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2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农村发展中的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增长 被引量:1
1
作者 郑洲 吕铁林 《市场周刊》 2024年第12期108-111,共4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多元化的发展,农村地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机遇和挑战。农业结构调整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途径。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可以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帮助农民开辟多...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多元化的发展,农村地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机遇和挑战。农业结构调整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途径。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可以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帮助农民开辟多元化收入来源,实现收入的稳定增长。基于此,文章主要围绕农村发展中的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增长进行研究,并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善策略,以期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发展 农业结构调整 农民收入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农业结构调整对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以重庆为例
2
作者 张业航 钟诗婷 +2 位作者 张峻 王驰 邵景安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6期79-86,共8页
本文研究了农业结构调整对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影响,重点探讨了农业结构调整前后生态系统类型的转变对生态系统格局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以重庆市“二调”“三调”数据为基底,构建土地利用动态和生态系统类型转移矩阵,说明农业结构调... 本文研究了农业结构调整对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影响,重点探讨了农业结构调整前后生态系统类型的转变对生态系统格局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以重庆市“二调”“三调”数据为基底,构建土地利用动态和生态系统类型转移矩阵,说明农业结构调整前后的生态系统类型空间布局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9-2022年间,重庆市耕地面积减少5.86×10^(5)hm^(2),园地面积增加0.13×10^(5)hm^(2),林地面积增加9.38×10^(5)hm^(2),养殖坑塘面积0.21×10^(5)hm^(2),设施农用地增加了近三倍,草地面积降幅高达91.78%,农业生态系统类型时空差异较明显;2015-2022年相较于2010-2015年生态系统类型转移主要表现为耕地转向园地、林地、设施农用地以及草地转向旱地、林地;2015-2022年,主城区因农业结构调整中农用地逐渐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增长较渝东北、渝东南缓慢;农业结构调整中,农林牧三者之间的转化是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重要因素,农转林、牧转林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因素,牧、林转农是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重庆市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旨在进一步减轻土地压力,更好地推进农业生产建设,同时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 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效应 生态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南省农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策略研究
3
作者 马迪 《粮油与饲料科技》 2024年第9期13-15,共3页
乡村振兴是我国一项重要战略,其目的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基于此,以河南省为例,分析其农业结构的变化情况和意义,结合农产品优势和农业结构调整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 河南省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4
作者 匡文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24年第11期0155-0158,共4页
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俨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同时也带来了农业结构的变化。但目前来看,还有部分地区不能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农业发展特点,及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致使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长期得不到提升。而... 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俨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同时也带来了农业结构的变化。但目前来看,还有部分地区不能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农业发展特点,及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致使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长期得不到提升。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建设能够对农业结构调整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带动农户发展把控好农业生产和经济活动的大方向。因此,下文在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后,围绕如何激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促发展作用展开研究,确保对各地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提高农户经济收入,争取尽快达成乡村振兴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农业结构调整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升级、农业结构调整与县域农民收入——基于福建省58个县域面板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40
5
作者 王海平 周江梅 +1 位作者 林国华 陈志峰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3-28,共6页
文章基于福建省58个县(市)2007-2016年平行面板数据,应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产业升级与农业结构调整对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县域产业升级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产业升级类型选择在不同发展水平县域对农民收... 文章基于福建省58个县(市)2007-2016年平行面板数据,应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产业升级与农业结构调整对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县域产业升级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产业升级类型选择在不同发展水平县域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果存在明显异质性;第二,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欠发达县域其影响效果更大,但政策实施空间较小;第三,农业财政投入、城镇化率、经济发展水平及基础设施条件对促进农民收入增长都有积极影响,但在不同发展水平县域其影响效果略有不同。研究结论对乡村振兴战略中县域产业升级策略选择和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政策实施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升级 农民收入 农业结构调整 固定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上饶县农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鹏 黄贤金 +1 位作者 张兆干 杨肇卫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5-122,共8页
文章在分析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江西省上饶县为例,分析了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化和集中化趋势,并着重通过构建土地类型之间的转移矩阵和农地利用变化强度驱动因素的指标体系,研究了江西... 文章在分析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江西省上饶县为例,分析了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化和集中化趋势,并着重通过构建土地类型之间的转移矩阵和农地利用变化强度驱动因素的指标体系,研究了江西省上饶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下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 ①由于农产品价格变化所导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近年来上饶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存在明显的阶段一致性特征; ③不同产值经济结构的差异性,使得农户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存在差异,从而使得区域内部土地利用变化的程度也不一致; ④上饶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总体上具有农业型特点。由于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单位土地面积的收益差距明显增大,导致农业内部耕地、园地、林地和水域之间的相互转换;同时,由于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农用地尤其是耕地(水田)面积不断减少,农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化。据此,作者提出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 土地利用 江西 上饶县 耕地 林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南方小麦育种 被引量:11
7
作者 程顺和 吕国锋 +2 位作者 张伯桥 吴宏亚 陆成彬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3-159,共7页
南方麦区农业结构调整中小麦面积已阶段性调整到位。阐述了南方麦区小麦育种现状、进展、存在问题以及近期涌现出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 ,分析了南方麦区小麦品质进一步改良的重点。讨论了南方麦区今后育种的近期与长期目标 ,以及滚动回交... 南方麦区农业结构调整中小麦面积已阶段性调整到位。阐述了南方麦区小麦育种现状、进展、存在问题以及近期涌现出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 ,分析了南方麦区小麦品质进一步改良的重点。讨论了南方麦区今后育种的近期与长期目标 ,以及滚动回交与遗传标记相结合的聚合育种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 南方麦区 小麦 育种 品质改良 滚动回交 遗传标记 聚合育种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农业结构调整及其模式探讨 被引量:14
8
作者 侯满平 郝晋珉 +1 位作者 李新波 覃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6-291,共6页
黄淮海平原农业生产在我国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该平原农业态势及其结构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可知农业结构调整是解决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理论上拟定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研究了结构调整的4大重点: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调整、农村... 黄淮海平原农业生产在我国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该平原农业态势及其结构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可知农业结构调整是解决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理论上拟定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研究了结构调整的4大重点: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以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农业结构调整;以曲周模式、禹城模式、睢宁模式及环渤海模式等典型模式为例实证了结构调整对该平原农业发展的巨大贡献,以期为黄淮海平原农业乃至全国农业未来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农业结构调整 结构调整原则 典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典型区的耕地地力与农业结构调整——以川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为例 被引量:21
9
作者 何毓蓉 周红艺 +1 位作者 张保华 程根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6-88,92,共4页
耕地地力的调查研究是对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整治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以川江流域及其周边的几个典型农业生态区的耕地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土壤质量系数、土地生产潜力等对该区域耕地地力进行评价是适宜的... 耕地地力的调查研究是对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整治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以川江流域及其周边的几个典型农业生态区的耕地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土壤质量系数、土地生产潜力等对该区域耕地地力进行评价是适宜的。评价结果对该区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有指导意义。同时,根据该区耕地地力特点和分布状况,提出了保护利用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地区 耕地地力 农业结构调整 生态环境建设 土壤质量系数 土地生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饲用玉米发展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被引量:36
10
作者 薛吉全 马国胜 路海东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z2期122-124,共3页
在 明 确 了玉 米 对 种 植业 、养殖 业 和 农 业可 持 续 发 展 的 重 要 作 用 基 础 上 ,提 出 了 发 展 饲 用 玉 米 ,满 足 畜牧业 快速 发 展对 玉米 的大 量 需求 。对饲 用 玉米 提出 的 背景 、概 念、类型 和营 养 评价 标准... 在 明 确 了玉 米 对 种 植业 、养殖 业 和 农 业可 持 续 发 展 的 重 要 作 用 基 础 上 ,提 出 了 发 展 饲 用 玉 米 ,满 足 畜牧业 快速 发 展对 玉米 的大 量 需求 。对饲 用 玉米 提出 的 背景 、概 念、类型 和营 养 评价 标准 进 行了 评述 ,针 对 目前 的研 究现状 ,认为 饲 用 玉 米的 研 究 应 重点 加 强 品 种改 良 、整体 营 养 调 控 技 术 、产 量 (子 粒 和 秸 秆 )和 品 质 同 步 提 高 的 生 理 生化机 制和 产 业化 示范 四个 方 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饲用玉米 农业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结构调整对全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以粮食主产区为例 被引量:26
11
作者 王大伟 刘彦随 卢艳霞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5年第2期65-68,共4页
基于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及其结构调整中面临的问题分析,指出近5年来导致我国粮食产量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结构调整。大规模的“压粮扩经”趋势若不能有效控制,必将对国家粮食安全带来冲击。对2 0 0 5 -2 0 10年我国粮食需求及粮... 基于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及其结构调整中面临的问题分析,指出近5年来导致我国粮食产量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结构调整。大规模的“压粮扩经”趋势若不能有效控制,必将对国家粮食安全带来冲击。对2 0 0 5 -2 0 10年我国粮食需求及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产量比重进行测算,提出不同粮食自给率下国家粮食安全对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目标要求。粮食主产区具有满足国家粮食安全产量需要的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农业结构调整 粮食安全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生态建设、农业结构调整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剖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文恒 牛叔文 +1 位作者 曲玮 王志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9-144,共6页
部分省区粮食趋紧给长期缺粮的甘肃敲响了警钟。有效解决粮食安全、结构调整和生态建设的关系,是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议题。文章分析问题的矛盾所在,指出三者的辨证发展关系,并主要提出七点措施:保证一定的播种面积,努力增加... 部分省区粮食趋紧给长期缺粮的甘肃敲响了警钟。有效解决粮食安全、结构调整和生态建设的关系,是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议题。文章分析问题的矛盾所在,指出三者的辨证发展关系,并主要提出七点措施:保证一定的播种面积,努力增加粮食产出;建立合理的粮食储备规模;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总量稳定增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省内不同地区的粮食生产;继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省内粮食总量基本自给的同时,逐步解决好区域性、结构性短缺问题;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利用虚拟水战略解决生态脆弱区、生态敏感区等局部地区的粮食生产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建设 农业结构调整 粮食安全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结构调整与湖沼地区血吸虫病传播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文梁 张汉忠 +6 位作者 徐乾成 张玉其 秦琴 刘凤春 马则东 章伟 孙维山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54-456,共3页
目的了解农业结构调整对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为制定控制以至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有效防治对策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湖沼渠网型血吸虫病重流行区2个村作对比研究:幸福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改造钉螺孳生环境,病人、病牛化疗... 目的了解农业结构调整对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为制定控制以至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有效防治对策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湖沼渠网型血吸虫病重流行区2个村作对比研究:幸福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改造钉螺孳生环境,病人、病牛化疗及灭螺;铁市村按常规进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行5年回顾性调查。分析农业结构调整与血吸虫病传播关系,并进行X2、线性相关、t检验。结果钉螺自然感染率与居民感染率之间呈正相关;2村接触疫水者按距离远近作横向平行分析,回归方程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试验村比对照村螺情、病情下降幅度大,生产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结论农业结构调整是湖沼地区防治血吸虫病重要措施,应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 湖沼地区 血吸虫病 传播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与策略 被引量:17
14
作者 孔祥智 原梅生 黄志建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5-60,共6页
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和加入WTO ,要求农业结构调整应从五个方面入手 ,即优质化战略 ;发展特色农业 ;注重农产品加工业 ;提高农业的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 中国 农业经济 农业结构调整 WTO 特色农业 农产品加工业 农业产业化 政府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苜蓿草产业促进西北旱区农业结构调整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杨世琦 孙兆敏 杨雄年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57-160,共4页
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深入,增加西北地区农民的收入已成为全面实现小康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和农业增收已成为当前西部开发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苜蓿草产业发展现状和潜力的分析,论证了苜蓿草产业在西北... 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深入,增加西北地区农民的收入已成为全面实现小康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和农业增收已成为当前西部开发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苜蓿草产业发展现状和潜力的分析,论证了苜蓿草产业在西北旱区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潜力、地位和作用,提出通过发展苜蓿草产业,推进西部地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将成为西北地区经济创新和农业增收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草产业 西北地区 农业结构调整 农村经济发展 资源配置 规划 综合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顺市农业结构调整与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思路 被引量:7
16
作者 彭瑛 张白平 +1 位作者 赵士钊 林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9-251,共3页
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完成从观光游到休闲游的转变。以安顺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和休闲农业旅游发展为研究对象,提出休闲农业旅游是安顺未来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的共同出路之一,对安顺地... 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完成从观光游到休闲游的转变。以安顺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和休闲农业旅游发展为研究对象,提出休闲农业旅游是安顺未来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的共同出路之一,对安顺地区的农业旅游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 休闲农业旅游 耦合机制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产业集群对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及启示——基于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高峰 杨国强 王学真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7-69,共3页
农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以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作为案例分析了农业产业集群的构成及其对农业区域结构、粮经比例、农业技术结构以及农产品质量结构和品种结构调整的作用。分析发现农业产业集群对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是... 农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以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作为案例分析了农业产业集群的构成及其对农业区域结构、粮经比例、农业技术结构以及农产品质量结构和品种结构调整的作用。分析发现农业产业集群对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是显著的,这为各地政府调整农业结构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集群 蔬菜产业集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估价与趋势判断 被引量:66
18
作者 高强 孔祥智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0-91,共12页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政策不断完善,农业生产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过两次明显的农业结构调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产品结构明显优化、区域布局日趋合理。现阶段,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发...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政策不断完善,农业生产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过两次明显的农业结构调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产品结构明显优化、区域布局日趋合理。现阶段,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综合生产成本快速上涨、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依赖程度加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农业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重新审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加快新一轮的农业结构调整,基于新优势制定新的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 “三农”问题 产业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草地农业是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出路 被引量:21
19
作者 董孝斌 张新时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7-89,共3页
农牧交错带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的状况下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的现状,明确了生态经济理论应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理论依据,并指出实行人工种草、舍饲养殖,发展草地农业、... 农牧交错带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的状况下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的现状,明确了生态经济理论应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理论依据,并指出实行人工种草、舍饲养殖,发展草地农业、畜牧业是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出路。最后,提出了结构调整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结构调整 农牧交错带 农民收入增长 出路 发展 生态经济理论 草地农业 关键措施 舍饲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农户农业结构调整决策行为的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农户的实证 被引量:49
20
作者 胡豹 卫新 王美青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50-56,共7页
 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单位,农户决策行为是诱发农业结构调整的微观基础。以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建立农户结构调整决策行为实证模型,运用Logit模型方法对影响农户结构调整决策行为及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研...  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单位,农户决策行为是诱发农业结构调整的微观基础。以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建立农户结构调整决策行为实证模型,运用Logit模型方法对影响农户结构调整决策行为及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结构调整决策行为及意愿受到家庭核心成员的文化水平、非农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和政府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且不同的影响因素在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别。基于这些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 农户行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