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下肢力量和无氧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周志雄 张凡 季钢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3-47,共5页
为了探讨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下肢肌力和无氧能力,对11名我国男子优秀公路自行车运动员进行体能测试。运用Wingate方案进行无氧能力测试,采用等速力量测试仪对运动员膝关节力量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自行车运动员膝关节伸肌群在70... 为了探讨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下肢肌力和无氧能力,对11名我国男子优秀公路自行车运动员进行体能测试。运用Wingate方案进行无氧能力测试,采用等速力量测试仪对运动员膝关节力量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自行车运动员膝关节伸肌群在70°的等长收缩所产生的峰力矩为(231.91±44.70)N·m,平均无氧功率为(825.90±116.90)W,无氧功峰值功率为(1231.91±283.29)W。膝关节肌群力量与无氧能力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r=0.612-0.912,P〈0.05或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自行车运动 下肢力量 无氧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优秀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无氧能力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康凯 刘元田 《山东体育科技》 2003年第4期1-2,共2页
为了解我国优秀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无氧能力的特征,本研究采用Wingate无氧试验法对10名现役国家男子公路自行车队队员进行了无氧能力测试。研究发现我国优秀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无氧能力偏低,提示应重视无氧能力的训练。
关键词 自行车运动 公路自行车运动 无氧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2260m)女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通气无氧阈、乳酸阈和最大氧耗量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俊民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3期247-249,共3页
采用实验室递增负荷运动试验和运动现场血乳酸的测定,研究了高原(2260m)女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通气无氧阈、乳酸阈及最大氧耗量。结果发现,通气无氧阈时的氧耗量为2.03l/min,功率为131.4W;乳酸阈(以运动速... 采用实验室递增负荷运动试验和运动现场血乳酸的测定,研究了高原(2260m)女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通气无氧阈、乳酸阈及最大氧耗量。结果发现,通气无氧阈时的氧耗量为2.03l/min,功率为131.4W;乳酸阈(以运动速度表示)为33.0km/h。通气无氧阈时对应的心率(137次/min)低于乳酸阈的心率(153次/min)。最大氧耗量的绝对值(2.8l/min)和相对值(47.4ml/kg.min)分别比平原运动员低22.2%和22.9%,但与平原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的测试值(2.8l/min)比较,高原与平原运动员最大氧耗量的差异消失。在相同氧耗量(2.8l/min)条件下运动时,高原运动员完成的功率(251W)低于平原运动员(274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自行车运动 通气无氧阈 乳酸阈 最大氧耗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公路自行车运动成绩与身体机能的灰色关联研究
4
作者 张桂忠 张宏帅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61-64,86,共5页
研究目的:探索大学生公路自行车运动成绩与三个方面身体机能(或状态)的关联情况,以期为大学生公路自行车运动的训练和比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方法:记录内蒙古师范大学公路自行车队队员(N=6)环青海湖比赛不同赛段的成绩。赛前完成运... 研究目的:探索大学生公路自行车运动成绩与三个方面身体机能(或状态)的关联情况,以期为大学生公路自行车运动的训练和比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方法:记录内蒙古师范大学公路自行车队队员(N=6)环青海湖比赛不同赛段的成绩。赛前完成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指标的测试,包括疲劳程度、CNS机能和HPA轴功能水平以及相对最大摄氧量、无氧阈心率、无氧功等。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建模软件(7.0)进行数据处理。结论:从机体能量供应的角度看,无氧阈心率与其所反映的机体有氧供能能力是大学生公路自行车各赛段比赛成绩的首要因素,其它机能能力的相对重要性因赛段不同而不同。在调节机能方面,各赛段比赛中HPA轴的调控均占主要地位,CNS机能位居其次。综合考察机体代谢供能、机能调节和全身机能状态三方面因素,不同机能(或状态)在各赛段比赛中的相对重要性各异,其中HPA轴的调控作用和机体的应激水平主导了大学生公路自行车的运动能力,是运动员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公路自行车运动 比赛成绩 身体机能 灰色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公路自行车运动职业化的优势和劣势因素分析
5
作者 周晓丽 马小明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2期97-101,共5页
本研究以中国公路自行车运动职业化为对象,采用经济学中比较成熟的SWOT分析方法,从竞技运动职业化发展的角度,对公路自行车运动职业化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优势因素、劣势因素以及所面临的机会因素与威胁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 本研究以中国公路自行车运动职业化为对象,采用经济学中比较成熟的SWOT分析方法,从竞技运动职业化发展的角度,对公路自行车运动职业化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优势因素、劣势因素以及所面临的机会因素与威胁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及建议,以期促进中国公路自行车职业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自行车运动 职业化 SWOT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子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运动员蛋白质摄入和体内氮平衡关系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谢朝晖 王鸽 +1 位作者 刘富 段立公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6-428,共3页
对11名15岁的男子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和10名同性别同年龄段的普通青少年进行膳食调查和氮平衡测定,初步分析男子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营养状况和蛋白质摄入量。结果发现,运动员组和对照组均存在能量摄入不足;脂肪摄入比例正常,... 对11名15岁的男子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和10名同性别同年龄段的普通青少年进行膳食调查和氮平衡测定,初步分析男子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营养状况和蛋白质摄入量。结果发现,运动员组和对照组均存在能量摄入不足;脂肪摄入比例正常,但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失调,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偏低;钙、镁、铁、锌、铜、维生素D、维生素C、维生素E和总纤维素摄入不足。运动员组蛋白质摄入量在每日每公斤体重1.6g以上时可以保持正氮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调查 蛋白质摄入 氮平衡 男子青少年 公路自行车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急性低氧运动时脑氧饱和度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徐飞 马国东 李岳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目的:通过近红外光谱学技术观察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急性低氧运动时脑氧饱和度变化特征,以期为该项目科学化训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交叉设计,15名优秀公路赛自行车运动员(9男6女)于常氧和急性低氧环境下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运动过程... 目的:通过近红外光谱学技术观察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急性低氧运动时脑氧饱和度变化特征,以期为该项目科学化训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交叉设计,15名优秀公路赛自行车运动员(9男6女)于常氧和急性低氧环境下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运动过程中连续监测其通气功能、动脉血氧饱和度和脑组织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1)运动员低氧下出现无氧阈和最大摄氧量时对应的通气指标和血氧饱和度都显著低于常氧对应值。(2)低氧下,从开始运动到力竭时脑氧饱和度呈△[O:Hb]降低、△[HHb]和△[THb]升高的趋势。在25%、50%、75%和100%相对功率等级时,△[O2Hb]和A[THb]显著低于常氧值,△[HHb]显著高于常氧值。A[THb]在75%~100%最大功率阶段,脑氧变化较小。(3)低氧下,相对功率和绝对功率对应的脑氧饱和度都显著大于常氧对应值。结论:自行车运动员常氧运动时脑氧饱和度在50%~75%最大功率区间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低氧下脑氧饱和度显著降低。低氧时相对运动强度变大、运动低氧血症(EIAH)和通气不足可能是脑氧显著降低的直接原因。故提高自行车运动员低氧通气反应有利于提高其脑氧饱和度,从而提高其有氧能力和运动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低氧运动 公路自行车运动 近红外光谱学技术 脑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子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蛋白质摄入和体内氮平衡关系研究
8
作者 谢朝晖 王鸽 +1 位作者 刘富 段立公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96-100,共5页
蛋白质摄取在青少年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运动员,蛋白质的补充不仅要满足其自身发育的需要,还要满足运动训练对蛋白质的额外需求.本研究通过对11名15岁青少年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和10名普通同年龄段的青... 蛋白质摄取在青少年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运动员,蛋白质的补充不仅要满足其自身发育的需要,还要满足运动训练对蛋白质的额外需求.本研究通过对11名15岁青少年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和10名普通同年龄段的青少年日常生活的膳食调查并测定氮平衡,一方面初步分析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日常营养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对尿氮的分析,确定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日常蛋白质摄取量.研究中发现,运动员组和对照组均存在日常能量摄入不足的情况.脂类物质摄取比例正常,但是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摄取比例失调,不饱和脂肪酸摄取比例偏低.两组均存在钙、镁、铁、锌、铜、维生素D、维生素C、维生素E和总纤维素摄入不足的情况.通过对尿氮的分析,我们发现当运动员组每日蛋白质摄取量在1.6 g以上时可以保持正氮平衡.但是由于总能量摄取不足,因此一方面要提高运动员组糖原物质的补充,另一方面要增加蛋白质的摄取量,每日摄取的蛋白质量应该高于1.6 g/kg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补充 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运动 氮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冷冻疗法对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后疲劳恢复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娜 张春航 《辽宁体育科技》 2018年第3期51-53,67,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以辽宁省14名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身体机能指标和运动能力进行测试,研究全身冷冻疗法对运动后运动员身体机能恢复、运动疲劳消除和运动能力提高的作用,为今后运动员提高训练质量和获得良好竞技...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以辽宁省14名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身体机能指标和运动能力进行测试,研究全身冷冻疗法对运动后运动员身体机能恢复、运动疲劳消除和运动能力提高的作用,为今后运动员提高训练质量和获得良好竞技状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冷冻疗法 公路自行车运动 疲劳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女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冬训前后有氧代谢能力的评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春航 《辽宁体育科技》 2019年第4期44-47,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对辽宁省女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冬训前后的有氧代谢能力进行跟踪检测,旨在了解冬训的有氧能力训练效果,以期为今后的科学训练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女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冬训前后,最大通气量、最大心率、最大呼吸...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对辽宁省女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冬训前后的有氧代谢能力进行跟踪检测,旨在了解冬训的有氧能力训练效果,以期为今后的科学训练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女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冬训前后,最大通气量、最大心率、最大呼吸商、通气无氧阈及通气无氧阈心率等有氧能力指标均有显著提高,最大摄氧量虽冬训前后相比差异不显著,但值有所升高,提示冬训对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公路自行车运动 冬训 有氧代谢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周加压抗阻训练对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和冲刺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一丹 屈成刚 《辽宁体育科技》 2022年第5期63-69,共7页
目的:分析4周加压抗阻训练对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和冲刺能力的影响。方法:以12名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6人,进行为期4周、每周2次的训练干预,分别进行半蹲、硬拉、臀冲、卧蹬和跳箱训练,加压组... 目的:分析4周加压抗阻训练对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和冲刺能力的影响。方法:以12名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6人,进行为期4周、每周2次的训练干预,分别进行半蹲、硬拉、臀冲、卧蹬和跳箱训练,加压组在进行深蹲训练时采用40%1RM负荷加压抗阻训练,对照组采用75%1RM负荷传统抗阻训练,在训练干预前后分别进行等速肌力、半蹲1RM、15s冲刺测试。结果:(1)训练后两组运动员在角速度为60°/s时,左右两侧髋关节、膝关节屈曲和伸展峰值力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加压组训练后右髋伸展、左髋伸展、左髋屈曲、右膝伸展、左膝伸展以及对照组左、右膝伸展峰值力矩均较训练前呈显著性增长(P<0.05);训练后两组运动员在角速度为240°/s时,左右两侧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伸展峰值力矩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加压组训练后右髋伸展、左髋伸展、右膝伸展和左膝伸展峰值力矩均较训练前有显著性增长(P<0.05)。(2)训练后两组运动员半蹲1RM均有一定的增长,加压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且加压组较训练前呈显著性差异(P<0.05)。(3)加压组峰值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峰值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均较训练前有所增长,且峰值功率较训练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4周加压抗阻训练可明显改善公路自行车运动员髋关节和膝关节的最大伸展力量和下肢伸肌群的爆发力,其训练效果优于传统大负荷抗阻训练;4周加压抗阻训练在增强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爆发力素质和骑行冲刺能力方面比传统大负荷抗阻训练效果更好,对运动员无氧耐力水平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训练 公路自行车运动 下肢力量 冲刺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重振动训练对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下肢力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娜 《辽宁体育科技》 2023年第6期63-68,共6页
目的:探讨为期6周的负重振动训练对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下肢力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名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负重力量训练,实验组采用负重振动训练,训练共持续6周,每周3次,每次60min。... 目的:探讨为期6周的负重振动训练对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下肢力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名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负重力量训练,实验组采用负重振动训练,训练共持续6周,每周3次,每次60min。分别在实验前后对所有运动员进行下肢等速肌力和下蹲跳(CMJ)测试,分析比较实验前后两组运动员下肢力量的提高情况。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运动员等速肌力和CMJ测试在实验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6周的不同训练干预,在等速肌力测试60°/s时,接受负重振动训练的实验组公路自行车运动员髋关节、膝关节屈肌群和伸肌群峰值力矩以及踝关节的跖屈和背屈肌群峰值力矩均有显著提高(P<0.05),并且显著优于采用传统负重训练的对照组运动员(P<0.05);在180°/s等速肌力测试时,实验组运动员髋关节、膝关节的屈肌群和伸肌群峰值力矩显著提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踝关节的跖屈和背屈肌群峰值力矩提高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不显著(P>0.05),但提高幅度要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运动员负重振动训练后CMJ成绩有了显著提高(P<0.05),并且显著高于对照组运动员(P<0.05)。结论:6周的负重振动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下肢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爆发力,并且训练效果要优于传统负重力量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训练 公路自行车运动 下肢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运动员速度力量耐力素质的训练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树生 《新校园(上旬刊)》 2010年第5期131-131,140,共2页
公路自行车运动属周期性体能类项目,从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看,影响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是运动技术与运动员的体能水平。良好的专项体能是提高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技战术水平和专项成绩的基础,也是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承受高... 公路自行车运动属周期性体能类项目,从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看,影响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是运动技术与运动员的体能水平。良好的专项体能是提高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技战术水平和专项成绩的基础,也是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承受高强度负荷训练和比赛的重要保障。速度力量耐力素质是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专项体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运动技术完善的程度,运动水平越高,要求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素质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自行车运动 速度力量 耐力素质 负荷训练 青少年 竞技能力结构 体能水平 运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功能性动作筛查结果及纠正训练效果分析
14
作者 张娜 《辽宁体育科技》 2023年第1期110-115,共6页
选取18名辽宁省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FMS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设计功能性动作纠正训练方法,最后分析8周纠正训练后运动员FMS测试结果变化情况,旨在为公路自行车运动员预防运动损伤和改善运动表现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公路自... 选取18名辽宁省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FMS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设计功能性动作纠正训练方法,最后分析8周纠正训练后运动员FMS测试结果变化情况,旨在为公路自行车运动员预防运动损伤和改善运动表现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在纠正训练前FMS总分低于14分,存在损伤高风险;其中深蹲、肩部灵活性和躯干旋转稳定性三项测试得分偏低,躯干稳定俯卧撑得分最高。主要存在问题为踝关节背屈灵活性不足,下肢后侧肌肉紧张伸展性差,肩部灵活性差,多个维度上整体核心区域的稳定性控制能力和身体协调性一般。针对公路自行车运动员FMS测试结果制定功能性纠正训练方案,纠正训练干预后,公路自行车运动员FMS总分有显著提高,且得分高于14分,损伤风险降低;有效提高了运动员的灵活性、稳定性和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改善了运动员的动作质量,降低了运动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动作筛查 公路自行车运动 纠正训练 运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优秀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肌纤维组成的研究
15
作者 贺长乐 《中国体育教练员》 1994年第3期26-28,共3页
公路自行车运动是典型的速耐项目。其比赛距离、时间,要求运动员须具备超众的耐力。国外报道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以慢肌稍占优势为特征,与田径的中长跑运动员肌纤维组成相近。
关键词 自行车运动 公路自行车运动 中长跑运动 慢肌 耐力训练 运动成绩 无氧能力 个人项目 国家集训队 团体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方法研究
16
作者 吴生君 《青海体育科技》 2022年第1期27-30,共4页
本文通过文献法、访谈法等对我国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下肢力量训练进行研究总结,有效整合运动员训练经验及下肢力量训练成果,研究适用于实践训练的下肢力量训练方法,旨在为一步提高我国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科学化训练水平,提升比赛成绩提... 本文通过文献法、访谈法等对我国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下肢力量训练进行研究总结,有效整合运动员训练经验及下肢力量训练成果,研究适用于实践训练的下肢力量训练方法,旨在为一步提高我国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科学化训练水平,提升比赛成绩提供指导依据。研究发现我国公路自行车运动由于起步晚,教练员及运动员对力量训练尤其是下肢专项力量的训练存在重视程度不足、认知不清等问题。因此,要提升公路自行车运动水平,首先运动要和教练员要重视下肢力量训练,并结合核心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最大力量及爆发力量进行针对性、科学化的训练。教练员应针对运动员个体化差异制定有个性化的专项力量训练内容,并做到循序渐进。同时,下肢力量的训练要与专项密切结合,训练强度要接近专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自行车运动 下肢力量 训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正确的骑行姿势
17
作者 靳义兵 《少年体育训练》 2003年第6期42-42,共1页
随着我国自行车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行车运动越来越重视。无论场地项目还是山地项目,都是以公路训练为基础。然而在公路训练中技术训练是主要因素,骑行姿势的好坏直接影响训练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青少年运动员掌握正确的骑行姿势... 随着我国自行车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行车运动越来越重视。无论场地项目还是山地项目,都是以公路训练为基础。然而在公路训练中技术训练是主要因素,骑行姿势的好坏直接影响训练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青少年运动员掌握正确的骑行姿势更为重要。那么如何掌握正确的骑行姿势技术呢?下面我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行姿势 公路自行车运动 青少年运动 技术训练 运动水平 训练水平 直接影响 踏蹬 主要因素 膝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急性运动外伤
18
《中国体育科技》 1977年第Z4期14-18,共5页
公路自行车项目运动强度大,坡陡弯道多,速度快,路面复杂,是较容易发生外伤的运动项目。为保证第三届全运会自行车比赛的顺利进行,我们对参加比赛的工7个省市代表队184名运动员进行了体格检查,并对比赛中发生的外伤进行了急救和观察。为... 公路自行车项目运动强度大,坡陡弯道多,速度快,路面复杂,是较容易发生外伤的运动项目。为保证第三届全运会自行车比赛的顺利进行,我们对参加比赛的工7个省市代表队184名运动员进行了体格检查,并对比赛中发生的外伤进行了急救和观察。为了今后更好地开展公路自行车运动,现将收集的资料予以总结,供运动员、教练、有关人员和运动医学工作者参考。资料分析 (一)一般资料: 自75年8月26日至9月6日共检查运动员184人,计男运动员93人,女运动员91人。其中,除一部分人从事本项运动才1~2月,一部分人记载不详外,有外伤史的共114人,其中男运动员56人,女运动员58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自行车运动 运动 急性外伤 全运会 颅脑损伤 脑出血 脑震荡 体格检查 运动 运动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急性低氧运动时肌氧饱和度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飞 马国东 李岳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60,65,共6页
目的:研究高水平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急性低氧运动时肌氧饱和度特征。方法:采用交叉设计,通过无损近红外光谱学技术(NIRS)连续监测17名优秀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常氧和低氧(模拟3 200 m,FIO2~14.0%)急性递增负荷运动时肌氧饱和度、心肺功能及... 目的:研究高水平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急性低氧运动时肌氧饱和度特征。方法:采用交叉设计,通过无损近红外光谱学技术(NIRS)连续监测17名优秀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常氧和低氧(模拟3 200 m,FIO2~14.0%)急性递增负荷运动时肌氧饱和度、心肺功能及通气指标的变化。结果:1)在4个不同功率等级低氧Δ[O2Hb]均显著高于常氧对应值,Δ[HHb]在50%、75%和100%最大功率时均显著低于常氧对应值,而Δ[THb]在各相对功率等级时无显著性差异。2)低氧时通气无氧阈(VT)和最大摄氧量(.VO2max)对应的HR、SpO2和Power皆显著低于常氧对应值。低氧时VT和.VO2max对应的低氧通气指标(V.E/V.O2、.VE/V.CO2)皆显著高于常氧对照值。结论:反映心血管系统与肌肉代谢耦联的低氧通气反应(HVR)是肌氧饱和度变化的基础,是肌氧饱和度反映肌肉代谢疲劳的重要生理机制。而提高运动员高原低氧时的HVR是提高其耐缺氧能力的基础,是进而提高有氧能力和运动成绩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自行车运动 急性低氧运动 近红外光谱学技术 肌氧饱和度 低氧通气反应
原文传递
自行车运动员公路训练中补液对血液与尿液中水合状态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莉莉 武桂新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在热环境下进行公路训练时,观察运动员血液与尿液中水合状态指标的变化,研究液体补充对运动员机体水合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9名自行车运动员进行2次试验,2次试验的间隔为2周。第1次运动员参加正常的公路训练(训练时间150min,路程... 目的:在热环境下进行公路训练时,观察运动员血液与尿液中水合状态指标的变化,研究液体补充对运动员机体水合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9名自行车运动员进行2次试验,2次试验的间隔为2周。第1次运动员参加正常的公路训练(训练时间150min,路程为100km),在训练中不允许补液。第2次参加相同的训练,但在训练中允许补液。在训练前、训练后0.5h以及训练后6h,称量体重收集血样和尿样,测试血浆渗透压(Posm)、尿渗透压(U-osm)和尿比重(Usg)。训练后的6h之内,可自由补充水分和进食。结果:不补液时,训练后0.5h运动员平均脱水2.71±1.15%。和训练前相比,训练后0.5h的Posm(P=0.004<0.05)和Uosm(P=0.035<0.05)都显著上升,Usg值也上升但没有显著性。训练后6h,Posm下降,而Uosm和Usg上升,Uosm和训练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8<0.05)。补液组的运动员训练后0.5h平均脱水0.95±0.51%。和训练前相比,训练后0.5h Posm、Uosm和Usg值虽都有上升,但都没有显著性差异。训练后6h Posm值低于训练前,而Uosm和Usg则继续升高。结论:(1)在运动员训练中Posm是监控运动员机体水合状态的灵敏指标;(2)训练前后运动员的体重差异也是反映运动员身体水合状态变化的简单实用指标;(3)摄入含电解质食物后的尿液指标(Uosm、Usg)不能反映运动员身体水合状态的变化;(4)一旦发生运动脱水,在6h内自由补液不能恢复到正常的水合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自行车运动 训练 补液 水合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