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腋窝入路与经胸乳入路全腔镜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单侧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健 严顺新 李加洲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4期15-19,共5页
目的:观察在单侧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经腋窝入路与经胸乳入路全腔镜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1月沭阳中兴医院收治的单侧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62例,按照信封法分为两组,各31例,两组均采用全腔... 目的:观察在单侧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经腋窝入路与经胸乳入路全腔镜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1月沭阳中兴医院收治的单侧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62例,按照信封法分为两组,各31例,两组均采用全腔镜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手术,其中对照组经胸乳入路,研究组经腋窝入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外观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术后去甲肾上腺素(NE)、β-内啡肽(β-EP)、皮质醇(Cor)、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6%,低于对照组的16.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胸乳入路全腔镜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单侧甲状腺良性肿瘤相比,经腋窝入路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术后外观满意度,减轻术后创伤应激刺激和炎症反应,有助于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基础上加快患者体征恢复,治疗安全性和实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腋窝入路 经胸乳入路 全腔镜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术 单侧甲状腺良性肿瘤 外观满 意度 创伤应激刺激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腋窝入路与经胸乳入路腔镜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疗效
2
作者 叶开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001-004,共4页
分析不同入路腔镜在单侧甲状腺叶切除中的效果。方法 在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选择100例腔镜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组(2022年1月至12月):对照组(经胸乳入路,50例)、观察组(经腋窝入路,5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 分析不同入路腔镜在单侧甲状腺叶切除中的效果。方法 在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选择100例腔镜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组(2022年1月至12月):对照组(经胸乳入路,50例)、观察组(经腋窝入路,5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评分、美容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小于对照组,美容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第1天与第3天)、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以腋窝入路的腔镜单侧甲状腺叶切除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可在很大程度上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同时降低手术中出现的出血量,同时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患者满意度较高,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有效途径。这种微创手术方式优势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腋窝入路 经胸乳入路 单侧甲状腺切除 甲状腺良性肿瘤 美容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刘桂林 吴桂蓉 +1 位作者 黄春红 刘国生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8期44-46,50,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广东省东莞市清溪医院进行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80例,根据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10例)和... 目的:探讨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广东省东莞市清溪医院进行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80例,根据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10例)和未复发组(70例),对患者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结节数量、结节直径、术前甲状腺激素治疗情况、术前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术后服用甲状腺激素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无失访者,随访时间3~5年,平均随访时间(4.89±0.69)年,均获得完整随访资料,无死亡患者。其中有10例复发(真性复发4例、假性复发6例),复发率为12.50%(10/80),中位复发时间为4.1年。复发组患者年龄、结节直径均大于未复发组,结节数量≥3个、术后未服用甲状腺激素患者人数占比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两组患者性别、体质量指数、病程、术前甲状腺激素治疗情况、术前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节直径大、结节数量≥3个、术后未服用甲状腺激素是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存在复发风险,其中结节直径大、结节数量≥3个、术后未服用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是复发的主要诱发因素,临床应多加重视并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针对性措施,降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 甲状腺切除 复发 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与开放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喉返神经全程显露的对比研究
4
作者 谢书勤 卢强 +5 位作者 欧阳杰 梁卓虹 李爱辉 廖爱毛 李洪 王力斌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18-521,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探讨腔镜下行喉返神经探查术的安全性及腔镜下喉段喉返神经全程显露的技巧。方法收集202例腔镜下或开放下行甲状腺腺叶切除联合喉返神经喉段全层解剖术的病例资料,分析比较腔镜组和开放组的喉返神经解剖入路、手术时...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探讨腔镜下行喉返神经探查术的安全性及腔镜下喉段喉返神经全程显露的技巧。方法收集202例腔镜下或开放下行甲状腺腺叶切除联合喉返神经喉段全层解剖术的病例资料,分析比较腔镜组和开放组的喉返神经解剖入路、手术时间、出血量、喉返神经损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腔镜组82例,行单侧腺叶切除60例,双侧腺叶切除22例,共解剖喉返神经104条,其中选择上入路62条,外入路18条,下入路24条;开放组120例,行单侧腺叶切除术92例,双侧腺叶切除28例,共解剖喉返神经148条,其中选择上入路68条,外入路48条,下入路32条,2组选择入路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78.29±16.58)min,平均出血量(34.94±18.42)m L,术后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2例,均为双侧腺叶切除术患者。开放组平均手术时间(76.67±14.15)min,平均出血量(36.17±16.90)m L,术后暂时性声音嘶哑2例,其中1例为双侧腺叶切除术患者。2组均未出现永久性声嘶患者,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喉返神经全层显露是安全可行的。3种入路均是喉返神经显露的有效途径,上入路喉返神经的解剖位置固定,结合ZT结节识别,是预防喉返神经损伤最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 喉返神经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5
作者 黎东伟 李君久 +4 位作者 熊秋华 张慧嫦 莫大超 孙达 欧阳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49-751,共3页
目的探讨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6月-2014年6月采用胸乳三孔入路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亢67例,于左侧乳房内侧缘及双乳晕上缘做切口置入trocar,在颈前... 目的探讨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6月-2014年6月采用胸乳三孔入路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亢67例,于左侧乳房内侧缘及双乳晕上缘做切口置入trocar,在颈前颈阔肌下间隙建立手术操作空间,次全切除双侧甲状腺,仅保留背内侧薄片状腺体组织。结果67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55-155 min,(109.6±34.1)min;术中出血量5-300 ml(中位数80 ml);术后引流总量10-325 ml,(115.3±64.5)ml;术后引流时间2-4 d,(2.3±0.5)d;术后住院时间3-8 d,(5.0±1.0)d。术后3例一过性声嘶,1例饮水后呛咳,无呼吸困难、窒息、抽搐、甲亢危象等并发症。67例随访6-36个月,(23.6±8.8)月,3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4例复发,其余患者无复发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结论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亢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胸乳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rry韧带、Zuckerkandl结节及其在腔镜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的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唐诗彬 陈小伍 +1 位作者 吴路杨 冯剑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5-117,共3页
Berry韧带、Zuckerkandl结节(Zuckerkandl’s tubercle,ZT)是100多年前已被发现和描述的解剖标志,在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术风行的年代不被重视,随着腺叶切除术尤其是腔镜腺叶切除术的广泛开展,它们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 Berry韧带、Zuckerkandl结节(Zuckerkandl’s tubercle,ZT)是100多年前已被发现和描述的解剖标志,在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术风行的年代不被重视,随着腺叶切除术尤其是腔镜腺叶切除术的广泛开展,它们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几年国外的研究文献明显增多㈣,但未见国内有文献报道。作者联系开放及腔镜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时的临床观察,结合文献复习,对这一手术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外科解剖标志的解剖、临床意义及腔镜下处理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 韧带 结节 甲状腺切除 解剖标志 文献复习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下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 被引量:23
7
作者 孙小亮 鲁瑶 +1 位作者 杨猛 纪浩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胸乳入路腔镜下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一侧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一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对39例甲亢行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左叶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联... 目的探讨胸乳入路腔镜下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一侧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一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对39例甲亢行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左叶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联合甲状腺右叶次全切除的改良手术,保留甲状腺右叶组织约6 g。结果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38例,1例因偏瘦、甲状腺体积大、操作空间小、术中出血而中转开放手术。手术平均时间100 min(85~13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5 ml(10~60 ml)。术后引流管平均引流量50 ml(30~95 ml),术后常规第2天拔出引流管。术后平均住院3.3 d(2~5 d)。术后无声嘶、饮水呛咳、手足麻木及抽搐,无切口出血所致呼吸困难、甲亢危象及死亡。38例腔镜手术患者对美容效果非常满意。39例平均随访15个月(2~26个月),2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1例甲亢复发,其余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结论胸乳入路腔镜下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亢安全、有效,兼具美容效果,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改良甲状腺切除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 胸乳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充气经腋窝入路与胸乳入路腔镜在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8
作者 李亚芸 华胜和 +1 位作者 王梦龙 杨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3期104-107,共4页
目的无充气经腋窝入路腔镜与分析胸乳入路在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沭阳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单侧甲状腺结节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经胸乳入路腔镜行甲状腺单侧腺... 目的无充气经腋窝入路腔镜与分析胸乳入路在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沭阳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单侧甲状腺结节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经胸乳入路腔镜行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术)与观察组(49例,无充气经腋窝入路腔镜行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免疫功能、美容满意度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的CD3^(+)、CD4^(+)水平低于术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的CD8+水平高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容效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胸乳入路腔镜行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术比较,无充气经腋窝入路腔镜应用于单侧甲状腺结节患者效果更优,可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恢复、提升美容效果满意度,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充气经腋窝入路 胸乳入路 甲状腺单侧切除 免疫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9
作者 岳璇弟 刘文亚 +1 位作者 向玲 邓春颖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30-34,共5页
目的分析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112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组55例和全腔镜组57例。传统组采用传统开放甲状... 目的分析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112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组55例和全腔镜组57例。传统组采用传统开放甲状腺切除术,全腔镜组采用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术后3年完成随访105例,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32例及无复发组73例。比较传统组和全腔镜组临床疗效、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包括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甲状腺素(T_(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促甲状腺激素(TSH)]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影响DTC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全腔镜组总有效率高于传统组(P<0.05)。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T_(3)、T_(4)、FT_(3)、FT_(4)降低,TSH升高,且全腔镜组较传统组变化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Ⅲ~Ⅳ期、传统开放式甲状腺切除术、术后未进行放化疗是DTC患者甲状腺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可促进DTC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疗效佳、安全性高;对合并危险因素的DTC患者进行合理干预,可减低术后复发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切除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肿瘤转移 肿瘤复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娟 邱杰 吴艳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患者按照不同入路方式分为中间入路组和外侧入路组,每组各55例。中间入路组患者给予中间入路单侧甲... 目的探讨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患者按照不同入路方式分为中间入路组和外侧入路组,每组各55例。中间入路组患者给予中间入路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治疗,外侧入路组给予外侧入路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中间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外侧入路组(P<0.05),而术中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间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外侧入路组(P<0.05)。结论相对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中间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手术时间短,术中切口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人路 外侧入路 单侧甲状腺切除 良性甲状腺肿瘤 喉返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壁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全切除术20例报告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鑫 张思宇 苏国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8期735-737,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胸壁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全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2月,对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经胸壁入路使用超声刀建立皮下空间,置入腔镜和操作器械,应用颈部缝线悬吊技术显露甲状腺,超声刀行甲状腺全切除术。... 目的探讨经胸壁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全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2月,对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经胸壁入路使用超声刀建立皮下空间,置入腔镜和操作器械,应用颈部缝线悬吊技术显露甲状腺,超声刀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120min。术中出血15~40ml,平均20ml。术后住院时间4~7d,术后暂时性声音嘶哑1例,无大出血、切口感染、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结论经胸壁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全切除术安全,可行,美容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 结节性甲状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患者的疗效及对其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金柱 闫卫甫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0年第9期1426-1427,共2页
目的研究全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早期患者的疗效及对其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8年12月DTC早期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全腔镜甲状腺次全... 目的研究全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早期患者的疗效及对其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8年12月DTC早期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全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用时、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手术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手术用时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72.22%,并发症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30.56%,(P<0.05);术前,两组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个月,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DTC早期患者,疗效显著,可缩短切口长度,减少出血量、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 甲状腺切除 疗效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辅助与常规甲状腺全切除术后^(131)I清甲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泽泉 柴红 +5 位作者 陆汉魁 王阳 盛矢薇 陈立波 罗全勇 余永利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腔镜辅助甲状腺全切除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病人接受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清甲)治疗的影响,并选择与同期接受常规甲状腺全切除术且病情类似的PTC病人131I清甲资料进行比较。方法:纳入本研究的PTC病人共144例,腔镜辅助... 目的:回顾性分析腔镜辅助甲状腺全切除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病人接受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清甲)治疗的影响,并选择与同期接受常规甲状腺全切除术且病情类似的PTC病人131I清甲资料进行比较。方法:纳入本研究的PTC病人共144例,腔镜辅助甲状腺全切除术后(腔镜组)病人66例,常规甲状腺全切除术后(常规组)病人78例,均住院接受131I清甲治疗。对治疗前超声检查、甲状腺功能指标变化及甲状腺球蛋白、治疗后的131I全身扫描等结果进行评价。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在131I清甲治疗前残留甲状腺的差异;随访时间为4~36个月。卡方检验比较两组131I清甲成功率的差异性。结果:131I清甲治疗前腔镜组及常规组残留甲状腺体积分别为(3.8±1.3)mm3和(3.3±1.0)mm3;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17;P=0.25)。单次131I清甲成功率腔镜组为72.7%(48/66);常规组为71.8%(56/78),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015;P=0.901);结论:与常规甲状腺全切除术相比,腔镜辅助下甲状腺全切除术对后续的单次131I清甲疗效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辅助甲状腺切除 放射性碘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护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金英 陈伟焱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6年第12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 甲状腺 20世纪90年代末 甲状腺大部切除 甲状腺切除 颈部无瘢痕内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被引量:10
15
作者 田学昌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6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中应用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患者84例,按手术方案分为中间入路组(44例)和外侧入路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中间入路组... 目的探讨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中应用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患者84例,按手术方案分为中间入路组(44例)和外侧入路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中间入路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外侧入路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颈前带状肌被切断率及并发症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中采用中间入路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小切口,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 单侧 中间入路 外侧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6
作者 瞿胜 《基层医学论坛》 2022年第28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全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一2020年10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常规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常规组采... 目的探讨全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一2020年10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常规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常规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全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长、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uality of Life,QOL)、甲状腺功能变化、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27.49±10.22)mL]及术后引流量[(26.85±8.73)mL]均少于常规组[(53.64±11.36)mL、(45.33±8.19)ml](P<0.05);观察组住院时长为(5.23±1.42)d,短于常规组的(8.07±1.54)d(P<0.05);观察组治疗后QOL评分为(47.51±2.66)分,高于常规组的(34.28±2.31)分(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甲状腺素(T_(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和Tg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41%,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1.62%(P<0.05)。结论全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能有效减少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患者的出血量,同时能减少患者体内神经组织损伤,推动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降低患者的血清VEGF和Tg水平,以促进患者术后的更快康复,进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 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患者 临床效果 甲状腺功能 生活质量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研究
17
作者 朱超 金功圣 +2 位作者 金鑫 郭晨旭 钱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010-1014,共5页
目的:探究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采用经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94例为研究对象,依照病人当时选择的手术方式,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行开放性手术,观察组行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对... 目的:探究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采用经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94例为研究对象,依照病人当时选择的手术方式,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行开放性手术,观察组行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对2组的围术期指标、术后应激反应指标、嗓音障碍指数、反流症状指数量表评分、患者瘢痕评估量表和温哥华瘢痕评价量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前,2组应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血浆内皮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切口长度均较短,术中出血量少,VAS评分低,但是术后引流量多、手术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嗓音障碍指数、反流症状指数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瘢痕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具有美容效果好、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促进病人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肿瘤 乳晕入路 甲状腺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8例腔镜下应用超声刀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临床护理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沈婉祺 韩永红 《中国临床护理》 2012年第6期499-500,505,共3页
回顾性分析采用超声刀辅助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的9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在腔镜下应用超声刀行甲状腺次全切手术,9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切口均I期愈合;无1例发生手术并发症。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手... 回顾性分析采用超声刀辅助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的9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在腔镜下应用超声刀行甲状腺次全切手术,9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切口均I期愈合;无1例发生手术并发症。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刀 甲状腺切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内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40例临床护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晓岚 方方 《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 2009年第11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 临床护理 切除 癌病患者 精心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杰 《中国民康医学》 2020年第9期112-114,共3页
目的:观察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开放性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 目的:观察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开放性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美观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拆线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美观效果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拆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效果较好,可提高术后美观度,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 分化型甲状腺 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