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蓄电池PEO基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邱玮丽 杨清河 +2 位作者 马晓华 付延鲍 宗祥福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40-448,457,共10页
从提高锂蓄电池聚环氧乙烷(PEO)基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锂离子迁移数和改善电解质与锂电极之间的界面稳定性三个方面介绍了其研究进展。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机械性能和电化学性能都有较大的提高,有利于实现锂蓄电池的商品化。此... 从提高锂蓄电池聚环氧乙烷(PEO)基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锂离子迁移数和改善电解质与锂电极之间的界面稳定性三个方面介绍了其研究进展。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机械性能和电化学性能都有较大的提高,有利于实现锂蓄电池的商品化。此外,还讨论了PEO基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导电机理和界面稳定机理,特别是无机陶瓷粉末的加入对提高电解质电导率和界面稳定性等方面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蓄电池 聚环氧乙烷 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PEG475-DMAA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邢雅兰 陈泓州 +2 位作者 吴昊 熊刚毅 张世超 《轻工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69-76,共8页
采用无需有机溶剂的光聚合合成工艺,以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475)为基体、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为交联剂,引入增塑剂丁二腈(SN),制备新型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PEG475-DMAA,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SN的添加量为10%(质... 采用无需有机溶剂的光聚合合成工艺,以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475)为基体、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为交联剂,引入增塑剂丁二腈(SN),制备新型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PEG475-DMAA,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SN的添加量为10%(质量分数)时,该电解质体系的离子电导率最大,约为4×10-5S/cm,相对于聚氧乙烯体系提高了3个数量级;该电解质的稳定窗口在5. 0 V以上,可满足目前使用的电解质体系对电压稳定性的要求;该电解质在270℃附近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由该电解质膜组装的锂离子电池的初始容量较低与商品化锂离子电池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未来需进一步提高该电解质膜的离子电导率,改善其电化学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PEG475-DMAA膜 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池用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杜奥冰 柴敬超 +2 位作者 张建军 刘志宏 崔光磊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6年第5期627-648,共22页
目前大规模商业化的锂二次电池普遍采用有机碳酸酯类的液态电解质,易泄露、易燃烧、易爆炸等安全问题限制了该类电解质的进一步应用。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all-solid-state polymer electrolytes,ASPEs)电池具有安全性能好、能量密度高... 目前大规模商业化的锂二次电池普遍采用有机碳酸酯类的液态电解质,易泄露、易燃烧、易爆炸等安全问题限制了该类电解质的进一步应用。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all-solid-state polymer electrolytes,ASPEs)电池具有安全性能好、能量密度高、工作温度区间广、循环寿命长等优点,是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ASPEs通常还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可以很好地抑制锂金属电极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枝晶生长,所以在锂金属电池领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作者综述了研究较多的几种ASPEs体系,包括聚氧化乙烯(PEO)基体系、聚碳酸酯基体系、聚硅氧烷基体系、聚合物锂单离子导体体系。PEO基ASPEs是研究最早且研究最多的一类ASPEs材料,但其高结晶性造成室温Li+迁移困难、离子电导率低等问题,所以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系列降低PEO结晶度、提升体系离子电导率的改性手段。聚碳酸酯基ASPEs主链结构中含有强极性碳酸酯基团而且室温无定形态,使得锂盐更容易解离,且室温离子电导率一般较PEO基要高,是比较有潜力的PEO基ASPEs替代材料。除了碳链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的聚硅氧烷基ASPEs体系也因为其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受到研究人员关注。在锂电池充放电过程中,Li+才是有效载荷子,电解质中阴离子的迁移会增加电解质体系的浓差极化,所以阴离子不发生迁移、Li+迁移数接近于1的聚合物锂单离子导体也是一类具有研究价值的ASPEs材料。最后,本综述讨论了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应用前景及未来发展方向,指出了PEO基体系的研究重点在于发展有机-无机复合体系、聚碳酸酯基体系的研究重点在于发展与其它聚合物的共混体系、聚硅氧烷基体系的研究重点在于增强体系力学性能、聚合物锂单离子导体体系的研究重点在于设计离子电导率更高的新型聚阴离子锂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锂电池 离子电导率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型全氟磺酸锂盐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4
作者 鲁凌峰 万晓丰 +2 位作者 葛金明 李光华 朱园勤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77-1384,共8页
新能源存储与转换技术的开发与利用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锂离子电池具有高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环保等优点,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与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相比,锂单离子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ingle li... 新能源存储与转换技术的开发与利用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锂离子电池具有高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环保等优点,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与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相比,锂单离子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ingle lithium-ion conducting all-solid-state polymer electrolytes,SLIC ASPEs)在安全性、稳定性、电池效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了探索新型SLIC ASPEs合成的新途径,以甲基丙烯酰氯、对溴苯酚和2(2碘四氟乙氧基)四氟乙基磺酰氟为初始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和乌尔曼反应,合成了一种含全氟磺酸锂的新型甲基丙烯酯单体(MA PSF Li),通过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得到新型交联型SLIC ASPEs(PMAPEO co PMA PSF Li x,x为单体MA PSF Li与p BP MA的投料量比),利用核磁共振光谱表征了单体的结构,考察了PMAPEO co PMA PSF Li x膜的热稳定性、微相结构、离子传导率和机械强度等性能。结果表明:PMAPEO co PMA PSF Li 30膜的热分解温度为220℃,离子电导率达到29.5 mS/cm,抗拉强度为4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全氟磺酸锂盐 交联 锂单离子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池用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嘉苗 熊靖雯 +3 位作者 籍少敏 霍延平 赵经纬 梁亮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1-496,共16页
随着储能电源和电子产品以及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开发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现阶段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目前,较广泛使用的液态锂离子电池,由于容易发生有机液态电解质的泄漏、燃烧、爆炸和短路等问题,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随着储能电源和电子产品以及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开发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现阶段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目前,较广泛使用的液态锂离子电池,由于容易发生有机液态电解质的泄漏、燃烧、爆炸和短路等问题,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迫切需要开发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加好的锂离子电池。与现有的有机液态电解质相比,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All-solid-state polymer electrolyte,ASPE)具有理论比容量更高、结构可设计性强、易于大规模生产制造、排除了泄漏液体等体系安全性能好的优点,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电解质。ASPEs在锂离子电池中起到了主导作用,研究者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本文结合并比较了典型的ASPEs(聚醚、聚酯、聚氨酯、聚硅氧烷)的最新科研进展以及本课题组的工作,回顾了这几种固态聚合物的发展,对高性能锂电池全固态电解质的制备设计、新型锂电池、界面调控和制备工艺成型等方面作了阐述,并对其未来的研究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聚合物锂电池
原文传递
聚合物基全固态锂金属软包电池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6
作者 苏韵 王嫣 +5 位作者 刘艳 朱振威 陈熙邦 邱景义 曹高萍 张浩 《防化研究》 2024年第4期36-44,共9页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因其卓越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有望成为下一代高能高安全电池技术首选。然而,由于技术难度大,全固态锂金属电池技术仍停留在电容量低、正极负载量低的微型扣式电池水平。本研究通过突破高温鞣制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技术...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因其卓越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有望成为下一代高能高安全电池技术首选。然而,由于技术难度大,全固态锂金属电池技术仍停留在电容量低、正极负载量低的微型扣式电池水平。本研究通过突破高温鞣制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技术,实现了聚合物基全固态锂金属软包电池(700 mAh,3.7 V,三元层状氧化物正极|聚环氧乙烷基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金属锂负极)自主小批量制备,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性能测试和失效分析。利用X射线断层扫描、离子抛光-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气相色谱等表征技术,研究了聚合物基全固态锂金属软包电池中的机械-电化学耦合失效机制;利用绝热加速量热仪测试了电池的热失控过程,表明该电池具有显著的热安全优势。基于以上测试分析结果,本文为全固态锂金属电池提出了未来发展建议,为其性能进一步提升和应用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软包电池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固态聚合物锂电池的科研进展、挑战与展望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建军 董甜甜 +2 位作者 杨金凤 张敏 崔光磊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8年第5期861-868,共8页
锂离子电池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诸多方面。然而,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开发兼顾两者性能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迫在眉睫。基于传统液态有机碳酸酯类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存在电解... 锂离子电池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诸多方面。然而,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开发兼顾两者性能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迫在眉睫。基于传统液态有机碳酸酯类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存在电解液泄漏、挥发、燃烧、爆炸等潜在安全隐患。相对于无机全固态锂电池而言,全固态聚合物锂电池更容易大规模制造,是实现锂电池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相对理想的解决方案。作为全固态聚合物锂电池的最核心部件,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重点论述了聚环氧乙烷、聚硅氧烷、脂肪族聚碳酸酯等几种典型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科研进展。与此同时,还对近几年国内外知名公司企业以及科研院所在全固态聚合物锂电池方面的技术应用现状和专利布局进行了系统分析。文末还对全固态聚合物锂电池用高性能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设计制备、新型锂盐开发、正极材料黏结剂、负极优化、界面构筑调控、制备成型工艺等方面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高性能 全固态聚合物锂电池 科研进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甲氧基聚乙二醇)-铝酯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蔡烽 左翔 +4 位作者 王龙 翟玮 刘晓敏 杨晖 石玉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844-2848,共5页
以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MPEGM)和十六烷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HPEGM)为单体,三(甲氧基聚乙二醇)-铝酯(MPEG-Al酯)为增塑剂,锂盐为高氯酸锂(LiClO4),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聚合物电解质P(MPEGM-HPEGM)/MPEG-Al。用红外光谱... 以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MPEGM)和十六烷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HPEGM)为单体,三(甲氧基聚乙二醇)-铝酯(MPEG-Al酯)为增塑剂,锂盐为高氯酸锂(LiClO4),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聚合物电解质P(MPEGM-HPEGM)/MPEG-Al。用红外光谱(FT-IR)、差热分析(DSC)和交流阻抗等方法对聚合物及电解质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MPEGM和HPEGM共聚生成P(MPEGM-coHPEGM);聚合物中聚氧化乙烯(PEO)链段的运动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离子传输;聚合物电解质膜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以MPEG7-Al为增塑剂,当m(MPEGM)∶m(HPEGM)∶m(MPEG7-Al)=4∶1∶5,n(Li+)∶n(EO)=1∶20时,30℃下,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最高达到0.43×10-3S/cm;离子迁移数达到0.3;电化学窗口为4.8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三(甲氧基聚乙二醇)-铝 梳状共聚物 离子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复合全固态聚膦腈电解质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树华 向万春 +1 位作者 方世璧 林原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05-812,共8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聚合物电解质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和锂离子的迁移数,通过对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修饰,并采用可聚合的带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侧链取代的聚膦腈大单体制备了纳米复合的全固态电解质.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差热扫描分... 为了进一步提高聚合物电解质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和锂离子的迁移数,通过对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修饰,并采用可聚合的带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侧链取代的聚膦腈大单体制备了纳米复合的全固态电解质.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差热扫描分析对纳米复合电解质的性能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交流阻抗考察了电解质与电极间的界面稳定性,用循环伏安表征了电解质的电化学稳定窗口,考察了锂盐含量对电解质离子电导率的影响,测试了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随温度的关系,并对锂离子的迁移数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纳米复合的方法,提高了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降低了界面电阻,提高了锂离子迁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 聚膦腈 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甲基丙烯酸酯类接枝共聚物电解质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左翔 蔡烽 +2 位作者 刘晓敏 杨晖 沈晓冬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共5页
以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MPEGM)和十六烷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HPEGM)为单体,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制备无规接枝共聚物P(MPEGM-HPEGM),并以此共聚物为基体混合锂盐(LiClO4)制备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用红外光谱(FT-IR)、差热分析... 以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MPEGM)和十六烷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HPEGM)为单体,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制备无规接枝共聚物P(MPEGM-HPEGM),并以此共聚物为基体混合锂盐(LiClO4)制备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用红外光谱(FT-IR)、差热分析(DSC)和交流阻抗(EIS)等方法对聚合物和聚合物电解质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PEGM和HPEGM共聚生成P(MPEGM-HPEGM);聚合物中聚氧化乙烯(PEO)链段的运动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离子传输;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电化学稳定性窗口达到4.5 V;在30℃时,当MPEGM与HPEGM的质量比为80∶20,锂盐与氧化乙烯(EO)的摩尔比为1∶20时,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达到最高7.6×10-5S/cm;离子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加,电导率-温度的关系符合VTF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接枝共聚物 聚氧化乙烯 离子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2+-ion Conducting Polymer Electrolytes: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and All-Solid-State Battery Performance Studies
11
作者 Rakesh Chandra Agrawal Dinesh Kumar Sahu 《Journal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13年第1期9-17,共9页
For All-Solid-State battery applications, Mg2+-ion conducting polymer electrolytes and Mg-metal electrode are currently considered as alternate choices in place of Li+-ion conducting polymer electrolytes/Li-metal el... For All-Solid-State battery applications, Mg2+-ion conducting polymer electrolytes and Mg-metal electrode are currently considered as alternate choices in place of Li+-ion conducting polymer electrolytes/Li-metal electrode. Present paper reports fabrication of All-Solid-State battery based on the following Mg2+-ion conducting nano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 (NCPE) films: [85PEO: 15Mg(C104)2] + 5% TiO2 (〈 100 nm), [85PEO: 15Mg(CIO4)2] + 3% SiO2(-8 nm). [85PEO: 15Mg(CIO4)2] + 3% MgO (〈 100 nm), [85PEO:15Mg(C1O4)2] + 3% MgO (-44 μm). NCPE films were prepared by hot-press technique.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SPE) composition: [85PEO: 15Mg(CIO4)2], identified as high conducting film at room temperature, has been used as ISt--phase host and nano/micro particles of active (MgO)/passive (SiO2, TiO2) fillers as IInd-phase dispersoid. Filler particle dependent conductivity studies identified above mentioned NCPE films as optimum conducting composition (OCC) at room temperature. Ion transport behavior of SPE/NCPE film materials was investigated previously. Present paper reports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and cell performance studies on All-Solid-State batteries: Mg (Anode) Ⅱ SPE or NCPE films tt C+MnO2+Electrolyte (Cathode). Open circuit voltage (OCV) obtained was in the range: 1.79-1.92 V. The batteries were discharged at room temperature under different load conditions and some important battery parameters have been evaluated from plateau region of cell-potential discharge profiles. All the batteries performed quite satisfactorily specially under low current drain st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SPE) nano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 (NCPE) hot-press technique all-solid-state batter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镧掺杂PEO基SPEs的离子导电性能研究
12
作者 杨树颜 焦元启 骆伟新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35,共5页
以PEO为基体,掺杂纳米氧化镧(nano-La_2O_3),利用溶液浇铸的方法,制备nano-La_2O_3复合型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s),并且表征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和热力学性能。DSC分析表明,nano-La_2O_3有效地抑制了PEO的结晶,提高聚合物的无定... 以PEO为基体,掺杂纳米氧化镧(nano-La_2O_3),利用溶液浇铸的方法,制备nano-La_2O_3复合型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s),并且表征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和热力学性能。DSC分析表明,nano-La_2O_3有效地抑制了PEO的结晶,提高聚合物的无定型程度。SPEs电导率随着nano-La_2O_3含量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在nanoLa_2O_3含量为6%(质量分数)时,SPEs在30℃下电导率达到最大2.10×10^(-5)S/cm,在80℃下达到2.64×10^(-3)S/cm,并且离子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服从VTF方程。TG分析表明SPE-6的开始分解温度达到32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表明了掺杂nano-La_2O_3的PEO基SPEs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镧 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聚氧乙烯
原文传递
A novel coral-like garnet for high-performance PEO-based all solid-state batteries 被引量:2
13
作者 Jun Cheng Guangmei Hou +8 位作者 Qing Sun Qiong Chen Deping Li Jianwei Li Zhen Zeng Kaikai Li Qunhui Yuan Jiajun Wang Lijie Ci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364-372,共9页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next-generation energy storage devices,the lithium-metal battery has been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However,safety issues and undesired lithium dendrite growth hinder its development.The ap...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next-generation energy storage devices,the lithium-metal battery has been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However,safety issues and undesired lithium dendrite growth hinder its development.The application of solid-state electrolytes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as they can solve safety issues and show great potential to inhibit the growth of lithium dendrites.Polyethylene oxide(PEO)-based electrolytes are very promising due to their enhanced safety and excellent flexibility.However,they suffer from low ionic conductivity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cannot effectively inhibit lithium dendrites at high temperatures due to the intrinsic semicrystalline properties and poor mechanical strength.In this work,a novel coral-like Li_(6.25)Al_(0.25)La_(3)Zr_(2)O_(12)(C-LALZO)is synthesized to serve as an active ceramic filler in PEO.The PEO with LALZO coral(PLC)exhibits increased ionic conductivity and mechanical strength,which leads to uniform deposition/stripping of lithium metal.The Li symmetric cells with PLC do not cause a short circuit after cycling for 1500 h at 60℃.The assembled LiFePO_(4)/PLC/Li batteries display excellent cycling stability at both 60 and 50℃.This work reveals that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electrolyte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by tuning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filler,such as the C-LALZO archite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al-like garnet composite solid-state electrolyte all-solid-state batter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