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侧柱支撑重建辅助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胡文雄 蒋家正 +2 位作者 韩宏德 张恒林 谢文凯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内侧柱支撑重建辅助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0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行单纯常规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内固定治疗基础上联合内侧柱支撑... 目的探讨内侧柱支撑重建辅助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0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行单纯常规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内固定治疗基础上联合内侧柱支撑重建辅助治疗。记录两组术后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影像学完全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术后6个月采用Broberg-Morrey评分、Canstant和Murley评分(CMS)及Neer评分评价两组关节功能,比较两组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影像学完全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观察组Broberg-Morrey评分、CMS评分以及Ne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肩关节前屈上举、外举以及外旋角度均大于对照组,肱骨颈干角、肱骨头内翻角度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内侧柱支撑重建辅助治疗可迅速改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肘关节的功能,提高患者的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老年人 内侧柱支撑重建 肢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常规内固定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愈合情况和肢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喜海 卓乃强 +2 位作者 唐炼 叶俊武 鲁晓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62-65,共4页
目的分析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常规内固定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愈合情况和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2年12月一2013年12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接受内侧柱支撑重建联... 目的分析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常规内固定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愈合情况和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2年12月一2013年12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接受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常规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39例,接受单纯常规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39例,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5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愈合情况、关节功能和关节活动度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住院时间、影像学完全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CMS评分、Neer评分和Broberg—Morre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肱骨颈干角、肱骨头内翻角度小于对照组。肩关节前屈上举、外拳和外旋角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常规内固定治疗可以有效加速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骨折端愈合,提升治疗后关节功能及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内侧柱支撑重建 肢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侧柱支撑重建术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 被引量:9
3
作者 陈焜 王岩松 +2 位作者 苏新杰 韩正峰 王国栋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134-137,共4页
目的:研究内侧柱支撑重建术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采用常规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 目的:研究内侧柱支撑重建术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采用常规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在内固定基础上采用内侧柱支撑重建术辅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术后骨折完全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早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肘关节功能及Neer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肩关节前屈上举、外举及外旋角度增大,而肱骨颈干角及肱骨头内翻角度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肩关节前屈上举、外举及外旋角度大于常规组,而肱骨颈干角及肱骨头内翻角度小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柱支撑重建术能够改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关节活动度,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柱支撑重建术 肱骨近端骨折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侧柱支撑重建与常规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4
作者 宛磊 张晓光 +2 位作者 代彭威 黄贺军 王伟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2期2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内侧柱支撑重建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1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固定组(行常规内固定)和支撑组(在常规内固定基础上联合内侧柱支撑重建治疗),每组55例。比较术后两组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完全负重... 目的探讨内侧柱支撑重建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1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固定组(行常规内固定)和支撑组(在常规内固定基础上联合内侧柱支撑重建治疗),每组55例。比较术后两组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疼痛VAS评分、肱骨头内翻角度、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患者均随访12个月。与固定组相比,支撑组的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更短(P <0. 01),Constant评分及其优良率更高(P <0. 01),VAS评分更低(P <0. 01),肱骨头内翻角度更小(P <0. 01),肩关节活动度更大(P <0. 01)。结论与常规内固定治疗相比,内侧柱支撑重建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迅速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关节活动度,且缩短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柱支撑重建 肱骨近端骨折 老年人 肩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及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冰 张万彬 《中国农村卫生》 2015年第9X期74-75,75,共2页
目的:探讨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及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5年1月我院7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采用内侧柱... 目的:探讨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及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5年1月我院7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采用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使用Constant和Murley肩关节评分(CMS)量表、Neer功能评定标准评价肩关节功能,综合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肩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MS评分、Nee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柱支撑重建 锁定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肩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钢板内固定辅以内侧柱支撑重建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陈政 李俞德 庞俏强 《临床医学工程》 2016年第10期1339-1340,共2页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辅以内侧柱支撑重建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骨科符合标准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予以锁定钢板内固定辅以内侧柱支撑重建治疗,对照组单纯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辅以内侧柱支撑重建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骨科符合标准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予以锁定钢板内固定辅以内侧柱支撑重建治疗,对照组单纯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21±3.59)个月。末次随访时,观察组的肩关节Constant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肱骨头内翻角、术后肱骨头高度比(r)、二次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辅以内侧柱支撑重建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降低肱骨头内翻角度,减少肱骨头复位丢失,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内固定 内侧柱支撑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侧柱支撑重建辅助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正力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内侧柱支撑重建辅助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方法:本次研究行回顾性调查法,随机选取52例我院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法分组,均分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内固定法,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分析内侧柱支撑重建辅助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方法:本次研究行回顾性调查法,随机选取52例我院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法分组,均分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内固定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内侧柱支撑重建辅助治疗法,对比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与术后疗效,并随访1年.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愈合时间、患侧肢体完全负重时间、影像学愈合时间、住院时长中均短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其Broberg-Morrey评分、CMS评分、Neer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中,内侧柱支撑重建辅助治疗法相较于常规内固定法具有更高的疗效,在提高关节活动情况上则更具优势,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柱支撑 老年 肱骨近端骨折 辅助治疗
原文传递
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中重建内侧柱支撑方法 被引量:20
8
作者 买买提艾力.吐尔逊 陈云丰 曾浪清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7年第1期7-10,32,共5页
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移位的不稳定性肱骨近端骨折常用方法之一,但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除了局部骨质疏松外,缺乏内侧柱支撑是影响内固定力学稳定性及引起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在同样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 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移位的不稳定性肱骨近端骨折常用方法之一,但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除了局部骨质疏松外,缺乏内侧柱支撑是影响内固定力学稳定性及引起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在同样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内侧缺乏支撑的患者肱骨头高度丢失程度、骨折复位丢失比例以及螺钉穿出和松动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内侧有支撑的患者。因此,国内外学者针对如何重建其内侧柱支撑以及增强内固定稳定性进行了大量研究。内侧骨皮质支撑、内侧支撑螺钉运用、自体骨或异体骨移植、局部骨水泥填充是目前临床较常用的方法。研究表明,这些方法在维持并增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稳定性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该文就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中重建内侧柱支撑方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内固定 锁定钢板 内侧柱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内侧柱支撑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薛飞 李建有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8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内侧柱支撑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对治疗效果、功能恢复、并发症及二次手术的影响。方法选择14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依据内侧柱支撑方式分为A组(肱骨近端内侧骨皮质支撑62例)、B组(肱骨头下方内侧柱支撑螺钉支撑45例... 目的探讨不同内侧柱支撑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对治疗效果、功能恢复、并发症及二次手术的影响。方法选择14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依据内侧柱支撑方式分为A组(肱骨近端内侧骨皮质支撑62例)、B组(肱骨头下方内侧柱支撑螺钉支撑45例)和C组(无内侧柱支撑36例)。结果三组Neer评分、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肱骨头内翻角、肱骨头高度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Neer评分、VAS评分、肱骨头内翻角、肱骨头高度丢失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和B组Neer评分、VAS评分、肱骨颈干角、肱骨头高度丢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折愈合时间最短(P<0.05),A组肱骨头内翻角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二次手术率最低,C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内侧骨皮质支撑固定效果、愈合效果、功能恢复效果均较佳,肱骨头下方内侧柱支撑螺钉支撑也有较好效果,在肱骨近端无法进行骨皮质支撑时可作为较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内侧柱支撑 锁定钢板固定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内侧柱支撑螺钉数与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旭东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7期1011-101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数量(0~3枚)内侧柱支撑螺钉重建内侧柱支撑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行锁定钢板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84例,根据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螺钉使用数量分为0枚支撑钉组(63例)、1枚支撑钉组(49例)、2枚支撑钉... 目的探讨不同数量(0~3枚)内侧柱支撑螺钉重建内侧柱支撑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行锁定钢板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84例,根据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螺钉使用数量分为0枚支撑钉组(63例)、1枚支撑钉组(49例)、2枚支撑钉组(41例)和3枚支撑钉组(31例),比较4组骨折愈合情况、肱骨头高度丢失、肩关节功能、末次随访时骨折复位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末次随访时,3枚支撑钉组、2枚支撑钉组、1枚支撑钉组、0枚支撑钉组肱骨头内翻角依次为(1.74±0.57)°、(1.96±0.93)°、(3.28±1.14)°、(6.14±2.95)°,肱骨头丢失高度依次为(1.06±0.84)mm、(2.92±1.41)mm、(5.09±2.25)mm、(6.18±2.47)mm,Constant评分依次为(79.56±7.83)、(76.13±8.45)、(64.86±7.33)、(57.64±6.68),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首次测量颈干角、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选择2或3枚支撑钉重建内侧柱支撑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内固定 内侧柱支撑 螺钉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侧柱支撑重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4
11
作者 贾本治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4期96-97,共2页
目的观察内侧柱支撑重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方法老年肱骨近端骨折66例,抽签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内固定,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内侧柱支撑重建,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愈合时间(8.... 目的观察内侧柱支撑重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方法老年肱骨近端骨折66例,抽签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内固定,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内侧柱支撑重建,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愈合时间(8.35±1.01)周、住院时间(8.67±0.95)d、完全负重(13.42±1.30)周、完全愈合(9.87±1.86)周均短于对照组的(10.35±1.26)周、(11.67±0.98)d、(16.42±1.21)周、(12.87±1.91)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CMS、BroberyMorrey及Ne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柱支撑重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佳,可促进愈合,缩短病程,改善预后,宜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内侧柱支撑重建 肢体功能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常规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并发症与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容英潮 黄志伟 林作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5期29-31,共3页
目的观察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常规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并发症与远期疗效。方法选取72例采用常规内固定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77例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常规内固定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术后第1、3、6... 目的观察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常规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并发症与远期疗效。方法选取72例采用常规内固定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77例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常规内固定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术后第1、3、6、9、12个月随访,此后每6个月门诊随访1次至2017年12月,比较两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末次随访优良率82.28%高于对照组的6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66%低于对照组的33.33%,观察组二次手术率2.53%少于对照组的13.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采用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内固定可较好地恢复生物力学的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远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柱支撑重建 内固定 肱骨近端骨折 并发症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常规内固定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关节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大庆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4期2632-2633,共2页
目的探讨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常规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内固定治疗,观... 目的探讨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常规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常规内固定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各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外旋、肩关节前屈上举及肩关节前屈外举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实施内侧柱支撑重建与常规内固定联合治疗可显著提升其关节功能与关节活动度,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老年 内侧柱支撑重建 节功能 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侧柱支撑重建在锁定钢板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涛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9期1697-1698,共2页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66例成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内侧柱支撑重建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无内侧柱支撑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肩功能恢复情况、肱骨颈干角、肱骨头内...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66例成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内侧柱支撑重建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无内侧柱支撑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肩功能恢复情况、肱骨颈干角、肱骨头内翻角、肱骨头高度丢失、并发症率、骨折愈合时间及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肱骨颈干角、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肱骨头内翻角、肱骨头高度丢失、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6.06%)显著低于对照组(18.18%),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二次手术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2.12%),差异显著(P〈0.05)。成人肱骨近端骨折中锁定钢板固定治疗中应用内侧柱支撑重建可提高复位固定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肩功能,控制术后并发症,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内侧柱支撑 锁定钢板固定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古霖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1期139-140,共2页
目的观察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接收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74例,将其进行奇偶排序,奇数患者37例作为观察组,接受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偶数患... 目的观察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接收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74例,将其进行奇偶排序,奇数患者37例作为观察组,接受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偶数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及临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 89%高于对照组的78. 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Constant评分高于对照组,NRS评分、肱骨头高度比、肱骨头内翻角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效果较好,降低了患者的手术疼痛感,促进了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柱支撑重建 锁定钢板内固定 肱骨近端骨折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欧阳玉斌 万富贵 +3 位作者 欧阳建云 何洪武 梁斐 房辉强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25期126-128,共3页
目的观察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组,对照组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内侧柱支撑重建治疗,比较2组... 目的观察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组,对照组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内侧柱支撑重建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临床治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Neer评分和Constan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68%低于对照组的3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有效提高治疗效率,改善肩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柱支撑重建 锁定钢板 内固定治疗 老年 肱骨近端骨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28例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17
作者 易朝晖 刘国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25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意义及效果。方法调研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骨外科收诊的56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及观察组(给予内侧柱支撑重建... 目的探讨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意义及效果。方法调研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骨外科收诊的56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及观察组(给予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每组28例。观察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恢复情况、肩关节功能评分及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恢复情况、Neer及CM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前屈上举评分、肩关节前屈外举评分、肩关节前屈外旋评分、肱骨颈干角评分、肱骨头内翻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显著,明显提高患者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医师采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柱支撑重建 锁定钢板内固定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常规内固定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愈合及肢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向阳 雷建平 +2 位作者 曾浪清 林志荣 张宇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3期9-11,共3页
目的:分析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常规内固定治疗的临床价值,探讨其对患者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乱数表法随机择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珠海市人民医院、武汉市普爱医院西院、镜湖医院所收治的64... 目的:分析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常规内固定治疗的临床价值,探讨其对患者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乱数表法随机择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珠海市人民医院、武汉市普爱医院西院、镜湖医院所收治的64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比较研究。予以32例对照组患者常规内固定术治疗,另32例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内侧柱支撑重建术。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和肢体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常规内固定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改善其肢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内侧柱支撑重建术 内固定 肢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侧柱支撑重建术对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海松 《中外医疗》 2018年第3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内侧柱支撑重建术对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接受肱骨近骨端手术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患者术后骨折部位恢复情况,关节... 目的探讨内侧柱支撑重建术对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接受肱骨近骨端手术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患者术后骨折部位恢复情况,关节活动度,肩关节上举、外翻角度以及肱骨头内翻角度和肱骨颈干角度。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7.58±1.42)d、骨折部位痊愈时间(57.89±10.89)d、完全康复时间(85.89±17.67)d患者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的肘关节(96.80±10.67)分和肩关节功能(85.54±9.36分)、Neer评分(78.57±8.35)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肩关节上举(109.34±9.45)°、外翻角度(24.46±3.67)°大于对照组患者,肱骨头内翻角度(1.27±0.24)°和肱骨颈干角度(2.56±0.68)°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柱支撑重建术对肱骨近端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柱支撑肱骨 近端骨折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侧柱支撑重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茂领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第1期20-22,50,共4页
目的:分析内侧柱支撑重建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08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成常规组和治疗组,各54例。常规组采用传统内固定,治疗组在常规组... 目的:分析内侧柱支撑重建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08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成常规组和治疗组,各54例。常规组采用传统内固定,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内侧柱支撑重建。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优良率100.00%(54/54)高于常规组的83.33%(45/54)(P<0.05);与常规组比,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更低,骨折愈合时长、住院时间、关节康复天数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而手术用时与常规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常规组比,治疗组治疗后肘关节、肩关节功能评分均更高,肱骨颈干角、内翻角度均更低,前屈上举角度更高(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3.70%(2/54)低于常规组的27.78%(15/54)(P<0.05)。结论:内侧柱支撑重建用于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以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围术期指标,促进肘关节和肩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老年 内侧柱支撑重建 肩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