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伍逸轩 陈磊 +2 位作者 任燕飞 杨玉琳 陆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6-354,共9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coronary angiography-derived 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caIM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coronary angiography-derived 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caIM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9月~2022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STEMI的患者541例。使用FlashAngio系统(苏州润迈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计算caIMR。按照住院或随访期间MACE发生与否将患者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MACE定义为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入院、非计划性血运重建。采用COX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Kaplan-Meier生存曲线探究caIMR对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随访时间为1年,其中发生MACE 61例(11.28%)。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患者有着更高的caIMR。多因素COX分析表明,caIMR是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aIMR预测MACE的曲线下面积0.688,最佳截断值为25.3 U。caIMR加入到临床危险因素模型中后显著增加了模型的判别和重新分类能力;进一步将患者分为低caIMR组(caIMR<25 U,n=377)和高caIMR组(caIMR≥25 U,n=164)。Kaplan-Meier曲线显示caIMR≥25 U患者预后更差。结论caIMR是STEMI患者行PCI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caIMR≥25 U患者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年的心脏功能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芳 陶凌 +10 位作者 张剑桥 高超 刘建正 杨旺伟 牟方俊 张亮 王欢 张亚敏 郭春棉 杨华 贺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280-285,共6页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caIMR)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即刻与随访6个月时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变化,进而预测患者术后1年心脏功能的变化。方法纳入TARGET STEMI OCT China研...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caIMR)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即刻与随访6个月时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变化,进而预测患者术后1年心脏功能的变化。方法纳入TARGET STEMI OCT China研究中符合caIMR测量的患者30例,测量直接PCI术后即刻(caIMR0)及随访6个月(caIMR6)冠状动脉造影的caIMR值,通过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变化对STEMI患者1年心脏功能的影响。结果30例患者caIMR0(41.70±12.22)U,caIMR6(28.74±10.05)U。caIMR6与caIMR0的差值△caIMR(–12.96±13.08)U。线性回归分析发现,△caIMR与术后1年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0.023,r=–0.414),△caIMR对患者长期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协方差分析发现,靶病变血管为左前降支(β=10.18,P=0.016)及新生内膜厚度(β=0.11,P=0.039)与caIMR6成正相关。结论STEMI患者△caIMR对术后1年的LVEF具有预测价值,二者成负相关。△caIMR越小时,术后1年的LVEF恢复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 心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鹿冠玉 赵蕾 +4 位作者 惠可尧 卢志辉 王兰菱 高海 马晓海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4,共7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AMR)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4月至202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PCI的STEMI患者168例。...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AMR)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4月至202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PCI的STEMI患者168例。患者分别于PCI术后3~7 d和3个月时接受急性期与恢复期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检查。恢复期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较急性期增加20%及以上认为发生心室重构,据此将入选患者分为心室重构组(n=49)与无心室重构组(n=119)。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AMR值及CMR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AMR和急性期CMR显示的微血管阻塞(MVO)范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MR对STEMI患者PCI术后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结果:16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4±11.4)岁,男性139例(82.7%)。AMR值与急性期CMR显示的MVO范围呈正相关(r=0.42,P<0.01)。心室重构组的AMR值高于无心室重构组[3.00(2.56,3.52)mmHg·s/cm vs.2.48(2.20,2.74)mmHg·s/cm,1 mmHg=0.133 kPa,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MR是STEMI患者PCI术后心室重构的独立预测因素,AMR值每增加0.2 mmHg·s/cm,心室重构风险增加45.1%(OR=1.451,95%CI:1.228~1.714,P<0.01)。AMR预测心室重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9。结论:AMR与MVO范围呈正相关,是STEMI患者PCI术后心室重构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微循环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冠状动脉造影计算的微循环阻力指数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4
作者 李新健 王贵松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9期778-781,共4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在心肌血流灌注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微循环阻力指数是评价微血管功能的金标准。随着计算流体力学技术的发展,基于冠状动脉造影计算的微循环阻力指数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方法无需使用压力导丝和血管扩张剂,并且与基于... 冠状动脉微循环在心肌血流灌注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微循环阻力指数是评价微血管功能的金标准。随着计算流体力学技术的发展,基于冠状动脉造影计算的微循环阻力指数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方法无需使用压力导丝和血管扩张剂,并且与基于压力导丝的微循环阻力指数有较好的诊断一致性。目前已在心肌梗死、慢性冠脉综合征和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中得到应用。现对基于冠状动脉造影计算的微循环阻力指数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阻力指数 基于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的应用与进展
5
作者 任凌彤 艾虎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96-100,共5页
随着对冠状动脉相关疾病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疗效及预后等具有重要影响,冠状动脉微循环疾病在缺血性心脏病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无法直接通过影像学观察到冠状动脉微血管,... 随着对冠状动脉相关疾病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疗效及预后等具有重要影响,冠状动脉微循环疾病在缺血性心脏病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无法直接通过影像学观察到冠状动脉微血管,目前临床上出现了一些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指标,其中微循环阻力指数被广泛用于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评价。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微循环阻力指数测定技术准确、安全、简单易行,应用前景广泛。本文就微循环阻力指数的建立、发展、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阻力指数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冠状动脉造影测定微循环阻力指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郑文 黄鑫 赵雪东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2年第6期448-451,共4页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在心肌缺血和心绞痛中起着关键致病作用。在临床上,准确识别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并定量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对疾病严重程度分层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基于压力导丝测量的微循环阻力指数是目前有创评估冠状动...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在心肌缺血和心绞痛中起着关键致病作用。在临床上,准确识别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并定量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对疾病严重程度分层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基于压力导丝测量的微循环阻力指数是目前有创评估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最客观指标,但因需要额外的操作时间、花费及充血剂使用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期报道了多项使用冠状动脉造影计算微循环阻力指数以替代传统压力导丝测量的研究。本文将对这一技术的原理、准确性及应用情况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 微循环阻力指数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循环阻力指数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塑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7
作者 古力拜克热木·伊力 何鹏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8期1285-1287,共3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治疗以最短时间内恢复冠状动脉血流为主,虽然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介入治疗所需时间被大大缩短,但是约50%的STEMI患者临床结局仍不好,研究认为这种不良结局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和阻塞有关,因此提出了微循...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治疗以最短时间内恢复冠状动脉血流为主,虽然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介入治疗所需时间被大大缩短,但是约50%的STEMI患者临床结局仍不好,研究认为这种不良结局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和阻塞有关,因此提出了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来评估冠状动脉微血管。在近年的研究中,IMR在STEMI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得到了不少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的研究结果。此外,更是有冠状动脉造影衍生的IMR测量方法,实现了不依赖导丝和(或)扩血管剂就可测量IMR,缩短了评估时间,并且降低了手术成本。本研究以IMR及冠状动脉造影术衍生的IMR在STEMI患者心室重塑中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室重塑 微循环阻塞 微循环阻力指数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的影响因素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妍博 侯昌 +1 位作者 刘健 聂文畅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9期659-666,共8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caIMR)升高的因素,并对其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STEMI并行...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caIMR)升高的因素,并对其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STEMI并行PCI的患者113例,依据术后caIMR值分为低caIMR组(caIMR<40 U,50例)和高caIMR组(caIMR≥40 U,63例),筛选出caIMR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其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进行分析。结果与低caIMR组相比,高caIMR组超重/肥胖患者比例[45(71.4%)比24(48.0%),P=0.011]、肌钙蛋白I(TnI)峰值[46.06(25.11,80.90)pg/ml比67.63(32.94,143.81)pg/ml,P=0.018]、谷丙转氨酶[29.00(19.00,52.00)mmol/L比21.00(16.00,35.25)mmol/L,P=0.027]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肥胖(OR 3.263,95%CI 1.397~7.619,P=0.006)、TnI峰值(OR 1.007,95%CI 1.001~1.014,P=0.021)是caIMR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 0.586,95%CI 0.378–0.908,P=0.017)是caIMR升高的保护因素。高caIMR(OR 5.340,95%CI 1.121~25.449,P=0.035)、术前心绞痛(OR 0.144,95%CI 0.033~0.628,P=0.010)、左心室射血分数(OR 0.893,95%CI 0.827~0.965,P=0.004)是心力衰竭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TEMI患者行PCI后高caIMR组TnI峰值、超重/肥胖比例更高,心力衰竭再住院比例更高,提示可能远期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与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Hcy及LP-PLA2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岑锦明 杨希立 +8 位作者 郭军 张爱东 熊卿圆 梁茜 张健瑜 李健 蔡炜标 梅百强 许兆延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3期64-70,共7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障碍与LP-PLA2、Hcy的相关性,以及其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63例冠脉造影显示临界病变(狭窄40%~70%,且测量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0.8),冠脉造影术后测量前降支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值,以IMR...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障碍与LP-PLA2、Hcy的相关性,以及其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63例冠脉造影显示临界病变(狭窄40%~70%,且测量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0.8),冠脉造影术后测量前降支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值,以IMR中位数为界分为IMR正常组(<21.3 u)和IMR升高组(≥21.3 u)。分别记录和测定两组一般资料、相关生化指标、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值,分析各指标与IMR的关系。结果 63例患者完成IMR测量,IMR范围:6.5~42.3 u,中位数:21.3 u,与正常组比较,IMR升高组HDL-C和CFR更低,而Hcy和年龄较高(P <0.05);IMR值与Hcy、年龄及LDL-C(r=0.263)呈正相关(P <0.05),与CFR、HDL-C呈负相关(P <0.05),与LPLPA2水平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cy是IMR升高的危险因素(P <0.05),HDL-C、CFR是IMR升高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 (1) FFR>0.8的冠脉临界病变中,CFR可作为评估冠脉微循环的指标;(2)年龄和Hcy是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危险因素,CFR和HDL-C是冠脉微循环的保护因素;(3)年龄的增长、HDL-C水平的降低和Hcy可能参与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病理过程,导致IMR值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阻力指数 同型半胱氨酸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和冠脉血流储备分数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功能学评估 被引量:19
10
作者 岑锦明 杨希立 许兆延 《广东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452-456,共5页
目的通过测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后的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IMR)、冠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 目的通过测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后的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IMR)、冠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CFR)、平均传导时间(transit mean time hyperemia,Tmn)等指标评估PCI术后冠脉功能学变化。方法入选冠脉造影显示至少有单支冠状动脉主支(LAD、LCX、RCA)病变狭窄≥70%,且FFR<0.80接受PCI术患者76例。PCI术前后分别测量FFR、CFR、IMR、充血状态下平均传导时间(TmnHyp)。比较所有患者PCI术前后的Pa、Pd、TmnHyp、FFR、CFR、IMR等生理学指标。分析PCI术前各冠脉生理学指标值与PCI术后冠脉血流增加的关系。与术前TmnHyp比较,PCI术后患者血流量升高组和血流量无升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相关生化指标、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冠脉生理学指标。结果与PCI术前比较,术后的IMR值和TmnHyp值降低,而CFR值和FFR值明显升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PCI术后血流增加的PCI术前IMR值为15.54、FFR值为0.61。结论经PCI术后,大部分患者的冠脉生理学指标即刻获得改善,IMR和FFR测定有助于识别PCI术后冠脉血流是否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血流储备分数 冠脉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阻力指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糖控制水平对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亮 杨松 +3 位作者 陈燕春 季燕妮 庄乾 孙俊翔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315-319,共5页
目的:观察血糖控制水平对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且通过压力导丝法测定有IMR和离子交换法测定(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数据的患者224... 目的:观察血糖控制水平对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且通过压力导丝法测定有IMR和离子交换法测定(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数据的患者224例。其中非糖尿病患者一组4.0%≤HbA1c<6.0%;糖尿病患者按照HbA1c水平分为4.0%≤HbA1c<6.0%、6.0%≤HbA1c<7.0%、7.0%≤HbA1c<8.0%、HbA1c≥8.0%4组。比较5组患者HbA1c水平与IMR的关系,探讨HbA1c对糖尿病患者IMR的影响。结果:5组比较结果显示,HbA1c水平相同的情况下非糖尿病患者的IMR低于糖尿病患者(P<0.05);糖尿病患者中,随着HbA1c水平的升高IMR值也会升高(P<0.05)。结论:积极控制血糖有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IMR,血糖控制不良是糖尿病患者IMR升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A1C 糖尿病 冠状动脉 微循环阻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循环阻力指数对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评价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志明 叶飞 +2 位作者 尤威 谢渡江 陈绍良 《中国临床医学》 2014年第4期400-402,共3页
目的:探讨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IMR)在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非糖尿病患者各30例,设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检测2组患者的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 目的:探讨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IMR)在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非糖尿病患者各30例,设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检测2组患者的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并采用压力导丝检测其冠状动脉(左前降支)IMR值。结果:糖尿病组hs-CRP、充血状态下冠状动脉IMR值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1)。2组患者的hs-CRP与IMR呈正相关(r=0.657,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可能与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炎性反应有关。压力导丝测定IMR能较准确、敏感地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微循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阻力指数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联合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岑锦明 熊卿圆 +1 位作者 杨希立 许兆延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1182-1187,共6页
目的通过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和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评估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外膜及微循环功能,并根据FFR>0.83及IMR≥25界值对患者进行分组随访,以明确不同组别患者的预后。方法纳入FFR>0.75未接受经皮冠状... 目的通过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和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评估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外膜及微循环功能,并根据FFR>0.83及IMR≥25界值对患者进行分组随访,以明确不同组别患者的预后。方法纳入FFR>0.75未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22例,进一步测量IMR值、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值(CFR)。根据是否IMR值≥25 U及FFR值>0.83分成4组,A组(IMR<25 U及FFR>0.83)、B组(IMR≥25 U及0.75<FFR≤0.83)、C组(IMR≥25 U及FFR>0.83)、D组(IMR<25 U及0.75<FFR≤0.83),其中A组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按照指南正规服用药物治疗。患者出院当天即开始随访,出院后2周以后每月随访1次,如病情变化随时就诊,随访截止日期2020年8月31日。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结果年龄、高血压病比例、Gensini积分、HDL-C、LDL-C、CFR值、Hcy 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B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比例、Gensini积分、LDL-C和Hcy较对照组高,HDL-C及CFR值较对照组低(P<0.05)。C组患者年龄及Hcy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D组患者HDL-C水平及Gensini积分较对照组高(P<0.05)。B组患者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MACE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组、D组MACE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无波形比率(iFR)、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和血流储备分数(FFR)在诊断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晓会 闫兆红 +1 位作者 闫冰 王智慧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年第5期870-873,共4页
血流储备分数(FFR)已逐渐成为冠脉介入治疗中评估冠脉狭窄是否会导致缺血的重要参考标准。目前普遍认为如果FFR测量值显示冠脉狭窄病变会导致缺血说明其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不良相关,常需进行血运重建治疗。而FFR测量值为非缺血的病... 血流储备分数(FFR)已逐渐成为冠脉介入治疗中评估冠脉狭窄是否会导致缺血的重要参考标准。目前普遍认为如果FFR测量值显示冠脉狭窄病变会导致缺血说明其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不良相关,常需进行血运重建治疗。而FFR测量值为非缺血的病变预后较好,常仅需药物治疗。此外一些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也表明FFR指导的血运重建策略要优于仅造影指导的血运重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储备分数 冠脉狭窄 冠脉介入治疗 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预后不良 微循环阻力指数 参考标准 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循环阻力指数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6
15
作者 朱清一 胡信群 周胜华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4期265-268,共4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是指由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构成的微循环系统。对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尽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使其心外膜动脉血流正常,仍然有1/3的患者没有达到心肌微循环灌注。微循环功能障碍被认为是PCI... 冠状动脉微循环是指由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构成的微循环系统。对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尽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使其心外膜动脉血流正常,仍然有1/3的患者没有达到心肌微循环灌注。微循环功能障碍被认为是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始作俑者,可以独立预测远期死亡的发生[1]。近年来提出的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是目前评价微循环功能相对简单的定量指标。通过与血流储备分数(FFR)同样的设备可以测定IMR。以下就IMR在PCI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阻力指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口服尼可地尔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文杰 刘恒亮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7年第10期955-957,共3页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尼可地尔治疗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3~2016-03该院收治的56例拟行介入术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尼可地尔治疗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3~2016-03该院收治的56例拟行介入术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服用硝酸异山梨酯,研究组服用尼可地尔,均治疗4周,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IMR及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IMR为(16.87±4.71),低于对照组的(26.21±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8例。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服尼可地尔,可有效降低IMR,改善患者的冠状动脉微循环和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 微循环 阻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与冠状动脉微循环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逸敏 李光 +3 位作者 谢桂庭 林艳 余冰艳 董豪坚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目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且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治疗患者中研究以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 目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且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治疗患者中研究以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为代表的左心室重构与以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angio-IMR,AMR)为代表的微循环障碍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是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分院和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于博罗县人民医院确诊STEMI且行pPCI治疗的患者,在术后及3个月后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患者LVMI变化百分比,根据LVMI变化量是否>20%分为高左心室重构组(n=62)、低左心室重构组(n=99)。通过对比两组的一般情况、冠脉微循环指标及预后情况,评价其之间的相关性及结局变量。结果(1)高左心室重构组比低左心室重构组AMR更高(287±89 vs.247±56,P=0.006),冠脉血流速度(coronary flow velocity,CFV)更慢(14.6±5.8 vs.16.6±5.3,P<0.05),预后更差(33.8%vs.13.1%,P=0.003)。LVMI绝对变化量与AMR呈正相关、线性关系(r=0.169,P=0.032)。无复流仅存在于高左心室重构组[3(4.8%)vs.0,P=0.027]。(2)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MR是LVMI变化量大于20%的危险因素(OR=1.008,P=0.001)。AMR是左心室重构的独立预测因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AMR切点为268.5。结论STEMI患者行pPCI治疗以LVMI为代表的左心室重构与以AMR为代表的冠脉微循环有明确关系,左心室重构变化越大,AMR越大,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质量指数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 冠状动脉微循环 左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循环阻力指数评估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价值及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18
作者 吴彩凤 徐日新 +5 位作者 张强 程铖 谢勇 刘晓东 曹天庆 梅宏斌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6期65-69,75,共6页
目的 探讨微循环阻力指数(IMR)评估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行急诊PCI的急性前壁STEMI患者50例,在PCI后立即测量IMR。以IMR=40 U为临界值,将IMR<40 U定义为... 目的 探讨微循环阻力指数(IMR)评估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行急诊PCI的急性前壁STEMI患者50例,在PCI后立即测量IMR。以IMR=40 U为临界值,将IMR<40 U定义为微循环正常组(A组),将IMR≥40 U定义为微循环异常组(B组)。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术中相关情况,以及术后24 h、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超声心动图结果及术后随访12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情况。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STB)是影响急性前壁STEMI患者微循环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在PCI术后24 h、6个月、12个月时, 2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内径(LVE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MACE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STB是急性前壁STEMI患者微循环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IMR对急性前壁STEMI患者PCI术后左心重构、左心功能恢复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可能有较好的早期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微循环阻力指数 微循环障碍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脏不良事件 左室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患者微循环阻力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白玉涵 程艳 +2 位作者 任启珣 王咏 曹斌 《疑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19-123,129,共6页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1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治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9)、观察组(n=39)。对照组予尼可...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1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治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9)、观察组(n=39)。对照组予尼可地尔等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管内皮功能[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微血管功能[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指标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05%,高于对照组的66.67%(χ^(2)/P=8.291/0.040)。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胸痛胸闷、心慌、气短汗出、倦怠懒言、面色晦暗)低于对照组(t/P=7.228/<0.001、9.891/<0.001、9.014/<0.001、5.494/<0.001、5.487/<0.001)。观察组血清AngⅡ、ET-1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t/P=7.296/<0.001、5.686/<0.001、7.533/<0.001)。观察组LVEDD、LVESD、IMR值低于对照组,SV水平高于对照组(t/P=5.880/<0.001、5.892/<0.001、14.429/<0.001、3.025/0.003)。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可降低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麝香保心丸 尼可地尔片 微循环阻力指数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运重建后微循环阻力指数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亚然 姜云发 +2 位作者 支伟 汪雁博 郝国贞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0年第4期192-198,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运重建后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相关性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入选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因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对罪犯血管进行IMR测定的患者31例。根据IMR...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运重建后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相关性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入选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因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对罪犯血管进行IMR测定的患者31例。根据IMR值分为高IMR组(IMR>40,20例)和低IMR组(IMR≤40,11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造影结果;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对年龄、肌酸激酶(CK)峰值、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心肌肌钙蛋白I(cTnI)峰值及GRACE风险评分与IMR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高IMR组的平均年龄[(65.60±9.61)岁比(56.00±10.48)岁,P=0.015]、CK峰值[1366.00(2226,2489.00)U/L比139.00(76.00,896)U/L,P=0.009]、CK-MB峰值[129.50(44.25,258.25)U/L比34.00(21.00,123.00)U/L,P=0.041]、cTnI峰值[97.00(23.31,100.25)ng/ml比19.00(0.10,66.00)ng/ml,P=0.011]及GRACE风险评分[(170.45±46.45)分比(128.64±27.24)分,P=0.011]显著高于低IM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MR值升高与年龄(r=0.333,P=0.047)、CK峰值(r=0.534,P=0.002)、CK-MB峰值(r=0.439,P=0.014)、cTnI峰值(r=0.534,P=0.002)显著相关。GRACE风险评分与IMR呈正相关(r=0.532,P=0.002),ROC曲线下面积为0.768(OR 1.029,95%CI 1.003~1.055,P=0.028),最佳截点值为154.5时,预测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IMR>40的敏感度为65%,特异度为91%,约登指数为0.56。结论(1)年龄、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GRACE风险评分与PCI术后IMR水平升高具有相关性。(2)ACS患者血运重建后IMR和GRACE风险评分存在正相关性,以GRACE风险评分154.5为截点,预测患者存在微血管损伤和(或)功能障碍的可能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阻力指数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风险评分 微血管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