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后感染监测的临床意义
1
作者 陈涛 李莹莹 +1 位作者 冯晨曦 封安强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3期342-346,共5页
目的规范内镜下治疗早期胃癌的诊疗行为,降低内镜下粘膜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感染发生。方法目标性监测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行ESD早期胃癌患者,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术后感染高危因素,对比分析感染组... 目的规范内镜下治疗早期胃癌的诊疗行为,降低内镜下粘膜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感染发生。方法目标性监测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行ESD早期胃癌患者,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术后感染高危因素,对比分析感染组与未感染组SAA,CRP和PCT表达水平,住院天数、费用和恢复时间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RP、SAA、PCT在ESD术后感染中的诊断价值。结果ESD术后感染率为6.04%,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1.5%,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84.6%;手术时间大于2 h(OR=2.796,95%CI:1.213~6.875,P=0.010)和并发穿孔(OR=5.617,95%CI:2.068~5.184,P=0.012)是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SAA,CRP和PCT在感染组中表达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5),PCT对术后感染诊断价值优于CRP和SAA;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相比,住院天数和费用增加,恢复时间延迟(P<0.05)。结论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并发穿孔,可以有效预防ESD术后感染。PCT有助于指导ESD术后感染临床诊断和抗感染治疗。从卫生经济学和患者预后方面考虑,预防ESD术后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后感染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处理分析
2
作者 肖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75-0077,共3页
研究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消化道肿瘤)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针对消化道肿瘤病患展开对照研究(2019年1月-2023年10月),在对照研究阶段涉及两组病患,参与研究者共计186例,对照组腹腔镜手术、观察组粘膜剥离术,探... 研究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消化道肿瘤)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针对消化道肿瘤病患展开对照研究(2019年1月-2023年10月),在对照研究阶段涉及两组病患,参与研究者共计186例,对照组腹腔镜手术、观察组粘膜剥离术,探究差异化手术疗法下的患者手术各个指标及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及胃肠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以两组手术疗法的干预效果为对比指标,观察组手术指标中的住院费用、手术时间等均比对照组好,治疗时间短。观察组病患所诱发并发症率结果比对照组低,肠鸣音、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等指标同样低于对照组,结果数据呈现统计学差异(p<0.05),自结果分析,观察组所采取的粘膜剥离术针对消化道滞留的干预效果更为明显,是清除肿瘤及促进预后恢复的科学疗法。结论 消化道肿瘤发病后,患者需尽早入院治疗,以免肿瘤体积持续增加,尽快采取粘膜剥离术治疗可减轻对内部组织的损伤,尽快恢复胃肠道功能,针对并发症患者要早期治疗,及时改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 时间 胃肠道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处理 被引量:13
3
作者 宁晓燕 陈晓武 +5 位作者 王伟福 蔡少薇 黎丽旋 王晋涛 付延玉 许鸣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6年第8期19-22,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处理经验。方法收集2009年4月~2016年2月因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行 ESD 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疗效... 目的:总结分析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处理经验。方法收集2009年4月~2016年2月因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行 ESD 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处理经验。结果我院2009年4月~2016年2月共完成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 ESD 治疗76例,除1例胃间质瘤术中穿孔后转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其余75例均完整剥离肿瘤,内镜下切除率达98.68%;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均低于50ml,术后无一例出现呕血、黑便症状;并发穿孔15例,穿孔发生率19.74%,2例为食管平滑肌瘤剥离后食管穿孔,其中1例并发气胸,经胸腔闭式引流后痊愈,另1例并发液气胸、纵隔气肿、食管瘘、肺部感染等,经 OTSC(Over-The-Scope-Clip system,OTSC)系统闭合穿孔后痊愈,其余13例为胃底间质瘤剥离后胃穿孔,除1例转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其他12例均在内镜下钛夹修补穿孔。随访3个月~3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ESD 治疗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疗效确切、相对安全,术中穿孔是常见并发症,大多可内镜下修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上消化道 粘膜下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胃间质瘤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宁晓燕 柳勤译 +4 位作者 郭婉薇 李博 杨海云 许鸣 Qin Yadong 《黑龙江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772-775,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6年2月我院因胃间质瘤行ES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我院2009年4月至201... 目的:总结分析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6年2月我院因胃间质瘤行ES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我院2009年4月至2016年2月完成ESD治疗胃间质瘤22例,其中位于胃底19例,底体交界2例,胃体1例,肿瘤平均直径1.28cm,大于2cm者共5例;除1例转外科切除外,其余21例均内镜下彻底剥离,内镜下切除率达95.45%;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均在50毫升以下,术后无1例呕血、黑便;13例术中发生穿孔(穿孔率59%),1例穿孔后转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并闭合穿孔,其他12例均在内镜下修补穿孔。术后病理示1例高度危险性,2例中度危险性,19例低度危险性,随访3个月至3年,无1例复发或转移。结论:ESD治疗胃间质瘤内镜下切除率高,疗效肯定。术中穿孔为常见并发症,多可内镜下修补,无需转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间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患者接受内镜下粘膜剥离术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王觅柱 党彤 +1 位作者 孟宪梅 徐美东 《系统医学》 2016年第12期50-51,54,共3页
目的探寻结直肠病患接受内镜下粘膜剥离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6月来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纠结直肠病患当做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法将120例病患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 目的探寻结直肠病患接受内镜下粘膜剥离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6月来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纠结直肠病患当做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法将120例病患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病患分别接受了内镜粘膜下剥离手术、结直肠吻合手术疗法,收集创面直径、手术时间、肛门直肠恢复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治疗状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状况等数据。结果接受内镜下粘膜剥离手术的实验组病患,肛门直肠恢复、胃肠道恢复、住院时间、创面直径等均优于对照组吻合手术病患;其中实验组病患的并发症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病患(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粘膜剥离手术能显著提高广基结直肠息肉病患的治疗效果,具备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结直肠粘膜病变出血风险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吴大鹏 金海林 +1 位作者 孙仁虎 韩树堂 《交通医学》 2018年第5期457-459,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结直肠粘膜病变术后出血的相关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结直肠粘膜病变行ES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口服抗凝抗血栓药物、病灶大小、位置、病变形态、术后病理深度、手术... 目的:探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结直肠粘膜病变术后出血的相关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结直肠粘膜病变行ES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口服抗凝抗血栓药物、病灶大小、位置、病变形态、术后病理深度、手术时间、整块切除、术中明显出血等因素与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相关性。结果:119例中8例(6.7%)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单变量分析显示病灶位于盲肠、术中出现明显出血与术后迟发性出血明显相关(P<0.05)。结论:病变位于盲肠、术中显性出血者术后迟发性出血风险较高,需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出血并进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粘膜病变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迟发性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例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粘膜下肿瘤的护理 被引量:9
7
作者 谭丹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1年第2期75-76,共2页
总结21例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粘膜下肿瘤的护理经验。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中积极配合医生,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饮食指导及针对出血、穿孔两个主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等。认为ESD手术复杂... 总结21例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粘膜下肿瘤的护理经验。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中积极配合医生,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饮食指导及针对出血、穿孔两个主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等。认为ESD手术复杂,操作精细,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ESD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消化道早期癌 粘膜下肿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对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治疗价值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莉 米文超 +1 位作者 李月娴 高峰 《新疆医学》 2016年第9期1186-1188,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对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LST)的治疗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5年9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治疗的LST33例,回顾性分析内镜表现及术前,术后病理及并发症。结果通过ESD完整切除病灶例29例(87.9%),术中出血1例... 目的探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对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LST)的治疗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5年9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治疗的LST33例,回顾性分析内镜表现及术前,术后病理及并发症。结果通过ESD完整切除病灶例29例(87.9%),术中出血1例(3.0%),迟发出血1例(3.0%),穿孔2例(6.0%),术后病理--非肿瘤及非浸润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0例(30.3%),非浸润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9例(57.6%其中高级别腺瘤16例非浸润粘膜内癌3例),浸润性癌4例(12.1%其中高分化腺癌3例,浸润超过粘膜下层的粘膜内癌1例)。结论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是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 治疗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环境及手卫生对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姚勇 奉镭 +2 位作者 龙晓奇 刘杰 潘金 《西南军医》 2020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评价手术环境及手卫生对内镜下粘膜剥离(ESD)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需行胃部ESD术的患者,按照其手术操作环境分为诊疗室组108例、手术室组92例,选择80例胃镜下胃息肉氩离子凝固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监测各组患者周... 目的评价手术环境及手卫生对内镜下粘膜剥离(ESD)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需行胃部ESD术的患者,按照其手术操作环境分为诊疗室组108例、手术室组92例,选择80例胃镜下胃息肉氩离子凝固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监测各组患者周围物表细菌菌落数、参加手术的医务人员手部的细菌菌落数。结果手术后立即检测患者周围物表细菌菌落数,手术室组(18.93±0.25 cfu/m^2)明显低于诊疗室组(40.23±0.71 cfu/m^2)及对照组(29.16±0.92 cfu/m^2),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立即检测医务人员手部细菌菌落数,手术室组(17.54±0.47 cfu/m^2)明显低于诊疗室组(38.05±0.81 cfu/m^2)及对照组(25.18±0.51 cfu/m^2),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室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3.26%)明显低于诊疗室组(7.41%),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室内具有合理的工作流程及严格的手卫生管理措施,这些措施能减少患者周围物表菌落数,降低ESD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手卫生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与高频电凝治疗Barrett食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覃立锋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3期55-56,共2页
Barrett食管(BE)与食管腺癌的发生有密切联系,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癌前病变之一,其腺癌的发生率较正常人高30 ~ 50倍[1],因此,治愈BE,对预防食管腺癌的发生意义重大.根据BE内镜下的形态不同,可分为环型,舌型和岛型,其中以岛型最多见,故... Barrett食管(BE)与食管腺癌的发生有密切联系,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癌前病变之一,其腺癌的发生率较正常人高30 ~ 50倍[1],因此,治愈BE,对预防食管腺癌的发生意义重大.根据BE内镜下的形态不同,可分为环型,舌型和岛型,其中以岛型最多见,故本研究以治疗岛型BE为主.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60例岛型BE患者,分别采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治疗和高频电凝烧灼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高频电凝 BARRETT食管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膀胱肿瘤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对患者循环肿瘤细胞的影响
11
作者 王志刚 段万里 +3 位作者 管振锋 梁亮 程永毅 孙羿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305-310,共6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对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入组38例非肌层浸润型膀胱肿瘤患者,分为经尿道膀胱肿瘤内镜粘膜下剥离术(bladder tumor-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BT-ESD)组及传统经尿道膀胱肿...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对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入组38例非肌层浸润型膀胱肿瘤患者,分为经尿道膀胱肿瘤内镜粘膜下剥离术(bladder tumor-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BT-ESD)组及传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conventional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cTURBT)组,留取术前及术后患者外周静脉血标本,应用Cyttel^(TM)-CTC平台检测技术(即阴性富集技术结合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标本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数量,分析两种术式围手术期外周血中CTCs计数的差异。结果:BT-ESD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外周血CTCs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2);cTURBT组患者术后外周血循环CTCs计数较术前显著升高(P<0.001);术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计数在cTURBT组明显高于BT-ESD组(P<0.001);cTURBT组患者术后外周血CTCs计数(P=0.002)及围手术期外周血CTCs数量变化(P=0.002)与膀胱肿瘤复发密切相关。结论:与传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相比,经尿道膀胱肿瘤内镜粘膜下剥离术不会显著增加循环肿瘤细胞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膀胱肿瘤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 循环肿瘤细胞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胃间质瘤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石才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2期141-142,共2页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患者实施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本院肿瘤科200例胃间质瘤患者(2017年1月-2018年6月间)纳入研究,对患者均实施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分析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并发症、手术效果及预后状况...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患者实施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本院肿瘤科200例胃间质瘤患者(2017年1月-2018年6月间)纳入研究,对患者均实施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分析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并发症、手术效果及预后状况。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91.2±12.2)min,平均手术出血量(22.6±6.3)mL。术中穿孔率为10.0%,术中实施电凝、金属夹夹闭处理,术后效果良好。术中均未出现中转外科手术状况,手术均成功。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2.3±1.6)h;平均术后排便时间为(3.1±0.4)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8.9±1.2)d。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仅出现1例发热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术后肿瘤病灶残留率为0.0%,术后1年疾病复发为0.0%。结论胃间质瘤患者实施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切除病灶,操作较为简单,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且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安全性 并发症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ESD) 治疗结直肠隆性病变的临床护理体会
13
作者 孙密密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第S01期0551-0551,共1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隆性病变患者进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ESD) 治疗后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应用体会。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 2018 年 8 月 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结直肠隆性病变患者共计 50 例展开临床研究。按照 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 目的:探讨结直肠隆性病变患者进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ESD) 治疗后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应用体会。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 2018 年 8 月 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结直肠隆性病变患者共计 50 例展开临床研究。按照 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25 例)在 ESD 术 后行常规护理,研究组(n=25 例)在 ESD 术后行综合护理。分别比较两组 结直肠隆性病变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等临床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为(8.09±1.2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63±1.35) d,P < 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40.00%,P < 0.05。结论: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后,给予结直肠隆性病变 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优化手术治疗效果,缩短住院天数,同时还能 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升治疗安全性,值得在围手术期护理中广 泛应用或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结直肠隆性病变 临床护理 后并发症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对大肠良性肿瘤的治疗及观察
14
作者 徐明勇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4期642-644,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对大肠良性肿瘤的治疗及观察。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1月40例大肠良性肿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切除组选择常规方式,内镜下粘膜剥离组选择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分析手术治疗时间、出血情况和住院情况... 目的探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对大肠良性肿瘤的治疗及观察。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1月40例大肠良性肿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切除组选择常规方式,内镜下粘膜剥离组选择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分析手术治疗时间、出血情况和住院情况;治疗前后患者社会功能水平、生理健康状况等生存质量指标;并发症。结果内镜下粘膜剥离组社会功能水平、生理健康状况等生存质量指标、手术治疗时间、出血情况和住院情况、并发症和切除组比较有优势(P<0.05)。结论大肠良性肿瘤患者实施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可获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大肠良性肿瘤 治疗 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 例胃平滑肌瘤内镜下粘膜剥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15
作者 刘意抒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17年第10期00230-00231,共2页
总结了一例胃平滑肌瘤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的护理配合。手术由消 化科、内镜中心及麻醉科协作完成。术前充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消除其紧张 情绪,手术过程中合理配置人员,完善物品准备,保持患者正确体位,与手术 医生分工协作、沟通配合... 总结了一例胃平滑肌瘤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的护理配合。手术由消 化科、内镜中心及麻醉科协作完成。术前充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消除其紧张 情绪,手术过程中合理配置人员,完善物品准备,保持患者正确体位,与手术 医生分工协作、沟通配合,整个手术耗时时间短,术中有出血,及时予以热活 检钳反复止血,配合麻醉医生监测生命体征,未发生穿孔及麻醉意外,医护配合默契、协作良好,手术顺利平稳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 消化道肿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护理配合体会
16
作者 徐云凤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27期155-156,共2页
目的:探究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36例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的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18例,应用优质护理)、对照组(18例,应用常规护理)。对... 目的:探究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36例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的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18例,应用优质护理)、对照组(18例,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满意率(94.44%,17/18)明显高于对照组(55.56%,10/18),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61.28±3.38)min、住院时间(5.18±0.59)d,较之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56%,1/18)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6/18),差异明显(P<0.05)。结论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在接受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期间采用护理干预,可使其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减少对于机体的损伤,增强治疗安全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早期上消化道肿瘤 护理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上皮内瘤变内镜活检与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后的病理诊断差异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17
作者 杨俊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分析胃上皮内瘤变内镜活检(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GIN)与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病理诊断差异分析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4年0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胃黏膜上... 目的分析胃上皮内瘤变内镜活检(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GIN)与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病理诊断差异分析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4年0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并分析诊断结果一致性。将患者根据诊断结果分为病理一致组和病理升级组。对影响胃上皮内瘤变内镜活检与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后病理诊断差异的单因素和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86例患者中,69例病理诊断前后一致,17例术后病理诊断升级。单因素分析表明,取材数目、表面充血、表面溃疡是升级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确认这些因素为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内镜活检与ESD术后病理存在差异,术前活检提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且存在特定风险因素时,需警惕病理低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病理活检 诊断差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毛伯能 许新芳 崔国兴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281-1282,1292,F0004,共4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宜兴市人民医院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异位胰腺住院患者53例,实施ESD手术,并对其内镜表现、病变特征、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 目的评价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宜兴市人民医院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异位胰腺住院患者53例,实施ESD手术,并对其内镜表现、病变特征、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结果进行记录分析。结果行ESD治疗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67.5 min,切除的病变标本平均大小为21.5 mm×16.0 mm,1例患者术中出现穿孔,1例出现少量出血。患者术后住院平均时间为(4.4±1.2)d,术后1例患者发生上消化道迟发出血,1例患者发生穿孔。53例患者均在2个月内创伤愈合,未见病变残留,12个月内未见异位胰腺复发。结论 ESD治疗上消化道异位胰腺能有效切除病变组织,治疗创伤较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异位胰腺
原文传递
内镜下胃粘膜剥离术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冯秀雪 令狐恩强 +4 位作者 卢忠生 王向东 孟江云 王红斌 杜红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1年第12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胃粘膜病变经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出血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以来,因胃粘膜病变行ESD患者的相关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以下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胃粘膜病变经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出血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以来,因胃粘膜病变行ESD患者的相关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以下相关因素:①患者相关因素:性别,年龄,伴发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病等情况,既往服用抗凝药物情况;②病变相关因素:病变大小,病变部位,表面溃疡或瘢痕情况,大体形态,病理类型;③操作相关因素:整块切除情况,创面喷洒猪源纤维蛋白粘合剂,操作时间等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病例共有215例,对应病变有223处,有13例患者(13处病变)发生ESD术后出血,其中7例(53.8%)于术后24小时内发生出血,5例(38.5%)于术后1周内发生出血,1例(7.7%)发生于术后第16天。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病变长度≥5.0cm(OR值8.663,95%CI为2.081~36.075)为ESD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变大小为ESD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较大病变,ESD术中与术后应给以重视,同时应该优化ESD术前评估使病变最小化以预防术后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例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后并发肺炎患者情况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奉镭 黄家遂 +1 位作者 李艳霞 左素清 《中国消毒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87-1188,共2页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适用于早期胃癌的局部治疗。临床观察发现,部分患者行ESD术后并发肺炎,增加了医疗负担。本研究探讨了患者ESD术后发生肺炎的危险因素,...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适用于早期胃癌的局部治疗。临床观察发现,部分患者行ESD术后并发肺炎,增加了医疗负担。本研究探讨了患者ESD术后发生肺炎的危险因素,为防治该并发症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肺炎 医院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