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模控制方法在核电厂蒸汽发生器水位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米克嵩 谷俊杰 徐培培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9-32,共4页
提出了U形管蒸汽发生器的水位控制的内模控制方案,该方案中的内模控制器参数根据数学模型求取得到。利用仿真建立了U形管蒸汽发生器水位内模控制系统。结果表明该方案控制效果优于变参数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该方法可减少调节器参数... 提出了U形管蒸汽发生器的水位控制的内模控制方案,该方案中的内模控制器参数根据数学模型求取得到。利用仿真建立了U形管蒸汽发生器水位内模控制系统。结果表明该方案控制效果优于变参数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该方法可减少调节器参数,便于实时控制,增强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 仿真 内模控制(i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Adaline神经网络实现增益自适应内模控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红军 赵鑫 薛浩洋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955-1958,共4页
引入1/1Pade逼近处理纯滞后环节,利用二步法设计内模控制器,运用单层Adaline神经网络参数辨识算法得到被控对象的稳态增益,并用于内模控制算法中,以此来自动调整被控对象模型增益,实现增益自适应控制。大量仿真实验表明此控制方法能克... 引入1/1Pade逼近处理纯滞后环节,利用二步法设计内模控制器,运用单层Adaline神经网络参数辨识算法得到被控对象的稳态增益,并用于内模控制算法中,以此来自动调整被控对象模型增益,实现增益自适应控制。大量仿真实验表明此控制方法能克服系统增益变化对控制品质的影响,具有鲁棒性好,抗干扰能力强,控制精度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模控制(imc) Adaline神经网络 增益自适应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滤波器的内模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娟 郭敏 +1 位作者 彭亚为 祁欣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45-1148,1153,共5页
针对工业中普遍存在的高阶系统,提出一种基于Butterworth滤波器的内模控制方法.采用低阶系统来近似高阶系统会造成模型误差,同时,传统的PID控制方法及内模控制方法对高阶系统控制均不理想.利用Butter-worth滤波器的理想低通特性,通过将... 针对工业中普遍存在的高阶系统,提出一种基于Butterworth滤波器的内模控制方法.采用低阶系统来近似高阶系统会造成模型误差,同时,传统的PID控制方法及内模控制方法对高阶系统控制均不理想.利用Butter-worth滤波器的理想低通特性,通过将优化改进后的Butterworth滤波器代替传统的内模控制器中的低通滤波器,使得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和稳态特性.仿真研究表明,该方法对高阶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当模型失配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适合于高阶系统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TTERWORTH滤波器 内模控制(imc) 高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内模控制的控制器设计实现 被引量:1
4
作者 梁义涛 沈宪章 刘新宇 《河南科学》 2004年第1期80-83,共4页
基于内模控制的思想,利用前馈神经网络的逼近能力,将其与自适应内模控制方案结合,并取目标函数作为优化指标;从而推导出一种能对线性系统进行有效控制的神经网络间接自适应内模控制器。
关键词 BP网络 自适应控制 内模控制(i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串级时滞过程的改进型内模控制
5
作者 朱清智 张毅 《电焊机》 2016年第8期55-57,共3页
针对不稳定串级时滞过程,提出了改进型内模控制(IMC)方法。控制系统副回路采用改进的内反馈控制结构,能够有效去除副控制器对主回路的影响,从而简化主控制器的设计。主回路采用改进的内模控制结构,在反馈通道增加干扰抑制控制器,使主电... 针对不稳定串级时滞过程,提出了改进型内模控制(IMC)方法。控制系统副回路采用改进的内反馈控制结构,能够有效去除副控制器对主回路的影响,从而简化主控制器的设计。主回路采用改进的内模控制结构,在反馈通道增加干扰抑制控制器,使主电路的跟踪特性和干扰抑制特性实现解耦,通过对控制器进行设计,能有效地抑制被控过程参数的变化和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级控制 内模控制(imc) 二自由度Smith预估控制 最大灵敏度 时滞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模变结构及内模控制的SVG无功补偿控制策略仿真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冯骞 刘桂英 +3 位作者 欧阳盟盟 粟时平 陈志强 何柳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0-45,53,共7页
针对静止无功发生器(SVG)在无功补偿时存在直流侧电容电压不平衡和系统运行不稳定等问题,以dq0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为基础,提出一种滑模变结构和内模控制相结合的SVG双闭环控制策略。电压环采用滑模变结构提高负载突变时直流侧电容电压... 针对静止无功发生器(SVG)在无功补偿时存在直流侧电容电压不平衡和系统运行不稳定等问题,以dq0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为基础,提出一种滑模变结构和内模控制相结合的SVG双闭环控制策略。电压环采用滑模变结构提高负载突变时直流侧电容电压的快速精准控制,电流环采用内模控制实现信号的准确跟踪。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级联二十一电平SVG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控制策略的SVG直流侧电容电压控制良好,系统运行稳定,对配电网的无功补偿效果较好,验证了本文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无功发生器(SVG) 内模控制(imc) 滑模变结构 无功补偿 双闭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ARA机器人内模控制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赵登步 白瑞林 李新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2-26,46,共6页
为了使SCARA机器人在外界干扰和模型不精确的情况下具有优良的轨迹跟踪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内模控制原理设计SCARA机器人控制器的方法。采用拉格朗日方法获得SCARA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将其作为内模控制的估计模型;选择内模滤波器f(S)设计内... 为了使SCARA机器人在外界干扰和模型不精确的情况下具有优良的轨迹跟踪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内模控制原理设计SCARA机器人控制器的方法。采用拉格朗日方法获得SCARA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将其作为内模控制的估计模型;选择内模滤波器f(S)设计内模控制器Q(S)使其满足稳态误差为零的条件,通过推导得出不同输入信号下的SCARA机器人控制律。通过仿真,将其与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轨迹跟踪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控制器参数调节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顺应性装配机器手臂(SCARA) 机器人 内模控制(imc) 扰动 不精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中压直流系统中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并联拓扑与控制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郭燚 郭明涵 胡中柏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7-126,共10页
在船舶中压直流(medium voltage direct current,MVDC)电力系统中,并联式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因可以承担较大的桥臂电流逐渐受到关注,但MMC并联存在环流问题,会导致功率损耗和系统成本增加。为减少并... 在船舶中压直流(medium voltage direct current,MVDC)电力系统中,并联式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因可以承担较大的桥臂电流逐渐受到关注,但MMC并联存在环流问题,会导致功率损耗和系统成本增加。为减少并联MMC的环流,首先对并联结构中子模块数对输出电压、交流侧总谐波畸变率(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THD)、传输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找到最优子模块数,然后在分析MMC环流产生机理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基于内模控制(internal model control,IMC)的并联协调控制策略,以此建立并联MMC-MVDC电力整流系统模型。MATLAB/Simulink的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基于IMC的协调控制策略可有效减少并联MMC的环流,并提高桥臂承担电流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中压直流(MVDC)系统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MC) 环流抑制 内模控制(i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自由度Smith的时滞过程控制系统的研究
9
作者 史增芳 姜岩蕾 《精密制造与自动化》 2016年第1期15-16,32,共3页
针对串级时滞过程,提出一种二自由度Smith预估控制方法。主回路采用二自由度Smith预估控制,克服过程时滞的影响,同时使系统的设定值跟踪特性和干扰抑制特性解耦,通过控制器的设计,使系统同时获得良好的设定值跟踪特性、干扰抑制特性和... 针对串级时滞过程,提出一种二自由度Smith预估控制方法。主回路采用二自由度Smith预估控制,克服过程时滞的影响,同时使系统的设定值跟踪特性和干扰抑制特性解耦,通过控制器的设计,使系统同时获得良好的设定值跟踪特性、干扰抑制特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级控制 内模控制(imc) 二自由度Smith预估控制 最大灵敏度 时滞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滞后对象基于模型估计控制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利霞 孙兵 何瑾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505-507,共3页
针对一阶加纯滞后模型 (FOPDT)及二阶加纯滞后模型 (SOPDT) ,本文介绍了基于模型估计的内模控制 (IMC)、外模补偿控制 (EMC)、Smith预估控制这三种对克服对象纯滞后实用有效的控制方法。且对各类控制器提供了详细的设计方案 ,其特点是... 针对一阶加纯滞后模型 (FOPDT)及二阶加纯滞后模型 (SOPDT) ,本文介绍了基于模型估计的内模控制 (IMC)、外模补偿控制 (EMC)、Smith预估控制这三种对克服对象纯滞后实用有效的控制方法。且对各类控制器提供了详细的设计方案 ,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估计 内模控制(imc) 外模补偿控制(EMC) SMITH预估控制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新型双闭环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任科明 黄辉先 胡超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5-119,共5页
针对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交流侧电感值实际控制系统中存在误差,往往忽略掉耦合项,以及系统参数变化影响整流器的动、静态性能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其中电流内环采用同步旋转d-q坐标系下无电感L参数的解耦控制与内模... 针对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交流侧电感值实际控制系统中存在误差,往往忽略掉耦合项,以及系统参数变化影响整流器的动、静态性能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其中电流内环采用同步旋转d-q坐标系下无电感L参数的解耦控制与内模控制相结合的方法,电压外环采用滑模控制,在Matlab中利用Simulink工具箱搭建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数值仿真数学模型,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系统仍获得了较好的动、静态性能,鲁棒性强。并通过实验平台验证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WM整流器 无电感值控制系统 内模控制(imc)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变量时滞系统的伴随解耦控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颖 谢林柏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27-932,共6页
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多变量时滞过程,由于模型输出变量间的耦合及时滞因子的影响,对于这类模型的控制往往很困难。首先利用伴随矩阵解耦控制方法对多变量时滞过程的输出进行解耦,该解耦方法不仅可以针对有输入输出时滞的多变量系... 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多变量时滞过程,由于模型输出变量间的耦合及时滞因子的影响,对于这类模型的控制往往很困难。首先利用伴随矩阵解耦控制方法对多变量时滞过程的输出进行解耦,该解耦方法不仅可以针对有输入输出时滞的多变量系统,也可以对有状态时滞的多变量系统进行解耦。考虑到解耦后的子系统比较复杂,在利用系统采样输入输出数据的基础上对解耦后的系统进行模型精简,然后利用简化模型设计基于内模原理(IMC)的PID控制器,实现解耦系统对定值信号的跟踪控制。最后通过2个化工过程中的例子进行仿真研究,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变量时滞过程 伴随矩阵解耦 模型简化 内模控制(i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感应式风力发电机并网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亮 李建林 +1 位作者 高志刚 许洪华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13,26,共4页
随着风力发电朝着大型化发展,风力发电系统并入电网时的冲击电流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如何减小并网冲击电流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在Matlab6.5 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双馈感应式发电机组(DFIG)空载并网理想化和离散化仿真模型。结合仿... 随着风力发电朝着大型化发展,风力发电系统并入电网时的冲击电流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如何减小并网冲击电流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在Matlab6.5 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双馈感应式发电机组(DFIG)空载并网理想化和离散化仿真模型。结合仿真结果,指出了几个对并网冲击电流有影响的因素。离散化模型考虑了实际系统的采样误差,数字处理器(DSP)的数值计算误差以及实际传感器的误差和扰动。结合22 kW实验平台的实验结果对这些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离散化仿真模型与实际情况更加接近,对于减小双馈感应发电机的并网冲击电流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 变速恒频(VSCF) 内模控制(imc) PI控制 离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分数阶内模TI^λD^μ控制器设计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驰 张晨 那景童 《信息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8-222,228,共6页
针对整数阶、分数阶被控对象,提出了一种分数阶内模TI^λD^μ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首先对原被控模型进行降阶处理,得到二阶分数阶延时系统模型.然后将内模控制思想引入到降阶模型,设计内模控制器GIMC(s).最后将GIMC(s)与所提的新型TI^... 针对整数阶、分数阶被控对象,提出了一种分数阶内模TI^λD^μ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首先对原被控模型进行降阶处理,得到二阶分数阶延时系统模型.然后将内模控制思想引入到降阶模型,设计内模控制器GIMC(s).最后将GIMC(s)与所提的新型TI^λD^μ控制器进行参数对照,能够清晰地得出参数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得出分数阶TI^λD^μ的各参数.仿真结果表明,TI^λD^μ控制器能够获得良好的控制品质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降阶 内模控制(imc) TI^λD^μ控制
原文传递
针对水轮机调节系统非最小相位的混合控制策略
15
作者 陈亮亮 张江滨 《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 2008年第6期5-8,18,共5页
水轮机调节系统是一类典型的非最小相位系统,为抑制其右半复平面零点所造成的负调,提出一种二自由度内模控制(IMC)—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和模糊逻辑设定值加权的混合控制策略。基于内模控制设计的二自由度PID控制器不但能够减小负... 水轮机调节系统是一类典型的非最小相位系统,为抑制其右半复平面零点所造成的负调,提出一种二自由度内模控制(IMC)—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和模糊逻辑设定值加权的混合控制策略。基于内模控制设计的二自由度PID控制器不但能够减小负调,而且可以独立调节系统的目标跟随特性和干扰抑制特性,引入的模糊逻辑设定值加权系数可以在线修正控制器的比例增益,从结构上有效抑制负调的产生。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对水轮机调节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轮机调节系统 非最小相位 内模控制(imc) 设定值加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