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疗康养一体化路径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治疗训练伤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任威 崔卓航 +3 位作者 刘敏 熊耀法 张文爽 陈玉泉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4期605-607,共3页
目的探讨疗康养一体化路径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ATFL)治疗训练伤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CLAI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 目的探讨疗康养一体化路径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ATFL)治疗训练伤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CLAI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路径护理,观察组实施康养一体化路径护理,干预至患者出院,并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疼痛、踝关节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美国足踝协会和后足功能评分量表(AOFAS)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TFL治疗训练伤致CLAI患者中采取疗康养一体化路径干预,能够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快速康复,降低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从而更好地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 疗康养一体化路径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前韧带断裂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李林 陈楚鹰 +1 位作者 何久圣 张浩 《临床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前韧带断裂的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前韧带断裂病人92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前韧带断裂的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前韧带断裂病人92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与恢复情况、疼痛程度(VAS评分)、踝关节功能恢复(AOFAS评分、踝关节ROM)、骨代谢指标、术后并发症与远期预后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更长,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显示,VAS评分的时点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均降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两组AOFAS评分、踝关节ROM均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两组胶原Ⅰ型N末端肽(PINP)、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均升高,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远期预后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前韧带断裂,可有效降低疼痛程度,改善踝关节功能,调节骨代谢水平,促进骨折愈合,且安全性与远期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骨折 下胫韧带断裂 切开复位内固定 韧带修复 疗效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踝关节距腓前韧带缝线、PLUS缝线及胫腓前韧带最远束移植增强修复术的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锐军 陈心茹 +3 位作者 胡大海 李涛 肖磊 侯辉歌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273,314,共1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踝关节距腓前韧带(ATFL)缝线增强修复、PLUS缝线增强修复和胫腓前韧带远束(ATiFL-DF)移植增强修复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7例ATFL损伤患者,随访24个月。其中,25例患者接受ATFL...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踝关节距腓前韧带(ATFL)缝线增强修复、PLUS缝线增强修复和胫腓前韧带远束(ATiFL-DF)移植增强修复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7例ATFL损伤患者,随访24个月。其中,25例患者接受ATFL缝线增强修复(缝线增强组),22例患者接受PLUS缝线增强修复(PLUS缝线增强组),20例患者接受ATiFL-DF移植增强修复(生物增强组)。使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足踝能力测量(FAAM)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应力放射图来评估结果。结果:术后1和3个月,生物增强组患者的AOFAS评分明显低于缝线增强组和PLUS缝线增强组(1个月AOFAS评分,生物增强组为78.2±7.2,缝线增强组为83.7±5.7,PLUS缝线增强组为85.0±6.2,P=0.002;3个月AOFAS评分,生物增强组为86.9±4.3,缝线增强组为91.2±3.6,PLUS缝线增强组为91.8±3.7,P<0.001)。术后1和3个月,生物增强组的VAS评分显著高于缝线增强组和PLUS缝线增强组(1个月VAS评分,生物增强组为3.5±1.2,缝线增强组为2.6±1.1,PLUS缝线增强组为2.8±0.8,P=0.001;3个月VAS评分,生物增强组为2.9±1.1,缝线增强组为2.1±1.3,PLUS缝线增强组为2.0±1.0,P=0.001)。此外,术后6月、12个月和24个月,3个治疗组在AOFAS、VAS、FAAM和应力放射图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FL缝线增强修复、PLUS缝线增强修复和ATiFL-DF移植增强修复能够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与缝线增强修复和PLUS缝线增强修复相比,ATiFL-DF移植增强修复的早期疼痛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距腓韧带 缝线增强修复 PLUS缝线增强修复 ATiFL-DF移植增强修复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术与距腓前韧带修复术治疗CLAI患者的疗效对比
4
作者 周吉 杨效宁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603-606,668,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踝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术与距腓前韧带修复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CLAI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韧带固定组(踝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术治疗)和韧带修复组(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 目的对比观察踝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术与距腓前韧带修复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CLAI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韧带固定组(踝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术治疗)和韧带修复组(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踝关节稳定性、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以及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韧带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韧带修复组(P<0.05)。术后两组踝关节稳定性、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较术前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且韧带固定组较韧带修复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与踝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术均能提高CLAI患者踝关节稳定性,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但踝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术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韧带增强固定 距腓韧带修复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与重建术及术后康复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金鹏 马涛 +5 位作者 袁凌伟 何海溶 哈达 梁枭 胡海洋 吴锦秋 《中医正骨》 2024年第5期61-65,共5页
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大部分ATFL损伤通过非手术治疗即可获得满意的疗效。若经3~6个月的非手术治疗,患者的症状仍未见明显好转,或出现ATFL断裂,则需考虑采用手术治疗。目前... 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大部分ATFL损伤通过非手术治疗即可获得满意的疗效。若经3~6个月的非手术治疗,患者的症状仍未见明显好转,或出现ATFL断裂,则需考虑采用手术治疗。目前,关节镜下ATFL修复与重建术已成为治疗ATFL损伤的有效方法。术后康复是关节镜下ATFL修复与重建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有助于恢复踝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关节镜下ATFL修复与重建术及术后康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临床治疗ATFL损伤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 外侧韧带 距腓韧带 关节镜检查 修复外科手 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方双入路全踝关节镜和传统开放手术修复陈旧距腓前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6
作者 戴益科 尹合勇 +3 位作者 张京新 马立峰 李智尧 刁乃成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前方双入路全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修复与传统开放式Broström-Gould修复对陈旧ATFL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因ATFL损伤收治于首都医科大学附...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前方双入路全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修复与传统开放式Broström-Gould修复对陈旧ATFL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因ATFL损伤收治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61例患者资料,均为单侧踝关节损伤,均有手术指征,症状持续时间3~36个月。采用前方双入路全踝关节镜下带线锚钉解剖修复ATFL的38例患者纳入关节镜组,采用传统开放式Broström-Gould修复的23例患者纳入开放组。通过随访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稳定性(前抽屉试验)、并发症(切口愈合、血管神经损伤、韧带再次断裂、感染)情况对手术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6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并获6~18个月随访。关节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5.02±4.37)分,显著高于开放手术组的(35.22±5.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韧带再次断裂、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查体患者均获得较好的踝关节稳定性,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末次随访时关节镜组VAS评分为(1.45±0.92)分,显著低于术前的(5.66±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关节镜组AOFAS评分为(91.29±3.98)分,显著高于术前的(52.47±7.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开放组VAS评分为(1.78±1.17)分,显著低于术前的(6.04±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开放组AOFAS评分为(90.30±4.33)分,显著高于术前的(53.57±6.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的AOFAS评分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方双入路全踝关节镜下ATFL修复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技术可靠、视野清楚、操作简单等优点,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距腓韧带损伤 关节不稳 韧带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线锚钉修复与改良开放式Brostr?m修复对慢性踝关节不稳距腓前韧带损伤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缪小兵 顾本进 +2 位作者 崔益华 张君 冯素娟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835-838,共4页
目的 探究带线锚钉修复与改良开放式Brostr9m修复对慢性踝关节不稳距腓前韧带(ATFL)损伤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性踝关节不稳ATFL损伤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采用带线锚钉修复的43例为锚钉组,采用改良开放式Brostr9... 目的 探究带线锚钉修复与改良开放式Brostr9m修复对慢性踝关节不稳距腓前韧带(ATFL)损伤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性踝关节不稳ATFL损伤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采用带线锚钉修复的43例为锚钉组,采用改良开放式Brostr9m修复的37例为Brostr9m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疼痛情况(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足踝功能和踝关节活动度(术前、术后1年),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 锚钉组可负重时间和重返运动时间均低于Brostr9m组(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1年,两组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逐渐呈递减趋势降低(P<0.05),锚钉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低于Brostr9m组(P<0.05);术后1年,两组AOFAS足踝量表评分、Tegner评分和Kofoed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锚钉组高于Brostr9m组(P<0.05);两组背屈角度和跖屈角度均较术前提升,距骨倾斜度和距骨前移度均较术前降低,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锚钉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rostr9m组(P<0.05)。结论 带线锚钉修复对ATFL缓解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促进康复进程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较改良开放式Brostr9m修复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不稳 距腓韧带损伤 带线锚钉修复 改良开放式Brostr9m修复 关节功能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全程无缝隙护理在关节镜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余梦 范琳琳 《医药前沿》 2025年第11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全程无缝隙护理在关节镜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就诊的70例行关节镜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根据实施的不同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 目的探讨围术期全程无缝隙护理在关节镜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就诊的70例行关节镜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根据实施的不同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后对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24和48 h,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术后12个月,观察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评分较对照组升高;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对护理总满意度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在关节镜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实施围术期全程无缝隙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并提高对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重建 关节镜 全程无缝隙护理 期护理 视觉模拟评分法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距腓韧带修复术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效果观察
9
作者 李玉文 刘鹏飞 +2 位作者 蒙延雄 吴舟 张柏兴 《中外健康》 2024年第2期38-40,共3页
探究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治疗中,应用前距腓韧带修复术的效果。研究样本共计80例,均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纳入的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纳入时间为2020年1月—2023年12月,依据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0,前距腓韧带修复术治... 探究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治疗中,应用前距腓韧带修复术的效果。研究样本共计80例,均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纳入的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纳入时间为2020年1月—2023年12月,依据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0,前距腓韧带修复术治疗)、对照组(n=40,保守治疗),分析其治疗期间并发症、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治疗中,应用前距腓韧带修复术的价值符合研究预期,能够较为理想地改善患者踝关节情况,减少不良并发症,进而使其生活质量获得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腓韧带修复 治疗 关节 保守治疗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盂唇修复术治疗训练伤所致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疗效
10
作者 牛晶 崔玉杰 +4 位作者 申力 江军 冯垚 底垚宗 路继科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4期25-28,共4页
目的探究对训练伤所致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治疗时开展关节镜下盂唇修复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训练伤所致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排序划分为对照组(19例,采用开放式盂唇修复术治疗)和观察组(19例,采用关节镜... 目的探究对训练伤所致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治疗时开展关节镜下盂唇修复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训练伤所致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排序划分为对照组(19例,采用开放式盂唇修复术治疗)和观察组(19例,采用关节镜下盂唇修复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肩关节稳定性评分、肩关节修正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疼痛、活动范围、活动水平评分分别为(2.49±0.13)、(2.17±0.08)、(2.61±0.1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45±0.56)、(1.41±0.13)、(1.58±0.25)分(P<0.05)。观察组稳定性、活动度、功能评分分别为(40.45±2.05)、(17.61±2.15)、(25.71±1.4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1.45±1.47)、(12.34±2.26)、(16.28±2.17)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精力、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92.45±1.45)、(92.74±1.53)、(91.74±1.65)、(94.45±1.3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2.56±1.68)、(80.47±1.68)、(83.45±1.25)、(84.45±1.35)分(P<0.05)。结论对训练伤所致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治疗时开展关节镜下盂唇修复术治疗,可以提升患者肩关节稳定性,保障肩关节修正效果,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下盂唇修复 训练伤所致复发性肩关节脱位 关节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技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加速康复外科方案江苏专家共识 被引量:17
11
作者 江苏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江苏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分会 +22 位作者 江苏省康复医学会 徐州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冯仕明 翟宏伟 周敬杰 张秋阳 王凯 蒋逸秋 顾加祥 芮云峰 田建 丁文鸽 孙克富 陈伟 赵建宁 刘璠 郝跃峰 桂鉴超 王青 糜菁熠 徐炜 许光旭 马超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1-9,共9页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是运动医学中常见的损伤之一。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已成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常用术式。通过将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应用到手术中,能够优化围手术期处理,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为了规...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是运动医学中常见的损伤之一。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已成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常用术式。通过将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应用到手术中,能够优化围手术期处理,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为了规范ERAS临床路径在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中的应用,通过总结前期临床实践经验,结合目前的文献证据,经江苏省专家组反复讨论,达成本专家共识,供全国足踝外科相关医务人员参考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加速康复外科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镜下lasso-loop技术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刘松林 马亮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51-53,58,共4页
目的 探讨采用lasso-loop技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采用全镜下lasso-loop技术修复距腓前韧带手术的25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17... 目的 探讨采用lasso-loop技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采用全镜下lasso-loop技术修复距腓前韧带手术的25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17~35岁,平均(25.12±1.27)岁;左踝10例,右踝15例。术后定期随访,记录并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美国骨科足踝协会踝-后足评分(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Kaikkonen功能量表(Kaikkonen functional scale,KFS)。结果 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1.08±0.8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均未出现韧带修复失效,查体前抽屉试验及内翻应力试验均为(-)。末次随访时VAS评分[(1.28±0.23)分]较术前[(2.56±0.27)分]显著降低,AOFAS评分[(87.76±1.28)分]较术前[(46.56±2.36)分]明显上升,Kaikkonen踝关节损伤功能评分[(82.00±1.35)分]较术前[(41.80±2.78)分]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镜下lasso-loop技术修复距腓前韧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方法,近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lasso-loop技 距腓韧带 慢性踝关节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半月板修复手术治疗ACL合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13
作者 沈奎 石林 李大成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5期896-898,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半月板修复手术对前交叉韧带(ACL)合并半月板损伤患关节功能和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ACL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96例为对象,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关节镜下半...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半月板修复手术对前交叉韧带(ACL)合并半月板损伤患关节功能和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ACL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96例为对象,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关节镜下半月板修复治疗,观察组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半月板修复,两组术后3个月评估患者效果,比较两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KOOS)、Lysholm膝关节评分、血清学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KOOS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P物质(SP)低于对照组(P<0.05);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半月板修复手术能减轻ACL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血清学指标,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交叉韧带重建 半月板修复 交叉韧带 半月板损伤 血清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线带增强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短期疗效分析及文献复习
14
作者 谭文志 任逸众 +5 位作者 孔令跃 贾岩波 王炳海 王田田 武鹏飞 冯吉云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49-51,59,共4页
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和跟腓韧带损伤是造成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1-2]。传统或改良的Broström手术技术成熟,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疗效可靠,但是对于合... 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和跟腓韧带损伤是造成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1-2]。传统或改良的Broström手术技术成熟,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疗效可靠,但是对于合并全身韧带松弛或伤后韧带不足的情况,疗效目前尚存在争议[3-4]。有研究[5-6]表明,缝合带即线带增强ATFL对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具有可靠的疗效。而缝合带增强联合改良Broström修复术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疗效好,复发率低[7]。本文就关节镜下探查清理+锚钉线带增强修复ATFL联合改良Broström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1例,结合文献进行了疗效分析及归纳总结,以为此类型疾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腓韧带 关节外侧不稳 线带增强 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锚钉修复与可吸收免打结线带重建的比较 被引量:15
15
作者 曾广龙 谢庆祥 +1 位作者 李泳聪 苏博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064-2070,共7页
背景:距腓前韧带是踝关节扭伤中最容易损伤的部位,甚至断裂。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常常害怕夜间行走,出现持续性踝关节肿痛、松弛或僵硬及功能下降而引起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为了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更早恢复活动功能,InternalBrace... 背景:距腓前韧带是踝关节扭伤中最容易损伤的部位,甚至断裂。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常常害怕夜间行走,出现持续性踝关节肿痛、松弛或僵硬及功能下降而引起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为了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更早恢复活动功能,InternalBrace重建在不牺牲自体肌腱的同时更接近距腓前韧带的生物力学结构,使踝关节的稳定性更强。目的:通过前瞻性对照研究,评估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锚钉修复与InternalBrace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对比其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更优、更满意的全关节镜下治疗方案。方法:纳入东莞市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因距腓前韧带Ⅲ度损伤导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72例,均在踝关节全关节镜下进行手术,按照前瞻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其中InternalBrace重建组36例采用InternalBrace重建,锚钉修复组36例采用锚钉韧带残端缝合。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重返运动时间、末次随访距骨前移距离、距骨倾斜角、目测类比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AOFAS评分)、Kofoed踝关节功能评分、日本足踝外科学会(JSSF)量表评分及Tegner评分,并统计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复发、排斥反应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72例患者获得6-18个月随访;②InternalBrace重建组末次随访AOFAS评分、Kofoed评分、JSSF评分、Tegner评分以及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较锚钉修复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优良率达到100%;③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复发、排斥反应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④两组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提示:对于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全关节镜下InternalBrace重建强度够,稳定性可靠,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能让患者得到更满意的疗效和更快重返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距腓韧带 锚钉 InternalBr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普通缝合修复与改良缝合增强修复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5
16
作者 侯辉歌 胡大海 +3 位作者 王楠 邵庆丰 罗纪 郑小飞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6-422,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慢性踝关节不稳(CAI)的改良缝合增强修复手术方案,并比较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普通缝合修复和改良缝合增强修复治疗CAI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从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我院105名CAI患者,经过倾向得分匹配(PSM),其中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慢性踝关节不稳(CAI)的改良缝合增强修复手术方案,并比较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普通缝合修复和改良缝合增强修复治疗CAI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从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我院105名CAI患者,经过倾向得分匹配(PSM),其中52名患者接受普通缝合修复,53名患者接受改良缝合增强修复。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学会评分(AOFAS)、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和前抽屉试验评价CAI的临床疗效。结果:改良缝合增强组的术后AOFAS评分为(84.23±9.34)明显高于普通缝合组的(78.90±9.63),P=0.0049。两治疗组之间的VAS评分(P=0.797)和前抽屉试验(P=0.488)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普通缝合修复和改良缝合增强修复均能取得不错的临床疗效,改良缝合增强修复手术方案治疗CAI切实可行且更为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CAI) 距腓韧带 改良缝合增强修复 无结锚钉 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胫腓韧带修复术联合螺钉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朋 王智 张修库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3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下胫腓韧带修复术联合螺钉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西安市阎良区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 目的:观察下胫腓韧带修复术联合螺钉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西安市阎良区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下胫腓螺钉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下胫腓韧带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优良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踝关节功能[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胫腓韧带修复术联合螺钉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可提高手术优良率和踝关节功能评分,降低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下胫腓螺钉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骨折 下胫联合韧带损伤 下胫韧带修复 下胫螺钉固定 关节功能 疼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康复锻炼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距腓前韧带重建-踝关节镜术后的康复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琪 王琴 宁宁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锻炼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距腓前韧带重建-踝关节镜术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行距腓前韧带重建-踝关节镜术治疗的患者74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锻炼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距腓前韧带重建-踝关节镜术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行距腓前韧带重建-踝关节镜术治疗的患者74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系统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康复前后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踝关节主动关节位置觉(joint position sense active,JPSA)、踝关节被动关节位置觉(joint position sense passive,JPSP)和踝关节“运动觉”(kinaesthesia,KT)变化。结果康复后,两组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均高于康复前(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7.228,P<0.05)。康复后,两组患者JPSA、JPSP和KT均显著低于康复前(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8.355、7.960、9.193,均P<0.05)。结论系统康复锻炼对行距腓前韧带重建-踝关节镜术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康复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康复锻炼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距腓韧带重建 关节镜 康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镜下修复距腓前韧带25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尹华东 俞钻 +4 位作者 朱晓峰 刘彧 邬春虎 陈长松 马玉海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1095-1097,共3页
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损伤多由踝关节的反复扭伤引起,常伴有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的损伤,会引起踝关节内外侧韧带力量不平衡,甚至发展成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chronic lateral ankle inatability,CAI)[1],导... 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损伤多由踝关节的反复扭伤引起,常伴有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的损伤,会引起踝关节内外侧韧带力量不平衡,甚至发展成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chronic lateral ankle inatability,CAI)[1],导致踝关节周围组织慢性炎症及过度增生,进而引起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等。目前,在部队日常训练中发生ATFL损伤较为多见,早期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多次治疗无效后行韧带切开修复术,但此手术存在创伤大、恢复周期长、不易被患者接受等问题。采用踝关节镜进行踝关节病灶清理+ATFL修复微创手术是一种新技术,正在被临床推广应用。本文对2019-03至2022-03我院收治的ATFL损伤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25例,采用踝关节镜下修复ATFL,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距腓韧带损伤 修复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前交叉止点细孔道缝线固定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山洪 白明亮 周豪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2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前交叉止点细孔道缝线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洪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92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成研究组(n=46)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前交叉止点细孔道缝线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洪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92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成研究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给予关节镜下常规缝线固定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关节镜下前交叉止点细孔道缝线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膝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负重开始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主观评价表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关节活动度均增加,且研究组较对照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35%(2/46)]较对照组[19.57%(9/4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前交叉止点细孔道缝线固定术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关节活动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交叉止点细孔道缝线固定 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