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1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心率和高心率冠状动脉血管CT造影的最佳图像成像期相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杨琴 梁卡丽 +3 位作者 代平 王思凯 余飞 何其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4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低心率和高心率冠状动脉血管CT造影图像质量最佳的R-R间期期相。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11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血管CT造影检查的60例患者,分为低心率组(HR≤70次/分)和高心率组(HR>70次/分)各30例;在20%~80%的R-R间期曝光,每隔5... 目的探讨低心率和高心率冠状动脉血管CT造影图像质量最佳的R-R间期期相。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11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血管CT造影检查的60例患者,分为低心率组(HR≤70次/分)和高心率组(HR>70次/分)各30例;在20%~80%的R-R间期曝光,每隔5%间隔进行重建,对不同R-R期相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测定低心率和高心率组图像质量最佳期相以及与最佳期相无统计学差异的期相。结果低心率组中右冠状动脉(RCA)、左主干(LM)、前降支(LAD)、回旋支(Cx)图像质量最佳期相均位于75%R-R期相。高心率组中RCA的最佳期相在45%R-R间期,LM最佳期相在40%R-R间期,LAD、Cx的最佳期在45%R-R间期;与最佳期相无统计学差异的期相RCA在40%R-R间期,LM在35%和50%R-R间期,LAD在35%和40%R-R间期,Cx在40%R-R间期(P<0.05)。结论HR≤70次/分的冠状动脉CTA最佳曝光期相范围在65%~75%R-R间期;HR>70次/分的冠状动脉血管CT造影最佳曝光期相在35%~45%R-R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冠状动脉造影 R-R间期 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判断冠心病病变情况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吴丹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判断冠心病患者病变情况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本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97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入选者斑块进展情况分组,将入选者分为冠心病进展期组(n=58)及冠心病...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判断冠心病患者病变情况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本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97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入选者斑块进展情况分组,将入选者分为冠心病进展期组(n=58)及冠心病稳定期组(n=39),所有入选者均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对比两组重构指数(RI)、斑块负荷、高危斑块(HRP)占比、斑块体积等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参数,分析上述参数与冠心病斑块进展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约登指数、最佳阈值。结果 冠心病进展期组RI及斑块负荷水平、HRP占比、斑块体积均高于冠心病稳定期组(P<0.05)。上述参数与冠心病斑块进展程度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r=0.758、0.620、0.611、0.616,P<0.05),且RI、斑块负荷、HRP占比、斑块体积的AUC值分别为0.958、0.870、0.811、0.873,AUC值均>0.6。结论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参数(RI、斑块负荷、HRP占比、斑块体积)与冠心病斑块进展程度呈正性相关,上述参数对冠心病斑块进展程度的诊断价值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计算机断层扫描 血管造影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自动后处理系统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鹏朝 王高波 陈金笑 《心电与循环》 2025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冠状动脉(下称冠脉)CT血管造影(CTA)自动后处理系统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7月丽水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TA图像...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冠状动脉(下称冠脉)CT血管造影(CTA)自动后处理系统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7月丽水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TA图像分别采用人工与AI冠脉CTA自动后处理系统进行图像分析,设为人工组与AI组。比较AI组与人工组图像重建成功率、图像后处理时间、冠脉主要分支图像质量评分、斑块成分评估结果以及诊断冠心病的效能;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采用Kappa检验分析AI组与人工组诊断冠心病与其的一致性。结果AI组图像后处理时间明显短于人工组(P<0.001);两组患者图像重建成功率、冠脉主要分支图像质量评分、斑块成分评估结果以及诊断冠心病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I组与人工组诊断冠心病与DSA的一致性均较高(Kappa=0.905、0.958,均P<0.01)。结论AI冠脉CTA自动后处理系统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相较于人工诊断效能相当,但处理时间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冠状动脉 ct血管造影 自动后处理系统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4
作者 韩颖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3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5月新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疑似86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分析CTA在冠心病患者冠脉...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5月新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疑似86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分析CTA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中的诊断效能;依据CAG诊断是否存在血流动力学显著性狭窄将患者分组,血流储备分数(FFR)值≤0.8为病变性心肌缺血组(n=43),FFR值>0.8为非病变性心肌缺血组(n=29),对比不同组别患者CTA检查参数。结果:8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中,经CAG诊断为冠脉病变72例,CTA诊断检出73例,其中1例误诊;CTA诊断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分别为92.86%(13/14)、100.00%(72/72)、98.84%(85/86),与金标准一致性极好(Kappa值=0.956)。病变性心肌缺血组与非病变性心肌缺血组病变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性心肌缺血组斑块长度、斑块面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体积、点状钙化比例均大于非病变性心肌缺血组,最小管腔面积小于非病变性心肌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在诊断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率,且能对病变的具体特征进行有效评估,可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断、病情评估以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冠脉病变 诊断效能 血流储备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合并有焦虑症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扫描成像质量的影响
5
作者 龙治 《基层医学论坛》 2025年第7期13-16,共4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合并有焦虑症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扫描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23年1—12月收治的85例C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合并有焦虑症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扫描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23年1—12月收治的85例C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冠状动脉CTA扫描,检查前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焦虑分量表(anxiety scale,HAD-A)对患者进行焦虑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为非焦虑组(40例)、焦虑组(45例),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数据。结果非焦虑组冠状动脉CTA扫描成功38例,占比95.00%,失败2例,占比5.00%;焦虑组冠状动脉CTA扫描成功35例,占比77.78%,失败10例,占比22.22%。非焦虑组冠状动脉CTA扫描成功率高于焦虑组(P<0.05)。焦虑组血压、心率变异性均高于非焦虑组(P<0.05)。焦虑组冠状动脉CTA扫描成像质量低于非焦虑组(P<0.05)。结论在进行CAD患者的冠状动脉CTA扫描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焦虑症状,因为焦虑状态会影响扫描的成功率和成像质量,影响最终的诊断和治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焦虑症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成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的低剂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对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刘静静 洪念全 《实用心电与临床诊疗》 2025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探究基于全模型迭代重建(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技术的低剂量冠状动脉(简称冠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检查对冠心病冠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疑似冠心病冠脉狭窄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行基于IM... 目的探究基于全模型迭代重建(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技术的低剂量冠状动脉(简称冠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检查对冠心病冠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疑似冠心病冠脉狭窄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行基于IMR技术的低剂量CCTA检查。分析CCTA检查的图像质量评分,并分别比较IMR、iDose^(4)及FBP算法下冠脉各节段的CT、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噪声(standard deviation,SD)值。将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基于IMR技术的低剂量CCTA检查在冠心病冠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并分析其与金标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本次检查共获得冠脉血管主支图像310个,其中300个符合冠脉图像质量标准,评分1分的图像有10个、2分11个、3分44个、4分235个。不同算法下冠脉各节段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IMR技术的低剂量CCTA检查所得的冠脉各节段CNR值均高于iDose^(4)、FBP,而SD值均低于iDose^(4)、FBP,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冠脉节段计算,在共获得的780个冠脉节段中有765个符合冠脉异常的诊断标准。基于IMR技术的低剂量CCTA检查对冠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02%、92.48%、82.31%、91.03%和84.92%。该检查在冠脉狭窄诊断中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53,P<0.05)。结论基于IMR技术的低剂量CCTA扫描能够有效检出冠心病冠脉狭窄情况,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与一致性,可为冠心病冠脉狭窄的临床诊断提供有效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全模型迭代重建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图像重建法可降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患者检查时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
7
作者 陈畅 边传振 +1 位作者 梅俊清 马洪兵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76-81,共6页
目的验证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在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用量条件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1月~2022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行CCTA检查的BMI正常患者86例,随机分成A、B两组,两组患者均采... 目的验证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在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用量条件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1月~2022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行CCTA检查的BMI正常患者86例,随机分成A、B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Smart-mA管电流自动控制技术、Auto Gating、Smart Phase及冠状动脉冻结技术,噪声指数(NI)均设置为12.2 HU,对比剂均选用碘海醇(350 mgI/mL)。A组管电压为70 kV,对比剂用量为(体质量×0.275)mL;B组管电压为120 kV,对比剂用量为(体质量×0.55)mL。A组采用DLIR算法进行图像重建,B组采用50%ASIR-V算法进行图像重建。分别测量并计算主动脉根部、左主干、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近段CT值及其噪声,并计算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及边缘清晰度等客观评价指标,采用双盲法比较2种重建方法主观图像质量。结果A、B两组患者在左主干动脉兴趣区CNR和左回旋支动脉近段兴趣区SN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8、0.252),其余兴趣区CNR和SNR均为A组大于B组(P<0.001),A组左前降支动脉近段兴趣区边缘上升距离小于B组(P<0.001);A、B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需求,但A组患者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优于B组(P<0.001);辐射剂量:A组ED为0.81±0.40 mSv,B组ED为2.84±1.50 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比剂用量:A组为22.11±3.31 mL,B组为34.40±2.98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DLIR算法能够降低CCTA检查患者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图像重建 辐射剂量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应用效果分析
8
作者 虞海洋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3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使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7月金湖县银涂镇卫生院收治的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予以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使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7月金湖县银涂镇卫生院收治的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予以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诊断效能,评估其在冠状动脉斑块及狭窄程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00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90例,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出真阳性患者88例,真阴性患者8例,诊断灵敏度97.78%、特异度80.00%、准确率96.00%,与金标准诊断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78)。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出轻度狭窄42例,中度狭窄30例,重度狭窄18例,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对不同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的检查准确率为90.00%,与金标准诊断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55)。90例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出冠状动脉斑块150个,其中非钙化斑块71个,钙化斑块34个,混合斑块45个;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出冠状动脉斑块144个,其中非钙化斑块68个,钙化斑块33个,混合斑块43个,总检出率为96.00%。结论: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具有高灵敏度及特异性,可有效筛查冠状动脉斑块,评估病灶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诊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诊断效能分析
9
作者 王树环 郭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3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冠脉CT血管造影(CCTA)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4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诊疗的80例疑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均实施CCTA、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CTA对... 目的:探讨冠脉CT血管造影(CCTA)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4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诊疗的80例疑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均实施CCTA、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及其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80例患者冠状动脉共316支,经CAG检查确诊251支(79.43%)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CCTA检查准确率为94.94%,灵敏度96.41%,特异度89.23%,阳性预测值97.19%,阴性预测值86.57%,与CAG检查一致性较高(Kappa值=0.847);CAG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显示,轻度狭窄121处,中度狭窄104处,重度狭窄26处,CCTA检查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率为94.82%(238/251)。80例患者经CCTA诊断共检出128个冠状动脉斑块,其中55个为无/轻度狭窄,73个呈中/重度狭窄,中/重度狭窄的非钙化斑块占比高于无/轻度狭窄,钙化斑块占比低于无/轻度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TA检查能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及其狭窄程度,与CAG具有高度一致性,诊断价值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冠脉ct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在肥胖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王龙停 马周鹏 林观生 《海南医学》 2025年第2期233-237,共5页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对肥胖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金山分院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120例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对肥胖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金山分院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120例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行CCTA检查。A组采用120 kV管电压扫描,原始数据以滤波反投影(FBP)算法重建图像。B组采用100 kV管电压扫描,每例患者数据均以FBP算法和正弦图确定迭代算法重建图像,并分别标记为B1组、B2组,每组60例。其余参数均相同,扫描结束后分析图像,统计数据,分别比较A组、B1组、B2组间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B2组患者的图像合格率、优良率分别为88.3%、81.7%,明显高于B1组的70.0%、6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2组患者的图像合格率、优良率略低于A组的91.7%、83.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患者的图像合格率、优良率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图像噪声比较,B1组(31.66±2.29)>B2组(23.03±1.78)>A组(17.11±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图像同层面主动脉CT值为(367.20±26.23)HU,明显低于B1组的(460.13±16.80)HU及B2组的(454.79±19.23)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患者图像的SNR、CNR分别为14.61±1.17、17.78±1.38,明显低于A组的20.37±1.39、27.55±2.33及B2组的19.86±1.73、28.19±2.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2组与A组患者图像SNR、C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CTDIvol、DLP、ED分别为(8.90±1.28)mGy、(142.98±12.89)mGy·cm、(2.00±0.18)mSv,明显低于A组的(16.03±1.22)mGy、(240.41±17.79)mGy·cm、(3.37±0.25)m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辐射剂量较A组减少约40.7%。结论采用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对肥胖患者行CCTA检查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能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管电压 迭代重建 肥胖 冠状动脉 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马彩丽 刘鹏涛 《中华养生保健》 2025年第4期66-69,共4页
目的 探讨与分析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5月—2023年6月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2例,均给予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检查,记录成像特征。同时所有患者给予冠状动脉造影,并... 目的 探讨与分析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5月—2023年6月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2例,均给予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检查,记录成像特征。同时所有患者给予冠状动脉造影,并以此为判断的金标准。结果 在72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判断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率为(69.38±2.49)%,其中中度狭窄42例,重度狭窄30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中度狭窄患者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5.24%,重度狭窄患者为96.67%,不同患者的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患者灌注期、延迟10 s期、延迟20 s期、延迟30 s期的心肌密度CT测量值低于中度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72例患者中,经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检测出29例为重度狭窄,计算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分别为96.67%、100.00%、98.61%。结论 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应用图像质量非常高,可准确定量心肌密度,鉴别诊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冠状动脉狭窄 图像质量 心肌密度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放射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探析
12
作者 李志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23-026,共4页
探讨放射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100例为对象,采用心脏彩超与放射CT血管造影为患者检查。结果 造影组冠状动脉疾病检出率高于彩超组,P<0.05。造影组与彩超组... 探讨放射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100例为对象,采用心脏彩超与放射CT血管造影为患者检查。结果 造影组冠状动脉疾病检出率高于彩超组,P<0.05。造影组与彩超组冠状动脉狭窄符合率比较,P>0.05。结论 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应用放射CT血管造影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放射ct血管造影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程化沟通模式下心理疏导结合多媒体健康教育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患者情绪状态、依从性的影响
13
作者 张桂凤 吴秀珍 刘云爱 《中外医疗》 2025年第4期112-116,共5页
目的探讨流程化沟通模式下心理疏导结合多媒体健康教育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便利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法... 目的探讨流程化沟通模式下心理疏导结合多媒体健康教育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便利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流程化沟通模式下心理疏导结合多媒体健康教育。对比两组依从性、情绪状态、认知水平、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的81.40%(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7,P=0.034)。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更低,检查目的、检查流程、注意事项认知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流程化沟通模式下心理疏导结合多媒体健康教育应用于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有助于提高依从性,缓解负性情绪,增强患者认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ct血管造影检查 流程化沟通模式 心理疏导 多媒体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冠状动脉运动追踪冻结技术用于改善不同心率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质量
14
作者 安备 张卓璐 +4 位作者 刘卓 付玲 商旭 刘磊 程瑾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观察新一代冠状动脉追踪冻结(NG SSF)技术用于改善不同心率(HR)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256排CT机于1个心动周期内采集的164例CCTA数据,管电压分别为80、100及120 kV,以智能心电门控技术判断HR... 目的观察新一代冠状动脉追踪冻结(NG SSF)技术用于改善不同心率(HR)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256排CT机于1个心动周期内采集的164例CCTA数据,管电压分别为80、100及120 kV,以智能心电门控技术判断HR并自动选择曝光期相:对HR≤65次/分者(低HR组)将曝光时间窗设在70%~80%R-R间期,65次/分<HR≤85次/分者(中等HR组)设在40%~80%R-R间期,HR>85次/分(高HR组)者设在40%~60%R-R间期;对3组图像分别以标准重建算法(STD)、第一代追踪冻结(SSF1)技术及NG SSF进行重建。以Likert量表对3种图像所示右冠状动脉(RCA)、左前降支(LAD)及左回旋支(LCX)各节段进行主观评分。结果低HR组NG SSF重建图像中的LAD中远段、RCA及LCX全段得分均高于STD,而NG SSF重建图像中的RCA中段及LAD远段得分高于SSF1重建图像(P均<0.05);中等HR组NG SSF重图像显示冠状动脉各节段的主观评分均高于STD及SSF1重建图像(P均<0.05);高HR组NG SSF重建图像显示冠状动脉各节段的主观评分均高于STD,显示RCA近远段、LAD中远段及LCX全段的主观评分均高于SSF1重建图像(P均<0.05)。结论利用NG SSF技术能有效提升不同HR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t血管成像 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 追踪冻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超声与CT血管造影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
15
作者 刘会苗 杨青 +2 位作者 张峰 姜喜锋 刘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2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声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评估缺血性脑卒中(IC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25例IC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A、颈动脉...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声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评估缺血性脑卒中(IC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25例IC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A、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比较颈动脉斑块超声、CTA诊断ICS患者CAS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结果以DSA检查为金标准,结果显示,125例ICS患者中,77例患者为易损斑块(61.60%,77/125),48例患者为稳定斑块(38.40%,48/125);43例患者为颈动脉轻度狭窄(34.40%,43/125),62例患者为颈动脉中度狭窄(49.60%,62/125),20例患者为颈动脉重度狭窄(16.00%,20/125)。CAS斑块多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动脉球部,且斑块信号不一。颈动脉斑块超声诊断76例ICS患者为易损斑块(60.80%,76/125),49例ICS患者为稳定斑块(39.20%,49/125);易损斑块患者颈动脉重度狭窄、纤维帽不完整、斑块低回声占比均高于稳定斑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诊断74例ICS患者为易损斑块(59.20%,74/125),51例ICS患者为稳定斑块(40.80%,51/125);颈动脉斑块超声鉴别诊断ICS患者CAS斑块性质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kappa值均显著高于CTA。结论相比CTA,颈动脉斑块超声对于ICS患者CAS斑块性质的诊断效能较高,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斑块超声 ct血管造影 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形态学参数在介入治疗指导中的应用
16
作者 吴晓明 王波 +1 位作者 崔晓剑 舒锦尔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形态学参数在介入治疗指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ICA)证实的CTO患者300例,患...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形态学参数在介入治疗指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ICA)证实的CTO患者300例,患者术前均接受CCTA检查。记录CCTA形态学参数闭塞段近端形态、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血管线样强化、闭塞段内血管钙化情况、闭塞段内血管钙化面积≥横截面50%、病变走行迂曲(>45°)、侧支血管情况、血管开口病变,并分析以上参数与PCI治疗结果的关系。结果300例CTO患者病变共325处,PCI治疗成功227处(69.85%),PCI治疗失败98处(30.15%);失败组闭塞段近端钝形、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内血管钙化面积≥横截面50%、病变走行迂曲(>45°)明显高于成功组(P<0.05),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明显低于成功组(P<0.05),两组其余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OR=1.975,95%CI:1.306~2.988)、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血管长度(OR=3.831,95%CI:1.332~11.017)、闭塞段内线样强化(OR=1.702,95%CI:1.007~2.879)是预测PCI治疗成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CCTA评价冠状动脉CTO形态学参数在介入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其中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是预测PCI治疗成功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形态学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在颅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特点分析
17
作者 严吉来 杨春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MSCTA)在颅脑动脉瘤(CA)诊断中的应用,并对其影像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0例疑似C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依次接受颅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SCTA检查。以DSA...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MSCTA)在颅脑动脉瘤(CA)诊断中的应用,并对其影像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0例疑似C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依次接受颅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SCT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MSCTA诊断CA的一致性,对CA分布的诊断符合率、瘤体最大直径及瘤颈最大宽度进行比较。结果180例疑似CA患者,经DSA检查诊断CA 174例,共检出240个动脉瘤;MSCTA检查诊断CA 168例,共检出207个动脉瘤。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SCTA检查诊断CA的敏感度为96.55%,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6.67%,Kappa值为0.651,诊断的一致性好。经MSCTA诊断的分布于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床突、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的CA符合率分别为81.82%、83.33%、85.71%、87.50%、86.67%、90.00%和90.00%,总体诊断符合率为86.25%。MSCTA与DSA检查所得的瘤体最大直径、瘤颈最大宽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A对CA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与DSA的诊断一致性较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动脉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诊断价值 影像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书婷 查开继 +1 位作者 李培杰 张永高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030-1034,共5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诊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随访1 a,根据左心室重构发生情况分为左心室重构组(26例)、无左心室重...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诊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随访1 a,根据左心室重构发生情况分为左心室重构组(26例)、无左心室重构组(94例),根据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24例)、未发生组(96例)。比较不同组别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结果,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结果左心室重构组、无左心室重构组在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和高危斑块特征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未发生组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病变长度、斑块负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中具有较高的价值。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左心室重构 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及血清指标对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宇明 赵树媛 +2 位作者 侯鹏 王爽 纪俊雨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3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及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对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价。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河北省胸科医院诊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G...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及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对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价。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河北省胸科医院诊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情况将其分为轻度组(0分≤Gensini积分≤20分)、中度组(20分<Gensini积分≤60分)及重度组(Gensini积分>60分),每组34例。对比3组患者冠状动脉最小管腔直径(MLD)、狭窄面积百分比(%AS)、狭窄直径百分比(%DS)、最小管腔面积(MLA)、Lp-PLA2及ANGPTL3,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重度组MLA、MLD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而%AS、%DS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05、4.083、5.871、6.976、3.387、2.198、2.668、3.505,P<0.05)。重度组Lp-PLA2、ANGPTL3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4、8.220、2.575、3.050,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LA、MLD、%AS、%DS、CCTA综合参数、LpPLA2以及ANGPTL3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38、0.690、0.742、0.801、0.904、0.808和0.807。灵敏度分别为91.20%、91.20%、64.70%、94.10%、97.10%、70.60%和88.20%;特异度分别为76.50%、57.40%、75.00%、50.00%、70.60%、97.10%和70.60%。CCTA综合参数的AUC分别高于LpPLA2和ANGPTL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TA及血清Lp-PLA2、ANGPTL3评估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具有一定效能,且CCTA的预测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A2Lp-PLA2)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 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在腹主动脉瘤破裂风险中评估价值与预测意义
20
作者 王帝 李磊 +3 位作者 张涵旭 马永青 崔书君 王大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147-149,共3页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腹主动脉瘤(AAA)破裂风险中评估价值与预测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AA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实施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均随访1年。以DSA检查结果...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腹主动脉瘤(AAA)破裂风险中评估价值与预测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AA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实施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均随访1年。以DSA检查结果+随访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对腹主动脉瘤AAA破裂风险的评估价值,并分析瘤体主要形态学指标(瘤体最大直径、瘤体长颈、瘤颈角度)、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壁峰值压力(PWS)]对AAA患者破裂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经DSA检查结果+随访结果确诊,100例AAA患者中瘤体未破裂者75例,占75.00%;瘤体破裂者25例,占25.00%。CTA评估AAA破裂的准确度为94.00%(9 4/100)、灵敏度为94.67%(71/75)、特异度为92.00%(23/25)、阳性预测值为97.26%(71/73)、阴性预测值为85.19%(23/27);经一致性Kappa度量,CTA评估AAA破裂结果与DSA检查结果+随访结果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44, P<0.001)。AAA破裂患者的瘤体最大直径、瘤颈角度、PWS均高于AAA未破裂者(P<0.05);AAA破裂患者瘤颈长度虽高于AAA未破裂者,但差异不显著(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瘤体最大直径、瘤颈角度、PWS单独及联合预测AAA患者瘤体破裂风险的AUC分别为0.727、0.783、0.748、0.887,其中联合预测效能最高。结论CTA评估AAA患者瘤体破裂的价值较高,与DSA检查结果+随访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瘤体最大直径、瘤体长颈、瘤颈角度、 PWS能很好地预测AAA患者瘤体破裂风险,且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 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破裂风险 预测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