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94篇文章
< 1 2 2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领域视野下大模型数据使用行为的著作权定性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汇 翟鹏威 《知识产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10,共17页
大模型数据使用行为著作权定性的分歧突显了学理上对该问题之本质尚缺乏统一的认知,而公共领域的研究视角有助于实现从行为合理性的主观评估向客体合法性的客观判断推进。基于大模型产业分层的考量、利益市场的可分割性以及法效果评价... 大模型数据使用行为著作权定性的分歧突显了学理上对该问题之本质尚缺乏统一的认知,而公共领域的研究视角有助于实现从行为合理性的主观评估向客体合法性的客观判断推进。基于大模型产业分层的考量、利益市场的可分割性以及法效果评价的精准化目标,其著作权定性宜在公共领域视角下实施差异化规制。大模型数据训练的真实对象系非作者价值之元知识,对其使用未造成著作权法意义上可认知的损害,其应归入公共领域范畴。但在输出端,若大模型生成内容与训练作品构成实质性相似,则助长了著作权法的逆向激励,不利于著作权对公共领域反哺价值的实现,因此应受到著作权法的严格规制。最后,大模型模仿创作风格的行为则应视情况区分其究竟属于公共领域的利用行为抑或具有不正当竞争性质的搭便车行为,以合理划定其行为的合法性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模型数据使用 著作权定性 公共领域 非作者价值 风格模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诅咒的命运?——从自由公共领域到数字公共领域
2
作者 汪行福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28-37,共10页
西方世界自18世纪以来,公共领域经历了自由公共领域、有组织的公共领域和数字化公共领域的三次转型,今天正处在数字公共领域阶段。如何看待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包容与商谈的关系可以作为理论的坐标。以参与者的包容的普遍性和意见形式... 西方世界自18世纪以来,公共领域经历了自由公共领域、有组织的公共领域和数字化公共领域的三次转型,今天正处在数字公共领域阶段。如何看待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包容与商谈的关系可以作为理论的坐标。以参与者的包容的普遍性和意见形式的说理性特征来衡量,自由的公共领域具有较强的说理性,但具有精英主义特征,劳动者和妇女被排斥在外,议题被限制在财产权和人权范围,具有典型的资产阶级性质。在组织化的公共领域中,国家和组织取代了个人成为公共领域的主要参与者,公共舆论和意见被自上而下地控制和操纵,民众虽然在法律上被赋予了参与的权利,但实际上却被剥夺了发挥作用的机会,因而它是一个弱包容和强控制的公共领域。数字公共领域时代,虽然更多的人被赋予了自我表达的机会和手段,但公共领域日益陷入了分裂和冲突,成为非理性情感和欲望表演的空间,因而是一个强包容和弱商谈的公共领域。如果说,包容性与商谈性的统一是公共领域的理想,从自由公共领域到数字公共领域的演变是否表明:公共领域参与空间的扩大必然带来其质量和品质的下降?这是我们时代面对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公共领域 组织公共领域 数字公共领域 现代性 哈贝马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公共领域的政府参与和建构:历史源流与类型分析
3
作者 邱雨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40,M0004,共14页
网络公共领域作为公共领域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形态,具有虚拟性、强交互性、群聚传播等核心特征。互联网时代技术红利不仅赋予了大众发声能量,也为政府以更为立体的角色治理网络公共领域和引导网络舆论提供了良好契机。不同于前互联网时代... 网络公共领域作为公共领域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形态,具有虚拟性、强交互性、群聚传播等核心特征。互联网时代技术红利不仅赋予了大众发声能量,也为政府以更为立体的角色治理网络公共领域和引导网络舆论提供了良好契机。不同于前互联网时代作为公共领域评判对象或交往客体的政府,在互联网时代,交往模式的革命性变化使政府在网络公共领域中成为集客体与主体角色于一体的存在。借助网络扁平化交往结构,政府可以实现对网络公共领域和网络民意的便捷调研、吸纳和回应,从而实现网络舆论引导的过程性在场;政府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空间的虚拟交往特征,发挥自身的公信力、组织力、人力等优势,建设政府主导的网络公共领域,实现对网络公共领域的“开源型”和“导流型”建构,从而实现对网络舆论更加高效和精准的主导。如果说在“规制者”角色“外部”视角之下,政府和网民形成了一种分立、紧张、非合作关系,那么,在参与者与建构者角色的“内部”视角之下,政府和网民则形成了一种同行、共建、合作关系,从而推动网络公共领域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治理 网络公共领域 政府参与 政府建构 开源型建构 导流型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工智能数据公共领域深度共享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何炼红 朱曦青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48,共16页
公共领域数据共享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平台层面数据霸权导致的共享自由缺位、资源层面数据壁垒导致的公共领域限缩、规则层面权属不清导致的共享标准模糊,对人工智能数据公共领域产生了系列负效应。人工智能数据应践行“深度共... 公共领域数据共享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平台层面数据霸权导致的共享自由缺位、资源层面数据壁垒导致的公共领域限缩、规则层面权属不清导致的共享标准模糊,对人工智能数据公共领域产生了系列负效应。人工智能数据应践行“深度共享”理念,基于平台、资源和规则三个维度,实现共享平台从单层封闭式枢纽走向多层开放式网络、资源共享方式从单一走向多维、共享规则从保守走向开放的范式转型。构建人工智能数据的公共领域深度共享机制,应以“开源”为前提,引入数据共享“FAIR原则”,采取公共领域双层共享模式,在平台层面构建角色模块式数据共享生态以实现数据共享自由,在资源层面设置数据公共领域官方标识以明确公共领域范围,在规则层面完善数据开源协议以确立数据共享标准,最终实现人工智能公共领域数据资源充裕和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数据 公共领域 深度共享 公共标识 开源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公共领域的理论基础、表现样态及建构措施——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贤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95,共6页
以自由讨论公共事务为核心指征的公共领域在网络时代发生了重要转型。这种转型不仅意味着公共领域产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而且也意味着公共领域开辟了新的发展可能。网络公共领域以公共领域的存在为前提,根据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它要... 以自由讨论公共事务为核心指征的公共领域在网络时代发生了重要转型。这种转型不仅意味着公共领域产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而且也意味着公共领域开辟了新的发展可能。网络公共领域以公共领域的存在为前提,根据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它要以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分离为出场条件,以关心普遍利益的公众为基本在场要素,以形成批判性公共舆论为表达自身的核心形式和立场态势。网络公共领域既有公众覆盖广泛、公众自由度高、舆论作用显著的优势,也有公众存在结构性缺陷、公众人格独立性缺失以及公共领域私人化和私人领域公共化的问题。要建构好网络公共领域,需要培养以信息理性、判断理性和交往理性为一体的网络公众主体理性;要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加强法治建设三方面引导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要牢牢掌握网络公共领域的理论建构权、话语主导权和工作管理权,从而促进网络公共领域发挥最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网络公共领域 哈贝马斯 网络安全 公共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领域视角下的城市社区更新实践——以成都市为例
6
作者 钟凌艳 高芙蓉 杨志杰 《住宅科技》 2024年第7期22-28,共7页
我国城市中老旧社区数量众多,社区内部社会关系复杂,城市社区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文章从公共领域的研究视角,梳理国内外城市社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并以成都中心城区老旧社区更新实践为例,建立社区发展规划和社区发展治理的解析框架;在... 我国城市中老旧社区数量众多,社区内部社会关系复杂,城市社区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文章从公共领域的研究视角,梳理国内外城市社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并以成都中心城区老旧社区更新实践为例,建立社区发展规划和社区发展治理的解析框架;在此基础上,研究社区公共资源的本底和公共设施的投入,指出公共领域的重建在当前社区更新中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最终提出公共空间营造和利益公平分配相结合的城市社区更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社区公共资源 社区更新 城市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平民阶层文学公共领域的现代性内涵
7
作者 肖四新 杨潇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89-98,111,共11页
英国平民阶层文学公共领域的价值取向主要通过构建它的文本,以及围绕文本进行的文学活动呈现出来,尤其在宪章派文学与文学活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尽管它反思与批判工业化与城市化带来的种种弊端,怀念宗法制生活,但却是内在于现代性的。... 英国平民阶层文学公共领域的价值取向主要通过构建它的文本,以及围绕文本进行的文学活动呈现出来,尤其在宪章派文学与文学活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尽管它反思与批判工业化与城市化带来的种种弊端,怀念宗法制生活,但却是内在于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工业化与城市化带来的弊端并不意味着反对现代化,而是审美现代性的体现。怀念宗法制生活也不意味着要回到过去,而是批判现在的一种方法。它在精神维度上体现出对现代性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平等、自由、民主、正义等的追求。尽管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没有实现,但它所形成的公众舆论影响了政治改革乃至社会改革,促进了社会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平民阶层文学公共领域 现代性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数字公共领域再生产研究——基于腾讯“为村”平台治理的实践考察 被引量:8
8
作者 周孟杰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81,共12页
在媒介化社会,数字平台已深度嵌入乡村社会的日常生活与政治活动之中,网络与新媒介技术为乡村提供了新的公共性参与平台,村民既可投身现实公民社会,又能共筑数字公共性。研究以实践转向为路径,采取线上参与观察和田野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在媒介化社会,数字平台已深度嵌入乡村社会的日常生活与政治活动之中,网络与新媒介技术为乡村提供了新的公共性参与平台,村民既可投身现实公民社会,又能共筑数字公共性。研究以实践转向为路径,采取线上参与观察和田野考察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乡村数字平台是如何提供传播交流与沟通的可能。在乡村媒介化场域中,多元主体采取哪些实践传播活动,重点挖掘腾讯“为村”的信息生产、社会交往与意义生成,并进一步分析腾讯“为村”平台建构了何种数字公共领域,分析其何以可能与何以维系的问题。研究发现:作为一种乡村数字平台,腾讯“为村”成为底层发声与资源嫁接的媒介平台,在传统公共空间衰落的困境下,其不仅成为一种媒介符号汇聚的意义空间,更强化了乡土社会关系的情感效能,增强了乡村公共性的再生产。腾讯“为村”塑造了一个村民公开交流、平等对话与共同合作的数字公共领域,通过线上动员、线下征召,实现了一种更有内生性行动力的实践主体。因此,“为村”平台为乡村公共性的再造提供了新的交互空间和媒介环境,从而为塑造一个全新的网络公共领域创造机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多元治理主体依托新媒介技术赋权,产生了一种“实践内生型”数字公共领域,推动了国家权力、私人权益与公共精神的协调发展,激发了村民媒介展演、情感空间再造与乡村社会秩序重建,也体现了中国乡村数字公共领域建构的非对抗性与实践性特征。在平台共建、关系共治与价值共创的过程中,返乡青年成为重要的媒介行动者,他们在各种传播实践活动中遵循着建构公共性的行动逻辑,重构乡村群体关系网络,实现乡村公共事务的互惠性合作,成为乡村数字公共领域内重要传播节点,从而建构了一个主体协同、合作互动的行动者网络空间,形成一种“国家引导—基层参与—企业协同”的三元互嵌模式。以政府、企业、乡贤为主的人与非人行动者汇聚合力,彼此交织互动博弈,经过理性沟通、相互认同、达成共识、社会实践等多个阶段之后,共同建构乡村数字公共领域,保障了公共领域的良性发展和现代转型。另外,腾讯“为村”平台基于乡村社会关系网络,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治理主体缺失、治理行动碎片化的缺陷,推动了社会协商的良好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实践范式 乡村治理 数字平台 公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版权法上的公共领域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黄汇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55,共10页
公共领域是版权法的核心,它是保证作者得以有效运用各种创作素材从而使版权的其余部分得以良好运转的工具。公共领域具有开放性、有主性、不可撤销性和程序性等特征,它以保证作者的创作为前提,但却最终以自身的不断扩大和人类社会的文... 公共领域是版权法的核心,它是保证作者得以有效运用各种创作素材从而使版权的其余部分得以良好运转的工具。公共领域具有开放性、有主性、不可撤销性和程序性等特征,它以保证作者的创作为前提,但却最终以自身的不断扩大和人类社会的文化繁衍为依归。公共领域在版权法上的生成既是历史的,更是逻辑的,没有公共领域的被承认,也就没有版权的正当性可言,因此公共领域和版权实际上是一同诞生的。公共领域不仅是一种制度存在物,它更是一种思想倾向和方法论,公共领域对版权具有评价和检视功能,它既是版权运行的重要前提,更是控制版权扩张和实现版权目的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的概念 公共领域的诞生 公共领域的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性公共领域的扩展:Web2.0时代我国网络公共领域浅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邵春霞 杨蕊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24,共9页
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公共领域往往使公共讨论流于形式,而网络媒体作为公共领域的新机制,特别是Web2.0媒体为公共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理想的论辩环境。有关热点事件的微博讨论展示出网络讨论的公共性、开放性、批判性和理性色彩,这表明... 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公共领域往往使公共讨论流于形式,而网络媒体作为公共领域的新机制,特别是Web2.0媒体为公共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理想的论辩环境。有关热点事件的微博讨论展示出网络讨论的公共性、开放性、批判性和理性色彩,这表明我国网络公共领域已初具形态。相对传统的传媒公共领域而言,这一公共领域在地域空间和议题范围上都有所扩展。尽管如此,这一公共领域仍然是局部性的,它对于我国政治民主化的推动作用仍然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新机制 网络公共领域 局部性公共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理性公众到情感公众:数字时代公共领域的理论嬗变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CSSCI 2024年第2期35-44,共10页
哈贝马斯出版于近六十年前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在政治哲学、民主理论和媒介研究等领域有着跨学科的影响。此书构建了公共领域模型,虽然其规范标准的适用性一直存在争议,但它确实经常被用来检验现存国家民主化的可能性。在数字时代... 哈贝马斯出版于近六十年前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在政治哲学、民主理论和媒介研究等领域有着跨学科的影响。此书构建了公共领域模型,虽然其规范标准的适用性一直存在争议,但它确实经常被用来检验现存国家民主化的可能性。在数字时代,经典公共领域理论的空间想象和以“分”为主的结构性特征受到极大挑战,但是数字媒体作为拉图尔意义上的技术“行动者”无疑重新引入了一种新的公共领域的可能。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我们有必要重新讨论公共领域的规范性,调整其标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媒介现实,从而有效地探讨新媒介环境如何可能在全球范围内促进新的民主实践。因此有必要厘清规范性公共领域理论所强调的结构性前提,引入“连接政治”和“情感公众”理论,用数字技术的超强“连接”取代“分离”的空间想象,并将“情感”纳入公共性的考察,以平衡自由主义对“理性”在政治生活中的绝对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数字时代 连接政治 情感公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法中公共领域的经济理性与制度反思——基于悲剧(喜剧)理论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刁佳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系统梳理悲剧(喜剧)理论可以发现:由于存在多元创新动机与非排他性激励机制,排他权利的创新激励作用有被过分夸大之嫌,公共领域之于创新的经济理性——降低交易成本、鼓励动态交互与促进正外部性外化,未能得到充分重视。科学的知识财产... 系统梳理悲剧(喜剧)理论可以发现:由于存在多元创新动机与非排他性激励机制,排他权利的创新激励作用有被过分夸大之嫌,公共领域之于创新的经济理性——降低交易成本、鼓励动态交互与促进正外部性外化,未能得到充分重视。科学的知识财产观念与制度应当重视公共领域的作用,充分利用非排他性激励机制与从宽设置知识产权豁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知识产权 悲剧(喜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视听公共领域的异化及治理路径探析
13
作者 王平 曲玥凝 惠东坡 《传媒》 CSSCI 2024年第8期71-74,共4页
网络视听公共领域是指由网络视听媒介构建的,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互动性和多样性的社会空间,其在促进社会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传播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网络视听公共领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内容低俗化、平... 网络视听公共领域是指由网络视听媒介构建的,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互动性和多样性的社会空间,其在促进社会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传播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网络视听公共领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内容低俗化、平台垄断化、用户被动化、侵权行为与版权问题频发,网络暴力与舆论失控问题突出等。这些异化现象降低了公共领域的文化品位和社会价值,影响了网络视听文化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必须加强价值引领和文化建设、完善法律制度和监管机制、优化经济技术条件和生产消费环境,推动建立全球性的治理联盟和标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视听 公共领域 异化现象 价值引领 治理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数字公共领域”的缘起、特征与实质:基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分析
14
作者 孙昊鹏 陈学明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24年第1期408-426,共19页
哈贝马斯将公共领域的媒体系统视为公开事实、反馈民意、辅助决策和实现“批判的公共性”之载体。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由于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遭到资本逻辑与政治权力支配,公共领域被“操纵的公共性”败坏。互联网和社交媒体重... 哈贝马斯将公共领域的媒体系统视为公开事实、反馈民意、辅助决策和实现“批判的公共性”之载体。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由于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遭到资本逻辑与政治权力支配,公共领域被“操纵的公共性”败坏。互联网和社交媒体重塑信息传播与公众交往的机制,使公共领域发生数字化转型。数字公共领域表面上扩大了公共性,赋予公众自主传播的权力,但也产生边界消解、交往碎片化和虚拟化的趋势。在资本主义国家,数字公共领域中的公众处于大数据技术全面监控和算法操纵之下,其自由选择受到扭曲,无法实现民主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社交媒体 数字公共领域 数字操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概念的研究路径
15
作者 陆玉胜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第4期10-13,41,共5页
哈贝马斯把公共领域描绘为与政治系统、生活世界和市民社会依次对应的"共振板"、"交往网络"和"围墙内空间"。在一定的宪法和法律框架下,公共领域与政治系统处于静止的(相对的)平衡状态;但是,当宪法和法... 哈贝马斯把公共领域描绘为与政治系统、生活世界和市民社会依次对应的"共振板"、"交往网络"和"围墙内空间"。在一定的宪法和法律框架下,公共领域与政治系统处于静止的(相对的)平衡状态;但是,当宪法和法律出现危机时,公共领域中的权威性结构便被激发、震荡起来,于是事实性与规范性之间的张力的平衡被打破,它在同政治系统的斗争中捍卫、扩张自己的权益,并且开始对平时习焉不察的宪法体系进行重新诠释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的特征 静态公共领域 动态公共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媒介化公共领域中的韧性批判
16
作者 《学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11期75-78,共4页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沙昆塔拉·巴纳吉(Shakuntala Banaji)教授带来题为“全球媒介化公共领域中的韧性批判(A Critique of Resilience in the Global Mediated Public Sphere)”的精彩讲座。近年来,巴纳吉教授致力于研究全球媒体...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沙昆塔拉·巴纳吉(Shakuntala Banaji)教授带来题为“全球媒介化公共领域中的韧性批判(A Critique of Resilience in the Global Mediated Public Sphere)”的精彩讲座。近年来,巴纳吉教授致力于研究全球媒体空间内虚假信息、错误信息及假新闻的复杂议题,并深入剖析了这些媒体内容在公共领域内广泛传播可能对公众认知框架与行为模式造成的潜在影响。她以敏锐的洞察力持续关注着民主、互联网、社交媒体和公民参与等问题。在讲座中,巴纳吉教授分享了她在该领域的深刻见解与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化 社交媒体 假新闻 全球媒体 巴纳 认知框架 错误信息 公共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教学维度的《文明小史》与公共领域融合的话语研究
17
作者 刘正阳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3-86,共4页
李伯元的《文明小史》作为一部被诸多晚清小说研究者提及的作品,蕴含着较多值得分析的文化价值;而公共领域研究作为一项跨学科的知识场域,为《文明小史》的解读提供了一种全新维度。如能将这样一部具有新锐书写呈现的小说,成功融入小说... 李伯元的《文明小史》作为一部被诸多晚清小说研究者提及的作品,蕴含着较多值得分析的文化价值;而公共领域研究作为一项跨学科的知识场域,为《文明小史》的解读提供了一种全新维度。如能将这样一部具有新锐书写呈现的小说,成功融入小说史讲授与文化传播过程中,对创新教师知识传授与学生文学接受层面,将起到示范效果;对文学教育范式革新,亦将助益良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小说 公共领域 上海 近代转型 文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公共领域到公共情感:数字时代公共生活的情感转向
18
作者 郝强 温家轩 《公共艺术》 2024年第3期10-14,共5页
本文探讨了从传统公共领域到数字时代公众情感的演变,以及情感计算和算法文化如何重塑公共情感和公共领域的未来。通过对哈贝马斯、阿伦特和桑内特的“公共领域”概念的分析,揭示了情感在塑造公共议题和社会凝聚力中的复杂角色。随着数... 本文探讨了从传统公共领域到数字时代公众情感的演变,以及情感计算和算法文化如何重塑公共情感和公共领域的未来。通过对哈贝马斯、阿伦特和桑内特的“公共领域”概念的分析,揭示了情感在塑造公共议题和社会凝聚力中的复杂角色。随着数字媒体的兴起,“情感公众”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的广泛参与并建立情感联结,拓展了传统公共领域的边界,情感计算和算法技术的出现对个体情感表达和公共情感空间也产生了新的影响。如何在保持公共讨论理性的同时,充分利用情感的积极作用,找回反思性情感,已成为当下人们不可回避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公共情感 情感公众 情感计算
原文传递
传播与场所:中国现代文学中文学公共领域的两个维度
19
作者 王唯州 《社科纵横》 2024年第4期136-146,共11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谱系中,文学公共领域研究这一术语由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初提,原指公共领域的过渡阶段,后续却激发了深厚的文学内涵,与中国现代文学发生了丰富的内在勾连。这说明在作家作品研究之外,也可从文学公...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谱系中,文学公共领域研究这一术语由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初提,原指公共领域的过渡阶段,后续却激发了深厚的文学内涵,与中国现代文学发生了丰富的内在勾连。这说明在作家作品研究之外,也可从文学公共领域的传播和场所两个维度挖掘中国现代文学的材料和新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公共领域 传播 场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公共领域品牌化的理想与现实——基于“上海发布”抖音评论区的文本分析
20
作者 陆烨杰 《艺术科技》 2024年第7期159-161,216,共4页
目的:作为中国特大城市治理与发展的先锋,上海很早就开始了政务新媒体的布局,先后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开设了以“上海发布”为核心的一系列政务新媒体账号,形成利于网民参与城市公共治理的议题型网络公共领域。文章对“上海发布”... 目的:作为中国特大城市治理与发展的先锋,上海很早就开始了政务新媒体的布局,先后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开设了以“上海发布”为核心的一系列政务新媒体账号,形成利于网民参与城市公共治理的议题型网络公共领域。文章对“上海发布”抖音评论区文本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政务新媒体账号在网络公共领域呈现的特性,以及实现品牌化以反哺城市品牌建设的可能性。方法:文章从达尔格伦提出的公共领域研究的结构、表征与互动分析框架入手,使用质化分析软件Nvivo11,对“上海发布”抖音账号中有关防疫政策议题的评论区文本进行编码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以特定政策议题为主题,政务短视频账号评论区具有鲜明的网络公共领域特征。相关议题通常由官方发布内容衍生而来,具有高度的集中性和强互动性,并且感性意见多于理性建议。结论:以“上海发布”为代表的政务短视频账号评论区能聚集起大量网络公众的观点讨论,存在现实地形成网络公共领域品牌的可能性,是网络公共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和促进城市公共治理的现实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公共领域 品牌化 “上海发布” 短视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