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泡沫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
1
作者 王兴辉 林明强 +2 位作者 于燕 谢群 陈文文 《河北工业科技》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为了优化建筑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现状,探究再生泡沫混凝土(recycled foam concrete,RFC)的应用潜力,对建筑废弃混凝土进行处理得到的再生细骨料(recycled fine aggregate,RFA)按照不同取代率对天然河砂进行部分替换,制备成再生细骨料泡沫... 为了优化建筑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现状,探究再生泡沫混凝土(recycled foam concrete,RFC)的应用潜力,对建筑废弃混凝土进行处理得到的再生细骨料(recycled fine aggregate,RFA)按照不同取代率对天然河砂进行部分替换,制备成再生细骨料泡沫混凝土(recycled fine aggregate foam concrete,RFAC)。研究了不同干密度等级下,4种RFA取代率对泡沫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进行微观形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RFA取代率的提高,RAFC的流动度呈减小趋势,干密度等级越大流动度越小,密度呈下降趋势,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均逐渐降低;当取代率超过15%时,RAFC的力学性能显著下降;吸水率逐渐提高,软化系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微观形貌表明,当RFA取代率为60%时,RFA与附着的水泥砂浆间存在大量的裂缝和孔隙,导致在泡沫混凝土的内部结构中形成了薄弱部位,从而影响了RAFC的性能。研究结果为建筑资源的再生处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建筑材料 再生骨料 泡沫混凝土 物理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掺量对再生细骨料泡沫混凝土性能影响分析
2
作者 蔡燕霞 罗帅 +3 位作者 邱伟 郜佳琦 薛晓杰 李立辉 《粉煤灰综合利用》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为实现废旧混凝土再生细骨料的高值化利用,研究了不同泡沫掺量、聚丙烯纤维掺量对再生细骨料泡沫混凝土的湿密度、流动度、抗压强度等工作性能影响,结合多种拟合形式分析了泡沫掺量与抗压强度之间的拟合关系。结果表明:随泡沫掺量的增加... 为实现废旧混凝土再生细骨料的高值化利用,研究了不同泡沫掺量、聚丙烯纤维掺量对再生细骨料泡沫混凝土的湿密度、流动度、抗压强度等工作性能影响,结合多种拟合形式分析了泡沫掺量与抗压强度之间的拟合关系。结果表明:随泡沫掺量的增加,再生细骨料泡沫混凝土的湿密度明显下降、流动度减小、抗压强度降低;对不同泡沫掺量的再生细骨料泡沫混凝土,聚丙烯纤维的掺入会对湿密度与流动度产生不同影响,对抗压强度无明显改善效果;根据有无聚丙烯纤维掺入,再生细骨料泡沫混凝土的泡沫掺量与强度最佳拟合形式分别为指数拟合和多项式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 泡沫混凝土 抗压强度 泡沫掺量 聚丙烯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细骨料和砖粉双掺对3D打印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张海燕 马金一 +1 位作者 吴波 吕艳梅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7,共10页
为减少3D打印混凝土中天然骨料及胶凝材料的用量,本文采用再生混凝土细骨料替代部分天然细骨料,砖粉替代部分水泥,首先开展单掺再生细骨料(取代率为0、25%、50%、75%和100%)、单掺砖粉(取代率为0、5%、10%、15%、20%和30%)和两者双掺的... 为减少3D打印混凝土中天然骨料及胶凝材料的用量,本文采用再生混凝土细骨料替代部分天然细骨料,砖粉替代部分水泥,首先开展单掺再生细骨料(取代率为0、25%、50%、75%和100%)、单掺砖粉(取代率为0、5%、10%、15%、20%和30%)和两者双掺的现浇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压强度试验,以获得再生细骨料和砖粉的适宜取代率;然后探究50%再生细骨料和10%砖粉双掺及配合比调整方式(附加水、提高减水剂用量)对3D打印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及硬化后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再生细骨料的掺量不超过50%时,现浇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幅度在10%以内;随着砖粉掺量从0增加到30%,现浇混凝土抗压强度总体呈现先增后减、再稍有增加的趋势,当砖粉掺量为10%时,混凝土抗压强度最高;相比于单掺50%再生细骨料的混凝土,50%再生细骨料和10%砖粉双掺时混凝土强度有所增加,而流动性基本不变。对于3D打印混凝土,同时掺入50%再生细骨料和10%砖粉,并采用添加附加水的方式保持3D打印混凝土初始扩展度不变,会使得混凝土的可建造性提高,但坍落度、开放时间、抗压和劈裂抗拉强度降低,强度各向异性加剧;而提高减水剂用量不仅能显著提升3D打印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开放时间和抗压强度,还能降低打印试件的强度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混凝土 再生骨料 砖粉 打印性能 硬化性能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性能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春红 俞江 +4 位作者 刘荣桂 朱平华 王磊 伍金龙 陈云春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4年第1期94-99,共6页
合理使用再生细骨料(以下简称RFA)可同时解决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问题和天然砂、石过度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介绍了RFA的颗粒形状、空隙率、吸水率、有害物质含量等性能,总结了RFA的性能强化措施,综述了再生细骨料混凝土(以下简称RFAC... 合理使用再生细骨料(以下简称RFA)可同时解决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问题和天然砂、石过度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介绍了RFA的颗粒形状、空隙率、吸水率、有害物质含量等性能,总结了RFA的性能强化措施,综述了再生细骨料混凝土(以下简称RFAC)的工作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可为RFA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 混凝土 工作性 力学性能 耐久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面干再生细骨料对UHPC抗碳化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赵伟 胡炎通 +1 位作者 季韬 张冬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28,133,共5页
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中采用饱和面干再生细骨料(RFA),不仅可减少UHPC收缩,还能节约成本。研究了相同净水胶比下饱和面干RFA掺量(0、50%和100%)对UHPC的电通量、抗压强度和碳化深度的影响,并通过分析UHPC的水化产物和孔结构揭示其机... 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中采用饱和面干再生细骨料(RFA),不仅可减少UHPC收缩,还能节约成本。研究了相同净水胶比下饱和面干RFA掺量(0、50%和100%)对UHPC的电通量、抗压强度和碳化深度的影响,并通过分析UHPC的水化产物和孔结构揭示其机理。研究表明:随着饱和面干RFA掺量的增大,总水胶比增大,UHPC孔结构劣化,密实度降低,抗压强度降低,碳化深度增大。然而在相同碳化条件下,饱和面干RFA掺量为100%时,UHPC的碳化深度仍分别是普通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的1/37.83~1/65.61和1/11.20~1/19.92。提出并验证了掺饱和面干RFA的UHPC碳化深度模型,为再生骨料UHPC推广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面干再生骨料 超高性能混凝土 微结构 抗碳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混凝土再生骨料水泥稳定基层性能综述
6
作者 宋承哲 李家全 +2 位作者 孔靖勋 周长俊 安星 《中外公路》 2025年第1期88-99,共12页
半刚性基层性能优异,广泛应用于中国高等级公路基层。目前中国废旧水泥混凝土存量大,作为骨料掺入到路面基层材料,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再生混凝土骨料(RCA)的基本性能指标,含RCA的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性能包括强... 半刚性基层性能优异,广泛应用于中国高等级公路基层。目前中国废旧水泥混凝土存量大,作为骨料掺入到路面基层材料,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再生混凝土骨料(RCA)的基本性能指标,含RCA的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性能包括强度、收缩、疲劳和抗冲刷等。研究发现再生骨料的基本性能指标低于天然骨料的,因此在基层材料中的掺配比例不宜过高,控制在20%~50%。含RCA的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的收缩量和抗冲刷量在28 d基本趋于稳定,因而在早龄期需要适当养护。微观测试手段解释了再生骨料吸水率大、压碎值大的原因,有限元分析解释了此类基层材料裂缝发展的特点。该文为RCA在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中的应用提供了快速便捷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骨料 水泥稳定类材料 路用性能 微()观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掺再生粗细骨料混凝土的抗氯盐侵蚀性能研究
7
作者 薛璐 王冬 +3 位作者 王磊 陈春红 朱平华 刘惠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8-102,共5页
采用双掺再生粗骨料(RCA)和再生细骨料(RFA)制备再生混凝土(RAC),RCA取代率为50%、70%,RFA取代率为0、15%、30%、45%、60%,分析了不同双掺RCA、RFA取代率下RAC的28 d抗压强度、电通量和氯离子扩散系数,分析RAC抗压强度、质量损失率和相... 采用双掺再生粗骨料(RCA)和再生细骨料(RFA)制备再生混凝土(RAC),RCA取代率为50%、70%,RFA取代率为0、15%、30%、45%、60%,分析了不同双掺RCA、RFA取代率下RAC的28 d抗压强度、电通量和氯离子扩散系数,分析RAC抗压强度、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型模量在干湿循环下的性能演化规律,研究其抗氯盐侵蚀性能。结果表明:双掺RCA、RFA降低了RAC的28 d抗压强度,增加了RAC的电通量和氯离子扩散系数。双掺RCA、RFA取代率为70%、60%时,RAC的28 d抗压强度仅为天然混凝土(NAC)的90.26%,其电通量和氯离子扩散系数分别为NAC的2.74倍和1.91倍。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RAC的抗压强度、质量和相对动弹型模量先增大后减小。干湿循环40次后,双掺RCA、RFA取代率为70%、60%的RAC抗压强度、质量和相对动弹型模量分别较NAC分别降低了43.96%、2.21%、16.00%。基于RAC抗氯盐侵蚀的评价指标综合分析可得,RCA取代率为50%,RFA取代率低于30%;或RCA取代率为70%,不掺加RFA,RAC抗氯盐侵蚀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再生骨料 再生骨料 电通量 氯离子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细骨料残余浆体对混凝土流变性和强度的影响
8
作者 胡立 詹炳根 +3 位作者 洪丽 张赵强 李景哲 陈语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25,共6页
文章开展再生细骨料残余浆体的定量表征实验、混凝土常规工作性能试验、流变性能试验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不同残余浆体质量分数对再生细骨料混凝土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再生骨料表面残余浆体的去除可以明显改善其基本性... 文章开展再生细骨料残余浆体的定量表征实验、混凝土常规工作性能试验、流变性能试验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不同残余浆体质量分数对再生细骨料混凝土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再生骨料表面残余浆体的去除可以明显改善其基本性能,再生细骨料的使用会使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扩展度损失加快,屈服应力增大,塑性黏度降低。随着再生细骨料残余浆体质量分数的减少,用其制备出的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随之增大。当浆体质量分数为14.9%时,骨料水泥界面过渡区粘结紧密,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28 d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分别为28.50、2.30 MPa,约为普通混凝土的89%、77%,表明较低残余浆体质量分数的再生细骨料可取代天然砂应用于混凝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再生骨料 残余浆体质量分数 流变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再生细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
9
作者 刘永 张志文 +2 位作者 匡耀 曾文博 肖雪皓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0-57,共8页
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大,大量的废旧设施需要更新换代,进而废弃混凝土的产量越来越大。同时,建筑行业自然资源匮乏问题日益加深,而废弃混凝土制备砂石骨料成为解决难题的关键之一,但此类砂石骨料制备的再生混凝土性能普遍较差,无法... 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大,大量的废旧设施需要更新换代,进而废弃混凝土的产量越来越大。同时,建筑行业自然资源匮乏问题日益加深,而废弃混凝土制备砂石骨料成为解决难题的关键之一,但此类砂石骨料制备的再生混凝土性能普遍较差,无法替代天然混凝土用于工程建设。为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采用不同质量取代率的再生细骨料(RFA)取代等质量的天然细骨料(NFA)制备再生细骨料混凝土(RFAC),并采用掺量0,1%,2%,3%的纳米二氧化硅等质量取代水泥对其改性。研究RFA和纳米二氧化硅的取代率对RFAC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以期改善RFAC的性能使其披靡天然混凝土用于工程建设。结果表明:随着RFA的掺入,RFAC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相较于天然骨料混凝土(NAC)显著降低,当RFA的取代率为100%时,28 d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相较NAC分别降低了20.6%,26.1%,19.1%;随着纳米二氧化硅的掺入,RFAC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相较于未添加纳米二氧化硅的RFAC得到明显提升,并随着纳米二氧化硅掺量的增加,提升幅度逐渐增大;当纳米二氧化硅的掺量为3%时,不同RFA取代率下RFAC的28 d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相较NAC分别提升了23.4~30.7%,31.3~39.7%,26.8~35.3%;纳米二氧化硅能够促进水泥的水化反应,降低C_(3)S和Ca(OH)_(2)的含量,促进C—S—H的形成,并充当晶核作用填充孔隙,并修复RFAC内部薄弱的界面过渡区,提升RFAC基体的密实程度,提高RFAC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再生骨料混凝土 试验分析 微观结构 纳米二氧化硅
原文传递
全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制备及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耿明阳 李小华 +1 位作者 曾智 龚成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8-75,共8页
为提高再生细骨料(regenerate fine aggregates,RFA)的回收使用率,本研究采用一种含砖RFA进行全再生细骨料混凝土(fully recycled fine aggregate concrete,FRFAC)的试验制备.设计吸水率试验拟合公式计算RFA的主要组成及含量;通过设计... 为提高再生细骨料(regenerate fine aggregates,RFA)的回收使用率,本研究采用一种含砖RFA进行全再生细骨料混凝土(fully recycled fine aggregate concrete,FRFAC)的试验制备.设计吸水率试验拟合公式计算RFA的主要组成及含量;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研究水料比、减水剂和RFA粒径级配对不同养护天数下FRFAC的强度与热工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RFA中主要包含废砖、废混凝土和泥块,其含量分别为13.58%、52.98%和33.44%,泥块含量较多,所以在制备前需对RFA进行筛分处理,该RFA平均吸水率较大,所以需采用饱和面干法进行预处理;对FRFAC强度影响最大的是RFA粒径级配,其次是水料比和减水剂,强度随着养护天数呈缓慢上升趋势;FRFAC的导热系数低,通过抗压导热交互分析得到配比最优方案为A3B3C2,制备的FRFAC强度达到25.8 MPa,导热系数为0.4636 W/(m·K),可用于建筑工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再生骨料混凝土 吸水率实验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砖细骨料形态对混凝土流变行为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党钧陶 刘耘池 +2 位作者 肖建庄 李风兰 杨金龙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9-636,共8页
评价了再生砖细骨料(RFCB)的几何形状和表面形态,研究了RFCB颗粒级配和初始饱水度对混凝土流变行为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天然河砂,RFCB几何形状不规则且形状参数较低,表面形态呈凹陷凸起状且粗糙度较大;RFCB复杂的物理特性导... 评价了再生砖细骨料(RFCB)的几何形状和表面形态,研究了RFCB颗粒级配和初始饱水度对混凝土流变行为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天然河砂,RFCB几何形状不规则且形状参数较低,表面形态呈凹陷凸起状且粗糙度较大;RFCB复杂的物理特性导致新拌混凝土的屈服应力与塑性黏度增大,劈裂抗拉强度有所提高且对抗压强度无较大不利影响;适当降低RFCB的最小粒径和初始饱水度,虽会使混凝土的流变性能变差,但有助于在混凝土中形成以再生砖细骨料为软核、界面为硬壳的结构,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 再生混凝土 几何形状 表面形态 流变行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细骨料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与自收缩性能影响
12
作者 刘慈军 吴子杨 +1 位作者 程书凯 陈旭勇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5-81,共7页
将再生细骨料应用于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不仅能降低成本,还可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采用预湿状态再生细骨料制备UHPC,探究再生细骨料的粒径(0.6~<1.18 mm和1.18~2.36 mm)和不同掺量(10%、20%、30%和40%,均为体积分数)对UHPC的工... 将再生细骨料应用于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不仅能降低成本,还可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采用预湿状态再生细骨料制备UHPC,探究再生细骨料的粒径(0.6~<1.18 mm和1.18~2.36 mm)和不同掺量(10%、20%、30%和40%,均为体积分数)对UHPC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利用热重分析(TG-DTG)、显微硬度、压汞仪(MIP)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方法揭示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再生细骨料的粒径和掺量是影响UHPC力学性能和体积稳定性的关键因素。随着预湿再生细骨料掺量增大,UHPC的流动性和自收缩值逐渐减小,但其抗压强度表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掺入20%预湿再生细骨料(粒径为1.18~2.36 mm)制备的UHPC性能更优,与未掺再生细骨料UHPC相比,其28 d抗压强度提升7.0%,7 d自收缩值降低了78.8%;预湿再生细骨料内养护效应有助于降低UHPC内部自干燥进程、提高水化反应程度、优化界面过度区组成结构、减少有害孔和多害孔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再生骨料 力学性能 自收缩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再生细骨料混凝土内隔墙板性能研究
13
作者 黄洋茂 黄榜彪 +4 位作者 黄秉章 张恒 谢伟标 李广锋 潘丽华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5期95-98,共4页
将废弃混凝土回收、破碎、筛分制得再生细骨料,采用再生细骨料替代天然砂制备装配式再生细骨料混凝土内隔墙板,对其抗压强度、干燥收缩、抗弯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再生细骨料替代率为20%时,内隔墙板的抗压强度较基准组提高了10%;再... 将废弃混凝土回收、破碎、筛分制得再生细骨料,采用再生细骨料替代天然砂制备装配式再生细骨料混凝土内隔墙板,对其抗压强度、干燥收缩、抗弯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再生细骨料替代率为20%时,内隔墙板的抗压强度较基准组提高了10%;再生细骨料替代率为10%~20%时的干燥收缩值与基准组接近;再生细骨料替代率≤40%时制备的内墙隔板抗压强度、干燥收缩均符合JG/T 169—2016要求,且吊挂处无裂缝,抗弯破坏荷载为内隔墙板自重的1.5倍以上。采用再生细骨料替代天然砂可以降低内隔墙板的生产成本,也符合低碳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混凝土 再生骨料 装配式结构 内隔墙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粗细骨料混凝土受拉力学性能研究
14
作者 张桂林 孙江枫 +2 位作者 陈庞 王敬德 韩阳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135,共5页
我国城镇化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其处理和有效利用是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推广再生混凝土在建筑结构中有效利用,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进行研究总结,对再生混凝土受拉强度性能开展了深入研究。首先,研究了不同再生... 我国城镇化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其处理和有效利用是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推广再生混凝土在建筑结构中有效利用,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进行研究总结,对再生混凝土受拉强度性能开展了深入研究。首先,研究了不同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取代率下再生混凝土抗拉强度变化规律;其次,研究了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关系,建立了再生粗、细骨料混凝土抗拉强度预测模型,最后,研究总结了钢纤维掺量与长径比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 再生骨料 再生混凝土 钢纤维 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细骨料自密实混凝土试验研究
15
作者 张少峰 杨凯 +1 位作者 郭俊珍 马颉 《山西建筑》 2024年第8期111-113,共3页
基于全计算法配合比设计方法设计了再生细骨料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通过研究其工作性能,在满足工作性能的情况下,确定最终配合比,并对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调整砂率和外加剂的用量,能够利用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 基于全计算法配合比设计方法设计了再生细骨料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通过研究其工作性能,在满足工作性能的情况下,确定最终配合比,并对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调整砂率和外加剂的用量,能够利用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制备出满足要求的自密实混凝土;短龄期的再生细骨料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要低于普通天然砂自密实混凝土,但经过长龄期标准养护后,再生细骨料自密实混凝土的强度和强度增长率均有提高。在90 d龄期下,再生细骨料自密实混凝土基本接近普通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 自密实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工作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细骨料混凝土力学特性研究
16
作者 熊永康 《砖瓦》 2024年第9期46-48,共3页
为了深入理解再生细骨料如何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并推动再生细骨料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广泛使用,本研究通过系统分析再生细骨料混凝土与天然骨料混凝土在抗压、抗拉等关键力学性能方面的对比,揭示利用再生细骨料制备混凝土时其强度... 为了深入理解再生细骨料如何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并推动再生细骨料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广泛使用,本研究通过系统分析再生细骨料混凝土与天然骨料混凝土在抗压、抗拉等关键力学性能方面的对比,揭示利用再生细骨料制备混凝土时其强度和耐久性的变化规律。采用统一水灰比,对两种材料的3d及后期龄期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水灰比下,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低于天然骨料混凝土约15%,但随时间推移两者差异逐渐减小。对于劈裂抗拉强度,再生细骨料混凝土在3d的抗拉强度约为天然骨料混凝土的83%,且这一数值在随后的测试中稳定在约85%。此外,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静力弹性模量在3d时为天然骨料混凝土的86.7%,随着养护时间的增加,该比例略有上升,达到了大约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 混凝土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M(1,1)灰色预测模型再生细骨料自密实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17
作者 毕华伟 张彤辉 王春光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24年第6期132-134,共3页
对再生细骨料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利用GM(1,1)模型建立了抗压强度的灰色预测模型。结果显示,随着代砂率的提高,7d龄期的抗压强度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同时发现再生细骨料具有一定的水硬性。而在28~180d龄期,再... 对再生细骨料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利用GM(1,1)模型建立了抗压强度的灰色预测模型。结果显示,随着代砂率的提高,7d龄期的抗压强度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同时发现再生细骨料具有一定的水硬性。而在28~180d龄期,再生细骨料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强度增长率均高于普通自密实混凝土。此外,GM(1,1)灰色预测模型展现出较好的预测其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1 1) 再生骨料 自密实混凝土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细骨料及其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特征 被引量:33
18
作者 耿健 孙家瑛 +1 位作者 莫立伟 张国良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5-140,共6页
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显微硬度和氮吸附等微观测试方法研究了再生细骨料及其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再生细骨料是一种组成复杂的、具有一定水化活性的和高渗透性的人造骨料,其主要矿物相为SiO2、CaCO3以及... 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显微硬度和氮吸附等微观测试方法研究了再生细骨料及其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再生细骨料是一种组成复杂的、具有一定水化活性的和高渗透性的人造骨料,其主要矿物相为SiO2、CaCO3以及少量的C2S。再生细骨料混凝土内部水泥石孔隙较多,结构密实性较差,同时其与再生细骨料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界面过渡区,该界面过渡区宽度较大,且界面过渡区两侧的骨料和水泥石的显微硬度均较低。再生细骨料的多孔结构,以及再生细骨料混凝土内部水泥石和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缺陷是导致其大孔增多的主要原因,大孔的增多会对混凝土抗渗性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 再生骨料混凝土 水化产物形貌 界面过渡区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细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秋义 孔哲 +2 位作者 郭远新 岳公冰 莫建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136,共6页
分别采用不同品质的I类、II类和III类再生细骨料按照不同的取代率制备再生细骨料混凝土,通过试验重点研究再生细骨料的品质和取代率对不同水泥用量体系下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天然河砂混凝土,再生细骨... 分别采用不同品质的I类、II类和III类再生细骨料按照不同的取代率制备再生细骨料混凝土,通过试验重点研究再生细骨料的品质和取代率对不同水泥用量体系下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天然河砂混凝土,再生细骨料混凝土拌合物的用水量明显较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也较低,但随着再生细骨料品质的提升和取代率的降低,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明显得到改善,当水泥用量为500 kgm3且I类再生细骨料取代率为25%时,其混凝土的用水量仅增加1.2 kgm3,抗压强度仅降低5.4%。最后由试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制备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再生细骨料的取代率宜取到50%;制备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则应选取I类品质的再生细骨料,且其取代率不宜大于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 品质 取代率 再生混凝土 用水量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细骨料种类和取代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李秋义 李艳美 +2 位作者 毛高峰 张健 吕雪源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0-15,共6页
研究了简单破碎再生细骨料和颗粒整形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强度,重点讨论了再生细骨料种类、取代量、粉煤灰和胶凝材料用量等因素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简单破碎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强度低于普通混凝土,且随着再生细骨料取代量... 研究了简单破碎再生细骨料和颗粒整形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强度,重点讨论了再生细骨料种类、取代量、粉煤灰和胶凝材料用量等因素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简单破碎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强度低于普通混凝土,且随着再生细骨料取代量的增加而降低;颗粒整形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强度高于普通混凝土,且随着再生细骨料取代量的增加而提高;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强度随着粉煤灰掺加而降低,胶凝材料用量越大,早期强度的降低幅度越大,粉煤灰对混凝土强度的降低幅度随着龄期的增加而有所减小;简单破碎再生细骨料可以配制C25至C50混凝土,颗粒整形再生细骨料可以配制C35至C60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混凝土 再生骨料 强度 颗粒整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