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8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实践的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被引量:1
1
作者 任勇 周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39,共19页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聚焦公共事务与公共治理问题的学科。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并逐步成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中国治理议题的丰富性和公共管...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聚焦公共事务与公共治理问题的学科。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并逐步成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中国治理议题的丰富性和公共管理实践的快速发展,公共管理学科发展需要构建自主知识体系。通过梳理可以看出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呈现出知识引进与知识创造并行、学术知识与专业知识并行以及知识传授与知识转化并行三大特点。而在未来要推进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需要将中国作为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策源地,面向中国实践,立足中国情境,讲好中国故事。具体来看就是要坚持以中国为中心、以世界为参考,注重价值与操作的平衡、传承与创新的平衡、治理与制度的平衡以及自主与非自主的平衡。同时对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评价也是检验其有效性的重要体现,而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建构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体系,并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对评价标准进行优化,以期实现面向实践的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全链条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管理学 自主知识体系 面向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盖房先烧砖:文明政治学和文明公共管理学的概念体系
2
作者 杨立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0,共20页
概念不仅是人类思维、思想活动及交流沟通的基础,而且是研究者构建和发展理论和思想的基石,甚至是学术思想精华的最集中体现和反映;概念分析则是和规范、实证分析相并列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因此,在提出文明政治学和文明公共管理学后,... 概念不仅是人类思维、思想活动及交流沟通的基础,而且是研究者构建和发展理论和思想的基石,甚至是学术思想精华的最集中体现和反映;概念分析则是和规范、实证分析相并列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因此,在提出文明政治学和文明公共管理学后,需对其概念体系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在讨论提出概念体系必要性、讨论概念定义基础上,依照文明“从哪里来”“是什么”“到哪里去”的基本逻辑,发展了包含“文明本源”“文明本身”“文明发展”为核心的文明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文明概念体系分析最基本框架。之后,在对概念体系具体阐释基础上,发展了文明政治学和文明公共管理学的核心概念体系,并讨论了概念体系发展的关键任务。研究不仅为文明政治学和文明公共管理学的发展提供简明扼要的路线图,也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新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政治学 文明公共管理学 概念 研究方法 文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话语在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构建与融入
3
作者 张晓平 吕开云 纪昌品 《高教论坛》 2024年第9期36-39,共4页
中国话语的构建及传播,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抓手。公共管理学理论知识孕生于西方公共管理实践,落实公共管理学课程思政至关重要,尤其应关注教学内容中的话语体系。可借鉴话语分析方法,引导学生从言语者、时空、目的等多个维度解构课程... 中国话语的构建及传播,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抓手。公共管理学理论知识孕生于西方公共管理实践,落实公共管理学课程思政至关重要,尤其应关注教学内容中的话语体系。可借鉴话语分析方法,引导学生从言语者、时空、目的等多个维度解构课程教学中出现的西方话语。中国话语构建是推动公共管理学扎根本土化实践的抓手,要求对公共管理学教学内容进行重构。通过提高教师的话语研究及传播能力、建立话语对话平台、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等路径,可促进中国话语在课程教学中的切实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中国话语 西方话语 话语分析 公共管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OD框架下的公共管理学博士生教育质量研究
4
作者 刘媛 付城 欧阳云玲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8-69,共12页
高等教育博士教育在招生规模持续扩大背景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回应社会关切,以公共管理学科为例,运用IPOD框架对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展开研究分析。研究发现,博士生培养存在延期严重、课程缺陷和教育过度功利化等问题。基于此,结... 高等教育博士教育在招生规模持续扩大背景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回应社会关切,以公共管理学科为例,运用IPOD框架对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展开研究分析。研究发现,博士生培养存在延期严重、课程缺陷和教育过度功利化等问题。基于此,结合实际从实施弹性学制,设置多元化毕业要求;优化课程设计,突出理论前沿和实践特色;回归教育本质,倡导正确学位观念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OD框架 博士教育 教育质量 公共管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时立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24年第4期76-77,共2页
高校公共管理学课程是为公共部门及相关单位、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岗位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的。针对当前公共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不够明确、教学方法不够多样、教学评价方法单一、教学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通过采取对课程教学内容的... 高校公共管理学课程是为公共部门及相关单位、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岗位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的。针对当前公共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不够明确、教学方法不够多样、教学评价方法单一、教学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通过采取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完善课程考核与评估制度、注重课程性实训教学改革等措施,以期在公共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中起到探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管理学 课程思政 改革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何以可能
6
作者 姜晓萍 康传彬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96,215,共15页
建构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是提升中国公共管理学学术解释力、问题解决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必然选择。本文从认知逻辑、实践逻辑、发展逻辑这三个维度,回答了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何、如何、何为等关键问题。在认知逻辑维度... 建构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是提升中国公共管理学学术解释力、问题解决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必然选择。本文从认知逻辑、实践逻辑、发展逻辑这三个维度,回答了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何、如何、何为等关键问题。在认知逻辑维度,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以关注公共性、聚焦公共组织等学科特质为基底,以主体思维、平等对话、内源驱动、本土标准等自主特色为抓手,经过知识点的结构聚合与功能耦合而形成的有机知识系统。在实践逻辑维度,通过分析我国公共管理学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的自主性成分,发现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基本存量与现实进展。在发展逻辑维度,提出打造概念群、聚焦问题域、融通逻辑链、廓清要素场等具体策略,助力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提质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公共管理学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治理时代下公共管理学课程混合式实验教育实践探索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嘉华 钟小容 黄哲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6期254-257,共4页
在当代信息技术快速迭代与政府治理形式日益多元背景下,公共管理学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脱节问题,具体表现为实践教学不足、课程内容滞后、授课形式单一。混合式教学改革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结合公共管理学课程的“线上—线... 在当代信息技术快速迭代与政府治理形式日益多元背景下,公共管理学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脱节问题,具体表现为实践教学不足、课程内容滞后、授课形式单一。混合式教学改革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结合公共管理学课程的“线上—线下”“理论—实践”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过程,介绍公共管理学在线上课程资源利用、混合式教学理念设计和课堂实施细节,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实践证明,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充分拓展课程资源内容、优化课程知识结构、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学生的公共管理基础知识素养与综合实务技能得到同步提升,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管理学 混合式教学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危机与新局
8
作者 宋雄伟 张晴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45,共11页
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在学科发展、知识增长与应用,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然而,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对于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新的知识要求。近年,尽管中国特色公共... 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在学科发展、知识增长与应用,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然而,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对于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新的知识要求。近年,尽管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的主体意识开始增强,但主体能力的提升与主体地位的获得仍然任重而道远,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依旧面临着身份飘渺化、实践空洞化、理论西方化、方法教条化、格式八股化和议题微观化的困局。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需要明确新的学科定位,建构自主概念体系,不断推动方法创新,加强学术共同体建设,在多学科交叉融通中确证学科存在的独特价值,在全球视野中讨论“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的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 学科发展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课程思政探索
9
作者 时立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4期112-115,共4页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不仅关注公共管理的规律本身,也关注在增进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公共管理过程中的价值、组织、制度、程序和技术,尤其是理论和实践、价值设定和经验验证相结合基础上的公共管理现实中的理论、...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不仅关注公共管理的规律本身,也关注在增进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公共管理过程中的价值、组织、制度、程序和技术,尤其是理论和实践、价值设定和经验验证相结合基础上的公共管理现实中的理论、实践和技术问题。新文科之新在人文精神、学科融合交叉和教育方式学习方法上,而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落实高等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实践和落脚点。以“公共管理学”课程为例,以新文科之新为指导,探索“公共管理学”课程专业内容与思政内容融合的路径和课程内容,提升“公共管理学”课程在育人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现代公共精神,重塑课程目标与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公共管理学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管理学从业人员的显性与隐性分析
10
作者 郑崇明 魏丹 《长沙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32-34,共3页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日趋显性的学科,专家、学者、乃至政府官员都侧重于公共管理过程的研究,而对公共管理学科的从业人员的研究则很少。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公共管理学从业人员的显性与隐形,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从业人员 显学 显性 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关系”与公共管理学科体系新构想
11
作者 曹堂哲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2期36-41,共6页
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在公共领域主体、关系和研究视角的三维分析框架中,最大区别是"行政关系"这一项。"行政关系"使得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等学科形成了曲折、交叠的发展历史轨迹和逻辑路径,也使... 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在公共领域主体、关系和研究视角的三维分析框架中,最大区别是"行政关系"这一项。"行政关系"使得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等学科形成了曲折、交叠的发展历史轨迹和逻辑路径,也使公共行政学作为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的通论性课程显得必要而合理。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应该综合集成各方面的专家,将通论和技术连接起来,解决关乎公共又细致入微的公共管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公共行政 公共管理 公共行政学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本科阶段公共管理学教材选用的原则
12
作者 徐莺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3年第2期144-146,共3页
选用公共管理学教材应遵循一定原则,如尊重教学惯例、有策略地从众、自编教材适度优先选用、多种公共管理学教材辅助、教材评价机制保障选用质量等。
关键词 本科阶段 公共管理学课程 公共管理学教材 选用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公共管理学前沿看城市更新的规划机制变革 被引量:22
13
作者 郭湘闽 刘漪 魏立华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2-39,共8页
以京沪穗三大城市为例,剖析了我国当前城市更新过程中政府公共干预的困境,指出政府垄断型的传统管理机制是城市更新干预失效的根源;借助公共管理学中的前沿理论,对政府主导下传统的单一秩序观进行了反思,呼吁借鉴新兴的多中心理论观点,... 以京沪穗三大城市为例,剖析了我国当前城市更新过程中政府公共干预的困境,指出政府垄断型的传统管理机制是城市更新干预失效的根源;借助公共管理学中的前沿理论,对政府主导下传统的单一秩序观进行了反思,呼吁借鉴新兴的多中心理论观点,以社区为基点建构多中心的更新规划机制;最后从强化社区规划环节、向社区下放规划管理权限等五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城市更新中基于社区的规划机制变革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管理学 城市更新 社区 规划机制 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公共管理学探新:内容、方法与趋势 被引量:137
14
作者 张书维 李纾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6,219,共30页
作为心理学与公共管理学交叉的新兴学科,行为公共管理学采用科学方法对公共管理现象与心理过程的共有部分进行研究。其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政民互动情境下的"政府行为-公民体验"双轮模型:一方面是政府公共服务与决策行为过程... 作为心理学与公共管理学交叉的新兴学科,行为公共管理学采用科学方法对公共管理现象与心理过程的共有部分进行研究。其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政民互动情境下的"政府行为-公民体验"双轮模型:一方面是政府公共服务与决策行为过程及其输出;另一方面是公民认知与情绪体验过程及其反馈。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法,包括实验室实验、调查实验和现场实验。研究趋势表现在研究主题的与时俱进,方法与技术的兼收并蓄以及"学"以致用、构建和谐政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管理学 理学 政府行为 公民体验 双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公共管理学视角下公共决策的社会许可机制:“一提两抑”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书维 申翊人 周洁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0-256,共17页
公共管理的本质是公共决策。“公共决策的社会许可”指当地民众对于公共决策的持续接受和支持程度,是公共决策合法性的基石。本研究借助“行为公共管理学”的理论视角,通过两个调查实验(N=354+354),一个现场调查(N=520),全面考察公共决... 公共管理的本质是公共决策。“公共决策的社会许可”指当地民众对于公共决策的持续接受和支持程度,是公共决策合法性的基石。本研究借助“行为公共管理学”的理论视角,通过两个调查实验(N=354+354),一个现场调查(N=520),全面考察公共决策透明(过程透明和内容透明)与社会许可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而明确这一关系的作用边界。结果发现:1)决策过程透明与内容透明正向影响社会许可;2)政府信任调节决策内容透明与社会许可的关系;3)结果依赖调节两类透明与社会许可的关系。基于这些结果,作者总结出正性的“决策透明效应”以及“谨慎的不介意”和“有选择的忽视”之双缓冲作用,即“一提两抑”,以更好地理解公共决策的社会许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公共管理学 内容透明 过程透明 政府信任 结果依赖 社会许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公共管理学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霖平 王林芳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34,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怀疑中央集权的官僚主义分配方式的效率,特别是芝加哥学派和公共选择学派对当时流行的公共部门治理理念提出了强烈的批评,导致了以高级管理学和在合同责任中运用市场机制为特征的新公共管理学的诞生。
关键词 公共管理学 高等教育 教育改革 绩效预算 合同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走向——东北大学博士生导师娄成武教授访谈 被引量:4
17
作者 娄成武 唐鑫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6,共4页
行政学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便传入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了初步发展。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被取消,直到改革开放后恢复重建。1997年纳入公共管理一级学科,行政学的发展进入新时期。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我国公共管理的研究已成绩... 行政学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便传入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了初步发展。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被取消,直到改革开放后恢复重建。1997年纳入公共管理一级学科,行政学的发展进入新时期。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我国公共管理的研究已成绩斐然,研究方法不断丰富,研究范式也越发科学。未来我国公共管理的研究应立足本土,努力创新,紧扣时代脉搏,以服务社会为根本宗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政府绩效管理、公私合作、社会政策与善治以及大数据下的政府治理等将是本学科重点关注的领域。总之,中国公共管理的发展应开展更多国际学术交流的同时努力体现自己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管理学 行政学 发展历程 未来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公共部门的界定与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范围——兼谈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关系 被引量:31
18
作者 胡象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57-562,共6页
人类社会是一个整体 ,这个整体又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个社会部门可以被区分为三大部门 :第一部门为政府组织 ,这是纯粹的公共部门 ;第二部门为工商企业 ,这是非公共部门 ;第三部门是介于政府组织与工商企业的一些部门 ,其情形非常复... 人类社会是一个整体 ,这个整体又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个社会部门可以被区分为三大部门 :第一部门为政府组织 ,这是纯粹的公共部门 ;第二部门为工商企业 ,这是非公共部门 ;第三部门是介于政府组织与工商企业的一些部门 ,其情形非常复杂 ,一般统称为第三部门。不同类型的部门具有不同的特点。从第三部门的基本特征看 ,它与第一部门具有更多的共同点 ,因此可以把第三部门看成是“准”公共部门。从广义上讲 ,公共部门应包括“纯粹的”公共部门和“准”公共部门两个部分。公共管理学不仅要研究政府组织及其管理问题 ,而且要研究第三部门的管理问题。从目前我国行政管理学研究的现状来看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范围仅仅是政府组织自身的管理及政府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因此 ,公共管理学与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学既存在着紧密联系 ,又有所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部门 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 第三部门 公共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医学”到“公共管理学”——循证决策范式的扩散 被引量:5
19
作者 杜宝贵 张慧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56-63,共8页
循证决策(Evidence-based Policymaking,EBPM)在西方的理论和实践层面均已成为焦点话题,我国循证决策相关研究则较为滞后。文章通过对国外循证决策文献的梳理,从时间、空间和研究方向三个角度,量化分析了西方循证决策研究现状,进而发现... 循证决策(Evidence-based Policymaking,EBPM)在西方的理论和实践层面均已成为焦点话题,我国循证决策相关研究则较为滞后。文章通过对国外循证决策文献的梳理,从时间、空间和研究方向三个角度,量化分析了西方循证决策研究现状,进而发现,西方循证决策范式已经开始从"医学"扩散到"公共管理学",这对我国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决策 证据 循证医学 公共管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中国的公共管理学:缘起、路径与展望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文钊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7-49,共13页
针对当前中国社会科学未来转向的讨论,我们提出以实践本土化和理论一般化为参照建构面向中国的公共管理学。这意味着要实现学科范式和实践关注的有效整合,打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处理好科学逻辑与情景逻辑之间的关系,对实践进行科学... 针对当前中国社会科学未来转向的讨论,我们提出以实践本土化和理论一般化为参照建构面向中国的公共管理学。这意味着要实现学科范式和实践关注的有效整合,打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处理好科学逻辑与情景逻辑之间的关系,对实践进行科学研究,让科学服务实践。对于公共管理学科范式而言,可以从微观、中观与宏观视角出发,以公共事务治理为主线,考虑时间因素和方法因素,建构一个基于行为、制度与秩序的统一框架,用于知识开发和积累。对于中国公共管理的重大问题而言,可以将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决策、执行和监督、顶层设计与底层创新、组织、制度和秩序、城乡治理、公平正义、大数据与政务服务等作为研究重点,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理论。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者对于中国公共管理问题研究相比,公共管理学者在理论自觉、方法科学和学术共同体建设方面仍然需要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公共管理学 科学逻辑 情景逻辑 未来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