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2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发泡聚丙烯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唐婧 程鹏飞 +1 位作者 慕雪梅 李广全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66,72,共7页
综述了微发泡聚丙烯(PP)制备中常用的化学发泡剂和物理发泡剂,以及近几年有关微发泡PP共混改性用无机填料和有机填料对其发泡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经共混改性的微发泡PP泡孔直径为1~100μm,泡孔密度达1×10^(10)个/cm^(3)。分析... 综述了微发泡聚丙烯(PP)制备中常用的化学发泡剂和物理发泡剂,以及近几年有关微发泡PP共混改性用无机填料和有机填料对其发泡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经共混改性的微发泡PP泡孔直径为1~100μm,泡孔密度达1×10^(10)个/cm^(3)。分析了微发泡PP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以进一步促进新产品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发泡聚丙烯 发泡剂 共混改性 无机填料 有机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复合材料共混改性研究及应用进展
2
作者 崔豹 杨建军 +3 位作者 吴庆云 吴明元 张建安 刘久逸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9-136,共8页
对可降解材料、纳米材料和聚氨酯等对聚乳酸(PLA)的改性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应用领域进行了归纳,最后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聚乳酸 共混改性 可生物降解 纳米填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TPU的共混改性及其超临界发泡行为特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闫文飞 高海隆 +4 位作者 陈君荣 王汉杰 谈敦旭 张璇 张炫辉 《中国皮革》 CAS 2024年第8期69-72,77,共5页
以聚酯型和聚醚型不同类型热塑性聚氨酯(TPU)为考察对象,通过共混改性并采用超临界发泡技术制备了鞋用TPU复合发泡材料。研究了不同共混比例对复合材料官能团结构、熔体流动性,以及复合发泡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构、密度和发泡倍率的影响。... 以聚酯型和聚醚型不同类型热塑性聚氨酯(TPU)为考察对象,通过共混改性并采用超临界发泡技术制备了鞋用TPU复合发泡材料。研究了不同共混比例对复合材料官能团结构、熔体流动性,以及复合发泡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构、密度和发泡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TPU共混后化学结构并未发生明显变化;随着聚醚TPU比例的增加,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略有降低,但其熔融指数提高;复合发泡材料泡孔为闭孔结构且孔径先增大后缩小并趋于均匀,密度先减小后增加,发泡倍率先增加后减小。当聚酯TPU与聚醚TPU共混比例为30∶70时,复合发泡材料密度最轻且达到0.132 g/cm^(3),发泡倍率最大且达到9.86倍。聚酯TPU与聚醚TPU二者在超临界发泡成型时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氨酯 超临界发泡 共混改性 复合发泡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螺杆挤出机共混改性工艺对高温尼龙基LED支架材料填料硅灰石分散的影响及改善
4
作者 王亚溪 赵智源 黄国栋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7-162,共6页
为了解决高温尼龙(PPA)基发光二极管(LED)支架材料共混改性过程中出现的力学性能偏低及注塑成型过程中频繁堵塞进胶口导致成型制件缺胶的问题,研究了双螺杆挤出机螺杆组合、双螺杆侧喂机关键尺寸参数对产品力学性能和硅灰石分散性的影响... 为了解决高温尼龙(PPA)基发光二极管(LED)支架材料共混改性过程中出现的力学性能偏低及注塑成型过程中频繁堵塞进胶口导致成型制件缺胶的问题,研究了双螺杆挤出机螺杆组合、双螺杆侧喂机关键尺寸参数对产品力学性能和硅灰石分散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产品中是否含有硅灰石团聚体对注塑成型过程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使用偏心结构的三头啮合块分散混合硅灰石和使用低外内径比、与主机螺杆间隙大的双螺杆侧喂机喂送硅灰石,均会造成硅灰石在共混改性过程中承受机械挤压形成团聚体,使产品拉伸强度由79.9 MPa下降至最低52.2 MPa,弯曲强度由147.1 MPa下降至最低105.6 MPa,并造成产品在注塑成型过程中频繁堵进胶口,使注塑成型缺胶率大幅上升的严重异常。而在共混改性过程中,使用双头啮合块替换偏心结构的三头啮合块分散混合硅灰石,并使用喂料能力更强的双螺杆侧喂机(高外内径比,与主机螺杆间隙更小)喂送硅灰石,可以有效解决该产品因硅灰石团聚导致的力学性能偏低和注塑成型频繁缺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螺杆挤出 高温尼龙 发光二极管支架材料 硅灰石 共混改性 注塑成型 缺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磷酸铝的形貌可控制备及其共混改性
5
作者 崔萍 王明 陈玉娴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53-56,共4页
通过“多相界面反应技术+微波陈化”制备了次磷酸铝(AHP),并采用纳米氢氧化镁(nano-MH)对AHP进行了表面改性,对复合阻燃材料(AHP@MH)的阻燃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添加剂体系为“STAC+PEG6000”,陈化方式为微波陈化800 W、... 通过“多相界面反应技术+微波陈化”制备了次磷酸铝(AHP),并采用纳米氢氧化镁(nano-MH)对AHP进行了表面改性,对复合阻燃材料(AHP@MH)的阻燃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添加剂体系为“STAC+PEG6000”,陈化方式为微波陈化800 W、1 min时,所得AHP形貌由无规形貌发展为鳞片堆积球形形貌,一次粒径仅为600 nm;通过纳米氢氧化镁对次磷酸铝的共混改性,可实现对次磷酸铝的表面改性和进一步超细化改性处理,实验收率为93.15%,产物粒径为5~10μm;AHP@MH添加量为白料质量的15%时,材料的极限氧指数已达30,阻燃性能可达V0级,且阻燃测试阶段未出现熔滴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剂 形貌可控 共混改性 次磷酸铝 氢氧化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变压器用共混改性密封胶制备及密封性能试验
6
作者 李滔 毛兴 《粘接》 CAS 2024年第12期21-24,共4页
为加强硅橡胶材料的密封性能,试验主要以硅橡胶与氟橡胶共混,制备一种变压器用的密封胶材料,并研究材料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适量的氟橡胶与硅橡胶共混改性,制备的密封胶材料硫化特性良好,气密性、耐油性、强度以及耐老化性能提高;当混入... 为加强硅橡胶材料的密封性能,试验主要以硅橡胶与氟橡胶共混,制备一种变压器用的密封胶材料,并研究材料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适量的氟橡胶与硅橡胶共混改性,制备的密封胶材料硫化特性良好,气密性、耐油性、强度以及耐老化性能提高;当混入40%氟橡胶时,密封胶材料的气体渗透系数下降51.9%,耐油体积变化率下降42.7%,拉伸强度保持率增加33.6%;本试验选择以24%氟橡胶混入硅橡胶,此时,材料在老化前后的拉伸强度分别为8.26、4.12 MPa,增幅分别为11.5%、60.3%,且在老化后的断裂伸长率超过60%,气密性和耐油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氟橡胶 密封性能 共混改性材料 气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共混改性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6
7
作者 李蕴能 孟丽萍 +1 位作者 王德禧 颜发清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1-54,共4页
概述国内外改性聚丙烯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以共聚丙烯为基础料的共聚共混改性研究的最新成果,包括用21种不同牌号乙丙橡胶对聚丙烯增韧的效果,并介绍用质量分数2%~10%三元乙丙橡胶增韧的超高韧性聚丙烯合金和滑石粉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 概述国内外改性聚丙烯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以共聚丙烯为基础料的共聚共混改性研究的最新成果,包括用21种不同牌号乙丙橡胶对聚丙烯增韧的效果,并介绍用质量分数2%~10%三元乙丙橡胶增韧的超高韧性聚丙烯合金和滑石粉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等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共混改性 增韧 改性 滑石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亚丙酯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8
作者 刘小文 潘莉莎 +4 位作者 徐鼐 卢凌彬 庞素娟 林强 傅送保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01-908,975,共9页
聚碳酸亚丙酯(polypropylene carbonate,PPC)是一种新型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热塑性脂肪族聚碳酸酯。与其它聚合物进行共混改性是改善PPC基材综合性能的有效手段。本文从PPC的合成工艺、性能特点和应用出发,综述了近十年来PPC与可降解聚合... 聚碳酸亚丙酯(polypropylene carbonate,PPC)是一种新型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热塑性脂肪族聚碳酸酯。与其它聚合物进行共混改性是改善PPC基材综合性能的有效手段。本文从PPC的合成工艺、性能特点和应用出发,综述了近十年来PPC与可降解聚合物、非降解聚合物、无机粒子等进行溶剂共混和熔融共混改性的研究进展;并对PPC将来的发展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 共混改性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体共混改性聚丙烯的增韧机理 被引量:19
9
作者 孙以实 张增民 +1 位作者 傅增力 杨卫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2-87,共6页
阐述了以聚丙烯(PP)/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复合基体,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为增韧剂经三元共混所得的性能优异的一类新材料.从三个层次(形貌结构转变、宏观力学响应和裂尖过程区演化)系统地探讨了其增韧机理... 阐述了以聚丙烯(PP)/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复合基体,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为增韧剂经三元共混所得的性能优异的一类新材料.从三个层次(形貌结构转变、宏观力学响应和裂尖过程区演化)系统地探讨了其增韧机理.结果表明由形貌结构控制和对早期体膨胀变形抑制可造成裂尖平面应变区的超钝化从而达到增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增韧机理 共混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PVC共混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杨金平 梁吉 +2 位作者 葛涛 刘新民 郭红革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49-53,共5页
考察了PVC含量对ABS/PVC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共混体系的性能 ,在体系中分别加入CPE、MBS做为第三组分。通过性能比较 ,发现MBS可有效提高共混体系的综合性能。为了增加共混体系的阻燃性能 ,加入助阻燃剂Sb2 O3。
关键词 ABS/PVC 共混改性 研究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物 聚氯乙烯 增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挤出在聚合物共混改性中的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钟明强 刘俊华 益小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9-42,46,共5页
综述了反应挤出技术发展概况 ,反应挤出实施要点 ,分析了反应挤出共混改性效果的影响因素 。
关键词 聚合物 反应挤出 共混改性 设备 增容剂 引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橡胶/三元乙丙橡胶并用胶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程安仁 矫阳 +3 位作者 陆永俊 郭月莹 王连才 代培 《合成橡胶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9-267,共9页
系统总结了天然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相容性和共硫化性差的原因,从调节生胶共混比、增加增容剂用量、优选交联剂、改进共混工艺、对生胶进行化学改性和辐射硫化改性等角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近年来在天然橡胶/三元乙丙橡胶并用胶共混改性方... 系统总结了天然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相容性和共硫化性差的原因,从调节生胶共混比、增加增容剂用量、优选交联剂、改进共混工艺、对生胶进行化学改性和辐射硫化改性等角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近年来在天然橡胶/三元乙丙橡胶并用胶共混改性方面的技术进展,并对天然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共混改性领域内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三元乙丙橡胶 共混改性 相容性 交联剂 增容剂 辐射硫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亚丙酯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宋鹏飞 孙海荣 +2 位作者 王荣民 张雪峰 王永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97-100,124,共5页
聚碳酸亚丙酯(PPC)是一种新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性和极低的氧透过率,但其热性能和机械强度较差。聚碳酸亚丙酯的共混改性可以有效改善其性能。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碳酸亚丙酯共混改性的研究情况,分别介绍了聚... 聚碳酸亚丙酯(PPC)是一种新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性和极低的氧透过率,但其热性能和机械强度较差。聚碳酸亚丙酯的共混改性可以有效改善其性能。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碳酸亚丙酯共混改性的研究情况,分别介绍了聚碳酸亚丙酯/合成聚合物、聚碳酸亚丙酯/天然聚合物、聚碳酸亚丙酯/无机粒子、聚碳酸亚丙酯/有机小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性能,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 共混改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混改性聚乙烯滚塑专用树脂的研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圣军 田丰 +2 位作者 杨荆泉 高万玉 陈世谦 《塑料》 CAS CSCD 2002年第6期22-24,37,共4页
由两种通用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一种高密度聚乙烯通过共混改性的方法获得了两种聚乙烯滚塑专用树脂,该专用树脂符合滚塑工艺的要求,性能达到或接近美国专用滚塑树脂的水平。由该专用树脂制得的制品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该专用树脂可以... 由两种通用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一种高密度聚乙烯通过共混改性的方法获得了两种聚乙烯滚塑专用树脂,该专用树脂符合滚塑工艺的要求,性能达到或接近美国专用滚塑树脂的水平。由该专用树脂制得的制品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该专用树脂可以弥补国产聚乙烯滚塑专用树脂的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改性 聚乙烯 滚塑 专用树脂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本体聚丙烯共混改性汽车专用料的研制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喜军 王慧敏 +2 位作者 李青山 王宏波 薛凯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0-31,33,共3页
以小本体聚丙烯 (PP)为基料 ,通过与共聚丙烯 (CPP)、聚烯烃弹性体 (POE)、硅灰石以及其它助剂共混改性 ,制得保险杠、门板汽车专用料。检测分析表明 ,PP/CPP/POE/硅灰石共混体系配方设计合理 ,工艺路线、参数正确。当PP∶CPP∶POE∶硅... 以小本体聚丙烯 (PP)为基料 ,通过与共聚丙烯 (CPP)、聚烯烃弹性体 (POE)、硅灰石以及其它助剂共混改性 ,制得保险杠、门板汽车专用料。检测分析表明 ,PP/CPP/POE/硅灰石共混体系配方设计合理 ,工艺路线、参数正确。当PP∶CPP∶POE∶硅灰石质量比为 45~ 48∶2 6~ 2 9∶19~ 2 2∶4~ 6时 ,共混料完全可以满足汽车保险杠性能要求 ,当PP∶CPP∶POE∶硅灰石质量比为 45~ 5 0∶2 7~ 2 9∶3~ 6∶17~ 2 0时 ,共混料完全可以满足汽车门板性能要求。研究中发现 ,POE改性PP的综合性能好于EPDM等传统增韧剂 ;硅灰石也有一定的增韧功能 ,部分起到了玻璃短纤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本体聚丙烯 POE 硅灰石 共混改性 汽车专用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共混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2
16
作者 邵菊美 陈国强 +2 位作者 史丽颖 周绍强 顾红桃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25,共3页
自制了水性聚氨酯乳液,并采用共混方法制备了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研究了共混膜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共混改性的涂膜性能比水性聚氨酯乳液涂膜性能有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 丙烯酸酯 共混改性 水性聚氨酯 结构 性能 纺织 印花 粘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PP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柳峰 刘琼琼 +1 位作者 徐冬梅 丛后罗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8-93,共6页
综述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聚丙烯(PP)共混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以不同方式共混时,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形态和性能。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聚丙烯 共混改性 形态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龙的增韧耐磨共混改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左建东 冯绍华 +2 位作者 刘忠杰 黄昭阁 刘光烨 《塑料科技》 CAS 2003年第6期58-61,共4页
 着重介绍了尼龙(PA)与无机填料、聚烯烃、烯烃共聚物及弹性体、工程塑料以及各种尼龙之间的增韧耐磨共混改性。提出了提高韧性和耐磨性能的新途径。
关键词 尼龙 增韧改性 耐磨性 共混改性 无机填料 聚烯烃 烯烃 聚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混改性对大豆分离蛋白膜物理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国琴 李琳 +1 位作者 胡松青 陆启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78,共3页
主要研究了乙醇、硬脂酸、石蜡、半胱氨酸共混对SPI膜抗拉伸强度、水蒸汽透过系数等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可缩短成膜时间,提高膜的阻湿性和膜的抗拉强度;硬脂酸和石蜡能明显降低膜的水蒸汽透过系数;添加少量的半胱氨酸可以大... 主要研究了乙醇、硬脂酸、石蜡、半胱氨酸共混对SPI膜抗拉伸强度、水蒸汽透过系数等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可缩短成膜时间,提高膜的阻湿性和膜的抗拉强度;硬脂酸和石蜡能明显降低膜的水蒸汽透过系数;添加少量的半胱氨酸可以大大改善蛋白膜的物理性能,特别是在增加SPI膜的抗拉伸强度,降低膜的水蒸汽透过系数方面。硬脂酸-石蜡-半胱氨酸-SPI共混膜展现了非常好的包装材料必须具备的强阻湿性能和强的抗拉伸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膜 共混改性 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与纳米二氧化钛共混改性PES超滤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永军 李方 +1 位作者 李佳峰 马春燕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20,共8页
为了改善膜的分离性能,采用氧化石墨烯(GO)与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_2)对聚醚砜(PES)超滤膜进行共混改性,将GO和nano-TiO_2单独或按比例添加到PES铸膜液中,分别考察了不同共混改性超滤膜分离性能和抗污染性能,并通过热失重分析仪等表征... 为了改善膜的分离性能,采用氧化石墨烯(GO)与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_2)对聚醚砜(PES)超滤膜进行共混改性,将GO和nano-TiO_2单独或按比例添加到PES铸膜液中,分别考察了不同共混改性超滤膜分离性能和抗污染性能,并通过热失重分析仪等表征手段对膜进行了分析,利用纯水和模拟污染物进行了通量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共混改性后超滤膜热稳定性增强,指状孔道变大,上表面粗糙度减小.通过对比分析,可知GO和nano-TiO_2共同共混改性的超滤膜(0.8%GO+0.2%nano-TiO_2)性能最优,纯水通量可达260L/(m2·h),相较于纯PES膜,通量增加了52.1%,静态接触角可达54.7°,BSA和SA模拟污染物过滤180min后,膜的稳定通量分别保持在67.8和68.0L/(m2·h)左右,截留率均可达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 NANO-TIO2 共混改性超滤膜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