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切片图像扫描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唐仲平 崔权哲 +2 位作者 杨李波 包骥 赵春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1205-1209,共5页
目的探讨全切片图像扫描技术(whole slide images,WSI)在日常病理诊断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方法选取300例连续的组织学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样本的病理切片运用WSI技术进行数字化扫描,在电脑屏幕上阅读数字化切片后作出病理诊断... 目的探讨全切片图像扫描技术(whole slide images,WSI)在日常病理诊断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方法选取300例连续的组织学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样本的病理切片运用WSI技术进行数字化扫描,在电脑屏幕上阅读数字化切片后作出病理诊断。再将在显微镜下常规病理切片的病理诊断与在电脑屏幕上数字化切片的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WSI技术在日常病理诊断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300例HE染色的常规病理切片与数字化病理切片诊断病变性质的总体符合率为98.67%(296/300)。300例HE染色的常规病理切片与数字化病理切片诊断病变种类完全符合272例(90.67%),部分符合9例(3.00%),不符合19例(6.33%)。与经验丰富的上级医师制定的标准答案比较,常规病理切片与数字化病理切片诊断HE染色、亚甲基蓝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符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日常病理诊断工作中,同一医师在显微镜下常规病理切片的病理诊断与在电脑屏幕上数字化病理切片的病理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随着医学信息数字化的不断发展,数字病理在教学、诊断、科学研究和数据保存上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数字病理在将来的病理日常工作中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临床 诊断 切片图像扫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切片图像扫描技术在病理切片质控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唐仲平 崔权哲 +2 位作者 包骥 蔡玮 赵春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2期33-38,共6页
目的探讨WSI技术在日常病理切片的数字化扫描和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9月由作者诊断的300例连续的组织学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病理切片运用WSI技术进行数字化扫描,在电脑屏幕上阅读数字化切片后评估扫... 目的探讨WSI技术在日常病理切片的数字化扫描和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9月由作者诊断的300例连续的组织学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病理切片运用WSI技术进行数字化扫描,在电脑屏幕上阅读数字化切片后评估扫描效果,分析WSI技术在日常病理切片的数字化扫描中的应用效果及我科HE切片的主要质量缺陷。结果WSI技术的总体扫描优良率为89.86%,而因扫描机原因造成的扫描不良率仅为1.83%。我科HE切片质量优良率较高(99.74%),宫内膜和皮肤组织是我科制片难点。我科HE切片的主要质量缺陷包括裂隙、折叠、刀痕、裱贴位置不当和切片厚薄不均。结论WSI技术对日常病理切片的数字化扫描及质量控制有较高的可行性及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片图像扫描技术(WSI) 日常病理切片扫描 病理科质量控制 质量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膜腔积液细胞块全切片扫描图像作为初始诊断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媛媛 钟琴 胡佐鸿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年第4期89-92,共4页
目的 探讨全切片扫描图像技术在浆膜腔积液细胞块初始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2015年1~12月318例浆膜腔积液细胞块病理资料,采用优纳第四代全自动数字切片扫描系统扫描玻片,存入电脑。所有玻片均由同一位病... 目的 探讨全切片扫描图像技术在浆膜腔积液细胞块初始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2015年1~12月318例浆膜腔积液细胞块病理资料,采用优纳第四代全自动数字切片扫描系统扫描玻片,存入电脑。所有玻片均由同一位病理主治医生独立重新阅片分析。观察者先进行原始玻片传统光学显微镜判读,5周后再于电脑上判读数字切片。阅片结束后,计算分析光学显微镜上判读与电脑数字切片判读的的可重复性。结果 全切片扫描图像诊断与传统光学显微镜诊断的,Kappa值0.91。所有的诊断差异性出现在可疑肿瘤病例,在良性与恶性病例之间没有诊断差异性。结论数字切片扫描图像技术可用于细胞块初始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片扫描图像 传统光学显微镜 数字切片 浆膜腔积液 细胞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试卷全扫描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应用
4
作者 鲁澄宇 林熙 +1 位作者 许卫铭 吴铁 《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 2006年第3期409-410,共2页
通过文件扫描结合光盘存储技术,实现学生试卷的全真无纸化存储,结合网络数据库技术对学生试卷进行规范化、科学化高效管理。
关键词 试卷管理 扫描 光盘存储 学生 网络数据库技术 试卷扫描数字化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后处理对全数字化乳腺影像病变检出率的影响
5
作者 陈羽琦 贺文 +1 位作者 赵丽琴 陈疆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38-2241,共4页
目的比较全数字化乳腺影像(FFDM)的两种图像后处理方式———动态对比度全智能优化(PV)与组织均衡技术(TE)对乳腺病变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的乳腺X线图像,按经PV和TE两种后处理方式的图像和原始图像(RAW)分为3组,由... 目的比较全数字化乳腺影像(FFDM)的两种图像后处理方式———动态对比度全智能优化(PV)与组织均衡技术(TE)对乳腺病变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的乳腺X线图像,按经PV和TE两种后处理方式的图像和原始图像(RAW)分为3组,由2名放射科医师阅片并记录评分结果。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9例患者共62个病灶,均经病理证实。PV组、TE组及RAW组ROC曲线下面积(Az)分别为0.770±0.031、0.684±0.033、0.709±0.032。3组中PV组Az值及敏感度最高,RAW组假阴性率最高,TE组假阳性率最高。对于恶性病灶,PV组优于TE组及RAW组,TE组与RAW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良性病灶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恰当的后处理能够增加FFDM对特定类型病变的显示能力;对检出恶性病灶,PV优于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乳腺影像 图像后处理 乳腺 动态对比度智能优化 组织均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TER杂志“硬组织工程研究”栏目关于“数字化影像图像技术与关节外科”的组稿内容
6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6531-6531,共1页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角度的CT影像学评估 膝关节软骨下BMLs与软骨下骨承受应力改变关系的研究 基于MRI图像胫股关节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关键词 数字化影像 关节外科 图像技术 组织工程 人工膝关节置换 组稿 栏目 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色彩管理技术应用方案扫描仪色彩校正的主要方法
7
作者 屠长红 《印刷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2期40-40,共1页
图片扫描分色是印前工作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扫描仪的色彩校正过程涉及到许多环节,控制和操作往往也比较复杂,尤其是使用电分机高端联网的扫描仪,而这种经过改造的电分机在我国占有很大的比例.
关键词 数字化 色彩管理技术 应用 扫描 色彩校正 印前技术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钢数字化自动煤岩分析技术 被引量:4
8
作者 胡德生 王文韬 刘其真 《炼铁》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9期150-154,共5页
多学科合作开发的数字化自动煤岩分析技术,采用高精度和可改变曝光时间数码摄像头,扩展了灰度级, 提高了反射率测定精度。利用所获高分辩率显微图像,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实现煤岩组分的自动识别分类。结合自动扫描、自动聚焦,实现了煤岩... 多学科合作开发的数字化自动煤岩分析技术,采用高精度和可改变曝光时间数码摄像头,扩展了灰度级, 提高了反射率测定精度。利用所获高分辩率显微图像,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实现煤岩组分的自动识别分类。结合自动扫描、自动聚焦,实现了煤岩特性的自动快速分析。克服了显微光度计速度慢和图像分析仪精度低的不足,继承了显微光度计精度高和图像分析仪的测定速度快的优点,使得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实现了煤岩特性测定的数字化和自动化,速度快、劳动强度低,操作人员不要经过专业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组分 反射率 分析技术 自动化 数字化 自动扫描 图像分析仪 显微光度计 宝钢 图像识别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切片法古陶瓷外形数字化的实现 被引量:3
9
作者 杨云 黄亮 《微计算机信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6-217,210,共3页
在古陶瓷研究中,利用计算机对图像处理和外形数字化实现的强大功能,可以更好对古陶瓷进行断源断代分析。本文通过研究对扫描到计算机中的古陶瓷图像进行预处理,并利用图形切片法判断图形特点的方法建立其算法,采用Delphi编写程序来... 在古陶瓷研究中,利用计算机对图像处理和外形数字化实现的强大功能,可以更好对古陶瓷进行断源断代分析。本文通过研究对扫描到计算机中的古陶瓷图像进行预处理,并利用图形切片法判断图形特点的方法建立其算法,采用Delphi编写程序来实现陶瓷图形的特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陶瓷 图像 切片 扫描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医学影像技术展望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长虹 张松 《医疗装备》 2002年第11期8-9,共2页
全数字化放射学、图像导引及远程放射学作为三种相互关联的技术将成为新世纪的影像技术的主流 。
关键词 数字化 医学影像技术 数字化放射学 图像导引 远程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贵气象档案数字化技术与应用
11
作者 鞠晓慧 王妍 李俊 《气象科技进展》 2023年第3期69-72,共4页
我国自近代气象开展器测观测以来,积累了各类珍贵的纸质气象观测记录档案。2000年之前,主要采用数据录入和缩微技术进行数据提取和异质备份;2000年之后,通过档案修复、图像扫描和元数据著录据等技术手段,建立了近2亿页的数字气象档案资... 我国自近代气象开展器测观测以来,积累了各类珍贵的纸质气象观测记录档案。2000年之前,主要采用数据录入和缩微技术进行数据提取和异质备份;2000年之后,通过档案修复、图像扫描和元数据著录据等技术手段,建立了近2亿页的数字气象档案资源,提升了气象信息化水平。近年来,通过对历史气象档案中的自记纸进行迹线跟踪和数据提取,获得了分钟级分辨率的历史数据,大大丰富了历史气象数据产品,为气候变化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数字化 数据提取 图像扫描 数据录入 气象档案 历史数据 气象观测记录 缩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扫描技术的局限性
12
作者 周纳新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档案资源数字化 档案原文存储 图像扫描技术 局限性 档案原文检索 图像存储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图像数字化质量控制方法
13
作者 王雪芳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 2011年第5期46-48,共3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印前技术不断补充着新鲜血液,应该说印前技术是整个印刷领域中最为朝气蓬勃的。印前领域中数字图像质量的控制是确保印剧品质量的前提,而扫描是最常用的图像数字化方法。数字图像质量与扫描仪的性能密切相关... 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印前技术不断补充着新鲜血液,应该说印前技术是整个印刷领域中最为朝气蓬勃的。印前领域中数字图像质量的控制是确保印剧品质量的前提,而扫描是最常用的图像数字化方法。数字图像质量与扫描仪的性能密切相关,获取较高质量数字图像的前提是准确调试扫描仪,对其进行数据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方法 图像数字化 数字图像质量 印前技术 计算机技术 扫描 数据控制 新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数字化摄影(DR)下肢全长摄影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临床应用
14
作者 丁志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5期00207-00207,共1页
探讨DR图像拼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探讨我院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采取患者负重位分次曝光技术分段摄片检查,并全长图像拼接得到的128病例图像信息。结果:下肢全长图像清晰,连续,完整可满足临床的诊疗需要 结论:DR图像拼接技术... 探讨DR图像拼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探讨我院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采取患者负重位分次曝光技术分段摄片检查,并全长图像拼接得到的128病例图像信息。结果:下肢全长图像清晰,连续,完整可满足临床的诊疗需要 结论:DR图像拼接技术能为临床医生的全膝置换诊治提供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数字化摄影 下肢图像拼接技术 膝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印刷技术及其设备(十四) 第二部分:数字印前技术及其设备——图文数字化处理及其设备
15
作者 齐福斌 《今日印刷》 2012年第9期63-63,共1页
图像信息采集和转换及其设备 1.扫描技术及设备 ③平面型扫描仪:平面扫描仪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图像扫描仪。从办公、商用到印前处理.广泛用其对图像进行数字化采集。
关键词 数字印前技术 数字化处理 设备 图像扫描 图文 平面扫描 数字化采集 信息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屏幕全彩色激光投影技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林泉 朱苏磊 洪志刚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04年第4期429-434,共6页
综合国内外激光器和扫描器技术状况和自身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大屏幕全彩色激光投影技术方案:使用三基色全固态激光器作光源,由两个检流计扫描器(即振镜)分别完成行和场扫描,可以在远距离幕体上获得数十平方米的静态或动态的二维彩色... 综合国内外激光器和扫描器技术状况和自身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大屏幕全彩色激光投影技术方案:使用三基色全固态激光器作光源,由两个检流计扫描器(即振镜)分别完成行和场扫描,可以在远距离幕体上获得数十平方米的静态或动态的二维彩色图像,具有足够高的亮度,在室内或室外暗环境下能够清晰观察.该项技术除了可在庆典、娱乐等场合应用外,还可在靶道测量中模拟形成一个具有逼真形态和动态的虚拟靶标,配之以CCD相机交汇摄像的方法,来测量飞行体的弹着点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 大屏幕 投影技术 三基色 扫描 固态激光器 亮度 扫描 彩色图像 形态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MR全景矩阵成像在全脊柱扫描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涛 韩善清 李大鹏 《中国医疗设备》 2014年第1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3.0T全景矩阵成像技术在磁共振成像(MRI)全脊柱扫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3例疑有颈、胸、腰椎疾病的患者,应用全景矩阵成像技术行MRI全脊柱扫描,先行各部位脊柱的矢状位扫描,然后应用Composing(合成)软件对图像进行拼接,最终... 目的探讨3.0T全景矩阵成像技术在磁共振成像(MRI)全脊柱扫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3例疑有颈、胸、腰椎疾病的患者,应用全景矩阵成像技术行MRI全脊柱扫描,先行各部位脊柱的矢状位扫描,然后应用Composing(合成)软件对图像进行拼接,最终完成全脊柱图像。结果133例均能直观、准确地获得椎管内脊髓、椎体结构等的连续图像。结论应用3.0T全景矩阵成像技术行MRI全脊柱扫描,可以全面地观察脊髓及脊柱多发性疾病,很好地显示病灶的部位、数目及临近组织和结构被侵犯的范围及程度,对病变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有显著提高,有利于手术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脊柱图像 脊髓病变 景矩阵成像技术 脊柱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君玲 许乙凯 +2 位作者 周芳 黎依文 陈文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34-39,共6页
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低造影剂总量与低流速条件下,在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中的可行性;并评估其对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的影响。将50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 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低造影剂总量与低流速条件下,在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中的可行性;并评估其对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的影响。将50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正常剂量和低剂量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选择120 kV、约220 mA·s、45 mL对比剂、流速4.5 mL/s。低剂量组选择80 kV、约155 mA·s、40 mL对比剂、流速4.0 mL/s,其余扫描条件保持一致。对照组使用滤波反投影法(FBP)对数据进行重建,低剂量组使用IMR算法对数据进行重建。对两组图像进行主观质量评价和客观统计分析包括强化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辐射剂量。结果 2名医师对动脉期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较高。低剂量组各段血管强化CT值、SNR、CNR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明显低于正常剂量组。说明在头颈部CTA检查中采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低流速与低对比剂总量扫描模式结合IMR重建技术既可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又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和较低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血管成像 低剂量扫描 模型迭代重建技术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屏幕彩电新电路新技术精萃(26)——倍频逐行扫描/画质改善电路
19
作者 刘武 《电子世界》 2005年第12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大屏幕彩电 倍频技术 逐行扫描 电路 大面积闪烁 画质 电视图像 数字化处理 扫描频率 临界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阅片在病理诊断中的可重复性和正确率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仲平 崔权哲 +2 位作者 包骥 蔡玮 赵春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3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阅片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可重复性和正确率。方法选取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于2015年9月诊断的300例连续组织学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病理切片运用全切片图像扫描技术(WSI)进行数字化扫描;再分别于2015年11月、2016年... 目的探讨数字化阅片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可重复性和正确率。方法选取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于2015年9月诊断的300例连续组织学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病理切片运用全切片图像扫描技术(WSI)进行数字化扫描;再分别于2015年11月、2016年1月、2016年3月再次阅片后做出第一次数字化诊断、第二次显微镜诊断及第二次数字化诊断;最后对不同时间用不同方式诊断的四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数字化阅片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可重复性和正确率。结果同显微镜诊断一样,数字化诊断在病变性质及种类上均有很高的可重复性和正确率;同第一次数字化诊断与显微镜诊断的符合率比较,第二次数字化诊断与显微镜诊断的符合率明显升高;无论是显微镜阅片还是数字化阅片,对疑难病例复诊的正确率均高于初诊。结论数字化阅片在临床病理诊断中有很高的可重复性和正确率。随着病理医师对数字化阅片的逐渐适应,数字化诊断会越来越贴近、甚至超越显微镜诊断的可重复性和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片图像扫描技术 数字化阅片 临床病理诊断 可重复性 正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