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主要克氏原螯虾人工养殖群体的形态学特征分析
1
作者 邓常雯 任莹莹 +8 位作者 杨世勇 邵乌云塔娜 杨竣淇 李云坤 杜小刚 冷大勇 冯本伟 张凯 武佳韵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5,共9页
【目的】明晰四川省主要人工养殖克氏原螯虾群体的形态学差异,为鉴定其种质特性奠定基础。【方法】采集来自四川省6个主要养殖基地的克氏原螯虾群体的形态学数据并进行多元分析,并与来源于湖北潜江和监利原产区的2个群体进行比较。【结... 【目的】明晰四川省主要人工养殖克氏原螯虾群体的形态学差异,为鉴定其种质特性奠定基础。【方法】采集来自四川省6个主要养殖基地的克氏原螯虾群体的形态学数据并进行多元分析,并与来源于湖北潜江和监利原产区的2个群体进行比较。【结果】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85.229%,其较大载荷集中在大螯长、掌节长、第二步足长、第五步足长和尾肢宽等附肢及尾肢相关形态学特征。判别函数的综合判别分析准确率为68.8%。聚类分析将四川内江、大英、泸县、兴文等与湖北潜江群体聚为一支,四川南溪群体与湖北监利群体聚为一支,而四川邛崃群体单独为一支。形态学变异系数分析发现克氏原螯虾群体在头胸甲、尾肢、尾节、腹节、额剑基底、指节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形态学差异,而四川群体与湖北群体在头胸甲、腹部、尾肢及螯肢特征上存在差异。【结论】四川的克氏原螯虾群体与湖北种源群体已发生形态分化,且四川不同基地的克氏原螯虾也具有一定的形态差异,集中在第一腹节、尾肢及尾节部分,但这些差异均未达到亚种水平,邛崃群体形态最为特殊,可能具有较高的育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养殖群体 形态差异 多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的4个黄尾鲴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2
作者 刘士力 陈大伟 +7 位作者 朱鹏灿 郑建波 夏冯博 程顺 蒋文枰 迟美丽 杭小英 李飞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2-347,共6页
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是浙江省自然水域增殖放流的主要鱼类,为了解人工繁育对黄尾鲴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利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对4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旨在为黄尾鲴增殖放流策略制定和实施提供基础数据。结... 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是浙江省自然水域增殖放流的主要鱼类,为了解人工繁育对黄尾鲴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利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对4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旨在为黄尾鲴增殖放流策略制定和实施提供基础数据。结果显示,在编码Cyt b的1 140 bp序列中,检测到157个变异位点,界定了21种单倍型,其中长兴、双浦、八里店和醴陵群体的单倍型数目分别为10个、11个、7个和2个,单倍型多样性介于0.226~0.794,核苷酸多样性介于0.006 14~0.023 86。除醴陵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外,其余3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具有高单倍型数和高核苷酸多样性的特点。4个黄尾鲴养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18 74~0.092 74,遗传分化指数为0.808 63(P<0.01),其中长兴和八里店群体的分化程度较低,双浦和醴陵群体的分化程度较高,且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间。本研究结果可从分子水平为黄尾鲴的资源保护和人工增殖放流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尾鲴 养殖群体 Cyt b基因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皖地区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微卫星遗传多样性的评估
3
作者 胡玉婷 凌俊 +6 位作者 江河 汪焕 潘庭双 段国庆 周华兴 杨敏 李彤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8-187,共10页
为评估奇数年江苏和安徽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群体的遗传背景,进而为后续的遗传改良及新品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10对微卫星标记分析了6个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所有群体的遗传多... 为评估奇数年江苏和安徽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群体的遗传背景,进而为后续的遗传改良及新品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10对微卫星标记分析了6个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所有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都较高且相近(等位基因数N_(a)=16.0~18.4,有效等位基因数N_(e)=10.1~12.4,观测杂合度H_(o)=0.759~0.836,期望杂合度H_(e)=0.897~0.916,多态信息含量PIC=0.870~0.892)。群体间遗传距离D_(n)(0.154~0.277)、遗传分化系数Fst(0.001~0.011)均较小,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中群体间遗传变异仅占0.47%,一致表明群体间不存在显著遗传分化。群体间系统发育树显示,6个养殖群体具有共同的祖先型,高淳群体与其他群体亲缘关系最远,结合其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淳群体可作为选育基础群之一。Structure遗传结构分析显示,每个养殖群体的遗传组成多样且比例近似,结合近交系数和瓶颈效应分析表明,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存在较大程度的外源种质混杂。综上,苏皖地区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仍然较高,具有潜在的开发与利用价值,但其可能存在种质混杂,在开展后续的良种选育时,需对养殖群体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提纯种质,使其种质资源得到合理的可持续性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 养殖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鳖5个养殖群体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吴聪聪 姜群 +5 位作者 张晓君 李伟 纪利芹 刘晓莉 朱新平 陈辰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1,共8页
【目的】分析和评价国内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主要养殖群体的肌肉营养品质,为中华鳖品质性状遗传改良及相关配合饲料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测定东莞、高要、萧山、郓城和余姚5个群体的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 【目的】分析和评价国内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主要养殖群体的肌肉营养品质,为中华鳖品质性状遗传改良及相关配合饲料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测定东莞、高要、萧山、郓城和余姚5个群体的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并进行营养评价。【结果】(1)各群体之间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和灰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萧山群体的粗蛋白质量分数最高,水分质量分数最低,东莞群体的粗脂肪质量分数最高,粗蛋白质量分数最低,高要群体的粗灰分质量分数最高,粗脂肪质量分数最低,而郓城和余姚群体的常规营养成分质量分数相对居中;(2)以鲜质量计,检出必需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8.65%(东莞)~10.21%(萧山),非必需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8.61%(东莞)~10.73%(萧山)。各群体的氨基酸评分为0.62~1.68,化学评分为0.42~1.29,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7.72~83.98,苯丙氨酸+酪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3)5个群体均检出10种脂肪酸。以鲜质量计,脂肪酸总质量分数为348.41 mg/100 g(高要)~708.55 mg/100 g(东莞),饱和脂肪酸总质量分数为133.69 mg/100 g(高要)~212.58 mg/100 g(东莞),单不饱和脂肪酸总质量分数为86.02 mg/100 g(高要)~246.25 mg/100 g(东莞),多不饱和脂肪酸总质量分数为128.70 mg/100 g(高要)~249.73 mg/100 g(东莞)。【结论】中华鳖肌肉具有高蛋白(19.63%~21.42%)、低脂肪(0.37%~0.95%)的营养特点,可作为优质食物蛋白来源。不同养殖群体中华鳖的肌肉营养组成基本一致,但含量和营养价值存在差异,其中,萧山群体表现出较为突出的高蛋白、低脂肪营养特性,而东莞群体脂肪和脂肪酸质量分数较高,可能具有更好的风味和口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养殖群体 肌肉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分析黄尾鲴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大伟 朱鹏灿 +7 位作者 刘士力 干超其 郑建波 蒋文枰 程顺 迟美丽 杭小英 李飞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为了解人工养殖和选育对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利用线粒体COI基因分析中国湖南的醴陵(LL)、浙江的长兴(CX)、双浦(SP)和吴兴(WX)128尾1~2龄的4个黄尾鲴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在539 bp的COI部分序列中,... 为了解人工养殖和选育对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利用线粒体COI基因分析中国湖南的醴陵(LL)、浙江的长兴(CX)、双浦(SP)和吴兴(WX)128尾1~2龄的4个黄尾鲴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在539 bp的COI部分序列中,检测到75个变异位点,包括74个简约信息位点,序列中A+T的含量(56.1%)明显高于G+C的含量(43.8%),有明显的(A+T)偏好性。在128尾个体中定义了11种单倍型,单倍型Hap-01个体43尾,为优势单倍型。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显示,4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介于0.226~0.605,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介于0.00104~0.02221,其中,WX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不同养殖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145~0.0986,CX和WX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近,LL与SP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远。AMOVA分析显示,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8385(P<0.01),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间。NJ系统发生树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间存在相当高的遗传分化。本研究结果可为黄尾鲴遗传多样性变化的比较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并为黄尾鲴增殖放流和资源保护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尾鲴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养殖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眼巨鲶养殖群体的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
6
作者 倪未 于凌云 +4 位作者 李伟 陈海港 朱新平 刘晓莉 刘毅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7-985,共9页
为探明华南地区不同来源引进低眼巨鲶(Pangas ianodon hypophthalmus)养殖群体的遗传背景,对华南地区不同区域养殖的4个低眼巨鲶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筛选出10个扩增效率高且具有较高特异性的微卫星标记,对广东省广州、湛江... 为探明华南地区不同来源引进低眼巨鲶(Pangas ianodon hypophthalmus)养殖群体的遗传背景,对华南地区不同区域养殖的4个低眼巨鲶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筛选出10个扩增效率高且具有较高特异性的微卫星标记,对广东省广州、湛江、佛山,以及海南省文昌的4个养殖群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个微卫星位点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其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702;10对引物在养殖群体内共检测出74个等位基因(N a),观测杂合度(H o)为0.482(Pab013)~0.841(Pab040),期望杂合度(H e)为0.555(Pab013)~0.883(Pab063);4个养殖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H o)分别为0.742、0.778、0.613、0.706,均值为0.710;遗传距离与聚类分析显示,4个养殖群体被分为两个遗传群体,海南群体单独聚为一支,其余3个群体聚为一支,其中广州与佛山群体亲缘关系较近,聚为一小支;4个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大为0.476(海南文昌/广东湛江),最小为0.117(广东广州/广东佛山)。研究表明:4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高水平,在生产实践上具有进一步选育的潜力;海南群体与其他3个群体亲缘关系较远,有一定的遗传分化,丰富了低眼巨鲶的种质资源。本研究为低眼巨鲶养殖种质资源保育和科学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眼巨鲶 养殖群体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金鲳人工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7
作者 袁鑫 宋飞彪 +3 位作者 姚富城 桂建芳 骆剑 申惠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73-1580,共8页
为评估海南省金鲳(Trachinotus blochii)人工养殖群体的种质资源背景及群体遗传结构,研究利用16对微卫星标记对采集自海南东方基地(晨海群体, CH)、陵水基地(青利群体, QL)、三亚基地(蓝粮群体, LL)共3家繁育公司的210尾金鲳进行了群体... 为评估海南省金鲳(Trachinotus blochii)人工养殖群体的种质资源背景及群体遗传结构,研究利用16对微卫星标记对采集自海南东方基地(晨海群体, CH)、陵水基地(青利群体, QL)、三亚基地(蓝粮群体, LL)共3家繁育公司的210尾金鲳进行了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显示, 16个微卫星标记在3个群体中共检测到251个等位基因(N_(a)),平均观测杂合度(H_(o))、平均期望杂合度(He)及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630、0.714及0.679,各位点的基因流(N_(m))平均为5.217。其中QL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群体间的Nei’s遗传分化系数(F_(st))介于0.017—0.038, AMOVA结果显示个体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87%。STRUCTURE遗传聚类分析将3个群体分为两个亚群(K=2), QL与LL构成遗传亚群I,而CH构成遗传亚群II。UPGMA聚类分析结果与STRUCTURE基本一致,并进一步揭示了CH群体与QL、LL群体之间在遗传结构上的差异。综上, 3个不同来源的海南省金鲳养殖群体尚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存在一定的遗传结构差异。研究结果可为金鲳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群体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金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湖北7个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8
作者 崔学海 沙航 +2 位作者 曹继增 郜卫华 梁宏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86,共8页
为了解湖北主要养殖地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群体遗传多样性本底水平,以湖北鄂州(EZ)、公安(GA)、洪湖(HH)、监利(JLi)、江陵(JL)、潜江(QJ)、石首(SS)7个养殖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10个克氏原螯虾微卫星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 为了解湖北主要养殖地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群体遗传多样性本底水平,以湖北鄂州(EZ)、公安(GA)、洪湖(HH)、监利(JLi)、江陵(JL)、潜江(QJ)、石首(SS)7个养殖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10个克氏原螯虾微卫星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鄂州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洪湖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93.58%的群体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7个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_(st))表明,各群体之间均未出现高度的遗传分化,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基因交流,洪湖群体和江陵群体之间基因交流最为广泛。基于Nei’s距离构建的UPGMA系统发育树显示,7个群体分为3支,即鄂州(EZ)、公安(GA)、潜江(QJ)群体聚为一支,洪湖(HH)、监利(JLi)、江陵(JL)群体聚为一支,石首(SS)群体单独为一支。经Structure软件分析发现,7个克氏原螯虾群体最有可能划分为5个亚群。本研究的7个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具有中等的遗传多样性,鄂州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具有相对较高的选育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湖北养殖群体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线粒体遗传变异分析
9
作者 范春 高雪忠 +3 位作者 于晓丹 刘红 王建刚 李云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6期341-346,共6页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母系遗传背景以及遗传特性,运用线粒体基因(mtDNA)D-loop区分子标记技术,对凡纳滨对虾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碱基组成一致,A+T的含量(81...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母系遗传背景以及遗传特性,运用线粒体基因(mtDNA)D-loop区分子标记技术,对凡纳滨对虾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碱基组成一致,A+T的含量(81.52%)明显高于C+G的含量(18.48%);野生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_(d))为0.960±0.017,核苷酸多样性(π)为0.104±0.051,明显高于养殖群体的(H_(d)=0.680±0.075,π=0.060±0.029)。经分子方差分析(AMOVA)发现,种群间的遗传变异率为13.09%,群体内的遗传变异率为86.91%,野生凡纳滨对虾群体与养殖群体的遗传分化存在显著差异(F_(st)=0.131,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凡纳滨对虾的种质资源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野生群体 养殖群体 MTDNA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野生和养殖群体间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42
10
作者 张志伟 曹哲明 +4 位作者 杨弘 王金龙 曹谨玲 韩曜平 吴婷婷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9-196,共8页
运用微卫星标记对江苏境内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一个野生群体(邗江群体)和两个养殖群体(淡水中心群体和无锡前洲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在10个座位中,每个座位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2~8个。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 运用微卫星标记对江苏境内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一个野生群体(邗江群体)和两个养殖群体(淡水中心群体和无锡前洲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在10个座位中,每个座位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2~8个。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期望杂合度、平均表观杂合度均以邗江草鱼野生群体最高,分别为3.9、0.5068、0.6939、0.7;无锡前洲草鱼养殖群体最低,分别为2.2、0.1796、0.5235、0.5286;淡水中心草鱼养殖群体各参数均介于两者之间,分别为3.5、0.2902、0.5418、0.5429。以上结果表明:草鱼野生群体遗传多样件更为丰富,而草鱼养殖群体存在杂合度降低,遗传多样性下降的现象。邗江草鱼野生群体与淡水中心草鱼养殖群体和无锡前洲草鱼养殖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0.219和0.246,而两个草鱼养殖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034。这表明草鱼野生群体与草鱼养殖群体间分化严重,而草鱼养殖群体间分化微弱。各座位分化程度的χ^2检验结果表明,10个座位中有GM18、MFW1-1、MFW1-2三个座位群体间分化达到极显著水平,GM03-2、MFW5两个座位群体间分化差异显著,其他座位分化不显著。针对每个座位对各群体进行HaMy-Weinberg平衡检验发现:由于草鱼养殖群体在GM03-1、GM03-2、GM18三个位点杂合子缺失,草鱼野生群体在位点GM19杂合子过剩而严重偏离平衡。实验表明:近交容易引起草鱼遗传多样性下降,纯合速度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微卫星 野生群体 养殖群体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6
11
作者 张全启 徐晓斐 +2 位作者 齐洁 王兴莲 包振民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16-820,共5页
利用AFLP技术对荣成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牙鲆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比较。实验采用 7对引物组合在 2个群体中共扩增出 797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数为 43 3个 ,占总位点数的 5 4.2 7%。各引物组合在 2个群体中的扩增位点数目和多态位点比例... 利用AFLP技术对荣成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牙鲆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比较。实验采用 7对引物组合在 2个群体中共扩增出 797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数为 43 3个 ,占总位点数的 5 4.2 7%。各引物组合在 2个群体中的扩增位点数目和多态位点比例有较大不同 ,但养殖群体的总扩增位点数和多态位点比例均低于野生群体 ,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的平均多态位点率分别为 46.18%和 40 .0 7% ,其中 ,E3 8M 5 0引物组合在两群体中扩增的多态位点比例差异显著 (P <0 .0 5 )。养殖群体中低频位点明显减少而隐性纯合基因位点显著增加。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 ,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比较小 ,群体遗传结构相似 ,说明养殖群体尚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遗传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野生群体 养殖群体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近海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自然和养殖群体10个微卫星基因座位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53
12
作者 王伟 尤锋 +1 位作者 高天翔 张培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0-537,共8页
采用微卫星遗传标记技术对山东近海牙鲆自然群体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实验所用牙鲆于 2 0 0 3年 5月分别采自山东近海和青岛胶南养鱼场 ,各 2 0尾 ,取全血或肌肉组织 ,以酚 仿抽提方法提取基因组DNA ,利用筛选获得的 1 0... 采用微卫星遗传标记技术对山东近海牙鲆自然群体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实验所用牙鲆于 2 0 0 3年 5月分别采自山东近海和青岛胶南养鱼场 ,各 2 0尾 ,取全血或肌肉组织 ,以酚 仿抽提方法提取基因组DNA ,利用筛选获得的 1 0对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 ,反应产物经 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EB显色 ,用ImageMaster1DElite(Version3 0 1 )软件分析电泳结果 ,并计算了相应的遗传学参数。结果表明 ,在自然和养殖群体中 ,1 0个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平均数 (a)分别为 6 7和 6 1 ,每个基因座位有效等位基因数 (ae)分别为1 8— 6 8和 2 5— 6 7,群体平均杂合度 (H)分别为 0 81 2 0和 0 731 0 ;两个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遗传距离和基因分化系数为 0 85 5 8、0 1 5 5 7和 0 0 5 5 8;自然群体内每个座位上的多态信息含量 (PIC)为 0 5 9— 0 84、个体识别率 (DP)为 0 5 4— 0 86、非父排除率 (PPE)为 0 41— 0 72 ,其累积个体识别率和非父排除率均达到 0 9999,表明所选座位属中高识别力的遗传标记 ,可以将它们应用于今后牙鲆雌核发育群体的遗传变异分析以及进一步的遗传育种的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自然和养殖群体 微卫星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RAPD技术对我国栉孔扇贝野生种群与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46
13
作者 宋林生 李俊强 +4 位作者 李红蕾 崔朝霞 李成华 胥炜 常亚青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7期83-86,共4页
利用RAPD技术对我国栉孔扇贝野生种群和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分化进行了研究。在对 2 0个野生栉孔扇贝和 2 0个养殖栉孔扇贝的基因组DNA的检测中 ,2 0个 1 0碱基的随机引物共扩增出 1 5 3条清晰可分辨的DNA片段 ,片段的长度为 2 0 0~... 利用RAPD技术对我国栉孔扇贝野生种群和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分化进行了研究。在对 2 0个野生栉孔扇贝和 2 0个养殖栉孔扇贝的基因组DNA的检测中 ,2 0个 1 0碱基的随机引物共扩增出 1 5 3条清晰可分辨的DNA片段 ,片段的长度为 2 0 0~3 0 0 0bp其中多态性片段分别为 1 1 6和 1 1 2条 ,野生种群和养殖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 75 82 %和 73 47% ,杂合度分别为 0 2 7和 0 2 6。根据基因频率计算出两个群体的近交系数为 0 0 0 1 2 9,遗传距离为 0 0 2 8。栉孔扇贝野生种群的多态位点比例和杂合度处于较高水平 ,说明我国栉孔扇贝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 ,种质资源尚处于较好状态 ,应制定相应的渔业生产和管理措施加以保护。养殖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和杂合度都低于野生种群 ,这与人工累代养殖过程中 ,群体较小 ,近交机会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种群 养殖群体 遗传分化 栉孔扇贝 遗传结构 RAPD 人工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5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4
14
作者 刘海金 朱晓琛 +3 位作者 孙效文 杨立更 薛玲玲 毛连菊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7,共8页
利用16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5个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等位基因数为2-9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0625;有效等位基因数1.2596-5.5161,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3.692;各位点的杂合度观测... 利用16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5个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等位基因数为2-9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0625;有效等位基因数1.2596-5.5161,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3.692;各位点的杂合度观测值(Ho)0.2200-0.8000;杂合度期望值(He)0.2061-0.8187。各群体之间无偏倚杂合度期望值从小到大依次为丹东、北戴河、威海、青岛、荣成。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H=0.672,df=4,P=0.955)则说明,5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差异不显著。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Gs,)为0.0991,各群体之间存在中度遗传分化。采用UPGMA法对5个群体进行聚类,可分3类:丹东和北戴河各为一类,威海、荣成、青岛为一类,其中威海与荣成群体的分化最小。结合Hardy-Weinberg平衡,拟合度检验和遗传偏离指数(动的分析结果表明,各群体的遗传平衡状况存在很大差别。遗传变异的分析结果说明5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养殖群体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近海褐牙鲆自然与养殖群体生化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变异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8
15
作者 尤锋 王可玲 +1 位作者 相建海 徐成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12-518,共7页
山东近海褐牙鲆自然群体活样本共 79尾 ,分别于 1 996年 5月、1 997年 1月和 1 998年 4月采自青岛近海 ;养殖群体活样本 5 2尾于 1 997年 1 2月采自山东荣成寻山养鱼场。采用水平淀粉胶和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及 3种缓冲系统 (TC... 山东近海褐牙鲆自然群体活样本共 79尾 ,分别于 1 996年 5月、1 997年 1月和 1 998年 4月采自青岛近海 ;养殖群体活样本 5 2尾于 1 997年 1 2月采自山东荣成寻山养鱼场。采用水平淀粉胶和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及 3种缓冲系统 (TC、EBT和TG)分别对自然和养殖群体的 1 5种同工酶进行生化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山东近海牙鲆自然群体的多态基因座位比例 ( 31 .0 % )和群体平均杂合度 ( 0 .0 80 2 )都明显高于养殖群体 ( 2 4 .1 % ,0 .0 788) ;在自然群体的 9个多态基因座位、养殖群体的 7个多态基因座位中 ,除了Cat(P <0 .0 5 )和Idhp - 1(P <0 .0 5 ,养殖群体中 )有显著差异、Ldh -C(P <0 .0 1 )完全偏离Hardy -Weinberg定律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牙Ping 同工酶 生化遗传结构 养殖群体 遗传变异 山东 自然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牡蛎和葡萄牙牡蛎养殖群体数量性状比较分析 被引量:27
16
作者 林清 王亚骏 +4 位作者 王迪文 郑怀平 刘合露 孙泽伟 陈兴强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6-111,共6页
太平洋牡蛎和葡萄牙牡蛎是两个近缘种,属亚种关系,二者都是中国重要的养殖贝类。为了查明这两种牡蛎养殖群体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影响产量的组成因素,分别对179只太平洋牡蛎和140只葡萄牙牡蛎1龄贝的形态性状(壳长、壳宽、壳高)和活体... 太平洋牡蛎和葡萄牙牡蛎是两个近缘种,属亚种关系,二者都是中国重要的养殖贝类。为了查明这两种牡蛎养殖群体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影响产量的组成因素,分别对179只太平洋牡蛎和140只葡萄牙牡蛎1龄贝的形态性状(壳长、壳宽、壳高)和活体重4个性状进行了测量,并应用通径分析等方法讨论了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形态性状都能够显著地影响活体重,其中壳高的作用是最大的,其对太平洋牡蛎和葡萄牙牡蛎活体重的直接作用分别为19.5%和23.89%。形态性状对太平洋牡蛎和葡萄牙牡蛎活体重间接决定作用差异较大,其中太平洋牡蛎3个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间接决定作用较大,均达到10%以上,而葡萄牙牡蛎3个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间接决定作用却非常小。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壳长、壳宽、壳高估计这两种牡蛎活体重(Y1,太平洋牡蛎)和(Y2,葡萄牙牡蛎)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119.456 5+1.389 7x1+2.089 0x2+0.777 8x3(R2=0.767 9),Y2=-42.373 9+0.532 8x1+1.289 5x2+0.5 177x3(R2=0.490 9)。本研究结果可为这两种牡蛎的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即以提高活体重为目标,主要选择壳高,但对太平洋牡蛎还应该加强对壳宽的协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养殖群体 数量性状 相关性 多元回归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降低 被引量:28
17
作者 黎中宝 方秀 +5 位作者 陈锦 常建波 雷光高 张桂玲 赵斌丽 王展林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6-450,共5页
采用AFLP技术方法,对福建二个野生及二个养殖大黄鱼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实验采用7对引物组合,在四个群体的120个个体中共扩增出472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为220个,多态位点比例为46.61%。结果表明,大黄鱼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降低... 采用AFLP技术方法,对福建二个野生及二个养殖大黄鱼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实验采用7对引物组合,在四个群体的120个个体中共扩增出472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为220个,多态位点比例为46.61%。结果表明,大黄鱼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降低:宁德野生群体和湄州野生群体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2.42%和45.14%,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046和0.1245,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659和0.1942,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4153和1.4428;宁德养殖群体和连江养殖群体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0.83%和40.53%,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027和0.1039,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615和0.163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3919和1.3856。四个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359—0.1465,平均为0.079,群体间基因流为1.08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AFLP 养殖群体 遗传多样性的降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夷扇贝微卫星标记的分离及其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36
18
作者 李春艳 丁君 +1 位作者 常亚青 孙效文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6,共8页
采用新型生物素-磁珠吸附微卫星与同位素杂交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15对微卫星引物,并对大连地区3个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养殖群体(黑石礁海区、小长山岛海区、广鹿岛海区)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获得175个阳性克隆并测序,得到... 采用新型生物素-磁珠吸附微卫星与同位素杂交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15对微卫星引物,并对大连地区3个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养殖群体(黑石礁海区、小长山岛海区、广鹿岛海区)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获得175个阳性克隆并测序,得到160个含微卫星的序列,其中完美型,非完美型和混合型分别占42.69%(73)、46.20%(79)和11.11%(19),经筛选得到15个微卫星标记。虾夷扇贝3个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在1.0000~8.8573之间;期望杂合度在0.0211~0.9111之间;观测杂合度在0.0000~0.8778之间。表明这几个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群体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9291~0.9624,相似性较高。聚类分析显示,黑石礁群体与小长山岛群体遗传距离最小,亲缘关系最近。基于Hardy-Weinberg平衡的卡方检验表明3个群体均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平衡。本研究所获得的微卫星位点可以为虾夷扇贝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遗传图谱的构建等研究提供参考,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对虾夷扇贝的养殖和遗传育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微卫星 养殖群体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本数目对鲍养殖群体AFLP标记位点及其遗传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万俊芬 包振民 +2 位作者 汪小龙 张全启 王如才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7-132,共6页
为了探讨不同的交配亲本数对鲍养殖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实验中对两个皱纹盘鲍自交群体SS(亲本数少)和LS(亲本数多)及两个皱纹盘鲍(♀)×日本盘鲍(♂)的杂交群体SH(亲本数少)和LH(亲本数多)进行了位点频率和遗传结构的AFLP标记分析... 为了探讨不同的交配亲本数对鲍养殖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实验中对两个皱纹盘鲍自交群体SS(亲本数少)和LS(亲本数多)及两个皱纹盘鲍(♀)×日本盘鲍(♂)的杂交群体SH(亲本数少)和LH(亲本数多)进行了位点频率和遗传结构的AFLP标记分析。研究表明,自交组中亲本数少的SS群体的总位点数少于LS群体,后者的一些低频位点在前者中丢失,同时群体的位点频率发生漂移,SS的低频位点数目减少而高频位点略有增加。另外统计了各群体的相似指数和杂合度,发现SS群体的相似指数低于LS,而杂合度高于LS群体。在杂交组两群体(SH,LH)中位点数目频率、相似指数和杂合度变化趋势与两自交群体相似。两组结果均表明群体的亲本数减少会引起一些低频位点丢失及位点频率发生漂移,同时亲本数过少会导致群体的杂合度暂时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本数目 养殖群体 AFLP标记 遗传结构 位点频率 杂合度 皱纹盘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RAPD分析 被引量:25
20
作者 方展强 陈军 +2 位作者 郑文彪 伍育源 肖智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19,共4页
用 60个随机引物对鳜SinipercachuatsiBasilewsky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 分析, 经过引物筛选, 分别用 55个和 54个引物对野生鳜和养殖鳜进行群体内分析。结果表明, 野生群体多态位百分率为 85 75%, 群体内遗传相... 用 60个随机引物对鳜SinipercachuatsiBasilewsky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 分析, 经过引物筛选, 分别用 55个和 54个引物对野生鳜和养殖鳜进行群体内分析。结果表明, 野生群体多态位百分率为 85 75%, 群体内遗传相似率和遗传距离分别为 0 8547和 0 1453; 养殖群体多态位百分率为 16 39%, 遗传相似率和遗传距离分别为 0 9527和 0 0473; 两群体间遗传相似率和遗传距离分别为 0 6905和 0 3095; 鳜野生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却显著降低, 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间有明显的遗传差异, 说明人工繁育对鳜基因组造成了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群体 养殖群体 随机扩增多态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