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对早期结直肠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非治愈性切除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朱吉玥 张波 +1 位作者 李亚茹 黄留业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6-723,共8页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index,SIRI)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时发生非治愈性切除的预测价值,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index,SIRI)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时发生非治愈性切除的预测价值,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4年8月期间收住院且行ESD治疗的235例早期CRC患者的相关资料,绘制ROC曲线分析SIRI等炎性指标对ESD术后非治愈性切除的预测价值,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所得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入组患者中非治愈性切除的发生率为26.38%(62/235),炎性指标SIRI、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对早期CRC患者RSD术后的非治愈性切除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SIRI(AUC=0.704)的预测价值更高,年龄、家族史、癌胚抗原(CEA)、SIRI、SII是影响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选取年龄、家族史、CEA、SIRI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C-index为0.741(0.675~0.806),应用Bootstrap法检验预测模型,决策曲线提示模型的预测价值良好。结论SIRI相对于SII在预测早期CRC患者ESD术后的非治愈性切除中具有更高的价值,年龄、家族史、CEA、SIRI、SII是影响ESD术后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中年龄、家族史、CEA、SIRI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ESD术后非治愈性切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 早期结直肠癌 内镜黏膜剥离 非治愈性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在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张艳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5年第3期37-40,共4页
目的探究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治疗中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效果。方法100例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患者,依据住院尾号单双数分组,单数为参照组(n=50,予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双数为实验组(n=50,予以内镜下... 目的探究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治疗中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效果。方法100例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患者,依据住院尾号单双数分组,单数为参照组(n=50,予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双数为实验组(n=50,予以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及手术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92.00%、84.00%,与参照组的70.00%、66.00%相比较高(P<0.05)。手术后,实验组无疼痛16例、轻度疼痛26例、中度疼痛5例、重度疼痛3例,参照组无疼痛8例、轻度疼痛25例、中度疼痛9例、重度疼痛8例。手术后,实验组疼痛程度与参照组相比较低(P<0.05)。实验组手术后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93.63±13.57)、(95.52±12.81)、(94.51±12.27)、(94.29±12.16)分,与参照组的(82.12±10.25)、(83.37±10.28)、(82.19±10.14)、(82.68±10.21)分相比较高(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治疗中应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效果较显著,可明显缓解其疼痛程度,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剥离 内镜下黏膜切除 上消化道早期癌 癌前病变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患者肿瘤切除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3
作者 张丹丹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3期022-025,共4页
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患者肿瘤切除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50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 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患者肿瘤切除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50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病灶切除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指标以及血清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胃癌对机体健康的危害较大,尽早接受治疗非常重要。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比腹腔镜手术效果更好,且患者的血清相关指标也较腹腔镜术后效果有明显的改善。但从预后以及病灶切除效果来看,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与腹腔镜手术的效果相当,可加强该手术方式在胃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剥离 早期胃癌 肿瘤切除效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降噪耳机隔离术中噪声对食管胃病变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4
作者 宋芬 刘晓杰 刘玥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4-710,共7页
目的探讨降噪耳机隔离术中噪声对食管胃病变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平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择2023年8月至2024年2月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食管或胃病变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的患者,年龄≥18岁... 目的探讨降噪耳机隔离术中噪声对食管胃病变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平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择2023年8月至2024年2月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食管或胃病变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的患者,年龄≥18岁,性别不限,ASAⅠ-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全身麻醉下手术中使用降噪耳机来降低噪声强度,对照组不进行噪声隔离,记录术中平均噪声强度和噪声强度≥70 dB的术中时间比例。观察并比较的主要结局指标是15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测量的术后24 h恢复质量,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术后48 h的QoR-15评分;术后拔管即刻、离开复苏室时、术后24 h、48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表(VAS)测量的静息和运动诱发疼痛评分,术中与术后48 h内镇痛药物消耗量;术后48 h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评估的睡眠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24 h的QoR-15评分显著升高[(123.43±5.92)vs.(119.75±6.62),t=3.211,P=0.002]。观察组术后拔管即刻静息VAS评分[1(0,3)vs.2(2,3),Z=-3.755,P<0.001]与运动VAS评分[2(1,3)vs.3(2,3),Z=-2.959,P=0.00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离开复苏室时、术后24 h、48 h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芬太尼用量显著降低[(0.23±0.05)vs.(0.27±0.06),t=3.515,P=0.01],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48 h内氟比洛芬酯补救镇痛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PSQ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5.40±2.57)vs.(6.63±3.23),t=2.313,P=0.022]。结论在全身麻醉食管胃病变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中,应用降噪耳机进行术中噪声隔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提高术后恢复质量、缓解术后疼痛和降低镇痛药物总消耗量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内镜下黏膜剥离 全身麻醉 后恢复质量 后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按压在胃角早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卢磊 毕小刚 +1 位作者 张艳 田丰 《四川医学》 2025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研究腹部按压在胃角早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84例胃角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2)与试验组(n=42),对照组行常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试验组行腹部... 目的研究腹部按压在胃角早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84例胃角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2)与试验组(n=42),对照组行常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试验组行腹部按压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50.34±8.71)min较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65.77±11.08)min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平均病灶切除时间(31.30±5.70)min较对照组平均病灶切除时间(48.64±8.08)min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1.9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6.6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灶完整切除率均为100%,两组间病灶完整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按压可明显缩短胃角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手术时间和病灶切除时间,不增加手术并发症,且简便易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剥离 腹部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使用自控式水囊体验的质性研究
6
作者 包莲 秦小欢 +4 位作者 杨玲玲 王怡君 高欣 张诞萍 倪燕丽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1期558-564,共7页
目的:描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使用自控式水囊的体验,旨在为该人群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田野式访谈,按照目的抽样法,于2024.01~2024.06选取在上海市东方医院内镜中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复诊治疗50例患者进行访谈,并以内容分... 目的:描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使用自控式水囊的体验,旨在为该人群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田野式访谈,按照目的抽样法,于2024.01~2024.06选取在上海市东方医院内镜中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复诊治疗50例患者进行访谈,并以内容分析法归纳和提炼主题。结果:提炼出5个主题及11个亚主题;生理不适感(身体层面不适感、迫切渴望拔除气囊)、心理不适感(病耻感、焦虑)、生活质量下降(生活习惯改变、睡眠质量降低)、期待社会支持(期待理解和尊重、依赖家庭支持、渴望社会支持)、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不足(预后的认知较差、水囊使用依从性)。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使用自控式水囊的患者除了对疾病焦虑外,对于水囊的使用、使用注意事项以及过程中的各种支持仍有较高的需求。未来应制定多方位干预措施,促进其更好地疾病康复、尽快恢复正常生活。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experience of using a self controlled water balloon afte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 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nursing care for this population. Method: Fiel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using purposive sampling. From January 2024 to June 2024, 5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follow-up treatment afte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at the Endoscopy Center of Dongfang Hospital in Shanghai were selected for interviews. Content analysis was used to summarize and extract themes. As a result, 5 themes and 11 sub-themes were extracted: Physiological discomfort (physical discomfort, an urgent desire to remove the balloon), psychological discomfort (sense of shame, anxiety), decreased quality of life (changes in daily habits, reduced sleep quality), expectation of social support (desire for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 reliance on family support, longing for societal support), and inadequate disease self-management (poor prognosis awareness, compliance with balloon usage). Conclusion: Patients who use self controlled water balloon afte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still have a high demand for the use of water sacs, precautions, and various supports during the process, in addition to disease anxiety. In the future, multi-faceted intervention measures should be developed to promote better disease recovery and prompt resumption of normal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剥离 自控式水囊 质性研究 田野式访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消化道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病人社交回避与苦恼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7
作者 黄小莉 钟倩 +1 位作者 黄蓉蓉 胡瀚方 《循证护理》 2025年第4期734-738,共5页
目的:对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上消化道早癌(EUGC)病人的社交回避和苦恼现状进行调查,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行ESD的上消化道早癌病人285例为调查对象,采用临床资料调查问卷、社交回避... 目的:对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上消化道早癌(EUGC)病人的社交回避和苦恼现状进行调查,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行ESD的上消化道早癌病人285例为调查对象,采用临床资料调查问卷、社交回避和苦恼量表(SA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病耻感体验问卷(CESQ)、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85例上消化道早癌ESD术后病人的SADS得分为(15.97±4.18)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病耻感与SADS得分呈正相关(r=0.522,P<0.05),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SADS得分呈负相关(r值为-0.431,-0.383,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术后化疗和(或)放疗、术后并发症、病耻感、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是上消化道早癌ESD术后病人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上消化道早癌ESD术后病人社交回避和苦恼处于中等水平,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术后化疗和(或)放疗、术后并发症、病耻感、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是其社交回避和苦恼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早癌 内镜黏膜剥离 社交回避 影响因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冷圈套切除术与黏膜切除术对结直肠息肉术后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8
作者 王凤英 王国英 姜丽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89-092,共4页
评定不同内镜下切除术对结直肠息肉术后疗效及炎性因子、安全性分析。方法 本文采用前瞻性方式,选取接受内镜下切除术的结直肠息肉患者74例,符合临床诊断及入组指征,全部参与对照分析。调取各项数据,按照手术先后顺序,进行随机编号分组... 评定不同内镜下切除术对结直肠息肉术后疗效及炎性因子、安全性分析。方法 本文采用前瞻性方式,选取接受内镜下切除术的结直肠息肉患者74例,符合临床诊断及入组指征,全部参与对照分析。调取各项数据,按照手术先后顺序,进行随机编号分组,每组有37例。两组之间准备好器械及肠道准备,观察组使用内镜下冷圈套切除术;对照组使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统计两组息肉完整切除率、组织学完整切除率以及息肉切除时间,术前及术后采血测定炎症因子,统计各组总并发症。结果 各组之间息肉完整切除率、组织学完整切除率以及息肉切除时间比较(P>0.05)。各组术前各项炎症因子比较(P>0.05)。术后各组血E、Cor、NE数值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观察组血E、Cor、NE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41%低于对照组21.62%(P<0.05)。结论 对于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冷圈套切除术与黏膜切除术可以获得类似的切除效果,相对来说,内镜下冷圈套切除术可以减轻术后炎性反应,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安全性,优于黏膜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冷圈套切除 黏膜切除 结直肠息肉 后疗效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冷圈套息肉切除术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9
作者 王姜明 王静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5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患者分别应用内镜下冷圈套息肉切除术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患者分别应用内镜下冷圈套息肉切除术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黏膜切除组(43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冷圈套组(44例,行内镜下冷圈套息肉切除术)。两组患者术后均观察至出院,并进行2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与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与术后2个月生活质量。结果冷圈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黏膜切除组,钛夹使用率低于黏膜切除组,息肉切除时间短于黏膜切除组;与术前比,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疾病症状评分均升高,且冷圈套组均高于黏膜切除组(均P<0.05);但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与随访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较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冷圈套息肉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效率与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内镜下冷圈套息肉切除 内镜下黏膜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走操训练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贾锋 聂磊 杨素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1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七走操训练在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ESD术的患者90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围手术期管理,对照组围手术... 目的探讨七走操训练在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ESD术的患者90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围手术期管理,对照组围手术期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术前接受七走操训练。比较两组下床活动、首次肛门排气和排便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及出院时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各项评分,包括身体状况、疾病知识、应对能力、预期社会支持等各项评分;比较两组入院时、出院后1个月的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首次肛门排气和排便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院时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同组入院时(P<0.05);观察组出院时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出院时(P<0.05)。观察组出院时身体状况、应对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院后1个月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同组入院时(P<0.05);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出院后(P<0.05)。结论术前进行七走操训练,可有效促进ESD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走操训练 健康教育 内镜下黏膜剥离 快速康复外科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降部平坦型息肉1例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李育蓓 尹晓燕 +3 位作者 胡晓飞 崔铮 陈浩 王士东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1期493-499,共7页
目的:探讨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治疗十二指肠平坦型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例十二指肠降部平坦型息肉病例的临床、内镜特点及其内镜治疗结果。结果:60岁女性因常规查体行胃镜检查,白光内镜... 目的:探讨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治疗十二指肠平坦型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例十二指肠降部平坦型息肉病例的临床、内镜特点及其内镜治疗结果。结果:60岁女性因常规查体行胃镜检查,白光内镜十二指肠降部见约10 × 8 mm低平隆起,NBI结合放大胃镜显示病变边界清晰,微血管及微结构欠规则。行UEMR完整切除病变,术后病理为管状腺瘤,无并发症发生。结论:UEMR操作简单,完整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可作为内镜下切除十二指肠平坦型病变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进行临床推广。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underwater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UEMR) in the management of duodenal flat lesions. Methods: We present a case study involving a patient with a flat polyp in the descending duodenum who was admitted to the Gastroenterology Department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patient’s clinical presentation, endoscopic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following endoscopic treatment. Results: A 60-year-old woman underwent gastroscopy due to routine checkup, and about 10 × 8 mm low flat bulge was seen in the descending part of duodenum under white light endoscopy, and NBI combined with magnified gastroscopy showed that the lesion had clear boundaries, and microvessels and microstructures were under-regularized. UEMR was performed for complete resection of the lesion, and the postoperative pathology was tubular adenoma without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UEMR is simple to operate, with a high rate of complete resection, few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a low recurrence rate, and can be clinically promoted as a simple,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endoscopic resection of duodenal flat le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 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 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 完整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喷雾技术对早期胃、食管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术后舒适的影响
12
作者 王艳宏 刘红燕 +1 位作者 刘新静 王伟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5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喷雾技术对早期胃、食管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术后舒适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10月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1例早期胃、食管癌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中药喷雾技术对早期胃、食管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术后舒适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10月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1例早期胃、食管癌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1)。对照组采取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口腔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中药喷雾技术方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疼痛、口渴感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以及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者患者术后当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术后第3天的舒适度、疼痛、口渴感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的观察组患者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时间、组别、交互作用方面,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药喷雾技术应用于早期胃、食管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的术后口腔护理,可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减轻术后疼痛,缓解患者术后口渴感,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喷雾 胃癌 食管癌 内镜下黏膜剥离 口腔护理 舒适度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诺拉生治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相关溃疡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13
作者 王威 柯义君 +4 位作者 程畅 方崇文 潘力生 金涌 张焰平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06-313,共8页
目的对伏诺拉生治疗内镜下黏膜剥离(ESD)术后相关溃疡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进行快速卫生技术评估,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cienceDirect、CNKI、WanFang Data数据库及国内... 目的对伏诺拉生治疗内镜下黏膜剥离(ESD)术后相关溃疡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进行快速卫生技术评估,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cienceDirect、CNKI、WanFang Data数据库及国内外卫生技术评估(HTA)机构官方网站,搜集伏诺拉生治疗ESD术后相关溃疡的HTA报告、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药物经济学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4年7月31日。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价文献的质量后,对纳入文献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8篇,均为系统评价/Meta分析。有效性方面,与质子泵抑制剂(PPI)相比,伏诺拉生可显著提高ESD术后总溃疡愈合率、更迅速地缩小溃疡面积(P<0.05);亚组分析显示,伏诺拉生与PPI治疗ESD术后4周或8周溃疡愈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PI相比,伏诺拉生可显著提高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ESD术后溃疡的缩小率(P<0.05)。安全性方面,与PPI相比,伏诺拉生可显著降低总不良事件发生率(P<0.05);伏诺拉生与PPI致迟发性出血、溃疡穿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伏诺拉生治疗ESD术后相关溃疡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未来需进一步开展经济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诺拉生 内镜下黏膜剥离 溃疡 快速卫生技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前病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风险评分模型预测
14
作者 朱怡颖 季梦遥 沈磊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44-249,共6页
目的探讨胃癌前病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评分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ESD治疗的胃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胃癌前病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评分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ESD治疗的胃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XGBoost模型筛选与术后迟发性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SHAP分析对模型进行解释。结果XGBoost模型筛选出了年龄、病理类型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血压、病灶大小≥40 mm、手术时间≥120 min、女性、未使用止血夹等7个因素为与胃癌前病变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了风险预测模型,在训练组中,该模型的AUC值为0.98(0.97~0.99),灵敏度为0.91,特异性为0.95,F1值为0.92;在验证组中,该模型的AUC值为0.95(0.91~0.99),灵敏度为0.85,特异性为0.89,F1值为0.85;在测试组中,该模型的AUC值为0.95(0.90~0.99),灵敏度为0.80,特异性为0.93,F1值为0.84,显示出较强的预测能力。根据整个队列中的尤登指数(临界值=0.56),可将患者分为高危和低危两组。结论本研究建立和验证了能够预测胃癌前病变ESD术后迟发性出血风险的XGBoost预测模型,该模型可应用于临床工作中,有效预测个体的ESD术后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剥离 后迟发性出血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护理在消化道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优势
15
作者 徐荣 邢娜娜 +2 位作者 孟倩倩 许彬 赵丹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5年第1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息肉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安阳市肿瘤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EMR患者共71例,病理证实所有研究对象所患疾病为消化道息肉,入组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6例,常规... 目的:探讨消化道息肉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安阳市肿瘤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EMR患者共71例,病理证实所有研究对象所患疾病为消化道息肉,入组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6例,常规护理)、B组(35例,基于授权原理的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各项指标,两组患者均干预至出院。结果:相比A组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B组均更短;干预后比干预前,A、B组SAS、SDS评分均降低,B组更低;干预后,B组满意度各项评分更高(P<0.05)。结论:行EMR的消化道息肉患者应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有利于加快恢复,改善负性情绪,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 消化道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对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的影响
16
作者 尹志静 于海林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5期51-53,共3页
目的探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句容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96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切除组[48例... 目的探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句容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96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切除组[48例,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和剥离组(48例,采用ESD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病灶切除情况,术前和术后7 d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变化,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切除组比,剥离组患者术后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手术时间更长,术后出血量更少,垂直切缘阴性率、侧切缘阴性率、整块切除率、治愈切除率均更高;与术前比,术后7d两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NLR均降低,剥离组均较切除组更低(均P<0.05);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采用EMR治疗比,采用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疗效更佳,能显著缩短禁食和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出血,提高切除率,有更好的肿瘤控制和降低机体炎症程度的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内镜黏膜剥离 内镜下黏膜切除 糖类抗原125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王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57-060,共4页
分析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应用综合护理效果。方法 将50例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均是在2023年至2024年时间收治于我院)分成常规组及观察组,前者应用常规护理,后者应用综合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指标恢复所需时间短于常规组,且... 分析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应用综合护理效果。方法 将50例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均是在2023年至2024年时间收治于我院)分成常规组及观察组,前者应用常规护理,后者应用综合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指标恢复所需时间短于常规组,且心理状况、生活质量改善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患者通过综合护理措施可发挥出显著功效,可缓解不良心理情绪,有助于术后身体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内镜下黏膜剥离 康复效果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大内镜引导下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症及癌前病变的效果
18
作者 凌佛鑫 付彦平 刘美红 《中外医药研究》 2025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评估放大内镜引导下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症及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东莞东华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60例消化道早期癌症或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接受... 目的:评估放大内镜引导下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症及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东莞东华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60例消化道早期癌症或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接受放大内镜引导下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比较两组切除效果及并发症发生风险。结果:试验组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完整性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放大内镜引导下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症及癌前病变的效果显著,可提高切除效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早期癌症 消化道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剥离 放大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羟考酮联合丙泊酚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麻醉效果分析
19
作者 邵杜 张成功 何恋 《中外医药研究》 2025年第6期60-62,共3页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采用盐酸羟考酮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和观察组(采...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采用盐酸羟考酮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和观察组(采用盐酸羟考酮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各40例。分析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和用药前相比,两组用药15 min后、手术开始后30 min、手术结束前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均出现波动,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01);术后,两组血清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麻醉中,联合应用盐酸羟考酮与丙泊酚的麻醉效果理想,可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有效管控应激指标水平,用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羟考酮 丙泊酚 内镜黏膜剥离 应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制悬挂式支架的标准化流程管理在内镜黏膜剥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莫春荣 贺学强 +5 位作者 唐乔 钟生爱 颜怡 林静 杨佰丽 李华俊 《上海护理》 2025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自制悬挂式支架的标准化流程管理在内镜黏膜剥离术(ESD)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内镜下微创手术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规范术中医护人员站位及手术空间布局、使用自制悬挂式支架装置、优化手术操作台分区管理、制订术中器... 目的探讨基于自制悬挂式支架的标准化流程管理在内镜黏膜剥离术(ESD)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内镜下微创手术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规范术中医护人员站位及手术空间布局、使用自制悬挂式支架装置、优化手术操作台分区管理、制订术中器械管理标准化流程等措施,实施基于自制悬挂式支架的ESD手术护理流程标准化管理。以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消化内科行ESD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管理流程改造前(2022年6-12月)手术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管理流程改造后手术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操作医师及器械护士对术中器械管理的满意度、器械护士各项术中配合指标、手术时长及患者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操作医师及护士对于术中器械管理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器械护士术中配合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长为(59.75±6.52)min,低于对照组的(85.50±4.35)min(P<0.05);观察组有1例患者发生术中出血,对照组有3例发生术中出血、3例发生穿孔,两组患者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自制悬挂式支架的标准化流程管理能够有效提高ESD手术效率和医护人员术中配合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剥离 标准化流程管理 自制悬挂式支架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