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蜂胶总黄酮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启海 黄文斌 +1 位作者 韩军 梁枫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88-1492,共5页
目的:研究蜂胶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propolis,TFP)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法观察神经胶质细胞病理学变化;TUNEL法检测海马... 目的:研究蜂胶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propolis,TFP)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法观察神经胶质细胞病理学变化;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并计算BCL-2/BAX比值。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大脑皮层内神经细胞凋亡数目和BAX、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BCL-2/BAX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TFP能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数目,上调BCL-2蛋白,下调BAX蛋白,提高BCL-2/BAX比值(P<0.01),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TFP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调节与凋亡有关的调控因子的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总黄酮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组织病理学 细胞凋亡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发生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卫东 江文 +2 位作者 王洪典 张志军 万琪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73-677,共5页
目的 观察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发生的时间规律 ,探讨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元发生的机制 .方法 采用 4血管闭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 .使用 5 -溴脱氧尿核苷 (5 - bromodeoxyuridine,Brd U )标记有丝分裂和免... 目的 观察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发生的时间规律 ,探讨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元发生的机制 .方法 采用 4血管闭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 .使用 5 -溴脱氧尿核苷 (5 - bromodeoxyuridine,Brd U )标记有丝分裂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元发生 ,并采用荧光组织化学方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确定新生细胞类型 .结果 缺血性脑损伤可促进成年大鼠齿状回的细胞增殖 .与对照组相比 ,大鼠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后 3d时 ,齿状回 Brd U阳性细胞数目没有显著性增加 (P>0 .0 5 ) .此后 ,齿状回 Brd U阳性细胞数目开始显著增加 ,并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第 14日时达到峰值 .此时 ,齿状回 Brd U标记阳性细胞数量是对照组的 7倍 .对新生细胞的分化过程进行观察后发现齿状回 Brd U标记阳性细胞大部分可以分化为神经元 .结论 缺血性脑损伤可诱导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发生水平在一定时间窗内上调 ,其机制可能与缺血引起脑组织激素水平、神经递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脱氧尿苷 显微镜检查 缺血 灌注损伤 大鼠 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发生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33
3
作者 王涛 文亮 李大江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90-291,共2页
目的 :探讨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和白细胞介素 8(IL 8)〕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动态测定脑组织及血浆中TNFα、IL 1β及 IL 8含量变化。结果 :脑... 目的 :探讨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和白细胞介素 8(IL 8)〕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动态测定脑组织及血浆中TNFα、IL 1β及 IL 8含量变化。结果 :脑组织中 TNFα、IL 1β及 IL 8含量相继释放增加 ,并持续至再灌注后第 5日仍维持较高水平 ,上述细胞因子的血浆变化滞后于脑组织的变化。结论 :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干预这些炎性细胞因子将会减轻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急性炎症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损伤 缺血 TNF-Α IL-Β IL-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乙基淀粉溶液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吴震 田玉科 +1 位作者 张传汉 王鹏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98-500,F003,共4页
目的 :研究6 %羟乙基淀粉溶液对大鼠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8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组 ,n=20)、缺血 -再灌注组 (I组 ,n=32)和6 %羟乙基淀粉溶液组 (H组 ,n=32) ,其中I组和H组又各分为再灌注1,3 ,6 ,12h亚... 目的 :研究6 %羟乙基淀粉溶液对大鼠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8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组 ,n=20)、缺血 -再灌注组 (I组 ,n=32)和6 %羟乙基淀粉溶液组 (H组 ,n=32) ,其中I组和H组又各分为再灌注1,3 ,6 ,12h亚组。采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脑血管内皮细胞ICAM_1mRNA的表达。结果:I组和H组再灌注1 ,3 ,6,12h组ICAM -1mRNA的表达均较S组对应时间点组高(P<0.01) ,H组再灌注各个时间点组ICAM -1mRNA的表达均较I组对应时间点组低(P<0.05)。结论 :在不改变血细胞比容的条件下 ,再灌注早期应用6 %羟乙基淀粉溶液治疗可降低脑血管内皮细胞表面ICAM -1mRNA表达 ,减轻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淀粉 胞间粘附分子1 缺血 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逆汤对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姜之全 陈前芬 田鹤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2期556-557,563,共3页
目的探讨四逆汤对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方法 将昆明种小鼠18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再灌注组、四逆汤组。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和给颈部软组织加压的方法造成全脑缺血,对照组只做手术,不造成缺血,观察90min;再... 目的探讨四逆汤对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方法 将昆明种小鼠18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再灌注组、四逆汤组。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和给颈部软组织加压的方法造成全脑缺血,对照组只做手术,不造成缺血,观察90min;再灌注组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四逆汤组手术前用四逆汤0.1ml/g体重,每天灌胃,连续3d。然后处死各组小鼠取大脑皮质,制成匀浆,测大脑皮质乳酸脱氢酶和磷酸肌酸激酶活性。 结果 再灌注组大脑皮质乳酸脱氢酶和磷酸肌酸激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四逆汤组显著高于再灌注组(P<0.01)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结论 四逆汤对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汤 小鼠 缺血 灌注损伤 血管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低温联合尼莫地平静脉输注对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L-1、TNF-α、IL-1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万丽 黄焕森 +3 位作者 胡春旭 赖永东 莫平 高崇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讨浅低温(32~33℃)联合尼莫地平静脉输注对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40只,随机均分为五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低血压脑缺血模型,除正常对照组(V组)外,Ⅰ、Ⅱ、Ⅲ、Ⅳ组均行脑缺血30min,再灌注... 目的探讨浅低温(32~33℃)联合尼莫地平静脉输注对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40只,随机均分为五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低血压脑缺血模型,除正常对照组(V组)外,Ⅰ、Ⅱ、Ⅲ、Ⅳ组均行脑缺血30min,再灌注3h;Ⅱ组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的同时行局部脑组织浅低温处理,Ⅲ组则在夹闭同时静脉输注尼莫地平10μg·kg-1.h-1,Ⅳ组则同时采取局部脑组织浅低温和静脉输注尼莫地平10μg·kg-1.h-1,上述处理均维持至再灌注后3h。常规监测鼓膜温度、MAP、CVP,分别于缺血前(T0)、缺血后30min(T1)、再灌注30min(T2)、1h(T3)、2h(T4)、3h(T5)采血标本,再灌注3h后处死动物,以干湿重比测定脑水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的表达。结果脑水含量Ⅰ组明显高于其他四组(P<0.05),其他四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0时比较,Ⅰ组血清IL-1表达在T1时升高,T4时达高峰(P<0.05或P<0.01),TNF-α表达在T1时升高并达高峰(P<0.01)。Ⅱ~Ⅳ组血清IL-1、TNF-α表达在T1时升高(P<0.01),Ⅰ组血清IL-1、TNF-α表达T2~T5时明显高于Ⅱ~Ⅴ组(P<0.01)。Ⅱ组IL-1、TNF-α表达T2~T4时略高于Ⅳ、Ⅴ组,但低于Ⅰ组(P<0.01)。Ⅰ组IL-10表达在T1时开始下降,T5时达最低,与Ⅰ组相比,Ⅱ~Ⅳ组分别经浅低温、尼莫地平处理后T2时血清IL-10表达升高,并持续至T5(P<0.01)。结论浅低温及浅低温联合尼莫地平静脉输注能显著减少血清IL-1、TNF-α表达,增加IL-10表达,减轻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浅低温 尼莫地平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参与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彭蓓 郭曲练 贺智晶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01-904,共4页
目的探讨NO在肢体缺血后处理(RIPoC)减少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四动脉阻断法建立全脑IR模型。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200~250g,随机分为四组:Sham组,IR组,IR+RIPoC组,L-NAME+IR+RIPoC组。IR后7d取脑组织行... 目的探讨NO在肢体缺血后处理(RIPoC)减少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四动脉阻断法建立全脑IR模型。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200~250g,随机分为四组:Sham组,IR组,IR+RIPoC组,L-NAME+IR+RIPoC组。IR后7d取脑组织行Nissl染色,观察海马CA1区存活神经细胞的数目;48h取脑组织行TUNEL检测,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凋亡。检测IR后1.5、12、24、48h血清以及海马CA1区的NO含量及NOS活性。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7d的CA1区神经细胞数目明显减少,48h的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1)。与IR组比较,IR+RIPoC组7d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数目明显增加(P<0.01),48h的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IR后血清及CA1区的NO含量和NOS活性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IR+RIPoC组比较,L-NAME+IR+RIPoC组7dCA1区神经细胞数目明显减少,48h的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IR后血清及CA1区的NO含量明显减少,血清NOS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 RIPoC对全脑IR后损伤的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RIPoC调节血清及脑内的NO及NOS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 肢体缺血后处理 一氧化氮 神经保护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鸢尾素预处理激活Notch信号通路减轻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4
8
作者 金朝 郭培培 +2 位作者 杨新 王焱林 吴会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探讨鸢尾素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300~35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鸢尾素预处理组(C组)、DAPT(Notch信号通路选择性抑制剂)预处理... 目的探讨鸢尾素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300~35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鸢尾素预处理组(C组)、DAPT(Notch信号通路选择性抑制剂)预处理组(D组)和鸢尾素复合DAPT预处理组(E组),每组12只。采用改良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合并低血压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结扎。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前30 min,C组静脉注射鸢尾素10μg/kg,D组腹腔注射DAPT 100 mg/kg,E组静脉注射鸢尾素10μg/kg后腹腔注射DAPT 100 mg/kg。A组和B组分别于相应时点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再灌注24 h后采用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DS)法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大脑干湿比重法观察大鼠脑含水量(BWC)变化,HE染色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坏死及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Casepase-3、Notch1、NICD和Hes1蛋白相对含量。结果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和E组NDS均明显升高,BWC均明显增加,脑组织海马CA1区形态学损伤和神经元凋亡程度明显加重,Caspase-3、NICD、Notch1和Hes1蛋白相对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C组大鼠NDS明显降低,BWC明显减少,脑组织海马CA1区形态学损伤和神经元凋亡程度明显减轻,Caspase-3蛋白相对含量明显降低,NICD、Notch1和Hes1蛋白相对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D组和E组大鼠NDS明显升高,海马CA1区形态学损伤和神经元凋亡程度明显加重,Caspase-3蛋白相对含量明显升高,NICD、Notch1和Hes1蛋白相对含量明显降低(P<0.05)。D组和E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鸢尾素预处理可减轻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凋亡,降低脑水肿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otch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素 缺血-灌注损伤 海马 NOTCH信号通路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敏感离子通道1a阻断剂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程慧娴 徐苗苗 +4 位作者 高玮 惠康丽 金孝岠 段满林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16-1019,共4页
目的探讨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1a的阻断剂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体重250~300g,随机均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溶剂组(V组)和ASIC1a特异性阻断剂组(P组... 目的探讨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1a的阻断剂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体重250~300g,随机均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溶剂组(V组)和ASIC1a特异性阻断剂组(P组)。IR组、V组和P组参照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5rain后恢复灌注。V组和P组分别于再灌注即刻侧脑室注射6肛l双蒸水和狼蛛毒素(PcTX1)6μl(500ng/ml)。再灌注6h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每组取其中12只分别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海马钙/钙调蛋白依赖型蛋白激酶II磷酸化水平(P-CaMKⅡ)和RT-PCR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B(TrKB)mRNA的水平。其余6只于再灌注24h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变化。结果与S组比较,其他三组海马P-CaMKⅡ、BDNF mRNA和TrKB 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P组P-CaMKⅡ表达明显下调、BDNFmRNA及TrKB 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IR组和V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稀疏;P组海马CA1区组织破坏和细胞损伤程度减轻,细胞层次基本恢复。结论ASIC1a的阻断剂减轻大鼠全脑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P-CaMKⅡ表达下调、BDNF及TrKB mRNA的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敏感离子通道1a 缺血-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洛酮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丽瑾 毕长柏 +1 位作者 任伟 于哩哩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5期591-594,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纳洛酮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及治疗组。采用大鼠四条血管阻断方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组于不同开始时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纳洛酮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及治疗组。采用大鼠四条血管阻断方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组于不同开始时间点累积给药纳洛酮。并于缺血再灌注后48小时处死。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cm)观察海马区细胞凋亡的变化及Bcl-2、Bax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Fcm标记凋亡细胞的变化:治疗组均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Bcl-2、bax检查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纳洛酮可减少脑细胞凋亡的发生,这其中可能与纳洛酮早期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或通过减轻Bax对Bcl-2活性的抑制从而降低细胞凋亡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缺血灌注损伤 大鼠 神经细胞凋亡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素E1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戴伟娟 朱凡河 +2 位作者 张国安 徐旭东 王旭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凋亡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模型组、PGE1组(12μg/kg),药物于缺血前5mins静脉滴注...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凋亡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模型组、PGE1组(12μg/kg),药物于缺血前5mins静脉滴注,持续2h;利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形态学方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脑组织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缺血20mins,再灌注6h后,缺血-再灌模型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数和Caspase-3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5),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相比,PGE1组能减少细胞凋亡的数量,抑制Caspase-3的表达(P<0.05)。结论PGE1脑保护作用机制与其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和Caspase-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1 缺血-灌注 细胞凋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利华 库宝善 饶煜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18-422,共5页
探讨了褪黑素 (MT)神经保护作用的机理 .采用大鼠“四动脉结扎法”制成全脑缺血 (2 0min) 再灌注模型 .①于再灌注开始时ipMT 2 .5或 10mg·kg- 1,于再灌注 1h断头取脑 ,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 探讨了褪黑素 (MT)神经保护作用的机理 .采用大鼠“四动脉结扎法”制成全脑缺血 (2 0min) 再灌注模型 .①于再灌注开始时ipMT 2 .5或 10mg·kg- 1,于再灌注 1h断头取脑 ,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以及丙二醛 (MDA)的含量 ;②于再灌注后 0 ,1,2 ,6h重复ipMT 2 .5或 10mg·kg- 1共 4次 ,再灌后 2 4h取脑组织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内P5 3蛋白的表达 .结果可见 ,MT两个剂量均可提高大鼠全脑缺血 再灌注后脑组织中GSH Px及SOD的活性 ,降低MDA含量 ,均可抑制海马CA1区损伤蛋白P5 3的表达 .结果表明 ,MT对缺血 再灌注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至少与以下两方面有关 :①增强抗氧化酶GSH Px ,SOD的活性 ,减少脂质过氧化损伤 ;②抑制缺血 再灌后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缺血 灌注损伤 海马 丙二醛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P53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氢液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XIAP和Smac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戴琼艳 惠康丽 +5 位作者 赵琳 张露 高宇 吴淋 龙云 段满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18-1121,共4页
目的探讨富氢液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X连锁凋亡蛋白抑制剂(XIAP)和第2个线粒体源胱天蛋白酶激活剂(Smac)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富氢液组(H组)。采用经食管起搏诱... 目的探讨富氢液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X连锁凋亡蛋白抑制剂(XIAP)和第2个线粒体源胱天蛋白酶激活剂(Smac)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富氢液组(H组)。采用经食管起搏诱发室颤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H组于再灌注即刻和6h时腹腔注射富氢液5ml/kg,IR组同时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再灌注24h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分)后处死,应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学改变,计数海马CA1区锥体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caspase-9,XIAP和Smac的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IR组NDS评分明显降低,海马CA1区正常锥体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再灌注24hXIAP表达减少,Smac和caspase-9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IR组比较,H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明显减轻,海马CA1区正常锥体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再灌注24hXIAP表达增加,Smac和caspase-9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富氢液能有效减轻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是促进XIAP和抑制Smac表达,提高XIAP/Smac比值,从而发挥脑保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 凋亡 X连锁凋亡蛋白抑制剂 第2个线粒源胱天蛋白酶激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治疗时间窗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辉 丁建萍 +1 位作者 赵丽华 于哩哩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5期329-331,共3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段亚低温对Bcl-2、Bax表达及二者比值的影响,探讨亚低温的保护作用及最佳治疗时间窗。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亚低温组。亚低温组根据亚低温时点不同分为缺血后、再灌...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段亚低温对Bcl-2、Bax表达及二者比值的影响,探讨亚低温的保护作用及最佳治疗时间窗。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亚低温组。亚低温组根据亚低温时点不同分为缺血后、再灌注0、6、12、24h 5个亚组。采用四条血管阻断方法(Puisinelli-4VO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流式细胞仪对海马组织的Bcl-2、Bax蛋白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亚低温可使大鼠海马细胞的Bcl-2表达增高、Bax表达降低,以再灌注后0 h亚低温效果最佳,随再灌注时间延长,效果下降。结论亚低温可有效干预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且最佳治疗时间窗为再灌注后0h,但再灌注24h也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亚低温 凋亡 Ba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硫化氢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任彩丽 张国富 蔡德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421-424,共4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硫化氢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及等渗盐水组(6只)、NaHS干预组(6只)。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大鼠缺血-再灌... 目的研究外源性硫化氢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及等渗盐水组(6只)、NaHS干预组(6只)。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大鼠缺血-再灌注后,NaHS干预组立即腹腔注射NaHS(25μmol/kg),等渗盐水组立即腹腔注射等量等渗盐水,均1次/d,共注射7 d。假手术组仅暴露血管,不作其他处理。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通过硫堇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结果①等渗盐水组[(133±12)kU/g]和NaHS干预组[(229±21)kU/g]的SOD水平低于假手术组[(297±24)kU/g],等渗盐水组的SOD水平低于NaHS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等渗盐水组[(55.4±6.2)μmol/g]和NaHS干预组[(22.5±7.9)μmol/g]的MDA水平高于假手术组[(6.1±1.3)μmol/g],等渗盐水组的MDA水平高于NaHS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等渗盐水组[(88±15)个/mm2]和NaHS干预组[(156±19)个/mm2]的神经元密度低于假手术组[(237±25)个/mm2],等渗盐水组的神经元密度低于NaHS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源性硫化氢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缺血 灌注损伤 脂质过氧化作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咯利普兰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PDE活性的影响
16
作者 李凌霞 程玉芳 +1 位作者 王闯 徐江平 《中国药理通讯》 2008年第3期34-34,共1页
目的:观察咯利普兰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PDE4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咯利普兰1mg·kg^-1治疗组及咯利普兰0.3mg·kg^-... 目的:观察咯利普兰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PDE4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咯利普兰1mg·kg^-1治疗组及咯利普兰0.3mg·kg^-1治疗组,术后6小时腹腔注射首次给药。通过水迷宫和抑制回避实验测试其学习记忆水平,2周后将大鼠处死行灌注固定进行脑组织病理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学习记忆能力 咯利普兰 PDE4 大鼠 活性 海马 缺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内质网应激-自噬的作用及中药调控机制
17
作者 张硕 崔应麟 +3 位作者 周盼盼 李毅乐 王蕾 邹倩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4325-4332,共8页
背景: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引起的缺血半暗带区神经细胞自噬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环节,内质网跨膜蛋白PERK、IRE1α、ATF6与GRP78/BIP解离激活后介导的细胞自噬对神经元的转归起着重要作用。而中药可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自噬,减少神... 背景: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引起的缺血半暗带区神经细胞自噬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环节,内质网跨膜蛋白PERK、IRE1α、ATF6与GRP78/BIP解离激活后介导的细胞自噬对神经元的转归起着重要作用。而中药可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自噬,减少神经元损伤或死亡,发挥脑保护作用。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自噬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中药调控机制研究进展。方法: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损伤,缺血性中风,内质网应激、自噬,中药,复方,信号通路,皂苷,多酚,生物碱”为中文检索词,以“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schemic stroke,brain injury,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autophag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mpounds,signaling pathways,saponins,polyphenols,alkaloids”为英文检索词,检索2015年1月至2024年5月中国知网以及PubMed数据库中有关内质网应激、自噬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中药调控机制的文献,排除与研究内容不相符、过时及重复的文献。共检索出1197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71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内质网应激-自噬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②中药单体有效成分及复方可通过调控PERK-eIF2α-ATF4、IRE1α-ASK1-JNK、IRE1α-XBP等信号通路调节内质网应激-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减轻神经细胞损伤,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自噬 缺血灌注损伤 内质网跨膜蛋白 中药 信号通路 工程化组织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栀子苷调节 HMGB1/PI3K/AKT 信号通路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继发的肺损伤
18
作者 李晓秋 龙宇 +5 位作者 邓婕 马茵 吴媛媛 胡月 贺小方 李楠 《中药与临床》 2025年第1期46-49,66,共5页
目的:研究黄芩苷-栀子苷(BG)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继发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对肺部HMGB1/PI3K/AK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空白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BG低剂量组和BG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记录... 目的:研究黄芩苷-栀子苷(BG)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继发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对肺部HMGB1/PI3K/AK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空白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BG低剂量组和BG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记录体质量,观察肺部情况,检测肺泡灌洗液总蛋白、MDA和SOD水平,使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MGB1和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下降,肺组织受损,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含量上升,肺组织MDA水平上升、SOD水平下降。而BG高低剂量组(50、25 mg·mL^(-1))能缓解这些变化,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HMGB1及相关蛋白表达增加,BG给药组表达降低。结论:BG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继发的肺损伤具有干预作用,可能通过调节抗氧化酶活性、抑制HMGB1/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继发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栀子苷 缺血灌注继发肺损伤 损伤 HMGB1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化浊解毒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mTOR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崔怡娴 孙亚萍 +3 位作者 石瑞 谢占维 孙玲玲 田军彪 《四川中医》 2025年第2期98-104,共7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浊解毒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mTOR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浊解毒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mTOR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按Zea-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分别予相应药物干预,给药3天后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盐酸2,3,5-三苯基四氮(TTC)染色观察脑梗死范围;Nissl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组织mTOR、Beclin-1、LC3-Ⅱ蛋白相对表达量;qRT-PCR检测大鼠脑组织p-mTOR、Beclin-1、LC3-ⅡmRNA表达水平。结果:(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P<0.05);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增大(P<0.05);细胞病理形态改变严重;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水平增多(P<0.05),mTOR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qRT-PCR检测结果显示Beclin-1、LC3-Ⅱ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p-mTOR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2)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不同程度下降(P<0.05);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均减少(P<0.05);细胞病理形态呈不同程度的改善,以中药高剂量组与尼莫地平组改善最为明显;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mTOR蛋白表达量均升高(P<0.05);qRT-PCR检测结果显示Beclin-1、LC3-Ⅱ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p-mTOR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浊解毒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脑组织有一定改善作用,可能通过调节Beclin-1、LC3-Ⅱ、mTOR表达,抑制细胞自噬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化浊解毒方 缺血灌注损伤 自噬 BECLIN-1 LC3- M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BIBP-H荧光探针进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检测
20
作者 崔玮 庞淇丹 +4 位作者 相韩悦 肖猱 姜德春 李深 沈光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2,共7页
目的明确BIBP-H荧光探针是否可以用于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水平的检测。方法首先,在体外利用BIBP-H探针荧光成像检测谷氨酸诱导的大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B104)氧化应激反应,并观察抗氧化剂依达拉奉右莰醇或还原型谷胱甘肽预处理对B104... 目的明确BIBP-H荧光探针是否可以用于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水平的检测。方法首先,在体外利用BIBP-H探针荧光成像检测谷氨酸诱导的大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B104)氧化应激反应,并观察抗氧化剂依达拉奉右莰醇或还原型谷胱甘肽预处理对B104细胞氧化应激后荧光强度的影响。随后,将28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短暂大脑中动脉栓塞(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tMCAO)、依达拉奉右莰醇+tMCAO、还原型谷胱甘肽+tMCAO和假手术4组(每组7只),缺血1.5 h,再灌注12 h后,经尾静脉注射BIBP-H探针,利用活体成像及后续离体和组织荧光成像进行BIBP-H探针的体内缺血再灌注损伤检测。结果①仅给予BIBP-H探针的B104细胞未见自发性红色荧光;BIBP-H探针可在谷氨酸刺激的B104细胞中显示红色荧光,依达拉奉右莰醇或还原型谷胱甘肽预处理后则荧光强度显著下降;②静脉注射BIBP-H探针的假手术小鼠和未注射探针的tMCAO小鼠均呈活体荧光成像阴性;③静脉注射BIBP-H探针的tMCAO小鼠病灶区呈活体荧光成像阳性,且再灌注同时给予依达拉奉右莰醇和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输注后病灶区的荧光强度下降;④BIBP-H探针显示的红色荧光范围与脑梗死范围一致。结论BIBP-H探针能有效监测体内外氧化应激反应,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检测中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缺血灌注损伤 氧化应激 生物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