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莫地平对脑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春银 李作孝 +1 位作者 谭华 李晓红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04-1607,共4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变化以及尼莫地平治疗对血浆ET-1和CGRP的影响。方法: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尼莫地平组与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前后进行血浆ET-1、CGRP水平测定。结果:尼莫地平组和常规治...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变化以及尼莫地平治疗对血浆ET-1和CGRP的影响。方法: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尼莫地平组与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前后进行血浆ET-1、CGRP水平测定。结果:尼莫地平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浆ET-1和CGRP均显著增高,治疗后明显下降,治疗后血浆ET-1和CGRP降低值尼莫地平组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尼莫地平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I评分与血浆ET-1和CGRP水平呈显著性相关,治疗后也呈显著性相关。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浆ET-1及CGRP水平显著升高,尼莫地平治疗后明显下降。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有确切疗效,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病理生理学 脑出血/药物疗法 尼莫地平/治疗应用 内皮缩血管肽/血液 降钙素基因相关/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活性成分阿魏酸钠干预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抗氧化能力和保护血内皮细胞功能 被引量:62
2
作者 杨艳秋 杨伟民 +1 位作者 曹淑杰 宋建国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9期101-103,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当归提取的主要活性成分阿魏酸钠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及红细胞中过氧化脂质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红细胞过氧化氢酶活性、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 目的:观察中药当归提取的主要活性成分阿魏酸钠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及红细胞中过氧化脂质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红细胞过氧化氢酶活性、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方法:①选择2004-06/2005-06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科住院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2例(男35例,女7例)为治疗组。年龄61~77岁。均按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及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选择同期本院年度进行健康体检人员40名男性为对照组,年龄58~76岁。纳入对象均对检测指标知情同意。治疗组给予阿魏酸钠注射液[巴里莫尔制药(通化)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60501]300mg加入50g/L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2周。②治疗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末,对照组于约定日,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血浆及红细胞中过氧化脂质,采用连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血浆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采用酶动力学法测定红细胞过氧化氢酶活性。采用酶偶联分光光度法测定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测定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2例和体检者40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阿魏酸钠的清除氧自由基能力:治疗组治疗前血浆和红细胞过氧化脂质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红细胞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浆和红细胞过氧化脂质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血浆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红细胞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0.01)。说明阿魏酸钠有清除自由基、减轻膜脂质过氧化、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②阿魏酸钠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治疗组治疗前血浆一氧化氮水平为(21.1±11.7)μmol/L,低于对照组[(36.4±10.2)μmol/L,P<0.01],血浆内皮素水平为(94.4±16.9)ng/L,高于对照组[(51.8±17.7)ng/L,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浆一氧化氮水平为(34.7±10.9)μmol/L,高于治疗前(P<0.01),血浆内皮素水平为(65.4±17.4)ng/L,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阿魏酸钠干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具有清除自由基、减轻膜脂质过氧化、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同时可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升高一氧化氮水平,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中药疗法 心绞痛/中药疗法 阿魏酸/治疗应用 内皮血管/血液 氧化还原酶类/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大池持续引流不同时期犬脑脊液内皮素、一氧化氮变化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于耀宇 马廉亭 +5 位作者 秦尚振 张小征 徐国正 龚杰 杨铭 余泽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9期90-91,共2页
目的:观察腰大池持续引流的不同时期,犬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中内皮细胞衍生性血管收缩因子内皮素和内皮细胞衍生性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氮的变化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5/2004-10在武汉总医院实验中心完成,取普... 目的:观察腰大池持续引流的不同时期,犬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中内皮细胞衍生性血管收缩因子内皮素和内皮细胞衍生性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氮的变化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5/2004-10在武汉总医院实验中心完成,取普通级成年健康家犬20只,雌雄不拘,体质量12~22kg,平均15kg。采用二次注血法建立犬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完全随机分组,引流组10只,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行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14d,每日引流100mL左右;腰穿组10只,即对照组,1次/d腰穿,抽取脑脊液8~10mL。测定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腰大池持续引流前后不同时期,脑脊液中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浓度,观察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浓度动态变化,同时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犬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不同时期脑动脉血液流速,根据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判断和评价脑血管痉挛程度。结果:①脑脊液中血管收缩因子内皮素的变化:犬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中内皮素浓度均有明显增高,第7天达到高峰,且腰穿组较引流组升高明显[(57.95±17.95),(34.15±7.19)ng/L,t=6.108,P<0.01];②脑脊液中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出血后第3,7,10天两组脑脊液中一氧化氮浓度均下降,腰穿组较引流组下降明显[(1.20±0.25,1.20±0.25);(2.29±1.43,1.02±0.29);(3.26±1.43,0.88±0.28)μmol/L;t=15.624,P<0.01]。③两组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腰穿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第7,10天基底动脉平均流速比出血前和出血后3d明显增高[(39.67±14.76),(38.97±9.76),(10.97±4.85),(18.68±13.55)cm/s,t=8.231,P<0.01],引流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第7天基底动脉平均流速与出血前和出血后第3天比较无明显增高[(15.15±4.83),(13.59±4.64),(10.89±3.67)cm/s,t=1.879,P>0.05];基底动脉出现平均流速>40cm/s的重度脑血管痉挛时,脑血流出现涡流或湍流。④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脑脊液中内皮素浓度变化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呈正相关(r=0.95),一氧化氮浓度变化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呈负相关(r=-0.97)。结论: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内皮素与一氧化氮平衡破坏是引起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关键因素之一。②引流组犬的脑血管痉挛程度较轻,而腰穿组脑血管痉挛程度较重,原因在于腰大池持续引流加速了内皮素和抑制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氧合血红蛋白的排出,缩短了脑血管痉挛持续时间,降低了脑血管痉挛的程度,证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代谢 内皮血管/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高血压病并发心力衰竭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周世琴 何争 +1 位作者 王海昌 李景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2043-2045,共3页
目的:探讨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与降钙素基因(CGRP)在高血压病不同级别心衰中的变化,研究它们与高血压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90例高血压病心衰患者血浆ET与CGRP的浓度,用硝酸还原法测定其NO的浓度,与40名健康体... 目的:探讨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与降钙素基因(CGRP)在高血压病不同级别心衰中的变化,研究它们与高血压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90例高血压病心衰患者血浆ET与CGRP的浓度,用硝酸还原法测定其NO的浓度,与4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高血压病心衰患者中的ET均增高,而NO与CGRP均下降,ET与CGRP的比值及ET与NO的比值升高程度与心功能不全的程度有关,心衰愈严重,ET与CGRP的比值及ET与NO的比值愈高。结论:内皮素、一氧化氮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心衰关系密切,它们的水平可反应高血压病患者心功能损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血管/血液 降钙素基因相关/血液 一氧化氮/血液 高血压/并发症 心力衰竭 充血性/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多种神经肽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侯倩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28-1030,共3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Y(NPY)、内皮素(ET)、神经降压素(NT)、及心房利钠肽(ANP)在脑血管病急性期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步测定105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神经肽水平,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Y(NPY)、内皮素(ET)、神经降压素(NT)、及心房利钠肽(ANP)在脑血管病急性期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步测定105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神经肽水平,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ET、NPY、A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T、CGRP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出血组ET、NPY、NT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CGRP、AN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神经肽参与了急性脑血管病病理生理过程,其改变可作为早期判断急性脑血管病严重程度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障碍/病理生理学 受体 降钙素基因相关/血液 内皮血管/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缺血脑病新生儿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动态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唐红平 张成席 赵兰英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4年第10期1156-1157,共2页
【目的】了解内皮素 (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在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 (HIE)时的变化。【方法】用放免法动态监测了 2 6例HIE患儿出生第 1天 ,第 7天血浆ET、CGRP的浓度 ,并选 19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HIE组血浆ET、CGRP水平出生... 【目的】了解内皮素 (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在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 (HIE)时的变化。【方法】用放免法动态监测了 2 6例HIE患儿出生第 1天 ,第 7天血浆ET、CGRP的浓度 ,并选 19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HIE组血浆ET、CGRP水平出生第 1天显著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 7d明显下降 ,病情越重 ,血浆ET、CGRP越高。急性期患儿血浆ET和CGRP呈直线正相关。【结论】ET和CGRP参与了新生儿HIE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缺氧 内皮血管/血液 降钙素基因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以炳 夏蕾 +2 位作者 刘莉敏 肖莉 张天民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8期4195-4196,共2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ET、NO和CGRP的影响。方法:将住院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联用组,治疗前后抽血检测NO、CGRP及ET,并与健康组比较。结果: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NO和CGRP显著低于健康人(P...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ET、NO和CGRP的影响。方法:将住院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联用组,治疗前后抽血检测NO、CGRP及ET,并与健康组比较。结果: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NO和CGRP显著低于健康人(P<0.01),ET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2组治疗前后NO、CGRP和ET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联用组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疗效可能为减少ET,升高NO和CG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中药疗法 内皮血管/血液 一氧化氮/血液 降钙素基因相关/血液 人参/治疗应用 水蛭/治疗应用 全蝎/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翠兰 戴爱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5期883-884,共2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心钠素(ANP)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入院先后按随机原则将47例CHF患者分为对照组和ARB治疗组,其中对照组(23例)给予强心剂和利尿剂治疗,ARB治...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心钠素(ANP)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入院先后按随机原则将47例CHF患者分为对照组和ARB治疗组,其中对照组(23例)给予强心剂和利尿剂治疗,ARB治疗组(24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ARB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CHF患者心功能以及血浆ET和ANP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ARB治疗组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血浆ET、A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ARB可以显著改善CHF患者心功能,其原因可能与ARB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浆ET、ANP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血管/血液 心力衰竭 充血性/药物疗法 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和抑制剂 心钠素/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素-1在梗阻性黄疸大鼠冷应激肾损害中的作用
9
作者 马庆久 李端阳 +1 位作者 吴金生 褚延魁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18-420,共3页
目的 了解血浆内皮素 1 (ET 1 )在梗阻性黄疸大鼠冷应激状态下的水平及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 4组 :①假手术 (SO)组 ;②胆总管结扎 (BDL)组 ;③胆总管结扎应激 (BS)组 ;④BS加ET抗血清 (BAS)组。采用放射免疫的... 目的 了解血浆内皮素 1 (ET 1 )在梗阻性黄疸大鼠冷应激状态下的水平及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 4组 :①假手术 (SO)组 ;②胆总管结扎 (BDL)组 ;③胆总管结扎应激 (BS)组 ;④BS加ET抗血清 (BAS)组。采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测定各组动物的血浆ET 1含量。结果 BS组ET 1 (2 0 6 72ng/ml± 34.31ng/ml)明显高于BDL对照组 (1 68 63ng/ml± 2 6 58ng/ml) (P <0 .0 5)。血尿素氮 (BUN) (1 2 31mmol/L± 3 1 4mmol/L)和肌酐 (Cr) (71 .64mmol/L± 9.1 4mmol/L)也较BDL组升高 (P <0 .0 5) ,BUN和Cr也均下降 ,ET 1与BUN ,Cr均呈正相关 (r=0 .743,r =0 .831 )。结论 梗阻性黄疸大鼠血浆ET 1在应激状态下明显升高 ,与BUN和Cr呈正相关 ,致使梗阻性黄疸大鼠的肾功能损害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郁积/血液 内皮血管/血液 肾/病理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乐定对气管插管期间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内皮素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石碧明 任永功 +3 位作者 张雪萍 李亚骊 陶明哲 张中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1201-1203,共3页
目的 :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内皮素是否在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方面参与了调节作用及麻醉前应用可乐定对其可能发生的影响。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 2 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 )和可乐定组 (K组 )。除 K组于麻醉前 6 0 min... 目的 :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内皮素是否在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方面参与了调节作用及麻醉前应用可乐定对其可能发生的影响。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 2 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 )和可乐定组 (K组 )。除 K组于麻醉前 6 0 min加服可乐定 5 μg/ kg外 ,两组患者其他麻醉前用药和诱导插管方法相同。分别在麻醉前、插管后 1min、5 min、10 min测定血浆中 CGRP、ET、血糖、血乳酸浓度并记录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 ,C组血浆 CGRP在气管插管期间有降低趋势 ,但差别无显著性 ,K组血浆 CGRP在气管插管期间有升高趋势 ,但差别无显著性 ,两组比较 P>0 .0 5 ;两组血浆 ET在气管插管后 1min及 C组在 5、10 min比麻醉前升高 ,与麻醉前比较 P>0 .0 5 ,两组比较 P>0 .0 5。与麻醉前值比较 ,两组插管后 1min血糖、血乳酸浓度及 C组插管后 5 min血乳酸均明显增高 (P<0 .0 5或 P<0 .0 1) ;两组比较 :在拔管后 1min和 5 min,K组血糖和血乳酸均低于 C组 ,其中在插管后 1min血糖升高程度明显低于 C组 (P<0 .0 5 )。与麻醉前值比较 ,C组插管后 1、5 min及 K组插管后 1min血压、心率及 RPP有较明显升高 (P<0 .0 5或 P<0 .0 1) ;两组比较 ,RPP变化 K组明显低于 C组 (P<0 .0 1)。结论 :麻醉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气管内 可乐定 降钙素基因相关/血液 内皮血管/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内皮素-1及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
11
作者 齐永乐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916-91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素-1(ET-1)及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行支架植入治疗的7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素-1(ET-1)及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行支架植入治疗的7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检测血清ET-1、25-(OH)D水平。术后随访12个月,根据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情况,分为再狭窄组与非再狭窄组,比较两组术前血清ET-1、25-(OH)D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血清ET-1、25-(OH)D水平及其他临床因素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发生再狭窄的相关性。【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7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发生再狭窄的有10例,再狭窄发生率为12.82%(10/78)。再狭窄组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支架个数、甘油三酯(TG)、血肌酐(Scr)与非再狭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血清ET-1、25-(OH)D水平均高于非再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T-1、25-(OH)D均是影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发生再狭窄的相关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ET-1、25-(OH)D单一及联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AUC值分别为0.716、0.703、0.809(P<0.05)。【结论】血清ET-1、25-(OH)D水平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相关,两者联合检测预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发生再狭窄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动脉硬化/外科学 下肢/外科学 内皮血管1/血液 骨化二醇/血液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迷走神经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柳垂亮 李玉娟 +1 位作者 李向宇 黄文起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6期102-105,共4页
目的:观察电刺激迷走神经对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浆中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和血压,以及小肠组织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4在中山大学省级药理毒理实验室完成。①选用清洁级健康Wistar雄性大鼠40只,体质量280~300g... 目的:观察电刺激迷走神经对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浆中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和血压,以及小肠组织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4在中山大学省级药理毒理实验室完成。①选用清洁级健康Wistar雄性大鼠40只,体质量280~300g。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大鼠分为4组穴n=10雪:对照组:双侧颈迷走神经分离+仅分离而不阻断肠系膜上动脉;肠缺血再灌注组:双侧颈迷走神经分离+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h后松夹再灌注2h;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组:双侧颈迷走神经分离并切断+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h后松夹再灌注2h。迷走神经刺激组:双侧颈迷走神经干切断+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前及再灌注开始时均采用智能型生物信号显示处理系统以5V,2ms和1Hz强度的电流持续刺激左迷走神经干远端20min。②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2h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内皮素水平,用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肠组织结构的变化。对小肠组织损伤程度进行判定:0~9分,分数越高表示损伤越严重。于迷走神经刺激前,夹闭0,30min,再灌注0,30,60,90,120min记录平均动脉压。③多组均数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鄄t检验。结果:大鼠4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变化:肠缺血再灌注组和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迷走神经刺激组眼穴22.42±9.62雪熏穴24.66±10.10雪熏穴36.34±10.81雪熏穴52.08±19.25雪μmol/L熏P<0.05演。②血浆内皮素水平变化:迷走神经刺激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肠缺血再灌注组和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组眼(270.49±75.43)熏穴170.04±56.30雪熏穴190.73±62.85雪熏穴200.04±65.21雪ng/L熏P<0.05演。③一氧化氮与内皮素比值比较:肠缺血再灌注组和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迷走神经刺激组穴0.11±0.04熏0.12±0.04熏0.23±0.10熏0.18±0.07熏P<0.05雪,对照组明显高于迷走神经刺激组(P<0.05)。④小肠组织损伤程度光镜下观察结果:肠缺血再灌注组和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组的肠黏膜结构受损最严重,迷走神经刺激组可减轻肠组织损伤程度。⑤肠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评分:对照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而迷走神经刺激组明显低于肠缺血再灌注组和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组眼穴5.3±0.9雪熏穴6.4±1.9雪熏穴7.0±1.2雪分,P<0.05演。⑥平均动脉压变化:各组大鼠在缺血期基本保持平稳。而在再灌注期,与对照组相比,其他3组随时间延长呈明显下降趋势穴P<0.05雪,而迷走神经刺激组较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组、肠缺血再灌注组在各时间点能更明显提高平均动脉压穴P<0.05雪。结论:迷走神经刺激可能通过减轻一氧化氮与内皮素比值失衡,从而改善脏器微循环并延缓血压的下降,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 小肠/血液供给 再灌注损伤 一氧化氮/血液 内皮缩血管肽/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颅脑损伤后急性期血浆内皮素及经颅多普勒超声的变化及意义
13
作者 王维平 全勇 +2 位作者 徐福林 王建清 李志强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5年第9期1285-1286,共2页
【目的】观察重度颅脑损伤后急性期血浆内皮素(ET)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变化对病情判定及预后估计的意义。【方法】重度颅脑损伤患者55例为观察组,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重度颅脑损伤后急性期血浆ET水平及TCD的变化。【结果】... 【目的】观察重度颅脑损伤后急性期血浆内皮素(ET)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变化对病情判定及预后估计的意义。【方法】重度颅脑损伤患者55例为观察组,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重度颅脑损伤后急性期血浆ET水平及TCD的变化。【结果】观察组55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浆ET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01)。TCD急性期检测值MCA-PI在观察组中高于对照组(P<0.01),而MCA-Vm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后急性期血浆ET水平测定及TCD检测对于伤情判定指导治疗及预后估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内皮缩血管肽/血液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过敏性紫癜血浆一氧化氮与内皮素-1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常健 赵洪霞 +4 位作者 鲁继荣 杨立彬 梁东 李海波 付文永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123,共3页
目的 :探讨内源性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 1(ET- 1)在儿童过敏性紫癜 (HS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4 8例 HSP患儿 [紫癜性肾炎 (HSPN)组 2 1例 ,非肾脏受累 (NHSPN)组 2 7例 ]急性期、恢复期血浆 NO、ET- 1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HSP患... 目的 :探讨内源性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 1(ET- 1)在儿童过敏性紫癜 (HS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4 8例 HSP患儿 [紫癜性肾炎 (HSPN)组 2 1例 ,非肾脏受累 (NHSPN)组 2 7例 ]急性期、恢复期血浆 NO、ET- 1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HSP患儿急性期血浆 NO、ET- 1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 (P<0 .0 1) ,尤以 HSPN组升高更显著 ,与 NHSP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急性期血压升高组 NO/ ET- 1比值较血压正常组低(P<0 .0 5 ) ;恢复期非肾脏受累组 NO、ET- 1水平虽仍较对照组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HSPN组恢复期NO、 ET- 1水平虽较急性期下降 ,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 ,且 NO/ ET- 1比值小于急性期 ;HSPN组和NHSPN组急性期和恢复期 NO与 ET- 1呈明显正相关 (HSPN组急性期 r=0 .784 3,P<0 .0 1,恢复期 r=0 .4 92 0 ,P<0 .0 1;NHSPN组急性期 r=0 .6 831,P<0 .0 1,恢复期 r=0 .6 317,P<0 .0 1)。结论 :NO、ET- 1的水平可作为临床判定 HSP患儿病情轻重、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过敏性/血液 肾炎/血液 紫癜性肾炎 一氧化氮/血液 内皮血管1/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含量改变与预后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5
15
作者 程丰 邵国富 +2 位作者 张志琳 霍红梅 包仕尧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2期220-222,共3页
背景:对于脑卒中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较多,但对二者比率及其意义无深入研究。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动态变化。设计:病例-对照观察。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神经... 背景:对于脑卒中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较多,但对二者比率及其意义无深入研究。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动态变化。设计:病例-对照观察。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神经病学实验室。对象:于1999-09/2001-12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连续住院患者中选出急性脑梗死216例,男133例,女83例。脑出血112例,男68例,女44例。健康对照组106人,其中男63人,女43人,选自健康查体人员。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了328例脑卒中住院患者病程1~3d,1,2,4,8,12周和健康对照组106人的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含量。主要观察指标: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含量及一氧化氮与内皮素的比值。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急性期(1~3d内)血清一氧化氮含量明显下降并达最低值,以后逐渐上升,4周左右接近正常水平;内皮素则在急性期明显上升,2周时达峰值,其后缓慢下降,恢复期仍维持在较高水平,4~8周时才接近正常水平。②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急性期一氧化氮/内皮素于病程1~3d时已有明显下降(P<0.05),1周时下降至波谷(P<0.001),2周时已回升至正常水平;脑出血组急性期一氧化氮/内皮素下降更为明显,1~3d即显著下降(P<0.001),1周时降至波谷(P<0.001),然后逐渐上升,病程中波动较大,8周时才上升至正常偏高水平;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间一氧化氮/内皮素动态变化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一氧化氮、内皮素这两种效应相反的血管作用物质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含量改变与患者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意外 脑梗死/病理生理学 脑出血/病理生理学 一氧化氮/血液 内皮血管/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一氧化氮与血气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金兰 周义乾 +5 位作者 张素荣 袁晓梅 郭悦鹏 于维霞 齐咏 张志强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1431-1432,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慢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不同时期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及动脉血气的变化,为临床观察病情、评估预后、探讨新的治疗手段提供依据。方法:慢支、肺气肿、肺心病...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慢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不同时期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及动脉血气的变化,为临床观察病情、评估预后、探讨新的治疗手段提供依据。方法:慢支、肺气肿、肺心病患者均空腹抽静脉血检测血浆ET-1、NO;另抽取动脉血检测血气。三组间对比,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肺气肿、肺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增高,血气指标异常,且由慢支发展到肺气肿、肺心病时血浆内皮素逐渐增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渐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2)渐增高,NO逐渐降低。结论:慢支发展为肺气肿、肺心病时,血浆ET-1、PaCO2逐渐增高;NO、pH、PaO2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炎 慢性/血液 肺气肿/血液 肺心病/血液 内皮血管1/血液 一氧化氮/血液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草枯中毒与内皮素及氧自由基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春凤 郭小刚 +1 位作者 张平 陈希妍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6期3078-3079,共2页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及氧自由基(OFR)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发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硫代巴比妥酸法及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68例APP组、及29例正常对照组血浆ET、血清丙二醛(M 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及氧自由基(OFR)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发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硫代巴比妥酸法及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68例APP组、及29例正常对照组血浆ET、血清丙二醛(M 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APP患者血浆ET、血清M DA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病死组ET及M DA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或P<0.05);而SOD明显降低(P<0.01或P<0.001),病死组与存活组之间亦差异有显著性(P<0.05);ET含量与M DA呈正相关,而与SOD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OFR损伤是APP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ET水平增高协同OFR参与发病机制,血浆ET、M DA、SOD水平可作为APP患者病情程度的评估、指导治疗与预后判断的临床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中毒 内皮血管/血液 丙二醛/血液 超氧化物歧化酶/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功能异常在X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砚 施文红 +2 位作者 王丹阳 杨洪晶 侯宇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806-808,共3页
目的 探讨内皮功能异常与 X综合征病因上的联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了 16例 X综合征患者的血浆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 1)水平 ,并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其血管内皮功能 ,与 18例正常人 (对照组 )作比较。结果  X综合征组血... 目的 探讨内皮功能异常与 X综合征病因上的联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了 16例 X综合征患者的血浆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 1)水平 ,并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其血管内皮功能 ,与 18例正常人 (对照组 )作比较。结果  X综合征组血浆 ET- 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85 .2± 2 1.2比 6 2 .6± 2 0 .0 ,P<0 .0 1) ;NO差异无显著性 (85 .0±2 0 .1比 90 .5± 2 5 .3,P>0 .0 5 ) ;X综合征组肱动脉血流介导性内皮舒张功能较对照组明显减退 [(4 .5± 1.5 ) %比 (13.1± 3.6 ) % ,P<0 .0 1],而两组对硝酸甘油的反应差异无显著性 [(2 2 .3± 7.7) %比 (2 1.2± 7.0 ) % ,P>0 .0 5 ];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 ET- 1含量呈明显负相关 (r=- 0 .80 5 ,P<0 .0 1) ,与 NO/ET- 1呈正相关 (r=0 .6 92 ,P<0 .0 1) ,与NO基本无相关性 (r=0 .2 6 2 ,P<0 .0 1)。结论 冠脉微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导致其扩张储备功能降低在 X综合征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综合征/血液 血管舒张 X综合征/超声检查 内皮血管/血液 一氧化氮/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半切伤后脊髓组织内皮素-1与钙离子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纪伟 李家顺 +3 位作者 叶晓健 贾连顺 高岱峰 赵书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8-129,共2页
目的;通过对大鼠脊髓半切伤(hSCI)后脊髓组织内内皮素-1和Ca2+含量变化,探讨内皮素-1与Ca2+在hSCI发病机制中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2-05/11在山东医学科学院实验中心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完成。选用SD大鼠30只,应用直视刀切法制... 目的;通过对大鼠脊髓半切伤(hSCI)后脊髓组织内内皮素-1和Ca2+含量变化,探讨内皮素-1与Ca2+在hSCI发病机制中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2-05/11在山东医学科学院实验中心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完成。选用SD大鼠30只,应用直视刀切法制成hSCI模型。分别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图像分析法测定hSCI后1,4,8,24,72和168h脊髓组织的Ca2+和内皮素-1吸光度值。结果:大鼠脊髓半切后损伤阶段组织细胞内Ca2+含量和内皮素-1光密度值随病程改变,于8h达高峰,(157.4±18.6)μg/g与正常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hSCI后脊髓中Ca2+和内皮素-1浓度迅速升高,提示ET受体阻滞剂和Ca2+拮抗剂可联合应用治疗hS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钙/分析 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 内皮血管/血液 图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疾病模型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尔面瘫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吕红 宋建新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4期628-629,共2页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在贝尔面瘫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比色法测定21例贝尔面瘫患者治疗前、后及20例正常者的血浆ET及NO的含量。【结果】贝尔面瘫患者的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在贝尔面瘫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比色法测定21例贝尔面瘫患者治疗前、后及20例正常者的血浆ET及NO的含量。【结果】贝尔面瘫患者的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浆中的NO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ET异常增高和NO持续低水平状态可引起微循环障碍,在贝尔面瘫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ET和NO水平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一个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血液 内皮血管/血液 一氧化氮/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