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在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诊断中应用冠脉CTA与有创血管造影的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朱荣荣 吕传国 +3 位作者 顾庆春 杨波 彭新华 张琳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第4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冠脉CT血管造影(CTA)与有创血管造影在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患者10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冠脉CTA与有创血管造影诊断。记录两种诊断方... 目的探讨冠脉CT血管造影(CTA)与有创血管造影在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患者10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冠脉CTA与有创血管造影诊断。记录两种诊断方式的临界病变血管病理参数,并以有创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冠脉CTA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两种诊断方式的临界病变血管病理参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创血管造影诊断结果显示,107例患者中,有98例患者存在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共有166支冠脉血管涉及临界病变,其中有24例患者为双支病变,有21例患者为三支病变;CTA诊断结果显示,107例患者中,有94例患者存在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与有创血管造影诊断结果对比,CTA诊断结果显示,107例患者中,有94例患者存在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与有创血管造影诊断结果对比,CTA诊断准确度为92.52%(99/107),特异度为55.56%(5/9),敏感度为95.92%(94/98)。两种诊断结果准确度、特异度与敏感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0.016、0.002,P>0.05)。结论CTA与有创血管造影在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诊断中具有较为接近的特异度及敏感度,且该诊断方式安全度较高、价格低廉,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 CT血管造影(CTA) 有创血管造影 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结合血清Klotho和FGF23水平对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顾湘 姚倩东 何禹宏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9期91-93,共3页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联合血清Klotho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对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185例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冠拔动脉造影所测狭窄率为金标准,将患...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联合血清Klotho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对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185例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冠拔动脉造影所测狭窄率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80例、中重度窄组10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患者血清Klotho、FGF23水平进行测定。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Klotho、FGF23水平对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采用四格表分析CT血管造影联合血清NOX4、Galectin-3水平对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CT血管造影结果显示,冠脉临界病变患者狭窄率<50%有85例,狭窄率≥50%有100例,轻度、中重度狭窄组的符合率分别为87.50%、85.71%;与轻度狭窄组相比,中重度狭窄组冠脉临界病变患者血清Klotho水平明显降低(P<0.05),FGF23水平显著升高(P<0.05);Klotho、FGF23诊断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0.917;CT血管造影联合血清Klotho、FGF 23水平诊断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敏感度为95.24%、特异度为85.00%、准确度为90.81%,其诊断效能均高于CT血管造影、血清Klotho、FGF23单独诊断。结论冠脉临界病变中重度狭窄患者血清Klotho水平降低,FGF23水平升高,对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具有一定诊断价值,联合CT血管造影可明显提高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程度 CT血管造影 KLOTHO FGF23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CT血管造影(CTA)诊断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的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唐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8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应用冠脉CTA诊断的价值,并分析对血管狭窄的影响。方法:从我院在2015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技术诊断并确诊为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患者中,筛选出其中40例作为本临床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临床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应用冠脉CTA诊断的价值,并分析对血管狭窄的影响。方法:从我院在2015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技术诊断并确诊为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患者中,筛选出其中40例作为本临床研究对象,将CAG的检查结果作为诊断依据(或“金标准”),给予所有患者冠脉CT血管造影(CTA)技术诊断,将CAG诊断结果与CTA诊断后的特异性、敏感性、阴阳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CTA诊断后,其特异性为90.00%,敏感性为87.50%,同CAG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CTA诊断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与CAG诊断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能够给予准确判断,可在临床中普及和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CTA CAG 临界病变 血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CTA对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评价 被引量:26
4
作者 陈豫 魏艳磊 +1 位作者 王泽尉 李键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9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应用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对83例存在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CTA对其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的...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应用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对83例存在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CTA对其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的诊断效能,比较CTA与CAG下临界病变血管病理参数[外弹力膜(EEM)面积、最小管腔面积(MLA)、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PB)、斑块偏心指数(EI)、重构指数(RI)]差异。结果 83例患者经CAG确诊临界病变血管97段,CTA准确诊断出80段,其余10段高估为重度狭窄,5段低估为轻度狭窄,2段漏诊;经IVUS确诊钙化斑块35枚、纤维斑块36枚、脂质斑块26枚,CTA诊断出钙化斑块37枚、纤维斑块37枚、脂质斑块23枚,无漏诊情况,诊断准确率为79.38%(77/97)。CTA与CAG下EEM面积、MLA、PA、PB、EI、RI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CTA诊断临界病变准确性较为突出,能在早期定性或定量分析其狭窄程度、斑块性质,为临床病情判定与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CT血管造影 临界病变 狭窄程度 斑块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冠脉狭窄程度及分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5
作者 温莉芳 曹杰 程章松 《医疗装备》 2025年第3期82-84,88,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在冠脉狭窄程度和分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影像科收治的1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A、冠脉造影检查。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在冠脉狭窄程度和分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影像科收治的1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A、冠脉造影检查。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冠状动脉CTA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冠脉狭窄程度的检出率及在冠脉分叉病变中的诊断效能。结果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1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中阳性90例、阴性10例;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显示,真阳性88例,真阴性9例,漏诊2例,误诊1例;冠状动脉CTA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58);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90例确诊冠心病患者中冠脉轻、中、重度狭窄分别为35、30、25例;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中冠脉轻、中、重度狭窄的检出率与冠脉造影比较,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90例确诊冠心病患者中存在左冠脉分叉病变55例,正常35例;冠状动脉CTA诊断左冠脉分叉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2.73%、91.43%、92.22%,与冠脉造影检查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809)。结论冠状动脉CTA可有效诊断冠心病,明确冠脉狭窄程度和左冠脉分叉病变,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冠脉造影 冠脉狭窄程度 冠脉分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与老年冠心病冠脉病变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柴黎黎 王磊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4期75-77,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学各项指标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3年3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0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因心前区不适入院,且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未见狭窄... 目的分析血清学各项指标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3年3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0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因心前区不适入院,且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未见狭窄、排除冠心病的8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ANGPTL3、NGAL指标,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按照Gensini评分的高低将研究组患者分为低危组41例,中危组36例,高危组31例。将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血脂水平、血清ANGPTL3、NGAL水平,不同危险程度冠心病患者血清ANGPTL3、NGAL水平进行对比,采用Pearson软件分析血清ANGPTL3、NGAL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狭窄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TC、TG、LDL-C、ANGPTL3、NGAL水平比对照组高,HDL-C水平比对照组低;高危组患者血清ANGPTL3、NGAL水平相较中危组升高,且中危组相较于低危组升高(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ANGPTL3、NGAL水平均与Gensini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487、0.728,均P<0.05);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狭窄程度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吸烟、ANGPTL3、NGAL等(OR=1.822、1.733、1.507、1.664、1.716、2.113,均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ANGPTL3、NGAL水平异常升高,对上述两个指标进行检测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狭窄程度予以预测,从而为临床冠心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与依据,临床可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 老年 冠心病 冠脉病变 狭窄程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诊断效能分析
7
作者 王树环 郭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3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冠脉CT血管造影(CCTA)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4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诊疗的80例疑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均实施CCTA、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CTA对... 目的:探讨冠脉CT血管造影(CCTA)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4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诊疗的80例疑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均实施CCTA、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及其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80例患者冠状动脉共316支,经CAG检查确诊251支(79.43%)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CCTA检查准确率为94.94%,灵敏度96.41%,特异度89.23%,阳性预测值97.19%,阴性预测值86.57%,与CAG检查一致性较高(Kappa值=0.847);CAG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显示,轻度狭窄121处,中度狭窄104处,重度狭窄26处,CCTA检查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率为94.82%(238/251)。80例患者经CCTA诊断共检出128个冠状动脉斑块,其中55个为无/轻度狭窄,73个呈中/重度狭窄,中/重度狭窄的非钙化斑块占比高于无/轻度狭窄,钙化斑块占比低于无/轻度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TA检查能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及其狭窄程度,与CAG具有高度一致性,诊断价值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冠脉CT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S患者舌脉与冠脉狭窄程度及病变血管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高岩 李秋冶 王凤荣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舌脉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血管支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8月—2022年10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辽宁省人民医院,行冠脉造影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例81例,双...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舌脉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血管支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8月—2022年10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辽宁省人民医院,行冠脉造影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例81例,双人双机进行数据整理录入,应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舌(舌色、苔质及苔色)脉(脉象)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血管支数的相关性。结果后降支病变与浊腻苔正相关;前降支狭窄度与少苔负相关;右冠病变与年龄、紫暗舌正相关,与白腻苔负相关;右冠脉狭窄度与厚苔正相关,与白腻苔负相关;钝缘支病变与少苔正相关;对角支病变与软脉正相关;冠脉病变支数与年龄正相关;总狭窄指数与涩脉正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血管支数与舌脉存在相关性,可为中医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舌脉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病变血管支数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CT血管造影诊断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价值研究
9
作者 梅昕 《健康之路》 2018年第12期221-222,共2页
目的:探究冠脉CT血管造影(CTA)诊断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经CAG诊断,确诊为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的96例患者对其进行CTA检测,并以CAG检测结果为标准,计算CTA特异度及敏感度。结果:96例患者中... 目的:探究冠脉CT血管造影(CTA)诊断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经CAG诊断,确诊为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的96例患者对其进行CTA检测,并以CAG检测结果为标准,计算CTA特异度及敏感度。结果:96例患者中,共检出与冠脉临界病变血管150支,其病变类型为:两支27例,三只19例,且以CAG检测结果为标准,CTA诊断特异度为93.10%(27/29),敏感度为97.52%(118/121),与CAG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CTA法对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进行检测,其诊断效果与常规CAG诊断关联性较强,因此能够采用该方法对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CT血管造影 诊断 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
原文传递
冠脉CT血管造影诊断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的临床分析
10
作者 蒋薇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第17期73-74,共2页
目的:分析冠脉CT血管造影诊断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的具体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采取冠脉CT血管造影诊断,诊断后对结果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冠脉临... 目的:分析冠脉CT血管造影诊断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的具体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采取冠脉CT血管造影诊断,诊断后对结果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40例患者中应用CT血管造影诊断确诊的患者有38例,诊断准确率是95%,数据资料分析可知,整体效果明显。结论:针对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的患者实施冠脉CT血管造影诊断,可作为临床诊断、分析患者基本病情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CT血管造影 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患者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管腔狭窄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付英哲 张国桥 +1 位作者 靳心昱 王晓辉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0年第5期415-418,共4页
目的探讨冠脉CT血管造影(CTA)在糖尿病患者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管腔狭窄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北京市丰台区铁营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存在血管管腔狭窄及病变的50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0例无血管狭窄及... 目的探讨冠脉CT血管造影(CTA)在糖尿病患者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管腔狭窄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北京市丰台区铁营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存在血管管腔狭窄及病变的50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0例无血管狭窄及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CTA检查,统计观察组患者中度狭窄(即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管腔狭窄),并比较两组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直径(远端、中点、近端)。结果50例患者中,49例存在中度冠状动脉狭窄;66个中度狭窄节段中,CTA共检出60个,检出率为90.91%;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远端、中点、近端血管直径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CTA在糖尿病患者临界病变血管管腔狭窄中应用有较高的价值,可评估病变血管的支数及位置,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CT血管造影 糖尿病 冠脉临界病变 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及CT无创血流储备分数在评估高海拔地区 冠脉临界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雪燕 曹云太 +3 位作者 韩千程 颜梅 韩玲 温生宝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16-621,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人工智能(AI)诊断系统及CT无创血流储备分数(CT-FFR)在评估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结构及功能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0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164例...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人工智能(AI)诊断系统及CT无创血流储备分数(CT-FFR)在评估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结构及功能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0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164例,按居住地海拔进行分组,其中2000~3000m为A组(n=83),3000m以上为B组(n=81),再将两组患者按冠脉狭窄程度细分为50%~60%亚组(n=84)和61%~70%亚组(n=80)。将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数据导入AI辅助诊断及CT-FFR测量系统,以冠脉造影及冠脉传统血流储备分数(FFR)为金标准,分别评价AI及CT-FFR在高海拔地区冠脉临界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结果以FFR为金标准,CT-FFR与FFR的一致性为83.75%。B组钙化斑块、易损斑块高于A组(P=0.037、0.020);B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61%~70%狭窄程度发生率均高于A组(P<0.05);A组、B组在61%~70%亚组钙化斑块、易损斑块发生率均高于50%~60%亚组(P<0.05)。B组CT-FFR值低于A组(0.76±0.04 vs 0.88±0.05,P<0.01);A、B两组在61%~70%亚组CT-FFR值≤0.80、<0.70的发生率高于50%~60%亚组(P<0.05)。结论AI诊断系统及CT-FFR对评估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结构特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结果与冠脉造影、FFR一致性高,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冠状动脉 CT无创血流储备分数 CT血管成像 冠脉临界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CT血管造影评估糖尿病冠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程度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谢灵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5期71-73,共3页
目的:分析冠脉CT血管造影(CTA)评估糖尿病冠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6月于我院进行检查的疑似糖尿病冠脉临界病变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CTA及CAG检查.以CAG检查为"金标准",分析CTA在糖尿病冠... 目的:分析冠脉CT血管造影(CTA)评估糖尿病冠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6月于我院进行检查的疑似糖尿病冠脉临界病变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CTA及CAG检查.以CAG检查为"金标准",分析CTA在糖尿病冠脉临界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另评估冠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程度.结果:经CAG诊断共存在265个节段狭窄,显著性狭窄85个节段;经CTA明确诊断76个显著性节段狭窄,另误判显著性狭窄节段22个;CTA在诊断糖尿病冠脉临界病变中灵敏度为89.41%,特异度为87.78%,准确度为88.30%,阳性预测值为77.55%,阴性预测值为94.61%.结论:CTA在评估糖尿病冠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病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冠脉临界病变 冠脉CT血管造影 管腔狭窄程度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指导急性冠脉综合征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余丹青 林曙光 +4 位作者 陈纪言 周颖玲 董豪坚 李光 黄美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53-2455,2458,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疗效,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ACS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狭窄程度在40%~70%的临界病变患者,根据IVUS测定的罪犯病变最小血管腔...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疗效,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ACS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狭窄程度在40%~70%的临界病变患者,根据IVUS测定的罪犯病变最小血管腔面积小于4mm2作为介入干预的标准,31例行介入干预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测量该组患者支架扩张前、扩张后和高压球囊再次扩张后的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总截面积、斑块面积和面积狭窄率,观察扩张后支架是否贴壁。同期未行IVUS检查而行介入干预的临界病变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于入选后的第1、3、6和12月给予临床随访,记录患者不良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死亡)情况。于第10~12月行CAG和IVUS检查,观察支架内膜增生情况及有否支架内血栓征象。以CAG或IVUS显示支架置入成功并随访期间无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靶病变再次冠脉成形术以及心衰或死亡)发生为手术成功。结果病例组31例患者的32处靶病变支架植入成功后行IVUS检查提示28处(87.5%)支架存在贴壁不完全。再次以更高的压力(18~20atm)或换用另一高压球囊扩张,最终均达到了IVUS支架植入理想标准。术中未见与冠脉介入和IVUS相关的并发症。术后10~12个月病例组22例患者行CAG和IVUS复查,CAG结果无一例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IVUS结果未发现局部支架内血栓征象,支架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内膜增生,增生内膜负荷量无统计学差异。最小支架内管腔面积与第一次植入支架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10.12±1.15)mm2vs(8.98±2.12)mm2,P>0.05]。对照组31例支架植入后CAG提示贴壁良好。术后3~6月3例患者临床出现心绞痛,CAG结果提示3例患者出现再狭窄,IVUS检测结果这3例患者均存在支架贴壁不良。结论IVUS比CAG能更有效地指导ACS临界病变支架的植入和实时评价手术效果;在IVUS指导下的高压力(18~20atm)球囊后扩张可使87.5%贴壁不良的病变进一步得到改善。IVUS指导的ACS临界病变支架植入获得较高的即时成功率和远期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临界病变 血管内超声 支架 介入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与定量冠脉造影应用于冠脉临界病变诊治的比较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弢 李阳 +2 位作者 樊泽元 简新闻 季汉华 《心脏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342-345,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在优化民航飞行员冠脉临界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定量冠脉造影(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和IVUS对120例飞行员患者165处冠脉临界病的最小管腔直径(minimal ... 目的研究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在优化民航飞行员冠脉临界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定量冠脉造影(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和IVUS对120例飞行员患者165处冠脉临界病的最小管腔直径(minimal lumen diameter,MLD)、直径狭窄率(diamter stenosis,DS)与最小管腔面积(minimal lumen area,MLA)、面积狭窄率(area stenosis,AS)等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对IVUS提示管腔MLA<4 mm^2飞行员患者的冠脉临界病变行支架植入术。结果 (1)同一临界病变处QCA显示的MLD,DS及MLA,AS值均小于IVUS相应的测量值,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IVUS对冠脉病变狭窄定量测量方面准确性更高;(2)IVUS提高血栓病变(15.0%vs.2.5%,P<0.05)和心肌桥(42.5%vs.2.5%,P<0.01)的诊断率;(3)与QCA相比,IVUS直接显示介入治疗中支架的贴壁情况,指导支架扩张完全。结论 IVUS较QCA能更准确地检测冠脉临界病变范围,更灵敏地诊断血栓和心肌桥,利于全面优化临界病变的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定量冠脉造影 临界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评价中药干预冠脉临界病变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振鹏 李军 +2 位作者 冯玲 任丽 王阶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8期985-986,共2页
随着冠状动脉CT和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广泛应用,临床发现了大量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指冠状动脉造影直径法测定狭窄程度40%~70%的病变),对于此类患者,积极采用中西药物干预病变,以其能够改变斑块性质,延缓斑块进展,防止... 随着冠状动脉CT和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广泛应用,临床发现了大量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指冠状动脉造影直径法测定狭窄程度40%~70%的病变),对于此类患者,积极采用中西药物干预病变,以其能够改变斑块性质,延缓斑块进展,防止冠脉狭窄的进一步加重,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心性猝死等心脏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临界病变 血管内超声 中药干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血管超声评价冠脉造影判断临界病变及斑块性质的准确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妍 张春璐 +1 位作者 王智慧 马丽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第9期1723-1725,共3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依据主要依赖于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相关的辅助检查.近年来有关冠心病诊断的新方法逐步应用于临床,明显提高了对其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是临床上诊断血管病变的一种新的诊断手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依据主要依赖于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相关的辅助检查.近年来有关冠心病诊断的新方法逐步应用于临床,明显提高了对其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是临床上诊断血管病变的一种新的诊断手段,其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借助导管上的小超声换能器来获取图像,与冠脉血管成形术使用的标准导管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血管成形术 斑块性质 临界病变 冠脉造影 超声评价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血管内超声检查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对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脉小血管病变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血脂、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MACE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喻晖 姚定云 +1 位作者 张伟 梅益斌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3年第10期876-879,共4页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脉小血管病变术后再狭窄率、血脂、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平板运动实验阳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DCB治疗小血管病变的10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脉小血管病变术后再狭窄率、血脂、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平板运动实验阳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DCB治疗小血管病变的10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血脂、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及MACE。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完成本研究。使用麝香保心丸后,观察组冠脉小血管病变术后再狭窄率为2.00%,低于对照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0.05);观察组在术后1年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21、2.92、3.51、-2.22,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2,P<0.05);观察组MACE事件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能够显著降低DCB治疗冠脉小血管病变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调整血脂水平和减少MACE发生,降低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麝香保心丸 狭窄 冠脉血管病变 药物涂层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世珍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2期3133-3135,共3页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指的是冠状动脉造影(CAG)可见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30%~70%的病变,在CAG检查发现的冠状动脉病变中占了30%左右[1]。临床上检测血管狭窄程度的方式较多,比如CAG、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及血管...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指的是冠状动脉造影(CAG)可见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30%~70%的病变,在CAG检查发现的冠状动脉病变中占了30%左右[1]。临床上检测血管狭窄程度的方式较多,比如CAG、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及血管内超声(IVUS)等,不同的方法检测结果不同,且多数检测方法是有创性操作,价格昂贵,不利于临床普及。CTA检查操作简单方便,价格合理,可对符合条件的病变血管进行狭窄程度测定。为了探究CTA应用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中对其管腔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CT血管造影 管腔狭窄程度 心肌血流储备分数 病变血管 血管狭窄程度 冠状动脉病变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指导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非左主干临界病变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4
20
作者 梁鸿彬 郭谦 +5 位作者 张新禄 刘雪薇 唐永祯 陈维玉 侯玉清 修建成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7-711,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超声指导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非左主干临界病变治疗中的1年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冠脉造影提示冠脉临界病变(40%~70%狭窄)且血管内超声检查提示最小管腔面积≥4.0 mm2的2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延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 目的观察血管内超声指导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非左主干临界病变治疗中的1年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冠脉造影提示冠脉临界病变(40%~70%狭窄)且血管内超声检查提示最小管腔面积≥4.0 mm2的2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延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采用冠心病优化药物治疗,随访1年,观察主要终点为靶血管重建,次要终点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 25例病变中19例(76%)为回声衰减斑块,4例(16%)为回声透亮斑块,2例(8%)为钙化斑块;共18例(72%)为偏心性斑块;20例(80%)正性重构,5例(20%)负性重构;重构指数为1.17±0.15。1例发现血栓,占4%。血管内超声测得的直径狭窄率、面积狭窄率、最小管腔面积和参照血管直径均大于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所测得的数值(P均<0.05)。1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因再次发生心肌梗死行血运重建,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药物治疗后仍反复发生心绞痛再次住院,靶血管重建发生率为4.00%,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00%。结论血管内超声可以用于指导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非左主干冠脉临界病变延迟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急性冠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