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虾种养对水稻产量和粮食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倪明理 邓凯 +7 位作者 张文宇 尚永青 魏凤 袁鹏丽 李准 樊丹 曹凑贵 汪金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93-1300,共8页
稻虾种养模式是指将小龙虾的养殖与水稻种植相结合的一种复合种养模式,该模式因其较高的经济效益,近些年在全国发展迅速。在稻虾种养模式大面积推广的背景下,有关稻虾种养模式对粮食产量安全的问题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多年定位试验、不... 稻虾种养模式是指将小龙虾的养殖与水稻种植相结合的一种复合种养模式,该模式因其较高的经济效益,近些年在全国发展迅速。在稻虾种养模式大面积推广的背景下,有关稻虾种养模式对粮食产量安全的问题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多年定位试验、不同生态区农户调查和湖北省近10年统计年鉴资料,对稻虾种养稻田的粮食安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稻虾种养提高了农民的种稻积极性,扩大了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了水稻总产量。稻虾种养面积与水稻种植面积呈显著正相关,稻虾主产区湖北省潜江市、荆州市和湖北省的水稻种植面积与10年前相比分别提高77.77%、16.23%和12.20%,水稻总产量分别提高68.12%、16.61%和20.49%。同时近10年湖北省夏收粮食(小麦等)产量维持稳定。2)湖北稻虾产区养殖沟占比(G)平均值为13.42%,G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水稻产量。在不考虑G情况下,与传统稻田单作相比,稻虾种养水稻产量提高17.63%。当G≤10%时,稻虾种养水稻产量略低于传统单作,差异不显著,但是10%<G<20%和G≥20%条件下,水稻产量显著降低,分别降低18.19%和34.81%。3)稻虾种养发展区存在优劣势差异。水稻、小龙虾产量的表现在江汉平原、鄂东沿江平原优于鄂中北丘陵。因此按照G≤10%的标准规范稻虾模式田间工程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地发展稻虾模式,可在维持稻虾收益的同时保持水稻粮食安全,是确保我国稻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种养模式 水稻产量 养殖沟占比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