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三角洲的适用生态农业模式及农业地域结构探讨 被引量:37
1
作者 许学工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7-32,共6页
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 ,通过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分异和生态农业雏型的研究 ,提出 7种适用的生态农业模式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该区的农业地域结构规划探讨。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生态农业模式 农业地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隆县农业地域结构与资源开发区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劲耘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81-388,共8页
根据武隆县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生产力发展的地域差异,选取了相关方面的14个指标,从区域开发角度对全县进行了模糊聚类分区.在农业地域结构及农业资源综合评价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农业地域专业化与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开发相结合... 根据武隆县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生产力发展的地域差异,选取了相关方面的14个指标,从区域开发角度对全县进行了模糊聚类分区.在农业地域结构及农业资源综合评价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农业地域专业化与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开发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全县重点开发区域和区内重点开发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地域结构 农业资源 区域开发 模糊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农业地域结构合理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烈 《经济地理》 1982年第4期273-277,共5页
农业地域结构是在不同的资源、环境、经济、技术等条件长期综合作用下逐步形成的、大小不一、特点各异的地域农业生产体系,对这个地域农业生产体系合理性的研究,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以及一系列的技术经济论证。
关键词 农业地域结构 合理性分析 水稻 花生 农业生产体系 资源条件 农业生态结构 土地面积 公社 博罗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后日本农业地域结构发展态势综述
4
作者 张舒 《现代日本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5-48,共4页
战后有关日本农业地理学的研究成果,理论性研究甚少,其研究重点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以地域实况调查为中心,研究个别地域性及其背景;二是以日本全国为研究对象,主要以统计资料的分析为中心.本文旨在对现代日本以日本整体为对象... 战后有关日本农业地理学的研究成果,理论性研究甚少,其研究重点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以地域实况调查为中心,研究个别地域性及其背景;二是以日本全国为研究对象,主要以统计资料的分析为中心.本文旨在对现代日本以日本整体为对象进行的农业地域性、地域划分、地域类型化及其在方法论和认识论等农业地域结构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综合研究分析与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 地域划分 地域类型化 农业地域结构 日本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农业地域结构形态的历史演变及其动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程叶青 房艳刚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49-1353,共5页
东北地区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经历了清政府的移民实边,俄、日等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和掠夺性开发,农业地域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并具有独特的区域特征。文章采用文献归纳与演绎的方法,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和总结,依据区域农业... 东北地区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经历了清政府的移民实边,俄、日等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和掠夺性开发,农业地域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并具有独特的区域特征。文章采用文献归纳与演绎的方法,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和总结,依据区域农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从土地、农业生产、农业经济等结构性要素变化的角度,探讨了东北地区农业地域结构形态演变过程与阶段特征,分析认为人口增长、农业政策、农业技术、城镇体系与交通区位等因素及其变化是东北地区农业地域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地域结构 形态演变 动因 东北地区
原文传递
国内外农业地域结构研究进展与前沿科学问题 被引量:5
6
作者 程叶青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60-1364,共5页
农业地域结构是农业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国内外农业地理学者在农业土地利用与驱动机制、农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农业类型划分与农业区划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但仍存在如下突出问题:①农业地域结构及其演变的综合性研究和规律性... 农业地域结构是农业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国内外农业地理学者在农业土地利用与驱动机制、农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农业类型划分与农业区划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但仍存在如下突出问题:①农业地域结构及其演变的综合性研究和规律性探讨较少。②侧重于自然要素对农业地域分异和生产布局的影响,缺乏人文因素及其与自然因素的耦合机制研究。③传统数理统计方法和静态特征的描述为主,缺少定量分析和动态模拟。在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三农"问题的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都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深入开展农业地域结构演变过程、格局及驱动机制等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学科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地域结构 研究进展 前沿科学问题 国内外
原文传递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对武威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苗承田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4年第1期4-5,共2页
面对我国加入WTO,经济国际化、市场化的新情况和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形势,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各区县普遍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作为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及解决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武威市 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化 农产品品种结构 多种经营 农业地域结构 乡镇企业 农村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区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桂环 董锁成 彭唬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15-219,共5页
研究分析了吉林省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特征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该区生态环保型效益农业发展模式以及农业地域结构规划。
关键词 生态环境脆弱区 生态环保型效益农业模式 农业地域结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芜湖市生态农业系统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春雨 朱永恒 方觉曙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06年第1期42-46,共5页
通过对生态农业内涵与模式的认识,指出中国生态农业的研究侧重于对生态脆弱区与具体模式的提炼,而对经济发达区、城郊区缺乏研究,对社会经济条件关注较少。针对芜湖市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生态环境现状等地域基础的分析,分别从产品... 通过对生态农业内涵与模式的认识,指出中国生态农业的研究侧重于对生态脆弱区与具体模式的提炼,而对经济发达区、城郊区缺乏研究,对社会经济条件关注较少。针对芜湖市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生态环境现状等地域基础的分析,分别从产品、产业、地域三个方面进行了生态农业系统设计,从而力图把握生态农业的系统本质,将生态建设、经济建设以及各种支撑体系建设进行综合考虑,充分发挥生态农业思想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湖市 生态农业 农业产业链 农业地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八个问题
10
作者 袁亚玲 《考试(高考文科版)》 2005年第4期43-45,共3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高考关注的永恒主题。今将我国农业发展的有关问题总结如下:1.什么是持续农业?如何发晨我国的持续农业?持续农业是20世纪80年代酝酿提出的农业发展新方向。目前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含义是:持续农业是一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高考关注的永恒主题。今将我国农业发展的有关问题总结如下:1.什么是持续农业?如何发晨我国的持续农业?持续农业是20世纪80年代酝酿提出的农业发展新方向。目前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含义是:持续农业是一种"不造成环境退化、技术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上能接受的"农业(198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理事会)。持续农业不是取代现代农业,更不是自然农业、传统农业的回归,而是现代农业的加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产品价格 农业地域结构 农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学学位论文摘要
11
《地理研究》 1985年第1期103-105,共3页
湖泊类水体中天然有机物的遙感试验研究——彩色红外反转胶片的应用 The Test Research of Remote Sensing for the Natural Organic Matter in Lakes——The Application of Infrared Color Reversal
关键词 建闸 地理学 学位论文 天然有机物 有效太阳辐射 河口淤积 农业地域结构 指导教师 类水体 周转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