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41篇文章
< 1 2 1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质护理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葛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207-210,共4页
探讨优质护理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了借助内镜来进行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200例,其基本的情况是符合研究的,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是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结果 观察组一共发生不良... 探讨优质护理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了借助内镜来进行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200例,其基本的情况是符合研究的,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是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结果 观察组一共发生不良反应是5例,而对照组是10例发生,观察组的安全性更好(P<0.05);护理前评估两组的生活质量,得出的结果是评分很接近,统计也证实没有差距(P>0.05),护理后对于各项指标再次评价,发现两组的数据均发生很大的变化,得分是增加的(P<0.05),且观察组的增加程度更大(P<0.05);护理前两组的心理状态、遵医行为以及疼痛情况是没有差距的(P>0.05),护理后选择同样的方法再次评估,发现指标均变好,心理情绪评分和疼痛评分是降低的,而遵医行为评分是增长的(P<0.05),且观察组的变化比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 优质护理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生活质量 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2
2
作者 张志华 蒋青风 马进福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DPPB)的危险因素,以期降低DPPB的风险。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结直肠息肉接受内镜下治疗的426例患者,其中行圈套摘除治疗262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128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 目的探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DPPB)的危险因素,以期降低DPPB的风险。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结直肠息肉接受内镜下治疗的426例患者,其中行圈套摘除治疗262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128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36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血液生物化学指标、内镜和病理检查资料。根据内镜下治疗后是否发生DPPB,将患者分为DPPB组和未出血组。对两组的一般资料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DPPB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426例患者中有21例发生DPPB(4.93%)。DPPB组中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比例较未出血组更高(P<0.05)。接受ESD治疗的患者DPPB发生率为11.11%,高于接受圈套摘除(2.29%)和EMR(8.59%)的患者(P<0.01)。息肉位于直肠、左半结肠、横结肠+右半结肠的患者DPPB发生率分别为9.26%、3.51%和3.4%,直肠息肉患者的DPPB发生率高于其他部位息肉患者(P<0.05)。息肉直径>0.9 cm的患者的DPPB发生率(7.6%)高于息肉直径≤0.9 cm的患者(1.14%)(P<0.01)。有蒂息肉患者的DPPB发生率(6.73%)与无蒂息肉患者(2.9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性息肉患者的DPPB发生率(7.04%)高于增生性息肉患者(2.08%)(P<0.05)。有术中出血患者的DPPB发生率(9.52%)与无术中出血患者(4.4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直肠息肉、息肉直径>0.9 cm、腺瘤性息肉及ESD治疗是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发生DPPB的危险因素。操作时应充分考虑上述危险因素并加以重视,有利于降低DPPB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 迟发性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周丹 许小江 +2 位作者 吴志平 张文文 吴柳拉 《中国医药》 2019年第3期405-407,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在广东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内镜下电凝电切术的614例结直肠息肉老年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62例出现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患...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在广东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内镜下电凝电切术的614例结直肠息肉老年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62例出现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患者为观察组,余552例术后无出血的患者为对照组。分析迟发性出血的发生原因、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年龄[≥70岁:38. 7%(24/62)比10. 9%(60/552)]、息肉直径[≥1 cm:69. 4%(43/62)比53. 6%(296/552)]、息肉形态[无蒂:16. 1%(10/62)比6. 5%(36/552)]、术中出血量[≥50 ml:35. 5%(22/62)比10. 5%(58/5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以上因素均是内镜下电凝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性别、息肉部位、息肉数量、合并症对迟发性出血无明显影响(均P> 0. 05)。出血患者均经内镜处理成功止血,无需中转外科手术。结论老年患者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与年龄、息肉直径、息肉形态、术中出血量有关,内镜下止血是有效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息肉 内镜下电凝电切 迟发性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潘宜久 郑倩婷 孟立娜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12期1-7,共7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DPPB)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有关结直肠DPPB的文献,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对筛选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选用RevMa... 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DPPB)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有关结直肠DPPB的文献,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对筛选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选用RevMan 5.3.5软件对筛选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结直肠DPPB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O^R=1.39,95%CI:1.12~1.72,P=0.002);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发生结直肠DPPB的风险增高(O^R=1.79,95%CI:1.07~3.00,P=0.030;O^R=0.53,95%CI:0.38~0.75,P=0.000);直径大于1 cm的息肉较小于1 cm的息肉更易发生结直肠DPPB(O^R=0.35,95%CI:0.21~0.59,P=0.000);有蒂息肉发生结直肠DPPB比无蒂息肉风险更高(O^R=2.37,95%CI:1.12~5.00,P=0.020);与炎性或增生性息肉相比,腺瘤性息肉患者DPPB明显升高(O^R=3.02,95%CI:1.81~5.03,P=0.000)。结论男性、高血压、糖尿病、息肉直径、息肉形态和病理类型均为影响结直肠DPPB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息肉 内镜 迟发性出血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5
作者 葛军 华敏 +2 位作者 赵冰 杨熹 胡萍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8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以提出最佳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8月该院行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1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年,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以提出最佳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8月该院行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1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年,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引起术后复发的差异,包括:性别、年龄、肠息肉数目、肠息肉直径、肠息肉生长位置及组织病理类型等,并对筛选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男性、年龄≥60岁、肠息肉≥3个、肠息肉直径≥2 cm和腺瘤性肠息肉是影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操作时应充分考虑引起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术后针对危险因素的分级及患者实际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随访方案,有利于降低复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息肉 内镜 息肉切除 复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浅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茹晓翠 《甘肃科技》 2021年第2期145-146,152,共3页
探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纳入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选取来我院就诊的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200例,对其迟发性出血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对其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在200例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 探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纳入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选取来我院就诊的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200例,对其迟发性出血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对其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在200例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中,有12例患者出现迟发性出血,其发生率为6.00%(12/200)。有关研究显示,其出血情况与合并疾病、性别等存在一定关系。对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备受临床医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 直肠息肉 切除 迟发性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岁以上人群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部分危险因素评估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晓晖 郭明 白雪冰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0年第4期356-357,360,共3页
结直肠息肉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指凸起于肠腔中肉眼可见的局限性病变,多数为良性过程,组织学上分为腺瘤性、增生性、炎性等,以腺瘤性息肉发病率最高,大肠癌中60%~80%都是由肠息肉进展而成[1].因此内镜下息肉摘除术成为了消化科重要治... 结直肠息肉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指凸起于肠腔中肉眼可见的局限性病变,多数为良性过程,组织学上分为腺瘤性、增生性、炎性等,以腺瘤性息肉发病率最高,大肠癌中60%~80%都是由肠息肉进展而成[1].因此内镜下息肉摘除术成为了消化科重要治疗手段,但有高于1%的迟发性出血风险,故临床上需积极降低其术后出血率.临床上发现60岁以上老年人是结直肠息肉主要发病人群.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此类人群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部分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息肉 迟发性出血 腺瘤性息肉 发病人群 局限性病变 消化系统疾病 良性过程 内镜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内镜下与常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比较
8
作者 王芬芬 高琪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3期449-452,共4页
目的 比较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与常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EMR)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6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UEMR组60例、CEMR组56例。比... 目的 比较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与常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EMR)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6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UEMR组60例、CEMR组56例。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结果 UEMR组标本回收率、整块切除率为93.33%、96.67%,均高于对照组的78.57%、83.93%,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为(21.28±2.57) min、(1.83±0.35) mL、(12.75±3.18) h,均少于/短于CEMR组的(24.19±2.83) min(2.27±0.41) mL、(16.94±3.35) h(P<0.05);UEMR组术后血清PCT、IL-6、CRP水平为(0.46±0.07) ng/mL、(153.81±18.37) pg/mL、(8.27±1.58) mg/L,均低于CEMR组的(0.55±0.09) ng/mL、(167.94±22.32) pg/mL、(10.62±1.76) mg/L(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1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EMR组术后1年复发率为3.33%,低于CEMR组的19.64%(P<0.05)。结论 与CEMR相比,UEMR能提高结直肠息肉患者的切除效果,缓解术后炎症反应,并能降低短期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息肉 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 常规内镜下黏膜切除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41例
9
作者 王玉婷 李健 《中国乡村医药》 2025年第2期38-39,共2页
目的观察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方法收集浙江省平湖市乍浦镇中心卫生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单个结直肠息肉患者41例的资料。患者均常规应用结肠镜检查,行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统计手术时间、钛夹使用量... 目的观察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方法收集浙江省平湖市乍浦镇中心卫生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单个结直肠息肉患者41例的资料。患者均常规应用结肠镜检查,行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统计手术时间、钛夹使用量等。结果手术时间(5.0±1.6)min,钛夹使用量(3.0±1.6)个,材料费(515.0±56.8)元。患者均于术后2 d内出院,无术后持续性出血、肠穿孔、肠道感染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至1年复查结肠镜,均未见原切除部位息肉复发。结论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直径5~20 mm的结直肠息肉有效,且安全,操作简便,节省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 直肠息肉 肠镜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刘英 《中外医疗》 2025年第1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对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单县海吉亚医院接受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的11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58,常规护理)与研究组(n=59,优质护理)。... 目的探讨对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单县海吉亚医院接受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的11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58,常规护理)与研究组(n=59,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焦虑评分为(35.17±3.05)分、抑郁评分为(34.16±3.67)分,低于对照组的(44.31±3.32)分、(45.25±4.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512,15.589;P均<0.05)。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优质护理可缓解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的心理负担,减轻其疼痛感,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 优质护理 疼痛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术与圈套器热切除术治疗直径≤10 mm结直肠息肉患者的效果比较
11
作者 高瑞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1期148-150,共3页
目的:比较内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术(CSP)与内镜下圈套器热切除术(HSP)治疗直径≤10 mm结直肠息肉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103例直径≤10 mm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方法分为CSP组(n=53)、HS... 目的:比较内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术(CSP)与内镜下圈套器热切除术(HSP)治疗直径≤10 mm结直肠息肉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103例直径≤10 mm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方法分为CSP组(n=53)、HSP组(n=50)。CSP组行CSP治疗,HSP组行HS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手术前后血清胃肠道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血清肿瘤标志物[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癌胚抗原(CE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CSP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HSP组,术中出血量少于H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 d,两组DAO、IFABP、VIP等胃肠道功能指标水平和GDF-15、CEA、IGFBP7等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CSP治疗直径≤10 mm结直肠息肉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效果优于HSP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息肉 切除 切除 肿瘤标志物 胃肠道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冷圈套息肉切除术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12
作者 王姜明 王静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5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患者分别应用内镜下冷圈套息肉切除术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患者分别应用内镜下冷圈套息肉切除术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黏膜切除组(43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冷圈套组(44例,行内镜下冷圈套息肉切除术)。两组患者术后均观察至出院,并进行2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与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与术后2个月生活质量。结果冷圈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黏膜切除组,钛夹使用率低于黏膜切除组,息肉切除时间短于黏膜切除组;与术前比,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疾病症状评分均升高,且冷圈套组均高于黏膜切除组(均P<0.05);但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与随访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较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冷圈套息肉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效率与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 内镜下冷圈套息肉切除 内镜下黏膜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对早期结直肠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非治愈性切除的预测价值
13
作者 朱吉玥 张波 +1 位作者 李亚茹 黄留业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6-723,共8页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index,SIRI)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时发生非治愈性切除的预测价值,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index,SIRI)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时发生非治愈性切除的预测价值,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4年8月期间收住院且行ESD治疗的235例早期CRC患者的相关资料,绘制ROC曲线分析SIRI等炎性指标对ESD术后非治愈性切除的预测价值,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所得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入组患者中非治愈性切除的发生率为26.38%(62/235),炎性指标SIRI、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对早期CRC患者RSD术后的非治愈性切除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SIRI(AUC=0.704)的预测价值更高,年龄、家族史、癌胚抗原(CEA)、SIRI、SII是影响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选取年龄、家族史、CEA、SIRI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C-index为0.741(0.675~0.806),应用Bootstrap法检验预测模型,决策曲线提示模型的预测价值良好。结论SIRI相对于SII在预测早期CRC患者ESD术后的非治愈性切除中具有更高的价值,年龄、家族史、CEA、SIRI、SII是影响ESD术后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中年龄、家族史、CEA、SIRI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ESD术后非治愈性切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 早期直肠 内镜黏膜下剥离 非治愈性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全层切除术在复杂性结直肠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14
作者 樊帅帅 胡海清 《国际消化病杂志》 2025年第1期6-9,60,共5页
目前常规内镜下切除术在复杂性结直肠疾病的诊疗中存在难点,故其在该方面的应用较少。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克服了常规内镜下切除术的局限性,将内镜下切除术的适应证从消化道黏膜病变拓展至黏膜下及浆膜病变,为复杂性结直肠疾病的诊... 目前常规内镜下切除术在复杂性结直肠疾病的诊疗中存在难点,故其在该方面的应用较少。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克服了常规内镜下切除术的局限性,将内镜下切除术的适应证从消化道黏膜病变拓展至黏膜下及浆膜病变,为复杂性结直肠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微创方法选择。该文就EFTR在复杂性结直肠疾病诊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全层切除 直肠疾病 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特征及经切除术后迟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敏 韦雪连 +3 位作者 李常伟 周源 游欣 孙娟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14-718,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特征及经切除术后迟发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604例行EMR的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出现迟发性出血,分为出血组(n... 目的探讨内镜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特征及经切除术后迟发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604例行EMR的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出现迟发性出血,分为出血组(n=35)和非出血组(n=1569)。统计患者一般资料、EMR切除息肉的情况、EMR操作情况;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内镜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经切除术后迟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给予评价。结果两组在吸烟史、淋巴细胞数、息肉山田分型为Ⅲ型、息肉最大基底直径、钛夹缝合后稀疏、创面覆盖不全及倒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长期吸烟、淋巴细胞数≥3.65×10^(9)L^(-1)、息肉山田分型为Ⅲ型、息肉最大基底直径≥0.98 cm、钛夹倒伏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预测效果良好,且上述因素预测术后迟发出血的AUC分别为0.652、0.649、0.759、0.687、0.705,而列线图模型的AUC为0.799。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000次获得AUC为72.1%(95%CI:64.3%~81.6%)。校正曲线显示,该模型具备较好的一致性。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分别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显示模型的P值为0.482;绘制DCA曲线显示,与单一因素相比,列线图模型具有更好的临床获益度。结论内镜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具有息肉山田分型为Ⅲ型、息肉最大基底直径≥0.98 cm、钛夹倒伏的特征,以及有吸烟史、淋巴细胞数≥3.65×10^(9)L^(-1)的患者对于迟发性出血应加以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腺瘤性息肉 特征 内镜下黏膜切除 后迟发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圈套器切除术对结直肠息肉患者息肉切除效果及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
16
作者 包崇举 杨根华 +1 位作者 游丽娟 卢克宇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冷圈套器切除术对结直肠息肉患者息肉切除情况、应激反应、炎症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90结直肠息肉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使用传统热圈套器切除术治疗,... 目的探讨冷圈套器切除术对结直肠息肉患者息肉切除情况、应激反应、炎症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90结直肠息肉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使用传统热圈套器切除术治疗,研究组45例使用冷圈套器切除术治疗,均观察至患者出院,并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息肉切除效果、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1d炎症反应与应激反应指标,术前与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以及随访期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黏膜下层累积损伤率降低;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内镜操作时间、息肉切除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与术前比,术后1 d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丙二醛(MDA)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血清血栓素B2(TXB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降低,但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回盲部插管率、息肉回收率、内镜下息肉整块切除率、组织学完全切除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冷圈套器切除术与热圈套器切除术均可有效切除结直肠息肉,但冷圈套器切除术能更好地减轻结直肠息肉患者黏膜下层累积损伤,同时缩短息肉切除、住院时间,且可减轻炎症与应激反应,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息肉 冷圈套器切除 息肉切除效果 应激反应 炎症反应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17
作者 付艳芳 黄佳 +2 位作者 张娟 付艳萍 谢雯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5年第2期236-243,共8页
目的构建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DPPB)的风险预警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60例行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检查资料,按照7:... 目的构建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DPPB)的风险预警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60例行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检查资料,按照7:3比例分为训练集(n=252)和验证集(n=108),其中训练集252例患者按是否发生迟发性出血分为DPPB组和非DPPB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DPPB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验证模型的校准度和区分度,采用R4.2.1软件对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警模型。结果训练集中252例患者发生DPPB的有16例,发生率为6.39%。分析结果显示,DPPB组和非DPPB组患者合并高血压、息肉数目、息肉大小、切除方式、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比较有意义(P<0.05)。且合并高血压(OR=11.901,95%CI=2.048~69.169)、息肉数目≥2个(OR=8.099,95%CI=1.607~40.821)、切除方式ESD(OR=107.618,95%CI=12.614~918.139)、息肉大小≥1.0 cm(OR=5.692,95%CI=1.302~24.882)和凝血酶时间延长(OR=20.461,95%CI=3.255~128.607)均为DPP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训练集ROC曲线AUC为0.945(95%CI:0.895~0.995,P<0.05),最大约登指数为0.790,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85.2%,模型拟合度较好(P=0.883);验证集AUC为0.924(95%CI:0.882~0.966,P<0.05),最大约登指数为0.721,灵敏度为89.3%,特异度为84.5%。采用R软件建立预测影响DPPB发生相关因素的列线图模型,列线图风险预警模型区分度好。校准曲线显示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观察到的发生率较一致。结论合并高血压、息肉数目、息肉大小、切除方式、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是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可以此为参考,采取相应措施为患者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息肉 内镜下切除 迟发性出血 风险预警模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圈套器冷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
18
作者 孟庆磊 《中外医学研究》 2025年第1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圈套器冷切除术(CSP)治疗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1月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结肠息肉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EMR治疗,观...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圈套器冷切除术(CSP)治疗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1月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结肠息肉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EMR治疗,观察组采用CSP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1 d炎症因子,相关指标,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息肉的平均切除时间、内镜操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息肉标本回收率、完整切除率和术后6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结肠息肉患者而言,EMR与CSP治疗的息肉标本回收率、完整切除率、术后6个月复发率及安全性相当,但后者在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炎症反应方面的作用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 圈套器冷切除 炎症反应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CARE沟通模式结合支持性心理指导对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心理弹性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
19
作者 刘三贵 《基层医学论坛》 2025年第6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CICARE沟通模式结合支持性心理指导对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心理弹性、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9月—2023年12月临川区第一人民医院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的68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CICARE沟通模式结合支持性心理指导对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心理弹性、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9月—2023年12月临川区第一人民医院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的68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CICARE沟通模式联合支持性心理指导。比较2组术后疼痛程度、心理弹性、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3 d疼痛程度(7.08±0.37)分、术后7 d疼痛程度(3.87±0.21)分,低于对照组的(7.46±0.49)分、(4.21±0.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的乐观性(12.24±2.01)分、力量(26.37±3.46)分、坚韧性(41.56±4.38)分、总分(83.69±6.54)分,高于对照组的(9.37±1.86)分、(20.26±4.18)分、(35.27±5.16)分、(72.65±5.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the short form-36 health survey scale,SF-36)的躯体疼痛(80.26±4.37)分、社会功能(78.69±4.13)分、生理功能(79.56±5.17)分、心理健康(79.68±5.24)分、情感职能(79.68±3.57)分、生理职能(81.26±4.32)分、精力(80.19±4.37)分、一般健康(78.26±3.48)分,高于对照组的(71.26±5.13)分、(68.37±4.25)分、(70.75±4.69)分、(71.66±4.25)分、(72.56±2.89)分、(71.59±3.87)分、(73.56±5.29)分、(69.87±5.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CARE沟通模式结合支持性心理指导对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减轻术后疼痛,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 内镜下息肉切除 CICARE沟通模式 支持性心理指导 心理弹性 后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前后胃蛋白酶原Ⅰ、Ⅱ及CEA变化与术后复发关系分析
20
作者 高倩 唐郡 +2 位作者 贺星 历海清 严和中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探究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前后胃蛋白酶原(PG)Ⅰ、Ⅱ及癌胚抗原(CEA)变化与术后复发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接收的80例结肠息肉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42例和... 目的探究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前后胃蛋白酶原(PG)Ⅰ、Ⅱ及癌胚抗原(CEA)变化与术后复发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接收的80例结肠息肉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内镜下高频电切术,观察组给予EMR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治疗前后的PGⅠ、PGⅡ、CEA差值,治疗后VAS评分、并发症及复发率,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治疗前后PGⅠ、PGⅡ及CEA差值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息肉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6个月VAS评分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③两组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PGⅠ差值、PGⅡ差值、CEA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结肠息肉EMR治疗前后PGⅠ水平差值(rs=-0.322,P=0.004)、PGⅡ水平差值(rs=-0.282,P=0.011)及CEA水平差值(rs=-0.288,P=0.010)均与术后复发呈负相关。结论EMR治疗结肠息肉安全有效,治疗前后PG I、PGⅡ及CEA的差值可作为预测结肠息肉术后复发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 胃蛋白酶原 癌胚抗原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