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再审证据
1
作者 姜才炯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33-36,共4页
(一)为了维护判决的稳定性和严肃性,任何判决一经确定不得再行提起诉讼,这就是法学理论上的“一事不再审理的原则”。但是,如果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若不及时纠正加以改判,就违反了法院裁判的公正性。为了... (一)为了维护判决的稳定性和严肃性,任何判决一经确定不得再行提起诉讼,这就是法学理论上的“一事不再审理的原则”。但是,如果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若不及时纠正加以改判,就违反了法院裁判的公正性。为了稳妥地解决这一问题,世界各国的法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审程序 再审证据 审判监督程序 证据确实充分 犯罪嫌疑 审查判断证据 司法人员 案件事实 诉讼证据 刑事诉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刑事再审证据的审查运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永维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10年第Z1期80-83,共4页
证据制度是诉讼制度的核心,刑事诉讼也不例外,刑事再审更是如此。对于我国现行的刑事再审制度各方多有诟病,其症结在于没有很好地解决证据的运用问题,已至于频繁地因证据问题而启动再审。要科学规范明确再审程序中举证主体、举证责任,... 证据制度是诉讼制度的核心,刑事诉讼也不例外,刑事再审更是如此。对于我国现行的刑事再审制度各方多有诟病,其症结在于没有很好地解决证据的运用问题,已至于频繁地因证据问题而启动再审。要科学规范明确再审程序中举证主体、举证责任,证据要件,非法证据的排除,新的证据的范围,证据效力确认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再审程序 证言 再审证据 被告人 再审案件 证据规则 言辞证据 控辩双方 证人 刑事 法院 司法机关 侦查阶段 刑讯逼供 供述 翻证 刑事诉讼法 刑事程序法 检察院 公诉机关
原文传递
浅析民事证据规则在再审程序中的适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烂漫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75-76,共2页
民事再审程序 ,从立法本意上是要求“实事求是 ,有错必纠” ,旨在使案件事实得以澄清 ,错误裁判得以纠正 ,以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实体权利 ,从而实现审判的公正 ,因此对“再审证据”的举证、质证和认证的研究同样有重要的意义 ,也只有加强... 民事再审程序 ,从立法本意上是要求“实事求是 ,有错必纠” ,旨在使案件事实得以澄清 ,错误裁判得以纠正 ,以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实体权利 ,从而实现审判的公正 ,因此对“再审证据”的举证、质证和认证的研究同样有重要的意义 ,也只有加强对再审证据学的研究 ,才能确保有错必纠的立法意图 ,才能实现审判监督的本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证据规则 再审证据 审判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民事再审新证据的整体解读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敏 王俊 孙海峰 《东方法学》 2011年第2期33-39,共7页
民事再审新证据,不管是在以二审终审为主体、以再审程序为补充的审级制度体系内,还是以在举证时限制度和证据失权为主体,以新证据规则为例外的证据制度体系内,都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应当立足整体化思维对民事再审新证据进行综合解读... 民事再审新证据,不管是在以二审终审为主体、以再审程序为补充的审级制度体系内,还是以在举证时限制度和证据失权为主体,以新证据规则为例外的证据制度体系内,都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应当立足整体化思维对民事再审新证据进行综合解读。就证据概念本身而言,再审新证据也是反映案件事实的事实材料或证据材料,应当具有普通的证据属性,即应当具备客观(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就再审新证据的本身特有属性而言,结合现有相关规定,则可从崭新性、不可归责性、显著性三个方面来探讨再审新证据的构成要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再审 再审证据 举证时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审新证据界定之主观要件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淑玲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73-76,109,共5页
一、制度检视:三个司法解释对于新证据的规定差异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出台了三个司法解释、文件分别对'新证据'作了规定,即2001年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2008年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一、制度检视:三个司法解释对于新证据的规定差异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出台了三个司法解释、文件分别对'新证据'作了规定,即2001年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2008年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审监解释》)2008年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有关举证时限规定的通知》(以下简称《举证时限通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审证据 庭审 过错 主观要件 证据规定 举证期限 当事人 再审事由 申请再审 证据失权 举证时限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退抑或调整——“视为新证据”条款之正当性探讨及完善建议 被引量:2
6
作者 熊洋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60-64,共5页
《审监解释》中"视为新证据"条款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质疑,最为重要之原因即为该款否定了证据失权制度。"视为新证据"条款与证据失权制度的冲突乃至背离并不能否定其正当性。同时,"视为新证据"条款... 《审监解释》中"视为新证据"条款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质疑,最为重要之原因即为该款否定了证据失权制度。"视为新证据"条款与证据失权制度的冲突乃至背离并不能否定其正当性。同时,"视为新证据"条款亦存在对恶意拖延诉讼之当事人缺乏刚性制裁等不足,显有完善之必要。此外,出于统一裁判尺度之考虑,调整一、二审证据失权标准亦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审证据 证据失权 听审请求权 责问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民事再审审理阶段的两个关键问题
7
作者 唐萍萍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9年第5期137-139,194,共4页
在民事再审程序的三个阶段中,再审审理阶段作为最后一个环节,虽然并非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关注的焦点,但并不表示该阶段实务中存在的问题不突出。文章主张在事实认定存有争议的民事再审审理中,奠定"当事人主义"理念,严把证据认定... 在民事再审程序的三个阶段中,再审审理阶段作为最后一个环节,虽然并非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关注的焦点,但并不表示该阶段实务中存在的问题不突出。文章主张在事实认定存有争议的民事再审审理中,奠定"当事人主义"理念,严把证据认定关,从而决定性地实现再审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审审理 当事人主义 再审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对再审新证据认知的调研报告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后龙 花玉军 葛文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10年第Z1期163-167,共5页
再审新证据制度是一个多变项相互关联的复杂问题,仅通过国外立法例、判例和学说的梳理后思考解决再审新证据中的困惑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来订立再审新证据的认定和运用标准,是无法满足社会对再审新证据制度的需求和期待。为此需要我们... 再审新证据制度是一个多变项相互关联的复杂问题,仅通过国外立法例、判例和学说的梳理后思考解决再审新证据中的困惑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来订立再审新证据的认定和运用标准,是无法满足社会对再审新证据制度的需求和期待。为此需要我们通过大样本的实证研究,描述再审新证据制度在实践中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审证据 当事人 阐明义务 社会公众 证据失权制度 再审事由 证人证言 生效裁判 举证时限制度 申请再审 证据材料 证据资料
原文传递
刑事再审新证据审查与认定的基本思考 被引量:3
9
作者 花玉军 王成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63,共4页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04条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以"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提出申诉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该规定明确了"新证据"作为再审事由的法律效力。在司法实践中,...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04条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以"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提出申诉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该规定明确了"新证据"作为再审事由的法律效力。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检察机关以新证据为由提出申诉、抗诉的情形占有相当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审证据 供述 刑事再审 证据审查 证人 被害人 刑事 口头证据 言词证据 被告人
原文传递
关于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修改后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祥壮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10年第Z1期143-146,共4页
为了解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及其配套司法解释的施行情况,江苏、广东、贵州、新疆四家高级人民法院对新民诉法实施1年多来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四地的地域分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新民诉法实施的实际状况。
关键词 申请再审 民诉法 再审事由 审监庭 法院 司法机关 再审证据 指令再审 抗诉再审案件 司法解释 法律解释 《民事诉讼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