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6篇文章
< 1 2 1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后类脊髓高压综合征伴代谢性酸中毒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寿春 张欢 许娟娟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13-216,共4页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科常见病,其病因复杂,主要与遗传、椎间盘退行性变、发育异常、腰部外伤、姿势不当等因素相关^([1])。其发生率呈增长趋势,并呈年轻化,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医疗负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科常见病,其病因复杂,主要与遗传、椎间盘退行性变、发育异常、腰部外伤、姿势不当等因素相关^([1])。其发生率呈增长趋势,并呈年轻化,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医疗负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2])。约85%的LDH患者伴有坐骨神经痛^([3]),部分患者甚至出现二便失禁^([4])。LDH首选药物、物理治疗等非手术治疗方式,但非手术治疗疗效不佳的情况下需考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切除 经皮 外科手 微创性 后并发症 类脊髓高压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宋磊磊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7期54-57,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68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椎板开窗髓核摘...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68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切口长度、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水平、手术前后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髓核(NP)区、纤维环(AF)区的T2值、Tlrho值]、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数字量表(NRS)评分、血清学指标[前列腺素E2(PGE2)、血栓素B2(TXB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NP区、AF区的T2值、Tlrho值均高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ODI、NR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血清PGE2、TXB2、TNF-α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1/34),低于对照组的23.53%(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DH患者,可改善围术期指标水平,提高腰椎功能,减轻疼痛程度,降低血清学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入路 内窥镜 椎间盘切除 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板间入路与经皮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76
3
作者 聂鸿飞 曾建成 +5 位作者 宋跃明 王贤帝 陈果 李柱海 蒋虎山 孔清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5-232,共8页
目的 :比较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与经皮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 :比较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与经皮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PEID组与PETD组,各30例,分别采用PEID与PET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突出类型、手术时间、术中C型臂X线透视次数、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效果。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Oswestry残障指数(ODI)评定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突出类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EID组的手术时间为65.0±14.9min,术中C型臂X线透视次数为3.0±1.1次,术后卧床时间为6.5±1.1h,住院时间为4.8±1.1d;PETD组分别为86.0±15.4min,37.5±7.5次,5.0±1.1h,4.6±1.2d,PEID组的手术时间、术中C型臂透视次数均明显低于PETD组(P〈0.01),两组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EID组术后并发神经根痛2例,复发1例;PETD组术后并发神经根痛1例,无复发病例;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PEID组随访27.2±3.7个月,PETD组随访28.2±3.9个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EID组术前VAS、ODI分别为7.90±1.42分、(59.0±16.0)%,末次随访分别为2.20±1.37分、(20.4±7.7)%;PETD组术前VAS、ODI分别为7.60±1.40分、(60.1±13.7)%,末次随访分别为2.30±1.02分、(22.0±9.1)%。每组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术前、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PEID组优2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3.3%;PETD组优20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0.0%,两组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近期疗效与PETD相当,但PEID具有穿刺定位快、手术时间短、术中放射线暴露少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椎板间入路 经皮椎间孔入路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腰椎间孔成形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6
4
作者 李振宙 吴闻文 +1 位作者 侯树勋 商卫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752-756,I0001,共6页
目的:观察经皮腰椎间孔成形、经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2007年4月~2007年7月收治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其中L3/44例,L4/512例,L5/S110例。应用自制椎间孔成形器械行经皮腰... 目的:观察经皮腰椎间孔成形、经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2007年4月~2007年7月收治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其中L3/44例,L4/512例,L5/S110例。应用自制椎间孔成形器械行经皮腰椎间孔扩大成形、经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9个月时腰痛及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情况,术后9个月时采用MacNab功能评分判断疗效。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5~120min,平均75min;术中出血量20~50ml,平均35ml。2例患者术后1周出现下肢"日光烧灼综合征",均为L5/S1椎间盘突出,经过脉冲电刺激治疗1周后缓解;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随访9个月,腰痛VAS评分术前6.3±2.5分,术后1d2.1±1.3分,术后3个月1.8±1.6分,术后9个月1.5±1.1分;腿痛VAS评分术前8.6±2.1分,术后1d1.1±0.7分,术后3个月0.5±0.6分,术后9个月0.3±0.1分;术后腰痛和腿痛的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1)。按照MacNab评分标准,术后9个月随访时优18例,良8例,优良率为100%。结论:经皮腰椎间孔成形、经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创伤小、近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治疗 椎间孔成形 经椎间孔 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 被引量:24
5
作者 刘东宁 易伟宏 +4 位作者 王尔天 王敏 姜鹏君 杨大志 黄曹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94-598,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9月~2012年8月,我科采用颈椎后路MED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9月~2012年8月,我科采用颈椎后路MED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31~56岁,平均41.7岁;C4/5 4例,C5/6 9例,C6/7 3例;均为一侧根性症状,CT、MRI等影像学检查提示单节段外侧突出或/和关节突增生致椎间孔狭窄,神经受压节段与临床症状体征相符,经系统保守治疗6周以上无效,颈椎动力位X线片未见颈椎不稳。随访观察患者的颈痛VAS评分、JOA评分、颈椎生理曲度、颈椎病变节段稳定性和椎间高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9min(75~11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5ml(30~16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1d(3~7d);出院时患者神经根性症状缓解11例,明显改善5例;16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7个月(6~25个月),VAS评分由术前的7.13±1.15分降至术后的3.00±0.63分,末次随访时为1.94±0.85分;JOA评分由术前12.63±1.09分提高至15.63±0.50分,末次随访时为16.13±0.62分;术前、术后与末次随访时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生理曲度D值从术前7.66±0.99mm提高到末次随访时10.99±0.9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病变节段椎间高度分别为5.56±0.54mm和5.54±0.5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伸过屈位X线片未显示明显颈椎失稳。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颈椎后路MED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单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被引量:22
6
作者 初同伟 周跃 +6 位作者 王建 张峡 张年春 李长青 潘勇 罗刚 张莹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18-822,共5页
目的:总结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r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出现的并发症,探讨其处理对策。方法:1999年10月至2006年12月采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52例,其中单间隙椎间盘突出1737例,L2/310例,L3/... 目的:总结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r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出现的并发症,探讨其处理对策。方法:1999年10月至2006年12月采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52例,其中单间隙椎间盘突出1737例,L2/310例,L3/419例,L4/51013例,L5/S1695例;双间隙椎间盘突出115例,L3/4和L4/511例,L4/5和L5/S1104例;中央型突出161例,旁中央型923例,外侧型696例,极外侧型72例。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结果:术中发生椎管内静脉丛出血48例,42例通过镜下止血后完成髓核切除,6例改为开放椎间盘切除术;定位错误47例,术中发现后调整内窥镜位置完成手术;硬脊膜破裂21例,2例改为开放手术;髓核遗漏13例,二期再次行髓核切除术;神经根损伤6例,术后3个月内完全恢复。1295例患者获得3~69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出现椎间感染6例,2例保守治疗,4例行椎间病灶清除术,均痊愈;术后复发32例,11例再次应用MED治疗,21例行开放椎间盘切除手术,并对其中的8例采用椎间植骨、单侧腰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术后症状缓解;术后遗留活动后明显腰部疼痛124例,腰椎CT检查未见明显的腰椎间盘突出及神经根压迫,经过止痛药物、腰背肌锻炼及物理治疗后好转。结论:熟练精细的操作技术、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正确的手术适应证选择是减少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手术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建 周跃 +3 位作者 初同伟 王卫东 张正丰 李长青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50-353,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MED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0年10月~2006年5月15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MED治疗,术后9~61个月8例患者出现同节段典型的神经根损害症状和体征,MRI和CT证...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MED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0年10月~2006年5月15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MED治疗,术后9~61个月8例患者出现同节段典型的神经根损害症状和体征,MRI和CT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男5例,女3例,年龄25~47岁,平均35.6岁。均再次行单侧MED手术,其入路和经过与常规MED相似。结果:8例患者的神经根显露和减压良好,无转为开放手术病例。平均手术时间68min,平均失血量45ml,平均住院12.7d。1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无其它并发症。随访5~46个月,平均20.8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优5例,良3例。结论:对于首次MED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再次行MED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盘突出症 复发性 微创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袁宏 徐江波 +1 位作者 王浩 缪晓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08-812,共5页
目的:比较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与传统开放式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4年3月采用临床同期、随机化、病例对照研究,将97例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后路MED治疗... 目的:比较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与传统开放式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4年3月采用临床同期、随机化、病例对照研究,将97例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后路MED治疗,对照组47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方式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按1994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学组制定的手术疗效标准评价术后出院时疗效,并按照腰痛疗效评分方法评价其术后6、12和24个月时的临床效果。结果:MED组有2例发生脑脊液漏,对照组有2例定位错误、3例脑脊液漏和1例马尾神经损伤。MED组比对照组手术时间缩短1/3,术中出血量减少100ml,术后住院时间缩短5.8d,术后下地活动时间缩短9d,恢复日常生活时间减少24.2d,住院费用减少737元。MED组患者出院时的优良率为92.0%,对照组为91.5%,差异无显著性(P>0.05)。MED组术后6、12和24个月时临床疗效评价优良率分别为88.0%、86.0%和84.0%,对照组分别为91.5%、91.5%和89.4%,各时间点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在术后2年内效果相近,但MED安全可靠,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以及恢复日常生活时间早、且费用较少的优点,是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传统开放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8
9
作者 银和平 吴一民 +3 位作者 钟秀 赵青 白明 曹振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内窥镜技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入路方法、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和疗效。方法对12例传统经典开放手术后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手术利用椎间盘镜系统,建立工作通道后在显微内...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内窥镜技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入路方法、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和疗效。方法对12例传统经典开放手术后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手术利用椎间盘镜系统,建立工作通道后在显微内窥镜监视下显露受压神经根并松解,彻底切除突出椎间盘组织。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按患者满意度5级评定:1级10例,2级2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显微内窥镜技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视野清晰、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复发 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及其拓展应用的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刘军 徐荣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89-391,共3页
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给腰椎间盘切除手术带来了全新的概念,被誉为微创与腔镜在脊柱外科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突破。我国自1999年引进MED手术操作系统以来.已较广泛地开展了此手术。目前.该... 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给腰椎间盘切除手术带来了全新的概念,被誉为微创与腔镜在脊柱外科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突破。我国自1999年引进MED手术操作系统以来.已较广泛地开展了此手术。目前.该技术不仅用于替代传统的腰椎间盘切除,还拓展应用于其他脊柱病变。现就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后路 椎间盘切除 切除 脊柱病变 MED手 外科领域 操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内服配合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伟雄 林涌鹏 +2 位作者 王穗林 林锐 陈博来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1040-1044,共5页
【目的】探讨自拟健腰通络方联合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手术指征的风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PEL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自拟健腰通络方联合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手术指征的风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PEL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腰通络方治疗,疗程为14 d,并随访3个月。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14 d及术后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腰椎疾患评分的变化情况,并于术后3个月评价2组患者改良MacNab疗效。【结果】(1)术后1 d、14 d和3个月,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在术后14 d和3个月对VAS评分的降低作用和对JOA评分的提高作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术后1 d的VAS评分和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个月,治疗组改良MacNab疗效的优良率为96.0%(48/50),对照组为94.0%(47/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腰通络方联合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近期疗效确切,既有健腰通络祛痹之功效,又能快速缓解神经压迫,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健腰通络方 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保留黄韧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6
12
作者 宋锦旗 林海滨 +3 位作者 王海 吴锦秋 李家德 吴琦 《临床骨科杂志》 2009年第1期97-97,共1页
关键词 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保留黄韧带 椎间盘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护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泽刚 罗春梅 初同伟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22,共1页
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ED)已逐渐被认为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手术方式之一。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与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晓青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3期80-83,87,共5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与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收治的90例L5~S1... 目的探究与分析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与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收治的90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手术类型分为PETD组及PEID组,每组各45例。PETD组给予PETD治疗,PEID组给予PEI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随访1个月疼痛评分、功能障碍情况、固定节段及头侧邻近节段的椎间活动度、影像学髓核信号分级。结果PEID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短于PETD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少于PETD组,术中出血量少于PET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EID组治疗后VAS及ODI低于PET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固定节段椎间ROM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EID组治疗后固定节段的椎间隙高度高于PET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固定节段及头侧邻近节段的影像学髓核信号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固定节段及头侧邻近节段的影像学髓核信号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指标表现较好,能够明显缓解疼痛程度以及功能障碍,并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15
作者 胡袒 郑超 +5 位作者 伍骥 黄蓉蓉 吴迪 虞攀峰 崔玉明 张金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99-903,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2009年1月-2014年1月年经MED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322例,男203例,女119例;年龄39±12岁(14-84岁);随访28.6±... 目的:回顾性分析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2009年1月-2014年1月年经MED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322例,男203例,女119例;年龄39±12岁(14-84岁);随访28.6±17.8个月(12-68个月)。应用日本骨科协会腰椎功能评分(腰椎JOA评分)评价治疗效果。采用卡方检验分别分析MED术后复发与年龄、性别、职业、体重指数、节段、突出类型、突出部位、术后活动程度等因素的关系。通过Logistic回归对MED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2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6.5%,其中19例为同部位复发,2例为对侧部位复发。复发时间为术后13.6±17.8个月(1-60个月),其中16例(76.2%)为MED术后1年内复发。单因素卡方分析显示突出类型及术后活动程度与MED术后复发有关,而与性别、年龄、职业、体重指数、节段、突出部位无显著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突出类型(P=0.009,OR=2.762,CI=1.282-5.942)、术后活动程度(P=0.026,OR=1.907,CI=1.079-3.370)与术后复发显著性相关。结论:脱出型、游离型及高强度术后活动程度为MED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复发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4
16
作者 石磊 楚磊 +7 位作者 陈亮 柯珍勇 陈富 程昀 徐洲 程思 晏铮剑 邓忠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2-416,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eectomy.PELD)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2月。2012年2月采用经对侧椎间孔入路PELD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 目的:探讨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eectomy.PELD)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2月。2012年2月采用经对侧椎间孔入路PELD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例,均为单节段椎间盘突出,其中L3/43例,L4/59例,观察患者术中情况及手术耐受性,记录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通过术前和术后下肢放射痛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术后改善情况,使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患者耐受性好,手术时间110±20min。1例术后马尾神经损伤症状加重,保守治疗3个月后症状缓解,余病例无神经、血管、硬膜囊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24个月,平均18±2.5个月,下肢放射痛及日常生活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术后下肢放射痛VAS评分由术前7.75±0.97分减少到术后第一天的2.42±0.79分,末次随访时为1.42±0.79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1):OID评分由术前57.67±9.57减少到末次随访时的8.50±3.73,差异有显著性(P〈0.0001)。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1.67%(11/12)。结论:经对侧椎间孔入路PELD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 游离型 经对侧椎间孔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的中远期疗效及腰椎MRI影像变化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良 王强 +1 位作者 纪权 孙常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疗效,观察术后腰椎MRI影像变化。方法:对232例经显微内窥镜下行椎间盘切除术的单节段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访,有129例随访成功,其中男71例,女58例,年龄21~6... 目的:探讨经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疗效,观察术后腰椎MRI影像变化。方法:对232例经显微内窥镜下行椎间盘切除术的单节段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访,有129例随访成功,其中男71例,女58例,年龄21~67岁,平均40.1岁,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ODI评定,按照MacNab评分法评定末次随访时手术疗效,评价等级为优、良、可、差。59例患者复查腰椎MRI,观察椎间盘突出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3~7年,平均5.2年,129例患者手术前ODI为67.34%±5.68%,末次随访时为9.32%±1.46%,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按照MacNab评分法,末次随访时手术疗效优75例,良40例,可10例,差4例,优良率为89%。59复查腰椎MRI者中评价为优良者无椎间盘突出复发;评价为差的4例患者中3例发现椎间盘突出复发。结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后中远期疗效好,腰椎MRI影像变化与手术疗效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切除 内窥镜 腰椎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21
18
作者 周跃 张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48-249,共2页
经典的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有70余年的历史,大量文献报道此方法具有良好效果。随着骨科新理论、新技术的出现,从简单的微创手术,到复杂的人工椎间盘置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但也因此出现了一些... 经典的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有70余年的历史,大量文献报道此方法具有良好效果。随着骨科新理论、新技术的出现,从简单的微创手术,到复杂的人工椎间盘置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但也因此出现了一些争议,如究竟应该怎么看待常规髓核摘除术后影像学出现的一些解剖学改变?是否所有的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都需要融合?如何正确掌握各种术式的适应证?如何评价各种手术的治疗效果?参加本期讨论的各位作者都是在本领域中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他们的观点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如果能将不同专家的讨论从头到尾读一遍,可能有助于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这一问题的总的了解,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如果您还有其它见解,欢迎来稿参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切除 内窥镜 椎间盘突出症 MED系统 内窥镜系统 METRX 治疗 图像质量 操作空间 微创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工作通道时的手术技巧 被引量:27
19
作者 李永刚 吴小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426-428,共3页
目的:探讨安全建立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手术(MED)工作通道的手术技巧。方法:490例采用MED治疗的患者,分别用黄韧带上缘游离法、黄韧带剖开法及下关节突内侧咬除法等建立工作通道,对每一方法所用时间、安全性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建立... 目的:探讨安全建立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手术(MED)工作通道的手术技巧。方法:490例采用MED治疗的患者,分别用黄韧带上缘游离法、黄韧带剖开法及下关节突内侧咬除法等建立工作通道,对每一方法所用时间、安全性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建立工作通道时出现神经损伤的解剖学原因。结果:12例合并神经损伤,包括在放置内窥镜前损伤者3例;黄韧带上缘游离法较黄韧带剖开法耗时多且安全性差,下关节突内侧咬除法手术时间较长;各方法间神经损伤无显著差异。结论:去除黄韧带是MED手术中至关重要的步骤,熟悉黄韧带解剖及掌握安全建立MED工作通道的手术技巧可提高手术效率,避免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手 内窥镜 椎间盘切除 工作通道 技巧 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常太 王强 +3 位作者 张良 申剑 徐宏兵 文良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662-664,共3页
目的:总结经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索其操作要点。方法:2001年5月~2003年7月对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MED治疗,术中用C型臂X线定位相应节段,建立工作通道,在显微内窥镜下切除部分椎板、... 目的:总结经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索其操作要点。方法:2001年5月~2003年7月对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MED治疗,术中用C型臂X线定位相应节段,建立工作通道,在显微内窥镜下切除部分椎板、黄韧带和少量关节突内缘,牵开硬膜和神经根,显露突出的纤维环和髓核,切除髓核,减压神经根管。采用MacNab腰椎评价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术后平均3d下地活动,平均住院时间8.4d。平均16d生活自理,5周恢复工作。平均随访时间30.5个月,优81例(61.4%),良47例(35.6%)。优良率97.0%。硬膜破裂3例,无神经根损伤。结论:后路MED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短,恢复快,可以取得与开窗手术相近的效果。但需要学习过程,掌握一些要点才能熟练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 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