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0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和定量血流分数分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支血流灌注受损的影响因素及其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4
1
作者 龙宇博 胡湖 +5 位作者 黄承诚 周婷 刘金武 郑昭芬 荣晶晶 潘宏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46-1253,共8页
目的:利用三维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定量分析(3D-QCA)及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μQFR)探讨冠脉分叉病变中影响分支血流灌注的各项危险因素,并建立影响分支灌注受损的风险预测模型,为分叉病变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策略的制定... 目的:利用三维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定量分析(3D-QCA)及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μQFR)探讨冠脉分叉病变中影响分支血流灌注的各项危险因素,并建立影响分支灌注受损的风险预测模型,为分叉病变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连续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行冠脉造影检查的362例患者,非左主干分叉病变393处。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评估指标、冠脉分叉病变的解剖学指标以及分叉病变中代表分支血流灌注的μQFR等数据资料。393处分叉病变按照8:2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变量,通过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评估分叉病变中分支灌注的影响因素,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并在测试集中进一步验证模型准确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显示,主支最大面积狭窄率、分叉核最大直径狭窄率、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分支开口直径狭窄率及分支病变长度是分支可能存在血流灌注受损(μQFR<0.8)的独立预测因子(P均<0.05),由这5个变量建立术前分支灌注受损风险评估模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6(95%CI:0.896~0.958),灵敏度为0.864(95%CI:0.818~0.910),特异度为0.850(95%CI:0.780~0.920)。测试集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95%CI:0.817~0.976),灵敏度为0.870(95%CI:0.756~0.936),特异度为0.923(95%CI:0.759~0.986)。结论:冠脉分叉病变中分支的血流灌注情况主要与主支和分支的多个解剖学因素相关,其中主支最大面积狭窄率、分叉核最大直径狭窄率、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分支开口直径狭窄率及分支病变长度是分支存在灌注受损的独立预测因素;所建立的分支灌注受损风险评估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分支灌注 基于Murray分叉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 三维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对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即刻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田志强 江时森 +4 位作者 陈锐华 宫剑滨 张启高 王立军 彭永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46-348,共3页
目的 :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法评价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即刻临床效果。 方法 :在 10 0例冠心病患者的靶病变处置入 14 7枚人工支架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法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前、... 目的 :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法评价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即刻临床效果。 方法 :在 10 0例冠心病患者的靶病变处置入 14 7枚人工支架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法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前、后靶病变血管内径和横截面积的变化。 结果 :支架置入后靶病变处血管内径和横截面积的即刻增益分别为 1.4 4~ 3.74 (2 .4 7± 0 .4 9)mm、2 .6 2~ 12 .18(6 .4 7± 1.87)mm2 ,直径和面积残余狭窄率分别为 - 11.2 8%~ 14 .17% (3.5 0± 0 .0 4 ) %、- 2 1.2 8%~ 2 6 .3% (6 .6 2± 6 .74 ) % ,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 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计算机定量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前、后即刻疗效是一种可靠而简易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定量分析 冠心病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流储备分数标准评估冠状动脉CT、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在中重度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晓娇 侯爱洁 +1 位作者 罗德锋 栾波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9期1070-1073,共4页
目的基于血流储备分数(FFR)评估冠状动脉CT(CTA)、血管内超声(IVUS)、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重度病变中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经门诊行冠脉CTA筛查40例患者(共52处病变,狭窄为50%~99%)纳入到本项研究,入院后均... 目的基于血流储备分数(FFR)评估冠状动脉CT(CTA)、血管内超声(IVUS)、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重度病变中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经门诊行冠脉CTA筛查40例患者(共52处病变,狭窄为50%~99%)纳入到本项研究,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完成FFR、IVUS、QCA的检测,记录50个病变的最小管腔直径(MLD),直径狭窄百分比(%DS),最小管腔面积(MLA)和面积狭窄百分比(%AS)及压力衰减情况。利用线性分析,ROC曲线和Kappa检验进行分析,以FFR为标准评估CTA、IVUS、QCA在中重度病变中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在MLD和%DS方面,CTA跟FFR的相关性最强;但对于MLA和%AS,IVUS与FFR的相关性最强,特别在%AS中表现明显。ROC曲线和Kappa检验得出:在MLD和%DS方面,QCA和IVUS、CTA相比准确性最高[ROC AUC:MLD(0.778、0.753、0.728),%DS(0.791、0.725、0.672)],CTA与IVUS、QCA所测得MLD准确度相似;在MLA、%AS中IVUS得准确性最高(ROC AUC:0.74、0.865),其次为CTA(ROC AUC:0.664、0.763)。IVUS在%AS测得的最佳切点46%,CTA测得的最佳切点68%,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度至重度病变中,QCA、CTA和IVUS检测与FFR相关,其中CTA的相关性高。IVUS在MLA和%AS中的相关性和诊断精准度最高。CTA在MLD和%DS中有和QCA及IVUS相似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储备分数 血管内超声 冠脉造影定量分析 冠状动脉C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脉病变的价值及对冠脉狭窄的定量分析
4
作者 解莹洁 解莹丽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2期395-398,共4页
目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脉病变的价值及对冠脉狭窄的定量分析。方法:本研究中共纳入116例胸痛疑似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来源于商丘市立医院,选取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所有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脉病变75例... 目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脉病变的价值及对冠脉狭窄的定量分析。方法:本研究中共纳入116例胸痛疑似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来源于商丘市立医院,选取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所有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脉病变75例,非冠脉病变患者41例。患者均先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之后再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与冠脉造影诊断冠脉狭窄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脉狭窄患者的诊断效能,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冠脉狭窄的定量分析。结果:116例患者中共对1230段冠脉血管进行了,结果得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与冠脉造影诊断冠脉狭窄结果完全一致的情况为: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的段数分别为1078、55、15、9,两种方法诊断一致性为Kappa=0.709;116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脉病变75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为冠脉狭窄的有69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2.00%(69/75)、82.93%(34/41)、88.79%(103/116);75例冠脉狭窄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结果分析得出,平均冠脉斑块(2.29±0.77)个,钙化斑块体积(26.45±5.78)mm^(3),非钙化斑块体积(300.05±72.58)mm^(3),狭窄程度(56.42±6.12)%,钙化斑块负荷(3.52±1.47)%,非钙化斑块负荷(55.10±16.24)%。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对冠脉狭窄进行诊断时与冠脉造影结果一致性较高,且该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同时可对冠脉狭窄进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流储备分数与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丙剑 耿金 +3 位作者 李倩君 胡婷婷 徐标 马树人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8-252,共5页
目的探索血流储备分数(FFR)与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的关系。方法入选135例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且测量FFR的患者,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梗死相关血管FFR与QCA的关系。结果狭窄程度在50%~<70%... 目的探索血流储备分数(FFR)与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的关系。方法入选135例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且测量FFR的患者,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梗死相关血管FFR与QCA的关系。结果狭窄程度在50%~<70%的病变有22例,其中27.3%的FFR<0.80,而狭窄程度在70%~<90%的病变有62例,其中21.0%的FFR≥0.80,狭窄程度在90%~99%的病变有51例,其中3.9%的FFR≥0.80。Pearson相关分析示QCA参数狭窄程度、病变长度与FFR呈负相关(分别r=-0.677、-0.538),最小管径与FFR呈正相关(r=0.676),均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狭窄程度(B=-0.006)、病变长度(B=-0.009)和最小管径(B=0.195)是FFR的影响因素(均P<0.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行择期PCI术患者的QCA与FFR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AFP阴性、AFP阳性肝癌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6
作者 张一 蒋波 胡美庆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1期117-119,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分析在AFP阴性、AFP阳性肝癌(HCC)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10月HCC患者57例(HCC组)及FNH患者57例(FNH组)。HCC组依据AFP结果分为AFP阴性组(20例)与AFP阳性组(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分析在AFP阴性、AFP阳性肝癌(HCC)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10月HCC患者57例(HCC组)及FNH患者57例(FNH组)。HCC组依据AFP结果分为AFP阴性组(20例)与AFP阳性组(37例)。比较HCC组与FNH组CEUS各定量参数指标。比较AFP阴性组与AFP阳性组CEUS各定量参数指标。绘制ROC曲线,分析CEUS定量参数指标对HCC与FNH的诊断价值。绘制ROC曲线,分析CEUS定量参数指标对AFP阴性、AFP阳性HCC的诊断价值。结果HCC组AT、TTP均更短,WT更长、PI更高(P<0.05)。AFP阳性组TTP更短,WT更长(P<0.05)。AT、TTP、WT、PI及参数联合的AUC为0.706(95%CI:0.612~0.801)、0.791(95%CI:0.710~0.871)、0.723(95%CI:0.631~0.815)、0.688(95%CI:0.590~0.787)、0.895(95%CI:0.840~0.951);敏感度为0.789、0.842、0.737、0.684、0.912;特异度为0.561、0.614、0.579、0.667、0.702。TTP、WT及二者联合的AUC为0.736(95%CI:0.609~0.863)、0.758(95%CI:0.635~0.881)、0.841(95%CI:0.738~0.943);敏感度为0.900、0.486、0.784;特异度为0.568、0.950、0.800。结论 CEUS定量分析在AFP阴性、AFP阳性HCC和FNH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P阴性肝癌 AFP阳性肝癌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TA斑块定量分析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特征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袁伟 冯军鹏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8期51-53,共3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斑块定量分析在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特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CAG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法检查冠...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斑块定量分析在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特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CAG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法检查冠状动脉斑块特征(斑块位置、斑块长度、钙化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斑块负荷)、冠脉重塑指数和狭窄程度的结果。随访患者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采用ROC分析CCTA斑块定量分析指标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CCTA检查和CAG检查的斑块和冠脉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患者MACE发生15例,发生率为16.67%。MACE组患者的冠脉斑块特征指标(非钙化斑块体积、斑块负荷)、冠脉重塑指数和狭窄程度均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ROC曲线结果显示,重塑指数(AUC=0.731)、狭窄程度(AUC=0.676)、非钙化斑块体积(AUC=0.729)和斑块负荷(AUC=0.699)均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P<0.05)。结论CCTA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可以有效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特征,预测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斑块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辅助诊断左心房非活动性黏液瘤一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马雪娟 王钰 +4 位作者 赵玲敏 赵月 宋文娟 刘利萍 谷颖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66,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1岁,因“发现血压升高6年余,反复头晕1年余”于2022年1月25日入院。患者6年前诊断为“高血压1级,低危组”,规律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d,血压控制平稳。近1年来反复出现头晕,无头疼、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无肢体...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1岁,因“发现血压升高6年余,反复头晕1年余”于2022年1月25日入院。患者6年前诊断为“高血压1级,低危组”,规律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d,血压控制平稳。近1年来反复出现头晕,无头疼、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无肢体麻木等。既往无特殊。查体:血压135/80 mmHg,体温36.5℃,神志清楚,步行入院,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6次/min,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头部CT检查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瘤 超声造影 心肌超声造影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与患者体型及心型关系的定量分析(英文) 被引量:8
9
作者 吴延庆 许美珍 +2 位作者 李頣 程晓曙 柴俊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79-782,共4页
背景:冠脉动脉造影被称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由于投照体位的不当,造成病变血管段人为"缩短"及冠状动脉显影影像质量较差等均可引起误诊或漏诊。目的:探讨不同体型、心型患者的冠状动脉主干及各分支的最佳投照... 背景:冠脉动脉造影被称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由于投照体位的不当,造成病变血管段人为"缩短"及冠状动脉显影影像质量较差等均可引起误诊或漏诊。目的:探讨不同体型、心型患者的冠状动脉主干及各分支的最佳投照体位的特异性关系。设计:对照观察。单位: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对象:2001-11/2006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1369例。所有受试者均签署了冠状动脉造影书面知情同意书,实验方案得到了南昌大学医学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方法:将1369例患者分为3组:①肥胖组:体质量指数26~31kg/m2,489例,横位心。②普通体型组:体质量指数23~25kg/m2,502例,普通心型。③消瘦组:体质量指数17~22kg/m2,378例,垂位心型。对3组受试者的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近段,前降支中远段、回旋支近段、回旋支中远段、右冠状动脉近中段,远段等血管的Compart分析结果进行归纳。主要观察指标:最佳造影角度。结果:1369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冠状动脉主干最佳造影角度:左前斜位(45±5)°/足位(25±5)°或右前斜位25°/足位35°,肥胖者其角度大10°左右,消瘦者小10°左右(P均﹤0.05)。②前降支近段最佳造影角度:右前斜位(50±8)°/头位(23±8)°,肥胖者其角度大10°左右,消瘦者其角度小10°左右(P均﹤0.05)。③前降支中远段最佳造影角度:右前斜位(40±5)°/头位(45±5)°或左前斜位(11±5)°/头位(45±5)°。④回旋支近段最佳造影角度:左前斜位(45±5)°/足位(35±5)°或AP/足位36°。⑤回旋支中远端最佳造影角度:左前斜位(45±5)°/足位(35±5)°或右前斜位(6±4)°+足位(33±5)°。⑥右冠状动脉近中段最佳造影角度:左前斜位(35±5)°/足位(14±5)°或左前斜位(48±5)°/头位(15±5)°,肥胖、消瘦组左前斜位角度都要大15°左右,右前斜位胖者角度小10°左右,瘦者角度大10°左右(P<0.05)。⑦右冠状动脉远段最造影角度:左前斜位(53±5)°/足位(17±5)°。结论:通过这些体位的投照多能清楚了解整个冠脉的情况,最佳造影角度下的血管狭窄百分比测量能显著提高其定量分析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最佳投照体位 不同体型 心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量血流分数技术对冠状动脉病变药物球囊治疗决策及效果分析
10
作者 王祥贺 曹雪滨 +4 位作者 罗军 张婷 刘虹宏 崔玉娟 刘兆川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分析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对冠状动脉病变药物球囊治疗的指导作用,评价其治疗效果和可行性。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医院心肾内科心脏病区冠心病择期手术的96例患者,对冠状动脉造... 目的:分析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对冠状动脉病变药物球囊治疗的指导作用,评价其治疗效果和可行性。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医院心肾内科心脏病区冠心病择期手术的96例患者,对冠状动脉造影提示管腔狭窄≥50%的病变血管进行QFR分析,指导临床治疗决策。治疗后再次进行QFR分析,评价QFR值改善以及术后6个月临床结局。结果:96例患者125支冠状动脉血管进行QFR分析,66例患者的90支血管QFR阳性。其中82支成功使用药物球囊扩张冠状动脉病变但未置入支架,包括:支架内再狭窄21支(25.6%)、主支/较大边支44支(53.7%),主支置入支架后边支血管17支(20.7%)。药物球囊治疗后心肌缺血状况得到明显改善,QFR值由治疗前的0.66增加到治疗后的0.94(P<0.001)。药物球囊治疗6个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4.5%(3/66),均缺血驱动的靶血管重建。靶血管再狭窄率为3.7%(3/82)。结论:QFR技术可指导冠状动脉病变治疗决策的选择,基于QFR技术的药物球囊应用可显著改善心肌缺血状况,术后6个月靶血管再狭窄发生率为3.7%,研究结果尚待前瞻性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球囊 定量血流分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冠状动脉斑块定量分析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赵梦吟 吴金英 叶国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应用CT冠状动脉斑块定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90例,均接受CT冠状动脉斑块定量和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非心肌缺血组51例、心肌缺血组39例,分析两组CT冠状动脉定量检查参数...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应用CT冠状动脉斑块定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90例,均接受CT冠状动脉斑块定量和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非心肌缺血组51例、心肌缺血组39例,分析两组CT冠状动脉定量检查参数的差异。结果心肌缺血组患者餐巾环征、CT高危斑块均高于非心肌缺血组,且PL、CS、PB、DS及RI指标均高于非心肌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高危斑块、PL、PB和DS分别对心肌缺血的诊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AUC值分别为0.598、0.660、0.697和0.732。而联合检测AUC值0.821,高于单一指标的诊断价值。结论CT冠状动脉斑块定量指标联合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与老年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12
作者 张春洋 林梦娇 +3 位作者 李艳华 赵宏 邹书斌 朱柏祥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 探析青年和老年冠心病危险因素以及冠状动脉造影上的特点。方法 选取2023年01月-2023年12月60例青年冠心病患者和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全部患者的基线资料,对这些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观察... 目的 探析青年和老年冠心病危险因素以及冠状动脉造影上的特点。方法 选取2023年01月-2023年12月60例青年冠心病患者和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全部患者的基线资料,对这些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观察对比,并选择logistic回归多因素对其分析。结果 青年和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吸烟、男性、体重超标、阳性家族史、血脂异常和大量饮酒作为导致冠心病的单因素影响(P<0.05)。而较青年冠心病组,老年冠心病组的糖尿病和高血压更明显(P<0.05)。将吸烟、男性、体重超标、阳性家族史、血脂异常和大量饮酒作为自变量,而因变量是冠心病,非条件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冠心病患者在吸烟、家族史、男性、体重超标、阳性家族史、血脂异常和大量饮酒均是导致青年和老年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前降支和右冠脉病变上,青年和老年冠心病均多。而青年组比老年组单只病变多(P<0.05),而老年组比青年组的左主干和多支病多(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吸烟、阳性家族史、男性、体重超标、血脂异常和大量饮酒等。特别强调青年冠心病患者早期在防治阶段主要是戒烟戒酒与控制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老年 冠心病 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判断冠心病病变情况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丹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判断冠心病患者病变情况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本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97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入选者斑块进展情况分组,将入选者分为冠心病进展期组(n=58)及冠心病...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判断冠心病患者病变情况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本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97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入选者斑块进展情况分组,将入选者分为冠心病进展期组(n=58)及冠心病稳定期组(n=39),所有入选者均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对比两组重构指数(RI)、斑块负荷、高危斑块(HRP)占比、斑块体积等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参数,分析上述参数与冠心病斑块进展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约登指数、最佳阈值。结果 冠心病进展期组RI及斑块负荷水平、HRP占比、斑块体积均高于冠心病稳定期组(P<0.05)。上述参数与冠心病斑块进展程度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r=0.758、0.620、0.611、0.616,P<0.05),且RI、斑块负荷、HRP占比、斑块体积的AUC值分别为0.958、0.870、0.811、0.873,AUC值均>0.6。结论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参数(RI、斑块负荷、HRP占比、斑块体积)与冠心病斑块进展程度呈正性相关,上述参数对冠心病斑块进展程度的诊断价值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计算机断层扫描 血管造影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T1心肌断层显像定量分析的临床价值──与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的对比研究
14
作者 马文英 杨家声 +4 位作者 沈潞华 龚要明 顾复生 李春林 陈道萌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35-137,共3页
对30例冠脉造影患者的^(201)T1心肌断层显像定量分析与冠脉造影定量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以造影所显示动脉狭窄的最小直径、最小横截面积和与狭窄前后动脉的百分比表示冠脉狭窄程度。心肌显像用SopHA四片法以短轴及长轴的... 对30例冠脉造影患者的^(201)T1心肌断层显像定量分析与冠脉造影定量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以造影所显示动脉狭窄的最小直径、最小横截面积和与狭窄前后动脉的百分比表示冠脉狭窄程度。心肌显像用SopHA四片法以短轴及长轴的心肌浓度比及洗出率来表示,结果表明:^(201)T1心肌断层显像定量分析与冠状动脉造影测量结果有明显的相关性,说明^(201)T1心肌断层显像定量分析结果可间接反映冠脉的血流状况,可作为诊断冠脉疾病和冠脉疾病介入性治疗前后动态观察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动脉造影
原文传递
右心声学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评价肺心病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对预后的预测效能
15
作者 王丹 刘璐 +2 位作者 柳仕博 魏云 李威震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4期2050-2055,共6页
目的探讨右心声学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评价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对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3例肺心病患者,根据治疗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 目的探讨右心声学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评价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对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3例肺心病患者,根据治疗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预后不良组30例和预后良好组8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右心室收缩功能指标[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室舒张末容积(RVEDV)、右室每搏量(RVSV)、右室射血分数(RVEF)]、右心声学造影定量参数[时间常数(K)、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Vs)、峰值强度减半时间(HT)、平均通过时间(MTT)],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各定量参数与右心室收缩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参数单独及联合应用对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的RVESV、RVEDV分别为(58.35±8.42)mL、(84.56±13.97)m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的(43.77±6.17)mL、(64.50±10.48)mL,RVSV、RVEF分别为(20.61±3.80)mL、(40.48±5.22)%,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的(25.87±5.29)mL、(48.10±6.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K、Vs分别为(0.23±0.07)、(3.19±1.06)cm/s,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0.41±0.13)、(4.86±1.61)cm/s,HT、MTT分别为(42.77±10.21)s、(72.15±18.93)s,明显长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25.52±7.33)s、(48.07±10.67)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K、Vs与RVESV、RVEDV呈负相关(r=-0.625、-0.618,-0.651、-0.642),与RVSV、RVEF呈正相关(r=0.639、0.707,0.650、0.619),HT、MTT与RVESV、RVEDV呈正相关(r=0.636、0.665,0.704、0.629),与RVSV、RVEF呈负相关(r=-0.628、-0.641,-0.652、-0.701)(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K、Vs、HT、MTT预测肺心病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3、0.750、0.767、0.838,敏感度分别为80.00%、83.33%、73.33%、80.00%,特异度分别为77.11%、60.24%、75.90%、81.93%,联合预测预后的AUC为0.945,敏感度为90.00%,特异度为86.75%;K、Vs低值的肺心病患者预后不良风险分别是高值患者的6.512倍、4.741倍,HT、MTT高值的肺心病患者预后不良风险分别是低值患者的4.648倍、7.590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心声学造影定量参数K、Vs、HT、MTT与肺心病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及预后有关,可作为临床评估预后情况的有效检查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源性心脏病 右心声学造影 定量分析 右心室收缩功能 预后 预测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目测半定量分析诊断冠心病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
16
作者 史晓龙 周国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2期149-149,共1页
目的 通过与冠状动脉 (以下简称冠脉 )造影证实的冠心病病例对照 ,以探讨超声心动图目测半定量分析法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 3 5例受检者所有患者心电图诊断皆有心肌缺血改变 ,临床诊断为冠心病 ,部分合并有高血压性心脏病。该... 目的 通过与冠状动脉 (以下简称冠脉 )造影证实的冠心病病例对照 ,以探讨超声心动图目测半定量分析法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 3 5例受检者所有患者心电图诊断皆有心肌缺血改变 ,临床诊断为冠心病 ,部分合并有高血压性心脏病。该组患者均在做冠脉造影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根据目测半定量法分别把不同的室壁运动状态用数字表示 ,以记分指数 1分表示心肌运动正常 ,大于 1分者诊为冠心病。结果  2 3 5例受检者 ,冠脉造影诊为冠心病者 87例 ,超声心动图诊为冠心病者 12 3例。其中冠脉造影1支病变者 ,超声记分指数平均为 1.2 9,2支病变者记分指数平均为 1.47,3支病变者平均为 1.96。冠脉造影正常而超声诊断冠心病者 3 6例 ,假阳性率达 41.3 8% ,该组患者超声记分指数平均为 1.18。结论 超声目测半定量分析可较准确检出冠心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超声心动图 目测半定量分析 冠状运用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诊断效能分析
17
作者 王树环 郭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3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冠脉CT血管造影(CCTA)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4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诊疗的80例疑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均实施CCTA、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CTA对... 目的:探讨冠脉CT血管造影(CCTA)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4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诊疗的80例疑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均实施CCTA、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及其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80例患者冠状动脉共316支,经CAG检查确诊251支(79.43%)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CCTA检查准确率为94.94%,灵敏度96.41%,特异度89.23%,阳性预测值97.19%,阴性预测值86.57%,与CAG检查一致性较高(Kappa值=0.847);CAG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显示,轻度狭窄121处,中度狭窄104处,重度狭窄26处,CCTA检查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率为94.82%(238/251)。80例患者经CCTA诊断共检出128个冠状动脉斑块,其中55个为无/轻度狭窄,73个呈中/重度狭窄,中/重度狭窄的非钙化斑块占比高于无/轻度狭窄,钙化斑块占比低于无/轻度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TA检查能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及其狭窄程度,与CAG具有高度一致性,诊断价值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冠脉CT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技术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8
作者 王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4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应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技术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4年5月平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均实施CT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应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技术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4年5月平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均实施CT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检出率、诊断效能、狭窄检出情况及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CCTA参数。结果:DSA检出阳性162例、阴性138例,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T检查检出真阳性147例,CCTA检查检出真阳性160例。CCTA检查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准确率、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其与金标准一致性极好(Kappa=0.884)。CCTA检查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病情程度患者最小管腔面积(MLA)、最小管腔直径(MLD)、狭窄面积百分比(%AS)、狭窄直径百分比(%D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MLA、MLD对比显示重度<中度<轻度,%AS、%DS对比显示,重度>中度>轻度。结论: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应用CCTA准确率较高,且该方案属于无创性检查,因此可应用在初步诊断与筛查中,且为临床明确血管狭窄情况、制订诊疗方案提供丰富参考,在诊疗及评估预后等多方面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狭窄 强化检查 CT 准确率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应用效果分析
19
作者 虞海洋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3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使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7月金湖县银涂镇卫生院收治的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予以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使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7月金湖县银涂镇卫生院收治的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予以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诊断效能,评估其在冠状动脉斑块及狭窄程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00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90例,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出真阳性患者88例,真阴性患者8例,诊断灵敏度97.78%、特异度80.00%、准确率96.00%,与金标准诊断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78)。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出轻度狭窄42例,中度狭窄30例,重度狭窄18例,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对不同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的检查准确率为90.00%,与金标准诊断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55)。90例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出冠状动脉斑块150个,其中非钙化斑块71个,钙化斑块34个,混合斑块45个;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出冠状动脉斑块144个,其中非钙化斑块68个,钙化斑块33个,混合斑块43个,总检出率为96.00%。结论: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具有高灵敏度及特异性,可有效筛查冠状动脉斑块,评估病灶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诊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0
作者 韩颖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3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5月新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疑似86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分析CTA在冠心病患者冠脉...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5月新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疑似86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分析CTA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中的诊断效能;依据CAG诊断是否存在血流动力学显著性狭窄将患者分组,血流储备分数(FFR)值≤0.8为病变性心肌缺血组(n=43),FFR值>0.8为非病变性心肌缺血组(n=29),对比不同组别患者CTA检查参数。结果:8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中,经CAG诊断为冠脉病变72例,CTA诊断检出73例,其中1例误诊;CTA诊断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分别为92.86%(13/14)、100.00%(72/72)、98.84%(85/86),与金标准一致性极好(Kappa值=0.956)。病变性心肌缺血组与非病变性心肌缺血组病变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性心肌缺血组斑块长度、斑块面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体积、点状钙化比例均大于非病变性心肌缺血组,最小管腔面积小于非病变性心肌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在诊断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率,且能对病变的具体特征进行有效评估,可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断、病情评估以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冠脉病变 诊断效能 血流储备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