓前韧带远束(ATiFL-DF)移植增强修复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7例ATFL损伤患者,随访24个月。其中,25例患者接受ATFL...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踝关节距腓前韧带(ATFL)缝线增强修复、PLUS缝线增强修复和胫腓前韧带远束(ATiFL-DF)移植增强修复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7例ATFL损伤患者,随访24个月。其中,25例患者接受ATFL缝线增强修复(缝线增强组),22例患者接受PLUS缝线增强修复(PLUS缝线增强组),20例患者接受ATiFL-DF移植增强修复(生物增强组)。使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足踝能力测量(FAAM)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应力放射图来评估结果。结果:术后1和3个月,生物增强组患者的AOFAS评分明显低于缝线增强组和PLUS缝线增强组(1个月AOFAS评分,生物增强组为78.2±7.2,缝线增强组为83.7±5.7,PLUS缝线增强组为85.0±6.2,P=0.002;3个月AOFAS评分,生物增强组为86.9±4.3,缝线增强组为91.2±3.6,PLUS缝线增强组为91.8±3.7,P<0.001)。术后1和3个月,生物增强组的VAS评分显著高于缝线增强组和PLUS缝线增强组(1个月VAS评分,生物增强组为3.5±1.2,缝线增强组为2.6±1.1,PLUS缝线增强组为2.8±0.8,P=0.001;3个月VAS评分,生物增强组为2.9±1.1,缝线增强组为2.1±1.3,PLUS缝线增强组为2.0±1.0,P=0.001)。此外,术后6月、12个月和24个月,3个治疗组在AOFAS、VAS、FAAM和应力放射图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FL缝线增强修复、PLUS缝线增强修复和ATiFL-DF移植增强修复能够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与缝线增强修复和PLUS缝线增强修复相比,ATiFL-DF移植增强修复的早期疼痛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距腓韧带 缝线增强修复 PLUS缝线增强修复 ATiFL-DF移植增强修复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术与距腓前韧带修复术治疗CLAI患者的疗效对比
5
作者 周吉 杨效宁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603-606,668,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踝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术与距腓前韧带修复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CLAI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韧带固定组(踝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术治疗)和韧带修复组(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 目的对比观察踝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术与距腓前韧带修复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CLAI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韧带固定组(踝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术治疗)和韧带修复组(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踝关节稳定性、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以及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韧带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韧带修复组(P<0.05)。术后两组踝关节稳定性、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较术前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且韧带固定组较韧带修复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与踝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术均能提高CLAI患者踝关节稳定性,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但踝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术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韧带增强固定 距腓韧带修复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与重建术及术后康复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金鹏 马涛 +5 位作者 袁凌伟 何海溶 哈达 梁枭 胡海洋 吴锦秋 《中医正骨》 2024年第5期61-65,共5页
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大部分ATFL损伤通过非手术治疗即可获得满意的疗效。若经3~6个月的非手术治疗,患者的症状仍未见明显好转,或出现ATFL断裂,则需考虑采用手术治疗。目前... 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大部分ATFL损伤通过非手术治疗即可获得满意的疗效。若经3~6个月的非手术治疗,患者的症状仍未见明显好转,或出现ATFL断裂,则需考虑采用手术治疗。目前,关节镜下ATFL修复与重建术已成为治疗ATFL损伤的有效方法。术后康复是关节镜下ATFL修复与重建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有助于恢复踝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关节镜下ATFL修复与重建术及术后康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临床治疗ATFL损伤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 外侧韧带 距腓韧带 关节镜检查 修复外科手 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距腓韧带修复术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李玉文 刘鹏飞 +2 位作者 蒙延雄 吴舟 张柏兴 《中外健康》 2024年第2期38-40,共3页
探究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治疗中,应用前距腓韧带修复术的效果。研究样本共计80例,均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纳入的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纳入时间为2020年1月—2023年12月,依据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0,前距腓韧带修复术治... 探究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治疗中,应用前距腓韧带修复术的效果。研究样本共计80例,均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纳入的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纳入时间为2020年1月—2023年12月,依据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0,前距腓韧带修复术治疗)、对照组(n=40,保守治疗),分析其治疗期间并发症、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治疗中,应用前距腓韧带修复术的价值符合研究预期,能够较为理想地改善患者踝关节情况,减少不良并发症,进而使其生活质量获得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腓韧带修复 治疗 关节 保守治疗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关节镜下锚钉修复对慢性踝关节不稳距腓前韧带损伤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国胜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第3期309-311,共3页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锚钉修复对慢性踝关节不稳(lateral instability of the ankle,LIA)距腓前韧带损伤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某院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94例训练伤致LIA距腓前韧带损伤患者分组,对照组47例给予...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锚钉修复对慢性踝关节不稳(lateral instability of the ankle,LIA)距腓前韧带损伤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某院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94例训练伤致LIA距腓前韧带损伤患者分组,对照组47例给予改良开放式Brostrom锚钉修复,观察组47例给予全关节镜下锚钉修复。随访观察12个月,观察两组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功能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12月,观察组踝关节跖屈、背伸角度较对照组大,踝关节距骨倾斜角、内、外翻角度较对照组小,距骨前移距离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踝关节稳定性和最大步行距离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4.26%)较对照组(17.02%)低(P<0.05)。结论全关节镜下锚钉修复可通过改善LIA距腓前韧带损伤术后患者踝关节活动度,改善踝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下锚钉修复 改良开放式Brostrom锚钉修复 距腓韧带损伤 关节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关节镜下Socket-anchor技术重建距腓前韧带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皓 欧阳侃 +4 位作者 柳海峰 李瑛 邓桢翰 朱伟民 陆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52-857,共6页
目的:采用Socket-anchor技术在全关节镜下重建距腓前韧带,并观察其临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治疗的20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男18例、女2例,年龄30.3±4.64岁(20~38岁)。通过术前影像学及术中评估,判断距腓... 目的:采用Socket-anchor技术在全关节镜下重建距腓前韧带,并观察其临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治疗的20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男18例、女2例,年龄30.3±4.64岁(20~38岁)。通过术前影像学及术中评估,判断距腓前韧带结构缺失。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重建术,距骨侧采用Socket-anchor技术。术前1周及术后第12个月进行疗效评估,评价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和Tegner运动水平评分,并记录并发症。结果:20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1.3±5.28月(12~30月)。患者术前VAS评分2.9±0.55分,术后VAS 0.4±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OFAS评分术前73.55±7.52分,术后96.45±4.9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gner评分从术前2.6±0.82分提升到术后6.35±0.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踝关节轻度僵硬,无韧带再断裂、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运用Socket-anchor技术行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重建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重建 慢性踝关节不稳 距腓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关节镜下胫腓前韧带最远束转位增强修复距腓前韧带的可行性
10
作者 李博伟 肖磊 +4 位作者 郑小飞 李劼若 王华军 侯辉歌 查振刚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5期750-753,共4页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胫腓前韧带最远束(ATiFL-DF)转位增强修复距腓前韧带(ATFL)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具新鲜冷冻男性尸体下肢标本分为正常组(不离断ATiFL-DF,6例)和缺损组(离断ATiFL-DF,6例)。通过内旋实验比较两组的失效...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胫腓前韧带最远束(ATiFL-DF)转位增强修复距腓前韧带(ATFL)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具新鲜冷冻男性尸体下肢标本分为正常组(不离断ATiFL-DF,6例)和缺损组(离断ATiFL-DF,6例)。通过内旋实验比较两组的失效扭矩和失效角度。结果失效扭矩:正常组、缺损组分别为8.152~13.725(11.22±1.96)、7.848~14.031(10.93±2.16)N·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3,P=0.813)。失效角度:正常组、缺损组分别为27.5°~38.6°(33.85°±4.21°)、28.3°~41.7°(34.80°±4.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5,P=0.723)。结论离断ATiFL-DF并不会对踝关节稳定性造成明显影响,说明全关节镜下ATiFL-DF转位增强修复ATFL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距腓韧带损伤 生物力学 韧带最远束转位增强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无线结锚钉修复踝关节不稳定患者距腓前韧带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沈建成 杨黎黎 +2 位作者 丁小方 王元利 闫志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17期1863-1866,共4页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无线结锚钉修复踝关节不稳定患者距腓前韧带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市隆福医院收治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115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9),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无线结锚钉修复踝关节不稳定患者距腓前韧带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市隆福医院收治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115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9),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开放式Brostrom锚钉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关节镜下无线结锚钉修复治疗。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评分、距骨倾斜角以及距骨前移距离。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为(25.14±6.01)min、(5.31±1.75)d,均短于对照组[(40.25±5.37)min、(7.20±2.23)d],且术中失血量为(9.15±3.84)mL,少于对照组[(25.51±4.3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2组AOFAS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且观察组[(87.24±6.78)分]高于对照组[(80.35±6.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2组距骨倾斜角和距骨前移距离低于治疗前[对照组分别为(3.31±1.68)°vs.(9.20±2.15)°、(3.12±1.93)mm vs.(8.71±2.52)mm,观察组分别为(3.10±1.72)°vs.(9.16±2.09)°、(2.98±1.97)mm vs.(8.80±2.5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3个月,2组间距骨倾斜角和距骨前移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锚钉拔出、神经损伤、皮肤软组织激惹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无线结锚钉修踝关节不稳定患者距腓前韧带疗效显著,能促进患者康复,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不稳 距腓韧带 关节镜 无线结锚钉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镜下无结锚钉技术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12
作者 蒋宏魁 樊力 +3 位作者 冯亮 曹雪飞 王军 任锴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21期2332-2335,共4页
目的研究全镜下无结锚钉技术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收治的6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 目的研究全镜下无结锚钉技术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收治的6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选用改良开放式Brostrom锚钉修复治疗,研究组选用全镜下无结锚钉技术修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64.57±10.98)分、(88.25±4.14)分,对照组分别为(64.81±10.83)分、(80.36±6.39)分。2组患者手术前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较手术前更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分别为(9.21±3.16)°、(3.09±0.81)°、(8.86±2.42)mm、(2.97±0.48)mm;对照组分别为(9.34±3.25)°、(3.28±0.75)°、(8.73±2.51)mm、(3.06±0.43)mm。2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后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较手术前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9.16±3.05)m L,少于对照组的(29.63±8.74)m L,研究组手术时间(25.08±5.93)min及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5.33±1.62)周短于对照组[(40.63±7.14)min、(7.18±2.25)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镜下无结锚钉技术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的效果显著,可促使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腓韧带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关节镜 无结锚钉技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普通缝合修复与改良缝合增强修复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5
13
作者 侯辉歌 胡大海 +3 位作者 王楠 邵庆丰 罗纪 郑小飞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6-422,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慢性踝关节不稳(CAI)的改良缝合增强修复手术方案,并比较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普通缝合修复和改良缝合增强修复治疗CAI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从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我院105名CAI患者,经过倾向得分匹配(PSM),其中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慢性踝关节不稳(CAI)的改良缝合增强修复手术方案,并比较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普通缝合修复和改良缝合增强修复治疗CAI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从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我院105名CAI患者,经过倾向得分匹配(PSM),其中52名患者接受普通缝合修复,53名患者接受改良缝合增强修复。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学会评分(AOFAS)、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和前抽屉试验评价CAI的临床疗效。结果:改良缝合增强组的术后AOFAS评分为(84.23±9.34)明显高于普通缝合组的(78.90±9.63),P=0.0049。两治疗组之间的VAS评分(P=0.797)和前抽屉试验(P=0.488)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普通缝合修复和改良缝合增强修复均能取得不错的临床疗效,改良缝合增强修复手术方案治疗CAI切实可行且更为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CAI) 距腓韧带 改良缝合增强修复 无结锚钉 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康复锻炼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距腓前韧带重建-踝关节镜术后的康复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琪 王琴 宁宁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锻炼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距腓前韧带重建-踝关节镜术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行距腓前韧带重建-踝关节镜术治疗的患者74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锻炼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距腓前韧带重建-踝关节镜术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行距腓前韧带重建-踝关节镜术治疗的患者74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系统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康复前后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踝关节主动关节位置觉(joint position sense active,JPSA)、踝关节被动关节位置觉(joint position sense passive,JPSP)和踝关节“运动觉”(kinaesthesia,KT)变化。结果康复后,两组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均高于康复前(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7.228,P<0.05)。康复后,两组患者JPSA、JPSP和KT均显著低于康复前(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8.355、7.960、9.193,均P<0.05)。结论系统康复锻炼对行距腓前韧带重建-踝关节镜术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康复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康复锻炼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距腓韧带重建 关节镜 康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镜下修复距腓前韧带25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尹华东 俞钻 +4 位作者 朱晓峰 刘彧 邬春虎 陈长松 马玉海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1095-1097,共3页
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损伤多由踝关节的反复扭伤引起,常伴有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的损伤,会引起踝关节内外侧韧带力量不平衡,甚至发展成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chronic lateral ankle inatability,CAI)[1],导... 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损伤多由踝关节的反复扭伤引起,常伴有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的损伤,会引起踝关节内外侧韧带力量不平衡,甚至发展成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chronic lateral ankle inatability,CAI)[1],导致踝关节周围组织慢性炎症及过度增生,进而引起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等。目前,在部队日常训练中发生ATFL损伤较为多见,早期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多次治疗无效后行韧带切开修复术,但此手术存在创伤大、恢复周期长、不易被患者接受等问题。采用踝关节镜进行踝关节病灶清理+ATFL修复微创手术是一种新技术,正在被临床推广应用。本文对2019-03至2022-03我院收治的ATFL损伤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25例,采用踝关节镜下修复ATFL,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距腓韧带损伤 修复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疗康养一体化路径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治疗训练伤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任威 崔卓航 +3 位作者 刘敏 熊耀法 张文爽 陈玉泉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4期605-607,共3页
目的探讨疗康养一体化路径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ATFL)治疗训练伤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CLAI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 目的探讨疗康养一体化路径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ATFL)治疗训练伤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CLAI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路径护理,观察组实施康养一体化路径护理,干预至患者出院,并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疼痛、踝关节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美国足踝协会和后足功能评分量表(AOFAS)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TFL治疗训练伤致CLAI患者中采取疗康养一体化路径干预,能够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快速康复,降低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从而更好地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关节镜下距腓韧带修复 疗康养一体化路径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线锚钉结合改良距腓前韧带修复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13例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芳明 方贺 傅英华 《中国乡村医药》 2016年第8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结合改良距腓前韧带修复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该院治疗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13例为观察对象,均采用带线锚钉结合改良距腓前韧带修复术,术后1年评价疗效,通过改良美国...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结合改良距腓前韧带修复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该院治疗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13例为观察对象,均采用带线锚钉结合改良距腓前韧带修复术,术后1年评价疗效,通过改良美国足踝骨科学协会(AOFAS)踝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测量治疗前后踝关节内侧间隙、距骨倾斜角度及距骨移位距离。结果治疗后,疗效优良者所占比例较高(11/13),AOFAS各项目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踝关节内侧间隙、距骨倾斜角度及距骨移位距离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结论带线锚钉结合改良距腓前韧带修复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可有效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且远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线锚钉 改良距腓韧带修复 关节外侧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与改良开放式Broström修复距腓前韧带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
18
作者 石超 常鑫 +2 位作者 刘承义 田锋 梁晓军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8期758-760,767,共4页
目的比较全关节镜下和改良开放式Broström修复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行ATFL修复的30例单侧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临床资... 目的比较全关节镜下和改良开放式Broström修复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行ATFL修复的30例单侧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全关节镜下锚钉修复15例(关节镜组),男8例,女7例;年龄20~50岁,平均(35.1±10.8)岁。改良开放式Broström锚钉修复15例(开放组),男9例,女6例;年龄18~52岁,平均(30.5±11.7)岁。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以及手术前后卡尔森踝关节功能(Karlsson ankle functional,KAF)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4±5.8)个月。两组术后均无踝关节不稳。关节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均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术后1个月关节镜组AOFAS评分、KAF评分及VAS均优于开放组(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AOFAS评分、KAF评分及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术后至少1年,关节镜下和改良开放式Broström修复ATFL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都有良好的疗效。较开放式Broström手术,关节镜下修复ATFL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较轻,恢复更快。全关节镜下修复可能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替代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不稳 距腓韧带 关节镜 改良Brostr m 韧带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Brostrom手术在训练伤致慢性踝关节不稳距腓前韧带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欣伟 刘松波 +4 位作者 张敬东 刘铭 郭超 李如珍 王宇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9期672-675,共4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结合改良Brostrom手术在慢性踝关节不稳距腓前韧带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科收治了42例慢性踝关节不稳距腓前韧带损伤的患者,均行改良Brostrom手术,术后采用AOFAS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结合改良Brostrom手术在慢性踝关节不稳距腓前韧带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科收治了42例慢性踝关节不稳距腓前韧带损伤的患者,均行改良Brostrom手术,术后采用AOFAS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9~17个月随访,平均(12.7±3.5)个月。全部病例末次随访时均能正常参与日常跑步等训练任务。2例合并距骨软骨损伤者运动水平较伤前下降,余40例能参加对抗性训练。全部病例术后AOFAS评分(88.4±4.9)分较术前的(43.3±7.8)分提高,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镜结合改良Brostrom手术在训练伤致慢性踝关节不稳距腓前韧带损伤中的应用疗效满意,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关节镜 Brostrom修复 距腓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江少华 洪劲松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6年第3期62-62,共1页
1麻醉全身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分开,大腿根部上止血带,常规消毒铺关节镜手术巾,清点器械及纱布无误并记录。2术前检查术前X线片示,前抽屉压力下距骨前脱1.21cm(距腓前韧带松脱)。内翻压力下距骨有倾斜6.6°(跟腓... 1麻醉全身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分开,大腿根部上止血带,常规消毒铺关节镜手术巾,清点器械及纱布无误并记录。2术前检查术前X线片示,前抽屉压力下距骨前脱1.21cm(距腓前韧带松脱)。内翻压力下距骨有倾斜6.6°(跟腓韧带相对完整)。MRI显示腓骨水肿、瘢痕组织增生及距腓前韧带部分断裂。3手术过程关节镜入路选前内中及前外侧,关节镜下可见距腓前韧带松脱及從腓骨止点分离,清理距腓前韧带止点,完成后进行距腓前韧带修补术,之后开始在腓骨韧带止点处打锚钉,打好以后行距腓前韧带修补术,至此手术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修复 距腓韧带 韧带修补 瘢痕组织增生 韧带止点 身麻醉 检查 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