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49篇文章
< 1 2 2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发纵隔气肿八例影像学及临床特点研究
1
作者 付强 任作雷 +5 位作者 林志强 龚剑峰 王长征 王婷 胡雅兰 谭举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0-515,共6页
背景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影像学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胸膜下磨玻璃影、斑片状高密度影、实变影等,合并纵隔气肿者并不多见。大量气肿形成可严重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导致明显喘憋、低氧血症,需积极处理。目的分析并总... 背景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影像学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胸膜下磨玻璃影、斑片状高密度影、实变影等,合并纵隔气肿者并不多见。大量气肿形成可严重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导致明显喘憋、低氧血症,需积极处理。目的分析并总结儿童COVID-19并发纵隔气肿的影像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22-12-01—2023-01-30在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儿科住院的8例COVID-19并发纵隔气肿的患儿年龄、性别、影像学、临床特点及诊疗情况。结果8例患儿年龄3岁7个月~12岁,男女比3∶5,高分辨率CT(HRCT)均显示双肺感染合并纵隔气肿。气肿多同时累及颈部及胸壁。肺部表现多种多样:胸膜下磨玻璃影、实变、树芽征、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支气管壁增厚及网格征等,未见大片实变及“白肺”。1例患儿合并少量胸腔积液。临床表现除有发热、咳嗽外,均有明显气促,肺部听诊干湿啰音可不显著。4例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1例合并卡他布兰汉菌感染。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者应用阿奇霉素,合并卡他布兰汉菌感染者给予头孢噻肟治疗。8例患儿均给予氧疗。1例患儿白细胞总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明显气急,低氧血症,常规治疗无好转,给予有创呼吸机治疗3d后好转撤机。5例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3例使用糖皮质激素。1周后复查胸部CT,纵隔气肿均完全吸收,肺部病灶明显好转。结论COVID-19并发纵隔气肿者多为学龄前期或学龄期儿童,婴幼儿少见。可同时合并颈部及胸壁积气。肺部病变可累及间质或实质、双肺均受累,表现形式多样。起病多有明显气急,积极氧疗。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同时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者,要密切关注呼吸情况,积极使用IVIG,适时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必要时采用呼吸机人工辅助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纵隔气肿 临床特征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三甲中医院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人中药处方分析
2
作者 魏良兵 冉晴雨 +1 位作者 胡兴民 高家荣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183-188,F0003,共7页
目的分析某三甲中医院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中药处方信息,为中医药治疗COVID-19和中药师的审方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2月确诊为COVID-19后接受中药处方治疗病人的处方资料,通过Excel表... 目的分析某三甲中医院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中药处方信息,为中医药治疗COVID-19和中药师的审方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2月确诊为COVID-19后接受中药处方治疗病人的处方资料,通过Excel表录入整理处方相关信息数据,建立治疗COVID-19的中药处方数据库,统计治疗COVID-19的中药处方相关信息,探究用于COVID-19治疗的中药方剂信息,挖掘方剂中药物配伍的关联模式,并应用聚类方法揭示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99张治疗COVID-19的中药处方,经分析,处方病人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人数最多,占40.40%;在中药治疗COVID-19的方案中,处方包含11~15种药材的频率最高,占比达48.49%;用药剂量在10~15 g的处方频率最高,占比达到66.67%;中药处方用药天数多在3 d以内;中药处方所花金额小于100元的处方占66%;对中药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发现补益药使用最多,占22%,其次是清热药18.5%;在分析用于COVID-19的中药处方中,甘草、白术、苦杏仁、茯苓、陈皮、柴胡和黄芩等药材的使用频率较高。其中,黄芩与甘草、柴胡以及半夏的组合在处方中尤为常见。这些药材的配伍显示出较高的关联性,表明它们在治疗中往往被一起使用。结论黄芩、甘草、柴胡和半夏在COVID-19的中药治疗中存在协同应用模式;在治疗中药处方中补益药、清热药、解表药使用频率最高,相关药物与类方组合为诊治COVID-19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中药 处方分析 用药规律 关联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肺动脉高压住院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胡琼 胡秋兰 +4 位作者 吴媛媛 余倩 张昌志 刘维佳 韩婧 《贵州医药》 2025年第3期357-361,共5页
目的调查某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并发肺动脉高压(PH)老年患者流行病学数据,分析COVID-19并发PH老年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10日某院COVID-19住院患者1250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目的调查某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并发肺动脉高压(PH)老年患者流行病学数据,分析COVID-19并发PH老年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10日某院COVID-19住院患者1250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检测肺动脉收缩压,根据检测结果选取诊断为COVID-19并发PH老年患者169例,根据患者入院后30 d为节点死亡与否分为生存组(n=134)和死亡组(n=35),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相关检查指标、随访30 d情况,比较两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对COVID-19并发PH老年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COVID-19并发PH老年死亡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COVID-19住院患者并发PH总发病率为17.4%,其中老年患者169例(77.5%),非老年患者149例(22.5%),COVID-19并发PH老年患者死亡35例(20.7%),COVID-19并发PH非老年患者死亡3例(6.1%)。老年患者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肌酐(Scr)、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B型脑利钠肽(BNP)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氧合指数(OI)低于生存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血清D-D、CRP、PCT水平升高,OI降低,是COVID-19并发PH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D-D、CRP、PCT水平联合OI评估COVID-19并发PH老年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2(95%CI:0.818~0.976)、0.798(95%CI:0.679~0.904)、0.904(95%CI:0.852~0.997)、0.312(95%CI:0.515~0.817),血清D-D、CRP、PCT水平,OI四者联合预测的AUC面积最大,为0.981(95%CI:0.950~1.000)。结论血清D-D、CRP、PCT水平及OI是COVID-19并发PH老年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四者联合评估有助于提高对COVID-19合并PH老年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肺动脉高压 预后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成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伞状评价
4
作者 李波 徐柳 +5 位作者 谢雨晴 王艺颖 董帅 廉洁 李国栋 曹卉娟 《中国药物警戒》 2025年第2期155-161,I0001-I0003,共10页
目的总结评价中成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综述证据,对中成药作为干预手段治疗COVID-19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对相关证据的质量做出评价。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inomed、中国知... 目的总结评价中成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综述证据,对中成药作为干预手段治疗COVID-19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对相关证据的质量做出评价。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从建库至2023年6月15日的中成药治疗COVID-19的系统综述,并提取相关信息。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二次Meta分析,利用AMSTAR-II评估文章的方法学质量,采用GRADE分级方法对证据确定性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以气泡图的形式呈现。结果最终纳入了13项系统评价,共计17053例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独采用西药标准治疗相比,中成药联合西药标准治疗在多个结局指标体现出优势,主要包括全因死亡率[RR=0.26,95%CI=(0.09~0.81),P=0.02,I^(2)=0%]、核酸转阴率[RR=1.12,95%CI=(1.01~1.23),P=0.03,I^(2)=44%]、转重症率[RR=0.49,95%CI=(0.37~0.64),P<0.00001,I^(2)=0%]、肺部影像学改善、临床症状消失率(包括发热、咳嗽、疲劳、气短)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特别是疲劳)。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缓解喉痛、腹泻方面2组没有明显区别。气泡图结果显示,极低等级的证据表明,热炎宁合剂、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参黄颗粒、疏风解毒胶囊、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连花清咳颗粒分别在提高核酸转阴率、降低转重症率、提高肺部影像学恢复率方面,可能有微弱到中等程度的效果。结论综合分析表明,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中成药联合常规治疗在治疗COVID-19表现出更好的疗效。由于目前所收集到的证据质量相对较低,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伞状评价 GRADE评价 Meta分析 证据映射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原饮加减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性咳嗽医案1则
5
作者 张婷 刘玉 陈奕微 《新中医》 2025年第4期23-26,共4页
咳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性期的常见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性咳嗽,进而影响日常生活质量。无论是轻症还是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咳嗽均是最常见的症状,有研究报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咳嗽发生率为44%~72.5%,新型冠状病毒... 咳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性期的常见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性咳嗽,进而影响日常生活质量。无论是轻症还是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咳嗽均是最常见的症状,有研究报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咳嗽发生率为44%~72.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可能持续数周或数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咳嗽 达原饮 湿热阻遏膜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解毒利水法对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丁利建 侯文艳 +6 位作者 陈冉 吴奇东 孔庆寅 郭晓燕 谢伟见 吴定中 章怡祎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690,共4页
目的探讨扶正解毒利水法对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2组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清肺排毒汤,观察组给予扶正解毒利水法,疗程6 d。检测NT-proBNP、炎症指标... 目的探讨扶正解毒利水法对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2组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清肺排毒汤,观察组给予扶正解毒利水法,疗程6 d。检测NT-proBNP、炎症指标(白细胞、淋巴细胞、CRP)、心肌损伤标志物(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核酸转阴时间、肺部病灶吸收率、安全性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核酸转阴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T-proBNP、白细胞、CRP、心肌损伤标志物降低(P<0.05),淋巴细胞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肺部病灶吸收率、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排毒利水法可安全有效地减轻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炎症反应,降低心肌损伤程度,缩短核酸转阴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解毒利水法 常规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心功能不全 老年人 奥密克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肾损伤中的作用
7
作者 PANDIT Roshan 卢君瑶 +5 位作者 何立珩 包玉洁 季萍 陈颖盈 许洁 王颖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筛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患者合并肾损伤(kidney injury,KI)的相关标志物,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蛋白通过影响肾脏细胞与巨噬细胞间相互作用参与肾损伤的相关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 目的:筛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患者合并肾损伤(kidney injury,KI)的相关标志物,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蛋白通过影响肾脏细胞与巨噬细胞间相互作用参与肾损伤的相关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COVID-19合并KI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的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体外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SARS-CoV-2)重组刺突蛋白S1亚基刺激人巨噬细胞系THP-1后,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和ELISA检测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水平。利用S1蛋白刺激THP-1的细胞培养上清制备条件培养基,体外刺激人肾上皮细胞系HK-2,并检测HK-2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采用抗体阻断实验分析条件培养基对HK-2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在39例COVID-19患者中,有8例(20.50%)血清肌酐水平高于正常参考范围,提示这些患者可能合并KI。ELISA结果显示COVID-19合并KI组患者外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18.33±8.20)pg/mL]显著高于未合并KI组[(11.88±6.50)pg/mL](P=0.01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S1蛋白可以刺激THP-1胞内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0(chemokine C-X-C motif ligand 10,CXCL10)基因转录水平上升,同时刺激THP-1高表达TNF-α、IL-1β和CXCL10(P<0.001)。进一步研究发现,利用S1蛋白刺激THP-1的细胞培养上清制备的条件培养基能促进HK-2细胞表达TNF-α(P=0.005)。而采用抗TNF-α抗体(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阻断条件培养基中的TNF-α后,HK-2细胞表达TNF-α的水平显著降低(P<0.001)。结论:TNF-α在COVID-19合并KI患者中明显增高,提示TNF-α是COVID-19合并KI的重要炎症因子。细胞学实验证实新冠病毒S1蛋白可以诱导巨噬细胞分泌TNF-α,进而促进肾脏细胞炎症水平的增加,可能是COVID-19合并KI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靶向TNF-α有望成为降低COVID-19合并KI发生率的潜在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肾损伤 炎症反应 干预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缺氧及“肺络-心络-脑络”轴系探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8
作者 邹吉宇 臧凝子 +1 位作者 庞立健 吕晓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96,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感染)后广泛存在着缺氧环境,并在长时间内伴随着肺系、心系、脑系等各系统并发症,与中医的“久病入络”理论相符。心脏与脑是高耗氧、高耗能器官,在缺氧环境下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慢性心衰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感染)后广泛存在着缺氧环境,并在长时间内伴随着肺系、心系、脑系等各系统并发症,与中医的“久病入络”理论相符。心脏与脑是高耗氧、高耗能器官,在缺氧环境下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慢性心衰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进展。络脉细微成网、易于留邪,且“络络相通”,新冠感染后肺气不足和缺氧环境下的气血物质乏源营造了“肺络-心络-脑络”轴系“气虚络瘀”的病机特点,因此从中医络病角度探析新冠感染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慢性心衰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缺氧 “肺络-心络-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中医证型和体质分布规律
9
作者 曾江楠 叶廷林 +3 位作者 李敏芳 罗瑞琪 刘玉 陈生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患者中医证型和中医体质类型,为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提供思路。方法制定中医证型调查表和中医体质量表,统计分析102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患者的中医证型和中医体质。结果102例新型冠状...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患者中医证型和中医体质类型,为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提供思路。方法制定中医证型调查表和中医体质量表,统计分析102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患者的中医证型和中医体质。结果102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中医证型以风盛挛急证(51.0%)最常见,其次是痰湿蕴肺证(11.8%)和痰热郁肺证(9.8%)。中医体质以平和质(23.5%)、阳虚质(19.6%)和痰湿质(15.7%)为主。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以风盛挛急证为首要证型,平和质、阳虚质为主要体质。因此,治疗应疏风止咳,兼以温补阳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 中医证型 中医体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志明教授基于“伏邪”理论应用甘肃方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思路
10
作者 杨斌锋 黄邦荣 +4 位作者 乔玉洁 蔡玉亮 倪红 王兰英 张志明(指导) 《西部中医药》 2025年第1期33-37,共5页
张志明教授以“伏邪”理论为指导,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病因、病机特点,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疗原则,注重宣透伏邪,重视截断扭转,防止伏邪进一步传变;疾病恢复期立足肺脾,以甘肃方剂系列方为基础,... 张志明教授以“伏邪”理论为指导,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病因、病机特点,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疗原则,注重宣透伏邪,重视截断扭转,防止伏邪进一步传变;疾病恢复期立足肺脾,以甘肃方剂系列方为基础,分阶段论治COVID-19,有效遏制疾病的快速传变,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在COVID-19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伏邪 甘肃方剂 张志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影响
11
作者 张晶煜 金泽鹏 庞敏 《临床肺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26-130,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大约一半的慢阻肺急性加重由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慢阻肺患者具有高龄、免疫力低且合并其他慢性基础疾病等特点,是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然而,有研究显示在新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大约一半的慢阻肺急性加重由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慢阻肺患者具有高龄、免疫力低且合并其他慢性基础疾病等特点,是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然而,有研究显示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感染)大流行期间,慢阻肺急性加重入院显著减少,这可能与慢阻肺患者长期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 ICS)相关,本文就慢阻肺患者长期使用ICS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易感性及临床结局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哮喘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研究
12
作者 陈锦 李悦杨 +4 位作者 曾林生 郭传俊 刘禹翔 莫之准 曾仲意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合并哮喘患者性别、年龄、证候要素、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用药规律,为新冠病毒感染合并哮喘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深圳市中医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呼吸科及急诊科门...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合并哮喘患者性别、年龄、证候要素、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用药规律,为新冠病毒感染合并哮喘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深圳市中医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呼吸科及急诊科门诊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合并哮喘患者的性别、年龄、证候要素、中医证型和用药频次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网络可视化展示。【结果】共纳入病例63例,男性27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51.8岁。涉及13种中医证型,其中分布频次最高的3种证型分别为风痰证(17例)、脾虚湿蕴证(11例)、痰热郁肺证(8例)。涉及病位证素4个,居前2位的分别为肺(36例)、脾(12例)。涉及病性证素8个,居前3位的分别为风(36例)、痰(28例)、气虚(24例)。涉及中药128味,性味以辛、苦、甘,寒为主,归经以肺、脾、肝、胃为主,功效类别以化痰止咳平喘类为主。频次较高的前4位中药依次为甘草(51次)、麻黄(47次)、燀苦杏仁(44次)、五味子(40次)等;核心二联药对有麻黄-甘草、麻黄-五味子、燀苦杏仁-半夏等;核心三联药对有半夏-燀苦杏仁-麻黄、麻黄-五味子-甘草等。【结论】痰邪伏肺为新冠病毒感染合并哮喘的核心病机贯穿始终,风邪为其发生发展过程的驱动要素,中后期易夹热邪、气虚、气阴两虚、蒙蔽神窍等复杂证候表现。治疗上以解表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为基本原则,以恢复五脏六腑之气机,扶助正气,祛邪顾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哮喘 中医证型 证候要素 痰邪伏肺 用药规律 解表清热 化痰止咳平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心肌炎随访中的价值
13
作者 张琇 陈晓荣 +2 位作者 胡轶 潘勇浩 叶丽梅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1期109-111,114,共4页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CMR)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心肌炎患者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8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心肌炎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以及同期收治的CMR表现正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脏结构...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CMR)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心肌炎患者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8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心肌炎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以及同期收治的CMR表现正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脏结构、功能分析、心肌应变与特征定量,并分析不同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RVESVi)、细胞外容积(ECV)、T_(2)值、右室射血分数(RVEF)及整体纵向应变(GL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显示,T_(2)值的AUC值为0.79,敏感度为60%,特异度为95%,效能最佳。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心肌炎患者随访中发现,CMR提示有心室增大、功能下降及心肌特征异常,有助于心肌损伤后的疾病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心肌炎 随访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避瘟解毒颗粒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机制
14
作者 卫向锋 张红 +6 位作者 支文冰 乔子尧 安玉叶 王晓婷 崔妮 张笑颜 刘洋 《西北药学杂志》 2025年第2期80-86,共7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避瘟解毒颗粒(Biwen Jiedu Granules,BWJD)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机制。方法通过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检索组方药材的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用GeneCards数据库查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靶点,将二者...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避瘟解毒颗粒(Biwen Jiedu Granules,BWJD)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机制。方法通过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检索组方药材的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用GeneCards数据库查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靶点,将二者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中构建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筛选核心靶点,通过DVIA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信号通络富集分析。构建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免疫低下模型,检测小鼠的脾脏和胸腺指数、血常规、血清及组织中免疫因子水平。结果获得BWJD药物靶点259个,疾病靶点2284个,交集靶点98个,通过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获得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核心靶点。基因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药物增强免疫功能主要是通过TNF、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等信号通路发挥协同调节作用。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BWJD能显著改善免疫低下小鼠的脾脏、胸腺指数和血常规,显著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1β水平和脾、胸腺中TNF-α、IL-1β的含量,提高脾和胸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结论避瘟解毒颗粒可能通过免疫调节发挥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瘟解毒颗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网络药理学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单眼脉络膜炎1例
15
作者 张俐娜 包菁 陈靓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37-138,共2页
资料患者女性,15岁,因“发热后左眼视物变形半月”于2023年1月10日就诊于金华市中心医院眼科。患者半月前曾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症状,如咳嗽、乏力、发热等,伴左眼视物变形,新型冠状病毒抗原(+)... 资料患者女性,15岁,因“发热后左眼视物变形半月”于2023年1月10日就诊于金华市中心医院眼科。患者半月前曾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症状,如咳嗽、乏力、发热等,伴左眼视物变形,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患者未就医,休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华市中心医院 视物变形 脉络膜炎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氏金针“热补针法”结合蝶腭神经节针刺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嗅觉丧失案
16
作者 李梦迪 丁伊兰 丁敏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3期93-96,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感染”)后嗅觉障碍是指排除鼻炎、头部创伤史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出现的嗅觉功能异常。嗅觉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目前临床治疗该病方法局限。该文介绍杜氏金针“热补针法...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感染”)后嗅觉障碍是指排除鼻炎、头部创伤史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出现的嗅觉功能异常。嗅觉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目前临床治疗该病方法局限。该文介绍杜氏金针“热补针法”结合蝶腭神经节针刺术治疗新冠感染后嗅觉丧失验案1则,以期为临床治疗新冠感染后嗅觉丧失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嗅觉丧失 鼻聋 失嗅症 杜氏金针 蝶腭神经节针刺术 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林运用经方辨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脊柱关节疼痛验案3则
17
作者 陈恒 唐田 +1 位作者 席志鹏 谢林(指导) 《江苏中医药》 2025年第2期51-54,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感染经治疗康复后,部分患者仍会遗留不同程度脊柱关节痛。谢林教授指出辨治新冠病毒感染后脊柱关节疼痛的核心在于“审虚实,理寒湿,通血络,止痹痛”,补虚祛实,虚实兼杂者补泻兼施。寒湿疫邪外袭,气血瘀... 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感染经治疗康复后,部分患者仍会遗留不同程度脊柱关节痛。谢林教授指出辨治新冠病毒感染后脊柱关节疼痛的核心在于“审虚实,理寒湿,通血络,止痹痛”,补虚祛实,虚实兼杂者补泻兼施。寒湿疫邪外袭,气血瘀滞者治以三痹汤加减;平素体虚,疫毒侵袭,虚实兼夹者宜选蠲痹汤加减;夙疾而痰瘀留伏,病后初愈,又感疫毒者,当予身痛逐瘀汤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关节疼痛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三痹汤 蠲痹汤 身痛逐瘀汤 谢林 验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陈竞纬教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心悸气阴两虚证用药规律
18
作者 陆英 陈竞纬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4期11-14,共4页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探究陈竞纬教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后心悸气阴两虚证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陈竞纬教授治疗新冠后心悸的门诊病例处方,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采用频次、性味归经、关联规则、复杂...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探究陈竞纬教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后心悸气阴两虚证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陈竞纬教授治疗新冠后心悸的门诊病例处方,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采用频次、性味归经、关联规则、复杂熵层次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 共收集54例病例,包括54首处方,涉及中药94味,总计694次。使用频次≥10次的药物有18味,排名前10位的依次为五味子、麦冬、太子参、茯神、龙骨、酸枣仁、牡蛎、炒白术、淮小麦、陈皮。中药四气以平、温、寒为主;五味以甘、苦、酸为主;归经多入肝、心、肺经。基于关联规则分析获得高频药物组合12组,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麦冬-五味子、太子参-五味子、麦冬-太子参。基于复杂熵层次聚类算法,演化出7个新处方。结论 陈竞纬教授治疗新冠后气阴两虚证心悸以益气养阴、养心安神、镇心定悸、调和阴阳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心悸 气阴两虚证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小鼠模型的建立与康复研究
19
作者 喻柯瑶 汤玲玲 +4 位作者 王博寒 孙宪泓 张晓娜 张慧 史潇璐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17-124,共8页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可复制、高度模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恢复期患者的小鼠模型。方法 将3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后第1、3、7、10天组,共5组(n=6),感染组小鼠予SARS-CoV-2病毒棘突(S...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可复制、高度模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恢复期患者的小鼠模型。方法 将3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后第1、3、7、10天组,共5组(n=6),感染组小鼠予SARS-CoV-2病毒棘突(Spike,S)蛋白原液气管滴注进行感染,分别于感染后第1、3、7、10天取材,依次标记为D1S组、D3S组、D7S组、D10S组;对照组(N组)进行假手术,第10天取材。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法观察S蛋白与肺组织ACE2受体结合情况;HE染色观察小鼠的肺组织病理,RT-qPCR测定小鼠肺组织中IL-4、IL-6 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CD4^(+)T淋巴细胞中Th17/Treg、Th1/Th2细胞比值、DC细胞中cDC、pDC、CD80^(+)、CD86^(+)细胞比例。结果 荧光双染色结果提示S蛋白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可在气道上皮细胞中位置重合;HE染色结果显示,与N组相比,D1S组小鼠肺部组织结构紊乱,上皮细胞变性、塌陷,肺泡损伤,伴间质水肿和炎性浸润,而D3S、D7S及D10S组小鼠则呈现逐渐恢复的状态,D10S组小鼠肺组织相较于对照组还存在一些轻微的病理损伤;与N组比较,IL-4 mRNA含量在D1S组小鼠无明显变化(P>0.05),但在D10S组小鼠肺组织中明显升高(P<0.01),而IL-6 mRNA含量在D1S组小鼠显著升高(P<0.01),且在D3S组及D10S组有所降低(P<0.01),但D10S组小鼠IL-6 mRNA水平相较于N组仍有升高(P <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N组比较,D10S组小鼠Th17/Treg显著增加(P<0.01)、Th1/Th2比值显著降低(P<0.05);相较于N组,D10S组小鼠中cDC、CD80^(+)、CD86^(+)细胞比例均有所减少(P<0.05),而D10S组小鼠pDC细胞比例则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D10S组小鼠肺部病理、炎症因子、免疫细胞相关指标变化符合NCP恢复期的临床特征,S蛋白滴鼻可模拟NCP小鼠模型,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NCP恢复期患者仍存在机体损伤及免疫功能紊乱等问题,提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机体损伤的长久性与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恢复期 免疫紊乱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砂六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虚劳的临床观察
20
作者 孟雨 陈文靖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2期72-75,共4页
目的:分析香砂六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虚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且出现虚劳症状的30~80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的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0例采用生... 目的:分析香砂六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虚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且出现虚劳症状的30~80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的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0例采用生活方式、饮食指导等一般干预,不采用药物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治疗,共治疗或观察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及虚劳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脱落4例和3例。治疗后,两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较治疗前高(P<0.05),虚劳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低(P<0.05),且治疗组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虚劳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9%(35/37),高于对照组的47.22%(17/36),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虚劳具有明显作用,能加快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虚劳 香砂六君子汤 当归补血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