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公众史学视域下档案工作的特色及启示
1
作者 李森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28,共4页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一些高校、社区以及企业建立的档案机构,开始关注公众档案,形成了以“公众”为中心的档案理念。由此,美国公众史学视域下档案工作具有公开获取与透明管理、多元包容与全民参与、扩大范围与协同合作、新颖呈现与多样体...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一些高校、社区以及企业建立的档案机构,开始关注公众档案,形成了以“公众”为中心的档案理念。由此,美国公众史学视域下档案工作具有公开获取与透明管理、多元包容与全民参与、扩大范围与协同合作、新颖呈现与多样体验、国际合作与共赢互惠等特色。并且,其对于我国打造属于公众的历史档案、不断展现公众档案研究的新面向、预示档案工作新趋势、巩固档案学和历史学的关系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公众史学 档案工作 历史档案 社区档案馆 跨学科 全民参与 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史学视域下历史类展览的公众历史书写研究
2
作者 黄洋 纪凯元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7-161,共5页
公众史学的特点是跨学科、重视实践与受众,其理论框架为历史类展览的内容传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博物馆在实践层面扮演着关键角色,二者共同致力于文化传承,但公众历史书写议题尚待深化。在理论阐释基础上,从公共史学的视域出发,聚... 公众史学的特点是跨学科、重视实践与受众,其理论框架为历史类展览的内容传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博物馆在实践层面扮演着关键角色,二者共同致力于文化传承,但公众历史书写议题尚待深化。在理论阐释基础上,从公共史学的视域出发,聚焦于“公众历史书写”,以公众思考历史、书写公众历史以及公众书写历史三个维度,集中探讨历史类展览的内容传播。使历史类展览的内容更准确、有效地传达给公众,切实提升公众参与博物馆展览的程度,推动历史类展览内容的深化创新与广泛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史学 公众历史书写 历史类展览 “参与式”展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史学在中国:发展路径与理论建构 被引量:6
3
作者 王记录 张嘉欣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2-128,共7页
从学术渊源上看,中国公众史学是美国公众史学与中国本土史学大众化交融汇合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众史学传入中国,在新世纪引发了史学界对公众史学概念、特性的讨论,并试图以此为参照建构中国公众史学学科体系。中国本土史学大众... 从学术渊源上看,中国公众史学是美国公众史学与中国本土史学大众化交融汇合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众史学传入中国,在新世纪引发了史学界对公众史学概念、特性的讨论,并试图以此为参照建构中国公众史学学科体系。中国本土史学大众化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史学大众化在实践与理论两个层面上同时起步,成为中国公众史学的本土学术资源和实践基础。当下,中国公众史学在发展路径上应立足本土,借鉴西方,走出一条符合中国自身社会及历史实际的公众史学发展道路。在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建构上,必须考虑中国国家与社会的特点及公众史学与专业史学的复杂关系。继续进行多学科对话,深化理论探讨,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丰富的实践催生原创性理论。加强公众史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和实践,利用不同的文化资源丰富中国公众史学的发展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史学 应用史学 史学大众化 中国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与公众史学的兴起 被引量:12
4
作者 黄红霞 陈新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22,共4页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为历史学带来了一场范式革命,它倡导保持差异的多样化历史写作,鼓励人们放弃"客观历史"的梦想,追求一种奠基于主体间性的历史真实。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大众文化崛起、话语权力扩散的产物。在历史领域内,一...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为历史学带来了一场范式革命,它倡导保持差异的多样化历史写作,鼓励人们放弃"客观历史"的梦想,追求一种奠基于主体间性的历史真实。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大众文化崛起、话语权力扩散的产物。在历史领域内,一旦公众将研究历史与写作历史当作一种乐趣时,也就开始瓦解职业历史学的权威性。这种情形与新媒介相结合,必将促成公众史学的兴起。这是一场"小写历史"的盛宴,将历史学带入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史学理论 公众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模式之公众史学在中国是否可行——中国公众史学的学科建构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娜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9-156,239,共8页
自20世纪70年代起,公众史学(Public History)在美国逐渐发展成为充满活力的学科和积极的社会运动,其最核心的理念是共享历史话语权。中国学术界至今尚未创建一套构架完整、学理清晰的公众史学理论框架。藉于对美国公众史学的分析,可以... 自20世纪70年代起,公众史学(Public History)在美国逐渐发展成为充满活力的学科和积极的社会运动,其最核心的理念是共享历史话语权。中国学术界至今尚未创建一套构架完整、学理清晰的公众史学理论框架。藉于对美国公众史学的分析,可以探讨这一模式在中国的可行性。作为新兴的史学领域,公众史学在中国发展既需要借鉴美国的经验,更需要搭建适合中国历史传统和文化语境的概念体系、学科框架及与之相应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模式 公众史学 理论框架 学科建构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接学生与历史实践——公众史学在中国的教育体系建构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娜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5-101,160,共7页
起源于1970年代美国的公众史学在中国属新兴学科,尚没有形成一套学理清晰的理论框架,公众史学教育无论是理论探索还是教学实践更是刚刚起步。"历史保护:公众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作为这一学科的入门课程,借鉴了公众史学在美国... 起源于1970年代美国的公众史学在中国属新兴学科,尚没有形成一套学理清晰的理论框架,公众史学教育无论是理论探索还是教学实践更是刚刚起步。"历史保护:公众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作为这一学科的入门课程,借鉴了公众史学在美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并结合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传统。这是美国模式的公众史学课程第一次在中国落地,对我们建立中国公众史学的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史学 教育体系 教学模式 历史教学 职业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德国范式看公众史学争议的起因、进程与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孟钟捷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7-161,239,共5页
公众史学争议是围绕在公众史学的内容、表现或影响方面且具有公共性的史学争议。20世纪德国重大公众史学争议的历史表明:它往往牵涉到重大的历史认知问题,关系到一个民族的自我理解;它常常借助公共媒体,直接而迅速地引发一场从感性到理... 公众史学争议是围绕在公众史学的内容、表现或影响方面且具有公共性的史学争议。20世纪德国重大公众史学争议的历史表明:它往往牵涉到重大的历史认知问题,关系到一个民族的自我理解;它常常借助公共媒体,直接而迅速地引发一场从感性到理性的舆论交锋;它既是时代精神的产物,又反过来成为引人关注的社会文化发展风向标,拥有着不可小觑的政治影响力。正因如此,认识与分析公众史学争议的起因、进程和影响,应该成为公众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史学争议 德国范式 社会文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记忆与城市记忆工程:档案与公众史学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娜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共6页
作为公众史学的一部分,公众记忆产生的条件与公众史学一致,即能认知和思辨的公众和能自由对话交流的空间。公众空间在这里是一种社会建构,具有时间和社会维度,它决定了产生于其中的公众记忆具有文化性、社会性和集体性。本文主要探讨公... 作为公众史学的一部分,公众记忆产生的条件与公众史学一致,即能认知和思辨的公众和能自由对话交流的空间。公众空间在这里是一种社会建构,具有时间和社会维度,它决定了产生于其中的公众记忆具有文化性、社会性和集体性。本文主要探讨公众记忆的定义与特征,从公众史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城市近十年来陆续实施的"城市记忆工程",进而剖析档案与公众史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记忆 城市记忆工程 档案 公众史学 档案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拥有过去——兼谈法国公众史学的发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赖国栋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2-169,共8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公众史学在西方一些国家取得了长足发展。法国在这一时期先后出现了大众记忆、公众史学、应用史学等概念,近年来又多提对过去的运用、对历史的运用,尤其是在"记忆、遗产、认同"三部曲中体现历史的政治用途...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公众史学在西方一些国家取得了长足发展。法国在这一时期先后出现了大众记忆、公众史学、应用史学等概念,近年来又多提对过去的运用、对历史的运用,尤其是在"记忆、遗产、认同"三部曲中体现历史的政治用途。这种将历史和社会结合或者说强调历史的社会职能的做法,是法国史学的传统内容之一,可以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甚至更早。近四十年来法国公众史学的发展与一些因素相关,例如1968年以来西方社会的民主化、历史教育的"危机"。20世纪下半叶产生的大量的"历史记忆"作品,以及创伤的视觉化则是公众史学的重要表现。公众史学和学院史学共享权威,然而在目标读者、写作原则和信息选择等方面各自存在不同的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史学 记忆 民族认同 现时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当厘清公众史学与公共史学的区别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旭东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55-58,共4页
从学术严谨性的角度讲,"公众史学"和"公共史学"这两个概念不应是可以随意互换的,其内涵定义和外延的界定都应有所区别,否则便沦为了一字之差的词汇游戏。所谓"公共史学",应当是特指美国的"Public Hi... 从学术严谨性的角度讲,"公众史学"和"公共史学"这两个概念不应是可以随意互换的,其内涵定义和外延的界定都应有所区别,否则便沦为了一字之差的词汇游戏。所谓"公共史学",应当是特指美国的"Public History",而"公众史学"客观产生及存在的历史渊源,实际上远远超越了公共史学,为此其所形成的定义不仅有别于后者,涵盖也自然是应大于后者的。当然21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公众史学在公共史学的启发下,也应进入高校历史专业的殿堂并引起专业史学家的关注和参与,从而能够成为历史学的新兴分支学科,尤其是在拥有数千年历史传统的中国。故尔,有必要对两者的区别作些探讨,予以厘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理论 公众史学 公共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建共享生态家园——绿色世界公众史学畅想 被引量:2
11
作者 梅雪芹 《鄱阳湖学刊》 2019年第2期5-11,F0002,124,共9页
在某种程度上,英国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和美国史学家唐纳德·沃斯特对所处时代的焦虑,是史家著书立说、心忧天下的反映,他们的史学实践及其蕴含的忧患意识为当下人们如何作为树立了榜样。在国际社会早就强调可持续发展、中国... 在某种程度上,英国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和美国史学家唐纳德·沃斯特对所处时代的焦虑,是史家著书立说、心忧天下的反映,他们的史学实践及其蕴含的忧患意识为当下人们如何作为树立了榜样。在国际社会早就强调可持续发展、中国已然宣布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背景下,提出"绿色公众史学"理念并筹划成立"绿色世界公众史学研究中心",可谓正当其时。这是不断思考"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之后交出的答卷,其中包括对"绿色公众史学"内涵的思考,以及对"绿色世界公众史学研究中心"工作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 绿色公众史学 绿色公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公众史学本科教育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飞 《大学教育》 2018年第4期1-5,共5页
公众史学是美国史学界为应对"职业危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史学派别,美国公众史学本科教育已经取得了较好成绩。美国经验为我国高校历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加强学科建设,增加跨专业内容,优化课程体系;采取... 公众史学是美国史学界为应对"职业危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史学派别,美国公众史学本科教育已经取得了较好成绩。美国经验为我国高校历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加强学科建设,增加跨专业内容,优化课程体系;采取鼓励措施,加强公众史学师资的培养;科学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史学 本科教育 史学专业 应用型人才 中美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史学领域的一枚闪亮“道钉”——评黄安年、李炬著《沉默道钉的足迹》
13
作者 安然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50-56,共7页
黄安年、李炬的新著《沉默道钉的足迹》是我国公众史学领域的一部杰作。公众史学包括四种含义:以美国为代表的强调公共空间的公共史学、由专业史学家为社会公众所写的通俗史学、以历史上的普通民众为写作对象的"小历史"和由... 黄安年、李炬的新著《沉默道钉的足迹》是我国公众史学领域的一部杰作。公众史学包括四种含义:以美国为代表的强调公共空间的公共史学、由专业史学家为社会公众所写的通俗史学、以历史上的普通民众为写作对象的"小历史"和由社会公众本身作为创作主体的大众史学。《足迹》一书以生动具体的呈现形式突破"小历史"的局限,以"大历史"的宽阔视角作为支撑,由专业历史学者与非专业史学爱好者良性合作,注重多种技术手段的运用和历史学公共效用的发挥,可为今后公众史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道钉” 公众史学 小历史 大众史学 公共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学公众史学培养方案刍议——以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为参照
14
作者 孟钟捷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40-44,共5页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的公众史学硕士培养项目。其特点在于模块式教学、偏重当代史、教学合作对象固定及入学要求明确。与此相比,目前中国高校最多在本科培养方案中设立了公众史学课程,而且是以讲座式教学为主。若以德国...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的公众史学硕士培养项目。其特点在于模块式教学、偏重当代史、教学合作对象固定及入学要求明确。与此相比,目前中国高校最多在本科培养方案中设立了公众史学课程,而且是以讲座式教学为主。若以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为参照,中国大学在未来的公众史学硕士培养项目上应当关注四点:推行模块式教学;重视全球史;建设稳定的教师队伍;促进项目带动教学机制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史学 模块式教学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史学视野下抗战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以重庆图书馆为例
15
作者 谭翠 《河北科技图苑》 2018年第5期22-25,共4页
公众史学提倡"做大众自己的历史"。公共图书馆是历史文化收藏、传播的重要基地,是助推"公众史学"发展的重要力量。重庆图书馆抗战文献资源建设成果显著,并采用灵活多样、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抗战历史走向大众,形成大... 公众史学提倡"做大众自己的历史"。公共图书馆是历史文化收藏、传播的重要基地,是助推"公众史学"发展的重要力量。重庆图书馆抗战文献资源建设成果显著,并采用灵活多样、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抗战历史走向大众,形成大众史观,使历史为大众服务,体现其"公众化"特色。公共图书馆应进一步吸收公共史学理论方法,深化主动服务意识,扩宽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领域,推动"公众史学"的发展,同时展现图书馆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史学 抗战文献 重庆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史学并非一种崭新的发明——李娜《公众史学研究入门》序
16
作者 王希 《世界历史评论》 2019年第1期223-233,共11页
一,历史学源远流长,在中外文化中都属于最古老的人文学科之一,公众史学则可能是历史学中最年轻的成员之一。1978年,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凯利(Robert Kelley)使用“public history”为他领导的史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命名,一个新的史学... 一,历史学源远流长,在中外文化中都属于最古老的人文学科之一,公众史学则可能是历史学中最年轻的成员之一。1978年,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凯利(Robert Kelley)使用“public history”为他领导的史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命名,一个新的史学领域从此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史学 史学领域 美国历史学 中外文化 研究生教育改革 人文学科 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史学视野中的遗址博物馆:以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钱锋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2,共6页
遗址博物馆对于中国目前的公众史学研究与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文中以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为例分析公众史学在遗址博物馆的研究基础和途径时,便凸显出其独有的研究优势:从历史遗址环境中易于追寻历史人物的心理,在历史文物中获得更... 遗址博物馆对于中国目前的公众史学研究与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文中以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为例分析公众史学在遗址博物馆的研究基础和途径时,便凸显出其独有的研究优势:从历史遗址环境中易于追寻历史人物的心理,在历史文物中获得更多的史料价值,公众参与更便捷可取,以及独特环境更易梳理口述史料等。遗址博物馆研究与实践公众史学主要通过复原与考证历史场景,辨伪与研究历史文物,推导与衡量历史表述这几个主要途径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 公众史学 传统史学 口述史料 文物辨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史学的定义及学科框架 被引量:22
18
作者 钱茂伟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0-86,共7页
学科意义上的公众史学是研究公众历史的写作及通俗传播的学问体系。实践层面的公众历史是指公众可以消化的历史作品,它可以是写公众的小历史作品,也可以是公众写的大历史作品。公众史学的学科框架主要有五个部分,即通俗史学、应用史学... 学科意义上的公众史学是研究公众历史的写作及通俗传播的学问体系。实践层面的公众历史是指公众可以消化的历史作品,它可以是写公众的小历史作品,也可以是公众写的大历史作品。公众史学的学科框架主要有五个部分,即通俗史学、应用史学、小历史书写、公众写史、口述史学。公众史学涵盖了小历史书写,这是一种适应公民社会的新史学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学 公众史学 公众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媒体与公众史学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记录 高聪慧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5-91,共7页
当下,融媒体成了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话语空间。在融媒体背景下,公众史学的表达空间得以拓展并出现多元化,公共历史书写和传播出现了及时性、多样性和融合性的特点。融媒体所具有的包容性使公共历史书写出现平等性和广泛性,历史知识的... 当下,融媒体成了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话语空间。在融媒体背景下,公众史学的表达空间得以拓展并出现多元化,公共历史书写和传播出现了及时性、多样性和融合性的特点。融媒体所具有的包容性使公共历史书写出现平等性和广泛性,历史知识的生产开始由精英史家垄断向社会化转化,公众的史学话语权在逐步加强,新的“民史”观念逐步形成。公众历史书写不断解构着原有的历史叙述框架,主流史学的历史宏大叙事和历史观念受到挑战。公众史学和融媒体的结合,正在推动着传统史学编纂形态的改变和历史学价值的重新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史学 融媒体 公共历史书写 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公众史学的本土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钱茂伟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5-22,共8页
中国公众史学学科体系的形成,有着自己的史学资源与实践活动,有自身的探索过程。当然,受到了美国公共史学学科建设思维的影响。这个探索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中国通俗史学、应用史学与美国公共史学的并立,以"大众史学"... 中国公众史学学科体系的形成,有着自己的史学资源与实践活动,有自身的探索过程。当然,受到了美国公共史学学科建设思维的影响。这个探索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中国通俗史学、应用史学与美国公共史学的并立,以"大众史学"替代"通俗史学",按"公共史学"模式建设中国的"大众史学"或"公众史学",建设名实相符的中国公众史学。中国公众史学学科的形成,是典型的立足中土、借鉴西洋。中国公众史学是中国物种,不是外来的,我们要建设的是有中国特色的公众史学学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史学 公众史学 学科化过程 中国本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