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梁国泉 罗剑静 +2 位作者 廖广婧 杨澄 翟永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7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分析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及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证实存在心肌缺... 目的分析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及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证实存在心肌缺血证据,且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真性分叉病变(依据Medina分型,其中111,101,011为真性分叉病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8例。术前1 d两组病人均口服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剂量为300 mg,对照组进行拘禁导丝保护技术治疗,研究组进行拘禁球囊技术治疗。记录所有病人手术操作相关指标、术中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X线曝光时间、支架植入数量、球囊数量、导丝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中胸痛、术中冠状动脉夹层、术中支架膨胀不全发生率及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手术均成功,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心律失常、术中血流减慢,术后分支闭塞或夹层、术后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水平升高、术后分支血流动力学改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2%,对照组为27.08%,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凭借操作简单、造影剂用量少、X线曝光时间短、支架植入少、球囊用量少、导丝用量少、治疗费用少等诸多优势适用于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并未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 拘禁球囊保护技术 拘禁导丝保护技术 心肌缺血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中边支血管直径小于2.5mm介入处理策略
2
作者 刘德超 刘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8年第8期00345-00345,共1页
目前冠心病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一直是国内外介入专家较为棘手的问题,而目前临床对于边支保护的介入治疗手段繁多,如何更好的选择手术方式目前仍是广大介入医师讨论的热点。本文就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中边支血管直径小于2.5mm的介... 目前冠心病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一直是国内外介入专家较为棘手的问题,而目前临床对于边支保护的介入治疗手段繁多,如何更好的选择手术方式目前仍是广大介入医师讨论的热点。本文就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中边支血管直径小于2.5mm的介入手术方式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干分叉病变 单支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兴支架术对冠状动脉无保护简单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王硕 战吟戈 +3 位作者 郑庆厚 陈勤聪 王乐 李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947,共7页
目的探讨即兴支架术(provisional stenting,PS)在冠状动脉无保护简单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观察该术式对患者心功能、心肌损伤、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行PS术式并完成... 目的探讨即兴支架术(provisional stenting,PS)在冠状动脉无保护简单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观察该术式对患者心功能、心肌损伤、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行PS术式并完成3个月随访的无保护简单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完善术前检查,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静息动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dynamic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D-SPECT)+瑞加诺生负荷D-SPECT检查,观察手术的安全性评价指标,包括支架植入即刻成功率以及是否发生急性支架内血栓、冠脉无复流、分支受累、分支急性闭塞、急性左心衰、心脏传导阻滞、心脏压塞、大出血、死亡;有效性评价指标包括术前及术后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测得的冠状动脉左主干最小管腔面积(minimum lumen area,MLA),术前及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的心功能指标[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MB,CK-MB)、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Ⅰ,cTnⅠ)];心肌灌注评价指标包括术前以及术后3个月应用静息D-SPECT+瑞加诺生负荷D-SPECT检查心肌17节段分布下心肌灌注总积分、心肌缺血总节段数。结果安全性指标观察显示:支架植入即刻成功率100%、回旋支受累行球囊对吻扩张19例(23.1%),分支急性闭塞1例,后行双支架术,应用PS-T(provisional stenting-T stenting)术式;无发生急性支架内血栓、冠脉无复流、急性左心衰、心脏传导阻滞、心脏压塞、大出血、死亡病例。有效性指标观察显示:术后IVUS测得的MLA较术前明显改善;自术后7 d开始,BNP、CK-MB、cTnⅠ较术前明显改善。心肌灌注指标观察显示:术后3个月的心肌17节段分布下心肌灌注总积分、心肌缺血总节段数情况显著优于术前。结论PS可改善冠状动脉无保护简单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的心功能、心肌损伤和心肌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D-SPECT) 冠状动脉无保护简单主干分叉病变 即兴支架术(PS) 心肌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冠脉狭窄程度及分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4
作者 温莉芳 曹杰 程章松 《医疗装备》 2025年第3期82-84,88,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在冠脉狭窄程度和分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影像科收治的1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A、冠脉造影检查。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在冠脉狭窄程度和分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影像科收治的1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A、冠脉造影检查。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冠状动脉CTA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冠脉狭窄程度的检出率及在冠脉分叉病变中的诊断效能。结果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1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中阳性90例、阴性10例;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显示,真阳性88例,真阴性9例,漏诊2例,误诊1例;冠状动脉CTA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58);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90例确诊冠心病患者中冠脉轻、中、重度狭窄分别为35、30、25例;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中冠脉轻、中、重度狭窄的检出率与冠脉造影比较,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90例确诊冠心病患者中存在左冠脉分叉病变55例,正常35例;冠状动脉CTA诊断左冠脉分叉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2.73%、91.43%、92.22%,与冠脉造影检查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809)。结论冠状动脉CTA可有效诊断冠心病,明确冠脉狭窄程度和左冠脉分叉病变,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冠脉造影 冠脉狭窄程度 冠脉分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对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蒙 张燕 +6 位作者 陈岩 安松涛 刘军 张建红 孟华 李文博 刘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62-1067,共6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冠脉)左主干分叉病变中应用药物涂层球囊(DCB)的即刻效果和临床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冠脉左主干分叉病变行介入治疗患者资料,根据介入策略将其分为单纯球囊扩张组66例(左主干-左前降支置入支架,左回旋支行...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冠脉)左主干分叉病变中应用药物涂层球囊(DCB)的即刻效果和临床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冠脉左主干分叉病变行介入治疗患者资料,根据介入策略将其分为单纯球囊扩张组66例(左主干-左前降支置入支架,左回旋支行球囊扩张)、双支架组58例(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均置入支架)和药物球囊组44例(左主干-左前降支置入支架,左回旋支行药物球囊扩张),分析术后即刻、术后1年内随访的介入手术资料及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原性死亡、支架内再狭窄、靶病变重建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1)三组间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双支架组左回旋支术中支架直径及术后即刻开口直径稍大于药物球囊组的球囊直径和术后即刻开口直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均大于单纯球囊扩张组(P<0.05);左回旋支术后即刻开口狭窄,双支架组小于药物球囊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均小于单纯球囊扩张组(P<0.05);(3)血管内超声指导患者中,在术后即刻左回旋支开口面积上双支架组大于药物球囊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均大于单纯球囊扩张组(P<0.05);(4)术后1年内,左回旋支开口管腔直径方面,双支架组与药物球囊组均大于单纯球囊扩张组(P<0.05);左回旋支开口残余狭窄方面,双支架组与药物球囊组均小于单纯球囊扩张组(P<0.05);左回旋支开口管腔丢失方面,单纯球囊扩张组>双支架组>药物球囊组(P<0.05);在总的支架内再狭窄方面,药物球囊组优于双支架组(P<0.05);(5)术后1年内单纯球囊扩张组心绞痛发病率高于双支架组及药物球囊组(P<0.05)。结论:药物球囊组术后即刻及术后随访优于单纯球囊扩张组,不劣于双支架组,可作为左主干分叉病变一种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主干病变 分叉病变 血管内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主干病变冠心病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被引量:7
6
作者 庾华东 陶凉 陈绪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5期391-393,共3页
目的探讨左主干病变冠心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6月392例左主干病变冠心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资料。其中OPCAB组... 目的探讨左主干病变冠心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6月392例左主干病变冠心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资料。其中OPCAB组279例(71.2%),CCABG(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113例。比较2组术后早期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OPCAB组搭桥(4.17±0.86)支/人,CCABG组搭桥(4.24±0.94)支/人(t=-0.710,P=0.478)。2组新发心房纤颤[31例(11.1%)vs 8例(7.1%),χ^2=1.459,P=0.227]、围术期心肌梗死[7例(2.5%)vs 3例(2.7%),χ^2=0.000,P=1.000]、肾功能不全[9例(3.2%)vs 4例(3.5%),χ^2=0.000,P=1.000]、肺部并发症[15例(5.4%)vs 6例(5.3%),χ^2=0.000,P=1.000]差异无显著性。OPCAB组手术死亡[2例(0.7%)vs 5例(4.4%),χ^2=4.368,P=0.037]、呼吸机使用时间[中位数20 h(8-48 h)vs 51 h(14-130 h),Z=-2.823,P=0.005]、ICU停留时间[51h(38-141)h vs 92 h(42-352)h,Z=-2.618,P=0.009]、术后输血量[500 ml(200-1200)ml vs 800 ml(400-2100)ml,Z=-2.411,P=0.016]、二次开胸[5例(1.8%)vs 10例(8.8%),χ^2=9.052,P=0.003]、神经系统并发症[3例(1.1%)vs 9例(8.0%),χ^2=10.647,P=0.001]方面明显优于CCABG组。结论OPCAB在左主干病变冠心病患者中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干病变 冠心病 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合并3支血管病变 被引量:4
7
作者 邱志兵 陈鑫 +5 位作者 徐明 蒋英硕 肖立琼 缪劲 张爱萍 郭子璜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对左冠状动脉主干合并3支血管病变患者的治疗经验及体会。方法对33例左冠状动脉主干合并3支血管病变患者施行了OPCAB,用左乳内动脉作为移植血管与左前降支进行吻合,大隐静脉作为移植血管分...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对左冠状动脉主干合并3支血管病变患者的治疗经验及体会。方法对33例左冠状动脉主干合并3支血管病变患者施行了OPCAB,用左乳内动脉作为移植血管与左前降支进行吻合,大隐静脉作为移植血管分别与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后降支、对角支和钝缘支进行吻合。结果每例患者行旁路血管移植2~5支,平均3.4支。无手术死亡,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心绞痛均消失。结论OPCAB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合并3支血管病变的高危冠心病患者是可行、有效的,手术损伤小;而积极的术前准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应用、正确的手术方法和配合、建立一支熟练快速的应急队伍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主干 血管病变 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动脉内球囊反搏 OPCAB 肝肾功能衰竭 移植血管 乳内动脉 冠状动脉 严重并发症 冠心病患者 治疗经验 前降支 大隐静脉 血管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左主干分叉病变 被引量:3
8
作者 师恩祎 谷天祥 喻磊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317-319,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1999年3月至2008年4月我院共收治29例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观察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1999年3月至2008年4月我院共收治29例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观察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围术期以及随访情况。结果体外循环时间为48.2±15.5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4.2±4.6h,住ICU时间3.3±0.8d,住院时间18.0±2.7d,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本组患者随访7~98个月(29.0±19.2个月),25例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2例心绞痛症状缓解,3例于术后3年、4年和8年分别死于脑血管病变、心脏骤停及肺癌。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心室收缩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应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CABG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干分叉病变 体外循环 心脏不停跳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主干病变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被引量:2
9
作者 万峰 陈彧 +3 位作者 陈生龙 徐东 王新生 江龙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 总结 14 3例左主干 (LM)病变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经验体会。方法  1999年 9月至 2 0 0 2年 4月 ,行左主干病变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4 3例 ,69例有心肌梗死史 ,其中 2 5例为心肌梗死后 1个... 目的 总结 14 3例左主干 (LM)病变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经验体会。方法  1999年 9月至 2 0 0 2年 4月 ,行左主干病变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4 3例 ,69例有心肌梗死史 ,其中 2 5例为心肌梗死后 1个月内手术 ,12 3例有不稳定心绞痛 ,二次手术 4例 ,三支病变 114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 (5 6.4± 13 .8) % ,其中射血分数 <3 0 %者 13例。结果 所有病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急诊手术 4 4例 ,选择性手术 99例。远端吻合口数目为 3 .3 4± 0 .85个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17例。手术死亡 3例 ,均死于恶性心律失常。其余并发症的发生与非左主干病变组无差别。结论 左主干病变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干病变 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临床疗效 手术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左主干病变的研究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晓宁 王宏渊 钟旭锋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66-67,78,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左主干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左主干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左主干支架置入术治疗,超声组使用血管内超声引导(n=80),造影组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引导(n=140)...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左主干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左主干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左主干支架置入术治疗,超声组使用血管内超声引导(n=80),造影组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引导(n=140),对两组治疗预后进行比较。结果相较于造影组,超声组治疗后取得了更高的球囊对吻扩张率、后扩张率、双支架术应用率以及操作成功率(P<0.05);相较于造影组,超声组治疗后取得了更低的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率(P<0.05);两组靶血管血运重建率与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左主干病变进行治疗时,相较于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指导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取得更好的效果,具备更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干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造影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支架术28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伶 林英忠 +3 位作者 王风 徐广马 袁军 黄宗燕 《内科》 2010年第5期498-499,共2页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择期行PCI的2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单支架12例,双支架16例。术后每2周或1个月门诊复查1...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择期行PCI的2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单支架12例,双支架16例。术后每2周或1个月门诊复查1次,8~12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 28例PCI均取得成功,16例置入双支架的患者均成功进行球囊对吻扩张。所有病例术后达TIMI3级血流,住院期间无严重不良心脏事件,术后随访20~30个月,6个月内有4例再次出现心绞痛症状,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显示支架内再狭窄3例(10.71%),随访期内死亡1例。结论经选择的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PCI即刻成功率高,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主干分叉病变 支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左主干病变患者桥血管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文瑞 高长青 +2 位作者 肖苍松 盛炜 闫成雷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712-714,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左主干病变桥血管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因冠心病左主干病变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32例,男性98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3.5±8.6)岁。按手术方法分为:体外循环组(on-pump coronary artery ...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左主干病变桥血管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因冠心病左主干病变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32例,男性98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3.5±8.6)岁。按手术方法分为:体外循环组(on-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CABG)及非体外循环组(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CCABG组70例,共搭桥219支,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桥70支,大隐静脉(saphenous vein,SV)桥149支。OPCAB组62例,共搭桥181支,乳内动脉桥62支,大隐静脉桥119支。术中应用即时血流仪(transit-time flow meter,TTFM)测量桥血管血流量、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及血流波形。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桥血流测量:乳内动脉-前降支桥血流量CCABG组为(27.3±16.5)ml/min,OPCAB组为(27.7±18.7)ml/min(P=0.812);两组PI值分别为3.1±1.6及3.0±1.8(P=0.3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大隐静脉-回旋支桥血流量CCABG组为(37.3±3.4)ml/min,OPCAB组为(35.0±5.6)ml/min(P=0.086);两组PI值分别为2.9±1.5及3.0±1.7(P=0.6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左主干病变的患者,不论行CCABG或OPCAB,对桥血管及吻合口的质量无影响,均可达到满意的再血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 主干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与血管内超声显像在经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左主干病变中的对比研究
13
作者 耿海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34-0037,共4页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与血管内超声显像在经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左主干病变中的对比。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50例冠心病病人。对照组行冠脉造影术,观察组行腔内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支架...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与血管内超声显像在经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左主干病变中的对比。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50例冠心病病人。对照组行冠脉造影术,观察组行腔内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支架直径、长度、后扩张球囊直径、球囊后扩张压力、造影剂用量、曝光时间、平均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情况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支架直径、长度、后扩张次数、后扩张球囊直径及后扩张球囊气压进行比较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对比剂用量、曝光时间和平均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别, P>0.05。但超声显像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P<0.05。结论 冠脉造影和超声显像在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中的作用各不相同。其中,冠脉内超声显像在冠心病患者左主干病变治疗中的应用,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内超声显像 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干病变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累及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的非分叉病变予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的良好长期预后:一项多中心注册研究
14
作者 Chieffo A. Park S.J. +2 位作者 Valgimigli M. A. Colombo 孙凯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7年第11期40-41,共2页
背景: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开口和主干出现管腔狭窄但不需要施行分叉处理的病变,是外科血运重建的I类适应证。方法和结果:本项注册研究共纳入在5个中心进行治疗的147例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开口处和(或)中段狭窄病变(不需要施行分叉治疗... 背景: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开口和主干出现管腔狭窄但不需要施行分叉处理的病变,是外科血运重建的I类适应证。方法和结果:本项注册研究共纳入在5个中心进行治疗的147例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开口处和(或)中段狭窄病变(不需要施行分叉治疗)的连续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干 分叉 病变 冠状动脉 注册研究 置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RS时间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左主干或三支病变的预测作用
15
作者 朱春甲 朱红涛 +4 位作者 晋从海 熊恩来 汪坤 支晓明 吴方斌 《心电学杂志》 2010年第4期292-293,305,共3页
目的测定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心电图QRS时间,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判断其对左主干/三支病变诊断的指导作用。方法对比106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体表心电图QRS时间,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结果QRS... 目的测定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心电图QRS时间,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判断其对左主干/三支病变诊断的指导作用。方法对比106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体表心电图QRS时间,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结果QRS时间和左主干/三支病变具有相关性(OR=904,P〈0.01),QRS时间/〉90ms预测左主干/三支病变的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88%。结论QRS时间增宽可作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左主干/三支病变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主干 三支病变 QRS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冠状动脉慢性闭塞合并左主干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一例
16
作者 周国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分叉病变 慢性闭塞 主干 不稳定心绞痛 入院诊断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
17
作者 张秀华 梁东 刘华勇 《中外医药研究》 2022年第15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进行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予以... 目的:探讨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进行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予以追踪随访,对手术特征及手术即刻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分型为A型35例,B型20例,C型15例,D型13例,E型12例,F型5例。80例患者主支出现狭窄,占80.0%;45例患者侧支产生狭窄病变,占45.0%。手术前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分支血管最小腔直径(MLD)短于手术后即刻,手术前管腔狭窄程度高于手术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白细胞黏附缺陷症MLD短于手术后即刻,手术前管腔狭窄程度高于手术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左回旋支MLD短于手术后即刻,手术前管腔狭窄程度高于手术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进行治疗时采用单纯药物涂层球囊具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药物涂层球囊 冠状动脉 主干分叉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的效果 被引量:3
18
作者 陆洋 辜和平 +2 位作者 刘恒道 邢军辉 李凌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6期989-993,共5页
目的观察单纯药物涂层球囊(DCB-only)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证实为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且接受DCB-only策略治疗的患... 目的观察单纯药物涂层球囊(DCB-only)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证实为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且接受DCB-only策略治疗的患者35例,通过回顾住院病历以及门诊和电话随访的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追踪,随访的终点是复查CAG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记录术前、术后即刻及复查CAG时各靶血管的最小管腔直径(MLD),计算相应的管腔狭窄程度及复查时的晚期管腔丢失(LLL)。结果35例患者术后即刻复查CAG,靶血管病变处MLD较术前明显增加,管腔狭窄程度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所有患者围术期无MACE发生。16(45.71%)例患者返院复查CAG,CAG中位随访时间7.00(6.00,11.75)个月。随访期间1(2.86%)例患者接受了靶病变血运重建。其余15例患者随访时靶血管病变处MLD较术前明显增加,管腔狭窄程度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靶血管病变处LLL分别为:左主干(0.16±0.21)mm,左前降支(-0.02±0.18)mm,左回旋支(-0.06±0.25)mm。结论DCB-only策略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是有效的,并且相对安全,这为未来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干分叉病变 单纯药物涂层球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联合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肖蓉雪 汪谞 +1 位作者 郜俊清 刘宗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0-354,共5页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DES)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LM)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采用DES联合DCB治疗的8例LM分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接受LM和左前降支病变处DES治疗,左回旋支...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DES)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LM)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采用DES联合DCB治疗的8例LM分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接受LM和左前降支病变处DES治疗,左回旋支开口处DCB治疗,其中6例手术在血管内超声导引下进行。术后即刻造影评价病变血管通畅情况,术后6个月随访再狭窄率及6个月内严重临床事件发生率。结果 DES联合DCB治疗LM分叉病变再狭窄率低[LM(8.4±5.3)%,左前降支(18.2±5.0)%,左回旋支(30.5±16.5)%]。术后所有患者未发生严重临床事件。结论 DES联合DCB介入治疗LM分叉病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干分叉病变 药物涂层球囊 药物洗脱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老年退行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案及预试验结果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伟 方志成 +3 位作者 郑翔 刘伯毅 赵继先 廖应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2890-2895,共6页
背景:冠脉旁路移植术常被认为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无保护左主干(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ULMCA)病变的金标准疗法。近年来研究表明,药物洗脱支架在治疗ULMCA病变后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甚至有研究者... 背景:冠脉旁路移植术常被认为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无保护左主干(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ULMCA)病变的金标准疗法。近年来研究表明,药物洗脱支架在治疗ULMCA病变后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甚至有研究者认为药物洗脱支架将取代冠脉旁路移植术成新的为治疗金标准,但国内外学者对此尚有一定争议。目的:试验拟观察采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治疗老年ULMCA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与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进行比较。方法:纳入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和十堰市人民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退行性ULMCA病变患者224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支架组采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治疗,冠脉旁路移植术采用冠脉旁路移植治疗,每组112例,术后随访9,12,24,36个月。研究中有效性的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36个月病变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研究的次要结局指标为术后9,12,24个月病变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术后9,12,24,36个月的血栓事件发生率、病变血管再狭窄率、病死率、死亡原因及生存时间。术前,术后9,12,24,36个月的病变血管的动脉造影形态。研究的安全性指标为术后9,12,24,36个月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课题组从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收集86例患者,分成支架组48例,冠脉旁路移植38例。预试验结果显示,与冠脉旁路移植组比较,支架组术前等待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完全血运重建率均降低(P<0.05)。术后6个月,两组病死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再次血运重建率及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经十堰市太和医院和十堰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单位:十堰市太和医院,审批时间2017年7月;审批号:TH005X;十堰市人民医院,审批时间2017年7月,审批号:RM011X)。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设计时间为2018年1月,试验计划于2018年8月开始进行患者招募,2019年8月招募结束,2022年10月进行结果指标分析,2022年12月试验完成。文章结果将以科学会议报道,或在同行评议的期刊上发表传播。试验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 CTR1800016413),方案版本号1.0。讨论:试验希望观察,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治疗老年ULMCA病变中长期随访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的数据与冠脉旁路移植术在相比,明确哪种疗法的预后效果更好,以筛选出治疗ULMCA病变最佳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 冠脉旁路移植术 无保护主干病变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病变血运重建率 晚期管腔丢失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