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锌离子调控线粒体质量控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黄璐瑶 邢博翰 +2 位作者 王冰玉 李晓毅 习瑾昆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0-382,共3页
《中国心血管病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概要》显示,2022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人次达103.4万,常见症状包括心源性休克、心搏骤停和室性心动过速[1]。再灌注疗法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但可能引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中国心血管病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概要》显示,2022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人次达103.4万,常见症状包括心源性休克、心搏骤停和室性心动过速[1]。再灌注疗法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但可能引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加重冠状动脉阻塞后的损害,并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或猝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灌注损伤 线粒体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XCL12、CCCK-18、GDF-15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2
作者 孙娜娜 朱彩虹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5期865-86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通道传送控制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细胞角蛋白18裂解片段(CCCK-18)、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目的探讨血清通道传送控制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细胞角蛋白18裂解片段(CCCK-18)、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90例AMI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再灌注损伤将其分为对照组(未出现再灌注损伤,62例)和观察组(出现再灌注损伤,28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血清CXCL12、CCCK-18、GDF-15水平;采用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AMI患者PCI术后再灌注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CXCL12、CCCK-18、GDF-15水平预测AMI患者PCI术后再灌注损伤发生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年龄、B型脑钠肽、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清CXCL12、CCCK-18、GDF-1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XCL12、CCCK-18、GDF-15水平是影响AMI患者PCI术后再灌注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XCL12、CCCK-18、GDF-15水平预测AMI患者PCI术后再灌注损伤发生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1.65μg·L^(-1)、246.80 U·L^(-1)、893.85 ng·L^(-1);此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3、0.776、0.872(P<0.05);灵敏度分别为62.96%、74.07%、92.59%;特异度分别为87.10%、75.81%、62.90%。结论存在再灌注损伤的AMI患者PCI术后血清CXCL12、CCCK-18、GDF-15表达量上升,监测CXCL12、CCCK-18、GDF-15水平可有效预测AMI患者PCI术后再灌注损伤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灌注损伤 通道传送控制趋化因子配体12 细胞角蛋白18裂解片段 生长分化因子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性再灌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再灌注损伤和不良事件的影响
3
作者 张莉星 霍秋玉 顾岩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10期54-57,共4页
目的 探讨控制性再灌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灌注损伤和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3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行PCI手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 探讨控制性再灌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灌注损伤和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3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行PCI手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完全再灌注组和控制性再灌注组各50例。完全再灌注组于球囊扩张成形后立刻植入支架,控制性再灌注组于球囊扩张成形,血流开通并获得有效再灌注后延迟30 min植入支架。植入支架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1 h的冠状动脉内双传感器导线连续压力和流量信号实时监测,测量患者术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心肌标志物水平,记录患者术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再灌注压力和零流量压力(Pzf)、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40 min开始充血时平均峰值速度、小动脉阻力指数水平控制性再灌注组高于完全再灌注组(P <0.05);术后即刻、术后20 min的平均远端静息压(Pd)水平控制性再灌注组低于完全再灌注组(P <0.05);术后即刻、术后20 min、术后60 min的基线微血管阻力(hMR)水平控制性再灌注组低于完全再灌注组(P <0.05);术后40 min开始Pzf水平控制性再灌注组低于完全再灌注组(P <0.05);术后24 h的肌钙蛋白T、CK-MB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控制性再灌注组低于完全再灌注组(P <0.05);术后24 h的乳酸脱氢酶水平低于手术前,且控制性再灌注组低于完全再灌注组(P <0.05);再灌注早期的Pd与再灌注60 min后的Pzf呈正相关(r=0.553,P <0.05),与再灌注6 h、12 h、24 h后的CK-MB峰值呈正相关(r=0.324、0.301、0.432,P <0.05)。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进行压力控制性再灌注可以更好地保持冠状动脉微血管完整性,抑制缺血再灌注所引起的再灌注损伤,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灌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预防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远隔多器官的损伤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红梅 崔乃杰 崔德健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4-106,i0002,共4页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是否可致远隔多器官损伤,以及损伤发生的可能途径和牛磺酸的预防作用。方法:实验于1997-05/1998-03在天津医科大学毒理实验室完成。①选用健康Wistar大鼠18只,鼠龄12周,雌雄不拘。按随机抽签法将大鼠分为3组:假...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是否可致远隔多器官损伤,以及损伤发生的可能途径和牛磺酸的预防作用。方法:实验于1997-05/1998-03在天津医科大学毒理实验室完成。①选用健康Wistar大鼠18只,鼠龄12周,雌雄不拘。按随机抽签法将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只切开双下肢股三角区),模型组(夹闭双侧股动脉,阻断循环2h再灌注5h,造成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和牛磺酸组[每天给予200g/L牛磺酸(南京制药厂生产,含量99.7%,生产批号595D35D)3mL/只灌胃,7d后按模型组方法制备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②各组再灌注5h时取下肢骨骼肌、远隔器官胃、肾、肺、肝及脑组织,采用电镜(×9900)观察超微病理改变;测定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其分类;采用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心肌酶、肝酶活性。③采用亚硝酸盐法测红细胞提取液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血清和肝、肺、脑组织丙二醛含量;采用生物化学法测血清谷胱甘肽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肝、肺、脑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大鼠1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远隔器官损伤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超微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下肢骨骼肌、远隔器官肺、肝、肾、胃及脑存在弥漫性损伤,而牛磺酸组各器官损伤明显减轻。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模型组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外周中性粒细胞所占百分比:模型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③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肌酸激酶活性:模型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牛磺酸组(P<0.05),而牛磺酸组与假手术组差异不明显(P>0.05)。④肝、肺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模型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脑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近(P>0.05)。⑤肝、肺组织匀浆丙二醛含量:模型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牛磺酸组(P<0.05);脑组织匀浆丙二醛含量:牛磺酸组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P<0.05)。结论:肢体缺血再灌注可使中性粒细胞激活,释放大量氧自由基、肿瘤坏死因子等炎性介质,使机体处于全身炎症反应状态,引起远隔多器官损伤,牛磺酸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损伤能力,可明显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所引起的远隔多器官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四肢/血液供给 再灌注损伤/预防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普钠结合控制性再灌注预防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许崇武 李野 +1 位作者 王雪峰 王柏春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 探讨硝普钠结合控制性再灌注在预防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 1 4只猪随机分为对照组 (Ⅰ组 )和实验组 (Ⅱ组 )。对照组在去除肺动脉阻断 ,恢复自体血流前 ,给予控制性再灌注处理 (灌注液 :去白细胞∶改良Buckb... 目的 探讨硝普钠结合控制性再灌注在预防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 1 4只猪随机分为对照组 (Ⅰ组 )和实验组 (Ⅱ组 )。对照组在去除肺动脉阻断 ,恢复自体血流前 ,给予控制性再灌注处理 (灌注液 :去白细胞∶改良Buckberg液 =4∶1 ,灌注压 1 8mmHg ,灌注时间 1 0min ,温度 37℃± 1℃ )。实验组在去除肺动脉阻断 ,恢复自体血流前 ,给予控制性再灌注 ,后经肺动脉以每分钟 1 .0 μg kg注入硝普钠 1 0min ,余处置同对照组。 0 .5 ,1和 2h后测血氧分压、肺血管阻力、肺顺应性及肺氧合功能变化 ,实验结束后 ,取肺组织测NO含量、MDA含量及肺含水量。结果 实验组的左肺氧合功能和肺顺应性明显好于对照组 (P <0 .0 5 )。肺循环阻力、丙二醛 (MDA)值及肺含水量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实验组肺中NO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 )。结论 硝普钠结合控制性再灌注能明显降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普钠 肺缺血 预防措施 灌注损伤 肺移植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家兔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51
6
作者 杨树龙 冯志强 +1 位作者 邬丽莎 李莉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3-356,共4页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 (SF)对急性肾缺血 -再灌注损伤 (I-R)的预防作用及探讨其机理。方法 :采用左肾切除右肾动静脉夹闭 1h再灌注 3h致肾损伤的模型 ,术前连续 4d给予SF 2mL/kg,0 9%NaCl 2mL/kg (iv)。检测SF对肾I-R后血清和肾组织中...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 (SF)对急性肾缺血 -再灌注损伤 (I-R)的预防作用及探讨其机理。方法 :采用左肾切除右肾动静脉夹闭 1h再灌注 3h致肾损伤的模型 ,术前连续 4d给予SF 2mL/kg,0 9%NaCl 2mL/kg (iv)。检测SF对肾I-R后血清和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 ,肾组织中NO、Na+ 、水平、WBC滞留数 ,肾小管计分及肾组织的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SF明显降低肾I -R血和肾组织中MDA含量及肾组织中WBC滞留数、肾小管计分和Na+ 浓度 ;明显升高血和肾组织中SOD活性及肾组织中NO含量 ;减轻肾组织学损伤。但SF对肾组织Ca2 + 作用不明显。结论 :SF可能通过激活和保护内源性氧自由基清除剂SOD活性 ,直接灭活氧自由基 ,增加NO含量 ,抑制WBC粘附 ,抑制Na+ 内流等机理 ,发挥其预防急性I-R肾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家兔 急性肾缺血 灌注损伤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预防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Ⅰ)——对CK、ET、MDA、NO、NOS等的影响 被引量:34
7
作者 田岳凤 林亚平 +3 位作者 严洁 易受乡 常小荣 刘健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探讨针刺内关穴对心肌细胞保护的内在作用机制及针刺对生物性调控因素的相互作用。方法 :电针刺激家兔左、右侧内关穴 2 0分钟 ,2 4小时后 ,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心电图监测 ,40分钟后恢复血流灌注 ,再灌注 1小时 ,颈动脉取血... 目的 :探讨针刺内关穴对心肌细胞保护的内在作用机制及针刺对生物性调控因素的相互作用。方法 :电针刺激家兔左、右侧内关穴 2 0分钟 ,2 4小时后 ,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心电图监测 ,40分钟后恢复血流灌注 ,再灌注 1小时 ,颈动脉取血测定肌酸激酶 (CK)、内皮素 (ET)、丙二醛 (MDA )、一氧化氮 (NO)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及含量 ;摘取心脏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 :模型组与针刺内关穴预防保护组比较 ,CK、ET、MDA、NO、NOS等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或 P<0 .0 1)。结论 :电针内关穴可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内关穴 缺血-灌注损伤 预防保护作用 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预防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Ⅱ)——对超微结构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田岳凤 易受乡 +3 位作者 严洁 林亚平 刘健华 常小荣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 :探讨针刺对心肌组织超微结构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从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揭示针刺内关穴对心肌细胞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电针家兔左、右侧内关穴 2 0分钟和 2 4小时后 ,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行心电图监测 ,40分钟后恢复灌... 目的 :探讨针刺对心肌组织超微结构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从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揭示针刺内关穴对心肌细胞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电针家兔左、右侧内关穴 2 0分钟和 2 4小时后 ,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行心电图监测 ,40分钟后恢复灌流 ,再灌注 1小时 ,摘取心脏 ,进行心肌超微结构和细胞凋亡的检查。结果 :针刺内关穴预防保护组与模型组相比较 ,心肌组织受损程度轻微 ,原位末端标记 (TU NEL )法检测未见凋亡细胞。结论 :电针内关穴可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 ,明显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内关穴 缺血-灌注损伤 预防保护作用 细胞凋亡 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应用西比灵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秋玲 邢国庆 +3 位作者 宋希俊 明晓芸 薛冰 邱玉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3-183,共1页
关键词 西比灵 脑缺血 灌注损伤 预防性用药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预防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但建新 秦龙 +2 位作者 陈炼 赵卫海 胡世宝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1-524,540,共5页
目的:研究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中,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防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方法:将30只体重220~250g的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NAC预处理组,Zea-Longa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MCA)导致局... 目的:研究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中,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防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方法:将30只体重220~250g的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NAC预处理组,Zea-Longa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MCA)导致局灶性脑缺血45min,再灌注后24h后,对大鼠的神经功能缺失进行评分,TTC法评估脑梗死体积,bcl-2、Bax、TNF-α、iNOS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非NAC处理组大鼠相比,NAC处理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减少49.7%(P<0.01),神经学评分减少50%(P<0.01)TNF-α、Bax和iNOS的表达也明显减少(P<0.05),bcl-2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NAC能通过抑制TNF-α、Bax和iNOS的表达、增加bcl-2的表达防治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灌注损伤 预防和控制 乙酰半胱氨酸 动物 实验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移植肝脏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凯 李延钧 +2 位作者 卜献民 戴显伟 王亮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62-263,共2页
目的 :研究在低温保存期间山莨菪碱对移植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动态观察肝脏缺血—再灌流期间的氧自由基变化。结果 :用山莨菪碱可减少再灌流后脂质过氧化物的增加 ,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下降。结论 :在再灌流前应用... 目的 :研究在低温保存期间山莨菪碱对移植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动态观察肝脏缺血—再灌流期间的氧自由基变化。结果 :用山莨菪碱可减少再灌流后脂质过氧化物的增加 ,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下降。结论 :在再灌流前应用山莨菪碱能减少再灌流后氧自由基的产生 ,可减轻缺血—再灌流对移植肝脏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氧自由基 山莨菪碱 灌注损伤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滤过器预防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建 陈锁成 +1 位作者 徐五音 郑世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02-204,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滤除再灌注血液中的白细胞以预防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方法。方法:16只家兔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模型。结果:实验组再灌注时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降至对照组的19.57%(P<0.01);再灌... 目的:探讨一种滤除再灌注血液中的白细胞以预防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方法。方法:16只家兔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模型。结果:实验组再灌注时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降至对照组的19.57%(P<0.01);再灌注后白细胞发光强度,血清肌酸激酶及其MB同工酶和乳酸脱氢酶释放量及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术后心肌组织中丙二醛含量及白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损伤轻。结论:白细胞在再灌注心肌损伤中起重要作用,体外循环中加用白细胞滤过器对心肌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灌注损伤 白细胞滤过 体外循环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控制性再灌注抗犬体外循环肺缺血再灌注早期损伤 被引量:3
13
作者 荣健 王治平 +3 位作者 吴钟凯 陈光献 梁孟亚 刘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6-690,共5页
【目的】探讨氧控制性再灌注(OCR)对体外循环肺缺血再灌注(I/R)早期损伤的作用。【方法】14只健康犬随机分为对照组(I/R,n=7)和实验组(OCR,n=7)。对照组全程FiO2 80%;实验组在主动脉开放即刻调整FiO2至40%,随后每5 min依次上调10%,最后... 【目的】探讨氧控制性再灌注(OCR)对体外循环肺缺血再灌注(I/R)早期损伤的作用。【方法】14只健康犬随机分为对照组(I/R,n=7)和实验组(OCR,n=7)。对照组全程FiO2 80%;实验组在主动脉开放即刻调整FiO2至40%,随后每5 min依次上调10%,最后达80%,其余时段均维持FiO2 80%。检测动脉血气,观察两组犬在麻醉后、主动脉开放前、开放后5、10、15、20、25 min以及停机前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在开胸后即刻(T1)、主动脉开放25 min(T2)、主动脉开放90 min(T3)分别留取血液标本及肺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检测肺组织干湿重比;比色法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核因子kappa B蛋白含量;光镜观察并盲法评分比较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实验组动脉血氧分压在主动脉开放后5、10、15、20 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相比,实验组血清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在T2和T3时点较对照组降低(P<0.05)。实验组肺组织干湿重比、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核因子kappa B蛋白表达在T2和T3时点较对照组降低(P<0.05)。实验组肺损伤评分在T2和T3时点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氧控制性再灌注可抑制体外循环肺缺血再灌注早期炎性细胞浸润,抑制核因子kappaB蛋白表达。提示氧控制性再灌注对体外循环肺缺血再灌注早期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灌注 体外循环肺缺血灌注损伤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肺干湿比 髓过氧化物 丙二醛 核因子KAPPA 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在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远隔多器官损伤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红梅 崔乃杰 崔德健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3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 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远隔多器官损伤及灯盏花的预防作用。方法 实验共分 3组 :①再灌注组 :夹闭大鼠双侧股动脉 ,阻断循环 2h再灌注 5h ,建立双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 ;②灯盏花组 :每日腹腔注射云南灯盏花注射液 1ml,共 7d ,后按... 目的 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远隔多器官损伤及灯盏花的预防作用。方法 实验共分 3组 :①再灌注组 :夹闭大鼠双侧股动脉 ,阻断循环 2h再灌注 5h ,建立双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 ;②灯盏花组 :每日腹腔注射云南灯盏花注射液 1ml,共 7d ,后按再灌注组方法制作模型 ;③对照组 :行假手术处理。观察大鼠下肢骨骼肌、远隔器官胃、肾、肺、肝及脑组织超微病理改变、测定心肌酶、肝酶改变、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血清谷胱甘肽 (GSH)含量 ,观察灯盏花对远隔器官损伤的预防作用和对以上指标的影响。结果 再灌注组骨骼肌病变较其单纯缺血时严重 ,远隔器官肝、肺、肾、胃及脑有弥漫性损伤 ;心肌酶、肝酶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5 ) ;红细胞SOD及血清GSH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 <0 .0 5 ) ;肝、肺组织匀浆MDA含量则显著增多(P <0 .0 5 ) ;灯盏花组病变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 肢体缺血再灌注不但使再灌注器官本身损伤加重 ,还可引起远隔多器官损伤 ,灯盏花作为强抗氧化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缺血 多器官损伤 预防作用 灌注损伤 灯盏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气方剂预防大鼠肝移植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梁法生 宋继昌 +4 位作者 高英堂 张文 张志尧 刘丽川 吕文岚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920-922,共3页
目的 :观察承气方剂预防大鼠肝移植后肝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 ,随机分组 ,即中药组、多粘菌素组、甘露醇组、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对照组 ,每组又分移植后 1、4h组 ;对移植鼠血清ALT、肝损伤指数进行测... 目的 :观察承气方剂预防大鼠肝移植后肝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 ,随机分组 ,即中药组、多粘菌素组、甘露醇组、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对照组 ,每组又分移植后 1、4h组 ;对移植鼠血清ALT、肝损伤指数进行测定。结果 :在预防肝移植后肝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中 ,承气方剂组和多粘菌素组优于甘露醇组和生理盐水组 ,承气方剂组又优于多粘菌素组。结论 :承气方剂能有效减轻肝移植后肝脏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气方剂 预防 大鼠 肝移植 缺血 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性低压后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艾春雨 江晓菁 +1 位作者 马虹 王俊科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8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压后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32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控制性低压后处理组(P组)、控制性低压后处理+ERK1/2抑制...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压后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32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控制性低压后处理组(P组)、控制性低压后处理+ERK1/2抑制剂PD98059组( PD组)。于再灌注后24 h处死动物,取L3~5段脊髓组织标本。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脊髓组织p-ERK1/2、Caspase-3;羟胺法测定脊髓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脊髓组织丙二醛(MDA)。结果与I/R组比较,P组凋亡指数降低,脊髓组织MDA降低、SOD增加、Caspase-3减少、p-ERK1/2增加,P均<0.05;与P组比较,PD组凋亡指数升高,脊髓组织MDA增加、SOD减少、Caspase-3增加、p-ERK1/2减少,P均<0.05。结论控制性低压后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活化ERK1/2、抑制Caspase-3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控制性低压后处理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荟提取物预防大鼠胃缺血再灌注粘膜损伤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池义 韩真 +5 位作者 吴万春 刘晓平 桂常青 陈国祥 杨解人 胡剑北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58-261,共4页
目的 观察芦荟提取物 (aloeextract ,AE)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粘膜损伤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用小动脉夹夹闭腹腔动脉 30min ,复灌 1h的方法建立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在损伤前给动物灌胃AE[10 0mg/(kg·d)、30 0mg/(k... 目的 观察芦荟提取物 (aloeextract ,AE)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粘膜损伤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用小动脉夹夹闭腹腔动脉 30min ,复灌 1h的方法建立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在损伤前给动物灌胃AE[10 0mg/(kg·d)、30 0mg/(kg·d) ]连续 5天 ,每天 2次。测定胃组织和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MDA)、内皮素 1(ET 1)的含量 ,计算胃粘膜损伤指数 (injuryindex)及胃内 pH值 ,并观察光镜下胃粘膜病理学改变。结果 ①AE可明显减轻损伤模型中的胃粘膜损伤指数 ;②AE能明显降低胃组织和血清中MDA的含量 ,增加胃组织和血清中SOD活力 ;③AE可以降低胃组织和血浆中ET 1的水平 ;④AE对胃内 pH值无明显影响。结论 AE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粘膜损伤具有预防作用 ,其机制与抗氧化作用、降低胃组织中ET 1,改善微循环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提取物 预防 大鼠 胃缺血 灌注粘膜损伤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沙坦预防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于曙东 何靖康 +1 位作者 沈振亚 朱蔚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3-175,I001,共4页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中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RI)的关系 ,以及洛沙坦对MR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兔的体外循环模型 ,观察血浆及心肌组织AngⅡ含量的变化 ,血清一氧化氮 (NO)含量和血浆内皮素 (ET)含量的...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中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RI)的关系 ,以及洛沙坦对MR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兔的体外循环模型 ,观察血浆及心肌组织AngⅡ含量的变化 ,血清一氧化氮 (NO)含量和血浆内皮素 (ET)含量的变化以及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结果 在体外循环过程中缺血再灌注组和洛沙坦组血浆和心肌组织中AngⅡ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 ;洛沙坦组心功能各项指标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改善 ;心肌组织、血浆ET水平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降低 ,而血清NO水平明显增高 ,超微结构显示心肌损伤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轻。结论 在MRI过程中 ,AngⅡ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洛沙坦通过拮抗AngⅡ受体AT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灌注损伤 血管紧张素Ⅱ 洛沙坦 心肌保护 实验研究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丽丽 胡智勇 沈建军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0-174,共5页
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外科常见的组织器官损伤之一,在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情况下,以及肠梗阻、腹主动脉瘤手术、体外循环、小肠移植术等手术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肠I/R不仅可引起肠道局部... 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外科常见的组织器官损伤之一,在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情况下,以及肠梗阻、腹主动脉瘤手术、体外循环、小肠移植术等手术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肠I/R不仅可引起肠道局部损伤,且可因肠黏膜屏障被破坏而引起肠内细菌、内毒素向肠外组织和器官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缺血灌注损伤 组织器官损伤 主动脉瘤手术 治疗 预防 病理生理过程 小肠移植术 肠黏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1/2和Akt通路对控制性低压后处理兔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艾春雨 江晓菁 +1 位作者 马虹 王俊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84-1087,共4页
目的研究PI3K/Akt和ERK1/2通路对控制性低压后处理兔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5组(n=6):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控制性低压后处理组(Post),控制性低压后处理+PD98059组(Post+PD... 目的研究PI3K/Akt和ERK1/2通路对控制性低压后处理兔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5组(n=6):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控制性低压后处理组(Post),控制性低压后处理+PD98059组(Post+PD)、控制性低压后处理+LY294002组(Post+LY)组。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分别于肾动脉下水平阻断腹主动脉25 min。Post组:再灌注开始10 min采用控制性低灌注压后处理法球囊部分排空,将腹主动脉远端血压控制在5.99~7.32 kPa,10min后球囊完全开放。Post+PD组、Post+LY组:同Post组,并分别于腹主动脉开放前1 min鞘内注射ERK抑制剂PD98059(3μg,20μl)、PI3K/AKT抑制剂LY294002(10μg,20μl)。再灌注24 h后将实验动物处死,取脊髓组织用Western blot技术测定Caspase-3、胞质Cytochrome C蛋白表达;电镜观察线粒体结构。结果与I/R组比较,Post组Caspase-3和胞质Cytochrome C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线粒体结构破坏减轻。ERK抑制剂PD98059和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减弱了Post的作用。结论控制性低压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线粒体功能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和ERK1/2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低压 缺血/灌注损伤 缺血后处理 脊髓 AKT ERK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