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RNA在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蓝鸽 郑雅璇 +6 位作者 吕婷婷 李锟 孔令云 周博达 刘芳 张萍 薛亚军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8期747-752,共6页
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多发生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因手术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可导致心律失常、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减少以及心脏收缩功能障碍。CME后常规扩张冠状动脉、抗血小板和直接抽吸血栓的临床疗效不理想。研究发现,微RN... 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多发生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因手术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可导致心律失常、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减少以及心脏收缩功能障碍。CME后常规扩张冠状动脉、抗血小板和直接抽吸血栓的临床疗效不理想。研究发现,微RNA(miRNA)特异结合炎症反应、凋亡、自噬相关信使RNA的3’-UTR,最终影响CME预后。深入研究miRNA在CME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CME后不良预后机制,还有助于为其药物治疗寻找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栓塞 RNA 炎症反应 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抑制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Wnt5a/β-Catennin通路减轻心肌炎症反应
2
作者 易泽强 李涛 +2 位作者 农家聪 涂光鹏 李浪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581-1587,共7页
目的:探索姜黄素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心肌炎症反应的潜在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ME组(模型组)、CME+姜黄素组(姜黄素组)、CME+姜黄素+Foxy-5(激动剂组),每组8只。通过夹闭大鼠升主动脉并在左心室注射惰性... 目的:探索姜黄素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心肌炎症反应的潜在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ME组(模型组)、CME+姜黄素组(姜黄素组)、CME+姜黄素+Foxy-5(激动剂组),每组8只。通过夹闭大鼠升主动脉并在左心室注射惰性聚苯乙烯微球构建大鼠CME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无翅型小鼠乳腺肿瘤病毒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α(Wnt5α)和β-连环蛋白(β-Catennin)在心肌中的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功能显著下降,TNF-α、IL-1β、Wnt5a的转录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而β-Catennin表达下调(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组大鼠心功能升高,TNF-α、IL-1β、Wnt5a的转录及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β-Catennin表达上调(均P<0.05)。激动剂Foxy-5显著逆转了姜黄素对上述指标的作用(P<0.05)。结论:姜黄素可通过抑制大鼠CME后Wnt5a/β-Catennin通路来减轻心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冠状动脉微栓塞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冠状动脉内注射月桂酸钠构建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 被引量:26
3
作者 沈成兴 梁春 +4 位作者 陈良龙 钱菊英 王克强 陈灏珠 葛均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47-450,共4页
目的建立新的在体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月桂酸钠组(n=54)及微球组(n=27),微球组依所注射微球的数量进一步分为500、1000和3000个次3个亚组(n=9);大鼠麻醉后开胸,夹闭主动脉后经左心室内注射... 目的建立新的在体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月桂酸钠组(n=54)及微球组(n=27),微球组依所注射微球的数量进一步分为500、1000和3000个次3个亚组(n=9);大鼠麻醉后开胸,夹闭主动脉后经左心室内注射200μg月桂酸钠或42μm的微球达冠状动脉,以注射生理盐水为对照;分别采用病理切片、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微粒子测量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心肌内微血栓和微梗死形成,以及心功能和心肌局部血流量的变化。结果经左心室内注射200μg月桂酸钠后1h,大鼠心肌微小动脉内即有微血栓形成,3h以后达高峰,血栓形成率高达66.4%±18.8%,在此后的12~72h逐渐降低。与微球组相比,所形成的微血栓中不但有血小板及纤维蛋白的聚集,而且还伴有内皮损伤及较严重的炎细胞浸润;二者所形成的微梗死灶皆为锲形呈局灶性分布,但月桂酸钠组梗死部位炎症反应较重。月桂酸钠组所形成的微梗死面积、心功能和心肌局部血流量的下降程度与单次注射1000个微球相似。结论经冠状动脉内注射月桂酸钠可成功构建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其最佳剂量和时间点分别为200μg和3h,与机械性的塑料微球栓塞相比,在病理发病机制上比较贴近于临床,可作为冠状动脉微栓塞微循环研究的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实验动物学 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的建立 HBFP染色 月桂酸钠 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急性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4
作者 苏强 李浪 +3 位作者 马国添 黄燕清 周游 王江友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5-339,共5页
目的应用微导管介入技术建立小型猪急性冠状动脉微栓塞(CME)模型。方法巴马系小型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微栓塞组(CME组);CME组再按微球数目不同分为5万、10万、15万、25万微球亚组(各组存活小型猪均为5头)。CME组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法... 目的应用微导管介入技术建立小型猪急性冠状动脉微栓塞(CME)模型。方法巴马系小型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微栓塞组(CME组);CME组再按微球数目不同分为5万、10万、15万、25万微球亚组(各组存活小型猪均为5头)。CME组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法,于前降支中远端,经微导管注入微栓塞球,假手术组注射生理盐水,各组术后9 h分别应用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HE染色和苏木素碱性复红苦味酸(HBFP)染色检测心肌微梗死面积。结果①超声心动图参数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5万微球组心功能无明显改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10万微球组、15万微球组、25万微球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下降(P<0.05),心脏超声表现为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和心排血量(CO)下降及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增加。②CME各组均出现心肌微梗死灶,与5万微球组(4.62%±2.17%)比较,10万微球组(9.23%±3.97%)、15万微球组(12.24%±4.73%)、25万微球组(21.52%±6.19%)微梗死面积均明显增加(P<0.05);③不同CME组之间比较,LVEF与微栓塞球数目成负相关(r=-0.74,P<0.05)、心肌微梗死面积与微栓塞球数目成正相关(r=0.87,P<0.05)。④心肌HE、HBFP染色示:10万微球组基本在每张切片均可发现微梗死灶,并且不引起大面积的心肌梗死。结论经微导管于左前降支中段注射10万计数微球可以成功制作小型猪急性CME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栓塞 血管内介入 小型猪 动物模型 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因子在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NF-κB抑制剂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淑梅 陈良龙 +1 位作者 曾凯 吴进寿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51-855,共5页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在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核因子(B(NF-κB)抑制剂的干预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88只,其中64只经左心室内注射自体微血栓、同时短暂夹闭主动脉建立大鼠CME模型后,随机分为未治疗组及NF-κB抑制剂...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在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核因子(B(NF-κB)抑制剂的干预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88只,其中64只经左心室内注射自体微血栓、同时短暂夹闭主动脉建立大鼠CME模型后,随机分为未治疗组及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干预组,分别于术后1、3、7、14 d处死;余24只为假手术组。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等炎症因子在心肌中的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结果 CME炎症并不仅局限于微梗灶及周围,同时波及到许多"无辜心肌",产生"旁观者效应"。CME组在不同观察时间点心肌TNF-α、IL-6、ICAM-1蛋白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增强(P<0.05)。NF-κB特异性抑制剂PDTC干预能抑制CME后心肌中TNF-α、IL-6及ICAM-1蛋白表达(P均<0.05)。结论 CME后伴发放大炎症反应,NF-κB抑制剂显著抑制心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栓塞 NF-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细胞黏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大鼠心肌组织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和心功能的动态变化及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赵献明 李浪 +4 位作者 陆永光 文伟明 朱汉华 汪熠 刘唐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8-262,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心肌组织中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10的表达和心功能动态变化及其关系。方法:经左心室心尖部注射42μm的微球,建立大鼠CME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CME组和假手术组... 目的:探讨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心肌组织中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10的表达和心功能动态变化及其关系。方法:经左心室心尖部注射42μm的微球,建立大鼠CME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CME组和假手术组,以注射生理盐水为假手术组(每组n:50)。按CME后3 h、6 h、12 h、24 h、4周共5个时间点(各时间点n=10)分为不同时间观察。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微栓塞后不同时间点心肌组织内TNF-α、IL-1β、IL-10的动态表达规律及其与心功能变化的关系。结果:CME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在CME后3 h、6 h、12 h、24 h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和IL-10信使核糖核酸、蛋白表达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脏超声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CME组在微栓塞后3 h、6 h、12 h、24 h和4周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ME组中3 h、6 h、12 h、24 h TNF-α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IL-1βmRNA表达量分别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CME组内各时间点微梗死面积和炎症细胞浸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ME后TNF-α、IL-1β和IL-10在心肌组织中表达均显著增高,并在微栓塞后12 h达到高峰,24 h后明显下降。同时心功能也随着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而改变,提示CME后心肌组织TNF-α、IL-1β等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显著增加在心肌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栓塞 炎症细胞因子 心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冠状动脉介入技术建立猪冠状动脉微栓塞动物模型 被引量:5
7
作者 马国添 曾志羽 +2 位作者 吴海 罗晨源 林士云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1-553,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简便又经济的小型猪冠状动脉微栓塞(CME)模型的技术。方法将11只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和CME组6只。采用21号桡动脉穿刺针穿刺股动脉,5 F造影管及1.8 F微导管往CME组左前降支注入栓塞微球。检测栓塞前及栓塞6 h后血清脑... 目的探讨建立简便又经济的小型猪冠状动脉微栓塞(CME)模型的技术。方法将11只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和CME组6只。采用21号桡动脉穿刺针穿刺股动脉,5 F造影管及1.8 F微导管往CME组左前降支注入栓塞微球。检测栓塞前及栓塞6 h后血清脑利钠肽(BNP)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栓塞6 h后取心尖部心肌光镜下观察。结果对照组5只全部存活,CME组1只死亡。5 F造影管及1.8 F微导管可顺利到位。微栓塞前CME组与对照组血清BNP(ng/L:143.00±13.51 vs 134.00±15.57)及cTnI水平(μg/L:0.39±0.09 vs 0.38±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976、0.294,均P>0.05)。微栓塞后CME组血清BNP(561.00±80.65)及cTnI水平(2.75±0.58)均高于对照组(BNP、cTnI分别为139.00±13.87、0.54±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1.530、8.337,均P<0.001)。光镜下CME组心肌可见栓塞微球、微梗死、炎症细胞浸润。结论利用新的手术耗材可以成功建立小型猪CME模型,该技术简便、经济、实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栓塞 血管内操作 动物模型 小型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冠状动脉微栓塞致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8
作者 鲁琳 娄明武 +3 位作者 申云霞 梁冰 颜妙如 钟欢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05-1608,共4页
目的以聚乙烯醇(PVA)为栓塞剂,采用经皮微导管介入方法建立可长期存活的猪冠状动脉微栓塞(CME)致心肌梗死模型。方法对16只西藏小型猪经股动脉选择性插管,于左前降支动脉第一对角支开口处远端缓慢注入不同浓度100μm PVA,于术后第3天、... 目的以聚乙烯醇(PVA)为栓塞剂,采用经皮微导管介入方法建立可长期存活的猪冠状动脉微栓塞(CME)致心肌梗死模型。方法对16只西藏小型猪经股动脉选择性插管,于左前降支动脉第一对角支开口处远端缓慢注入不同浓度100μm PVA,于术后第3天、第60天行640层容积CT心肌灌注成像;动物处死后对心肌组织行TTC染色和病理学观察。结果 9只动物造模成功并长期存活,其PVA浓度为0.001ml/ml,注射总量10ml;CT心肌灌注成像示左心室心尖前壁、侧壁及间隔壁灌注缺损,主要位于心内膜下,部分累及心外膜下心肌;心脏TTC染色和病理示微血管栓塞区域心肌梗死。结论以PVA颗粒为栓子,采用经皮微导管介入方法建立猪CME致心肌梗死模型成功率高、存活时间长,为临床研究CME致心肌梗死的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微栓塞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间质重塑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傅发源 李淑梅 陈良龙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861-864,共4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干预对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间质重塑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微栓塞组和通心络组,每组分为术后3天和4周两个观察时间点,每时间点10只。术后3天观察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病理学改变;术后... 目的探讨通心络干预对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间质重塑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微栓塞组和通心络组,每组分为术后3天和4周两个观察时间点,每时间点10只。术后3天观察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病理学改变;术后4周观察心肌间质胶原纤维面积、小冠状动脉血管密度及左心室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术后3天,微栓塞组心肌内点状分布的坏死灶形成,多位于心内膜下,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增多,符合微栓塞病理学改变。与微栓塞组比较,通心络干预4周后心肌间质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减轻,小冠状动脉密度显著增加;同时左心室腔减小,左心室壁增厚,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予通心络干预4周能减轻心肌间质的重塑,并改善左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通心络 冠状动脉微栓塞 心肌间质 重塑 左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局部炎症反应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傅发源 张飞龙 陈良龙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07-911,共5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瑞舒伐他汀干预对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局部炎症反应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微栓塞组、瑞舒伐他汀低剂量组[0.5 mg/(kg.d)]和高剂量组[3.0mg/(kg.d)],每组分为术后3天、28天两个观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瑞舒伐他汀干预对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局部炎症反应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微栓塞组、瑞舒伐他汀低剂量组[0.5 mg/(kg.d)]和高剂量组[3.0mg/(kg.d)],每组分为术后3天、28天两个观察时间点,每时间点6只,瑞舒伐他汀干预的时间从术前7天到术后7天。术后3天,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术后28天,检测心肌组织胶原纤维含量的变化,观察左心室功能改变。结果与微栓塞组比较,瑞舒伐他汀高剂量组能明显抑制心肌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表达,增加白细胞介素10表达;同时减少心肌组织微梗死灶数量,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心肌胶原纤维增生,并改善左心室功能。而低剂量组则不能。结论围术期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干预能抑制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局部炎症反应,减轻心脏重塑,并改善左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冠状动脉微栓塞 炎症反应 左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冠状动脉微栓塞后TNF-α和cTnT的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章炜 钱菊英 +6 位作者 马剑英 常书福 贾剑国 姚瑞民 孙爱军 邹云增 葛均波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10-313,共4页
目的冠状动脉微栓塞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冠心病PCI术后的不良后果,严重影响冠心病的预后。目前对早期发现和诊断冠脉微栓塞尚无较好的临床指标。本文通过检测轻度冠脉微栓塞后不同时间点TNF-α和cTnT的血清学水平,探索早期筛查冠脉微栓... 目的冠状动脉微栓塞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冠心病PCI术后的不良后果,严重影响冠心病的预后。目前对早期发现和诊断冠脉微栓塞尚无较好的临床指标。本文通过检测轻度冠脉微栓塞后不同时间点TNF-α和cTnT的血清学水平,探索早期筛查冠脉微栓塞的血清学标志物。方法 12周龄健康小型猪8只,通过经皮冠脉介入法,于前降支中远端,经微导管注入微栓塞球(总计5万个,直径42μm)建立轻度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微栓塞术前、术后2小时、6小时、1周分别采集股动脉血,以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各时间点的血清TNF-α水平,以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TnT水平;术后1周时,处死动物,收集心肌组织标本,行四氮唑蓝染色,检测心肌梗死灶;对前壁、后壁心肌组织切片行HE染色,检测微梗死灶;同时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TNF-α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冠脉微栓塞术前(137.97±28.20pg/ml)相比,血清TNF-α在术后两小时即达到峰值(256.35±68.27pg/ml,P<0.01),术后1周(103.42±16.68pg/ml)降至术前水平,而一周时TNF-α前壁心肌组织表达高于后壁;cTnT在术后6小时才升至峰值水平(0.158±0.161ng/mlvs术前<0.01ng/ml,P<0.05),术后1周(0.041±0.053ng/ml)仍高于术前水平。心肌HE染色示,5万微球的冠脉微栓塞不足以引起心肌微梗死灶的形成。结论相比于血清cTnT,轻度冠状动脉微栓塞后血清TNF-α水平更早达到峰值;cTnT虽然达峰偏晚,但持续时间可达一周左右,二者结合对早期发现和诊断冠脉微栓塞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栓塞 肿瘤坏死因子 肌钙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托洛尔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细胞凋亡及caspase-12活化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汉华 李浪 +3 位作者 汪熠 陆永光 赵献明 文伟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2-646,共5页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细胞凋亡及caspase-12活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微栓塞组、美托洛尔组(每组n=10),经左室注入42μm微栓塞球,建立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生理盐水代...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细胞凋亡及caspase-12活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微栓塞组、美托洛尔组(每组n=10),经左室注入42μm微栓塞球,建立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生理盐水代替微栓塞球,美托洛尔组为微栓塞术前30 min静脉注射美托洛尔。各组术后6 h分别心脏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12的活化。结果:①与假手术组比较,微栓塞组LVEF显著下降(P<0.05);与微栓塞组比较,美托洛尔组LVEF没有显著差异。②与假手术组比较,微栓塞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活化的caspase-12含量显著增加(均P<0.05);与微栓塞组比较,美托洛尔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活化的caspase-12含量显著减少(均P<0.05)。结论:美托洛尔抑制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细胞凋亡及caspase-12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冠状动脉微栓塞 细胞凋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与猪冠状动脉微栓塞致心功能损伤的关系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苏强 李浪 +1 位作者 周游 王江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目的:探讨巴马系小型猪冠状动脉(冠脉)微栓塞(CME)致心功能损伤与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关系。方法:60头巴马系小型猪经微导管左前降支注入微栓塞球构建冠脉微栓塞组;注射生理盐水构建假手术组,每组小型猪均为30... 目的:探讨巴马系小型猪冠状动脉(冠脉)微栓塞(CME)致心功能损伤与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关系。方法:60头巴马系小型猪经微导管左前降支注入微栓塞球构建冠脉微栓塞组;注射生理盐水构建假手术组,每组小型猪均为30只。每组小型猪随机分为0 h、3 h、6 h、9 h、12 h、24 h六个不同时间点观察(每个时间点小型猪均为5头)。应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指标;组织病理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苏木素碱性复红苦味酸(HBFP)染色进行梗死区域测量;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心肌组织PDCD4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 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PDCD4与TNF-α蛋白表达。结果:超声心动图参数显示,冠脉微栓塞组除0 h、24 h外其余时间点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伴随着LVEF显著下降,心脏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心排血量(CO)下降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增加。病理学显示,冠脉微栓塞组3 h、6 h、9 h、12 h、24 h五个时间点均可见微梗死灶,但各时间点之间的微梗死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冠脉微栓塞组心肌组织PDCD4与TNF-αmR NA表达都是在3 h开始升高,9 h达高峰,12 h和24 h下降(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冠脉微栓塞组除0 h外其他时间点心肌组织PDCD4与TNF-αmR NA的表达量均显著增加(均P<0.05)。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冠脉微栓塞组心肌组织PDCD4与TNF-α的蛋白表达都是在3 h开始升高,9 h达高峰,12 h和24 h下降(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冠脉微栓塞组除0 h外其他时间点心肌组织PDCD4与TNF-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CD4参与了冠脉微栓塞致心功能的损伤,并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变化规律,可能是通过调控心肌TNF-α的表达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栓塞 血管内介入 心功能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华锋 李浪 +3 位作者 王现涛 刘涛 刘阳春 陆元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0期9-11,20,共4页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经左心室注射42μm微栓塞球建立CME模型后存活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单纯微栓塞组(CME组)与吡格列酮预处理组(PIO组),每组15只。PIO组术前连续7 d给予吡咯列酮10 m...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经左心室注射42μm微栓塞球建立CME模型后存活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单纯微栓塞组(CME组)与吡格列酮预处理组(PIO组),每组15只。PIO组术前连续7 d给予吡咯列酮10 mg/(kg·d)灌胃。另选择经左心室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后存活的雄性SD大鼠15只为假手术组(S组)。术后12 h应用RT-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炎性因子及抗炎因子的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CME组和PIO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m RNA表达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CME组比较,PIO组IL-6m RNA、TNF-α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 m 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吡咯列酮预处理可明显改善CME后心肌炎性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炎性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冠状动脉微栓塞 心肌损伤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探讨大蒜素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丹阳 姜涛 周径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252-1258,共7页
目的基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探讨大蒜素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CME)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大蒜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其中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 目的基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探讨大蒜素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CME)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大蒜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其中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3.0mg/(kg·d)灌胃,大蒜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大蒜素10、20、40mg/(kg·d)灌胃,预处理14天后,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大蒜素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左心室注射42μm微栓塞球造模,空白对照组采用左心室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检测大鼠心功能变化;HBFP染色法检测心肌微梗死面积;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电化学法检测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RT-PCR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和核因子κBp65(NF-κBp65)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TLR4、MyD88和NF-κBp65蛋白表达。结果大蒜素可显著改善CME大鼠心功能,明显降低心肌微梗死面积和心肌细胞凋亡率,有效抑制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心肌损伤指标cTnI、CK-MB表达,明显下调TLR4、MyD88和NF-κBp65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结论大蒜素可抑制CME大鼠心脏功能障碍和心肌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 大蒜素 冠状动脉微栓塞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汉华 李浪 +3 位作者 汪熠 陆永光 赵献明 文伟明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80-382,384,404,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Coronary Microembolization,CME)模型。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0组),微栓塞组(CME组);CME组再按微球数目不同分为1000、2000、3000、4000个微球亚组(分别计为CME1、CME2、CME3、CME4组,各组存... 目的建立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Coronary Microembolization,CME)模型。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0组),微栓塞组(CME组);CME组再按微球数目不同分为1000、2000、3000、4000个微球亚组(分别计为CME1、CME2、CME3、CME4组,各组存活大鼠均n=10);大鼠麻醉后开胸,夹闭升主动脉10s,从左心室注射微栓塞球到达冠状动脉记为CME组,以注射生理盐水为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后6h心脏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HBFP检测心肌微梗死面积和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与S0组比较,CME1组LVEF下降,但没有统计学意义;与S0组比较,CME2、CME3、CME4组LVEF均显著下降(均P<0.05);CME组均出现心肌微梗死灶与心肌细胞凋亡。②不同微栓塞亚组之间比较,LVEF与微栓塞球数目成负相关(γ=-0.78,P<0.05)、心肌微梗死面积和心肌细胞凋亡率均与微栓塞数目成正相关(γ分别为0.85、0.80,均P<0.05)。③3000个微球是较理想的建立大鼠CME模型所需的微球数目。结论开胸大鼠,从左室注入微栓塞球3000个,可成功建立大鼠CME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栓塞 大鼠 动物模型 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酸乙酯干预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对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运灵 王伟伟 +3 位作者 陈宇宁 李淑梅 张飞龙 陈良龙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1-374,共4页
目的研究丙酮酸乙酯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心尖部注射大鼠自体血栓微粒建立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36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冠状动脉微栓塞未治疗组和丙酮酸乙酯预处理组,每组各12只,于术后3天处死。W es... 目的研究丙酮酸乙酯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心尖部注射大鼠自体血栓微粒建立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36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冠状动脉微栓塞未治疗组和丙酮酸乙酯预处理组,每组各12只,于术后3天处死。W estern b lot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水平,实时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mRNA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冠状动脉微栓塞后3天,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左室功能显著恶化,左室舒张末压明显增大,左室收缩压、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明显下降(P<0.01);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蛋白水平与心功能呈明显相关性。与冠状动脉微栓塞未治疗组比较,丙酮酸乙酯预处理能够显著抑制冠状动脉微栓塞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改善心室功能。结论丙酮酸乙酯预处理能够抑制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促炎症因子的过度激活,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栓塞 缺血性心脏病 炎症因子 丙酮酸乙酯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微小血管的影响及潜在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丽 韩红彦 戴文琴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分析辛伐他汀干预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心肌微小血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体质量230~260 g。将其随机分成4组,各15只: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冠状动脉微栓塞组(C组)、辛伐他汀干预组(D组)。... 目的分析辛伐他汀干预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心肌微小血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体质量230~260 g。将其随机分成4组,各15只: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冠状动脉微栓塞组(C组)、辛伐他汀干预组(D组)。D组:制备CME模型后,辛伐他汀灌胃给药;C组:制备CME模型后,生理盐水灌胃;B组:仅开胸,给予生理盐水灌胃;A组:仅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所有大鼠均于持续干预28 d后处死。测定心肌组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心肌微小血管密度。结果免疫组化统计结果显示,与A组和B组比较,C组和D组微小血管密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与C组比较,D组的微小血管密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和B组比较,C组NO和ET-1水平明显降低,hs-CRP水平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C组比较,D组NO和ET-1水平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辛伐他汀可能通过一氧化氮发挥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微小血管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栓塞 小血管 辛伐他汀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微栓塞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陆永光 李浪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0年第3期452-454,共3页
急性冠状动脉微栓塞动物模型的建立是冠状动脉微栓塞基础医学与临床研究的基础。现讨论急性冠状动脉微栓塞的动物模型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同时比较了各种模型的用途与优缺点。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栓塞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s同源基因家族蛋白A/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抑制剂对冠状动脉微栓塞引起心肌损伤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永辉 聂绍平 +1 位作者 任凤学 刘超永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05-711,共7页
目的:探讨Ras同源基因家族蛋白A(Rho A)/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ROCK)信号通路在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大鼠心肌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抑制剂组;模型组、抑制剂组经左心室注入微栓塞球构建CM... 目的:探讨Ras同源基因家族蛋白A(Rho A)/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ROCK)信号通路在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大鼠心肌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抑制剂组;模型组、抑制剂组经左心室注入微栓塞球构建CME模型;构建CME模型前1 h抑制剂组尾静脉注射RhoA/Rho信号通路抑制剂(Y-27632)(5 mg/kg)。术后12 h依次采用:苏木素碱性品红苦味酸(HBFP)染色、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缺血微梗死面积、心肌细胞的凋亡率以及p-RhoA、ROCK1、ROCK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脏的微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率、p-RhoA、ROCK1、ROCK2的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抑制剂组大鼠的心脏的微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率、p-RhoA、ROCK1、ROCK2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ME激活RhoA/ROCK通路,抑制RhoA/ROCK通路能明显降低心肌的凋亡率,改善CME大鼠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栓塞 RhoA/ROCK通路 心肌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