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74篇文章
< 1 2 1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北京市再生水利用潜力与生态网络特征分析
1
作者 陈银花 姜丰 +1 位作者 王赛鸽 陈彬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0-295,共16页
为应对再生水利用的潜在风险,有必要对再生水利用与再生水系统网络稳定性之间的不确定性关系展开研究。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基于2015—2020年再生水需求、供给、利用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再生水供需模型,揭示了2020—2... 为应对再生水利用的潜在风险,有必要对再生水利用与再生水系统网络稳定性之间的不确定性关系展开研究。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基于2015—2020年再生水需求、供给、利用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再生水供需模型,揭示了2020—2050年再生水供需变化特征,并确定了7种工业再生水使用情景下的生态环境、生活、工业、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部门间用水变化。此外,基于生态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再生水系统网络系统代谢效率、冗余和部门关系特征,揭示了再生水系统鲁棒性水平和互惠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再生水系统模拟值与现实值的误差小于10%,所构建再生水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准确反馈再生水各变量间因果关系。经模拟发现,北京市2015—2050年再生水供给量增幅(2.55%)远低于再生水需求量增幅(2.82%)。(2)2020—2050年各情景下再生水系统平均鲁棒性指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在工业再生水比例为0.45时,再生水系统平均鲁棒性指数达到最大值0.28。此时再生水大量流入工业部门,形成工业对再生水的依赖,从而大大减少工业用水压力。通过结合系统动力学与生态网络方法,明晰了工业再生水潜力,为北京市工业部门节约用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利用 再生水利用潜力 再生水网络 工业再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排放及回用的环境与生态影响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小芳 沈剑 +2 位作者 殷雪梅 封吉猛 王欣泽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9-258,共10页
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是宝贵的水资源,再生水回用既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又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虽然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可以达到相关水质标准,但仍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盐分、有机物和重金属,是河湖水体的重要污染源,并通过补给河湖水体... 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是宝贵的水资源,再生水回用既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又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虽然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可以达到相关水质标准,但仍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盐分、有机物和重金属,是河湖水体的重要污染源,并通过补给河湖水体及农业灌溉途径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综述了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于河湖生态补水以及农业灌溉场景下,对河流水环境、水生态、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群落、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1)再生水回补河流能够改善河流水环境质量并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2)再生水灌溉能够有效减少肥料的施用量并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3)长期再生水灌溉能够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并改变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4)再生水中富含的营养物质能够为作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并促进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但应避免养分过量供应。在当前水资源日益短缺的背景下,再生水有很大的利用前景,但应充分评估其环境风险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从而安全高效地利用再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生态补水 农业灌溉 微生物群落 农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滴灌土壤壬基酚迁移规律土箱模拟试验研究
3
作者 姜婷婷 胡雅琪 +1 位作者 马蒙 吴文勇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4-230,共7页
再生水灌溉能有效缓解农业水资源短缺,但再生水中的内分泌干扰物会随着灌溉进入土壤。为明确再生水滴灌下土壤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时间及空间变化规律,采用土箱试验,研究了再生水滴灌下土壤中壬基酚及其同分异构体的含量与分布,分析了... 再生水灌溉能有效缓解农业水资源短缺,但再生水中的内分泌干扰物会随着灌溉进入土壤。为明确再生水滴灌下土壤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时间及空间变化规律,采用土箱试验,研究了再生水滴灌下土壤中壬基酚及其同分异构体的含量与分布,分析了不同深度土壤中壬基酚及其同分异构体的迁移和降解特征,提出了土壤中壬基酚的质量平衡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深度中壬基酚总体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不同深度土层中,壬基酚的同分异构体累积与分布程度不同,其中NP3、NP2、NP11和NP12的含量较多,NP1、NP7和NP8的含量较少;在滴灌条件下,清水灌溉时壬基酚衰减率为48.40%,再生水灌溉时壬基酚的衰减率范围为69.18%~98.50%,且随着再生水中NP浓度的增大,土壤中壬基酚的衰减率呈现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干扰物 再生水 土壤 壬基酚 滴灌 迁移 土箱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植物修复改善再生水补给水体水质效能的研究
4
作者 谭丽琼 朱正 +4 位作者 于亚男 索思雨 赵梦云 王赭枫 梁文艳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220,共9页
再生水已成为缺水地区的重要非常规水源.但是,再生水中的营养性污染物质往往高于地表水水质要求,易导致受纳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污染.本文选取了一个仅以再生水为水源补充的城市水体进行研究.根据水生植物生长状况,划分为修复程度不同的区... 再生水已成为缺水地区的重要非常规水源.但是,再生水中的营养性污染物质往往高于地表水水质要求,易导致受纳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污染.本文选取了一个仅以再生水为水源补充的城市水体进行研究.根据水生植物生长状况,划分为修复程度不同的区域,使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法获取了再生水流入后的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等污染物的空间分布与变化,分析了水生植物修复的效能与机制.结果显示,水生植物能够在再生水流入下游之前削减57.9%的TN,且在春、夏季修复效果更加突出.植物修复区域最高削减了78.3%的TP,挺水植物区对TP的修复效果较为稳定.但受高温影响,沉水植物区对TP的削减率从最高的63.4%下降到了夏季的6.61%.由于沉积物的持续释放,植物修复对COD的去除效率比对TN和TP低,仅在沉水植物区表现了相对较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城市水体 植物修复 地表水污染 地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输配距离对水质稳定性的影响
5
作者 桑一叶 许骐 +4 位作者 李魁晓 王慰 王刚 王浩楠 郑晓英 《净水技术》 2025年第2期86-94,共9页
【目的】为分析输水距离与水质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北京市一段长约为20km的再生水输配管网为研究对象,监测沿程的水质指标变化规律。【结果】随着输水距离的增加,再生水管网中的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逐渐增加,而... 【目的】为分析输水距离与水质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北京市一段长约为20km的再生水输配管网为研究对象,监测沿程的水质指标变化规律。【结果】随着输水距离的增加,再生水管网中的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逐渐增加,而余氯浓度逐渐降低,微生物浓度与余氯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此外,浑浊度和色度随着输水距离的增加逐渐升高,分别增加75.3%和6.9%,有机物指标总有机碳(TOC)、化学需氧量(COD_(Cr))和紫外吸光度(UV_(254))值逐渐下降。通过增加再生水厂内次氯酸钠投加浓度,可以有效提高再生水输配管网中的余氯浓度,从而提升水质的生物稳定性。【结论】建议将出厂水的游离余氯质量浓度控制在0.45mg/L以上,或总余氯质量浓度控制在0.60mg/L以上,可以保障再生水管网8km输配距离内粪大肠菌群浓度低于1000MPN/L,同时不会对再生水补给的河道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研究对再生水输配管网的管理和微生物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提高再生水的水质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输配管网 水质变化 余氯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分离技术在再生水回用中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王颖 邵帅 +1 位作者 郑熙龙 张秋卓 《广东化工》 2025年第2期87-89,共3页
再生水作为一种经济的非传统水资源,具有水量大、水质稳定、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对废水深度处理后进行循环利用可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在世界各国已达成共识。膜分离技术作为再生水回用的常用技术,具有装置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和能耗... 再生水作为一种经济的非传统水资源,具有水量大、水质稳定、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对废水深度处理后进行循环利用可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在世界各国已达成共识。膜分离技术作为再生水回用的常用技术,具有装置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和能耗低等优点,然而膜污染是困扰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超滤(UF)和反渗透(RO)两种常见的膜分离工艺以及其中的膜污染问题,并且分析了膜分离技术应用于再生水回用的案例,并对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回用 膜分离技术 膜污染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灌溉土壤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急性毒性变化规律研究
7
作者 何顺能 韩玉国 +3 位作者 吴文勇 胡雅琪 马蒙 姜婷婷 《灌溉排水学报》 2025年第3期64-69,共6页
【目的】探究再生水灌溉条件下土壤中内分泌干扰物在不同通气状态下的毒性降解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生物急性毒性测试方法,以费氏弧菌为测试生物,通过配制模拟灌溉年限分别为10a(Y1)、50a(Y2)、100a(Y3)、500a(Y4)和1000a(Y5)的内分... 【目的】探究再生水灌溉条件下土壤中内分泌干扰物在不同通气状态下的毒性降解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生物急性毒性测试方法,以费氏弧菌为测试生物,通过配制模拟灌溉年限分别为10a(Y1)、50a(Y2)、100a(Y3)、500a(Y4)和1000a(Y5)的内分泌干扰物浓度水平,研究不同灌溉年限土壤在通气状态(T1)、半封闭状态(T2)和完全封闭状态(T3)下的急性毒性变化规律。【结果】T1处理下,土壤环境急性毒性呈增强趋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最大发光抑制率为28.23%;T2处理下,土壤环境急性毒性先降低后升高,内分泌干扰物前期降解缓慢,随着时间的推移,降解产物导致土壤环境急性毒性增强,但土壤最终呈无毒或微毒状态;T3处理下,土壤中内分泌干扰物的降解缓慢或趋于停滞,土壤急性毒性水平介于13.70%~21.65%。【结论】不同污染浓度的土壤浸提液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急性毒性,通气条件对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的降解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费氏弧菌 内分泌干扰物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内河河网再生水补给的水动力分析
8
作者 范梦歌 刘甲春 +1 位作者 毛立娟 范鹏举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3,共7页
针对宁波市内河水流缓慢、需通过再生水补给和泵闸调度来改善流动性能的问题,基于实测地形数据,构建了宁波市某区域内河河网的二维水动力模型,对不同工程措施及不同泵站联合运行工况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过多管涵和闸板以及水源不... 针对宁波市内河水流缓慢、需通过再生水补给和泵闸调度来改善流动性能的问题,基于实测地形数据,构建了宁波市某区域内河河网的二维水动力模型,对不同工程措施及不同泵站联合运行工况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过多管涵和闸板以及水源不足限制了河道水体交换和整体流动,单纯增加再生水补给量无法有效改善水体流动性;增设1号泵站并对关键河段进行物理改造可显著提高原本静止河段的流速,提升整个水系的流动性,但需关注对不同水质河段的环境和水质的潜在影响;提升泵站排水能力显著提高了河段流速和水位,但缩短了高流速的持续时间;同时开启多个泵站并增加补水量,在大量再生水补给条件下,可显著提高整个河网的流速,尤其在高水位条件下,尽管流速相对较低,补水量的增加仍能有效提升水体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平原河网 水动力分析 闸泵调度 宁波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再生水利用现状问题及治理对策
9
作者 周天明 袁皖华 王子铭 《水利技术监督》 2025年第1期132-135,共4页
深圳市作为一个极度缺水的城市,加强再生水的利用刻不容缓。本文概述了深圳市再生水利用的政策法规、管网建设、水质及回用情况,结合再生水现场调研的结论分析了当前深圳市再生水利用在配套设施、利用范围、利用模式、优惠政策、安全监... 深圳市作为一个极度缺水的城市,加强再生水的利用刻不容缓。本文概述了深圳市再生水利用的政策法规、管网建设、水质及回用情况,结合再生水现场调研的结论分析了当前深圳市再生水利用在配套设施、利用范围、利用模式、优惠政策、安全监管、运营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工程及非工程措施的治理对策,期望能够为深圳市乃至全国范围内再生水利用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现状 问题 治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许经营模式的再生水管网项目投资决策分析
10
作者 晋晶晶 《中国经贸》 2025年第1期252-253,共2页
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再生水利用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再生水是通过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工艺,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或降低到一定程度,将其转化为可再利用的水资源。再生水可用于农业灌溉、城市景观浇灌以及工业... 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再生水利用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再生水是通过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工艺,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或降低到一定程度,将其转化为可再利用的水资源。再生水可用于农业灌溉、城市景观浇灌以及工业用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工业用水 物理处理 城市景观 污染物去除 农业灌溉 化学处理 投资决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河湖生态利用的风险分析与水质保障技术研究
11
作者 李志国 李闯修 刘文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5年第3期107-109,共3页
再生水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不属于常规水的范畴,但是其在迎合可持续发展及绿色发展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能够对城市干涸河道进行回补,也可以满足城市景观用水、绿化用水以及清洁用水的要求,推动现代城市的绿色发展,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再生水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不属于常规水的范畴,但是其在迎合可持续发展及绿色发展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能够对城市干涸河道进行回补,也可以满足城市景观用水、绿化用水以及清洁用水的要求,推动现代城市的绿色发展,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本文从保障再生水生态利用安全性的角度,结合具体案例,对再生水河湖生态利用的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水质保障技术,希望能够为再生水的生态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生态利用 风险分析 水质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经验启示——以宿迁市再生水试点建设为例
12
作者 秦国帅 陆毅 +5 位作者 吴良满 赵新化 吴培强 陈晨 王彦东 房凯 《水利发展研究》 2025年第2期68-73,共6页
开展再生水利用配置工作是优化区域供水结构和水资源配置,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大举措,对于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的代表性城市宿迁市为例,结合国家首批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建设工作,从再生水... 开展再生水利用配置工作是优化区域供水结构和水资源配置,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大举措,对于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的代表性城市宿迁市为例,结合国家首批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建设工作,从再生水配置试点基础条件、主要做法和创新举措、再生水利用工程及建设成效、试点经验启示等方面阐述了宿迁市在推进试点工作中积累的相关经验,以期为其他地区再生水配置利用和管理提供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水资源配置 政策制度 技术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城市再生水设施景观化利用
13
作者 姜林志 綦思聪 王斌 《花卉》 2025年第1期19-21,共3页
新旧动能转换系列政策的实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城市再生水设施也由过去的地上厂房转变为地下或半地下模式,对“富余”出的地上土地资源采取景观化利用,规划为城市中的公园绿地。以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崔寨再生水厂为例,... 新旧动能转换系列政策的实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城市再生水设施也由过去的地上厂房转变为地下或半地下模式,对“富余”出的地上土地资源采取景观化利用,规划为城市中的公园绿地。以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崔寨再生水厂为例,通过场地分析、文献查阅、案例研究等方式,总结出城市再生水设施景观化利用的意义、影响因素等,进而提出利用策略,供有关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新旧动能转换 再生水设施 景观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作为发电厂水源的可行性分析——以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例
14
作者 邓东升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5年第1期94-97,共4页
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打破直流冷却水利用海水的常规,积极响应区域污水资源化利用政策,设计同时取用邻近污水处理厂尾水和河道地表水。但是,由于污水厂尾水存在不稳定性,尾水供给是否能保证发电厂正常生产运行,需要做进一步论证。基于... 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打破直流冷却水利用海水的常规,积极响应区域污水资源化利用政策,设计同时取用邻近污水处理厂尾水和河道地表水。但是,由于污水厂尾水存在不稳定性,尾水供给是否能保证发电厂正常生产运行,需要做进一步论证。基于污水厂2018—2020年运行数据,分析论证再生水供给水源、水质、水量能够满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常用水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针对性提出污水厂高标准提标改造、建立健全再生水价格和税费机制、促进再生水利用激励机制、加强水资源利用模式研究等对策,为加快推进再生水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直流冷却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深度处理回用工程研究及案例分析
15
作者 高玲 《河南建材》 2024年第6期39-41,共3页
文章深入探讨了再生水回用工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以山西省某污水厂的再生水工程为例,详细研究了其在工业园区循环冷却水和园林绿化用水方面的回用实践。文章分析了该工程的深度处理工艺以及配套供水设施的建设要点,并展望了再生水工... 文章深入探讨了再生水回用工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以山西省某污水厂的再生水工程为例,详细研究了其在工业园区循环冷却水和园林绿化用水方面的回用实践。文章分析了该工程的深度处理工艺以及配套供水设施的建设要点,并展望了再生水工程的发展前景,以期为国内同类型的再生水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回用 再生水建筑 再生水管道 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生活污水原污水、再生水灌溉对林地植物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东海 徐婷婷 +2 位作者 李丹丹 唐璐 白保勋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78-89,共12页
为研究农村生活污水原污水和再生水灌溉对林地植物生长和土壤质量的影响,选择优良的速生树种,以107杨、2001杨、2025杨、苏柳172、苏柳799、中科1号构树、中科2号构树、中科3号构树8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灌溉农村生活污水原污水、再... 为研究农村生活污水原污水和再生水灌溉对林地植物生长和土壤质量的影响,选择优良的速生树种,以107杨、2001杨、2025杨、苏柳172、苏柳799、中科1号构树、中科2号构树、中科3号构树8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灌溉农村生活污水原污水、再生水和地下水,统计分析土壤中物理性质(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含水量)和化学性质(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pH值、氯离子、交换性钠)等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下土壤容重最小,孔隙度最大,含水量最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氯离子、交换性钠含量原污水最高,再生水次之,地下水最低;土壤速效钾含量原污水最高,地下水次之,再生水最低。林木生长量、土壤有机质含量杨树最高;土壤的全氮、速效钾、氯离子含量构树最高;交换性钠含量柳树最高;各处理下土壤pH值均为弱碱性。再生水灌溉下杨树、柳树、构树长势和土壤质量改善效果明显,可作为优良树种在农业污水处理“生物生态”组合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再生水 林地灌溉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投入与长江和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互馈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凤平 黄蕊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收集了2011—2020年长江和黄河流域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在验证了面板数据的有效性基础上,分析了模型的结果、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结果,考察了再生水投入与长江和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 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收集了2011—2020年长江和黄河流域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在验证了面板数据的有效性基础上,分析了模型的结果、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结果,考察了再生水投入与长江和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双向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水投入与长江和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之间具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并具有区域差异性特征;在流域经济发展对再生水投入的影响上,黄河流域的依赖性明显大于长江流域;在再生水投入对流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上,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整体上均呈现正向影响,但长江流域正向影响滞后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 再生水投入 互馈效应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费用效益分析的工业供水项目再生水定价
18
作者 施静波 俞祎波 +2 位作者 李岚兰 周宏伟 姚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38,共5页
再生水利用系统建设需要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社会等外部效益,合理制定再生水水价才能有效激励政府和用水户选择再生水。通过研究构建了费用效益分析计算体系,综合考虑了再生水项目的建设运营费用和再生水项目相对其他水源供水产生的资... 再生水利用系统建设需要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社会等外部效益,合理制定再生水水价才能有效激励政府和用水户选择再生水。通过研究构建了费用效益分析计算体系,综合考虑了再生水项目的建设运营费用和再生水项目相对其他水源供水产生的资源环境效益,利用增量净年值法评价再生水项目经济可行性,并提出替代方案法计算再生水的合理定价。将该方法应用于安吉县某工业用水项目的再生水定价中。通过分析可知:再生水供水方案相对自来水供水和西苕溪取水方案经济可行;在兼顾了不增加用水户用水负担和保护水资源环境的前提下,采用替代方案法计算得到再生水合理定价区间为1.26~1.41元/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利用 再生水水价 费用效益分析 经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区再生水湿地水质风险因子筛查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继元 史建勋 +2 位作者 李大鹏 高艳清 王宪国 《吉林水利》 2024年第3期36-42,共7页
筛查再生水水质变异较大的风险因子,存在监测数据量大、评价指标重叠等分析困难问题。本文用多元统计方法构建再生水水质评价的风险因子筛查模型:首先将监测数据转化成无量纲的随机变量,形成协方差矩阵。由于监测数据矩阵一般不是方阵,... 筛查再生水水质变异较大的风险因子,存在监测数据量大、评价指标重叠等分析困难问题。本文用多元统计方法构建再生水水质评价的风险因子筛查模型:首先将监测数据转化成无量纲的随机变量,形成协方差矩阵。由于监测数据矩阵一般不是方阵,依据统计模型原理进行矩阵奇异分解降维(SVD)结合最小二乘法拟合观察数据模型,实现了用较少变量再现监测数据的相关关系,简化了多因子系统的综合评价过程。其次,按照构建的数学模型编制了计算程序,用多个基于因子分析的SPSS计算与本模型该段计算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没有差异。由于寒区的再生水湿地水生植物冬季休眠,除污水处理厂排水外,湿地基本无其它补水,湿地生态作用降低。因此,项目组利用该程序对不同季节时段、不同位置再生水流过湿地后的监测数据进行了水质风险因子筛查,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风险因子筛查 因子分析算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创建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恩 颜冰 +1 位作者 莫李娟 耿雷华 《中国水利》 2024年第2期41-45,共5页
加强再生水利用对于优化区域用水结构、缓解水资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省为典型,分析了安徽省合肥市、淮北市及临泉县各试点城市再生水利用配置建设情况,围绕试点建设目标与任务,从规划布局、配置管理、工程建设、输水网络、政策... 加强再生水利用对于优化区域用水结构、缓解水资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省为典型,分析了安徽省合肥市、淮北市及临泉县各试点城市再生水利用配置建设情况,围绕试点建设目标与任务,从规划布局、配置管理、工程建设、输水网络、政策制度等方面论述了安徽省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创建主要做法,归纳出再生水利用配置五大体系,剖析了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创建过程中在用水水源、用水过程、用水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再生水利用配置过程中需要具备的本地条件、实施条件、保障条件,以期为其他区域再生水利用配置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再生水利用配置 安徽省 试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