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治疗后QT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朱晋坤 董文 +4 位作者 鲁玉明 周文汀 杜峰 杨静 熊宗华 《中国医药》 2012年第9期1057-1059,共3页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治疗后QT离散度(QTd)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8例AMI成功接受溶栓或急诊PCI术患者完全随机分为银杏达莫干预组(34例)和常规治疗组(34例),分别在...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治疗后QT离散度(QTd)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8例AMI成功接受溶栓或急诊PCI术患者完全随机分为银杏达莫干预组(34例)和常规治疗组(34例),分别在冠状动脉再通治疗前和再通治疗后1、5、10d做12导联心电图描记,计算QTd。以同期体检健康者68人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MI患者QTd较正常对照者明显延长[(76±8)ms比(36±5)ms,P〈0.05]。2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治疗后各时间点QTd较再通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常规治疗组再通治疗后1、5、10d分别为(56±6)、(58±5)、(46±6)ms比(76±8)ms;银杏达莫干预组分别为(56±7)、(47±5)、(36±4)ms比(77±9)ms,均P〈0.05]。常规治疗组再通治疗后10dQTd明显低于再通治疗后1、5d(均P〈0.05)。银杏达莫干预组再通治疗后5dQTd低于再通治疗后1d,再通治疗后10d低于再通治疗后5d(均P〈0.05)。冠状动脉再通治疗后5、10d,银杏达莫干预组QTd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有效降低AMI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治疗后的QTd,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银杏达莫 冠状动脉再通 QT离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心肌超声造影在评价冠状动脉再通前后心肌血流灌注及随访中的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吴迪 姚克纯 +2 位作者 李利 邵波 张龙方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10期747-749,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超声造影(MCE)在评价冠状动脉再通前后心肌灌注及其在临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6例患者均在冠状动脉再通前、后及随访6~12月分别行实时心肌声学造影检查,根据造影剂的充盈程度进行评分并与相应阶段造影和/或冠脉增强CT... 目的探讨心肌超声造影(MCE)在评价冠状动脉再通前后心肌灌注及其在临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6例患者均在冠状动脉再通前、后及随访6~12月分别行实时心肌声学造影检查,根据造影剂的充盈程度进行评分并与相应阶段造影和/或冠脉增强CT(CTA)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心肌超声造影后受损节段与未受损节段的对比增强,治疗前受损心肌的造影记分指数前后均低于正常心肌,冠脉再通后自身对照血流灌注明显改善,左室心内膜边界显示清晰。超声造影结果与再通治疗前冠脉造影符合率为88.9%(32/36),与再通治疗后靶血管供血支配区符合率为77.8%(28/36)。结论实时心肌超声造影可评价心肌微循环血流灌注,随访观察冠状动脉再通后心肌血流灌注改善情况,可以减少冠脉造影及CTA检查,避免副损伤和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再通 心肌超声造影 心肌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时冠状动脉再通的临床指标的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伟杰 王昌育 +3 位作者 贾国良 郭文怡 王海昌 李成祥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01-603,共3页
对 2 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 ,酶学变化与冠脉造影结果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胸痛迅速缓解 ,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单独判断冠脉再通其敏感性及特异性较低。溶栓开始后 2 h内升高的 ST段的改善度 % ∑ ST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对 2 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 ,酶学变化与冠脉造影结果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胸痛迅速缓解 ,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单独判断冠脉再通其敏感性及特异性较低。溶栓开始后 2 h内升高的 ST段的改善度 % ∑ ST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示 :CK或 CK-MB峰值提前是判断再通的一个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冠状动脉再通 尿酸氧化酶类 链激酶类 冠脉造影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超声造影(MCE)在评价冠状动脉再通前后心肌灌注及其在临床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闫媛媛 陈红梅 +1 位作者 崔智飞 张波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530-530,共1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再通前后心肌灌注和临床随访应用心肌超声造影(MCE)的评价效果。方法选择我院40例冠状动脉再通患者,在再通前、再通后、随访期采用MCE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40例患者共置入支架63枚;行冠脉搭桥术共19例,搭桥总数...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再通前后心肌灌注和临床随访应用心肌超声造影(MCE)的评价效果。方法选择我院40例冠状动脉再通患者,在再通前、再通后、随访期采用MCE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40例患者共置入支架63枚;行冠脉搭桥术共19例,搭桥总数共计57支;随访期内未出现心脏不良事件。造影后心内膜边缘显示清晰的患者比例上升(P<0.05),随访期正常灌注患者比例>再通后>再通前,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室壁运动计分指数<再通后<再通前,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CE能够对冠状动脉再通前后及随访期的心肌微循环灌注能力进行定性评价,并能够反映心肌局部运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E 冠状动脉再通 心肌灌注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无胸痛症状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时间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程志祥 冯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5期2333-2335,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无胸痛症状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时间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19例STEAMI患者,根据发病时是否胸痛分为胸痛组和无胸痛组,比较2组患... 目的分析影响无胸痛症状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时间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19例STEAMI患者,根据发病时是否胸痛分为胸痛组和无胸痛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12个月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病死率进行对比,分析患者从入院到冠状动脉再通所用的时间,采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冠状动脉再通的影响因素。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结果显示无胸痛组糖尿病、住院时间、MACE发生率及冠状动脉再开通时间均高于胸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胸痛组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为8.7%,胸痛组MACE发生率为6.9%,出院12个月后无胸痛组MACE发生率为18.4%,病死率为8.7%,胸痛组MACE发生率为14.7%,病死率为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592,95%CI:1.095~2.532)、糖尿病史(OR:4.985,95%CI:2.693~10.961)及无胸痛症状(OR:6.434,95%CI:3.262~10.413)与STEAMI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时间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211,95%CI:1.243~4.322,P=0.016)、糖尿病史(OR:1.535,95%CI:0.764~1.966,P=0.039)及无胸痛症状(OR:1.572,95%CI:0.655~2.181,P=0.018)是无胸痛症状STEAMI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的影响因素。结论无胸痛症状STEAMI患者较有胸痛症状患者具有更高的MACE发生率,年龄、糖尿病及无胸痛症状是影响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的主要因素,在临床治疗中医生应加强无胸痛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胸痛症状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再通 心脏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再通对左室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刘明 邓斌 +2 位作者 黄仕洲 冯新武 梁玉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12期934-935,共2页
关键词 心肌梗塞 AMI 冠状动脉再通 左室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临床与造影的对比研究
7
作者 沈潞华 杨家声 +6 位作者 南方 韩小茜 滕一星 那开宪 顾复生 刘彤 王榭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7年第3期114-117,共4页
41例AMI患者在溶栓过程中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冠状动脉内溶栓14例,静脉溶栓27例。对冠脉再通与否进行了冠脉造影TIMI血流与临床指标的对比研究,临床四项指标为:溶栓开始后2小时内胸痛缓解,升高的ST段回降、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及CK... 41例AMI患者在溶栓过程中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冠状动脉内溶栓14例,静脉溶栓27例。对冠脉再通与否进行了冠脉造影TIMI血流与临床指标的对比研究,临床四项指标为:溶栓开始后2小时内胸痛缓解,升高的ST段回降、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及CK峰值的提前,旨在探讨临床指标评价血管再通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单项临床指标、两项、三项指标的不同组合及四项指标与血管再通与否的关系。结果表明:两项指标或以上评定血管再通的敏感性为96.9%,特异性87.5%,准确性95.1%。结论:临床无创指标评定血管再通与否是简便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溶栓疗法 冠状动脉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存活者血清脂蛋白(a)对梗死区相关冠状动脉再通的影响
8
作者 孙建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56-357,共2页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a)对梗死区相关冠状动脉再通的影响。方法: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存活者的梗死区相关冠状动脉再通组和持续闭塞组之间的血清脂蛋白(a)水平。结果:冠状动脉再通组血清脂蛋白(a)水平明显低于持续闭塞组(0...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a)对梗死区相关冠状动脉再通的影响。方法: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存活者的梗死区相关冠状动脉再通组和持续闭塞组之间的血清脂蛋白(a)水平。结果:冠状动脉再通组血清脂蛋白(a)水平明显低于持续闭塞组(0167±0098g/L比0493±0262g/L,P<001)。结论:血清脂蛋白(a)对心肌梗死存活者的梗死区相关冠状动脉再通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a)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冠状动脉再通指标出现的时间顺序研究
9
作者 张孝忠 彭整军 +1 位作者 高光华 肖莎 《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52-153,共2页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再通指标出现的时间顺序。方法 将112例静脉溶栓治疗的AMI病人分为再通和未通两组,再将再通组根据AMI发病时间分为<2h、2~6h和>6h三个亚组,观察静脉溶栓后各组再灌注心律...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再通指标出现的时间顺序。方法 将112例静脉溶栓治疗的AMI病人分为再通和未通两组,再将再通组根据AMI发病时间分为<2h、2~6h和>6h三个亚组,观察静脉溶栓后各组再灌注心律失常时间、胸痛缓解时间、心电图ST段下降达50%时间及CK峰时间。结果 再通组从再灌注心律失常时间、胸痛缓解时间到ST段下降达50%时间呈依次延长(P<0.05或P<0.01),且前述各指标随梗死时间的延长而相应延长,未通组的CK峰时间明显长于再通组及各亚组(P<0.05)。结论 AMI静脉溶栓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再通指标按先后顺序为再灌注后心律失常、胸痛缓解、ST段下降达50%及CK峰时间,且随梗死时间延长而相应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再通指标 时间顺序 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对QT离散度的影响
10
作者 胡正清 汪玉宝 +1 位作者 徐广 邓天明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4期318-319,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AMI) QT离散度 静脉溶栓 冠状动脉再通 治疗后 心室复极时间 体表心电图 QT间期 治疗前后 冠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再通临床标准与造影结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廷满 马长生 《中国临床医学》 2001年第2期111-112,114,共3页
目的 :探讨 1996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推荐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参考方案”中关于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冠脉 )再通的临床标准的准确性。方法 :对 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后 5~ 7d行冠脉造影 ,以造影结果为标准 ... 目的 :探讨 1996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推荐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参考方案”中关于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冠脉 )再通的临床标准的准确性。方法 :对 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后 5~ 7d行冠脉造影 ,以造影结果为标准 ,达TIMI分级标准Ⅱ级以上为再通 ,分析参考方案中两项、三项指标的不同组合及四项指标与血管再通与否的关系。结果 :以参考方案所推荐的临床标准判断冠脉再通 5 6例 ,未通 2 6例 ;以冠脉造影结果判断冠脉再通 5 8例 ,未通 2 4例。临床标准的敏感性 86 .2 % ,特异性 75 % ,准确性 82 .9%。结论 :参考方案所推荐的临床标准能比较准确地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冠脉是否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再通后T波早期倒置的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司海宁 翟红霞 +1 位作者 王晓红 张宏伟 《临床医药实践》 2002年第7期530-530,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再通 T波早期倒置的观察 心电图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6 h、12 h内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炳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7期30-31,共2页
目的探究瑞替普酶、尿激酶两种药物应用在静脉溶栓技术中的效果,比较6h内、12h内的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方法按就诊时间先后将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成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前组除了基础治疗,予以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后组实施瑞替... 目的探究瑞替普酶、尿激酶两种药物应用在静脉溶栓技术中的效果,比较6h内、12h内的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方法按就诊时间先后将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成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前组除了基础治疗,予以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后组实施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将两组6h内、12h内的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及用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6h、12h内的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72.00%、92.00%)更高,并发症发生率(8.00%)更低(P<0.05)。结论和尿激酶相比,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更加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瑞替普酶 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再通成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后冠状动脉再通对左心室功能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小燕 王虹 张柱国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7年第2期98-98,共1页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后冠状动脉再通对左心室功能影响的观察蒋小燕王虹张柱国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梗塞部位和非梗塞部位的心肌结构和形态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称为左室重构〔1〕。左室重构的结果是左室腔扩大,严重影响AM...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后冠状动脉再通对左心室功能影响的观察蒋小燕王虹张柱国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梗塞部位和非梗塞部位的心肌结构和形态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称为左室重构〔1〕。左室重构的结果是左室腔扩大,严重影响AMI患者的左室功能和预后。我们应用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静脉溶栓治疗 冠状动脉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对比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扬 蔡忠贵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7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并作对比及分析。方法挑选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单月就诊的患者为对照组,双月就诊的患者为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并作对比及分析。方法挑选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单月就诊的患者为对照组,双月就诊的患者为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接受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两组治疗30min内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及治疗1h内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均无差异(P>0.05),研究组2h内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替普酶 尿激酶 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效果 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冠脉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对室壁瘤形成的影响
16
作者 赵卫东 刘欣 +5 位作者 张英慧 杨剑峰 罗晶 张革 王宇光 解冰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3年第4期270-270,共1页
关键词 延迟冠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再通 室壁瘤 左室重构 心肌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再通膏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斑块稳定性、细胞凋亡因子及凝血指标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慧敏 鲁文涛 +7 位作者 张军鹏 郑轶 杨晓正 刘红 石志坚 张维新 文鸿旭 尚树忠 《河南中医》 2018年第6期867-870,共4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再通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肌细胞凋亡、凝血功能和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再通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肌细胞凋亡、凝血功能和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冠状动脉再通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凋亡相关因子(s Fas、s Fas L含量和Fas/Apol活性)、斑块稳定性指标(斑块峰值强度、斑块增强强度、达峰时间、斑块起始增强时间和平均渡越时间)和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ib)和D-二聚体(D-Dimer D-D)]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有效率为74.6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 Fas、s Fas L和Fas/Apol均下降,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斑块峰值强度、斑块增强强度、达峰时间、斑块起始增强时间和平均渡越时间均降低,并且观察组斑块峰值强度、斑块增强强度、达峰时间、斑块起始增强时间和平均渡越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T、APTT、TT均延长,观察组PT、APTT、TT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Fib、D-D均降低,并且观察组Fib、D-D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再通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通过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下调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水平,减少细胞凋亡,提高不稳定斑块的稳定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再通 细胞凋亡 凝血功能 斑块稳定性 中医药疗法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CK-MB比值变化对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的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玉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3期1996-1997,共2页
血清心肌酶的动态检测被认为是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的指标之一,但检测心肌酶峰值和峰值时间需要在一定时间内连续反复多次检测,给临床实际应用造成困难。为此,我们对37例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了血清CK、CK-MB、AST、... 血清心肌酶的动态检测被认为是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的指标之一,但检测心肌酶峰值和峰值时间需要在一定时间内连续反复多次检测,给临床实际应用造成困难。为此,我们对37例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了血清CK、CK-MB、AST、α-HBDH、LDH及同工酶的动态检测,发现溶栓后6h/3hCK-MB活性比值对预测冠脉再通具有重要价值,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K-MB 冠状动脉再通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后 价值 比值变化 血清心肌酶 动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对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的诊断价值
19
作者 申慧明 张淑霞 《航空航天医药》 2002年第4期203-204,共2页
目的 :探讨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对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 7例AMI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分为 2 4h内T波倒置组和未倒置组 ,依据临床间接血管再通标准观察两组再通情况。结果 :①两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 95 %和 2 2 % (P <0 ... 目的 :探讨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对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 7例AMI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分为 2 4h内T波倒置组和未倒置组 ,依据临床间接血管再通标准观察两组再通情况。结果 :①两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 95 %和 2 2 % (P <0 .0 1) ;②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预示冠脉再通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价值分别为95 % ,78%和 82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波倒置 冠状动脉再通 溶栓疗法 诊断 急性心肌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潆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7年第5期37-38,共2页
目的探究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的影响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过往7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配为每组36例,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形式。对照组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运用... 目的探究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的影响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过往7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配为每组36例,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形式。对照组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运用常规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在进行治疗之后的2个小时的时间,观察组冠状动脉再通人数是19例,出血人数是1例,再通率是52.78%;对照组冠状动脉再通人数是7例,出血人数是4例,再通率是19.44%;在进行治疗之后的6个小时的时间,观察组患者死亡1例,心力衰竭3例,再通个数10例,再通率是27.78%;对照组患者死亡11例,心力衰竭17例,再通个数2例,再通率是5.56%。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结束2小时以及6小时之后,观察组患者的再通率要高于对照组,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通过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具有较高的再通率,较低的死亡率,较少的并发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静脉溶栓 冠状动脉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