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异性抑制内向整流性钾电流对缺血再灌注心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黄芸 翁俊美 +6 位作者 孟一迪 徐秋梅 聂大安 李子进 刘杰 李景东 姚东晓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年第10期771-774,共4页
目的探究转基因特异性抑制心脏内向整流性钾电流(IK1)的小鼠在缺血预适应中对缺血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IK1基因抑制小鼠分为2组:阳性表达者为观察组,阴性表达者为对照组。监测各组小鼠心律失常发生情况,采用离体心脏,观察缺血预适... 目的探究转基因特异性抑制心脏内向整流性钾电流(IK1)的小鼠在缺血预适应中对缺血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IK1基因抑制小鼠分为2组:阳性表达者为观察组,阴性表达者为对照组。监测各组小鼠心律失常发生情况,采用离体心脏,观察缺血预适应对心脏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梗死面积、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蛋白的表达。采用SPSS 17. 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样本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律失常评分分值[(3. 50±0. 67) vs(7. 42±0. 70)分]、心肌梗死面积/左室面积的比值[(0. 25±0. 04)%vs (0. 38±0. 02)%]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202±93)‰vs (822. 5±97. 5)‰]均显著降低(P <0. 05)。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1. 41±0. 16) vs (0. 77±0. 05)]和AKT[(1. 84±0. 20) vs (0. 81±0. 14)]及p-AKT[(1. 87±0. 27) vs (1. 08±0. 22)]均显著上调。结论 Kir2. 1转基因抑制可减少缺血预适应后再灌注心肌梗死中心律失常的发生、心肌细胞的凋亡及心肌梗死面积,其机制可能部分与再灌注损伤补救激酶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细胞 心脏 心律失常 心脏内向整流电流 抑制基因突变 缺血预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纤颤的心房肌细胞的内向整流电流和一过性外向电流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吕航 侯静波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 2002年第5期406-409,共4页
目的:研究心房纤颤的人心房肌细胞的跨膜钾离子电流,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和一过性外向钾电流(Ito)的变化。方法:分为窦性心律组(S)、阵发性心房纤颤组(pAf)和持久性心房纤颤组(cAf)三组,采用Chunk方法分离心房肌细胞,全细... 目的:研究心房纤颤的人心房肌细胞的跨膜钾离子电流,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和一过性外向钾电流(Ito)的变化。方法:分为窦性心律组(S)、阵发性心房纤颤组(pAf)和持久性心房纤颤组(cAf)三组,采用Chunk方法分离心房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心房肌细胞的内向整流电流(Ikl)和一过性外向电流(Ikt)。结果:Ikl在较高刺激电压(>-50mV)下表现为外向电流,pAf组和cAf组均较S组的电流强度增大(P<0.05);在较低刺激电压(<-50mV)下表现为内向电流,cAf组与S组的电流强度无差异(P>0.05),而pAf组较S组的电流强度增大(P<0.05)。pAf组和cAf组与S组的Ito的电流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阵发型心房纤颤和持久型心房纤颤造成人的心房肌细胞的跨膜钾离子电流发生变化,形成离子重构现象;心房纤颤时心房肌细胞的内向整流电流(Ikl)的特性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心房肌细胞 内向整流电流 一过外向电流 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鸡胚心室肌细胞内向整流性钾电流及培养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蔡志伟 蓝庭剑 +1 位作者 朱寄天 曾晓荣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291-293,共3页
用膜片钳技术在细胞贴附式构型下,对原代培养鸡胚心室肌细胞单个通道的内向整流性钾电流(I_(k1))的特征及不同培养时间对I_(k1)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在细胞内外K ̄+浓度相等的条件下(140mmol/L)。... 用膜片钳技术在细胞贴附式构型下,对原代培养鸡胚心室肌细胞单个通道的内向整流性钾电流(I_(k1))的特征及不同培养时间对I_(k1)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在细胞内外K ̄+浓度相等的条件下(140mmol/L)。当膜电位负于K ̄+平衡电位(E_k)时,可记录到内向的电流波动。其电流一电压(I-V)关系呈线性,斜率电导为35pS(培养1~3天);当膜电位正于E_k时,难于记录到外向电流,说明I_(k1)呈现强烈的内向整流特性。细胞培养1~3天、4~6天及7~11天三个时段,I_(k1)通道的密度分别为0.64、0.76及0.77channel/μm ̄2,其电导分别为35、28及37pS,说明培养时间对I_(K1)影响不大,这一结果可部分解释动作电位何以不随培养时间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胚 心室肌细胞 内向整流 电流 培养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对心室肌细胞钾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丁超 何振山 +4 位作者 齐书英 崔俊玉 石巧 杨丽 胡丽叶 《心脏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 (AMI)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 (Ito)和内向整流性钾电流 (IK1 )的变化。方法 :采用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 AMI动物模型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 ,记录比较 AMI后 1周心外膜梗死区心肌细胞 Ito和...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 (AMI)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 (Ito)和内向整流性钾电流 (IK1 )的变化。方法 :采用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 AMI动物模型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 ,记录比较 AMI后 1周心外膜梗死区心肌细胞 Ito和 IK1 的变化。结果 :心梗组 Ito明显下降 ,I- V曲线明显下移。指令电位为 +60 m V时 ,Ito在心梗组为 1.0 8± 0 .2 4n A(n=12 ) ,与对照组 (2 .0 9± 0 .3 9n A ,n=16)相比 ,显著下降 ,P<0 .0 1;心梗组 IK1 与对照组比较 ,明显下降 ,特别在超极化时。指令电位为 - 12 0 m V时 ,心梗组 IK1 为 3 .0 1± 0 .49n A (n=11) ,对照组为 4.12±0 .5 1n A(n=10 ,P<0 .0 5 )。结论 :AMI可引起心室肌细胞 Ito和 IK1 的下降 ,从而导致动作电位平台期延长、复极异常 ,这可能是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室肌细胞 电流 瞬时外向钾电流 内向整流电流 膜片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K^+电流的特点和功能
5
作者 韩圣娜 华睿 汤树本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1-44,共4页
关键词 K^+电流 心脏 瞬时外向钾电流 内向整流电流 延迟整流K^+电流 心律失常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正性肌力药物——OPC-8212对豚鼠心脏单个心室肌细胞的正性肌力效应所致的膜电流变化
6
作者 Toshihiko I 吴青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89年第1期58-60,共3页
方法通过酶解获得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标本,行全细胞记录技术。实验所用药物及溶液溶液为正常台氏液和标准微吸管液。所用药物为opc-8212;IBMX(磷酸二脂酶抑制剂);D600;Co<sub>2</sub>Cl<sub>2</sub>。结果 op... 方法通过酶解获得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标本,行全细胞记录技术。实验所用药物及溶液溶液为正常台氏液和标准微吸管液。所用药物为opc-8212;IBMX(磷酸二脂酶抑制剂);D600;Co<sub>2</sub>Cl<sub>2</sub>。结果 opc-8212和IBMx对AP的效应二者均延长AP平台和AP时程,而不改变静息膜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肌细胞 OPC-8212 肌力药物 电流 台氏液 电流变化 静息膜电位 外向电流 记录技术 内向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索洛尔对心肌梗死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及钾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兵 张荣庆 +8 位作者 王海昌 郭文怡 程何祥 李飞 张殿新 秦涛 徐凯 张金霞 贾国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9-370,共2页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MI)后3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及外向性电流的瞬时外向K+电流(Ito)和内向整流性K+电流(IK1)的改变,并探讨比索洛尔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家兔MI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3组:心肌梗死组(MI组)21只;用药组(βB组)20只...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MI)后3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及外向性电流的瞬时外向K+电流(Ito)和内向整流性K+电流(IK1)的改变,并探讨比索洛尔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家兔MI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3组:心肌梗死组(MI组)21只;用药组(βB组)20只;伪手术组(Sham组)20只。微电极记录APD;采用Langendoff灌流法获得单个心室肌细胞,利用膜片钳技术全细胞记录模式记录心室肌细胞Ito和IK1。结果非梗死区心室肌细胞的APD50、APD90MI组显著长于Sham组(P<0.05),βB组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Ito电流密度MI组显著低于Sham组(6.46±2.91vs13.02±4.07,P<0.05),βB组(10.75±2.38)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组间IK1电流密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比索洛尔可减轻MI非梗死区心室肌细胞APD及心室肌细胞Ito的变化,但对IK1电流密度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动作电位时程 瞬时外向K^+电流 内向整流K^+电流 比索洛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内向整流性钾电流特性研究
8
作者 王晞 唐艳红 +2 位作者 陈葵 黄从新 江洪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5年第4期300-301,共2页
关键词 肺静脉肌袖 心肌细胞 内向整流电流 心房颤动 自律 触发活动
原文传递
G蛋白β_3亚基基因C825T多态性与房颤:TT基因型与房颤风险降低有关
9
作者 Schreieck J. Dostal S. +1 位作者 Von Beckerath N. 王亭忠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5年第2期12-12,共1页
Background A polymorphism consisting of a C825T substitution in the G protein β3 subunit gene (GNB3)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enhanced human atrial inward r ectifier potassium currents regarding the TT genotype. Ther... Background A polymorphism consisting of a C825T substitution in the G protein β3 subunit gene (GNB3)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enhanced human atrial inward r ectifier potassium currents regarding the TT genotype. Therefore, we investigate d a possible impact of the GNB3 C825T polymorphismon atrial fibrillation in an a ssociation study. Methods Two hundred ninety one consecutive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center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ge, 58±10 years) and 292 consecutive c ontrol patients without atrial tachyarrhythmias (59±11 years) were genotyped fo r the C825T polymorphism.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valvular heart d isease, or cardiomyopathy were excluded from the study. Both patient groups had a similar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hypertension, hypercholester olemia, body mass index).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the GNB3 TT genotype was sig nificantly lower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5.8%)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12.0%);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frequencies of the CT and CC genotypes were found. The TT genotype was associated with a 54%decrease in the adjusted risk (OR from a multivariant model, 0.46; 95%CI, 0.24 to 0.87; P=.02) for the occurr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Conclusions The current study suggests an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GNB3 TT genotype and a reduced risk for the occurr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态 C825T 风险降低 心律失常 瓣膜心脏病 高胆固醇血症 血管危险因素 心肌病患者 电流 内向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KCa通道的舒血管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阚敬保 杨玉雯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12期949-952,共4页
血管平滑肌(VSM)细胞和内皮细胞(EC)都表达K^+通道,微血管平滑肌细胞至少表达4种不同类别的K^+通道,内向整流性钾通道[inward rectifier K^+(KIR)channel];ATP敏感性钾通道[(ATP—sensitive K^+(KATP)channel];电压门... 血管平滑肌(VSM)细胞和内皮细胞(EC)都表达K^+通道,微血管平滑肌细胞至少表达4种不同类别的K^+通道,内向整流性钾通道[inward rectifier K^+(KIR)channel];ATP敏感性钾通道[(ATP—sensitive K^+(KATP)channel];电压门控式钾通道[vohage—gated K^+(Kv)channel];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the large conductance,Ca^2+-activated K K^+(MaxiK,BKCa)chann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KCA通道 ATP敏感钾通道 血管机制 血管平滑肌细胞 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 K^+通道 内皮细胞 内向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前后离子通道检测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晓梅 金玉玲 朱晓峰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5年第1期4-5,共2页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前后电压依赖性Na+、K+、Ca2+通道的变化。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NSCs分化前及分化后3d、7d、14d、21d电压依赖性Na+电流(INa)、延迟整流性K+电流(IK)、电压依赖性Ca2+电流(ICa)。结果: 分化前后...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前后电压依赖性Na+、K+、Ca2+通道的变化。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NSCs分化前及分化后3d、7d、14d、21d电压依赖性Na+电流(INa)、延迟整流性K+电流(IK)、电压依赖性Ca2+电流(ICa)。结果: 分化前后均未检出INa,分化前未检出IK,分化后3d、7d、14d、21d,IK检出率分别为11.76%、24.75%、46.51%、76.18%,ICa在分化前后均可检出,分化前和分化后各时间点ICa的幅度分别为(119±73)pA、(213±98)pA、(324±151)pA、(735±312)pA、(1079±307)pA。结论:分化前后均未检出INa,随分化时间延长,IK检出率逐渐增加,ICa幅度逐渐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电压依赖Na^+电流 延迟整流K^+电流 电压依赖Ca^2+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对大鼠离体心肌组织块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12
作者 张青 陈志坚 +4 位作者 廖玉华 赵欣 冯凯歌 官红权 周游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0-446,共7页
目的:检测TNF-α对离体心肌组织块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及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初步探讨心梗后TNF-α诱导电生理异质性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在离体大鼠心脏灌流的条件下,分离心肌组织块,电生理实验技术记录在不同浓度T... 目的:检测TNF-α对离体心肌组织块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及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初步探讨心梗后TNF-α诱导电生理异质性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在离体大鼠心脏灌流的条件下,分离心肌组织块,电生理实验技术记录在不同浓度TNF-α灌流条件下的MAPD。用酶解法分离大鼠的心室肌细胞,应用膜片钳全细胞技术记录不同浓度TNF-α对单个心室肌细胞Ito和IK1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离体心肌组织块心内膜和心外膜MAPD浓度依赖性地随着TNF-α浓度的增加而增大(P<0.05);相同浓度TNF-α对心内膜和心外膜MAPD有不同的影响,尤其显著延长了心内膜的MAPD。经依那西普(TNF-α受体螯合剂)预处理后,相同浓度TNF-α对心内膜和心外膜MAPD影响不同导致的差异显著降低(P<0.05)。将TNF-α作用于大鼠心室肌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较,Ito和IK1电流密度随着TNF-α浓度的增加而降低(P<0.05)。结论:TNF-α对心内膜及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的不同影响可能对急性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形成有诱导或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TNF-α浓度依赖性抑制Ito和IK1电流,引起动作电位复极化异常从而诱发折返性心律失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心律失常 离体心肌组织块 单相动作电位 细胞膜短暂外向钾电流 细胞膜内向整流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大鼠心室肌细胞钠、钙和钾离子流记录和特点
13
作者 李娜 王如兴 +3 位作者 来利红 李红霞 李肖蓉 蒋文平 《中国微循环》 2009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研究正常Sprague-Dawley大鼠外膜、中膜和内膜心室肌细胞钠离子电流(INa)、L-型钙离子电流(ICa-L)、瞬时外向钾离子电流(Ito)、延迟整流性钾离子电流(IK)、内向整流性钾离子电流(IK1)的特点。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得大鼠外膜、中膜和... 目的研究正常Sprague-Dawley大鼠外膜、中膜和内膜心室肌细胞钠离子电流(INa)、L-型钙离子电流(ICa-L)、瞬时外向钾离子电流(Ito)、延迟整流性钾离子电流(IK)、内向整流性钾离子电流(IK1)的特点。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得大鼠外膜、中膜和内膜心室肌细胞,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心室肌细胞INa、ICa-L、Ito、IK和IK1。结果外膜至内膜心室肌细胞Ito电流密度逐渐减小,而外膜至内膜心室肌细胞INa、ICa-L、IK和IK1的电流密度无差异(P>0.05)。结论大鼠心室肌细胞Ito存在分层差别,INa、ICa-L、IK和IK1不存在分层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外向钾离子电流 钠离子电流 L-型钙离子电流 延迟整流钾离子电流 内向整流钾离子电流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与心室肌细胞兴奋性不同的离子机理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海英 肖国胜 +1 位作者 王焱 李贵荣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5-95,共11页
心肌细胞兴奋性是维持正常的心脏活动的一个重要生理因素。本研究旨在使用全细胞膜片技术探讨豚鼠心房和心室肌细胞不同兴奋性的离子机理。结果显示,心室肌细胞兴奋性比心房肌细胞低。虽然豚鼠心室肌细胞的电压门控快Na+电流(INa)密度较... 心肌细胞兴奋性是维持正常的心脏活动的一个重要生理因素。本研究旨在使用全细胞膜片技术探讨豚鼠心房和心室肌细胞不同兴奋性的离子机理。结果显示,心室肌细胞兴奋性比心房肌细胞低。虽然豚鼠心室肌细胞的电压门控快Na+电流(INa)密度较低,但与其兴奋性较低并不相关,因为其在阀电位附近的可用度比率比心房肌细胞高。经典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在心室肌细胞比在心房肌细胞更大,这可能是心室肌细胞兴奋性较低的部分原因。此外,去极化引起的有内向整流特性的瞬时外向钾电流(Itoir)在心室肌细胞较大,并可能是其兴奋性较低的主要原因。在心室肌细胞,5μmol/L Ba2+显著抑制Itoir,增强细胞兴奋性,并使INa激活的阈电位更负,其作用独立于对INa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证明,除经典的IK1外,Itoir在豚鼠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的兴奋性差异形成和心肌兴奋性维持中起着主要作用。然而,Itoir增加是否会通过降低兴奋性以保护心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电生理学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兴奋 内向整流瞬时外向钾电流 内向整流电流 电压门控钠离子 电流
原文传递
转基因联合抑制小鼠心脏CaMKII与I_(k1)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芸 戴淼 +7 位作者 杜以梅 姚雨峰 张家明 苏冠华 舒砚文 崔天盆 杜心灵 李景东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1-206,共6页
本文旨在建立转基因联合抑制心脏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II(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II,Ca MKII)及内向整流性钾电流(Ik1)小鼠模型,初步探讨该联合抑制在基础和应激状态下对小鼠心脏电生理、结构与功能重构的影响。... 本文旨在建立转基因联合抑制心脏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II(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II,Ca MKII)及内向整流性钾电流(Ik1)小鼠模型,初步探讨该联合抑制在基础和应激状态下对小鼠心脏电生理、结构与功能重构的影响。将动物分为4组:野生组(WT),转基因Ca MKII抑制组(AC3-I),转基因Ik1抑制组(Kir2.1-AAA),转基因联合抑制组(AC3-I+Kir2.1-AAA)。记录各组动物在基础状态下及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的心电图;同时分别对各组动物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以了解心脏重构情况;在酶解法分离单个左室心肌细胞后,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法记录心肌细胞Ik1和瞬间外向钾电流(Ito)。实验结果显示:在基础状态下,心电图显示各组动物之间的心率、PR间期和QRS间期均无显著差别;注射异丙基肾上腺素后,上述心电图指标和小鼠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在各组间也无显著差别;4组小鼠间M型(Motion-mode)和二维超声检测的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全细胞膜片钳实验结果表明,AC3-I组动物心肌细胞的Ik1电流密度最大(P<0.01),WT组的次之(P<0.01),其他两组较WT组显著降低(P<0.01);同时,AC3-I组Ito电流密度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而其他三组间无明显差异。上述结果提示:转基因联合抑制Ca MKII和Ik1可使Ca MKII抑制的小鼠Ik1下调,在基础状态下不影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变化,在注射异丙基肾上腺素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亦无明显差别。本结果为进一步探讨联合抑制Ca MKII与Ik1在各种心脏疾病状态下能否更有效地拮抗心肌的不利重构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Ⅱ 内向整流电流 心脏重构 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