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苗龄和农杆菌侵染时间对小麦茎尖转化效率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波 丁莉萍 +2 位作者 姚璐 何光源 汪越胜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8年第2期358-362,共5页
本文将小麦幼苗划分为0日龄、1日龄、2日龄和3日龄苗,经茎尖部位的刺伤处理后,分别用带有uidA-nptII双元转化系统的农杆菌进行侵染,侵染时间设置30min、3h和12h三个处理,观察各处理组合下茎尖的GUS瞬时表达率。结果表明不同苗龄处理间... 本文将小麦幼苗划分为0日龄、1日龄、2日龄和3日龄苗,经茎尖部位的刺伤处理后,分别用带有uidA-nptII双元转化系统的农杆菌进行侵染,侵染时间设置30min、3h和12h三个处理,观察各处理组合下茎尖的GUS瞬时表达率。结果表明不同苗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而侵染时间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发现幼苗茎尖部位经刺伤后侵染处理30min时,其茎尖uidA基因瞬时表达率可达31%,表明提高小麦茎尖直接转化的效率应具有较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整株转化法 苗龄 农杆菌侵染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农杆菌侵染花柱头法进行海岛棉遗传转化 被引量:1
2
作者 魏延宏 马玲玲 +4 位作者 何兰兰 柴蒙亮 朱华国 孙杰 张薇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探索一种更为高效、简便的海岛棉遗传转化技术,为海岛棉转基因育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农杆菌侵染花柱头法,在不同时间侵染对4个海岛棉品种进行遗传转化,分析其对海岛棉的成铃率,田间卡那霉素抗性率及PCR阳性株率的影响。[结... [目的]探索一种更为高效、简便的海岛棉遗传转化技术,为海岛棉转基因育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农杆菌侵染花柱头法,在不同时间侵染对4个海岛棉品种进行遗传转化,分析其对海岛棉的成铃率,田间卡那霉素抗性率及PCR阳性株率的影响。[结果]农杆菌侵染花柱头法的平均成铃率为12.60%,田间卡那霉素检测的平均抗性率为9.87%,PCR鉴定的平均阳性株率为1.72%。花后12 h进行转化,成铃率、抗性率和阳性株率均最高,分别为20.25%、11.68%和2.59%。[结论]在花后12 h利用农杆菌侵染花柱头法进行海岛棉遗传转化,转化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农杆菌侵染花柱头法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遗传转化中农杆菌侵染与植物抗性反应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暴志茹 包满珠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0-145,共6页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是现代分子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农杆菌转化法具有外植体基因型依赖性,使得一些顽抗物种很难获得转化植株,有效利用参与转化过程的植物基因是进一步提高转化效率的可能路径。VIP1是一种bZIP转录因子,参与...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是现代分子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农杆菌转化法具有外植体基因型依赖性,使得一些顽抗物种很难获得转化植株,有效利用参与转化过程的植物基因是进一步提高转化效率的可能路径。VIP1是一种bZIP转录因子,参与植物的免疫应答反应,但最近研究发现激活VIP1蛋白会促进农杆菌介导的转化过程,通过优化植物组织培养条件,增加植物体内VIP1的表达量可以提高遗传转化效率。总结植物与农杆菌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过程,将为提高植物转化效率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VIP1 防御反应 顽抗植物 农杆菌侵染 宿主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尾草条纹花叶病毒DNA克隆对小麦的农杆菌侵染
4
作者 邱并生 刘玉乐 +4 位作者 田波 田文中 李良材 李小兵 朱立煌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1期1997-2000,共4页
虎尾草条纹花叶病毒(CSMV)属于双生病毒,其基因组为单链环状DNA。但在被侵染的植物中可形成复制型的病毒双链DNA。寄主植物为单子叶植物的双生病毒有CSMV、玉米线条病毒(MSV)、玉米矮缩病毒(MDV)和马唐线条病毒(DSV)等。本研究的目的是... 虎尾草条纹花叶病毒(CSMV)属于双生病毒,其基因组为单链环状DNA。但在被侵染的植物中可形成复制型的病毒双链DNA。寄主植物为单子叶植物的双生病毒有CSMV、玉米线条病毒(MSV)、玉米矮缩病毒(MDV)和马唐线条病毒(DSV)等。本研究的目的是企图用这类病毒对单子叶植物的侵染性构建禾谷类植物的基因转移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克隆 农杆菌侵染 小麦 CSMV
原文传递
羽衣甘蓝下胚轴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高航 高玉亮 李葵花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1-115,共5页
以红鸥羽衣甘蓝下胚轴为试材,首先优化了不定芽分化体系,其次探讨了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过程中农杆菌侵染浓度、侵染时间对不定芽分化率的影响及不定芽分化和生根过程中潮霉素B筛选压力,最后对抗性植株进行了潮霉素B筛选基因的PCR检测。... 以红鸥羽衣甘蓝下胚轴为试材,首先优化了不定芽分化体系,其次探讨了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过程中农杆菌侵染浓度、侵染时间对不定芽分化率的影响及不定芽分化和生根过程中潮霉素B筛选压力,最后对抗性植株进行了潮霉素B筛选基因的PCR检测。结果表明,在MS+6-BA 5.0 mg/L+Ag NO3 9.0 mg/L培养基中不定芽分化率最高,为84.17%;农杆菌侵染浓度OD600值为0.5、侵染5 min时利于遗传转化,分化率为69.17%;不定芽分化和生根过程中潮霉素B筛选压力分别为4.0 mg/L和30.0 mg/L;潮霉素B筛选基因的PCR鉴定结果,在预期的602 bp处出现了条带,初步证明潮霉素B筛选基因已整合到羽衣甘蓝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衣甘蓝 农杆菌侵染效率 潮霉素筛选压力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蓖麻转化体系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伟 翟羽佳 +1 位作者 李鹏程 王昌禄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0-145,共6页
针对影响农杆菌侵染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条件优化,确立了以OD600为0.8的菌液侵染、预培养5 d后的外植体为最佳侵染条件;侵染外植体经过5 d的共培养并除菌后,转到含有250 mg/L Kan的培养基中进行再生诱导,获得了多株具有Kan抗性的再生植株... 针对影响农杆菌侵染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条件优化,确立了以OD600为0.8的菌液侵染、预培养5 d后的外植体为最佳侵染条件;侵染外植体经过5 d的共培养并除菌后,转到含有250 mg/L Kan的培养基中进行再生诱导,获得了多株具有Kan抗性的再生植株;通过在共培培养基中添加20 mg/L AS,124 mg/L Na2S2O3和152.4 mg/L DTT,有效地抑制了侵染后外植体的褐化现象,提高了筛选阶段抗性芽的成活率;对具有Kan抗性的再生植株进行PCR和Southern blot验证,共获得18株包含外源基因的阳性转化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农杆菌侵染 转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杆菌介导的小麦遗传转化体系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赵芳方 田保明 位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9期8443-8445,共3页
对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小麦的遗传转化中,小麦的基因型、外植体种类、农杆菌侵染条件、添加酚类化合物、表面活性剂、超声波和抽真空几个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建立小麦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小麦 农杆菌侵染 基因型 超声波 抽真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胡萝卜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8
作者 高岐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3年第2期18-20,共3页
详细介绍胡萝卜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探讨直接影响胡萝卜遗传转化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总结胡萝卜遗传转化的悬浮培养体系建设方法及步骤,为建立胡萝卜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遗传转化体系 胡萝卜 农杆菌侵染 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大麦高效组培快繁及农杆菌介导的愈伤侵染体系建立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叶飞 赵海霞 +4 位作者 姜希萍 邱锐 周昕越 赵彦 付春祥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0-448,共9页
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为禾本科大麦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强的抗寒和耐盐碱能力,是挖掘抗逆基因的优良种质资源。但目前尚未见野大麦遗传转化体系的报道。该研究以蒙农1号杂交野大麦成熟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建立了野大... 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为禾本科大麦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强的抗寒和耐盐碱能力,是挖掘抗逆基因的优良种质资源。但目前尚未见野大麦遗传转化体系的报道。该研究以蒙农1号杂交野大麦成熟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建立了野大麦高效组培快繁体系,分化率达70%,快繁系数为35。在此基础上,利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EHA105菌株侵染筛选获得的高质量愈伤系YZ101,通过优化侵染条件使侵染率接近30%。该体系的建立为野大麦功能基因组研究与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大麦 组培 成熟胚 愈伤组织系 农杆菌侵染
原文传递
农杆菌介导的苎麻遗传转化体系优化研究
10
作者 何鹏亮 伍旭东 +3 位作者 朱宁静 蒋美艳 邢虎成 揭雨成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7期150-155,共6页
为优化苎麻遗传转化体系,以中苎1号无菌苗的叶盘为外植体,研究了卡那霉素、头孢霉素、农杆菌的浓度以及共培养和侵染的时间对苎麻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愈伤诱导阶段,卡那霉素最佳浓度为50 mg/L;在生根阶段,卡那霉素最佳浓度为30 ... 为优化苎麻遗传转化体系,以中苎1号无菌苗的叶盘为外植体,研究了卡那霉素、头孢霉素、农杆菌的浓度以及共培养和侵染的时间对苎麻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愈伤诱导阶段,卡那霉素最佳浓度为50 mg/L;在生根阶段,卡那霉素最佳浓度为30 mg/L,头孢霉素最佳浓度为500 mg/L;农杆菌最佳浓度为OD_(600)=0.6,最佳侵染时间为10 min,最佳共培养时间为36 h。最终得到3株转化植株,根据PCR检测,证实Bt抗虫基因已经成功整合到1株苎麻中。综上所述,本研究优化了苎麻遗传转化体系,可以为今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苎麻进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外植体 叶盘 农杆菌侵染 Bt抗虫基因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有效的黑曲霉启动子捕获探针的构建及其应用
11
作者 彭亚彬 徐泽宇 +3 位作者 韩天琦 王丽娟 薛鲜丽 王德培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9期174-182,共9页
启动子对基因的表达起着关键的作用,为获得黑曲霉强启动子,该文以柠檬酸生产菌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GMCC 10142为出发菌株,运用启动子捕获探针和基因重组技术筛选菌株高强度启动子,并确定其核心启动区域。结果显示:以红色荧光... 启动子对基因的表达起着关键的作用,为获得黑曲霉强启动子,该文以柠檬酸生产菌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GMCC 10142为出发菌株,运用启动子捕获探针和基因重组技术筛选菌株高强度启动子,并确定其核心启动区域。结果显示:以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fp)为报告基因,潮霉素抗性基因(HygR)为筛选标记,构建黑曲霉启动子捕获探针质粒pN3,借助T-DNA随机整合到黑曲霉基因组,筛选具有高潮霉素抗性和强红色荧光表型的突变株,进而通过交错热不对称链式聚合酶反应(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Tail-PCR)获得整合位点上游核苷酸序列,测序确定该序列为糖苷水解酶基因启动子区(Pgh),通过分析其具有多个转录因子结合元件。对Pgh启动子进行5'端缺失分析,获得6个不同长度5'端缺失的启动子序列,并与强启动子PglaA对比,根据报告基因Rfp表达情况确定启动子Pgh的-1 066~-766 bp为其核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启动子 启动子捕获探针 启动子元件 农杆菌侵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花高效瞬时转化体系建立及稳定遗传植株再生 被引量:4
12
作者 邓叶 阳淑金 +5 位作者 杜新平 董彬 任丽萍 房伟民 陈发棣 蒋甲福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本试验的目的是通过瞬时转化解决菊花转基因中存在的两大难题:转化效率低和表达水平低。[方法]通过农杆菌注射渗透法将含有GUS基因(编码β-葡糖苷酸酶)的表达载体pORE R1-2×35S∷GUS转入菊花‘优香’叶片中,进行瞬时表达,并... [目的]本试验的目的是通过瞬时转化解决菊花转基因中存在的两大难题:转化效率低和表达水平低。[方法]通过农杆菌注射渗透法将含有GUS基因(编码β-葡糖苷酸酶)的表达载体pORE R1-2×35S∷GUS转入菊花‘优香’叶片中,进行瞬时表达,并组织培养转化后的叶片,利用GUS化学染色法和RT-PCR进行转化植株鉴定。[结果]菊花‘优香’瞬时表达的转化效率高达76.7%,外源基因(GUS)的表达水平也较理想,尤以第4和第5片完全展开叶(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数)表现最佳。经过3~4个月的组织培养和抗性筛选,瞬时转化的‘优香’叶片再生出稳定遗传的转基因株系,转化效率达38.9%。[结论]本试验提供的菊花瞬时表达的方法高效、简单,并能实现稳定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农杆菌侵染 瞬时表达 GUS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卜乙烯合成途径基因的鉴定及对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同金 徐铭婕 +3 位作者 崔群香 张爱慧 包崇来 王长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8-568,共11页
该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 L.)乙烯合成途径关键结构基因(MAT、ACS和ACO)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利用转录组数据和荧光定量方法探究其组织表达和对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1)萝卜基因组中包含8个MAT、1... 该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 L.)乙烯合成途径关键结构基因(MAT、ACS和ACO)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利用转录组数据和荧光定量方法探究其组织表达和对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1)萝卜基因组中包含8个MAT、16个ACS和7个ACO基因,均可分为3个亚家族。(2)这些基因启动子中至少含有1个光响应顺式作用元件;除ACO1.1和ACO3外,其余基因启动子中均至少含有一种响应植物激素的顺式作用元件;多个基因启动子中含有响应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3)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萝卜所有MAT、ACS6.1和ACO2/3/4在叶片中均具较高的表达量;根癌农杆菌侵染诱导抗病萝卜的MAT2-4、ACS2/7.1/7.2和ACO1.1/1.2/4显著上调表达,而感病材料多个基因下调表达;铅、镉和铬胁迫均显著促进MAT4.2和ACO1.1/4的表达,但抑制MAT1和ACO5.1的表达;4℃低温显著抑制MAT2.1/2.2/4.1和ACO1.1/5.2的表达。(4)qRT-PCR分析表明,NaCl和PEG-6000均显著促进ACO5.1/5.2的表达,但抑制MAT4.1和ACO4的表达;果糖和蔗糖可能参与了萝卜对PEG-6000胁迫的响应。该结果为研究萝卜乙烯合成途径基因家族成员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基因表达 冷胁迫 重金属胁迫 根癌农杆菌侵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avenin-like type-B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验证
14
作者 宋斐 陈泠 +4 位作者 王菲菲 孙杨柳 汪越胜 杨广笑 何光源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56-158,F0003,共4页
为深入研究ALPtype-B基因的调控机理及胚胎特异性表达特性,采用农杆菌转化技术,将含有ALPtype-B基因启动子的双元表达载体转化烟草。对阳性转基因烟草植株进行GUS组织化学检测定性分析。结果显示,小麦ALPtype-B基因启动子可驱动报告基... 为深入研究ALPtype-B基因的调控机理及胚胎特异性表达特性,采用农杆菌转化技术,将含有ALPtype-B基因启动子的双元表达载体转化烟草。对阳性转基因烟草植株进行GUS组织化学检测定性分析。结果显示,小麦ALPtype-B基因启动子可驱动报告基因在烟草种子的胚乳中特异表达,在其他组织中没有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ALP type—B 胚乳特异性 烟草 农杆菌侵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无籽基因转化诺丽根段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娟 蓝增全 +1 位作者 吴田 杨自云 《生物技术》 CAS 2018年第5期473-477,466,共6页
[目的]为获得无籽诺丽植株。[方法]实验利用含有无籽基因的农杆菌对诺丽根段进行遗传转化,诺丽根段经预培养3 d、农杆菌液侵染20 min、共培养基暗培养3 d、筛选培养20 d后得到抗性芽,继代筛选后得到转化子;通过提取诺丽转化子叶片的DNA,... [目的]为获得无籽诺丽植株。[方法]实验利用含有无籽基因的农杆菌对诺丽根段进行遗传转化,诺丽根段经预培养3 d、农杆菌液侵染20 min、共培养基暗培养3 d、筛选培养20 d后得到抗性芽,继代筛选后得到转化子;通过提取诺丽转化子叶片的DNA,以NptⅡ为引物进行PCR检测;将阳性植株进行生根培养后,炼苗并移栽至营养钵,观察其生长状况。[结果]表明:诺丽根段经过筛选培养后,获得225株抗性芽,抗性芽平均分化率为56. 25%;抗性芽继代筛选培养后得到94株转化子,对其进行PCR检测,获得18株转基因阳性植株;移栽后,能正常生根且于营养钵中正常生长。[结论]经PCR初步鉴定,无籽基因成功导入诺丽植株中,转化率为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侵染 诺丽 抗性芽 遗传转化 无籽基因
原文传递
玉米愈伤组织培养体系优化及ICE1基因的遗传转化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双 关淑艳 +1 位作者 孙苏 魏晓禹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8-523,共6页
选取3个骨干玉米自交系丹988、齐319、郑58幼胚为材料,利用正交试验设计L9(34),研究了基因型、幼胚大小、2,4-D浓度和AgNO_3浓度4个因素对胚性愈伤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愈伤诱导结果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基因型>幼胚大小>2... 选取3个骨干玉米自交系丹988、齐319、郑58幼胚为材料,利用正交试验设计L9(34),研究了基因型、幼胚大小、2,4-D浓度和AgNO_3浓度4个因素对胚性愈伤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愈伤诱导结果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基因型>幼胚大小>2,4-D浓度>AgNO_3浓度,最优组合为"齐319"、幼胚为1.5~2.0 mm、2,4-D浓度为2 mg/L和AgNO_3浓度为8 mg/L,愈伤组织诱导率为60.58%。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植物超表达载体p CAMBIA3301-ICE1-Bar转入玉米自交系"齐319"中,得到的转化植株经除草剂basta初步筛选后,通过PCR检测,获得了5棵T_0代阳性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幼胚 愈伤组织 农杆菌侵染
原文传递
拟南芥miRNA172b-5p、miRNA172e-5p和miRNA472-3p靶向MSH6基因参与Cd应激响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成智博 王鹤潼 +6 位作者 赵强 张延召 贾春云 何蕾 崔伟娜 台培东 刘宛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738-3746,共9页
MSH6在激活细胞周期阻滞和修复镉诱导的DNA损伤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本研究以拟南芥为实验材料,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MSH6具有miRNA172b-5p、miRNA172e-5p、miRNA472-3p等microRNAs(miRNAs)的作用靶点。利用烟草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 MSH6在激活细胞周期阻滞和修复镉诱导的DNA损伤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本研究以拟南芥为实验材料,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MSH6具有miRNA172b-5p、miRNA172e-5p、miRNA472-3p等microRNAs(miRNAs)的作用靶点。利用烟草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体外验证检测发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RNA172b-5p、miRNA172e-5p和miRNA472-3p均可显著抑制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其比值分别下降了25.5%、47.2%和49.5%。采用拟南芥植株瞬时侵染体内验证结果显示,miRNA172b-5p、miRNA172e-5p和miRNA472-3p分别上升了178.9%、123.6%和37.6%;同时,qRT-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结果表明,拟南芥幼苗在1.25、2.5、4.0 mg·L-1Cd胁迫7 d后,与对照组相比,MSH6表达显著降低,分别下降了20.3%、22.7%和38.2%。而miRNA172b-5p、miRNA172e-5p和miRNA472-3p表达显著增加,二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97,P<0.01;r=-0.997,P<0.01;r=-0.952,P<0.05),表明miRNA172b-5p、miRNA172e-5p和miRNA472-3p是拟南芥Cd胁迫响应的miRNAs,并且靶向MSH6基因。本研究为DNA mismatch repair(MMR)对Cd毒理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miRNA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MSH6 MIRNA 双荧光素酶检测 农杆菌侵染
原文传递
基因枪介导的老芒麦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18
作者 杜鹏飞 王玉 +8 位作者 曹英萍 杨松 孙志超 毛德才 鄢家俊 李达旭 孙美贞 付春祥 白史且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2-70,共9页
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是青藏高原地区治理荒漠化和建设高产人工草地的主要栽培草种。用川草2号老芒麦5种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经分化测试,仅幼穗愈伤组织能分化再生。以当代培养25天和35天的结构致密坚硬的幼穗愈伤组织为受体... 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是青藏高原地区治理荒漠化和建设高产人工草地的主要栽培草种。用川草2号老芒麦5种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经分化测试,仅幼穗愈伤组织能分化再生。以当代培养25天和35天的结构致密坚硬的幼穗愈伤组织为受体,分别进行农杆菌侵染和基因枪转化,结果只有基因枪能转化成功。在基因枪转化过程中,采用高渗培养和滤纸干燥2种方式预处理愈伤组织,结果表明滤纸干燥处理比高渗处理转化效率高。当代诱导25天的幼穗愈伤组织,滤纸干燥处理2小时转化效率最高,达40%。该研究成功获得了基因枪转化的以川草2号老芒麦幼穗愈伤为受体的阳性愈伤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草2号老芒麦 幼穗 农杆菌侵染 基因枪转化 愈伤组织处理
原文传递
新疆野苹果瞬时遗传转化方法建立及初步验证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心悦 张克闯 +2 位作者 张道远 李进 王玉成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7315-7321,共7页
为了在家苹果祖先——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 (Ledeb.) Roem.)中快速获得目标基因的表达,旨在建立一种高效的外源基因瞬时表达系统。本研究以木本植物新疆野苹果组培苗为转化材料,采用农杆菌侵染法,将携带pCAMBIA1301空载体的EHA10... 为了在家苹果祖先——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 (Ledeb.) Roem.)中快速获得目标基因的表达,旨在建立一种高效的外源基因瞬时表达系统。本研究以木本植物新疆野苹果组培苗为转化材料,采用农杆菌侵染法,将携带pCAMBIA1301空载体的EHA105农杆菌菌株转化至野苹果植株,并进行了瞬时表达条件的研究,确立了转化菌液OD600为0.6,侵染时间为3.5 h的最优转化条件。在此最优条件下,将分别含有EsDREB2B和ScALDH21外源基因的农杆菌菌株EHA105转化野苹果组培苗,经基因组DNA PCR电泳检测以及半定量RT-PCR电泳检测均证明已成功转化,且初步验证了这两种外源基因的耐盐功能。为后续抗逆相关基因的原位功能验证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未来新疆野苹果抗逆基因的快速筛选鉴定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转化 农杆菌侵染 GUS基因 EsDREB2B基因 ScALDH21基因
原文传递
松叶猪毛菜瞬时转化体系的建立及初步验证 被引量:2
20
作者 夏春兰 李亚楠 闻志彬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17-1326,共10页
松叶猪毛菜(Salsola laricifolia)是典型的荒漠C3-C4中间型植物,隶属于藜科(Chenopodiaceae)猪毛菜属,是研究C4途径进化以及光呼吸减少机制的最佳物种。以松叶猪毛菜无菌苗为试验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转化方法,分别对质粒载体、苗... 松叶猪毛菜(Salsola laricifolia)是典型的荒漠C3-C4中间型植物,隶属于藜科(Chenopodiaceae)猪毛菜属,是研究C4途径进化以及光呼吸减少机制的最佳物种。以松叶猪毛菜无菌苗为试验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转化方法,分别对质粒载体、苗龄、农杆菌侵染浓度、侵染时间和乙酰丁香酮浓度进行研究,探究各因素对松叶猪毛菜植株瞬时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以确立最佳的瞬时转化体系;并在上述体系的基础上,过表达松叶猪毛菜叶绿体型NADP-苹果酸酶基因(SaNADP-ME1),通过GUS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定量PCR验证瞬时转化效果。结果表明:(1)采用pCAMBIA1301构建表达载体,以30 d苗龄植株作为转化受体,在侵染液中添加200μmol·L^-1乙酰丁香酮,农杆菌菌液OD600为0.8,侵染6 h条件下,瞬时转化效率最佳(92%);(2)构建过表达载体并瞬时转化松叶猪毛菜植株,通过染色检测到GUS活性,并且荧光定量PCR检测到SaNADP-ME1的表达量相比对照组显著增高,该基因成功瞬时过表达转化至植株中。综上所述,本试验在松叶猪毛菜植株中建立了一种快速基因功能验证方法,为以后研究松叶猪毛菜功能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叶猪毛菜(Salsola laricifolia) 瞬时转化 农杆菌侵染 SaNADP-ME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