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内涵、进程与评估——从全球社会政策治理的视角 被引量:6
1
作者 韩柯子 朱晨歌 王红帅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6期72-79,共8页
文章以全球社会政策治理为分析范式,对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概念梳理、进程还原与可行性评估。这一纲领性目标产生于特定的经济、社会、环境背景,是全球生态—社会合作的迄今集大成者;不但在世界范围内具体化为各行为体的政治实践,亦... 文章以全球社会政策治理为分析范式,对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概念梳理、进程还原与可行性评估。这一纲领性目标产生于特定的经济、社会、环境背景,是全球生态—社会合作的迄今集大成者;不但在世界范围内具体化为各行为体的政治实践,亦引发了诸多学术探讨。从全球社会政策视角进行评估,该议程在"再分配"范畴表现突出,高于其"管治"与"人权"的政策范畴。从全球社会治理视角进行评估,这一纲领在各个行为体层面均有功益,但其界定模糊、责任缺位等问题的存在,或会影响其治理效果。随着世界局势的变更,可持续发展目标仍需面临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目标 全球社会治理 全球社会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社会的想象:从世界社会到世界主义 被引量:7
2
作者 杨君 曹锦清 《社会建设》 CSSCI 2020年第4期84-96,共13页
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致使民族国家的地位遇到危机,世界社会范畴内的社会力量日益发展壮大。这一背景促使贝克提出了具有二重性的世界主义理论。在方法论层面,世界主义反对方法论的民族主义倾向,提倡以方法论的世界主义作为社会科... 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致使民族国家的地位遇到危机,世界社会范畴内的社会力量日益发展壮大。这一背景促使贝克提出了具有二重性的世界主义理论。在方法论层面,世界主义反对方法论的民族主义倾向,提倡以方法论的世界主义作为社会科学的分析和方法论工具。在社会理论层面,世界主义将差异和他性的价值判断,同建立一种新的民主的政治统治形式相结合。世界主义将世界社会看作一个整体,通过试验和发展各个国家的合作主权,调和与维护各民族之间的多样性,试图建构一种具有跨国国家性质的合作式政府。但并非每个行动者都愿意接受世界主义的立场,世界上每个角落的毁灭、灾难的情况都可能成为反面行动的阵营。这不仅会危及世界主义所构想的差异共存世界,而且可能威胁全球社会的政治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社会 世界主义 国家角色 政治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全球社会中的道德、文化与合作治理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康之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共8页
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类进入了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这是一场伟大的历史性社会转型运动,意味着人类历史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启。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产生了民族国家以及民族国家前提下的世界体系,而在全球化、后工业化... 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类进入了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这是一场伟大的历史性社会转型运动,意味着人类历史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启。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产生了民族国家以及民族国家前提下的世界体系,而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人类将走进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将生活在“全球社会”中。全球社会的建构将对道德和文化提出全新的要求,这些要求是我们在人类的历史遗产中不可能获得的,需要我们去自觉地加以建构。实际上,从全球化、后工业化运动已经带来的社会变化看,正在为我们去建构起新型的道德和文化做出准备和提供条件。全球社会中的道德与文化将是建立在社会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前提下的,需要满足社会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的人的生活和活动的要求,从属于和服务于人的共生共在的目的,在行动上表现为合作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社会 全球治理 合作治理 道德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社会运动的兴起及其对全球治理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胡键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冷战结束后,全球市场改革和信息技术的巨大推动力使得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这两股方向相反的全球浪潮兴起,并构成了全球社会运动的实际内容。但是,民族国家的自私性,使得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全球治理变成为维护最强大国家利益的工具,因而无... 冷战结束后,全球市场改革和信息技术的巨大推动力使得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这两股方向相反的全球浪潮兴起,并构成了全球社会运动的实际内容。但是,民族国家的自私性,使得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全球治理变成为维护最强大国家利益的工具,因而无法实现全球的“善治”。这样,全球“风险社会”就为全球社会运动成为一个全球治理层次而发挥相应的功能提供了可能。但是,全球社会运动毕竟是国际环境中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同时也缺乏必要的强制性权力,因此,全球社会运动的治理功能是非常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社会运动 风险社会 全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社会工作发展路径与走向 被引量:7
5
作者 卫小将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0,15,共4页
全球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股驱动力,一是美英国家追求专业化的驱动力,二是发展中国家探索本土化的驱动力。其中,专业化不断地被建构为社会工作发展的主流话语,而本土化是反"专业帝国主义"的一种探索,土生化则是反思和... 全球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股驱动力,一是美英国家追求专业化的驱动力,二是发展中国家探索本土化的驱动力。其中,专业化不断地被建构为社会工作发展的主流话语,而本土化是反"专业帝国主义"的一种探索,土生化则是反思和推进本土化的重要策略。这些力量的不断扩展与交织,最终使社会工作走向一种跨文化和跨地域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境地,进而形成一种国际性和包容性的社会工作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社会工作 专业化 本土化 土生化 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创生”系统论宪法学的新进展——评托依布纳《宪法的碎片:全球社会宪治》 被引量:10
6
作者 陆宇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8-190,共3页
《宪法的碎片:全球社会宪治》近期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来不及充分吸收尼可拉斯·卢曼宪法理论的精义,贡塔·托依布纳的社会宪治学说又横空出世了。“自创生”系统论宪法学进展之快,令人目不暇接。这也决定了,不可能跳过... 《宪法的碎片:全球社会宪治》近期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来不及充分吸收尼可拉斯·卢曼宪法理论的精义,贡塔·托依布纳的社会宪治学说又横空出世了。“自创生”系统论宪法学进展之快,令人目不暇接。这也决定了,不可能跳过卢曼,评论这本新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社会 宪法学 系统论 自创生 宪治 中央编译出版社 宪法理论 卢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福利、全球发展与全球社会政策 被引量:12
7
作者 林卡 《社会保障评论》 CSSCI 2017年第2期16-29,共14页
在全球化的今天,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的研究要放在新的语境中展开。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政策研究的焦点已经从阶级争斗和劳资关系的分析以及国家与市场关系的分析,向超越国别的全球社会政策分析扩展。本研究将回顾全球社会政策这一议题... 在全球化的今天,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的研究要放在新的语境中展开。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政策研究的焦点已经从阶级争斗和劳资关系的分析以及国家与市场关系的分析,向超越国别的全球社会政策分析扩展。本研究将回顾全球社会政策这一议题领域的形成,展示发达国家对于福利国家体系的社会政策研究与发展中国家对于福利状况的发展研究这两个议题领域,是如何结合并形成全球社会政策的研究领域。这一研究领域的扩展不仅是回应全球福利发展的重大问题的挑战(诸如反贫困和人类发展权利等),也催生了对于诸如包容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新议题的发展。由此,本研究结合联合国的千年计划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纲要来讨论全球社会政策目标,并评估这些发展任务对于推进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研究所具有的蕴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社会政策 社会福利 社会政策 发展研究 社会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全球社会安全视角解析微博国际传播的高度趋同性 被引量:2
8
作者 董璐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01-107,共7页
微博由于参与者在交流过程中的高度互动,因而具有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特性,这导致意见领袖和主流意见的产生,最终出现意见趋同。同时,由于微博采用了最先进的传播技术,大量信息得以复制,被迅速、广泛地传送,因而具有大众传播的特性。... 微博由于参与者在交流过程中的高度互动,因而具有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特性,这导致意见领袖和主流意见的产生,最终出现意见趋同。同时,由于微博采用了最先进的传播技术,大量信息得以复制,被迅速、广泛地传送,因而具有大众传播的特性。人际和群体互动中形成的共识性意见被大规模传播,因而,微博虽在形式上实现了"去中心化",在内容上却呈现出"集中化"。微博的这种特性使之成为可能破坏社会安全的集群行为的联络和组织工具。尽管各国政府已经对此高度关注,但是监管的合理性、必要性、可行性都有争议。更为重要的是,在微博上拥有话语权的每个传播主体有必要加强自律、提高自身的微博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微博话语权 国际传播 微博素养 信息全球 全球社会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与“全球社会主义” 被引量:2
9
作者 郑曙村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2-75,共4页
关键词 全球 全球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亟待“国际转向”的新时代社会学——兼论全球社会中社会学研究的关键议题
10
作者 范和生 武政宇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9-58,177,共11页
在人类社会现代化、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日益深入的今天,社会学作为一门以“现代性”为研究的逻辑起点、以“现代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理论学科,其研究视角却越来越局限于注重本土化和地方性的“民族国家框架”内,“国际场域”中的社会学... 在人类社会现代化、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日益深入的今天,社会学作为一门以“现代性”为研究的逻辑起点、以“现代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理论学科,其研究视角却越来越局限于注重本土化和地方性的“民族国家框架”内,“国际场域”中的社会学议题成为社会学研究的未竟之业。把“国际”带回社会学的视野,探索新时代社会学的“国际转向”,不仅是探索社会学创新理论方法、拓展学科界限以及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可能,也是对全球化及国际社会转型发展的现实回应。从社会学和国际关系等既有学科研究的困局出发,阐述社会学理论学科拓展国际视野的必要性,并以认识论、结构论和功能论等作为分析框架,进一步分析全球社会中社会学亟需拓展的几个关键议题,有助于为处于“本土化—全球化”张力中的社会学探索出一种新的“全球本土化”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现代性 全球 全球社会 全球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给全球社会以确定性:以政治传播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惠及人类
11
作者 荆学民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共9页
在人类社会发展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在世界格局和政治秩序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刻,在国际政治斗争彰显“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关口,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精神,给“飘摇移动”的人类社会发展赋以巨大的“确定性”,给人类社会... 在人类社会发展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在世界格局和政治秩序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刻,在国际政治斗争彰显“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关口,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精神,给“飘摇移动”的人类社会发展赋以巨大的“确定性”,给人类社会进步注入一剂“强心针”。作为一种理论呈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伟大成就,凝聚着作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国人民的智慧。它内容丰富、精神饱满,立足于禀赋全球社会以“确定性”的可有效政治传播的视野,缕析要义,凝炼信息:第一是中国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第二是中国继续坚持和平发展;第三是中国继续坚持人民至上;第四是中国继续坚持从严治党。新的历史征程已然开步,新的远航巨轮已然扬帆,让中国特色政治传播飞转起来,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二十大精神乘着时代前进的东风惠及全球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二十大精神 政治传播 全球社会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全球社会结构与人的压抑
12
作者 庾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6期33-36,共4页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个人发展仍然受到压抑,这种压抑主要来自于全球社会结构。全球社会结构的经济方面对人的压抑源自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全球社会结构的政治方面对人的压抑则是分配的不平衡,全球社会结构的文化方面更为严重,文化以普适...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个人发展仍然受到压抑,这种压抑主要来自于全球社会结构。全球社会结构的经济方面对人的压抑源自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全球社会结构的政治方面对人的压抑则是分配的不平衡,全球社会结构的文化方面更为严重,文化以普适价值试图消解民族-国家的合法性,全球社会结构的生态方面则表现为生态危机是人的危机。为消融压抑,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展开了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步的理念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社会 结构 压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素质教育:全球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目标选择
13
作者 邱德乐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5期31-33,共3页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升人的基本品质或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开发人的智慧和潜能,弘扬人的真、善、美本性为基本内容,以促进人的积极、主动发展,形成人的健全个性,实现人的潜在价值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是对教育本质的准确定位,对教育目的...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升人的基本品质或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开发人的智慧和潜能,弘扬人的真、善、美本性为基本内容,以促进人的积极、主动发展,形成人的健全个性,实现人的潜在价值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是对教育本质的准确定位,对教育目的的明确表述和对教育功能的全面体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不仅是教育领域改革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全球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而,无论是美、日、欧等发达国家,还是印度、巴西、中国、埃及等发展中国家,以及许多不发达国家,都把提高本国教育质量,培养拔尖人才和公民素质作为迈向21世纪、跻身未来社会的入场券.本文仅从社会发展与变迁的角度,来探讨素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取向 素质教 国民素质 全球社会 社会发展 提高人口素质 知识社会 人类社会 教育质量 基本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断发展的全球社会对水的需求
14
作者 陈璧宏 《国际学术动态》 1998年第1期18-18,33,共2页
国际水力学研究协会第27届大会于1997年8月10~15日在美国旧金山市召开(?)与会人数超过600人,宣读论文601篇,论文作者1400多人。还有约翰·肯尼迪(John F·Kcnnedy)奖学生竞赛论文12篇。与会人员分别来自世界54个国家与地区。... 国际水力学研究协会第27届大会于1997年8月10~15日在美国旧金山市召开(?)与会人数超过600人,宣读论文601篇,论文作者1400多人。还有约翰·肯尼迪(John F·Kcnnedy)奖学生竞赛论文12篇。与会人员分别来自世界54个国家与地区。大会主题是:不断发展的全球社会对水的需求。有4子课题: A 课题水的管理,对付缺水与水过剩。分为13个小课题,共有156篇论文。 B 课题环境与海洋力学,水生动植物生态环境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社会 水资源需求 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公民社会与全球社会契约
15
作者 刘颖 《社科纵横》 2014年第4期75-77,共3页
作为独立于国家和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全球公民社会可以有效地沟通国际组织、民族-国家和公民之间的联系,通过与不同全球治理主体之间的互动,逐渐形成正义的全球社会契约。
关键词 全球公民社会 全球社会契约 全球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心齐聚,寻找向善的力量——首届全球社会企业家生态论坛在京举行
16
《商界(评论)》 2016年第1期66-69,共4页
2015年11月25日,北京寒意正浓,雁栖湖APEC国际会展中心正在遭遇化雪的寒流。会会场内50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齐聚,共襄商界传媒集团和世华智业投资集团联合主办的"首届全球社会企业家生态论坛"。放眼商业世界,社会企业家... 2015年11月25日,北京寒意正浓,雁栖湖APEC国际会展中心正在遭遇化雪的寒流。会会场内50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齐聚,共襄商界传媒集团和世华智业投资集团联合主办的"首届全球社会企业家生态论坛"。放眼商业世界,社会企业家已成为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这一群体的显著特征是:他们为理想所驱动、充满热情和创造,致力于用商业建构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这一企业家群体习惯以商业的眼光来看待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社会 商业世界 向善 智业 化雪 社会问题 公益责任 社会公益事业 人从 春秋航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风险社会”的治理观照与中国方案
17
作者 李桂花 柳丽萍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22-34,共13页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显著增多并持续蔓延,“全球风险社会”已然成为表征当今世界发展态势的重要主题;同时,风险的全球化紧密了世界各国利益攸关、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这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探寻世界变局确定性出路...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显著增多并持续蔓延,“全球风险社会”已然成为表征当今世界发展态势的重要主题;同时,风险的全球化紧密了世界各国利益攸关、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这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探寻世界变局确定性出路的基本方案。然而,当前西方大国弃人类生存风险化与共同体化的事实状态于不顾,在全球治理实践中固守“中心—边缘”的治理思路,导致了严重的治理责任困境、信任困境、协同困境。“全球风险社会”的现实表征与治理困境呼唤新的治理秩序产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承马克思“真正共同体”的思想智慧,着眼于人类共同的生存关切,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模式、以人为本的治理原则,以及多元文明和合共生的治理价值,实现了同西方霸权治理逻辑的根本分野,是旨在开启各国平等、有序参与全球治理的多元化世界格局,实现共享发展的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全球风险社会 全球治理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维·赫尔德的全球社会民主理论:价值取向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途 谭树林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2-155,共4页
戴维·赫尔德在民主理论研究和全球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全球治理理论,包括世界主义民主模式和全球社会民主模式,体现了其治理理论在领域上的拓展和内容上的深化。全球社会民主模式的治理在价值取向上体现了世界主义和... 戴维·赫尔德在民主理论研究和全球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全球治理理论,包括世界主义民主模式和全球社会民主模式,体现了其治理理论在领域上的拓展和内容上的深化。全球社会民主模式的治理在价值取向上体现了世界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的要求,而在路径选择上却采取了多元主义的温和立场。然而,尽管全球社会民主理论的规范价值是值得肯定的,体现了人类对未来世界秩序的美好向往,但在现实可操作性上却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世界主义民主 全球社会民主
原文传递
技术与全球社会——国际技术哲学学会(SPT)第13届年会综述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凡 朱春艳 邢怀滨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5-30,共6页
两年一届的国际技术哲学学会(SPT)第13届年会于2003年7月7~9日在美国犹他州帕克市的鹿谷举行,该学会的主席A.莱特、副主席P.汤姆森以及前任主席P.杜尔宾、C.米切姆等几十位美国技术哲学家和来自英国、德国、荷兰、加拿大、法国、... 两年一届的国际技术哲学学会(SPT)第13届年会于2003年7月7~9日在美国犹他州帕克市的鹿谷举行,该学会的主席A.莱特、副主席P.汤姆森以及前任主席P.杜尔宾、C.米切姆等几十位美国技术哲学家和来自英国、德国、荷兰、加拿大、法国、中国、日本等国的约10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技术哲学学会 SPT 第13届年会 综述 全球社会 技术政治学 技术伦理学 技术本体论 技术认识论 技术价值论
原文传递
全球社会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被引量:4
20
作者 麻国庆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42,共5页
以费孝通先生"全球社会"理念为基点,立足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传统与当下,指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心是"丝绸",是物,是经济,但整体上看,尤其是站在历史的维度上来看,核心是文化的交流、... 以费孝通先生"全球社会"理念为基点,立足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传统与当下,指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心是"丝绸",是物,是经济,但整体上看,尤其是站在历史的维度上来看,核心是文化的交流、互通与理解。这就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中的"天下大同"的理念推向东南亚社会甚至全球,共同创造一个和而不同的全球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全球社会 费孝通 环南中国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