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0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草原植物叶片金属元素吸收对氮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3
1
作者 高金影 杜安娜 +5 位作者 蔡江平 刘贺永 李慧 姜勇 张玉革 冯雪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6-73,共8页
为深入探讨氮沉降影响草原植物金属养分吸收及其与土壤养分的耦合关系,以内蒙古典型草原4种主要物种为研究对象,设置0、5、10、15 g N/(m^(2)·yr)4个氮添加处理,分析不同施氮量对草原物种及群落水平植物叶片盐基、微量元素含量和... 为深入探讨氮沉降影响草原植物金属养分吸收及其与土壤养分的耦合关系,以内蒙古典型草原4种主要物种为研究对象,设置0、5、10、15 g N/(m^(2)·yr)4个氮添加处理,分析不同施氮量对草原物种及群落水平植物叶片盐基、微量元素含量和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杂类草比禾本科植物具有更高的养分浓度;(2)不同金属养分对氮沉降的响应具有高度的物种特异性;植物群落叶片盐基元素含量对氮添加无显著响应且与土壤盐基离子相关性较低;随氮添加量的增加,叶片中Mn、Cu含量增加,但Fe含量降低,草原植物微量元素失衡严重主要受土壤微量养分有效性和元素拮抗作用的影响;(3)植物金属元素地上储量的饱和阈值出现在10 g N/(m^(2)·yr);优势物种地上生物量对氮添加的非线性响应是驱动植物元素地上储量变化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氮添加 盐基元素 微量元素 地上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2010~2021年黑碳气溶胶浓度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慧清 裴浩 孙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2,共10页
分析了2010~2021年内蒙古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大气成分观测站黑碳气溶胶浓度观测数据,阐明了黑碳气溶胶浓度时间变化规律,并初步讨论了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以期为大气黑碳气溶胶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季节、不同风... 分析了2010~2021年内蒙古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大气成分观测站黑碳气溶胶浓度观测数据,阐明了黑碳气溶胶浓度时间变化规律,并初步讨论了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以期为大气黑碳气溶胶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季节、不同风速下,几乎均在南偏西风向时黑碳气溶胶浓度增大且最高,而在东北风向时其浓度几乎不变甚至略减少且最低;黑碳气溶胶浓度日变化整体呈现出明显的四季均为“单峰型”变化特征,冬季峰值出现时间较其他三个季节晚,四季谷值出现时间一致;季节变化总体上呈现出浓度及其标准差均为秋冬季高于春夏季的特征,说明观测点黑碳气溶胶浓度在高值期间的秋冬季,其变化幅度也较大;由于能源结构的改变及节能减排措施的成效,近10年观测点黑碳气溶胶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其变化与气温、降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气溶胶 半干旱区 典型草原 时间动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D地物光谱仪反演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地上生物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煜焱 董建军 王秀梅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34-2244,共11页
草地生物量是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参数,草原冠层植被光谱的复杂性使得长期评估草场生长状况成为一种挑战。目前少有研究对内蒙典型草原原始光谱信息进行深度探索,探讨地物光谱信息对地上生物量估算的影响。本研究于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 草地生物量是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参数,草原冠层植被光谱的复杂性使得长期评估草场生长状况成为一种挑战。目前少有研究对内蒙典型草原原始光谱信息进行深度探索,探讨地物光谱信息对地上生物量估算的影响。本研究于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使用ASD Field Spec3野外便携式高光谱仪采集内蒙古锡林郭勒毛登牧场的草地冠层高光谱数据,分析草地的反射光谱曲线来表征植被变化的趋势。同时采用光谱预处理方法结合多种高光谱模型选出最优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从对比不同的广义线性拟合模型(Generalize linear model,GLM)的预测精度来看,最佳的高光谱建模方法为,选取SD_(r)/SD_(b)为变量的最佳模型为y=-3.7953x 2+60.065x-78.455(x为SD_(r)/ SD_(b),y是估算的地上生物量鲜重),拟合R^(2)=0.662,预测R^(2)=0.302。(2)高光谱变量与地上生物量干重之间分析中,选择SD_(r)-SD_(y)/ SD_(r)+SD_(y)作为变量的最佳模型为y=7.744 e 3.4349x(x为SD_(r)-SD_(b)/SD_(r)+SD_(b),y是估算的地上生物量干重),拟合R^(2)=0.559;预测R^(2)=0.304。该研究结果对草地生物量高光谱预测建模具有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植被指数 高光谱 典型草原 反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典型草原积雪及融雪土壤水分的影响
4
作者 刘嘉慧 李乐 +4 位作者 罗玉红 丁勇 徐诺 包雨凡 闫玉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609-6617,共9页
积雪是影响草原春季土壤水分的重要因素,积雪量主要受降雪量和积雪再分配影响。然而,很少有研究探讨放牧对积雪量及融雪后土壤水分的潜在影响。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典型草原积雪量及春季融雪后土壤水分的影响及机制,为草原的合理利用与... 积雪是影响草原春季土壤水分的重要因素,积雪量主要受降雪量和积雪再分配影响。然而,很少有研究探讨放牧对积雪量及融雪后土壤水分的潜在影响。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典型草原积雪量及春季融雪后土壤水分的影响及机制,为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优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基于锡林郭勒典型草原长期控制放牧试验平台,于2016年和2017年,对禁牧(G0)、轻度放牧(G0.75)、中度放牧(G1.50)、重度放牧(G2.25)、极重度放牧(G3.00)等5种放牧处理下的植被、积雪量和土壤水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积雪量逐渐减少,并且2016年的平均积雪量比2017年高57.63%。具体而言,与禁牧处理相比,极重度放牧使2016年和2017年的积雪量减少了75.20%和74.53%。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春季土壤水分呈逐渐减少的趋势。2016年和2017年禁牧处理的春季土壤水分(0—40 cm)为14.91%和10.70%,是极重度放牧处理的1.5倍和1.4倍。土壤水分与植被特征(地上生物量和植被高度)和积雪(积雪量和积雪深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比底层土壤,表层土壤(0—5 cm)水分对放牧的响应更敏感。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降雪量、植被和积雪对春季土壤水分具有显著的正作用。放牧通过去除植被,对草原积雪量和春季土壤水分有负作用。因此,为了获得更多的积雪量和春季土壤水分,土地管理者应考虑降低放牧强度或保留部分地块不放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积雪 土壤水分 植被特征 典型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草原区不同年限弃耕地植物群落生物量权衡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立山 李邵宇 +5 位作者 郑佳华 何江峰 王文琼 乌云嘎 邢佳庆 赵萌莉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42,共10页
通过对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析比较,可以反映出植物应对环境胁迫的不同适应策略。由于不合理利用和开垦天然草原导致大面积草地退化,因此我国启动了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修复工程,旨在恢复退化的草地生态系统。本研究以内蒙古典型草原... 通过对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析比较,可以反映出植物应对环境胁迫的不同适应策略。由于不合理利用和开垦天然草原导致大面积草地退化,因此我国启动了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修复工程,旨在恢复退化的草地生态系统。本研究以内蒙古典型草原区自然恢复的不同年限弃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年限(5年、15年、20年)弃耕地及天然草地(对照)群落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物种组成及其相对生物量、植物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以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探究典型草原区不同年限弃耕地群落生物量权衡(Trade-off)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弃耕年限的增加,群落结构由一二年生植物占主导逐渐转化为多年生植物占主导,且植物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不同年限弃耕地生物量均向地上权衡,随弃耕年限增加,向地上权衡幅度越来越小,天然草地则向地下权衡;土壤水分和一二年生植物的地上生物量是驱动生物量权衡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生物量权衡 群落结构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功能性状对刈割与氮添加响应的年际间差异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旭 王佳智 +6 位作者 马文红 杨雨 李翔宇 王明臣 刘新亮 胡锦香 王永慧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89-2401,共13页
植物功能性状调控植物响应环境条件变化,但也因受其影响而具有生态系统间和年际间差异。本研究基于内蒙古典型草原4年的刈割与氮添加试验,分析探讨了植物功能性状对刈割与氮添加的响应及年际因素和试验处理对其的影响强度。研究对象包... 植物功能性状调控植物响应环境条件变化,但也因受其影响而具有生态系统间和年际间差异。本研究基于内蒙古典型草原4年的刈割与氮添加试验,分析探讨了植物功能性状对刈割与氮添加的响应及年际因素和试验处理对其的影响强度。研究对象包括羊草(Leymus chinensis)、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3种优势植物的植株高度、叶面积、叶片碳氮含量等10种功能性状。结果表明,刈割显著降低了植物的植株高度,且刈割、氮添加及二者结合的处理均提高了植物叶片的氮含量并降低了碳氮比。然而,刈割和氮添加对植物功能性状的可塑性影响很小。同时,研究发现植物功能性状及其对处理的响应存在显著的年际间变异性,这主要是由于降水量年际差异的潜在影响。这表明,增强的降水量年际波动会增加预测植物功能性状和植物功能响应的难度,而考虑土地利用方式背景有助于实现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典型草原 植物功能性状 土地利用方式变化 养分富集 年际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健康评价研究
7
作者 雲喜 李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2期0015-0018,共4页
本研究基于遥感技术,对锡林郭勒盟的典型草原进行健康评价。草原健康是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获取遥感影像数据,对典型草原地区进行预处理,包括大气校正、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和噪声去除等步骤,以提高数据质量和... 本研究基于遥感技术,对锡林郭勒盟的典型草原进行健康评价。草原健康是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获取遥感影像数据,对典型草原地区进行预处理,包括大气校正、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和噪声去除等步骤,以提高数据质量和准确性。此外,本研究还利用遥感数据估算草地的地上生物量,作为衡量草地生产力的重要指标,并通过遥感估测模型和规则集模型进行草地生产力评估。综合利用遥感技术和地面观测数据,本研究能够提供全面、快速、定量的草原健康评价结果。通过草地植被指数和生物量的计算和评估,可以深入了解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地区的植被生长状况和草地生产力,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的结论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管理、资源规划和决策制定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锡林郭勒盟 健康评价锡 典型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和地面调查的典型草原“种-面积”关系
8
作者 朱萨宁 高吉喜 +5 位作者 万华伟 尤春赫 杨雪 郭雨桐 祝晨佳 吕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69-5179,共11页
本研究以呼伦贝尔市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地面样方调查和无人机调查,系统研究了“种-面积”关系,确定了典型草原地面与无人机调查的最小调查面积.调查结果表明:1)典型草原的物种数量与调查面积呈非线性关系,“种-面积”关系呈现... 本研究以呼伦贝尔市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地面样方调查和无人机调查,系统研究了“种-面积”关系,确定了典型草原地面与无人机调查的最小调查面积.调查结果表明:1)典型草原的物种数量与调查面积呈非线性关系,“种-面积”关系呈现为S=aln(bA+1).基于组合样方法,至少要包括8个1m^(2)小样方,才能达到涵盖80%物种的目标,基于巢式样法,需要的最小调查面积为8.63m^(2);2)针对典型草原,无人机调查的平均物种发现率为传统地面调查方法的81.7%,无人机可作为地面调查的辅助手段,提高调查的效率;3)在典型草原物种监测中,可选取1个或2个组合样方,并使用无人机进行4~5次随机拍摄作为补充,此时可发现典型草原物种总数的84.7%~88.3%.该方法相对传统的3~5次重复样方调查,代表性更高,调查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面积”关系 无人机 地面调查 典型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和刈割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特征的影响
9
作者 倪清睿 杨兆平 +1 位作者 呼格吉勒图 董建军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89,共9页
施肥和刈割是草地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方式,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它们如何交互影响草地群落结构和功能,本研究采用双因子裂区试验探究了施肥和刈割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特征的短期影响。主区为刈割处理包括不刈割和留茬6 cm两个处理,副区为... 施肥和刈割是草地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方式,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它们如何交互影响草地群落结构和功能,本研究采用双因子裂区试验探究了施肥和刈割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特征的短期影响。主区为刈割处理包括不刈割和留茬6 cm两个处理,副区为施肥处理包括不施肥对照、施氮[10 g N/(m^(2)·a)]、施磷[3 g P/(m^(2)·a)]和氮磷同施[10 g N/(m^(2)·a)和3 g P/(m^(2)·a)]4个处理。结果显示,无论刈割与否,氮磷同施处理的群落盖度、群落生物量和羊草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施肥对群落生物量的提升作用可被刈割的负效应所抵消。刈割可显著提升糙隐子草生物量,而糙隐子草生物量对施肥的响应受到刈割的调控。刈割显著提升了物种丰富度和香浓多样性,而施肥对物种丰富度没有影响。物种丰富度随着基尼系数和凋落物量的增加均呈现显著降低趋势。综上,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对刈割响应敏感,群落生物量和优势种生物量对施肥响应敏感,施肥和刈割分别对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具有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刈割 群落特征 内蒙古典型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对季节土层交互的响应
10
作者 聂佳明 张晓馥 +6 位作者 张起迪 郭晓冬 蔡思萌 董永旺 刘慧艳 赵鸿彬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08-3416,共9页
为探究草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对季节与土层交互的响应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以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测定不同生长季、不同土层的真菌群落结构特征,探讨真菌群落结构变化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显示,土壤有... 为探究草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对季节与土层交互的响应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以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测定不同生长季、不同土层的真菌群落结构特征,探讨真菌群落结构变化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显示,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土壤体积含水量随土层的加深而显著降低(P<0.05),土壤温度随季节更替而显著降低(P<0.05)。季节与土层交互下土壤真菌丰度和多样性差异显著,在0~10 cm土层,真菌丰度OTU在秋季最高(1069.11),而真菌多样性Shannon指数在夏季最高(7.63)。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显著改变,其中,在LDA>4水平上有28种真菌具有显著差异。同时,土壤真菌丰度和多样性与速效氮、速效磷、土壤体积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H值和土壤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P<0.05)。本试验结果为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真菌群落结构 季节与土层交互变化 土壤理化性质 典型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势物种对内蒙古典型草原营养物质生产的决定性影响
11
作者 王若冰 王永慧 +1 位作者 赵宏宇 张斌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12-2024,共13页
草地通过提供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等营养物质而支撑畜牧业发展,但也受到干旱化的气候及日益增强的放牧和刈割活动的威胁。基于为期3年的内蒙古典型草原草地管理模式和降水量改变控制试验,本研究发现其营养物质... 草地通过提供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等营养物质而支撑畜牧业发展,但也受到干旱化的气候及日益增强的放牧和刈割活动的威胁。基于为期3年的内蒙古典型草原草地管理模式和降水量改变控制试验,本研究发现其营养物质生产能力随降水量减少而降低。尽管放牧和刈割的影响弱于降水量,但仍可通过降低群落生产力而降低其营养物质生产能力。此外,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等优势物种的营养物质含量和群落生产力贡献调控群落营养物质生产能力对降水量和草地管理模式变化的响应。这意味着,干旱化的气候会降低内蒙古典型草原优势物种营养物质供给能力,从而降低群落营养物质生产,威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日益增强的放牧和刈割活动会使其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典型草原 气候变化 草地管理模式变化 补偿效应 选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典型草原鼠害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2
作者 胡晓彬 白哈斯 +3 位作者 王君 武恩奇 刘阳 陈俊杰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8期65-68,共4页
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场,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呼伦贝尔典型草原鼠害发生和防控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包括局部草原退化加剧、防鼠意识淡薄、防治措施不力和有效的监测预... 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场,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呼伦贝尔典型草原鼠害发生和防控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包括局部草原退化加剧、防鼠意识淡薄、防治措施不力和有效的监测预报缺乏,并提出了防控对策,包括加强草原保护工作、转变鼠害防治理念、加强宣传和技术培训、创建防治机制和加强鼠情预测预报,以期为草原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害 防控现状 问题 对策 典型草原 内蒙古呼伦贝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乌珠穆沁典型草原遥感分类方法的比较分析
13
作者 臧琛 尚士友 +3 位作者 杨景荣 张志浩 王志国 李岩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7期4156-4159,共4页
针对西乌珠穆沁典型草原2012年8月30米分辨率的ETM多光谱遥感影像数据,采用不同分类方法进行监督分类,对不同分类器在典型草原遥感影像分类中的应用效果和分类精度进行评价与比较。针对典型草原退化分类问题探究几种不同典型草原遥感分... 针对西乌珠穆沁典型草原2012年8月30米分辨率的ETM多光谱遥感影像数据,采用不同分类方法进行监督分类,对不同分类器在典型草原遥感影像分类中的应用效果和分类精度进行评价与比较。针对典型草原退化分类问题探究几种不同典型草原遥感分类方法的优劣,从中挑选出最适用的典型草原退化的遥感分类方法。并通过先验知识和野外调查数据,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通过总体分类精度、混淆矩阵和Kappa系数对几种分类器的精度进行评价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乌珠穆沁典型草原 遥感 分类方法 典型草原退化 监督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栗钙土中硒元素前景值调查研究
14
作者 刘作清 司丽 李其萍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1998年第6期24-25,共2页
本文通过对典型草原区栗钙土中53个剖面,106个样品的硒元素背景值调查研究表明占内蒙土壤面积40%的栗钙土硒元素背景值含量为0.0807mg/kg,处于我国及世界低硒土壤带中。硒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系数为1.004,有... 本文通过对典型草原区栗钙土中53个剖面,106个样品的硒元素背景值调查研究表明占内蒙土壤面积40%的栗钙土硒元素背景值含量为0.0807mg/kg,处于我国及世界低硒土壤带中。硒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系数为1.004,有表聚现象。硒在土壤中含量的多少与土壤粘粒含量呈正相关,栗钙土在不同的区域中硒元素的背景含量差异比较大研究硒在土壤中的含量,对于环境化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钙土 内蒙古典型草原 硒元素 典型草原 背景值 鄂尔多斯高原 成土母质 硒含量 迁移系数 农业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恢复演替阶段植物养分化学计量学 被引量:121
15
作者 银晓瑞 梁存柱 +3 位作者 王立新 王炜 刘钟龄 刘小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9-47,共9页
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群落土壤养分动态及空间格局、植物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时空动态、植物与土壤养分相关性等进行了分析,以揭示放牧干扰对植物的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各养分含量表现为恢复群落略高于严... 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群落土壤养分动态及空间格局、植物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时空动态、植物与土壤养分相关性等进行了分析,以揭示放牧干扰对植物的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各养分含量表现为恢复群落略高于严重退化群落,土壤全氮(STN)/土壤全磷(STP)恢复群落高于严重退化群落,土壤有机质(SOC)/STN恢复群落低于严重退化群落;大多数植物叶片C含量在恢复群落最高,严重退化群落最低,与恢复演替时间呈正相关,而植物的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则是严重退化群落最高,恢复群落最低,与退化程度呈正相关,且TP含量的变幅明显高于TN含量;植物叶的N:P和C:N表现为严重退化群落最低,与退化程度呈负相关;严重退化群落植物相对于P而言,总体上表现为缺N;而恢复群落相对于N而言,更为缺P,或同时缺N和P;群落优势种化学计量学特征对群落演替方向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 生态化学计量学 养分动态 恢复演替 典型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与围封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植物生物量及其碳氮磷贮量的影响 被引量:72
16
作者 董晓玉 傅华 +3 位作者 李旭东 牛得草 郭丁 李晓东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5-182,共8页
将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植物亚生态系分为地上活体、立枯物、凋落物和地下根系4个部分,进行放牧与围封草地植物生物量及其碳、氮、磷贮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放牧与围封草地各组分碳、氮、磷贮量的季节动态模式与其对应生物量变化规律一致;碳... 将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植物亚生态系分为地上活体、立枯物、凋落物和地下根系4个部分,进行放牧与围封草地植物生物量及其碳、氮、磷贮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放牧与围封草地各组分碳、氮、磷贮量的季节动态模式与其对应生物量变化规律一致;碳、氮、磷贮量均与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0.899和0.936(FG),0.990,0.891和0.936(GG);封育和放牧草地植物间各部分碳、氮、磷贮量差异均由各自生物量差异引起。围封草地植物总生物量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立枯物、凋落物的量,以及碳、氮、磷贮量一般高于放牧样地(P<0.05)。地上活体氮、磷贮量在其生物量最大时最高(7月),此时围封草地地上活体氮、磷贮量(1.291 8,0.083 7g/m2)显著低于放牧草地(1.529 7,0.100 2 g/m2)(P<0.05)。放牧草地主要通过地上幼嫩器官生物量和氮、磷含量的增加来获得较大氮磷贮量,并以此提高草地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放牧 植物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扰对黄土区典型草原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64
17
作者 陈芙蓉 程积民 +4 位作者 刘伟 朱仁斌 杨晓梅 赵新宇 苏纪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856-2866,共11页
对黄土区典型草原进行封育+施肥(EF)、封育+火烧(EB)、封育(E)和放牧(G)处理,实地调查分析群落盖度、高度、密度、地上现存量和物种多样性,以研究不同干扰对黄土区典型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干扰类型中,施肥... 对黄土区典型草原进行封育+施肥(EF)、封育+火烧(EB)、封育(E)和放牧(G)处理,实地调查分析群落盖度、高度、密度、地上现存量和物种多样性,以研究不同干扰对黄土区典型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干扰类型中,施肥+封育草地群落盖度和地上生物量最高,且优势度指数最高,这与禾本科草占优势地位有关,群落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低,符合"生态位理论";放牧地群落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现存量最低,群落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高,支持"中度干扰理论";封育地密度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具体表现为:4种干扰类型地上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为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封育>放牧;说明长时间的封育对草地是一种严重干扰。群落丰富度指数(R和Ma)的排列顺序为放牧>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封育,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D)的排列顺序为放牧>封育>封育+火烧>封育+施肥,优势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相反,群落均匀度指数(Jsw和Ea)的排列顺序为封育>放牧>封育+火烧>封育+施肥。不同干扰样地群落生产力与Shannon-Wiener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间呈负相关关系,这个结论可以用地上/地下竞争的相互作用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区 典型草原 干扰类型 群落多样性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羊草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102
18
作者 潘庆民 白永飞 +1 位作者 韩兴国 杨景成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1-317,共7页
为了研究氮素对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种群的影响 ,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实施了长期的氮素添加试验。就两年来不同梯度氮素处理对羊草 (Leymuschinensis)种群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氮素对羊草种群具有显著的... 为了研究氮素对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种群的影响 ,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实施了长期的氮素添加试验。就两年来不同梯度氮素处理对羊草 (Leymuschinensis)种群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氮素对羊草种群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随着氮素梯度的增加 ,羊草种群密度、种群高度、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均显著增加 ,羊草种群地下生物量 /地上生物量比值逐渐降低。氮素对羊草种群构件的生物量分配有显著影响 ,随着氮素梯度的增加 ,羊草种群生物量向根茎的分配比例显著降低 ,向叶片和根系的分配比例显著提高。羊草种群的相对密度和相对生物量也随着氮素梯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内蒙古典型草原 羊草 种群 生物量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59
19
作者 王立新 刘钟龄 +4 位作者 刘华民 王炜 梁存柱 乔江 中越信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44-550,共7页
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土壤-大气界面的关键生态过程为基础,结合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群落特征及其退化演替模式,并考虑水分因子的限制作用,在确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式(参照)系统和基况评价指标的同时,建立了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土壤-大气界面的关键生态过程为基础,结合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群落特征及其退化演替模式,并考虑水分因子的限制作用,在确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式(参照)系统和基况评价指标的同时,建立了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CVOR综合指数的计算模型和方法。通过分析放牧压力和围封保育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检验了CVOR综合指数的可行性,可为草原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提供一个综合、简单、准确、宜行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生态系统健康 模型 放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草原健康评价的VOR和CVOR指数 被引量:36
20
作者 单贵莲 陈功 +2 位作者 刘钟龄 闫志坚 初晓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1-406,共6页
为准确定量评价围封禁牧对草原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以内蒙古太仆寺旗境内植被组成一致(以羊草(Ley-mus chinensis)+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为主)、土壤类型相同的自由放牧样地和围封样地为研究对象,开展自由放牧和围封禁牧对典型... 为准确定量评价围封禁牧对草原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以内蒙古太仆寺旗境内植被组成一致(以羊草(Ley-mus chinensis)+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为主)、土壤类型相同的自由放牧样地和围封样地为研究对象,开展自由放牧和围封禁牧对典型草原健康影响的VOR和CVOR指数评价,建立典型草原健康评价的VOR和CVOR综合指数的计算模型,并用于不同围封年限典型草原的健康评价。结果表明:VOR和CVOR综合指数均可准确评价不同围封禁牧年限典型草原的健康状况,两者具有基本一致的评价结果。典型草原在围封恢复演替过程中,尽管草地基况(C)、活力(V)、组织力(O)和恢复力(R)变化各异,但围封禁牧后草地的VOR和CVOR综合指数均随围封禁牧年限的延长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草地的健康等级由未围封和围封前期的"警戒"等级逐步恢复演替至"健康"(围封13~20年)等级,表明围封有利于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放牧 围封 健康评价 VOR指数 CVOR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