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7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发纵隔气肿八例影像学及临床特点研究
1
作者 付强 任作雷 +5 位作者 林志强 龚剑峰 王长征 王婷 胡雅兰 谭举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0-515,共6页
背景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影像学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胸膜下磨玻璃影、斑片状高密度影、实变影等,合并纵隔气肿者并不多见。大量气肿形成可严重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导致明显喘憋、低氧血症,需积极处理。目的分析并总... 背景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影像学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胸膜下磨玻璃影、斑片状高密度影、实变影等,合并纵隔气肿者并不多见。大量气肿形成可严重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导致明显喘憋、低氧血症,需积极处理。目的分析并总结儿童COVID-19并发纵隔气肿的影像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22-12-01—2023-01-30在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儿科住院的8例COVID-19并发纵隔气肿的患儿年龄、性别、影像学、临床特点及诊疗情况。结果8例患儿年龄3岁7个月~12岁,男女比3∶5,高分辨率CT(HRCT)均显示双肺感染合并纵隔气肿。气肿多同时累及颈部及胸壁。肺部表现多种多样:胸膜下磨玻璃影、实变、树芽征、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支气管壁增厚及网格征等,未见大片实变及“白肺”。1例患儿合并少量胸腔积液。临床表现除有发热、咳嗽外,均有明显气促,肺部听诊干湿啰音可不显著。4例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1例合并卡他布兰汉菌感染。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者应用阿奇霉素,合并卡他布兰汉菌感染者给予头孢噻肟治疗。8例患儿均给予氧疗。1例患儿白细胞总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明显气急,低氧血症,常规治疗无好转,给予有创呼吸机治疗3d后好转撤机。5例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3例使用糖皮质激素。1周后复查胸部CT,纵隔气肿均完全吸收,肺部病灶明显好转。结论COVID-19并发纵隔气肿者多为学龄前期或学龄期儿童,婴幼儿少见。可同时合并颈部及胸壁积气。肺部病变可累及间质或实质、双肺均受累,表现形式多样。起病多有明显气急,积极氧疗。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同时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者,要密切关注呼吸情况,积极使用IVIG,适时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必要时采用呼吸机人工辅助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纵隔气肿 临床特征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三甲中医院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人中药处方分析
2
作者 魏良兵 冉晴雨 +1 位作者 胡兴民 高家荣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183-188,F0003,共7页
目的分析某三甲中医院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中药处方信息,为中医药治疗COVID-19和中药师的审方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2月确诊为COVID-19后接受中药处方治疗病人的处方资料,通过Excel表... 目的分析某三甲中医院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中药处方信息,为中医药治疗COVID-19和中药师的审方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2月确诊为COVID-19后接受中药处方治疗病人的处方资料,通过Excel表录入整理处方相关信息数据,建立治疗COVID-19的中药处方数据库,统计治疗COVID-19的中药处方相关信息,探究用于COVID-19治疗的中药方剂信息,挖掘方剂中药物配伍的关联模式,并应用聚类方法揭示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99张治疗COVID-19的中药处方,经分析,处方病人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人数最多,占40.40%;在中药治疗COVID-19的方案中,处方包含11~15种药材的频率最高,占比达48.49%;用药剂量在10~15 g的处方频率最高,占比达到66.67%;中药处方用药天数多在3 d以内;中药处方所花金额小于100元的处方占66%;对中药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发现补益药使用最多,占22%,其次是清热药18.5%;在分析用于COVID-19的中药处方中,甘草、白术、苦杏仁、茯苓、陈皮、柴胡和黄芩等药材的使用频率较高。其中,黄芩与甘草、柴胡以及半夏的组合在处方中尤为常见。这些药材的配伍显示出较高的关联性,表明它们在治疗中往往被一起使用。结论黄芩、甘草、柴胡和半夏在COVID-19的中药治疗中存在协同应用模式;在治疗中药处方中补益药、清热药、解表药使用频率最高,相关药物与类方组合为诊治COVID-19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中药 处方分析 用药规律 关联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的心血管测量在不同临床分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婷婷 王振常 +5 位作者 魏璇 孙婧 宋丽君 颜颖 魏巍 杨正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基于CT影像测量心血管参数,评估不同临床分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心血管系统钙化程度及心血管各参数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北京COVID-19数据库中455例确诊患者的入院临床及胸部CT影像资料,根据临... 目的基于CT影像测量心血管参数,评估不同临床分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心血管系统钙化程度及心血管各参数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北京COVID-19数据库中455例确诊患者的入院临床及胸部CT影像资料,根据临床分型标准分为3组:无症状+轻型组151例,普通型组278例,重症+危重症组26例。应用GE ADW4.7工作站的测量工具评估10个心血管测量参数:冠脉钙化积分、主动脉钙化积分、颈动脉钙化积分、心胸比、肺动脉主干横径、升主动脉主干短轴直径、主肺动脉比值、下腔静脉短轴直径、腹主动脉短轴直径、下腔静脉/腹主动脉比值,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455例COVID-19患者中,冠脉钙化积分、颈动脉钙化积分、心胸比、肺动脉主干横径、升主动脉主干、下腔静脉短轴直径、腹主动脉短轴直径在无症状+轻型组、普通型组与重症+危重症组3组病例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钙化积分、主肺动脉比值、下腔静脉/腹主动脉比值参数在无症状+轻型组、普通型组与重症+危重症组3组病例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组间对比后发现,心胸比、主干短轴直径、腹主动脉短轴直径、下腔静脉短轴直径等参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临床分型的COVID-19患者的心血管多个影像参数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为评估COVID-19患者的心血管改变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血管 临床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成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伞状评价
4
作者 李波 徐柳 +5 位作者 谢雨晴 王艺颖 董帅 廉洁 李国栋 曹卉娟 《中国药物警戒》 2025年第2期155-161,I0001-I0003,共10页
目的总结评价中成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综述证据,对中成药作为干预手段治疗COVID-19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对相关证据的质量做出评价。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inomed、中国知... 目的总结评价中成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综述证据,对中成药作为干预手段治疗COVID-19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对相关证据的质量做出评价。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从建库至2023年6月15日的中成药治疗COVID-19的系统综述,并提取相关信息。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二次Meta分析,利用AMSTAR-II评估文章的方法学质量,采用GRADE分级方法对证据确定性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以气泡图的形式呈现。结果最终纳入了13项系统评价,共计17053例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独采用西药标准治疗相比,中成药联合西药标准治疗在多个结局指标体现出优势,主要包括全因死亡率[RR=0.26,95%CI=(0.09~0.81),P=0.02,I^(2)=0%]、核酸转阴率[RR=1.12,95%CI=(1.01~1.23),P=0.03,I^(2)=44%]、转重症率[RR=0.49,95%CI=(0.37~0.64),P<0.00001,I^(2)=0%]、肺部影像学改善、临床症状消失率(包括发热、咳嗽、疲劳、气短)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特别是疲劳)。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缓解喉痛、腹泻方面2组没有明显区别。气泡图结果显示,极低等级的证据表明,热炎宁合剂、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参黄颗粒、疏风解毒胶囊、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连花清咳颗粒分别在提高核酸转阴率、降低转重症率、提高肺部影像学恢复率方面,可能有微弱到中等程度的效果。结论综合分析表明,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中成药联合常规治疗在治疗COVID-19表现出更好的疗效。由于目前所收集到的证据质量相对较低,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伞状评价 GRADE评价 Meta分析 证据映射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肺动脉高压住院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胡琼 胡秋兰 +4 位作者 吴媛媛 余倩 张昌志 刘维佳 韩婧 《贵州医药》 2025年第3期357-361,共5页
目的调查某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并发肺动脉高压(PH)老年患者流行病学数据,分析COVID-19并发PH老年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10日某院COVID-19住院患者1250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目的调查某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并发肺动脉高压(PH)老年患者流行病学数据,分析COVID-19并发PH老年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10日某院COVID-19住院患者1250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检测肺动脉收缩压,根据检测结果选取诊断为COVID-19并发PH老年患者169例,根据患者入院后30 d为节点死亡与否分为生存组(n=134)和死亡组(n=35),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相关检查指标、随访30 d情况,比较两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对COVID-19并发PH老年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COVID-19并发PH老年死亡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COVID-19住院患者并发PH总发病率为17.4%,其中老年患者169例(77.5%),非老年患者149例(22.5%),COVID-19并发PH老年患者死亡35例(20.7%),COVID-19并发PH非老年患者死亡3例(6.1%)。老年患者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肌酐(Scr)、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B型脑利钠肽(BNP)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氧合指数(OI)低于生存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血清D-D、CRP、PCT水平升高,OI降低,是COVID-19并发PH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D-D、CRP、PCT水平联合OI评估COVID-19并发PH老年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2(95%CI:0.818~0.976)、0.798(95%CI:0.679~0.904)、0.904(95%CI:0.852~0.997)、0.312(95%CI:0.515~0.817),血清D-D、CRP、PCT水平,OI四者联合预测的AUC面积最大,为0.981(95%CI:0.950~1.000)。结论血清D-D、CRP、PCT水平及OI是COVID-19并发PH老年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四者联合评估有助于提高对COVID-19合并PH老年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肺动脉高压 预后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出现气管狭窄1例
6
作者 刘江波 杨敏 蒋萍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77-179,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症状[1],部分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其主要原因是肺部感染、原有呼吸道疾病加重、继发肺间质病变及肺栓塞等所致,大部分患者可通过胸部CT及临床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症状[1],部分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其主要原因是肺部感染、原有呼吸道疾病加重、继发肺间质病变及肺栓塞等所致,大部分患者可通过胸部CT及临床特征鉴别。本文报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出现呼吸困难的1例病例,结合病史、胸部CT、气管镜检查,诊断为COVID-19后气管狭窄,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好转。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回顾分析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以引起临床对该病的关注,并为临床提供治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气管狭窄 呼吸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支持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中的意义
7
作者 张小飞 王耀勇 张彩萍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8期77-79,共3页
目的:分析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病毒感染”)中的意义。方法:选择500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其中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3分、存在营养风险的有86例。86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营... 目的:分析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病毒感染”)中的意义。方法:选择500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其中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3分、存在营养风险的有86例。86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营养支持1周,观察患者营养状态指标在营养支持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营养支持1周后,86例患者血淋巴细胞绝对值、氧分压、磷、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钙、镁水平干预前后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良好的个人营养状况可降低发病风险并改善疾病预后,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期间,个人及家庭应保证良好的营养状况,以增强抵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营养风险 营养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在无偿献血者不同检测时间强弱情况的研究
8
作者 覃柳燕 谢珺 +1 位作者 庞霞 陈兴智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5年第2期37-41,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柳州市无偿献血者不同检测时间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中和抗体的水平。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广西血液中心2023年8月29日~9月5日、2024年1月15日~2月2日、2024年5月20日~5月22日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3355份进行SARS-Co... 目的调查分析柳州市无偿献血者不同检测时间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中和抗体的水平。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广西血液中心2023年8月29日~9月5日、2024年1月15日~2月2日、2024年5月20日~5月22日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3355份进行SARS-CoV-2中和抗体定量检测。结果3355份血液标本经生理盐水稀释50倍后检出中和抗体阳性3196份(95.26%);2023年8月31日~9月7日检测716份检出中和抗体阳性692份(96.65%)、2024年1月17日~2月4日检测2159份检出阳性2041份(94.53%)、2024年5月22日~5月24日检测480份检出阳性463份(96.46%);不同检测时间、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体质量中和抗体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血型中和抗体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柳州市无偿献血者中和抗体水平较高且能在体内存在较长时间,女性、文化程度越高、体质量越低的献血者中和抗体水平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中和抗体 不同时间 无偿献血者 柳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单眼脉络膜炎1例
9
作者 张俐娜 包菁 陈靓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37-138,共2页
资料患者女性,15岁,因“发热后左眼视物变形半月”于2023年1月10日就诊于金华市中心医院眼科。患者半月前曾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症状,如咳嗽、乏力、发热等,伴左眼视物变形,新型冠状病毒抗原(+)... 资料患者女性,15岁,因“发热后左眼视物变形半月”于2023年1月10日就诊于金华市中心医院眼科。患者半月前曾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症状,如咳嗽、乏力、发热等,伴左眼视物变形,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患者未就医,休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华市中心医院 视物变形 脉络膜炎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流行期间抗菌药物管理的回顾与教训
10
作者 何礼贤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0,共6页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大流行,人类社会付出沉重代价,获得宝贵经验。其中最有意义者是在很短时间内确定病原体为冠状病毒新变种(SARS-CoV-2)及其基因序列^([1]),为诊断、疫苗和药物研发奠定了基础。病毒性病因的早...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大流行,人类社会付出沉重代价,获得宝贵经验。其中最有意义者是在很短时间内确定病原体为冠状病毒新变种(SARS-CoV-2)及其基因序列^([1]),为诊断、疫苗和药物研发奠定了基础。病毒性病因的早期确立本可避免2003年SARS流行时将“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作为诊断标准之一的无奈与不妥^([2]),而临床上还是出现了管理失控,导致严重的抗菌药物过度使用。教训应当总结和吸取,抗菌药物管理(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 AMS)需要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大流行 共感染 重叠感染 抗菌药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赵腾飞 王莲 刘远锋 《医师在线》 2025年第3期42-44,共3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感染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7月~2024年4月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1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检测,根据检测...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感染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7月~2024年4月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1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n=53)和阴性组(n=58),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00例为对照组(n=100)。对比三组的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球蛋白E(Ig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白细胞计数(WBC)、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分化抗原3阳性(CD3^(+))、白细胞分化抗原4阳性(CD4^(+))、CD4^(+)/白细胞分化抗原8阳性(CD8^(+))]水平以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对比,阴性组及阳性组的IL-4、TNF-α、IgE、hs-CRP、EOS及WB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阳性组上述指标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与对照组对比,阴性组及阳性组的CD3^(+)、CD4^(+)、CD4^(+)/CD8^(+)、FEV_(1)、FVC及PEF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阳性组上述指标水平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会加剧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炎症反应,并导致患儿的免疫功能及肺功能进一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新型冠状病毒 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 哮喘急性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SAA和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对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研究
12
作者 赵美芳 盛美玲 +1 位作者 汪群智 肖远超 《浙江医学教育》 2025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评估外周血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protein A,SAA)和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对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死亡风险的意义,为临床早期识别死亡高危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 目的评估外周血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protein A,SAA)和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对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死亡风险的意义,为临床早期识别死亡高危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2月在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诊治的382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其确诊后30天内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29例)和存活组(353例),记录其入院时外周血SAA和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研究上述指标预测COVID-19患者死亡风险的最佳阈值及相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死亡组COVID-19患者外周血SAA水平高于存活组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存活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周血SAA预测COVID-19患者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最佳截断值261.7 mg/L时灵敏度为85.2%、特异度为81.6%,Youden指数为0.668;外周血CD4^(+)细胞计数预测COVID-19患者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9,最佳截断值192.4个/μL时灵敏度为89.3%、特异度为84.0%,Youden指数为0.733;外周血CD8^(+)细胞计数预测COVID-19患者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4,最佳截断值167.7个/μL时灵敏度为92.9%、特异度为85.9%,Youden指数为0.788。结论外周血SAA和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可以作为COVID-19患者死亡风险预测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血清淀粉样蛋白A T淋巴细胞计数 死亡风险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原饮加减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性咳嗽医案1则
13
作者 张婷 刘玉 陈奕微 《新中医》 2025年第4期23-26,共4页
咳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性期的常见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性咳嗽,进而影响日常生活质量。无论是轻症还是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咳嗽均是最常见的症状,有研究报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咳嗽发生率为44%~72.5%,新型冠状病毒... 咳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性期的常见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性咳嗽,进而影响日常生活质量。无论是轻症还是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咳嗽均是最常见的症状,有研究报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咳嗽发生率为44%~72.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可能持续数周或数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咳嗽 达原饮 湿热阻遏膜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病合并散发性克-雅病的临床特征(附1例报告)
14
作者 韩丽娟 徐运 张馨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25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合并散发性克-雅病(sCJ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COVID-19合并很可能sCJ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66岁男性,以视觉障碍及共济失调起病,逐渐出现快速进展性认知功能障碍、精神...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合并散发性克-雅病(sCJ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COVID-19合并很可能sCJ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66岁男性,以视觉障碍及共济失调起病,逐渐出现快速进展性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锥体束征等表现,血清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阳性(1∶32),CSF Tau蛋白明显升高,14-3-3蛋白阳性,头颅MRI有2个以上皮质受累,诊断为很可能sCJD。患者在病程1个月左右感染了COVID-19,且病情逐渐加重。文献检索出11个合并COVID-19的sCJD病例。结合本例,12例患者发病中位年龄70岁,男性占66.67%。75%的sCJD患者CSF总Tau水平明显升高,66.67%患者使用了实时震荡诱导转化法检测到了阳性致病性朊蛋白。83.33%的患者早期接受了糖皮质激素或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无明显疗效。72.7%的患者在发病2~5个月内死亡,18.2%的患者在发病1~2个月内发展为浅昏迷状态。结论COVID-19有加速sCJD病情发生发展可能。CSF总Tau蛋白水平显著增高可作为COVID-19合并sCJD与自身免疫性脑炎鉴别诊断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克-雅病 新型冠状病毒 视觉障碍 快速进展性痴呆 共济失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病人的死亡预测模型
15
作者 桑珍珍 李勇 《安徽医药》 2025年第4期747-753,I0003,I0004,共9页
目的探讨影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别名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重症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进而准确地评估COVID-19重症病人的不良预后。方法收集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7月... 目的探讨影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别名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重症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进而准确地评估COVID-19重症病人的不良预后。方法收集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7月1日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26例COVID-19重症病人的临床指标与结局(院内28 d内死亡或存活)。用于R软件“caret”包,将526例病人按7∶3的比例拆分为两组:训练集(n=369)用于模型训练,测试集(n=157)用于模型验证。利用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随机森林(RF)2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病人临床结局的预测模型,应用SHAP进行XGBoost模型可解释性分析,分别得出影响病人预后的变量。将RF和XGBoost得出的变量取交集得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而构建决策树模型。最后,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所决策树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通过XGBoost模型得到与院内死亡相关的变量15个,随机森林模型得到与院内死亡相关的变量23个,两种模型取交集得到13个与院内死亡相关性最强的重要变量(白细胞介素-6、N端脑钠肽前体、白蛋白、超敏肌钙蛋白I、淋巴细胞、血乳酸、α-羟丁氨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动脉血氧分压、年龄、尿素氮、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用这13个重要变量构建决策树模型,得出2个与病人死亡最相关的变量(白细胞介素-6、淋巴细胞),死亡组病人的白细胞介素-6为155.48(42.81,691.3)ng/L,显著高于存活组15.38(10.51,31.11)ng/L(Z=37387.50,P<0.001)。死亡组病人的淋巴细胞为5.4(3.3,12.6)%,显著低于存活组13.5(8.62,22.28)%(Z=10584.50,P<0.001)。在训练集上的决策树模型预测COVID-19重症病人死亡的AUC为0.86,在测试集上的AUC为0.84。结论基于XGBoost和随机森林这2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的决策树模型能够更准确地评估COVID-19重症病人的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森林图 人工智能 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 预后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肺纤维化:吡啡尼酮的应用进展
16
作者 杨晨 吴玉枝 《临床肺科杂志》 2025年第5期794-798,共5页
肺纤维化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严重并发症,其病死率高,预后差、医疗负担大,因此临床医师需高度关注;HRCT可以用来观察肺部病灶变化,并能提示预后,目前被广泛应用。吡啡尼酮是一种被批准的抗纤维化药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作用... 肺纤维化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严重并发症,其病死率高,预后差、医疗负担大,因此临床医师需高度关注;HRCT可以用来观察肺部病灶变化,并能提示预后,目前被广泛应用。吡啡尼酮是一种被批准的抗纤维化药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作用,有研究发现其可以通过早期抗炎、晚期抗纤维化改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肺纤维化患者的肺功能及预后,但仍伴随一些副作用。本文基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肺纤维化的发生,及抗纤维化药物吡啡尼酮在该类患者中的潜在作用分析,旨在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肺纤维化 吡啡尼酮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冠状病毒和犬细小病毒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7
作者 宫英杰 扈富哥 +4 位作者 王蕾 毕振威 钱晶 王建发 谭业平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78,共5页
旨在建立犬冠状病毒(CCoV)和犬细小病毒(CPV)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针对CCoV的3′UTR与CPV的VP2设计引物与探针,通过对反应体系与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CCoV与CPV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 旨在建立犬冠状病毒(CCoV)和犬细小病毒(CPV)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针对CCoV的3′UTR与CPV的VP2设计引物与探针,通过对反应体系与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CCoV与CPV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验证与临床样品检验。结果:CCoV与CPV阳性参考质粒浓度在10^(2)~10^(7) copies/μL,CCoV与CPV的标准曲线R^(2)分别为0.999与0.996,线性关系良好,CCoV与CPV的最低检测限均为5 copies/μL,与其他病原无交叉反应,组内与组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38%,说明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良好;对113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与普通PCR比较,该方法对CCoV和CPV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7.2%和40.7%。研究表明,本试验建立的CCoV和CPV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效果良好,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流行病调查等提供了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 犬细小病毒 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 TAQMAN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我国4种肝炎发病趋势的时间序列分析
18
作者 陈静 瞿怀荣 +2 位作者 赵巍 冯永华 丁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345,共12页
目的:探讨2019—2023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疫情前后我国4种肝炎(甲肝、乙肝、丙肝和戊肝)发病趋势的变化规律性,为疫情后肝炎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我国2012—2023年4种肝炎时间序列的描述统计... 目的:探讨2019—2023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疫情前后我国4种肝炎(甲肝、乙肝、丙肝和戊肝)发病趋势的变化规律性,为疫情后肝炎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我国2012—2023年4种肝炎时间序列的描述统计和季节性分解,对2019—2023年COVID-19疫情前后肝炎月发病数以及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季节因子和方差贡献率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COVID-19疫情期间的2020—2022年,4种肝炎的平均月发病数低于疫情前的2019年,每种肝炎都出现2012年以来的历史最低值,疫情后的2023年月发病数都出现上升趋势。时间序列的分解表明,甲肝、乙肝、丙肝和戊肝,2012—2019年与2012—2023年的季节因子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4、0.964、0.947和0.977(P均<0.001)。2012—2019年、2012—2020年、2012—2021年、2012—2022年及2012—2023年4种肝炎的时间序列的方差呈上升趋势,长期趋势的方差贡献率呈上升趋势,与方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0.981、0.890和0.938(P均<0.05),季节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呈下降趋势,与方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8、-0.986、-0.954和-0.936(P均<0.05)。结论:时间序列分解有助于研究肝炎长期趋势变化和周期性波动的规律性。甲肝和乙肝时间序列图的长期趋势变化特征明显,丙肝、戊肝时间序列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明显。疫情防控减少了4种肝炎的月发病数,对月发病数的长期趋势有较大影响,未改变发病低谷期和高峰期的周期性特征。面临疫情后肝炎发病数上升的挑战,要加强疫情后肝炎的监测工作,研究肝炎发病规律性,做好防控和治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时间序列 长期趋势 季节因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N蛋白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19
作者 曾苗苗 杨小曼 +9 位作者 张鑫 刘大凯 时洪艳 张记宇 张燎原 陈建飞 冯廷帅 李修文 石达 冯力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9-326,共8页
为建立一种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血清抗体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首先经PCR扩增SADS-CoV N基因,纯化鉴定后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质粒pET-32a-N。重组N蛋白诱导表达并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后,采用... 为建立一种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血清抗体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首先经PCR扩增SADS-CoV N基因,纯化鉴定后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质粒pET-32a-N。重组N蛋白诱导表达并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后,采用纯化的重组N蛋白作为包被抗原,以兔抗猪HRP-IgG作为二抗,利用方阵滴定法优化各反应条件,建立了一种以SADS-CoV N蛋白为靶标的检测SADS-CoV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对此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鉴定。SDS-PAGE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重组表达的N蛋白约为70 ku,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采用该方法检测SADS-CoV阳性血清抗体效价可达1∶3 200,并且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猪轮状病毒(PoRV)和猪圆环病毒(PCV)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利用该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IFA)分别对50份猪临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二者的总符合率为98%。综上,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SADS-CoV N蛋白的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可用于临床SADS-CoV血清抗体检测以及流行病学的监测,对防控SADS-CoV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 N蛋白 原核表达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现状及研究进展
20
作者 潘俊慧 毛铭显 +5 位作者 周凯钰太 刘睿慧 王素春 魏世萌 祁倩 王楷宬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4-284,共11页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导致当前COVID-19大流行的病原体。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全球已报告775起动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涉及36个国家的水貂、猫、狮子等29个物种,对全球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导致当前COVID-19大流行的病原体。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全球已报告775起动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涉及36个国家的水貂、猫、狮子等29个物种,对全球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动物后,其基因组会发生变异甚至出现再传染给人类的可能。本文对动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学、易感动物及主要症状、遗传变异机制、动物模型、诊断、疫苗和综合防控措施进行综述和展望,以期为动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动物 病原变异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