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古代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在经济上的互补与非平衡需求 |
贺卫光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3 |
11
|
|
2
|
古代新疆绿洲农耕民族体育文化融合考 |
连殿冬
刘志敏
|
《体育研究与教育》
|
2015 |
1
|
|
3
|
论古代社会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对抗灾荒的不同方式 |
王绍东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
2019 |
2
|
|
4
|
初唐时期农耕民族对游牧民族服饰色彩的吸纳 |
任怀晟
张燕云
|
《电影评介》
|
2009 |
0 |
|
5
|
纵横驰骋在亚欧大陆上的游牧民族——兼论隋朝以前中国草原与农耕民族文化的关系 |
杨东晨
杨建国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02 |
0 |
|
6
|
相际经营与结社之道:滇南梯田农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
罗丹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9
|
|
7
|
如何理解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冲突 |
孙嘉
段飞志
|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
2016 |
1
|
|
8
|
“多元一体”视野下的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基于对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的思考 |
徐敏
|
《青藏高原论坛》
|
2021 |
2
|
|
9
|
农耕民族文化心理的展现——先秦征战诗简论之二(中) |
孙润祥
|
《镇江高专学报》
|
2001 |
0 |
|
10
|
农耕民族文化心理的展现——先秦征战诗简论之二(上) |
孙润祥
|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0 |
0 |
|
11
|
古代农耕民族的防灾与减灾 |
唐黎标
|
《中国减灾》
|
2020 |
0 |
|
12
|
长城非“华夏农耕民族封闭、保守象征”论——以战国秦汉时期为视角 |
王绍东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13
|
论古代社会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对抗灾荒的不同方式 |
王绍东
|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
2019 |
0 |
|
14
|
从游牧与农耕民族关系看族群心理认同的差异 |
陈则飞
|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5
|
在东西文化交流中农耕民族和骑马民族所起的作用 |
江上波夫
袁靖
|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
1993 |
0 |
|
16
|
海耕——一个农耕民族的沧浪之歌 |
唐明华
|
《时代文学》
|
2016 |
0 |
|
17
|
海耕(下)——一个农耕民族的沧浪之歌 |
唐明华
|
《时代文学》
|
2016 |
0 |
|
18
|
满族入关与天下一统——论清代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战争矛盾之终结 |
张佳生
|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9
|
漠南农耕武术文化的存在特征及其形成归因研究 |
田海军
郭志禹
|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20
|
中国古代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之比较 |
周作明
|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