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博物馆中的公众参与模式
1
作者 韩梦 周景崇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4年第6期12-14,共3页
我国乡村博物馆在代际化发展中,逐步提高了公众参与建设的比重。结合国内现有案例,按照“公众参与”程度可以将乡村博物馆的公众参与模式划分为交流型参与模式、贡献型参与模式、合作型参与模式和创造型参与模式4种类型。经比较分析发现... 我国乡村博物馆在代际化发展中,逐步提高了公众参与建设的比重。结合国内现有案例,按照“公众参与”程度可以将乡村博物馆的公众参与模式划分为交流型参与模式、贡献型参与模式、合作型参与模式和创造型参与模式4种类型。经比较分析发现,随着参与模式更加创新开放,公众的参与程度逐渐加深,乡村博物馆对公众的文化赋权程度也逐步提高。但与此同时,公众参与较深层次的建设活动时,馆方和公众自身面临更多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博物馆 公众参与模式 文化赋权 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变迁与理念嬗变:我国党风廉政建设中公众参与模式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
2
作者 周伟 李和中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54,共6页
在特定历史环境与理念的影响下,基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客观需要与现实因素的双重考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公众参与模式依次选择了与特定历史时空"耦合"的"政治动员型"参与模式、"大民主型"... 在特定历史环境与理念的影响下,基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客观需要与现实因素的双重考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公众参与模式依次选择了与特定历史时空"耦合"的"政治动员型"参与模式、"大民主型"参与模式和"政府主导型"参与模式。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党风廉政建设中公众参与模式历史演进的实际落差来看,公众参与党风廉政建设要形成广泛的社会舆论与认同聚合,要将政治动员与物质利益有效结合,置于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框架内。当然,党风廉政建设不可能存在一劳永逸的公众参与模式,必须依据国家党风廉政建设的客观需要与公众参与的愿望与需求,自觉转换与创新党风廉政建设中公众参与模式使之适应变化的形势,建立政府和公众合作治理的伙伴关系是现阶段我国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客观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风廉政建设 公众参与模式 回顾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参与模式在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赵宇 《经济动态与评论》 2016年第1期215-228,共14页
随着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的快速增长,政府垄断的管理体制面临困境,城市生活垃圾治理需要公众的有效参与来注入新的力量。本文分析了中国公众参与模式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借鉴美、日两国的经验,构建了中国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 随着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的快速增长,政府垄断的管理体制面临困境,城市生活垃圾治理需要公众的有效参与来注入新的力量。本文分析了中国公众参与模式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借鉴美、日两国的经验,构建了中国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三种模式;认为随着公众参与意识的增强以及中国管理体制的完善,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必然会走向公众自主参与模式阶段;最后提出激励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对策,以期对缓解当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困境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 公众参与模式 经验借鉴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长制推行中农村水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模式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马鹏超 朱玉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36,175,共9页
农村水环境治理是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探寻农村水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模式既是对农村水环境长效治理的有益探索,也是对现有政府主导的“河长制”治理模式的重要补充,对实现宏观层面农村公共事务的“善治”有重要驱动作... 农村水环境治理是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探寻农村水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模式既是对农村水环境长效治理的有益探索,也是对现有政府主导的“河长制”治理模式的重要补充,对实现宏观层面农村公共事务的“善治”有重要驱动作用。依据参与式治理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协同治理理论、数字治理理论,按照公众参与程度不同,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分为决策型、管护型、改善型及监督型四种类型。通过对江苏农村地区公众参与水环境治理的实地调查,深入剖析和比较了四种参与类型所对应的典型参与模式:村庄磋商小组、民间河长、以河养河与互联网+河长制。研究发现:四种模式各有优劣,参与主体及适用条件也不尽相同。公众主体认知强、村两委大力支持的村庄适宜村庄磋商小组模式;治水氛围浓、双河长合作能力强的村庄适宜民间河长模式;市场化程度高、公众经营能力强的村庄适宜以河养河模式;数字化程度高、干群互动频繁的村庄适宜互联网+河长制模式。就农村水环境的善治而言,公众参与边界仍需平衡,只有实现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的有效融合、政府权力与公众权利的良性互动、正式与非正式途径的适度平衡,才能使河长制推进中持续吸引公众有效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长制 农村水环境治理 公众参与模式 参与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参与模式在健康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国安 《中国健康教育》 2010年第10期779-781,共3页
关键词 健康城市 公众参与模式 参与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治理中地方政府公众参与模式差异化选择的逻辑——基于“合法性-有效性”框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金阁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88,95,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了总体部署,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的背景下,实现制度化的公众参与是新时代环境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要求。环境治理领域中,地方政府能够在统一的制度体系下,发挥自主...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了总体部署,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的背景下,实现制度化的公众参与是新时代环境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要求。环境治理领域中,地方政府能够在统一的制度体系下,发挥自主性作用进行差异化的公众参与模式选择。为了阐释其中的地方政府行为逻辑,文章以“合法性-有效性”为分析框架,通过S市A区两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案例的比较,分析了地方政府如何在合法性压力和有效性激励下选择差异化的公众参与模式。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会在合法性压力下按照制度要求设定公众参与流程,但在有效性的强激励下,地方政府则会更为积极地增设和优化公众参与的形式和流程,表现出制造公众同意的行为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环境治理 公众参与模式 “合法性-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新型公众参与模式的困境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平 《管理观察》 2018年第29期40-41,共2页
以民为主体的政府决策管理,是体现"人本"思想、践行为人民服务的集中体现。吉林省新型公众参与模式的构建,优化了公众参与模式,拓展了参与渠道,是积极有益的改革之举。本文立足吉林省的改革现状,分析了新型公众参与模式的困境... 以民为主体的政府决策管理,是体现"人本"思想、践行为人民服务的集中体现。吉林省新型公众参与模式的构建,优化了公众参与模式,拓展了参与渠道,是积极有益的改革之举。本文立足吉林省的改革现状,分析了新型公众参与模式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之上,从转变思想认识、搭建公众参与模式、拓展公众参与渠道等方面,阐述了新时期吉林省新型公众参与模式的构建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公众参与模式 困境 构建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模式的反思
8
作者 周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1年第4期36-36,共1页
在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工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保障环保工作效果,相关单位需要科学引进社会公众,对其环保工作进行更为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能够更为高效的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提升整体工作效果,本文分别从环保意识,参与... 在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工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保障环保工作效果,相关单位需要科学引进社会公众,对其环保工作进行更为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能够更为高效的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提升整体工作效果,本文分别从环保意识,参与主体和参与过程三个方面探究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环境保护 公众参与模式 深度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参与区域生态风险防范模式影响因素及政策干预路径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彭皓玥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0-144,共5页
通过深度访谈,应用扎根理论剖析影响区域生态风险防范公众参与模式的深层次因素,并探究针对性的管制政策。结果发现,公众生态意识、生态行为成本、生态参与平台和社会参照氛围这4个主范畴对公众参与模式存在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主范畴... 通过深度访谈,应用扎根理论剖析影响区域生态风险防范公众参与模式的深层次因素,并探究针对性的管制政策。结果发现,公众生态意识、生态行为成本、生态参与平台和社会参照氛围这4个主范畴对公众参与模式存在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主范畴逻辑内涵和关键因子,探析其对公众参与区域生态风险防范的作用方向与影响因素,构建了公众参与区域生态风险防范的作用机制模式,即"意识-行为"整合模型。最终基于整合模型脉络结构,为政府制定干预路径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防范 公众参与模式 扎根理论 整合模型 管制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的公众参与及其模式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琪 弓孟春 马永慧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第4期450-456,共7页
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已经成为患者、医院、政府相关机构组织关注的焦点。由于健康医疗大数据自身的特点,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如个人信息安全隐患、知情同意不完善、人文关怀缺失等伦理问题。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亟待治理,而随着信息获取... 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已经成为患者、医院、政府相关机构组织关注的焦点。由于健康医疗大数据自身的特点,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如个人信息安全隐患、知情同意不完善、人文关怀缺失等伦理问题。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亟待治理,而随着信息获取方式多样化,公众知识面不断拓展,过去科学家和专家主导的治理模式适用性降低,公众参与已成必然之势。在论述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中引入公众参与的必要性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公众参与的几种模式,包括公开征询、定向征询、公开听证会、公民共识会议等,分析适合不同的公众参与形式的研究类型,以架起科学家和数据提供者间的桥梁,确保研究合乎公众利益,其他需要纳入公众参与的新技术可根据需要在此基础上作出适当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医疗大数据 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模式 科技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预算的国家监督模式与公众参与监督模式比较研究——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蕴波 景宏军 张磊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9-126,F0003,共9页
在政府预算监督领域,我国目前采取的是国家监督模式。在这种监督模式下,预算单位与预算监督主体之间存在合谋行为可能。为消除或降低这种合谋隐患,有必要引入一种新的监督模式——公众参与监督模式进行补充。将国家监督模式与公众参与... 在政府预算监督领域,我国目前采取的是国家监督模式。在这种监督模式下,预算单位与预算监督主体之间存在合谋行为可能。为消除或降低这种合谋隐患,有必要引入一种新的监督模式——公众参与监督模式进行补充。将国家监督模式与公众参与监督模式进行对比,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分别建立博弈模型。在对两种预算监督模式的对比分析中,可以得出:引入公众这一外部监督主体参与预算监督是消除国家监督模式合谋隐患的必要方式。公众参与监督模式必将对今后我国政府预决算监督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预算监督体系 监督模式 国家监督模式 公众参与监督模式 政府预算 财政预算 预算改革 预算管理 社会监督 决算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项目公众参与决策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艺 杨高升 《工程管理学报》 2019年第3期104-109,共6页
大型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可以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有效性进而降低社会稳定风险,但过多的公众参与可能导致项目决策成本增加。所以要为项目决策选择合适的公众参与模式,就需要项目决策者平衡这一矛盾关系。通过研究,设计了... 大型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可以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有效性进而降低社会稳定风险,但过多的公众参与可能导致项目决策成本增加。所以要为项目决策选择合适的公众参与模式,就需要项目决策者平衡这一矛盾关系。通过研究,设计了连续型公众参与模式库并且分析了影响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以社会稳定风险最小化和项目决策成本最小化为双目标,建立了大型项目决策的公众参与决策模型。综合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构建的决策模型适用性较强,对于项目决策者选择公众参与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项目决策 公众参与 多目标决策模型 连续型公众参与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环境事件公众参与过程的有序性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闫洁洁 向晓东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576-579,596,共5页
公众参与突发环境事件的研究是突发事件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突发环境事件概念出发,结合环境保护、环境评价等环境问题中公众参与现状的研究,从参与意识、参与行为、参与过程、参与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公众参与突发环境事件的现状及参与... 公众参与突发环境事件的研究是突发事件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突发环境事件概念出发,结合环境保护、环境评价等环境问题中公众参与现状的研究,从参与意识、参与行为、参与过程、参与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公众参与突发环境事件的现状及参与不足的原因。从突发环境事件过程的整个周期探讨了公众参与的具体行为和相对应的公众参与模式,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公众参与突发环境事件有序性逻辑框图,从而为突发环境事件的防控提供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环境事件 公众参与 环境保护 公众参与模式 有序性逻辑框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野下的中国公众参与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周户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5-121,共7页
要解决中国公众参与制度在当前实施中存在的注重形式而忽视效果、消极被动的参与模式等问题,就必须认识到中国公众参与制度与西方公众参与制度在法律化、程序化、技术化优势下的本质及其不足,并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中国公众参与制度... 要解决中国公众参与制度在当前实施中存在的注重形式而忽视效果、消极被动的参与模式等问题,就必须认识到中国公众参与制度与西方公众参与制度在法律化、程序化、技术化优势下的本质及其不足,并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中国公众参与制度建构的指导思想和政治理论基础,凸显人民群众在公众参与中的主体性,全方位实现"群众路线"在公众参与中的主动性和开放性,同时也可以使公众参与成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时代化、制度化的实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中国模式公众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力和真实的背后·模式与永恒——浅析《建筑的永恒之道》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婷 《华中建筑》 2014年第6期26-29,共4页
该文通过分析、解读世界著名建筑理论大师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的代表作品之一《建筑的永恒之道》的逻辑结构和主要观点,更深入地理解亚历山大关于模式语言的思考和构想。该文解读文中关键词:无名特质、模式、模式语言等,并将这套... 该文通过分析、解读世界著名建筑理论大师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的代表作品之一《建筑的永恒之道》的逻辑结构和主要观点,更深入地理解亚历山大关于模式语言的思考和构想。该文解读文中关键词:无名特质、模式、模式语言等,并将这套生成建筑方法投射到当今社会的现状,对书中提到的有历史感的建筑和公众参与的模式进行辩证思考,指出这样的方式方法都只是手段,真正重要的还是对需求的体验和对空间的推敲。不论模式语言这套体系是否适合现代中国,它的启发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名特质、模式模式语言等 并将这套生成建筑方法投射到当今社会的现状 对书中提到的有历史感的建筑和公众参与模式进行辩证思考 指出这样的方式方法都只是手段 真正重要的还是对需求的体验和对空间的推敲 不论模式语言这套体系是否适合现代中国 它的启发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再循环物流”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莉芳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20-24,53,共6页
从笔者创新提出的"再循环物流"新概念内涵出发,从马克思论述的"排泄物"再循环物流与循环经济的关系入手,侧重从排泄物数量、构成与经济发展规模、结构正向关系、排泄物变废为宝的再循环物流必备的3个前提条件等方... 从笔者创新提出的"再循环物流"新概念内涵出发,从马克思论述的"排泄物"再循环物流与循环经济的关系入手,侧重从排泄物数量、构成与经济发展规模、结构正向关系、排泄物变废为宝的再循环物流必备的3个前提条件等方面论证了排泄物再循环物流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所起的"清道夫"重大战略作用,并对排泄物再循环物流"集约化"运营提出了3个对策:物流量最小化;物流运距最短化;社会公众参与的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泄物 循环经济 再循环物流 物流量最小化 物流运距最短化 社会公众参与的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川市政府大楼
17
作者 Masamitsu Nozawa Building Workshop 《城市建筑》 2018年第25期72-77,共6页
项目名称:立川市发布政府新大楼业主:立川市政府建设地点:东京都立川市设计单位:野沢正光建筑工房,山下设计用地面积:11 000.41 m^2建筑面积:6 880.25 m^2建筑层数:地上3层,地下1层结构形式:预制应力混凝土,钢筋,钢筋混凝土(地下)建筑设... 项目名称:立川市发布政府新大楼业主:立川市政府建设地点:东京都立川市设计单位:野沢正光建筑工房,山下设计用地面积:11 000.41 m^2建筑面积:6 880.25 m^2建筑层数:地上3层,地下1层结构形式:预制应力混凝土,钢筋,钢筋混凝土(地下)建筑设计:野沢正光,圆山雄太郎(野沢正光建筑工房);和田直,赤澤大介,秋山明子(山下设计)设计时间:2005年12月~2010年3月建成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模式 委员会 建筑设计 市民参与 建筑构件 通风塔 大平面 设计沟通 办公区 设计竞赛 设计方 自然光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的法律论衡
18
作者 陈禹衡 尹航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70-77,共8页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体现了我国对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缅怀,但在设立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法律问题亟需解决。设立国家公祭日,需要厘清其设立的法理基础,其中包括民意基础、国际惯例、政策考量等,从而解释了为何设立...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体现了我国对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缅怀,但在设立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法律问题亟需解决。设立国家公祭日,需要厘清其设立的法理基础,其中包括民意基础、国际惯例、政策考量等,从而解释了为何设立国家公祭日这一根本问题。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立法过程应该确保完善,首先需要立法预测,再进行立法后评估,并且开展立法监督。对于破坏国家公祭日活动的行为,应该适用刑法规制,在刑法第299条中新增设侮辱国家纪念日罪,并规定本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本罪的保护法益是国家尊严。通过对国家公祭日进行法律保障,以体现我国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设立初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国家公祭日 民意基础 公众参与模式 侮辱国家纪念日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